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词二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词二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弄值字词及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梅花的高沽品格。
2.理解两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扰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两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扰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词二首》。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讲授新课学习第二首卜算子·咏梅[宋]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作者及背景1.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2.背景:陆游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屈膝求和的时代。
陆游的爱国抱负不为时用,写这首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二)读这首词,读准字音驿外著群芳妒零落碾(三)理解词语意思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无主:指野梅无人看护、观赏。
更著:还要遭受。
著,同“着”。
一任:任凭。
妒:忌妒。
碾:碾磨或碾压。
(四)赏析1.词的大意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词的大意:生长在骤站之外断桥旁边的梅花,无人过问,自开自落。
天气已是黄昏,梅花正因孤苦无靠而发愁时,还要遭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2.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梅花在漫天冰雪时节傲然开放,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但她无心与百花争着报春,因为心地坦然,任凭她们嫉妒。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5.拓展阅读,提升素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诗,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推荐与《古诗二首》主题相近的其他古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欣赏。
6.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古诗的意境深邃,表达手法独特,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例如:“学习了这两首古诗,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请与同学们分享。”
3.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例如:“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传承优秀的古典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诗二首》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背诵并默写《登高》和《江南逢李龟年》两首古诗,要求做到熟练、准确无误。
-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反复朗读并默写这两首诗,加强记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分析,从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解读,不少于300字。
-例如:“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运用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这首诗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文章。”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会认生字。
2.能熟练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古诗中抒发的情感。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
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作品鉴赏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二首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二首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具准备:1、生字词卡片。
2、课文教学录相、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2017-2018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名校)
《古诗二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回乡偶书》并背诵。
3.感悟诗歌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背诵《回乡偶书》。
教学方法有感情的教读古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识记“此”。
2.背诵诗歌《相思》。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学习生字1.出示卡片:偶(少)鬓衰客何2.同桌交流读生字。
3.重点教以下几个生字:偶(偶然)鬓(鬓毛)衰(衰老)4.出示诗句测读。
5.初读《回乡偶书》。
6.自由读诗,找出读不懂的词、句。
7.交流汇报并解释。
乡音:故乡的口音。
鬓毛衰:鬓角的头发花白了。
不相识:不认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笑着问客人从什么地方来。
8.朗读指导9.朗读全诗。
这首诗中的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他多么高兴啊,可是却遇到一群可爱的小孩,小孩的问话让老人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现在请大家齐读诗歌,读出诗人的回乡的快乐和惊讶,读出小孩的可爱、真诚。
三、练习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总结这首诗中的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他多么高兴啊,可是却遇到一群可爱的小孩,小孩的问话让老人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现在请大家齐读诗歌,读出诗人的回乡的快乐和惊讶,读出小孩的可爱、真诚。
五、作业背诵古诗。
六、板书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六年级语文教案)5古诗二首
5古诗二首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句。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思路: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第一首古诗《夜宿山寺》时,按四步渗透,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学习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时,让学生按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自学,教师加以指点。
教学中应注意,先让学生试读,试讲,对学生理解不准的地方,教师要加以点拨。
教学《夜宿山寺》时,要让学生理解作者丰富奇丽的想象。
教学《登鹳雀楼》时,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弄懂诗句的意思,并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预习要求。
1.什么是唐诗。
2.要求读一读古诗,再想想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读不懂,并画下来。
3.完成要求。
(1)读古诗,把字音读准。
诗读shī、“宿”读sù、“寺”读sì。
(2)把不懂的诗句画出来。
●二、朗读古诗,查字典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辰:chén和“晨”区别。
日、月、星的总称。
危: wēi查“”部,解释字义。
恐:“凡”里面的一点不要丢掉。
查“心”部,解释字义。
登:注意“”和“”区分。
查“豆”部,解释字义。
寺与诗、宿、依让学生自己练习查字典,释义。
比较加以记忆。
●三、布置作业读古诗、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出示第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知诗人。
介绍诗人李白。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谁写的呢?(李白)2.解诗题。
诗题“夜宿山寺”什么意思?(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3.明诗意。
读一读诗句,弄懂诗句的意思。
不理解的字义查字典或者同学间讨论。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诗二首》公开课教案第2课时
《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人的激情,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中蕴含作者的理想,体会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由生活无比向往。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关于雄鹰,海鸥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出示雄鹰、海鸥飞翔图。
请学生谈谈看后感受。
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作铺垫。
同时让学生了解雄鹰和海鸥。
揭示学习任务,先了解作者。
出示作者的资料。
利用放大镜放大作者图片,让学生看的更清楚些。
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再阅读,有助于把握诗人的设计意图。
二、新课学习诵读全诗,把握节奏自由朗读时提出要求,哪些地方应该读得重一些,哪些地方应该轻一些,哪里应该停顿,分别用笔画出“·”和“/”做上记号。
指名进行朗读品读诗句,体会诗情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重要方法。
注解模式,基于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像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思维成果。
再读诗歌,抒发豪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和视频朗读。
思考:诗人告诉我们什么?播放视频指导朗读及欣赏画面。
深入理解,把握主题1.默读,找出诗中作者选取的具体事物都是什么?2.讨论交流:说说诗中这些代表事物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讨论时可利用工具\数学时钟进行计时。
此环节让学生通边读边想,然后再说一说。
作者讨厌哪些?作者喜欢哪些?为什么?(1)两名学生到白板前分别拖拉出诗中正反两方面的诗句(2)板书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角色朗读本诗运用象征、对比的手法,白板出示诗中正反两方面的诗句。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学案第二课时(新版)
《古诗二首》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解释词语意思。
独:异:倍:遍:
3.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4.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
吗?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6. 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家?哪个突出他的孤单?
7. 当王维思念家乡的时候他在思念家乡里的谁?做什么?
8. 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同步学习与探究》。
3.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凉州词浪淘沙孤独蜿蜒曲折荒凉流程长同情激奋课后反思: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最新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汉字“鹊、蝉”。
2.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并默写整首词。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检查,导入新课1.回顾:学生一齐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夜行黄沙道中)3.提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4.写作背景:辛弃疾,南宋词人。
这首词是辛弃疾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
上饶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有一天晚上,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
【设计意图】补充介绍背景资料,学生更能入情入境,体会诗词的内涵,感受词人写作时的心情。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词,同桌互助纠正词句读音。
(2)指名朗读。
注意“见”的读音是“xiàn”,出现的意思。
(3)教师指导读准“鹊”“蝉”的字音,并指导书写。
“蝉”字左窄右宽,收左让右,注意第五笔是提,不是横;“鹊”字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
2.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感知节奏。
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这首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预设交流。
(词牌,词题目,题目的意思,词中所写的季节等)【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划分节奏,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韵律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板块三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理解词意。
(1)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的意思。
(板书:乡村夏夜)(2)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二首湘教版
3.提出问题:“你们曾经学过哪些古诗?它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回忆和思作者,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登鹳雀楼》,解释关键词汇和意象,例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4.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古诗中的意象转化为自己的创作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通过设计探究性任务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分析能力,还学会了合作和分享。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任务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互相学习,还学会了如何评估和反思,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设计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能够分析并概括诗人的情感和主题思想,例如王之涣的赞美之情和李白的思乡之情。
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古诗二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音画时尚导入。
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讲授新课(一)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4.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2.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 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
(略)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三、课堂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四、本课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保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驳了朝廷对他们缺少关心的做法。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课题古诗二首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 2010 年 9 月 13日总序第__15__课时执行时间: 2010 年 9 月 17 日教学目标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自读自悟为主,点拨为辅.教师、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我们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了解诗歌大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理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
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解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音画时尚导入。
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4.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2.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 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
(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三、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四、本课小结
这首诗写的是保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驳了朝廷对他们缺少关心的做法。
五、课下作业
1.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边塞诗,摘抄其中的名句。
六、本课板书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