关于空巢老人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
《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童玉梅(2020)等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文章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健康教育模式。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社区的人员中选取互不重叠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180例,采用问卷联合上门走访的形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
分析可知,高血压、骨关节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人主要存在疾病,老年人群的患病总数不断增加,为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则需要针对上述不良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与预防卫生保健。
李爱红(2020)的《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现状的体育干预方式研究》一文分析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的现状,探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低健康素养的成因,系统阐述体育干预方式和干预策略,以及可行性与效果。
郑娟(2018)的《新疆城市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力法,对新疆城市空巢老人体育生活力式进行现状调查。
杨峰(2020)等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基于湘西苗族村落的实证调查》一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村落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当前老龄化社会进程中湘西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贯彻和落实“健康中国”的政策,加强政企合作和以精准扶贫的方式改变苗族村落空巢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通过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村落体育氛围,不断提高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意识,从而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引导非政府组织,不断完善农村体育活动组织建设,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专门成立农村空巢老年体育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老年人体育运动赛事,逐渐形成属于本村的特色老年体育。
推行和落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体育传播方式和方法,定期组织空巢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真正落实和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农村老年人健康稳定发展,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关于空巢老人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空巢老人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黄珊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7期【摘要】“空巢老人”作为老龄化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解决其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空巢老人”养老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空巢老人”的概念、原因、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文献:综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8.87%。
2012年10月1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在北京召开,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占54%以上。
面对如此庞大的特殊群体,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视,专家学者也从各个方面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
要解决好“空巢老人”这类弱势群体的问题,必须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
一、关于“空巢老人”概念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空巢老人”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往往有着各自的定义。
李锋清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与子女居住在不同村落且年龄超过65岁的独居老年人。
黄弈友界定空巢老人为年龄在65岁及其以上,并且子女不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孙辈在老人身边需老人照顾或者不在老人身边的老人。
王晶则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且不包括子女和父母分居但居住在同一个村的特殊情况。
陈建兰的观点是空巢老人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年龄60周岁及其以上的没有子女或子女因外出务工、读书等原因离家半年及其以上时间的农村老年居民。
潘金洪、穆光宗、李瑞芬等学者则是从界定空巢家庭的定义这个角度来分析“空巢老人”的概念。
虽然“空巢老人”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界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子女都是因为读书或工作等原因半年及其以上时间没有在家,如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基本靠自己等等。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农业经济学期末作业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专业:09级农村区域发展学号:********指导教师:***2011 年 6 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目录一、背景 (4)二、研究现状 (5)三、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概况分析 (6)四、对策及解决方案 (10)(一)、转变农村的养老观念 (10)(二)、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11)(三)、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果实行社区养老、福利机构养老,就必须有养老服务设施 (11)(四)、通过土地流转筹集部分养老资金 (12)摘要在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的青壮年都纷纷的涌入城市,然而这一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造成了农村里的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留守。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正在像老龄化社会迈进,老龄化就意味着中国社会养老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更加的完善和健全。
尤其是在这农村里的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保障缺口,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人口流动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开始由农村流向城镇。
2001年,我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6%,达8961万人。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功,农村生育率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核心家庭日益增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逐渐由分散的个人型流动转变为家庭型流动,妇女儿童也越来越多地加人流动人口的队伍。
在2000年的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少年的比例为13.78%。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全国的农村老人实行普遍的社会福利,因此,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2000年《中国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把依靠子女养老作为第一选择的有79.1%,男性老年人为76%,女性老年人为82%。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论文三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论文三篇篇一: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对衡阳县库宗乡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主要原因想法与建议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学校学院的组织下于XX 年1月2月的寒假期间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衡阳县库宗乡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
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
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
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
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是依靠在家种植水稻或农副产品,而有%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
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
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有较多积蓄,%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空巢老人文献综述[整理]
1.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1)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4“空巢”(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是指雏鸟逐渐长大展翅飞翔,并开始独立筑建自己的幼巢,母巢里只剩下年迈老鸟的现象。
随着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理论的提出,空巢这一概念便逐渐在社会人口学领域活跃起来,它代表着人类家庭生命周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完成了学业开始步入社会,而父母却已离退休,独自留在家里“空巢” (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原意指雏鸟飞走,老鸟独守空巢。
人口学上指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时,家庭中子女均已长大成人另立门户或离家独立生活,只剩老年夫妻生活的一种家庭现象[1]。
“空巢老人”[2]指在进入老年阶段的老人群体中,子女与其分开居住,且离其距离较远,在生活上不能给予照顾,精神上也不能时常得到关爱的老年人“空巢老人”是个偏正关系的词组,“老人”是中心语,其含义很明确。
按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第2条则明确指出“老人”是60周岁以上的公民。
而学界对“空巢”家庭的定义尚有不同的看法。
多数学者认为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n 0|,赵芳、许芸即持这种观点;熊汉富认为“空巢家庭,一般指子女离开后,留下老年夫妇独立居住的家庭。
⋯⋯。
(但如果)子女与父母住在同一社区或住在同一城市,两代人的来往可以比较频繁,子女也可以尽到照顾老人的责任。
这种家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空巢家庭。
”【11】这种观点强调子女因空间上远离而无法照顾父母。
梁艳则把“空巢”家庭界定为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12】。
此种观点没有把丁克家庭归人“空巢”家庭的范围。
关于“空巢”家庭的分类,穆光宗认为可以按两种标准来分类。
标准1: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
近十年来关于空巢老人对策的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我国关于“空巢老人”问题对策的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阶段,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近十年来,国内许多学者曾对“空巢老人”现象做出研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对策。
本文将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及个人的积极配合三方面对这些对策进行梳理,形成综述。
希望经过此次研究,能让自己对这一感兴趣的话题多些了解,同时能为“空巢老人”这一热点话题的解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字:空巢老人对策文献综述“空巢老人”指年龄在60岁以上,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
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空巢家庭将成为最突出的老龄问题。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一是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二是对自由空间和平静时间的向往;三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四是家庭结构模式的小型化、核心化;五是社保体系尤其是老龄体系落后和不完善;六是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发展滞后。
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它所带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多数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情感、疾病医护、日常生活照料、再婚等方面都存在着普遍的问题。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者们从发挥政府和企业市场的作用、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社会化支持网络,将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有机地结合方面研讨了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
概括说来,研究者基本认为要通过政府、社区、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国家政策的导向有学者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空巢老人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源,因此,政府要建立财政支持政策。
张传辉提出在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上应大力发展经济,他认为任何国家如果要想从容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都需要具备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它必须首先变得富裕。
只有当国民经济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能力去解决养老问题,才能最终完善并发展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好我国的养老事业。
空巢老年人研究文献综述
A Li t e r a t u r e Re v i e w o f Em p t y Ne s t Fa mi l y El d e r l y
2 0 1 4年 5月 第2 8卷第 2期
陕 西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a a n x i A c a d e my o f G o v e na r n c e
Ma y, 2 01 4 V0 I _ 28 .No . 2
根 据 第 六 次 全 国人 口普 查 数 据 显 示 . 我 国大陆 6 0 类 方 法 名称 不 同 。 但 是 分类 的标 准 是 一 样 的 . 即 空 巢 岁 以 上 人 口 占总 人 口 的 1 3 . 2 6 % [ 1 1 并 且 老 龄 化 和 高 龄 老 年 人 和 子 女 的 居 住 距 离 穆 光 宗 把 空 巢 分 成 纯 空 巢 化 同 步进行 . 而 随 着 我 国 现 代 化 和 城 市 化 的 进 程 不 断 和 类 空 巢 纯 空 巢 是 单 身 的 或 老 年 夫 妇 独 立 居 住 在 一 类 空 巢 是 指 子女 不 在 身 边 . 但 是 有 其 他 加快 . 核 心 家 庭 的 比例 逐 渐 增 多 老 年 人 家 庭 越 来 越 起 的 老 年 人 ; 多 地 变为 空巢 家庭 . 空 巢老 年人 已经成 为 越来 越 多学 亲 属在 身 边 的老 人 。[ 4 / 绝 对 空巢 老 人包 括 : 子 女 都 在 国 外 、 J ' t -  ̄ 、 无 子 女 的 老 人 。相 对 空 巢 老 人 是 指 不 和 子 者 关 注 的 重 点 笔 者 试 图整 理 现 有 的 关 于 空 巢 老 年 人
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2008年第ll期(总第59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BORDEHECONOMYANDCULTURENo.11.艄GenentLNo.59【构建和谐社会】爨寻鹄蜜巢∞誊叭弱家锏冀谳缘避瞿蓓(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4),摘要:“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
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
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空巢”老人;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08)11-0054..02根据全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占到16.7%。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单身户和一对夫妇户这种纯老年户(即老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居住的家庭户的25%。
有学者预测:到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国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因此,如何在“未富先老”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帮助“空巢”老人更好地生活,已成为政府和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再次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一、对“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两个概念。
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
而对于“空巢”家庭的定义则存在分歧。
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如赵芳许芸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持此说。
也有的学者将“空巢”家庭定义为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如梁艳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精神赡养状况探析》。
空巢老人文献综述
1.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1)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4“空巢”(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就是指雏鸟逐渐长大展翅飞翔,并开始独立筑建自己的幼巢,母巢里只剩下年迈老鸟的现象。
随着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理论的提出,空巢这一概念便逐渐在社会人口学领域活跃起来,它代表着人类家庭生命周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完成了学业开始步入社会,而父母却已离退休,独自留在家里“空巢” (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原意指雏鸟飞走,老鸟独守空巢。
人口学上指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时,家庭中子女均已长大成人另立门户或离家独立生活,只剩老年夫妻生活的一种家庭现象[1]。
“空巢老人”[2]指在进入老年阶段的老人群体中,子女与其分开居住,且离其距离较远,在生活上不能给予照顾,精神上也不能时常得到关爱的老年人“空巢老人”就是个偏正关系的词组,“老人”就是中心语,其含义很明确。
按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
《中华人民共与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第2条则明确指出“老人”就是60周岁以上的公民。
而学界对“空巢”家庭的定义尚有不同的瞧法。
多数学者认为空巢家庭就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n 0|,赵芳、许芸即持这种观点;熊汉富认为“空巢家庭,一般指子女离开后,留下老年夫妇独立居住的家庭。
⋯⋯。
(但如果)子女与父母住在同一社区或住在同一城市,两代人的来往可以比较频繁,子女也可以尽到照顾老人的责任。
这种家庭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空巢家庭。
”【11】这种观点强调子女因空间上远离而无法照顾父母。
梁艳则把“空巢”家庭界定为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12】。
此种观点没有把丁克家庭归人“空巢”家庭的范围。
关于“空巢”家庭的分类,穆光宗认为可以按两种标准来分类。
对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述评
对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述评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曲明明 李 阳 / 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巢老人及空巢家庭规模逐渐扩大,其养老问题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利用清华同方、维普及万方数据库对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通过整理总结,把握当前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研究进程,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问题及不足,力求为后续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城市空巢老人 养老 空巢家庭引言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家庭结构的转变,空巢老人及空巢家庭亦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空巢”一词来源于社会学中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新生期(年轻夫妇通过结婚组成新家庭)、核心期(子女出世)、空巢期(最后一个子女离开)以及解体期(配偶一方死亡),由此,学者们便习惯使用“空巢老人”“空巢家庭”来形象的称呼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和老年家庭。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空巢家庭,周红岩于1994年便指出,随着老年队伍的壮大,空巢家庭日益增加,老年人的空巢期也随之延长。
2006年以后,“空巢老人”“空巢家庭”问题引来更多学者的关注,这时期对空巢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巢家庭的分类和成因、养老模式等,近几年来学者们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更加重视,对空巢老人的问题研究更加深入。
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主要内容(1)空巢老人及城市空巢老人世界卫生组织一般将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界定为老年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均寿命延长等原因,将65周岁作为划分点,我国则习惯沿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以60周岁为分界点。
对于空巢老人的界定,《老年法》的解释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国内学者对其定义存在争论,有较大分歧,主要是对子女离家的理解不同,有的学者认为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单纯老人家庭。
其观点可以概括为只要子女不与父母同住,不管其居住距离远近,联系是否频繁,都将这样的父母视为空巢老人,这也是被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的定义。
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针对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对策与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 老服务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医疗保障、生活照料、心理辅 导等方面。此外,推进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让老人们在社区 中找到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力量。
其次,家庭应更多和陪伴老人。子女应尽力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尽可能多 地回家看望老人,给予他们关心和爱。同时,要鼓励老人多参与社交活动,与 同龄人交流,培养兴趣爱好,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3、精神慰藉不可忽视。政府和社会应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通过各 种方式如志愿服务、社会活动等,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关爱。
策略或措施
具体实施策略或措施包括:
1、完善照料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建立县、乡、村三级 养老服务网络,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一、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对于许多空巢老人来说,日常生活的照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陈中伟教 授的意外坠楼去世,就突显了这一问题。此外,冬季的大雪让一位独居老人许 大爷家里“断粮”,老人无法外出买菜,直到深夜外孙才送来食物;另一位独 居老人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 给儿子打去求助。这些例子都表明,无人照料的问题在空巢老人中普遍存在。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需要重视老人的情感需求。家庭成员应尽可能多地关 心和陪伴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举办各 种社区活动和兴趣小组,让老人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建立新的社交 网络。例如,可以组织老年大学、合唱团、舞蹈队等活动,为老人们提供丰富 多彩的晚年生活。
三、对策与建议
2、经济补贴制度。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村“空巢”老人发放一定 的生活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同时,鼓励社会各界为老人提供各种形式 的资助。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摘要】空巢老人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当前国内外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多,对此问题的关注表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但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是这一问题的基本取向,依据社会学有关原理对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子以分析并提出对策,其中“居家养老”模式基本成为学界共识,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功能,让老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社区以及政府提供服务共同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但是,大多数研究很少涉及到解决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互动机制问题,很少就服务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关于老年空巢家庭的研究,国外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相关的文献可以参阅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署人口部2005年报告《世界老年人居住方式》(United Nations, 2005)。
国内学者对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主要包括老年空巢家庭或“新空巢家庭”的成因、不分城乡的空巢家庭的现状及养老问题、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与社会支持、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等。
由于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视角不同,他们所用的概念在定义上也不尽相同。
一、关于空巢家庭概念研究长期关注空巢家庭问题的专家徐勤,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空巢家庭的含义。
所谓“空巢”,即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简言之,空巢家庭即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
穆光宗(2002)利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将空巢家庭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
随后按照两种分类方法进一步地对空巢家庭进行了细分,第一种分为纯空巢家庭和类空巢家庭,其中前者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后者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分为年老的空巢家庭和年轻的空巢家庭。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800字》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早,因此相较于我国而言,国外学者在养老问题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较早,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研究成果。
然而,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西方学者倾向于从整体的视角探析老年人养老问题,而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在大多数西方学者看来,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使老人老有所养。
虽然西方国家老龄化程度高,但是他们的养老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社会保障福利条件较为成熟,因此空巢老人整体保障水平高,无需担心基本的生存与生活问题。
Charles Ka Yui Leung(2001)指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
Macwangi M(1996)强调当大量的年轻人在城市务工后,部分人与父母的联系变得日渐淡薄,由此则引发了农村老年人赡养和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不足的问题。
Morgan CA(2001)表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群体来说,农村老年人处于“边缘”状态,既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且也很难获得家庭成员的照顾,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
随着农村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加之社会照料资料的减少,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这也使得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迫在眉睫。
Gao L等(201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身体质量堪忧,在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约70%的空巢老人需要常规健康检查;约60%的空巢老人则渴求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还有27%的老人希望拥有家庭病床。
另外,该学者还指出不同年龄层次的空巢老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在:由于身体机能逐步丧失,加之身旁没有子女照顾,因此8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非常渴求上门医疗服务;而60~79岁的空巢老人则对康复保健服务和健康指导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
Hitaite等学者表示城乡之间的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区别,其中农村老人的意愿更为强烈。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综述_聂志平
第11卷第4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No.4 2012年12月Journal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c.,2012文章编号:1671-6523(2012)04-0117-05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综述聂志平,温忠文(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随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快速增长。
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出发。
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并从5个方面(即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和分类、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综述;评论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志码:ARural Empty-Nesters:A Literature ReviewNIE Zhi-ping,WEN Zhong-wen(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Manage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45,China)Abstract:As the researchers in-depth studying the rural empty-nesters,the achievements of that is in-creasing repidly.Throughout all the research,the perspeelives are of difference.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empty nesters were summarized mainly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s,the causes,the real problem of the elderly,the solutions and research trends.Key words:rural;empty-nest elderly;review;comments中国是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1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既要兼顾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又要考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和精神寄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已经或者将近成为孤寡老人或空巢老人的农村老人。
他们大多数是在80-90年代出生的老人,当时我国农村人口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失,许多老人只能留在农村。
这批老人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他们无儿无女,孤苦无依,相对于市区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贫困。
如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善医疗健康保障,提高基本医保覆盖率。
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并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保障,导致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覆盖面,建设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卫生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有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税收、财政和土地政策支持,降低农村医生缺口,提高大学医学生往农村就业的吸引力,推广“远程医疗”等措施。
建设老年社区。
建设老年社区是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互相关爱、共同生活的公共场所。
如建设独立的老年公寓、乡村老年中心等,构建起公益性老年服务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使得老人们感到温馨、舒适。
在社区建设方面也可以考虑增设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活动,增加社区内的档次和活力,让年迈的老人们度过快乐、健康、有价值的晚年。
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加强护理服务。
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照顾服务,为他们解决因生理等原因产生的困难,例如洗澡、脱衣服等需要照顾的问题。
同时,应该完善家庭医生的培训机制,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让他们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守护者。
《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模式研究文献综述4000字》
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模式研究文献综述目录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1)一、国外研究现状 (1)(一)对老年人生活照顾主体的探讨 (1)(二)对老年人生活照顾模式的研究 (1)(三)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照顾的研究 (2)二、国内研究现状 (2)(一)空巢老人研究 (2)(二)老年人生活照顾研究 (2)(三)空巢老人生活照顾研究 (3)三、结论 (4)参考文献 (4)一、国外研究现状(一)对老年人生活照顾主体的探讨国外学者在考虑家庭、个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后,认为虽然家庭和个人对老年人生活照顾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仅仅依靠家庭和个人这一比较单一的力量也不行,需要全社会合力解决。
根据照顾者的不同属性,国外学者将照顾者分为正式照顾体系和非正式照顾体系。
如Adan Pavey认为正式照顾由各类社会组织来提供支持,非正式照顾由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等提供支持。
实践中,在美国,在非正式照顾体系外,已经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由非营利机构、宗教团体、专业的家政服务机构构成的正式照顾体系,为家庭进行老年人社会照顾提供助理服务。
(二)对老年人生活照顾模式的研究随着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以及各方面负担的增加,社会中逐渐出现了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的机构。
这类机构专业化程度高,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多样化要求,对缺少家庭成员照顾的老年人特别适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照顾模式的弊端就显现了出来。
OECD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机构照顾首先就存在一个门槛问题,在经济上存在困境的老年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机构获得生活照顾。
而学者Wong指出了机构照顾模式的另一个巨大弊端,他认为机构照顾首先造成了老年人与社会的疏离,社会交往受影响;其次,机构对老年人的管理可能存在形式单一,缺失人性化等问题,容易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
在“在合适的环境中养老”的社会背景下,社区照顾模式率先在英国提出。
社区照顾模式最大限度的满足的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需求。
学者Lester Parrott认为社区照顾模式就是让老年人依旧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包括家庭成员、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
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李月英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32期摘要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迅猛增加,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
从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可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日益增多。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 2339.73 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 %。
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数量在1117.90 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 %;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 占空巢老人的69.79%(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
现有的有关空巢老人的文献,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较少,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为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供借鉴和参考。
1 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1.1 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往往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界定。
如李锋清把农村空巢老人界定为与子女分居在不同的村落的那些年龄超过65岁的独居老年人(李锋清,2009)。
梁艳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农村家庭(梁艳,2007)。
黄羿友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定义是年龄在65周岁及以上,且子女不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孙辈也不在老人身边或虽在老人身边但仍需老人照顾的农村老人(黄羿友,2009)。
与李锋清所界定的定义相比,后两者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都没有把农村的没有子女的老人界定在内,界定范围部分缩小。
1.2 农村空巢老人的分类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分类,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了不同的类别。
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调查报告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并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父母家中只剩下老年人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我国日益普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了解空巢老人的状况,关注他们的需求,对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空巢老人,这个词汇近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而留守老人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空巢老人进行一次深度的社会调查,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关爱他们,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一部分:空巢老人的现状调查】1. 空巢老人的定义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成年独立生活,父母家中只剩下老年人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我国日益普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空巢老人群体逐渐增加。
2. 空巢老人的数量根据《2018年全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报告》,我国空巢老人数量已经达到1.1亿,占老年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3.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生活孤独,精神上缺乏安慰,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一些空巢老人的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差,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第二部分:关爱空巢老人的现状和改善措施】1. 社会关注空巢老人的程度目前,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已经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
2. 政府对空巢老人的政策支持政府也意识到了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帮助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老年人福利、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支持。
3. 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对于空巢老人的关爱应该从每个家庭出发,子女应该多陪伴父母,真心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第三部分:对空巢老人问题的个人理解和观点】在我看来,关爱空巢老人是社会的基本责任。
他们为我们的家庭付出了很多,如今他们渐渐老去,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社会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民政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40%过着不与子女合住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已高达70%。
并且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
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伴随着“空巢”现象的不可逆转,“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概念界定生活质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机能、能力和主观感觉,是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内容的综合概念。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对自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健康水平、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美满程度的感受和评价尺度①。
二、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1、生活困难,缺乏物质保障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相对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较差,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只能依赖养老金。
但是,养老金也并未完全普及,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②,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许多空巢老人甚至连最低限度的温饱都不能得到保障。
2、无人照顾,缺乏社会帮助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
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2万—3万人,而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③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④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3、孤独寂寞,缺乏精神慰藉没人说话聊天、没有倾诉对象、没有兴趣爱好,常年的“三无”生活,使空巢老人陷入孤独、失落、抑郁、无助的情绪中,出现所谓“空心焦虑症”,进而加剧衰老,直至由心理疾患演变为生理病痛,最终被击垮。
空巢老人问题综述
空巢老人问题综述第一篇:空巢老人问题综述“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现状的研究综述摘要:目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多种现代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空巢化转向是一种必然趋势[1],空巢老人所带来的空巢家庭将会成为未来老年家庭最重要的类型。
本综述了解空巢老人存在生心理、及生活上各类问题,探讨我国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及其合理需求,对此做出目前相应空巢老人健康现状,并提出及强调完善“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其健康的方法。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家庭;健康现状;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一、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在沿海较发达地区,这一状况更为普遍。
伴随老龄化一起出现的是“空巢”老人的大幅攀升以及拥有空巢老人的家庭的大量增加。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
但子女成家立业后离开老人另组家庭,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2]。
根据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根据调查2000年10月全国共有34049.12万个家庭户,其中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2878.2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8.45%.有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家庭261.57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0.77%.,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22.83%[3]。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预计到2030年空巢率将达到90%[4]。
二、正文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两大健康问题1.1精神慰籍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5] 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是指,同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更无法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随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老人常常会处于无事可做,有话无处说的状态.老人不若无法启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容易产生孤独感.这非常容易引起老年热的消极情绪.严重者会导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即所谓的空巢综合征。
而心理健康问题是空巢老人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的出现,也越老越受到研究有关老年人的学者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空巢老人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黄珊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7期【摘要】“空巢老人”作为老龄化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解决其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空巢老人”养老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空巢老人”的概念、原因、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文献:综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8.87%。
2012年10月1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在北京召开,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占54%以上。
面对如此庞大的特殊群体,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视,专家学者也从各个方面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
要解决好“空巢老人”这类弱势群体的问题,必须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
一、关于“空巢老人”概念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空巢老人”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往往有着各自的定义。
李锋清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与子女居住在不同村落且年龄超过65岁的独居老年人。
黄弈友界定空巢老人为年龄在65岁及其以上,并且子女不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孙辈在老人身边需老人照顾或者不在老人身边的老人。
王晶则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且不包括子女和父母分居但居住在同一个村的特殊情况。
陈建兰的观点是空巢老人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年龄60周岁及其以上的没有子女或子女因外出务工、读书等原因离家半年及其以上时间的农村老年居民。
潘金洪、穆光宗、李瑞芬等学者则是从界定空巢家庭的定义这个角度来分析“空巢老人”的概念。
虽然“空巢老人”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界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子女都是因为读书或工作等原因半年及其以上时间没有在家,如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基本靠自己等等。
二、关于空巢老人形成原因的研究“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这些原因。
蒲明强认为之所以会产生“空巢老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落后使得村民收入不高;二是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三是文化建设滞后。
黄玲认为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愿空巢,即老年人随着经济实力的加强,不愿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更加希望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一种是被迫空巢,即因为经济、健康等原因,不得不和子女分开居住。
黄佳豪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原因来讲,工业化、城镇化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村产生了很多剩余劳动力,促使青壮年子女向外寻求发展的机会,这种人口的流动,使得子女与老年人的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农村空巢老人产生以及增多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从家庭或个人原因上讲,则是因为经济上的独立、价值观念的不同或者情感方面等一些因素,使得有的老年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有的不愿意增加子女负担,从而造成空巢老人的出现。
贾妍则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造成农村“空巢”家庭的原因是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个人原因三种,社会原因是主要因素,一是因为城镇化的加快,青壮年为了追求更好生活向城市转移,二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使老龄化问题出现,进而使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
笔者认为,造成“空巢”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是其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农村表现得更为明显。
但是在研究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城市与农村地区所造成“空巢”老人出现并增多的主要因素有着不同,经济发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产生的原因又有所不同;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观念的冲击,如传统孝文化的冲击,使家庭养老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日益弱化等。
三、关于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研究通过对搜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对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不同的学者有着各自的观点。
李爱芹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对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了研究。
孟昉则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缺乏子女照料和子女外出造成孤独感增强。
李锋清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4、2、1”结构的家庭增多,使得青壮年既要成家立业,又要赡养多位老人,造成负担加重;二是传统养老观念的淡化,使得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与农村老人生活上的分离,时间越长,感情会逐渐削弱,进而孝道下降;三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缺位,使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压力大,养老方式单一。
蒲明强通过对丹江口市牛河林业管理区进行走访调查,认为这里的“空巢老人”问题表现在:一是经济困难,经济生活来源单一,比较拮据,年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二是生活设施简单,住房简陋,生活质量不高;三是“空巢老人”由于经济收入、交通等因素,使得就医困难;四是村民分散居住,缺乏互相沟通交流,同时集体性文化活动缺少,导致“空巢老人”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王飞鹏以重庆市潼南县Z村为例,认为该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子女不定期的生活费支付、自身参加劳动等收入来源,使得老人们经济生活不稳定,进而导致经济生活陷入困境;“空巢老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同时,治疗相对简单,使得病情反反复复得不到控制;“空巢老人”由于长期和子女缺乏直接的精神沟通交流,以及兴趣爱好少、文化生活单调等,导致精神慰藉匮乏,严重者引发精神疾病。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笔者认为,“空巢老人”的养老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可以从经济收入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照料状况以及精神需要状况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随着农民工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家对农村老人的养老补助金等,“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状况不断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需要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四、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的对策研究从搜集的文献来看,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关于解决“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针对性建议。
陈兰兰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目前在农村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拓展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特别是要建立社区和乡村养老模式。
洪业庆从社会工作的视角,认为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即宏观上要推动社会政策体系的完善,而微观上要提供面向老人的各种福利服务。
魏静主要侧重从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角度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具体来讲,一是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资金;二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扩大政府服务老人的对象,同时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即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三是建立《家庭赡养协议书》制度,强化家庭养老的作用;四是完善农村的低保制度,增加低保名额,提高保障标准等。
王飞鹏认为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保障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来源;应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空巢老人就医困难的问题;应丰富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解决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同时,还应该加强老人的平时生活照料。
封少杭以怀化农村作为研究的事例,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同时,提出必须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作为每个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强制性地约束政府去解决这个问题。
总的来讲,学者们都提出了许多解决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措施,但是具体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需要的时间较长,不能够解决目前已有的空巢老人的养老。
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可以有的对策先行,通过某些政策使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如返乡创业、返乡工作等,方便照顾老人;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社团组织等作用,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1] 黄珊.达州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3(7).[2] 李锋清.老龄化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9(2).[3] 黄弈友.弘扬传统美德关注“空巢老人”[J].经济师, 2009(3).[4] 王晶.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5] 陈建兰.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实证研究—以苏州农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9(4).[6] 蒲明强.农村贫困山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以丹江口市牛河林业管理区为例[J].理论视野,2012(5).[7] 黄玲.农村欠发达地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巫溪县上磺镇的调查[J].前言探索,2012(2).[8] 黄佳豪.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9).[9] 贾妍.浅谈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J].文化教育产业,2013(3).[10] 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J].社会调查,2007(3).[11] 孟昉.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2).[12] 王飞鹏.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Z村调查为例[J].西北人口,2013(1).[13] 陈兰兰.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探讨—以枣阳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为例[J].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12).[14] 洪业庆.浅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机制: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工作,2008(7).[15] 魏静.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 封少杭.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实证研究—以怀化农村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3(6).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面上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R007Y)。
作者简介:黄珊(1987- ),女,四川达州人,硕士,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农村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