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
【精编文档】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
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2.《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主张保护生产者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主旨是( )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 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3.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这一思想(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4.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5.“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
”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 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6.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熹的这一做法( )A.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D.促进儒学的世俗化7.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A.脱落酸B.乙烯C.生长素D.甲烷2.下列有机物一氯取代物的数目相等的是①2,3,4-三甲基己烷①①2,3,4-三甲基戊烷①间甲乙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A.2-甲基-2-氯丙烷B.2-甲基-1-丙醇C.1, 3, 4-三甲苯D.2-甲基-3-丁炔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仅用水不能区分己烷、溴乙烷、乙醇三种液态有机物B.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6的单烯烃,与HBr加成反应的产物只有1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3种C.苯、乙烷、乙烯、乙炔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分别为a、b、c、d,则b c a>>>d D.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甲烷5.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C.该分子对称性好,所以没有顺反异构D.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可能有18个碳原子共平面6.红色基B(2-氨基-5-硝基苯甲醚)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主要用于棉纤维织物的染色,也用于制一些有机颜料,则分子式与红色基B相同,且氨基(—NH2)与硝基(—NO2)直接连在苯环上并呈对位关系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包括红色基B)为A.7种B.8种C.9种D.10种7.如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两种化合物均是芳香烃B.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均能与溴水反应C.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D.两种化合物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8.下列实验操作简便、科学、易成功且现象正确的是A.将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液注入浓硫酸中制备乙酸乙酯B.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再移至内焰,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C.在试管中注入2mL苯酚溶液,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后,溶液即有紫色沉淀生成D.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9.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
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 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 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 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稳定了社会秩序,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被打破,产生了孔子、老子要求稳定社会秩序的思想,说明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但却造成社会动荡,即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
A项表述正确,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考查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时代特征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A. 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 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 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君主圣明仁义,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君主实行仁政,人民就会追随他,这种思想应该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是为仁政奠定物资基础,故A正确。
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3.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这一思想()A. 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 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C.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 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反映的是墨子兼爱的思想,这是对西周的等级制度的否定,故B项正确。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
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 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 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 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 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答案】D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但此时战乱、兼并战争不断,体现了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老子、孔子思想存在保守的一面,并非“先秦诸子”思想落伍,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排除C。
2.《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主张保护生产者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主旨是A. 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 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 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孟子主张仁政,材料表明孟子主张保护生产者利益,让人民安居乐业,主旨是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故A正确;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C错误;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这一思想A. 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 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C.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 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别人和自己一视同仁,不别亲疏,不分贵贱,与儒家的“爱有差等”相对,这是“爱无差等”,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选B,排除A;墨家的兼爱思想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排除C;墨家的兼爱思想与无为而治的思想无关,排除D。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大禹的传位过程,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法家则说是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的。
这种差异源于二者A.对占有史料考证的不同B.应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C.对诸侯争霸的态度不同D.在各国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2.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而不自知。
这说明西周的礼制A.别贵贱,序尊卑B.经国家,定社稷C.明法度,行教化D.固宗法,稳分封3.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僵化4.隋唐时期,侍御史是主管监察的官员。
隋朝侍御史“始自吏部选用,不由台主”,唐初侍御史“皆吏部与台长官、宰相议定,然后依选例补奏,其内诏别拜,不在其限”。
这表明隋唐时期A.监察官员由监察主管部门独立任免 B.监察官员独立行使监察权C.行政部门参与监察官员的任免工作 D.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部门5.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
这说明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6.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7.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先秦文献有云:“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中央之帝为浑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些言论的主旨在于强调A.民贵君轻B.道法自然C.节用尚贤D.以法治国3.《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4.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提高个人的身心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用佛道思想改造儒学 D.实现社会秩序的规范5. 1860年9月,咸丰令曾国藩率军北上勤王,但李鸿章以英法“不过金帛议和”为由,劝告曾国藩按兵不动。
李鸿章的言行所反映出的现象在此后数十年间愈演愈烈,成为清末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
类似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时隐时现,为解决此类现象,古代王朝中较为成功的制度实践是A.郡国并行制的推行B.节度使权力的加强C.诸路转运使的设置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6.有两则描述中枢机构的史料:其一:中国古代某机构“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湖北四校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50分)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钱穆先生曾对西周分封制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商后代微子的封国)。
”其主要含义是()A.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B.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2.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
《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A.《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C.为民主政治奠基 D.国家管理制度化4.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5.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
[小初高学习]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60分)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集权制3.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
君主统而不治;大夫们很重要,不是因为其职位,而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
”这主要反映了A.宗法观念的延续B.分封体制的完善C.君主权力的衰微D.官僚政治的建立4.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B.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5.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该项规定是为了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6.下表是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基础性制度。
请通过选择完善表格A.盐铁官营制、九品中正制B.尊儒制度、科举制度C.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度、行省制度7.《唐律》规定:“其穿垣出污秽者,杖六十。
”《大明律》和《大清律》也规定:“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这说明我国古代A.加大城市司法监管力度B.鼓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D.关注城市人口素质提高8.《宋史》卷1161《职官志一》记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推荐】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doc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60分)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答案】D【解析】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于秦,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C项错误;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扩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
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实现最高权力转移的制度,而材料描述现象属奴隶社会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B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之间,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封建社会时期,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3.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
君主统而不治;大夫们很重要,不是因为其职位,而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
”这主要反映了A. 宗法观念的延续B. 分封体制的完善C. 君主权力的衰微D. 官僚政治的建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国家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大夫们很重要……是君主的亲戚,或是显赫家庭的家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血缘关系在国家统治中的重要地位,故A选项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君主与大夫的关系是宗法关系,主旨不是说明君主权力的式微,故C选项错误;官僚政治的建立在秦朝,故D选项错误。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1~2题。
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2.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右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4.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A.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B.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C.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D.城市人口在32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C.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D.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8.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完成9~10题。
9.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开发历史悠久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社会福利优越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 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11~13题。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5020293
华中师大一附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
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
材料体现了西周.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公元前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
这一变化.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
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较为落后.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家庭手工作坊发达.表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南北朝时期后期社会发展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的历史事实是.朝廷倡导独尊儒学.北方礼制文明迟缓.南方文人颓靡积弱.士庶界限逐渐消失.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
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
材料体现了西周A.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B.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C.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 D.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2.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3.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4.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
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5.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
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6.表1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南北朝时期后期社会发展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的历史事实是A.朝廷倡导独尊儒学 B.北方礼制文明迟缓C.南方文人颓靡积弱 D.士庶界限逐渐消失7.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
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
材料体现了西周A.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B.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C.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 D.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2.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3.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4.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
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5.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
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6.表1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南北朝时期后期社会发展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的历史事实是A.朝廷倡导独尊儒学 B.北方礼制文明迟缓C.南方文人颓靡积弱 D.士庶界限逐渐消失7.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艺术欣赏最好“单课独进”。
因为艺术鉴赏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狄德罗《绘画论》),所以,“要想提高或改善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一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一种特定类型的美”(休谟《论艺术趣味的标准》)。
②欣赏艺术要从感知入门,而感知的能力则必须围绕同类对象“反复经验”,才会提高。
炼钢工人善辨钢焰,制陶工人善辨陶音,就是因为反复训练。
与之相同,任何艺术都以其特定形式所表现的感性形象而作用于人的特定感官,所以也必须反复训练,其感知才能准确。
另外,对艺术保持持续关注和有效思索,同样会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艺术的活力。
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兴趣的导向,强制某个人“单课独进”,效果会适得其反。
③“单课独进”是需要费一点时日的,在此期间不要东张西望见异思迁。
然而一旦养成了较为精细准确的感知能力,“东张西望”“见异思迁”反而能更好地促进“举一反三”,使欣赏者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现象甚至被人夸张地称为“一通百通”。
看懂优秀京剧演员的动作之美,也有助于感受其他舞蹈乃至体操动作的质量。
若再能从京剧舞蹈中抽象出洗练、矫健而富有生机的线条与节奏,那还有助于感受书法、篆刻、绘画、雕塑的线条质量。
倘若再借助通感的运用,那么对线条节奏的感受能力还有助于理解音乐。
音乐难道也有线条?是的,对于一个有较强通感的人来说,旋律就是“声音的线条”,它同样也有一个干净漂亮的问题。
当然,要“一通百通”到这种地步很不容易,有人唱了一辈子戏,唱功做派身眼手法炉火纯青,但你叫他将其写下来却依然为难,还是存在一些障碍,这涉及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贯通,需要在对各种艺术门类界限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一些突破。
就像一个音乐家试着用一些文学欣赏的技巧去解释一部作品,一个诗人需要用小说的笔法去让自己的诗歌更贴近生活。
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
考点: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这两次改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都瓦解了贵族阶层势力 B。 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C. 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D. 都促进了国家统一
8。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 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 B。 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 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洛阳繁荣 D。 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变法·吴起变法
6.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 北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一度纵横北方,曾参与了“五胡乱华".北齐统治者出于鲜卑族,在北齐的“胡人”社会中,自然多使用鲜卑语等“胡语”,答案选D;其他均为汉族政权故排除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东北经济卷入日本殖民统治中
C.市场影响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D.华北农民的生活境况得到改善
18.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
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
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B.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地位上升
C.经济发展开始受制于国际市场
D.经济体制缺乏因时而变的能力
15.近代某政府官员著书描写当时时代:“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燕赵也;
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
卫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
的说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英国
A.贵族制度已经瓦解
B.国王丧失全部权力
-5-
C.宪政传统影响深远
D.政治体制保守僵化
25.1848 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 7 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
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有学者说,“把小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到一个政权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
13.晚清某时期大臣联名上书皇帝:“窃为夷情之强悍,萌于嘉庆年间。迨江宁换约,鸱张弥
甚,至本年直入京城,要挟狂悖,夷祸之烈极矣。……此次夷情猖獗,凡有血气者无不
同声忿恨”。在“此次夷情猖獗”的背景下,清政府的应对是
A.地方设五口通商大臣
B.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外交仍重视羁縻之道
D.推行新政以取悦列强
不能离开全人类的总体利益。”这表明了我国
A.实施重工业优先的强国战略
B.突破了欧美对华的长期封锁
C.形成了不结盟外交的新理念
D.致力于改造现存的世界体系
22.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
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
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村
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市场化方向成为普遍共识
21.建国后,中共代表大会的一次会议报告中说:“我们是爱国主义者,决不容忍中国的民族
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侵犯。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深深懂得中国民族利益的充分实现
17.有日本人观察到,20 世纪 20 年代:东北“粟之使用,虽然没有大豆那样发达,但在满蒙
是为农家之常食,最近对于粟之国外输出,益见隆盛,渐次成为腾贵之价格。满蒙之中
国人,自己吃便宜的高粱,而卖高贵的粟于朝鲜人;朝鲜人又买便宜的粟,而卖高贵的
米与内地的日本人。”这一现象表明
A.农业商品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A.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
B.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
C.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
D.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
2.春秋时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
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
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
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
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
5.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
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
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
-2-
9.某学者描述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时代变迁时以佛教雕塑艺术为例,“秀骨清像、飘逸绝尘
的形态被健康丰满、慈祥和蔼的形态所替代;对悲惨现实痛苦牺牲的描绘倾诉被对欢乐和
幸福的幻想所替代;雕塑与壁画强烈对比的矛盾美被相互补充的和谐美所替代。”这位学
A.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27.1943 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
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
凯恩斯的主张
A.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29.表 4 是 1960-1980 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表4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6-
30.1973 年,美国国会提出,对外发展援助政策应当进行全面调整,即政治上淡化了安全、
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统治阶级和民众的思想趋向一致
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11.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
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
面大图或双面合式(见右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B. 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
C. 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区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
B.商人社会地位日益重要
C.商人操纵粮食交易市场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8.据《宋史》记载,北宋有 7 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
表2
人物 官职
事迹
人物 官职
事迹
登州刺史、卫 为人俭于己,便于人……
郭进
刘谦
州刺史
次之以德政,化俗于斯
邠州知州
谦无所扰,邠人多爱 之
卫州刺史、雄 治五年,境内宁谧……百
刘福
马怀德 雄州知州
州刺史
姓立遗爱碑,以闻其状
有材勇智力,可以遍 知州事
高化
知事诸州(具 虽起身行伍,然颇知民事 马知节
体不详)
知益州兼转运 马 枢 密 知 节 劲
使;主政枢密院 直……抑好强,恤孤
十年
弱
孟元 沧州知州
家有文风;应变活民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3.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
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
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
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行礼焉”,“河北文士,率晓兵射”。
之推)
表 1 为不同史籍关于南北朝时期后期社会发展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的历史事实是
A.朝廷倡导独尊儒学
B.北方礼制文明迟缓
C.南方文人颓靡积弱
D.士庶界限逐渐消失
7.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
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这表明当时两湖地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12.隆庆元年(1567 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
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即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
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材料体现了西周
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西塞罗的主
张说明罗马法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
C.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D.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
24.17 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的立法套语仍保留着“(该法)由无上圣明之国王陛下依本届议会
僧俗两界贵族与平民之建议,并经其同意而制定颁行,其权威、效力亦源于上述三者”
冷战、“消除共产主义威胁”等战略色彩,经济上不再单纯围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而是关注发展的质量和人的需求。由此可知,美国试图
A.通过加强国际承诺来摆脱危机
B.缓解自身经济优势下降的困境
C.推广本国福利制度成功的经验
D.加大争夺战略重点地区的力度
创举。”这表明了当时的法国
A.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
B.工业革命深化了政治改革
C.政体之争的结果已经明确
D.巴黎公社的时代条件成熟
26.20 世纪 20 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
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
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 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这一讲话旨在
14.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由于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伦敦上海间海底电缆的完成,中国茶叶市
场改由伦敦市场控制。时人说:“从前产销双方,远隔重洋,不通声气,全赖一般侨商,
-3-
居间贩卖……至是营业方法,已由间接变为直接,谓之茶叶革命,亦无不可也。”“茶叶
革命”反映了当时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