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实践性(4)不平衡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方向(1)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2)能够自然顺畅的运用语言(3)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1、完整语言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要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目标、内容、方式3、活动教育观:(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儿童主体,教师主导三、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规律: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四、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正常的智力发展;2语言环境:亲子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4、语言教育;4、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五、心理研究证明,0~3岁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因此,从孩子出生到三岁都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六、0~3岁儿童语言培育的目标:0~1岁半阶段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其次要培养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
具体目标可以定为: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喜欢听成人讲述玩具、图片上的物体以及念儿歌、讲故事,并能参与念儿歌、讲故事,喜欢翻阅图书,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能简单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说方言或普通话的词,并能让别人听懂,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词和新句型,喜欢在游戏中和同伴交谈等。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概述

.
33
1.词义的获得
儿童早期往往在词义的获得上会出错,常见的错误有:
1.对成人词义过度扩充,miao 扩充为猫、狗等 2.对成人词义的缩小,桌子理解为自己家里的桌子,
原因是儿童对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抽象水平。 3.与成人词义无关,香蕉比在:
1.儿童对各种词的理解都有一个大致的顺序,但没有 绝对的年龄界限。
.
16
二、语言发展
• 一岁半后,儿童进入语言发展期。儿童语言 发展由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技能 三个主要方面构成。
语言内容: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 时的表征关系,即语义。 语言形式: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 即语音、词法和句法。 语言运用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 目的;二是语言情境。
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
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
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
这说明了什么?
.
6
•
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 情境(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 的意义。
.
7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 前语言发音是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 语音发声,类似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
10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 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睡醒、 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
• 发出的声中,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连续重复 同一音节。
• 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与词音 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妈妈)等。
• 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其 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语言 发展特点
二、学前儿童语言 学习的特点
这个时期是婴儿语言发展的一个跃进阶段,婴儿说话的积极性大大高涨起来,理解能 力也不断增强。成人反复将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逐渐与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以后 婴儿只要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约在婴儿期末,在词的声音和物体动作 联系的基础上,婴儿逐渐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这就是婴儿理解语言的开端,但这时,婴 儿能够听懂的词语十分有限,往往需要成人伴随着相应的动作才能理解。与此同时,幼儿 开始主动要求学习语言,如经常向成人问这问那,开始出现学习新物体名称的倾向。
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科的特点制定教育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知识的传授。 2、应注意语言教育目标的整体性,除了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训练外,还应 关注儿童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目标
该阶段为连续音节阶段,婴儿变得活跃起来,发音明显增加,如辅音增加了,诸 如b p,d,n,g,k等音;还会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如ba—ba—ba—ba,da—da—da, na—na—na等重复的连续音节。这时出现的ma—ma,pa—pa常被成人误以为是在呼叫 妈妈爸爸,实际上这只是前语言阶段的发音现象。此外,婴儿辨调能力明显增强,能 辨别愉快、冷淡和愤怒的语调,甚至出现语言交流倾向,见到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人时, 他们会一边向前倾斜身体,一边伸出双手,并发出有规律的音节。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 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语言 学习的目标
5、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要达到《纲要》的语言教育要求,更好地完成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2、帮助学前儿童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学前儿童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培养学前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 5、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学前儿童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目标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幼儿某一年龄(班)的教 育目标。其主要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和文学作品活动 等活动类型来培养学前儿童的倾听、表达、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等能力。对学前儿童 所要达到的语言总目标需要一步一步落实到不同年龄儿童身上,只有这样,才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研究任务
(一)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律 (二)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律 (三)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 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 (四)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 和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 、 展 3、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 、
狭义
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 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 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 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 是把 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 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 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岁儿童加强口 语听说训练。 语听说训练。
广义
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 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 现象、 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 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 岁儿童应加强听、 岁儿童应加强听 练。
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语 法结构、语义、表达(语用) 法结构、语义、表达(语用)四个方面的发展 上。 (1)语音由含糊到清晰 (1)语音由含糊到清晰; 语音由含糊到清晰; (2)词汇量由少到多; 词汇量由少到多; 词汇量由少到多 (3)消极词汇多于积极词汇; 消极词汇多于积极词汇; 消极词汇多于积极词汇 (4)语句由简单句到复合句,由对话到独 语句由简单句到复合句, 语句由简单句到复合句 由情境性语言到连贯性语言; 白,由情境性语言到连贯性语言; (5)先听后说,理解先于表达等。 先听后说, 先听后说 理解先于表达等。
第1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倾听、理解
表达、交流
阅读、欣赏
全面、均衡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及活动实施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1.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遵循的原则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内容;
(2)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内容;
(3)在幼儿的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
清楚 感知 语音、 分辨 语音 2个月
发出 重叠 性的 双音 节” 妈妈 “ 6个月
出现 语言 交际 的主 要功 能
6岁
连续性和阶段性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例 :雯雯的妈妈自己经营了一间超市,由于雯雯的爸爸经
常要出差,妈妈只好每天将雯雯带在身边。小超市就成了雯 雯的游乐场,每天在超市里跑进跑出,听着妈妈和别人的对 话。雯雯从来不会寂寞,因为总会有很多叔叔阿姨、爷爷奶 奶陪她玩。 不知不觉2岁的雯雯已经能正确使用300多个词汇, 人们都不禁惊讶于她的语言能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 1.正常的发音器官——喉、声带、咽、舌、唇、齿、腭
2.正常的听觉功能——言语的吸收总是先于言语的表达,
言语的理解总是先于言语的产生
3.正常的智力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
(二)语言环境
亲子环境 社区环境 幼儿园环境
简单--->复杂 单一化--->多元化
实践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 2、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上床睡觉》
LOGO
小蛇上床去睡觉 狮子上床去睡觉 斑马上床去睡觉 河马上床去睡觉 大象上床去睡觉 砰! 动物全都住院啦!
LOGO
课程考核:
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 40%
期末闭卷考试形式
60%
参考书目
LOGO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
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于涌.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东北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
LOGO
谈话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有其乐趣, 是很合理的消遣。
LOGO
(二)语言环境 1.亲子环境 2.社区环境 3.幼儿园环境 (三)语言教育 (四)认知发展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LOGO
(一)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二)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四)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
熟
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
想一想? 你所知道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哪些?
本章内容提要
LOGO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观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LOGO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指教 育观念,即如何看待学前儿童语言教 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就是教小孩如何说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 ) 》的规定 LOGO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论

• 语言的参与,将使婴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 变化,语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作用: • 用词命名 • 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词,区别类似的对象 • 借助于词,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 • 借助于词,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 • 语言可以使幼儿从直接认识事物,过渡到 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 • 语言可以把感性知识用词记载下来 • 语言是思维过程的工具
• 2)分类结构 • 指教育目标的组合构成。从儿童语言能力 的构成、语言教育的作用和语言教育目标本身 的角度来进行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 • 倾听行为培养: •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 学前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着重点应放在对汉 语语音语调和对语义内容的理解上。
• 在0-6岁阶段通过教育逐步帮助儿童建立起以 下倾听技能: • 一是有意识倾听,集中注意倾听; • 二是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的倾听; • 三是理解性倾听,掌握倾听主要内容、连 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
• 3. 学前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具体内容 • 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内容
例:中班语言领域:歌唱祖国 【设计意图】 十月一日国庆节,祖国妈妈的生日,为了帮助幼 儿了解祖国妈妈的生日,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我 们为幼儿设计了这节活动课《歌唱祖国》,让幼儿更 深的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 花儿爱太阳,朵朵齐开放。 鸟儿爱蓝天,张开金翅膀。 鱼儿爱江河,游得多欢畅。 我们爱祖国,一起把歌唱。
•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 1)层次结构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 语言教育终期目标:指语言教育所期望的最终 结果,是学前阶段语言教育任务要求的总和。 • 年龄阶段目标:是终期目标在各年龄段上的具 体体现,也就是对托儿所和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 语言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 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定,包含两层含 义。一是指各项学前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学前儿童 语言发展目标;二是特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前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对学前儿童的认知、社交和学习能力都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了语言的习得、发展和运用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1.早期语言发展在孩子的前两年,他们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
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模仿和感受到的语言输入来逐渐习得语言。
孩子们能够发出一些基本的声音,并逐渐理解和发出简单的词汇,如“妈妈”和“爸爸”。
这个阶段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语言的基础和理解单词的含义。
2.词汇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掌握更多的词汇。
在2至3岁之间,他们开始能够说出更多的单词,并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教育者的语言输入和鼓励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语法和句法发展3至5岁是语法和句法发展的关键阶段。
孩子们开始学习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如使用过去式、现在进行时等。
他们也开始理解和运用更多的语法规则。
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需要孩子有大量的听说机会,并受到良好的语言模型的影响。
4.语音和发音发展学前阶段,孩子们逐渐掌握和发展自己的语音和发音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正确地发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音素,并逐渐减少发音错误。
在这个阶段,教育者的纠正和指导对于孩子的语音和发音发展至关重要。
5.社交语言和交流技巧发展学前阶段,孩子们开始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他们学会使用语言来请求、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表达,并通过语言来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
在这个阶段,与他人的互动和教育者的引导对孩子的社交语言和交流技巧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个体差异很大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学习速度和风格。
父母、家庭环境和教育者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鼓励孩子的语言表达、给予正确的纠正和指导,都是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言语概述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对学前儿童的 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2.调控认知活动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就是学前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正 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会说话 之前,儿童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如用哭喊来表示饥饿、 疼痛、不满或抗议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常常不能被成 人完全理解,以至于他们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1.反射性发声阶段
反射性发声主要是指新生儿由于生理需要或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对身体 不适的一种自然的反射活动,以哭喊反射为主。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0―3 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其中,落地哭是婴儿的第一次发音,表明发音器官为 语音的发生做好了基本的物质准备。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3.学话萌芽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又称为语言的发生阶段, 主要发生在儿童出生9个月至1岁时,此时儿 童的发声开始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例如, 在看见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时,发出“baba”“ma-ma”等声音;听到汽车的声音时, 发出“wu-wu”“du-du”的声音。与此同时, 他们还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如成人说: “跟爸爸再见!”儿童就会挥挥小手,表明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某种“交际信号”已经有 了比较稳定和牢固的印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教学过程: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一)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门研究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门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一)描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二)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原因发展的个别差异(四)介绍和阐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一)把握语言发展关键期,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1.积极发展口头语言,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方面。
3.语言恢复和重构具有关键期。
4.忽视或错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将对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5.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也有关键期。
6.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具体时段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二)加强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
2.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处于良性循环中。
3.学前儿童学习语言时可以接触大量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语言材料,这使他们能够观察和学习其中人物的社会行为。
(三)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1.语言可以提高学前儿童道德认识2.语言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3.语言有力地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4.语言可以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5.语言可以激励学前儿童积极参与劳动6.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向(一)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二)能够自然流畅地运用语言(三)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一)学前儿童语言观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学前儿童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是儿童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伴随着儿童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变化发展的。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前语言阶段(0-12 个月):婴儿通过哭声、咿呀声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他们开始对声音和语言产生兴趣,并尝试模仿一些简单的音节。
2. 单词阶段(1-2 岁):幼儿开始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单词,如“妈妈”、“爸爸”、“球”等。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并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3. 双词阶段(2-3 岁):孩子能够将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喝水”、“妈妈来了”等。
他们的词汇量逐渐增加,能够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4. 早期句子阶段(3-4 岁):儿童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更复杂的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能够讲述简单的故事,进行简单的对话。
5. 成熟句子阶段(4-5 岁):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使用更准确的语法和词汇来表达自己。
他们能够理解和讲述更复杂的故事,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6. 学龄前期(5-6 岁):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发音更加准确。
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且开始发展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和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家庭环境、教育和互动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和积极的互动机会,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如果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任何疑虑,建议咨询专业的儿童语言发展专家或医生。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本章将帮助你: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心理的其他方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帮助同学们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具体的语言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通过对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并逐渐学会将这些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教育活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并且用它指导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整个活动过程。
核心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语言教育观;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
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普遍性。
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
1、加深和巩固学前儿童初步形成的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自身的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并不主要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 习得又叫获得,是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 境中,不经过正式的教授而自然地、下 意识地获得语言的过程。这是一种特殊 的过程。
编辑课件
8
(三)双语和双语教育
1、双语 (Bilingual) 是指将学习者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提 供适当的语言环境,以及经过若干阶段的训 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和应用水 平。
•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指在母语以外,在 官方、商业以及社会中广泛应用着的语言。
• 外语:(Foreign Language)指非母语,只在学校里 学习、用来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语言,在日常社会 生活中很少有交际用途。
编辑课件
7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 学习指儿童在正式环境下(如课堂)有 意识地、系统地、正规地学习语言的过 程。
运用语言,更准确地表达自我,与周围人进行 交际,交际经验的获得又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促进其社会行为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帮助儿童 逐步提高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 使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得以正常进行。
编辑课件
18
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
(1)适应性告知。实际上是儿童要促使别人听 他讲话并且想方设法影响别人,即在传递思 想。
倾听行为培养
认 情感 知 与态
度
能力 与技 能
终期目标
表述行为培养 欣赏文学作 品行为的培 养
早期阅读行 为的培养
认 情感 能力 认 情感 能力 认 情感 能力
知 与态 与技 知 与态 与技 知 与态 与技
度能
度能
度能
年龄 阶段 目标
小小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活 文学作品 动 谈话
讲述
目 听说游戏 标 早期阅读
(二)广义:研究0至6岁儿童所有语言发生发展的 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
• 语言形式: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 即语音、语法。 • 1.语音的发展 • (1)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 音位知觉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先元音后辅音; 两岁左右才能分辨清浊对立的语音。 • 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 a,e,i,o,u
辅音发展: 塞音(爆破音、闭塞音):b、p 擦音:[f]、[s]、[sh] 鼻音:[n] 流音:/l/、/r/ 滑音:/w/、/j/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
• 1周至1个月的婴儿,已经能用不同的哭声表 达需要,吸引成人注意,这种交际倾向主要 产生于生理需求。如饥饿,身体不舒服。从 此逐渐发展起交际兴趣,产生交际倾向。 • 2个月时,交际倾向更明显。婴儿会用微笑, 作声,踢腿,改换表情来表达需要。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
2.双词句(是婴幼儿自创语言的代表作,1岁半到 2岁称为双词句阶段。) 到2岁末,孩子开始说包括两个词语的句子,即 电报句,因为他们和电报很像,会将句子中不必要 的词语删掉。 比如“家星期二”,可能是说我预计星期二回 家。 双词句尽管简短,但无语法错误 孩子说“坐椅 子”,是让父母坐在椅子上,而不会说椅子坐。
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 1.词汇数量不断增加
3 4 5 6 年龄 1 1.5 2 2.5 词数 10 100 30 600 110 1600 2300 3500 0 0 词汇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岁以后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递减趋势 3岁左右是儿童词汇增长的高速期
2.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
• 掌握各类词的顺序 实词情况
• 二、儿童说出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句法结构发展:不完整句,完整句,复合句
一、不完整句阶段: 1.单词句 全世界儿童发出的第一句具有语义学意义的 话语都是能够表达复杂意思的单个词语,被称 为单词句, 例如,mama可以被婴幼儿表达不同的意思, 如“妈妈走了”,“过来,妈妈”
特点:大多数婴幼儿在讲单词句的同时,还会借助 手势,语调,强化物向父母表示自己的意图。如果父 母按他们的意图做时,他们就感到高兴,否则就哭闹。 单词句 用以表达复杂意思的单个词语
一、前语言发展
• 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语言学习,为正式的 语言运用做好了准备,这段时间内儿童的各 种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前语言现象。 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了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发展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发展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发展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发展
•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把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分开。 • 前语言感知能力分为三种水平层次: • 辨音--辨调-- 辨义 • 1.辨音水平(0-4个月) • 1)婴儿首先学会分辨语言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 别。 • 2)婴儿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 • 3)“语言学”意义上的单纯语音
4-5岁 7-10个词
5-6岁 7-10个词 11-16词
(二)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
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语段3个语言 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
对语义获得的特点: 1.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词语的意思, 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的。 2.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 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语词 的含义几个阶段。
• (3)语音意识的产生(2-3岁) •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确, 自觉模范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 能力。 • 1)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 人的发音错误。 • 2)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 两三岁时开始出现。(小结巴现象)
2.语法的发展
• 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中语句结构的获 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
• 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fis现象 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fis现象)
(2)发音能力的发展 2.5岁到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发音能力的发展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发声母比发韵母更困难;错误较多, (z、c、 s、zh、ch、sh、r、n、l) 儿童有其特殊的发音策略(省略音、替代 音、重叠音。)
•
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 情境(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 的意义。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 前语言发音是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 语音发声,类似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 • • •
汉语儿童早期语音发展的一般顺序 1.单音发声阶段 2.音节发声阶段 3.前词语发声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
• (1)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与语言应答,仿佛开始 进行说话交谈 • (2)用语音与成人对话时,出现轮流说的倾向。 • (3)当一段“对话”结束后,婴儿会发几个音主 动引起另一段“对话”,使交流延续。
• (4)学会用不同语调,伴以一定动作表情来表达 自己的态度。
3.拓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 10个月后,婴儿已经能通过一定的语音和动 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义。 • 从交际的习惯上看,婴儿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 “交际信号”。不同的婴儿会用经常重复的声 音表达某种意思。 • 比如yi-yi表示自己发现了好玩的东西 uu表示 不合适。
1)为人父母者都很清楚,新生儿有一种本能 的、有效的口头表达方式,苦恼--不断的哭闹。 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婴儿学会调节哭叫声 的音长,音量,音高,表示不同的意思。在 哭声停止的时候,可以听出ei、ou的声音。 •
1.单音发声阶段
• 2)2个月以后,2个月后,婴儿开始发出叽 里咕噜的声音,似乎要表达自己的愉悦感受。 当成人引逗时,发音现象更明显,已能发出 ai,a,ei等音。发这些音不需要较多的唇舌 运动,只要一张口,气流自口腔冲出,音也 就发出了。这与儿童发音器官不完善有关。
学前儿童在交际中对语言操作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 主要表现在: 1.语言简略,丢音、换音较多,音调较高,很多话 语不符合语法规则。 2.具体、形象的词语较多,抽象词较少,有时词不 达意。 3.语言重复较多,疑问句和祈使句为主。 4.常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等非语言手段 5.改变音调和音高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交流意图。
2岁很少有修饰的简单句, 2.5岁简单修饰“我的积木” 3岁开始使用复杂修饰“我玩的积木”
• 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表达内容的分化 词性的分化 结构层次的分化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3-4岁 4-6个词
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简单句的类型:主谓、谓宾、主谓宾、主谓双宾 复合句的特点: 数量较少,比例不大; 结构松散,缺乏连词; 联合复句出现较早,偏正复句出现较晚
2.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到4岁,有修饰的语句开始 占优势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2岁儿童运用修饰语的仅占20%,3岁到3
双词句中所表达的是儿童早期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以 儿童早期对外界事物间关系的原始、普遍的认知为基础。 名词或代词和动词 动词和宾语 打球。 爸爸坐 。
不同类型双词句出现的顺序在所有语种中完全相同。从 英语到德语,俄语等。这种顺序的恒定性对语言发展理论意 义深远。双词句发展起先是缓慢的,然后急剧增加。
动词 25%
形容词 10%
副词、代词、 数词 14%
虚词情况: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名词 51%
• 词类的使用频率 • 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 对句子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采用两种方式: • 一、考察儿童说出句子的长度,即句子中包 含的最基本意义单位的数量
• 句长(MLU):2岁2.91;3岁4.61
2.对句义的获得
学前儿童是如何理解一个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子的? 经研究发现,儿童从已有的语言和非语言经验中总 结概括出一些“规则”去理解和解释听到的新句子, 常用的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语言策略。
(1)语义策略 是学前儿童最初使用的一种理解句子策略。儿童 只注意句子的几个实词,将句子中的几个实词根据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以组合来理解句子,而不顾句 法结构。
• 个体从一出生就会发音吗? • 什么时候起,婴儿可能与成人“咿呀对 话”? • 乐观主义者认为的“婴儿已经会说话了”, 大概是在什么时期? • 自创的“小儿语”发生在什么时间? • 五个月的时候用语气、语调批评婴儿能奏 效吗? • 什么时候真的会说话了?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 以儿童能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 期两个阶段。
二、语言发展
• 一岁半后,儿童进入语言发展期。儿童语言 发展由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技能 三个主要方面构成。
语言内容:词和词相互间在传递信息及含义 时的表征关系,即语义。 语言形式: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 即语音、词法和句法。 语言运用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 目的;二是语言情境。
(三)语用技能的获得 语用技能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有效地使用 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 1.语言操作能力 指的是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的实际需要,灵活而有效的调出已 有的语言以及与其有关的非语言知识,并恰当地用于交际过 程的能力。 语言操作能力包括了说话人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人的语言理 解能力。
如:小东把王老师扶了起来。儿童通常会理解为王 老师扶了小东。
(2)词序策略 就是根据句子中词的先后顺序去理解他们之间的 关系和句子的意思。儿童的经验是动作者--动作--承 受者,因而,他们会用这种策略去理解被动句。
老太太被小花碰到了。他们会理解为老太太碰了小花。
(3)非语言策略 是指儿童在理解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运 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 预测。 李医生被小明扶着进了房间,他摔伤了。 儿童通常会把这个他理解为小明,李医生生病与 他们的经验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