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题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
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初日”上承“清晨”,“高林”照应“古寺”。
宋代的葛立方说得好,“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这两句诗可谓是达到了“平淡天然”之境了。
颔联:采手用移步换景手法写禅房的幽景。
幽处的禅房在浓密的花木之丛中,“深”字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静,这岂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至境吗?这一联抓住了禅房幽深淡雅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淡泊情怀。
颈联:写诗人在后禅院所见。
在这红日高照,百花繁茂之中,连那鸟儿也怡然自乐起来。
其实,这哪里是鸟儿之乐啊,这是诗人之乐啊!此时此刻,诗人早已把自己那强烈的主观感受寄寓于那无知无情的鸟儿,这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描写,别有情趣。
如果说这句是从侧面写诗人之乐的话,那么,“潭影空人心”则是正面写诗人在这特定环境之下的感受。
这山光水色使人杂念顿消,心纯若空。
这便有了“禅悟”的味道。
因为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作者受到佛教的影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一句恰好写出了诗人在看了僧人们那清静无扰的生活之后心中所产生的那种强烈的隐世之感。
尾联:“万籁此都寂”句紧承上句“潭影空人心”,诗人杂念消净,达到了一个“心与境静”的境界。
但仅此还不足以造出静境和静趣来,诗人深知“静处有音”的道理,所以最后诗人说“但余钟磬音”,这可算是作者的“意静之中的意动”,于寂静处有妙音了。
这“钟磬音”也许就是一种召唤,一种发自诗人内心的召唤。
诗人在现实社会里屡屡碰壁之后,已经心生归隐之意。
这在他的另一首诗《宿王昌龄隐居》中已经表现出来。
如诗中的“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表现了自己意欲以鸾鹤为侣,隐逸终生的情怀。
自学思考题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寄情与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注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诗: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
"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
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文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文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文及赏析破山寺后禅院,正是我心红尘。
几度夕阳红,山外之山,楼榭亭台深几许?只见楼梯上,疏星与流云。
这是唐代文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首诗。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山寺后的禅院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禅意与宁静。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的开篇就通过“破山寺后禅院,正是我心红尘”将诗人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
破山寺后的禅院,作为一个隐秘的场所,象征着诗人远离纷扰、沉入心灵深处的意境。
而“我心红尘”则表达了诗人的境遇与心绪,与禅院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情感的体现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接着,诗人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禅院的景色:“几度夕阳红,山外之山,楼榭亭台深几许?只见楼梯上,疏星与流云。
”夕阳红的色彩映照在禅院,给人以温馨之感,也透露出禅院的宁静和祥和。
山外之山,楼榭亭台深不可测,通过这种语境的描述,将禅院的远离尘世、隐逸幽静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人对于楼梯、疏星与流云的描绘,更加丰富了整个禅院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感。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禅院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走入其中,感受到它的宁静与美好。
而通过对禅院的语言描写,诗人也传达出了自己内心的静谧与超脱,表达了对尘世的离愁和对心灵的追求。
总结起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具有深邃禅意的诗。
通过对禅院景色的细腻描摹,诗人创造了一个寂静、安详的景象。
这首诗以舒缓、轻盈的语言,让读者在浮躁的世界中静下心来,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回归心灵的体验。
这首诗在描绘禅境的同时,也对诗人自身的情感境遇进行了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思考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1.颔联写了什么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1.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2.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3.衬托.《鸟鸣涧》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
"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
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习题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背景】常建,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
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
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
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这首诗曾被宋代洪驹誉为“全篇皆工”,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
诗中所说的破山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
常建早已对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寺心弛神往。
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
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没有写古寺佛殿的宏伟与庄严,而是去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高林”一词还与“古寺”相照应。
题破山寺后禅院古诗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诗题,《唐诗三百首》作破山寺后禅院。
曲,一作竹或作一。
照,一作朗或作耀或作明;通,一作遇;花,一作草;俱,一作都或作皆;惟闻,一作惟馀或作但馀。
文译:大清早就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才照到树林的高处。
弯弯曲曲的路通向幽邃的地方,禅房藏在花木深处。
照在山上的阳光使得鸟儿性情喜悦,水潭的倒影使人们心情空明。
此时此地所有的声音都寂静了,唯独听到寺里敲响起钟磬的声音。
欣赏:首联,不用对而对仗,为流水对。
清晨、古寺是主题,全诗就写清晨古寺见闻,二句就抓写景象细节,类似抓拍。
初日写清晨,高林含古寺,全句写清晨古寺。
颔联,一笔写下去,流水似的,称十字句。
若是对,称十字对或流水对。
应对没对,被首联提前对了,为偷春体。
曲、幽、深写古寺到位,不露痕迹,难怪欧阳修激赏。
颈联,写山水。
实写山和鸟,通过鸟悦来写,鸟悦则鸣,暗含清晨鸟叫声音。
虚写水和人,一虚潭影,二虚人心,三虚空字。
通过曲径,已到后禅院,所以很多人读出禅意。
尾联,前面都是所见,此写所闻。
似乎矛盾,七句写没声音,八句写钟磬音。
其实前诗句悦鸟性,我理解为是有声音的,后来没声音了,就到了万籁俱寂,后又有了钟磬音,这样解读就没有矛盾,中间有一停顿的无声世界。
细释:本诗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为偷春体(又名偷春格或换柱对格)。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偷春体。
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
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清吴乔《围炉诗话》:律诗所谓偷春格者,首联对,次联不对也。
本诗颔联为蜂腰体(格)。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蜂腰体。
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上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
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
清吴乔《围炉诗话》:沈括《笔谈》以次联不对者为蜂腰。
本诗颔联为十字句,即流水句。
宋严羽《沧浪诗话》和魏庆之《诗人玉屑》:有十字句(常建“一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是也)。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赏析虞山,位于常熟郊外的尚湖之滨,众多的人文遗迹昭显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而真正使虞山广为人知的,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
相传有黑白二龙在此争斗,致山崩成涧,故称“破龙涧”。
南朝时期兴建的兴福寺,毗邻“破龙涧”,因此又被称为“破山寺”。
唐天宝年间,诗人常建因仕途不顺,隐居山林,一次偶然的山寺之行,成就了这首千古名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诗人走入兴福古寺,旭日照亮了高耸的禅林。
幽曲小径延伸至花木掩映的禅房,悠远的山光中鸟儿怡然飞翔,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中俗念顿消。
此时,一切的声响都仿佛寂灭,只剩下古寺钟磬之声绵远悠长。
与盛唐时期的其他诗人相比,常建存世的作品不多,他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这首五言律诗朴实无华,语言洗炼,自然叙写古寺游踪,简笔描摹光影声色,结尾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为点睛之笔,寄托了诗人宁静淡泊、回归自然的豁达情怀。
读来只觉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全诗最值得称道的,是诗人以高超的笔法,描摹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不仅绝妙地勾勒出了景物与心境、外在与内在双重的“静”,而且为后世贡献了“曲径通幽”、“万籁俱寂”两个常用成语,影响极为深远。
今日的常熟兴福古寺,香火不减当年,后禅院也依然曲径通幽。
许多人慕名而来,正是为了找寻那一份万籁俱寂、远离尘嚣的宁静。
然而,是否总能邂逅这样的感觉呢?想必应是境由心生吧!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与众多以“虞山”命名的诗派、画派、琴派一起,续延着江南文化的血脉,绽放着璀璨的时代光彩。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创作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4、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中考链接:
(一)阅读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歌,完成第8题。(6分)
3.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4.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这里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用袅袅的钟磬声,更能衬托出周围一片寂静幽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也烘托出作者宁静的清净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1.内容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被宋代洪驹父誉为“全篇皆工”(见《宋诗话辑佚》)的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常建的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
诗人常建一生仕途失意,沉于下僚,终盱眙县尉。
正因为常建政治上不得意,所以寄情山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诗人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之作。
&nbs p; 破山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的,“为海虞之胜处”(宋米文长《吴郡图经续记》)。
它早已成了常建心驰神往之地,因而一到清晨他就迫不及待地去游览。
首句“清晨入古寺”,既点明入寺的时间,又着重指出这是一座“古寺”。
唯其是“古寺”,才激起诗人“清晨”来游的勃勃兴致,而“清晨”入寺,正表明诗人对这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古刹的向往。
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紧承首句而写入寺所见。
破山寺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建筑壮丽,佛殿庄严,气象宏伟,这些诗人都没有去描绘,所突出勾绘的是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以及被旭日照射的参天挺立的“高林”。
这就给人以清新明丽,葱茏苕秀的审美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幽静之感。
在艺术表现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就是通过具有特征性的局部景物来表现全体,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具体而言,就是抓住破山寺内外古木繁茂,郁郁葱葱的特征来写。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中描写了清晨进入古寺后禅院的美好景致,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一句,通过描写古寺和
___的清新明丽,表现了作者向往山水的情感。
第二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则采用移步换景之手法,写出了禅房幽深
淡雅的特点,抓住了禅房的幽雅宁静之美,表达了作者淡泊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至境,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淡泊。
在后禅院,颈联“山光悦鸟性,___人心”让诗人感到无比
愉悦。
红日高照,百花盛开,鸟儿也在自得其乐。
然而,这种愉悦并非来自鸟儿,而是诗人自身的主观感受。
他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鸟儿身上,这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描写别具情趣。
而“潭影空人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这特定环境下的感受。
山光水色让他的杂念消失,内心变得纯净如空。
这种禅悟的感觉在唐代___盛行的背景下尤为显著。
这句话恰好表达了诗人在观察僧人清静无扰生活后,心中所产生的强烈的隐世之感。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点汇总(含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内容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荡涤。
3.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4.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
这里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周围一片寂静,用袅袅的钟磬声,更能衬托出周围一片寂静幽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
1。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一、选择题(1 - 10题)A.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
B. 诗中“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C. 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进入古寺。
D. 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寞的氛围。
解析:D。
全诗营造的是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而非凄清、寂寞。
诗中描绘的古寺环境静谧、空灵,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句都体现出一种清幽之感。
2.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这两句诗中的“入”和“照”有何妙处?()A. “入”写出了古寺的幽深,“照”写出了阳光的强烈。
B. “入”点明了诗人进入古寺的动态过程,“照”写出了阳光投射在树林高处的情状,为下文描写古寺的清幽做铺垫。
C. “入”和“照”只是简单的动作描写,没有特殊含义。
D. “入”表示一种被动进入的状态,“照”强调阳光的普遍性。
解析:B。
“入”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进入古寺的过程,有一种动态感;“照”字准确地描绘出清晨的阳光洒在高林上的景象,这种阳光初照高林的描写,为后面展现古寺清幽宁静的环境做了铺垫。
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中“曲径”“幽处”“禅房”“花木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A. 幽深、静谧、空灵的意境。
B. 荒凉、冷清、孤寂的意境。
C. 热闹、欢快、活泼的意境。
D. 昏暗、压抑、沉闷的意境。
解析:A。
“曲径”蜿蜒曲折通向幽静之处,“禅房”隐藏在花木深处,这一系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且空灵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
4. 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理解正确的是()A. 山中的风光让鸟儿愉悦,潭水的倒影使人内心空灵。
B. 山上的光线让鸟儿高兴,潭水的影子让人心生恐惧。
C. 山的景色使鸟儿的性格变得愉悦,潭水的影像使人心变得空虚。
D. 山光和潭影是一种对比,表现出鸟儿和人心的不同状态。
解析:A。
此句中“悦”是使动用法,使……愉悦;“空”也是使动用法,使……空灵。
山中的美景使鸟儿欢快愉悦,潭水清澈,潭中的倒影使人的内心变得空灵,表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杜甫《春望》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甫《春望》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本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试比较本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4分)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参考答案1.《春望》的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荒芜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1分);《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山寺的幽深宁静(1分),表达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1分)。
2.在烽火战乱中,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十分不容易(1分),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1分)。
对比赏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____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快乐。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亮堂,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活力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根底。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风光的幽静迷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三、四句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怎样的特点:清幽(或清静、幽静)。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的心情。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
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4)本诗的两组对偶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
(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
(7)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8)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答: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
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9)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
答:使人心空灵,生动的表现出禅院环境清幽、自由,使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