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2015年湖南省高考仿真题 数学(理)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有理数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有理数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2)动点 从点 出发,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 、 同
时出发,问多少秒时 、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 ?
(3)动点 从点 出发,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 、 同
时出发,问多少秒时 、 之间的距离恰好又等于 ?
(4)若 为 的中点, 为 的中点,在点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的长度是否发生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 表示的数为 , 是数轴上位于点 左侧一点,且 AB=20,动点 从 点出发,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 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 表示的数________;点 表示பைடு நூலகம்数________(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3.观察下列等式:
第 1 个等式: =
= ×(1- );
第 2 个等 式: =
= ×( - );
第 3 个等式: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 - );第 4 个等式: =
= ×( - ); …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 5 个等式: =________=________;
(2)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第 n 个等式: =________=________(n 为正整数);
即(1﹣ )x=x﹣4,
整理得: x=x﹣4, 解得:x=20, 答:这个数是 20.
= = =1﹣

【分析】(1)各项拆项后,计算即可求出值;(2)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写出即 可;(3)①原式拆项后,计算即可求出值;②原式变形后拆项,计算即可求出值;③设 这个数为 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3)求
的值.

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练习(Word 版 含答案)一、压轴题1.已知P 是⊙O 上一点,过点P 作不过圆心的弦PQ ,在劣弧PQ 和优弧PQ 上分别有动点A 、B(不与P ,Q 重合),连接AP 、BP . 若∠APQ=∠BPQ. (1)如图1,当∠APQ=45°,AP=1,BP=22时,求⊙O 的半径;(2)如图2,选接AB ,交PQ 于点M ,点N 在线段PM 上(不与P 、M 重合),连接ON 、OP ,若∠NOP+2∠OPN=90°,探究直线AB 与ON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如图,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23y x b =-+的图像与边OC 、AB 分别交于点D 、E ,并且满足OD BE =,M 是线段DE 上的一个动点 (1)求b 的值;(2)连接OM ,若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 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 的坐标; (3)设N 是x 轴上方平面内的一点,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N 的坐标.3.如图,点A 和动点P 在直线l 上,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Q .以AQ 为边作Rt ABQ △,使90BAQ ∠=︒,:3:4AQ AB =,作ABQ △的外接圆O .点C 在点P 右侧,4PC =,过点C 作直线m l ⊥,过点O 作OD m ⊥于点D ,交AB 右侧的圆弧于点E .在射线CD 上取点F ,使32DF CD =,以DE 、DF 等邻边作矩形DEGF ,设3AQ x =(1)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BQ 、DF .(2)当点P 在点A 右侧时,若矩形DEGF 的面积等于90,求AP 的长. (3)在点P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当AP 为何值时,矩形DEGF 是正方形.4.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B =8,点C 在半径OA 上(点C 与点O 、A 不重合),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O 于点D ,连结OD ,过点B 作OD 的平行线交⊙O 于点E 、交射线CD 于点F .(1)若ED =BE ,求∠F 的度数:(2)设线段OC =a ,求线段BE 和EF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设点C 关于直线OD 的对称点为P ,若△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OC 的长. 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边BC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点B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E ,连接AE ,连接DE 并延长交射线AP 于点F ,连接BF(1)若BAP α∠=,直接写出ADF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求证:BF DF ⊥.(3)连接CF ,用等式表示线段AF ,B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6.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2,BC =3P ,Q 分别是BC ,AD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BQ ,以P 为圆心,PB 长为半径的⊙P 交线段BQ 于点E ,连结PD . (1)若DQ 3且四边形BPDQ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P 的弦BE 的长;(2)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四边形BPDQ 是菱形时,求出⊙P 的弦BE 的长,并计算此时菱形与圆重叠部分的面积.7.已知抛物线y =﹣14x 2+bx +c 经过点A (4,3),顶点为B ,对称轴是直线x =2.(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和顶点B 的坐标;(2)如图1,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过A 作AD ⊥x 轴于点D ,E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点E 不与A ,C 两点重合);(i )若直线BE 将四边形ACOD 分成面积比为1:3的两部分,求点E 的坐标; (ii )如图2,连接DE ,作矩形DEFG ,在点E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G 落在y 轴上的同时点F 恰好落在抛物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如图,抛物线2)12(0y ax x c a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直线122y x =-经过点,B 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BC 于M .设点P 的横坐标是t .①当PCM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②当点P 在点B 右侧时,存在直线l ,使点,,A C M 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求直线解析式y kx b =+(,k b 可用含t 的式子表示).9.已知点(4,0)、(2,3)-为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上两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x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抛物线平移,使顶点与原点重合,已知点(,1)M m -,点A 、B 为抛物线上不重合的两点(B 在A 的左侧),且直线MA 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点.①如图1,当点M 在y 轴上时,过点A 、B 分别作AP y ⊥轴于点P ,BQ x ⊥轴于点Q .若APM △与BQO △ 相似,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②如图2,当直线MB 与抛物线也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记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a 、b .当点M 在y 轴上时,直接写出m am b--的值为 ;当点M 不在y 轴上时,求证:m am b--为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值.10.()1尺规作图1:已知:如图,线段AB 和直线且点B 在直线上求作:点C ,使点C 在直线上并且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做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 .()2特例思考:如图一,当19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______个;如图二,当16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______个.()3拓展应用:如图,AOB 45∠=,点M ,N 在射线OA 上,OM x =,ON x 2=+,点P 是射线OB 上的点.若使点P ,M ,N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且只有三个,求x 的值.11.如图1,ABC ∆是⊙O 的内接等腰三角形,点D 是弧AC 上异于,A C 的一个动点,射线AD 交底边BC 所在的直线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F . (1)求证:ADB CDE ∠=∠;(2)若7BD =,3CD =,①求AD DE •的值;②如图2,若AC BD ⊥,求tan ACB ∠;(3)若5tan 2CDE ∠=,记AD x =,ABC ∆面积和DBC ∆面积的差为y ,直接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12.如图,PA 切⊙O 于点A ,射线PC 交⊙O 于C 、B 两点,半径OD ⊥BC 于E ,连接BD 、DC 和OA ,DA 交BP 于点F ; (1)求证:∠ADC+∠CBD =12∠AOD ; (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 ☉O 的半径是32;(2)AB ∥ON ,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 连接AB ,根据题意可AB 为直径,再用勾股定理即可. (2) 连接OA , OB ,OQ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Q 2APQ,B0Q 2BPO AO ∠=∠∠=∠,从而证出OC AB ⊥,延长PO 交☉0于点R ,则有2OPN QOR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OQN ∠=90︒得证. 【详解】 解:(1)连接AB ,在☉0中,o APQ BPQ 45∠=∠=, o APB APQ BPQ 90∴∠=∠+∠=AB ∴是☉0的直径.Rt APB ∴∆在中,22AB AP BP =+AB=3∴∴☉0的半径是32(2)AB//ON证明:连接OA , OB , OQ , 在☉0中,AQ AQ =, BQ BQ =,Q 2APQ,B0Q 2BPO AO ∴∠=∠∠=∠.又APQ BPQ ∠=∠,AOQ BOQ ∴∠=∠.在AOB ∆中,OA OB =, AOQ BOQ ∠=∠,OC AB ∴⊥,即o OCA 90∠=连接OQ ,交AB 于点C 在☉0中,OP OQ =OPN OQP.∴∠=∠延长PO 交☉0于点R ,则有2OPN QOR ∠=∠o NOP 2OPN 90∴∠+∠=,又:o NOP NOQ QOR 180∠+∠+∠=,NOQ 90O ∴∠=NOQ OCA 180O ∴∠+∠= .AB//O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一道综合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1)b=3;(2)点M 坐标为7(1,)3;(3)93(,)42-或3654(,)1313【解析】 【分析】(1)首先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令x=0,即可求得D 的坐标,则OD=b ,则E 的坐标即可利用b 表示出来,然后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关于b 的方程,求得b 的值;(2)首先求得四边形OAED 的面积,则△ODM 的面积即可求得,设出M 的横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M 的横坐标,进而求得M 的坐标;(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四边形OMDN 是菱形时,M 是OD 的中垂线与DE 的交点,M 关于OD 的对称点就是N ;②四边形OMND 是菱形,OM=OD ,M 在直线DE 上,设出M 的坐标,根据OM=OD 即可求得M 的坐标,则根据OD ∥MN,且OD=MN 即可求得N 的坐标. 【详解】(1)在23y x b =-+中,令x=0,解得y=b , 则D 的坐标是(0,b),OD=b , ∵OD=BE ,∴BE=b ,则点E 坐标为(3,4-b ),将点E 代入23y x b =-+中,得:4-b=2+b,解得:b=3; (2)如图,∵OAED S 四边形=11()(31)3622OD AE OA +=⨯+⨯=, ∵三角形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 的面积之比为1:3, ∴13=42ODM OAED S S ∆=四边形 设M 的横坐标是a ,则13322a ⨯=, 解得:1a =, 将1x a ==代入233y x =-+中,得: 27333y =-⨯+=则点M 坐标为7(1,)3;(3)依题意,有两种情况:①当四边形OMDN 是菱形时,如图(1),M 的纵坐标是32,把32y =代入233y x =-+中,得: 23332x -+=,解得:94x =, ∴点M 坐标为93(,)42, 点N 坐标为93(,)42-;②当四边形OMND 是菱形时,如图(2),OM =OD =3, 设M 的坐标2(,3)3m m -+, 由OM=OD 得:222(3)93m m +-+=, 解得:3613m =或m=0(舍去), 则点M 坐标为3615(,)1313, 又MN ∥OD ,MN=OD=3, ∴点N 的坐标为3654(,)1313,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N 坐标为93(,)42-或3654(,)1313.【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涉及待定系数法、图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性质、方程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找出相关知识的联系点,运用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思路,进而推理、探究、发现和计算.3.(1)(1)5BQ x =;3FD x =(2)9AP =(3)12AP =或65AP =或3AP = 【解析】 【分析】(1)由:3:4AQ AB =、3AQ x =,易得4AB x =,由勾股定理得BQ ,再由中位线的性质得12AH BH AB ==,求得CD 、FD ; (2)利用(1)的结论,易得CQ 的长,作OM AQ ⊥于点M ,则//OM AB ,由垂径定理得32QM AM x ==,由矩形性质得OD MC =,利用矩形面积求得x ,得出结论; (3)点P 在A 点的右侧时,利用(1)、(2)的结论和正方形的性质得243x x +=,得AP ;点P 在A 点的左侧时,当点C 在Q 右侧,当407x <<时,473x x -=,解得x ,易得AP ;当4273x ≤<时,743x x -=,得AP ;当点C 在Q 的左侧时,即23x ≥,同理得AP . 【详解】解:(1)∵:3:4AQ AB =,3AQ x = ∴4AB x =∴在Rt ABQ △中,5BQ x ==∵OD m ⊥,m l ⊥ ∴//OD l ∵OB OQ = ∴122AH BH AB x === ∴2CD x = ∴332FD CD x == (2)∵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Q ∴3AP AQ x == ∵4PC = ∴64CQ x =+过点O 作OM AQ ⊥于点M ,如图:∵90BAQ ∠=︒∴//OM AB∵O 是ABQ △的外接圆,90BAQ ∠=︒∴点O 是BQ 的中点 ∴1322QM AM AQ x === ∴3964422OD MC CQ QM x x ==-=+-=+ ∵1522OE BQ x == ∴9542422DE OD OE x x x =-=+-=+ ∴()32490DEGF S DF DE x x =⋅=⋅+=矩形∴13x =,25x =-(不合题意,舍去)∴39AP x ==∴当点P 在点A 右侧时,若矩形DEGF 的面积等于90,AP 的长为:9.(3)若矩形DEGF 是正方形,则DE DF =①点P 在A 点的右侧时,如图:∴243x x +=∴4x =∴312AP x ==②点P 在A 点的左侧时I.当点C 在Q 右侧时i.当 407x <<时,如图:∵47DE x =-,3DF x =∴473x x -=∴25x = ∴635AP x x ==ii.当4273x ≤<时,如图:∵74DE x =-,3DF x =∴743x x -=∴1x =(不合题意,舍去)II. 当点C 在Q 的左侧时,即23x ≥,如图:∵74DE x =-,3DF x =∴743x x -=∴1x =∴33AP x ==∴综上所述,当12AP =或65AP =或3AP =时,矩形DEGF 是正方形. 故答案是:(1)5BQ x =;3FD x =(2)9AP =(3)12AP =或65AP =或3AP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圆的性质等,综合性强,难度大,正确的画出相应的图形可以更顺利地解决问题.4.(1)30°;(2)EF=;(3)CO 的长为或时,△PEB 为等腰三角形.【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即可;(2)首先证明△HBO ≌△COD (AAS ),进而利用△COD ∽△CBF ,得出比例式求出EF 的长;(3)分别利用①当PB=PE ,不合题意舍去;②当BE=EP ,③当BE=BP ,求出即可. 试题解析:(1)如图1,连接EO ,∵∴∠BOE=∠EOD ,∵DO ∥BF ,∴∠DOE=∠BEO ,∵BO=EO,∴∠OBE=∠OEB,∴∠OBE=∠OEB=∠BOE=60°,∵CF⊥AB,∴∠FCB=90°,∴∠F=30°;(2)如图1,作HO⊥BE,垂足为H,∵在△HBO和△COD中,∴△HBO≌△COD(AAS),∴CO=BH=a,∴BE=2a,∵DO∥BF,∴△COD∽△CBF,∴∴,∴EF=;(3)∵∠COD=∠OBE,∠OBE=∠OEB,∠DOE=∠OEB,∴∠COD=∠DOE,∴C关于直线OD的对称点为P在线段OE上,若△PEB为等腰三角形,设CO=x,∴OP=OC=x,则PE=EO-OP=4-x,由(2)得:BE=2x,①当PB=PE,不合题意舍去;②当BE=EP,2x=4-x,解得:x=,③当BE=BP,作BM⊥EO,垂足为M,∴EM=PE=,∴∠OEB=∠COD,∠BME=∠DCO=90°,∴△BEM∽△DOC,∴,∴,整理得:x2+x-4=0,解得:x=(负数舍去),综上所述:当CO的长为或时,△PEB为等腰三角形.考点:圆的综合题.5.(1)45°+α;(2)证明见解析;(3)2BF+CF.【解析】【分析】(1)过点A作AG⊥DF于G,由轴对称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E=AD,∠BAP=∠EA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G=∠DAG,即可得∠FAG=12∠BAD=45°,∠DAG+∠BAP=45°,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即可得答案;(2)由(1)可得∠FAG=12∠BAD=45°,由AG⊥PD可得∠APG=45°,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PA=∠APG=45°,可得∠BFD=90°,即可证明BF⊥DF;(3)连接BD、BE,过点C作CH//FD,交BE延长线于H,由∠BFD=∠BCD=90°可得B、F、C、D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FBC=∠FDC,∠DFC=∠DBC=4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DC=∠DCH,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BF=∠BCH,由轴对称性质可得BF=EF,可得△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BEF=45°,2BF,即可证明∠BEF=∠DFC,可得BH//FC,即可证明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可得EH=FC,EF=CH,利用等量代换可得CH=BF,利用SAS可证明△ABF≌△BCH,可得AF=BH,即可得AF、BF、CF的数量关系.【详解】(1)过点A作AG⊥DF于G,∵点B关于直线AF的对称点为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AB,AB=AD=DC=BC,∠BAF=∠EAF,∴AE=AD,∵AG⊥FD,∴∠EAG=∠DAG,∴∠BAF+∠DAG=∠EAF+∠EAG,∵∠BAF+∠DAG+∠EAF+∠EAG=∠BAD=90°,∴∠BAF+∠DAG=∠GAF=45°,∴∠DAG=45°-α,∴∠ADF=90°-∠DAG=45°+α.(2)由(1)得∠GAF=45°,∵AG⊥FD,∴∠AFG=45°,∵点E、B关于直线AF对称,∴∠AFB=∠AFE=45°,∴∠BFG=90°,∴BF⊥DF.(3)连接BD、BE,过点C作CH//FD,交BE延长线于H,∵∠BFD=∠BCD=90°,∴B、F、C、D四点共圆,∴∠FDC=∠FBC,∠DFC=∠DBC=45°,∵CH//FD,∴∠DCH=∠FDC,∴∠FBC=∠DCH,∵∠ABC=∠BCD=90°,∴∠ABC+∠FBC=∠BCD+∠DCH,即∠ABF=∠BCH,∵点E、B关于直线AF对称,∴BF=EF,∵∠BFE=90°,∴△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45°,2BF,∴∠BEF=∠DFC,∴FC//BH,∴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EH=FC,CH=BF,在△ABF和△BCH中,AB BCABF BCH BF CH=⎧⎪∠=∠⎨⎪=⎩,∴2BF+CF.【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四点共圆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B、F、C、D四点共圆并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及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1)637;(2)BE=433;菱形与圆重叠部分的面积为833.【解析】【分析】(1)作PT⊥BE于点T,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BQ的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求解;(2)根据菱形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菱形边长,此时点E和点Q重合,再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过点P作PT⊥BQ于点T,∵AB=2,AD=BC=3,DQ3∴AQ3在Rt△ABQ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Q7.又∵四边形BPDQ是平行四边形,∴BP=DQ3,∵∠AQB=∠TBP,∠A=∠BTP,∴△AQB∽△TBP,∴3,37 BT BDAQ BQ==即∴BT=33 7,∴BE=2BT=637.(2)设菱形BPDQ的边长为x,则AQ=23﹣x,在Rt△AB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Q2=BQ2,即4+(23﹣x)2=x2,解得x=43 3.∵四边形BPDQ为菱形,∴BP=DP=43 3,又CP=BC-BP=233,即DP=2CP,∴∠DPC=60°,∴∠BPD=120°,∴连接PQ,易得△BPQ为等边三角形,∴PQ=BP,∴点Q也在圆P上,圆P经过点B,D,Q,如图.∴点E、Q重合,∴BE 43 3∴菱形与圆重叠部分面积即为菱形的面积,∴S菱形83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扇形面积公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以上知识.7.(1)y=﹣14x2+x+3,顶点B的坐标为(2,4);(2)(i)点E的坐标为(85,3)或(125,3);(ii)存在;当点G落在y轴上的同时点F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此时AE的长为43.【解析】【分析】(1)由题意得出21441,43,124b cb⎧-⨯++=⎪⎪⎨-=⎪⎛⎫⨯-⎪ ⎪⎝⎭⎩,解得1,3,bc=⎧⎨=⎩,得出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14x2+x+3=﹣14(x﹣2)2+4,即可得出顶点B的坐标为(2,4);(2)(i)求出C(0,3),设点E的坐标为(m,3),求出直线BE的函数表达式为:y=12m--x+462mm--,则点M的坐标为(4m﹣6,0),由题意得出OC=3,AC=4,OM=4m﹣6,CE=m,则S矩形ACOD=12,S梯形ECOM=15182m-,分两种情况求出m的值即可;(ii)过点F作FN⊥AC于N,则NF∥CG,设点F的坐标为:(a,﹣14a2+a+3),则NF=3﹣(﹣14a2+a+3)=14a2﹣a,NC=﹣a,证△EFN≌△DGO(ASA),得出NE=OD=AC=4,则AE=NC=﹣a,证△ENF∽△DAE,得出NF NEAE AD=,求出a=﹣43或0,当a=0时,点E与点A重合,舍去,得出AE=NC=﹣a=43,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抛物线y=﹣14x2+bx+c经过点A(4,3),对称轴是直线x=2,∴21441, 43,124b cb⎧-⨯++=⎪⎪⎨-=⎪⎛⎫⨯-⎪ ⎪⎝⎭⎩解得1,3, bc=⎧⎨=⎩∴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14x2+x+3,∵y=﹣14x2+x+3=﹣14(x﹣2)2+4,∴顶点B的坐标为(2,4);(2)(i)∵y=﹣14x2+x+3,∴x=0时,y=3,则C点的坐标为(0,3),∵A(4,3),∴AC∥OD,∵AD⊥x,∴四边形ACOD是矩形,设点E的坐标为(m,3),直线BE的函数表达式为:y=kx+n,直线BE交x轴于点M,如图1所示:则24,3, k nmk n+=⎧⎨+=⎩解得:1,246,2kmmnm-⎧=⎪⎪-⎨-⎪=⎪-⎩,∴直线BE的函数表达式为:y=12m--x+462mm--,令:y=12m--x+462mm--=0,则x=4m﹣6,∴点M的坐标为(4m﹣6,0),∵直线BE将四边形ACOD分成面积比为1:3的两部分,∴点M在线段OD上,点M不与点O重合,∵C(0,3),A(4,3),M(4m﹣6,0),E(m,3),∴OC=3,AC=4,OM=4m﹣6,CE=m,∴S矩形ACOD=OC•AC=3×4=12,S梯形ECOM=12(OM+EC)•OC=12(4m﹣6+m)×3=15182m-,分两种情况:①S ECOMS ACOD梯形矩形=14,即1518212m-=14,解得:m=85,∴点E的坐标为:(85,3);②S ECOMS ACOD梯形矩形=34,即1518212m-=34,解得:m=125,∴点E的坐标为:(125,3);综上所述,点E的坐标为:(85,3)或(125,3);(ii)存在点G落在y轴上的同时点F恰好落在抛物线上;理由如下:由题意得:满足条件的矩形DEFG在直线AC的下方,过点F作FN⊥AC于N,则NF∥CG,如图2所示:设点F的坐标为:(a,﹣14a2+a+3),则NF=3﹣(﹣14a2+a+3)=14a2﹣a,NC=﹣a,∵四边形DEFG与四边形ACOD都是矩形,∴∠DAE=∠DEF=∠N=90°,EF=DG,EF∥DG,AC∥OD,∴∠NEF=∠ODG,∠EMC=∠DGO,∵NF∥CG,∴∠EMC=∠EFN,∴∠EFN=∠DGO,在△EFN和△DGO中,∠NEF=∠ODG,EF=DG,∠EFN=∠DGO,∴△EFN≌△DGO(ASA),∴NE=OD=AC=4,∴AC﹣CE=NE﹣CE,即AE=NC=﹣a,∵∠DAE=∠DEF=∠N=90°,∴∠NEF+∠EFN=90°,∠NEF+∠DEA=90°,∴∠EFN=∠DEA,∴△ENF∽△DAE,∴NE NFAD AE=,即43=214a aa--,整理得:34a2+a=0,解得:a=﹣43或0,当a=0时,点E与点A重合,∴a=0舍去,∴AE =NC =﹣a =43, ∴当点G 落在y 轴上的同时点F 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此时AE 的长为43.【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目,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坐标与图形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面积公式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属于中考压轴题型.8.(1)211242y x x =--;(2)①P (2,−2)或(-6,10),②1122y x =-或324y x t =-+-或4412424t t y x t t --=+-++ 【解析】【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的特征可求出点B ,C 的坐标,根据点B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2)①由PM ⊥x 轴可得出∠PMC≠90°,分∠MPC=90°及∠PCM=90°两种情况考虑: (i )当∠MPC=90°时,PC //x 轴,利用二次函数可求出点P 的坐标;(ii )当∠PCM=90°时,设PC 与x 轴交于点D ,易证△BOC ∽△COD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D 的坐标,根据点C ,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PC 的解析式,联立直线P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通过解方程组可求出点P 的坐标;②在ACM 中,如果存在直线使A 、C 、M 到该直线距离相等,则该直线应为ACM 的中位线,分开求解三条中位线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因为直线交抛物线于B 、C 两点,∴当x =0时,y =12x −2=−2, ∴点C 的坐标为(0,−2);当y =0时,12x −2=0, 解得:x =4,∴点B 的坐标为(4,0).将B 、C 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得: 2144022a c c ⎧⨯-⨯+=⎪⎨⎪=-⎩,解得:142a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1242y x x =--. (2)①∵PM ⊥x 轴,M 在直线BC 上,∴∠PMC 为固定角且不等于90,∴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i )当∠MPC=90时,PC //x 轴,∴点P 的纵坐标为﹣2,将y p =-2,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2112242x x --=-解得: x 1=2,x 2=0(为C 点坐标,故舍去),∴点P 的坐标为(2,−2);(ii )当∠PCM=90°时,设PC 与x 轴交于点D ,∵∠OBC+∠OCB=90°,∠OCB+∠OCD=90°,∴∠OBC=∠OCD ,又∵∠BOC=∠COD=90°,∴BOC ∽COD (AAA ),∴OD OC OC OB =,即OD=2OC OB, 由(1)知,OC=2,OB=4,∴OD=1,又∵D 点在X 的负半轴∴点D 的坐标为(-1,0),设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是常数),将C(0,−2),D(-1,0)代入直线PC 的解析式,得:20b k b =-⎧⎨-+=⎩,解得:22k b =-⎧⎨=-⎩, ∴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2x −2,联立直线PC 和抛物线方程,得:22122142x x x -=---, 解得:x 1=0,y 1=−2,x 2=-6,y 2=10,点P 的坐标为(-6,10),综上所述:当PCM 是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2,−2)或(-6,10); ②如图2所示,在ACM 中,如果存在直线使A 、C 、M 到该直线距离相等,则该直线应为ACM 的中位线;(a )当以CM 为底时,过A 点做CM 的平行线AN ,直线AN 平行于CM 且过点A ,则斜率为12,AN 的方程为:1(+2)2y x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1122y x =-; (b )当以AM 为底时,因为M 为P 点做x 轴垂线与CB 的交点,则M 的横坐标为t ,且在直线BC 上,则M 的坐标为:1,22M t t -(),其中4t >,则AM 的方程为:44+242t t y x t t --=++,过C 点做AM 的平行线CQ ,则CQ 的方程为:4224t y x t -=-+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4412424t t y x t t --=+-++; (c )当以AC 为底时,AC 的方程式为:2y x =--,由b 可知M 的坐标为:1,22M t t -(),过M 做AC 的平行线MR ,则MR 的方程为:322y x t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324y x t =-+-; 综上所述:当点P 在点B 右侧时,存在直线l ,使点,,A C M 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直线解析式为:1122y x =-或324y x t =-+-或4412424t t y x t t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顶点到中位线的距离相等.9.(1)214y x x =-;(2)①122y x =-+,②1,见解析,定值为1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点(4,0)、(2,3)-代入解析式,再结合抛物线对称轴方程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①先求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设出直线MA 的解析式1y kx =-,再联立抛物线解析式2114y kx y x =-⎧⎪⎨=⎪⎩,得到21104x kx -+=,令210k ∆=-=,求出k 的值,得出AP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运用APM ∆与BQO ∆相似得出90BQO APM ∠=∠=,故AB :y mx n =+,则2144m n m n +=⎧⎨-+=⎩即可求出AB 函数关系式. ②当M 在y 轴上时,m=0,再根据图像对称性可得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得出a ,b 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当M 不在与轴上时,设MA :111y k x k m =--,联立抛物线解析式112114y k x k m y x =--⎧⎪⎨=⎪⎩,得出2114440x k x k m -++=,令212=16(1)0k k m ∆--=,同理设出MB ,令22216(1)0k k m ∆=--=,故1k ,2k 为方程210x mx --=不相等两个实数根,得出12k k m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设2y=ax +bx+c a (≠0),把点(4,0)、(2,3)-代入 ∵对称轴为x=2 ∴164042322a b c a b c b a ⎧⎪++=⎪-+=⎨⎪⎪-=⎩解得1410a b c ⎧=⎪⎪=-⎨⎪=⎪⎩∴抛物线解析式214y x x =-. (2)①(0,1)M -,平移后抛物线214y x =设MA :1y kx =- 则联立2114y kx y x =-⎧⎪⎨=⎪⎩,21104x kx -+= 210k ∆=-=1k ∴=±又由图,A 在y 轴右侧故1k =,(2,1)A2AP PM ∴==,AP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PM ∆与BQO ∆相似∴△BQ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B (﹣x ,x ),带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14x x = 解得x=4或x=0(舍去)∴B (﹣4,4)设AB :y mx n =+,把(2,1)A ,B (﹣4,4)带入得: 则2144m n m n +=⎧⎨-+=⎩,122m n ⎧=-⎪⎨⎪=⎩ ∴AB 解析式为:122y x =-+. ②(i )∵214y x =关于y 轴对称,M 在y 轴上,且MA ,MB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 ∴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a=﹣b ∴m a m b --=0+b 0b-=1, 故答案是:1;(ii )设MA :111y k x k m =--, 则联立112114y k x k m y x =--⎧⎪⎨=⎪⎩, 2114440x k x k m -++=,此方程仅一个根,故11422k a k ==, 且212=16(1)0k k m ∆--=,同理设MB :221y k x k m =--,亦有22b k =,22216(1)0k k m ∆=--=,故1k ,2k 为方程210x mx --=不相等两个实数根,12k k m +=,()111122122m k m k m a m b m m k k m---∴===----, 即m a m b --为一定值1, ∴当点M 不在y 轴上时,m a m b--为一个定值1.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二次函数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正确分析题目,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题.10.(1) 见解析;(2) 2,2 ;(3)0或222-或222x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2通过画图分析可得,当19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2个,当16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2个;()3分三种情形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点1C ,2C ,3C ,4C 即为所求.()2如图一,当19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2个;如图二,当16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2个,当∠1=90°或∠1=60°时,符合条件的点C 都是在点B 左右各一个,当∠1=60°时,符合条件的点C 如图所示:故答案为2,2.()3①如图31-中,当x 0=时,当PM PN =时,有点1P ,当ON OP =时,有点2P ,当NO NP =时,有点3P ,此时有3个P 点.②如图32-中,当N 与OB 相切于点1P 时,1OP 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ON 2NP 22∴==,OM ON MN 222∴=-=,此时有3个P 点.③如图33-中,当M 经过点O 时,此时只有2个P 点,如图34-中,M 与OB 相交时,此时有3个P 点,如图35-中,当M 与OB 相切时,只有2个P 点.此时OM 22=, 综上所述,当2x 22<<3个P 点.∴满足条件的x 的值为0或222或2x 22<<【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尺规作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1)证明见解析;(2)①215(3)21029y x =【解析】【分析】 ()1由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知ABC CDE ∠∠=,由AB AC =知ABC ACB ∠∠=,从而得ADB ACB ABC CDE ∠∠∠∠===;()2①由BAD DCE ∠∠=,ADB CDE ∠∠=可证ADB ∽CDE.从而得AD DB CD DE =; ②连接AO 并延长交BD 于点M ,连接CM ,证MAF ≌DAF 得MF DF =,据此知BM CM CD 3===,MF DF 2==,求得22CF CD DF 5=-=定义可得答案;()3证ABD ∽AEB 得2AB AD AE.=⋅证ABD ∽CED 得BD CD AD DE.⋅=⋅从而得2ABC BCD 111S S AB AC sin BAC BD CD sin BDC x sin BAC 222∠∠∠-=⋅⋅-⋅⋅=,再由5tan ABC tan CDE 2∠∠==,可设BM 2a =,知AM 5a =,AB 29a =,由面积法可得BN a 29=,即20sin BAC 29∠=,据此得出答案. 【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圆O 的内接四边形, ABC 180ADC CDE ∠∠∠∴=-=.AB AC =,ABC ACB ∠∠∴=.ADB ACB ABC CDE ∠∠∠∠∴===;()2①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BAD 180BCD DCE ∠∠∠∴=-=.又ADB CDE ∠∠=,ADB ∴∽CDE .AD DB CD DE∴=, AD DE BD CD 7321∴⋅=⋅=⨯=;②连接AO 并延长交BD 于点M ,连接CM ,AM 平分BAC ∠,AM BC ∴⊥,CAD CBD 90ACB MAF ∠∠∠∠∴==-=. MAF ∴≌()DAF ASA .MF DF ∴=,即AC 是线段MD 的中垂线.BM CM CD 3∴===,MF DF 2∴==,在Rt CDF 中,2222CF CD DF 325=--=, BF tan ACB 5CF 5∠∴===()3BAD EAB ∠∠=,ADB ACB ABE ∠∠∠==,ABD ∴∽AEB ,AB AD AE AB∴=,即2AB AD AE =⋅. CDE ADB ∠∠=,DCE BAD ∠∠=ABD ∴∽CED , BD AD DE CD∴=,即BD CD AD DE ⋅=⋅. ABC BCD 11S S AB AC sin BAC BD CD sin BDC 22∠∠-=⋅⋅-⋅⋅, ()1sin BAC AD AE AD DE 2∠=⋅-⋅. 21x sin BAC 2∠=,又5tan ABC tan CDE 2∠∠==, 如图2,设BM 2a =,则AM 5a =,AB 29a =, 由面积法可得BN 29=,即20sin BAC 29∠=, 22ABC BCD 12010S S x x 22929y ∴-==⨯=.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12.(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D 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11809022ODA AOD AOD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E CE =,BD 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O OAD ∠=∠,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90PAO ∠=,求得90OAD DAP ∠+∠=,推出PAF PFA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OD BC ⊥,BD CD ∴=,CBD DCB ∴∠=∠,90DFE EDF ∠+∠=,90EDF DFE ∴∠=-∠,OD OA =,()111809022ODA AOD AOD ∴∠=-∠=-∠, 190902DFE AOD ∴-∠=-∠, 12DEF AOD ∴∠=∠, DFE ADC DCB ADC CBD ∠=∠+∠=∠+∠,12ADC CBD AOD ∴∠+∠=∠; ()2解:OD BC ⊥,BE CE ∴=,BD CD =,BD CD ∴=,OA OD =,ADO OAD ∴∠=∠,PA 切O 于点A ,90PAO ∴∠=, 90OAD DAP ∴∠+∠=, PFA DFE ∠=∠,90PFA ADO ∴∠+∠=,PAF PFA ∴∠=∠,PA PF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 版含答案)一、压轴题1.如图,⊙O 的直径AB =26,P 是AB 上(不与点A ,B 重合)的任一点,点C ,D 为⊙O 上的两点.若∠APD =∠BPC ,则称∠DPC 为直径AB 的“回旋角”.(1)若∠BPC =∠DPC =60°,则∠DPC 是直径AB 的“回旋角”吗?并说明理由;(2)猜想回旋角”∠DPC 的度数与弧CD 的度数的关系,给出证明(提示:延长CP 交⊙O 于点E );(3)若直径AB 的“回旋角”为120°,且△PCD 的周长为24+133,直接写出AP 的长.2.已知,如图1,⊙O 是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连接OC 交对角线BD 于点F ,延长AO 交BD 于点E ,OE=OF.(1)求证:BE=FD ;(2)如图2,若∠EOF=90°,BE=EF ,⊙O 的半径25AO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3)如图3,若AD=BC ;①求证:22•AB CD BC BD +=;②若2•12AB CD AO ==,直接写出CD 的长.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0cm ,BC=4cm ,点p 从A 开始折线A ——B ——C ——D 以4cm/秒的 速度 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t (秒)(1)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2)如图(2),如果⊙P 和⊙Q 的半径都是2cm ,那么t 为何值时,⊙P 和⊙Q 外切?4.如图①,O 经过等边ABC 的顶点A ,C (圆心O 在ABC 内),分别与AB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E ,连结DE ,BF EC ⊥交AE 于点F .(1)求证:BD BE =.(2)当:3:2AF EF =,6AC =,求AE 的长.(3)当:3:2AF EF =,AC a =时,如图②,连结OF ,OB ,求OFB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5.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点P 为AC 的中点,Q 从点A 运动到B ,点Q 运动到点B 停止,连接PQ ,取PQ 的中点O ,连接OC ,OB .(1)若△ABC ∽△APQ ,求BQ 的长;(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O 的运动路径长_____;(3)以O 为圆心,OQ 长为半径作⊙O ,当⊙O 与AB 相切时,求△COB 的面积.6.如图,Rt ABC ∆中,90C ∠=︒,4AC =,3BC =.点P 从点A 出发,沿着A C B →→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s ,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以P 为圆心的圆始终与斜边AB 相切,设⊙P 的面积为S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07t <<).(1)当47t <<时,BP = ;(用含t 的式子表示)(2)求S 与t 的函数表达式;(3)在⊙P 运动过程中,当⊙P 与三角形ABC 的另一边也相切时,直接写出t 的值.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边BC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点B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E ,连接AE ,连接DE 并延长交射线AP 于点F ,连接BF(1)若BAP α∠=,直接写出ADF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求证:BF DF ⊥.(3)连接CF ,用等式表示线段AF ,B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8.抛物线G :2y a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交于C (0,-1),且AB =4OC . (1)直接写出抛物线G 的解析式: ;(2)如图1,点D (-1,m )在抛物线G 上,点P 是抛物线G 上一个动点,且在直线OD 的下方,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OD 于点Q ,当线段PQ 取最大值时,求点P 的坐标;(3)如图2,点M 在y 轴左侧的抛物线G 上,将点M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使得到的对应点N 也落在y 轴左侧的抛物线G 上,若S △CMN =2,求点M 的坐标.9.如图,抛物线y =ax 2-4ax +b 交x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交y 轴正半轴于C ,且OB =OC =3.(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如图1,D 为抛物线的顶点,P 为对称轴左侧抛物线上一点,连接OP 交直线BC 于G ,连GD .是否存在点P ,使2GD GO=?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2,将抛物线向上平移m 个单位,交BC 于点M 、N .若∠MON =45°,求m 的值.10.如图,一次函数122y x =-+的图象交y 轴于点A ,交x 轴于点B 点,抛物线2y x bx c =-++过A 、B 两点.(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作垂直x 轴的直线x =t ,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 于M ,交这个抛物线于N .求当t 取何值时,MN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在(2)的情况下,以A 、M 、N 、D 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求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BAO = 30°.抛物线y = ax 2 + bx + 1(a < 0)经过点A ,B ,过抛物线上一点C (点C 在直线l 上方)作CD ∥BO 交直线l 于点D ,四边形OBCD 是菱形.动点M 在x 轴上从点E (3,0)向终点A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在直线l 上从某一点G 向终点D 匀速运动,它们同时到达终点.(1)求点D 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M 运动到点O 时,点N 恰好与点B 重合.①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F ,当点N 在线段FD 上时,设EM = m ,FN = n ,求n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②求△NEM 面积S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以及S 的最大值.12.如图,在边长为5的菱形OABC中,sin∠AOC=45,O为坐标原点,A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B,C两点都在第一象限.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A→B→C→O运动一周,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解答下列问题:(1)当CP⊥OA时,求t的值;(2)当t<10时,求点P的坐标(结果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以点P为圆心,以OP为半径画圆,当⊙P与菱形OABC的一边所在直线相切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理由见解析;(2)“回旋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证明见解析;(3)3或23.【解析】【分析】(1)由∠BPC=∠DPC=60°结合平角=180°,即可求出∠APD=60°=∠BPC,进而可说明∠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2)延长CP交圆O于点E,连接OD,OC,OE,由“回旋角”的定义结合对顶角相等,可得出∠APE=∠APD,由圆的对称性可得出∠E=∠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E=∠C,进而可得出∠D=∠C,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COD=∠CPD,即“回旋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3)①当点P在半径OA上时,在图3中,过点F作CF⊥AB,交圆O于点F,连接PF,则PF=PC,利用(2)的方法可得出点P,D,F在同一条直线上,由直径AB的“回旋角”为120°,可得出∠APD=∠BPC=30°,进而可得出∠CPF=60°,即△PF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FD=60°.连接OC,OD,过点O作OG⊥CD于点G,则∠COD=1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D=2DG,∠DOG=12∠COD=60°,结合圆的直径为26可得出CD=133,由△PCD的周长为24+133,可得出DF=24,过点O作OH⊥DF于点H,在Rt△OHD和在Rt△OHD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OH,OP的值,再根据AP=OA﹣OP可求出AP的值;②当点P在半径OB上时,用①的方法,可得:BP=3,再根据AP=AB﹣BP可求出AP的值.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BPC=∠DPC=60°,∴∠APD=180°﹣∠BPC﹣∠DPC=180°﹣60°﹣60°=60°,∴∠APD=∠BPC,∴∠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2)“回旋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理由如下:如图2,延长CP交圆O于点E,连接OD,OC,OE.∵∠CPB=∠APE,∠APD=∠CPB,∴∠APE=∠APD.∵圆是轴对称图形,∴∠E=∠D.∵OE=OC,∴∠E=∠C,∴∠D=∠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COD=∠CPD,∴“回旋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3)①当点P在半径OA上时,在图3中,过点F作CF⊥AB,交圆O于点F,连接PF,则PF=PC.同(2)的方法可得:点P,D,F在同一条直线上.∵直径AB的“回旋角”为120°,∴∠APD=∠BPC=30°,∴∠CPF=60°,∴△PFC是等边三角形,∴∠CFD=60°.连接OC,OD,过点O作OG⊥CD于点G,则∠COD=120°,∴CD=2DG,∠DOG=12∠COD=60°,∵AB=26,∴OC=13,∴1332 CG=∴CD=2×1332=133.∵△PCD的周长为24+133,∴PD+PC+CD=24+133,∴PD+PC=DF=24.过点O作OH⊥DF于点H,则DH=FH=12DF=12.在Rt△OHD中,OH=222213125OD DH-=-=,在Rt△OHP中,∠OPH=30°,∴OP=2OH=10,∴AP=OA﹣OP=13﹣10=3;②当点P在半径OB上时,同①的方法,可得:BP=3,∴AP=AB﹣BP=26﹣3=23.综上所述,AP的长为:3或23.【点睛】此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圆的对称性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圆的结合,(3)是此题的难点,线段AP的长度由点P所在的位置决定,因此必须分情况讨论.2.(1)见详解;(2)5326【解析】【分析】(1)如图1中,作OH⊥BD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径定理即可;(2)如图2中,作OH⊥BD于H,连接OB,求出AC,BD,根据S四边形ABCD=12•BD•AM+1 2•BD•CM=12•BD•AC即可求解;(3)①如图3中,连接OB,作OH⊥BD于H.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即可;②如图3中,连接OB,设DM=CM=x,想办法求出BC,DB,在Rt△BCM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中,作OH⊥BD于H.∵OE=OF,OH⊥EF,∴EH=HF,∵OH⊥BD,∴BH=HD,∴BE=DF;(2)解:如图2中,作OH⊥BD于H,连接OB.∵∠EOF=90°,OE=OF,OA=OC,∴∠OEF=∠OAC=45°,∴∠AME=90°,即AC⊥BD,连接OB.设OH=a,∵BE=EF,∴BE=2EH=2OH=2a,在Rt△BOH中,∵OH2+BH2=OB2,∴a2+(3a)2=(52,∴2或2(舍弃),∴BD=BE+EF+DF=6a=62,在Rt△AOC中,AC=2AO=210,∴S四边形ABCD=12•BD•AM+12•BD•CM=12•BD•AC=12×210×62=125;(3)①如图3中,连接OB,作OH⊥BD于H.∵OE=OF,OA=OC,∴∠EOH=12∠EOF=12(∠EAC+∠ACO)=12×2∠OAC=∠OAC,∴AC∥OH,∴AC⊥BD,∵AD=BC,∴∠ABD=∠CAB=∠CDB=45°,∴2BM,2DM,CM=DM,∴AB•CD+BC222DM+BM2+CM2=(BM+DM)2=BD2;②如图3中,连接OB,设DM=CM=x,∵∠BOC=2∠BDC=90°,∴26,∵AB•CD+BC2=BD2,AB•CD=AO2=12,∴12+24=BD2,∴BD=6(负根已经舍弃),在Rt△BCM中,∵BC2=BM2+CM2,∴(6)2=(6-x)2+x2,∴3或3∴226.【点睛】本题属于圆综合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1)4;(2)t为4s,203s,283s时,⊙P与⊙Q外切.【解析】试题分析:(1)四边形APQD为矩形,也就是AP=DQ,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解即可;(2)主要考虑有四种情况,一种是P在AB上,一种是P在BC上时.一种是P在CD上时,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P在Q右侧,一种是P在Q左侧.并根据每一种情况,找出相等关系,解即可.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当AP=DQ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此时,4t=20-t,解得t=4(s).答:t为4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2)当PQ=4时,⊙P与⊙Q外切.①如果点P在AB上运动.只有当四边形APQD为矩形时,PQ=4.由(1),得t=4(s);②如果点P在BC上运动.此时t≥5,则CQ≥5,PQ≥CQ≥5>4,∴⊙P与⊙Q外离;③如果点P在CD上运动,且点P在点Q的右侧.可得CQ=t,CP=4t-24.当CQ-CP=4时,⊙P与⊙Q外切.此时,t-(4t-24)=4,解得t=203(s);④如果点P在CD上运动,且点P在点Q的左侧.当CP-CQ=4时,⊙P与⊙Q外切.此时,4t-24-t=4,解得t=283(s),∵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D移动到D需要11s,点Q从C开始沿CD边移动到D需要20s,而283<11,∴当t为4s,203s,283s时,⊙P与⊙Q外切.考点:1.矩形的性质;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1)证明见解析;(2)(3) 230a【解析】【分析】(1)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以得出∠BAC=∠C,结合圆周角定理即可证明;(2)过点A作AG⊥BC于点G,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BG、AG的值,由BF∥AG可得到AF BGEF EB=,求出BE,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3)过点O作OM⊥BC于点M,由题(2)知AF BGEF EB=,CG=BG=1122AC a=,可以得到BM的值,根据BF∥AG,可证得△EBF∽△EGA,列比例式求出BF,从而表示出△OFB的面积.【详解】(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AC=∠C=60°,∵∠DEB=∠BAC=60°,∠D=∠C=60°,∴∠DEB=∠D,∴BD=BE ;(2)解:如图所示,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6, ∴BG=11322BC AC ==, ∴在Rt △ABG 中,333AG BG ==, ∵BF ⊥EC , ∴BF ∥AG ,∴AF BG EF EB=, ∵AF :EF=3:2,∴BE=23BG=2, ∴EG=BE+BG=3+2=5, 在Rt △AEG 中,()2222335213AE AG EG =+=+=(3)解:如图所示,过点O 作OM ⊥BC 于点M ,由题(2)知AF BGEF EB =,CG=BG=1122AC a =, ∴3=2AF BG EF EB =, ∴22113323EB BG a a ==⨯=,∴EC=CG+BG+BE=11142233a a a a ++=,∴EM=12EC =23a , ∴BM=EM-BE=211333a a a -=, ∵BF ∥AG ,∴△EBF ∽△EGA ,∴123=11532aBF BE AG EG a a ==+,∵2AG a ==,∴25BF ==, ∴△OFB的面积=211223BF BM a 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关键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5.(1)BQ=8.2cm ;(2)5cm ;(3)S △BOC =39625. 【解析】 【分析】(1)根据ABC APQ ∆~∆得AC ABAQ AP=,从而得到AQ 的长即可求出BQ 的长; (2)由点Q 与点A 重合和点Q 与点B 重合时,可以确定点O 的位置,再根据点Q 位于AB 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时,由点O 是PQ 的中点,点F 是PB 的中点可知OF 是PBQ ∆的中位线,从而得到点O 的运动轨迹是APB ∆的 中位线,即线段EF ,即可求得答案;(3)连接AO ,过点O 作ON AC ⊥ ,先证明APQ ABC ∆~∆得到AQ AP PQAC AB BC== ,所以求得,AQ PQ 的值,且OP OQ =,再证明PON PAQ ∆~∆得到ON POAQ PA=,求得ON 的值,再根据BOC ABC AOB AOC S S S S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如图1所示,∵90,6,8C AC cm BC cm ∠=== ∴10AB cm = 又∵点P 为AC 的中点, ∴3AP cm = ∵ABC APQ ∆~∆ ∴AC AB AQ AP = ,即6103AQ = 解之得: 1.8AQ = 则8.2BQ AB AQ cm =-= (2)如图2,当点Q 与点A 重合时,点O 位于点E 的位置, 当点Q 与点B 重合时,点O 位于点F 的位置, 则EF 是△APB 的中位线,∴EF ∥AB ,且EF =12AB =5,152EF AB == 而当点Q 位于AB 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时, ∵点O 是PQ 中点,点F 是PB 的中点, ∴OF 是△PBQ 的中位线, ∴OF ∥BQ ,∴点O 的运动轨迹是线段EF , 则点O 的运动路径长是5cm ; 故答案为5cm .(3)如图3,连接AO ,过点O 作ON AC ⊥于点N ,∵⊙O 与AB 相切,∴PQ AB ⊥ ,即90AQP ∠= , ∵,90PAQ BAC ACB AQP ∠=∠∠=∠= ∴APQ ABC ∆~∆ ∴AQ AP PQ AC AB BC == ,即36108AQ PQ== 解之得: 912,55AQ PQ == 则65OP OQ ==∵ON AC ⊥∴90PNO PQA ∠=∠= 又∵OPN APQ ∠=∠ ∴PON PAQ ∆~∆,∴ON PO AQ PA = ,即65935ON = , 解之得:1825ON =则BOC ABC AOB AOC S S S S ∆∆∆∆=--111•••222BC AC AB OQ AC ON =-- 11611868106225225=⨯⨯-⨯⨯-⨯⨯ 3962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和圆的综合问题,掌握圆的切线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割补法求面积等知识点是解题关键.6.(1)7-t (2)()()()22904;25{1674725t t S t t ππ<≤=-<<(3)516,23t t ==【解析】 【分析】(1)先判断出点P 在BC 上,即可得出结论;(2)分点P 在边AC 和BC 上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分点P 在边AC 和BC 上两种情况:借助(2)求出的圆P 的半径等于PC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AC =4,BC =3,∴AC +BC =7. ∵4<t <7,∴点P 在边BC 上,∴BP =7﹣t . 故答案为:7﹣t ;(2)在Rt △ABC 中,AC =4,BC =3,根据勾股定理得:AB =5,由运动知,AP =t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 在边AC 上时,即:0<t ≤4,如图1,记⊙P 与边AB 的切点为H ,连接PH ,∴∠AHP =90°=∠ACB . ∵∠A =∠A ,∴△APH ∽△ACB ,∴PH AP BC AB =,∴35PH t =,∴PH 35=t ,∴S 925=πt 2; ②当点P 在边BC 上时,即:4<t <7,如图,记⊙P 与边AB 的切点为G ,连接PG ,∴∠BGP =90°=∠C .∵∠B =∠B ,∴△BGP ∽△BCA ,∴PG BP AC AB =,∴745PG t -=,∴PG 45=(7﹣t ),∴S 1625=π(7﹣t )2. 综上所述:S 22904251674725t t t t ππ⎧≤⎪⎪=⎨⎪-⎪⎩(<)()(<<);(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 在边AC 上时,即:0<t ≤4,由(2)知,⊙P 的半径PH 35=t . ∵⊙P 与△ABC 的另一边相切,即:⊙P 和边BC 相切,∴PC =PH . ∵PC =4﹣t ,∴4﹣t 35=t ,∴t 52=秒; ②当点P 在边BC 上时,即:4<t <7,由(2)知,⊙P 的半径PG 45=(7﹣t ). ∵⊙P 与△ABC 的另一边相切,即:⊙P 和边AC 相切,∴PC =PG .∵PC=t﹣4,∴t﹣445=(7﹣t),∴t163=秒.综上所述:在⊙P运动过程中,当⊙P与三角形ABC的另一边也相切时,t的值为52秒或163秒.【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1)45°+α;(2)证明见解析;(3)2BF+CF.【解析】【分析】(1)过点A作AG⊥DF于G,由轴对称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E=AD,∠BAP=∠EA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G=∠DAG,即可得∠FAG=12∠BAD=45°,∠DAG+∠BAP=45°,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即可得答案;(2)由(1)可得∠FAG=12∠BAD=45°,由AG⊥PD可得∠APG=45°,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PA=∠APG=45°,可得∠BFD=90°,即可证明BF⊥DF;(3)连接BD、BE,过点C作CH//FD,交BE延长线于H,由∠BFD=∠BCD=90°可得B、F、C、D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FBC=∠FDC,∠DFC=∠DBC=4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DC=∠DCH,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BF=∠BCH,由轴对称性质可得BF=EF,可得△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BEF=45°,2BF,即可证明∠BEF=∠DFC,可得BH//FC,即可证明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可得EH=FC,EF=CH,利用等量代换可得CH=BF,利用SAS可证明△ABF≌△BCH,可得AF=BH,即可得AF、BF、CF的数量关系.【详解】(1)过点A作AG⊥DF于G,∵点B关于直线AF的对称点为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AB,AB=AD=DC=BC,∠BAF=∠EAF,∴AE=AD,∵AG⊥FD,∴∠EAG=∠DAG,∴∠BAF+∠DAG=∠EAF+∠EAG,∵∠BAF+∠DAG+∠EAF+∠EAG=∠BAD=90°,∴∠BAF+∠DAG=∠GAF=45°,∴∠DAG=45°-α,∴∠ADF=90°-∠DAG=45°+α.(2)由(1)得∠GAF=45°,∵AG⊥FD,∴∠AFG=45°,∵点E、B关于直线AF对称,∴∠AFB=∠AFE=45°,∴∠BFG=90°,∴BF⊥DF.(3)连接BD、BE,过点C作CH//FD,交BE延长线于H,∵∠BFD=∠BCD=90°,∴B、F、C、D四点共圆,∴∠FDC=∠FBC,∠DFC=∠DBC=45°,∵CH//FD,∴∠DCH=∠FDC,∴∠FBC=∠DCH,∵∠ABC=∠BCD=90°,∴∠ABC+∠FBC=∠BCD+∠DCH,即∠ABF=∠BCH,∵点E、B关于直线AF对称,∴BF=EF,∵∠BFE=90°,∴△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45°,2BF,∴∠BEF=∠DFC,∴FC//BH,∴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EH=FC,CH=BF,在△ABF和△BCH中,AB BCABF BCHBF CH=⎧⎪∠=∠⎨⎪=⎩,∴AF=BH=BE+EH=2BF+CF.【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四点共圆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B、F、C、D四点共圆并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及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8.(1)2114y x=-;(2)点P37(,)216-;(3)(222,222M--+【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AB=4,根据函数对称轴x=0,得到OA=OB=2,得到A、B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解;(2)首先求得直线OD解析式,然后设P(21,14t t-),得到PQ关于t 的解析式,然后求出顶点式即可求解;(3)设点21,14M m m⎛⎫-⎪⎝⎭,然后求得直线CM的解析式,得到EM的表达式,然后根据CMN CNE MNES S S=+即可求解.【详解】(1)∵AB =4OC,且C (0,-1)∴AB=4∴OA=OB=2,即A点坐标()2,0-,B点坐标()2,0代入A点坐标得2021a=-解得14a=∴G的解析式为2114y x=-故答案为2114y x =-(2)当1x =-时,34y =-,即:点D 为(31,4--)∴直线OD 为:34y x = 设P (21,14t t -),则Q 为(22141,1334t t --),则: 22214141325()()33333212PQ t t t t t =--=-++=--+∴当32t =时,PQ 取得最大值2512,此时点P 位37(,)216- (3)设点21,14M m m ⎛⎫- ⎪⎝⎭,则N ()214,414m m ⎛⎫++- ⎪⎝⎭∵C 点坐标为(0,1)-∴可设直线CM 为1y kx =-,带入M 点坐标得:14k m = ∴直线CM 为114y mx =- 过点N 作NE y ∥轴交CM 于点E ,则E 点为()14,414m m m ⎛⎫++- ⎪⎝⎭∴4EN m =-- ∵()()12CMNCNE MNEC N N M SSSx x x x EN ⎡⎤=+=-+-•⎣⎦∴()()104=22m m --- ∴2440m m +-=解得:1222m =--,2222m =-+(舍去) ∴M ()222,222--+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是二次函数部分的压轴题,题目较难,应画出示意图,然后进行讨论分析. 9.(1)y =x 2-4x +3 ;(2) P(36626--,);(3) 9922m -+= 【解析】 【分析】 (1)把,,代入,解方程组即可.(2)如图1中,连接OD 、BD,对称轴交x 轴于K,将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OCG,则点G 在线段BC 上,只要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直线GO 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 .利用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2中,将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首先证明,设,,则,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由消去y 得到,由,推出,,M 、N 关于直线对称,所以,设,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 以及MN 的长,再根据根与系数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1),,,代入,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如图1中,连接OD 、BD,对称轴交x 轴于K.由题意,,,,,,,将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则点G在线段BC上,,,,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GO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设直线OD的解析式为,把D点坐标代入得到,, ,∴直线OD的解析式为,,∴直线OG的解析式为,由解得或, 点P在对称轴左侧,点P坐标为(3)如图2中,将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设,,则,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由消去y得到,,,∴M、N关于直线对称,,设,则,,(负根已经舍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一次函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利用旋转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学会利用方程组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构建方程解决问题,本题难度较大.10.(1) A(0,2),B(4,0),272 2y x x=-++;(2)当t=2时,MN有最大值4;(3) D点坐标为(0,6),(0,-2)或(4,4).【解析】【分析】(1)首先求得A、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本问要点是求得线段MN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是关于t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求线段MN 的最大值; (3)本问要点是明确D 点的可能位置有三种情况,如答图2所示,其中D 1、D 2在y 轴上,利用线段数量关系容易求得坐标;D 3点在第一象限是直线D 1N 和D 2M 的交点,利用直线解析式求得交点坐标即可.【详解】解:(1)∵122y x =-+的图象交y 轴于点A ,交x 轴于点B 点, ∴A 、B 点的坐标为:A (0,2),B(4,0), 将x=0,y=2代入2y x bx c =-++得c=2,将x=4,y=0,代入2y x bx c =-++得b=72, ∴抛物线解析式为:2722y x x =-++; (2)如答图1所示,设MN 交x 轴于点E ,则E(t ,0),则M(t ,122t -),又N 点在抛物线上,且x N =t ,∴2722N y t t =-++, ∴()22271224=2422N M MN y y t t t t t t ⎛⎫=-=-++--=-+--+ ⎪⎝⎭, ∴当t=2时,MN 有最大值4.(3)由(2)可知A (0,2)、M(2,1)、N(2,5),以A 、M 、N 、D 为顶点做平行四边形,D 点的可能位置有三种情况,如答图2所示,当D 在y 轴上时,设D 的坐标为(0,a ),由AD=MN ,得|a-2|=4,解得a 1=6,a 2=-2,从而D 点坐标为(0,6)或D (0,-2),当D 不在y 轴上时,由图可知D 3为D 1N 与D 2M 的交点,分别求出D 1N 的解析式为:162y x =-+, D 2M 的解析式为:322y x =-, 联立两个方程得:D 3(4,4),故所求的D 点坐标为(0,6),(0,-2)或(4,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正确的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1)点D 的坐标为1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 ?1?3y x =-+;(2)①1n =+;②234S m =+,S 【解析】【分析】(1)由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x 2 + bx + 1,得到OB=1,根据菱形的性质结合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点A 、D 、C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2)①在Rt △FEA 中,FB=12FA=2,FD=FB+BD=3,根据题意设此一次函数解析式为:n km b =+,求得m =2n FB ==,m =3n FD ==,代入n km b =+,即可求解;②求得NA 33m =-,过N 作NQ ⊥EA ,得到NQ=12NA=326m -,利用面积公式得到S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x 2 + bx + 1,∴OB=1,∵∠BAO=30︒,∠BOA=90︒,∴AB=2OB=2,=ABO=60︒,∴点A 的坐标为0),又∵四边形OBCD 是菱形,且∠ABO=60︒,∴OD=CD=OB=1,∴△DOB 为等边三角形,∴∠BOD=60︒,∠DOA=30︒,BD=BO=OD=DA=1,延长CD 交OA 于H ,则CH ⊥OA ,∴DH=12OD=12,OH=32,CH=CD+DH=32, ∴点D 的坐标为312),点C 的坐标为332), 将A 30) , C 的坐标为332)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y = ax 2 + bx + 1, 得:3310333142a b a ⎧+=⎪⎨+=⎪⎩, 解得:433a 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 3?1?3y x x =-+; (2)①在Rt △FEA 中,∠FAE=30︒,3FA=2AB=4,∴FB=12FA=2,FD=FB+BD=3, ∵动点M 、N 同时作匀速直线运动,∴n 关于m 成一次函数,故设此一次函数解析式为:n km b =+,当点M 运动到点O 时,点N 恰好与点B 重合,∴3m =2n FB ==,当点M 运动到点A 时,点N 恰好与点D 重合,∴23m =3n FD ==,代入n km b =+,得:23323k b k b⎧=+⎪⎨=+⎪⎩,解得:1k b ⎧=⎪⎨⎪=⎩∴此一次函数解析式为:13n m =+; ②NA=FA-FN=4- 3n =, 过N 作NQ ⊥EA ,则NQ=12NA=326m -,∴2133224S m m ⎛⎫==+ ⎪ ⎪⎝⎭,∵0<,当312m ==⎝⎭0m ≤≤范围内,∴1322S ⎛=-= ⎝⎭最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图象的交点等.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12.(1)t =3;(2)P (35t +2,45t ﹣4);(3)t 的值为209秒或4秒或16秒或1609秒 【解析】【分析】(1)如图1,过点C 作CP ⊥OA ,交x 轴于点P .就可以求出OP 的值,由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的OP 值,进而求出结论;(2)t <10时,P 在OA 或AB 上运动,所以分两种情况:①当0≤t≤5时,如图1,点P 在OA 上,OP=t ,可得P 的坐标;②当5<t <10时,如图2,点P 在AB 上,构建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可得P 的坐标;(3)设切点为G ,连接PG ,分⊙P 与四边相切,其中P 在AB 和BC 时,与各边都不相切,所以分两种情况:①当P 在OA 上时,根据三角函数列式可得t 的值;②当P 在OC 上时,同理可得结论.【详解】 (1)如图1,当CP ⊥OA 时,sin ∠AO 45CP C OC ==, 4455CP CP 即=,=, 在Rt △OPC 中,OC =5,PC =4,则OP =3,∴331t ==(2)当0≤t ≤5时,如图1,点P 在OA 上,∴P (t ,0);当5<t <10时,如图2,点P 在AB 上,过P 作PH ⊥x 轴,垂足为H ,则∠AOC =∠PAH ,∴sin ∠PAH =sin ∠AO 45C =, 44 4555PH PH t t ∴=-即=﹣, ∴333255HA t OH OA AH t ++=﹣,==,∴34P t+2t 455(,﹣);(3)设切点为G ,连接PG ,分两种情况:①当P 在OA 上时,如图3,⊙P与直线AB相切,∵OC∥AB,∴∠AOC=∠OAG,∴sin∠AOC=sin∠OA45PGGAP==,t45-t5 =,∴209t=;⊙P与BC相切时,如图4,则PG=t=OP=4;②当点P在OC上时,⊙P与AB相切时,如图5,∴OP=PG=4,∴4×5﹣t=4,t=16,⊙P与直线BC相切时,如图6,∴PG⊥BC,∵BC∥AO,∴∠AOC=∠GCP,∴sin∠AOC=sin∠GC45PGPPC==,∵OP=PG=20﹣t,∴42051tt-=-,∴1609t=,综上所述,t的值2016041699为秒或秒或秒或秒【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答时运用等角的三角函数列方程是关键,并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做到不重不漏.。

有理数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有理数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A、B两地在数轴上相距20米,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为-8,小乌龟从A地出发沿数轴往B地方向前进,第一次前进1米,第二次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进3米,第四次又后退4米,……,按此规律行进,(数轴的一个单位长度等于1米)(1)求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若B地在原点的左侧,经过第五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点P,第六次行进后到达点Q,则点P和点Q到点A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理由;(3)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经过30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答案】(1)解:, .答: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或(2)解:令小乌龟从A地出发,前进为“+”,后退为“-”,则:第五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为:,第六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为:,因为点、与点的距离都是3米,所以点、点到地的距离相等(3)解:若地在原点的右侧,前进为“+”,后退为“-”,则当为100时,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点表示的为12.∴AB的距离为(米 .答: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70米【解析】【分析】(1)由已知A,B两地在数轴上的距离为20米,且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8,可得到B地可能在A地的左边,也可能在A地的右边,然后列式可求出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根据题意分别列式求出第5次和第6次行进后相对A的位置,由此可得到第P和点Q到A的距离,即可作出判断。

(3)根据点B在原点的右侧,列式可求出n=100时,可得到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根据点B表示的数,就可求出AB的距离。

2.快递员小王下午骑摩托车从总部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来回收送包裹.他行驶的情况记录如下(向东记为“ ”,向西记为“ ”,单位:千米):,,,,,,(1)小王最后是否回到了总部?(2)小王离总部最远是多少米?在总部的什么方向?(3)如果小王每走米耗油毫升,那么小王下午骑摩托车一共耗油多少毫升?【答案】(1)解:+2-3.5+3-4-2+2.5+2=0,∴小王最后回到了总部(2)解:第一次离总部2=2千米;第二次:2-3.5=-1.5千米;第三次:-1.5+3=1.5千米;第四次:1.5-4=-2.5千米;第五次:-2.5-2=-4.5千米;第六次:-4.5+2.5=-2千米;第七次:-2+2=0千米.所以离总部最远是4.5千米,在总部的西方向(3)解:|+2|+|-3.5|+|+3|+|-4|+|-2|+|+2.5|+|+2|=2+3.5+3+4+2+2.5+2=19千米又∵摩托车每行驶1千米耗油30毫升,∴19×30=570(毫升)∴这一天下午共耗油570毫升.【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再根据正负数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再根据正负数即可;(3)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再根据正负数即可;3.数轴上,,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为,,,且,到所对应的点的距离都等于7,点在点的右侧,(1)请在数轴上表示点,位置, ________, ________;(2)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________;(3)若点在点的左侧,且,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且点在的左侧时,求点移动的时间.【答案】(1);6(2)(3)解:点在点的左侧,且,,.设点移动的时间为秒.当点在点的左侧时,,解得:,此时点对应的数为14,在点的右侧,不合题意,舍去;当点在点的右侧且在点的左侧时,,解得:.点移动的时间为秒.【解析】【解答】(1)解:(1)根据题意得:,,,,将其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故答案为:;62)解:根据题意得:.故答案为:【分析】(1)由,到所对应的点的距离都等于7,点在点的右侧,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的值;(2)由点,对应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找出的值;(3)由点在点的左侧及的值可得出的值,设点移动的时间为秒,分点在点的左侧和点在点的右侧且在点的左侧两种情况考虑,由,找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4.观察下面的等式: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________ ;(2)已知,则的值是________;(3)设满足上面特征的等式最左边的数为,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此时的等式为________ .【答案】(1)-4(2)0或-4(3)4;【解析】【解答】解:根据观察可以知道,所有的式子符合的形式,所以(1)中此时2-a=6,解得a=-4,故答案为-4;所以(2)中a=2,故2-2=0,所以x的值为0;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将原式化简可得,求得x=0或x=-4,所以x的值为0或-4;(3)根据,可知,整理得,所以,所以y的最大值为4,此时的式子是.【分析】(1)根据即可求解;(2)由(1)的规律即可求解;(3)由(1)可得进行整理,根据绝对值意义求解即可.5.已知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点对应的数为,且 G 为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沿方向同时运动,设点的运动速度为点的运动速度为,运动时间为 .(1)点对应的数为________,点对应的数为________;(2)若,试求为多少时,两点的距离为;(3)若,点为数轴上任意一点,且,请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4;11(2)解:∵,且 ,∴,①即解得:②即解得: ,(3)解:①当点H在点B的左侧时,如图:设,∵,,∴,,∵,∴,∴,∴,②当点H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而∴∴,故答案为:或【解析】【解答】(1)∵,∴,,∴,,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平方与绝对值的和为0,可得平方、绝对值同时为0,可得答案;(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 ,② 分别列式计算即可;(3)也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H在点B的左侧时,设,列式计算即可;②当点H在点B的右侧时,直接列式计算即可;6.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在数轴上运动,点C在点E的左边,且CE=8,点F是AE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运动到点C、E均在A、B之间时,若CF=1,则AB=________,AC=________,BE=________;(2)当线段CE运动到点A在C、E之间时,①设AF长为 x,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BE的值(结果需化简);②求BE与CF的数量关系;(3)当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从点E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后,立即以原来一半速度返回,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8),求t为何值时,P、Q 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答案】(1)16;6;2(2)解:∵点F是AE的中点,∴AF=EF,设AF=EF=x,∴CF=8﹣x,∴BE=16﹣2x=2(8﹣x),∴BE=2CF.故答案为① 16-2x,② BE=2CF.(3)解:①当0<t≤6时,P对应数:-6+3t,Q对应数-4+2t,,解得:t=1或3;②当6<t≤8时,P对应数, Q对应数-4+2t,,解得:或;故答案为t=1或3或或【解析】【解答】(1)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AB=16,∵CE=8,CF=1,∴EF=7,∵点F是AE的中点,∴AF=EF=7,,∴AC=AF﹣CF=6,BE=AB﹣AE=16﹣7×2=2,故答案为16,6,2;【分析】(1)由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別是-4、12,可得AB的长;由CE=8,CF=1,可得EF的长,由点F是AE的中点,可得AF的长,用AB的长减去2倍的EF的长即为BE 的长;(2)设AF=FE=x,则CF=8-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BE,即可得出答案(3)分①当0<t≤6时;②当6<t≤8时,两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得解7.阅读材料:求的值.解:设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将下式减去上式,得即请你仿照此法计算:(1)(2)【答案】(1)解:根据材料,设M= ①,∴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则3M= ②,由② ①,得:,∴;∴ .(2)解:根据材料,设N= ③,∴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5,④,由④ ③,得:,∴;∴ .【解析】【分析】(1)设M=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然后按照材料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设N=,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5,然后按照材料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8.阅读理解:若A,B,C为数轴上的三点,且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好点。

上册数学压轴题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上册数学压轴题练习(Word版 含答案)
请问: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5.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点分别为-6和3
(1)若数轴上有一点P,它到A和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字是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2)在上问的情况下,动点Q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移动,是否存在某一个时刻,Q点与B点的距离等于Q点与A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Q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上册数学压轴题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6,用符号“AB”来表示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
(1)求AB的值;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AC=3BC,求点C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到达点B,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运动的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存在t使得AC=3BC仍成立,求t的值.
2.概念学习:
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
如: , 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 记作 ,读作“2的3次商”, 记作 ,读作“ 的4次商”.一般地,我们把 个 相除记作 ,读作“ 的 次商”.
(1)直接写出结果: ______, ______.
(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非零数的2次商都等于1
B.对于任何正整数 ,
C.除零外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数次商都相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奇数次商互为相反数
D.负数的奇数次商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商结果是正数.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压轴题训练(一)(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压轴题训练(一)(解析版)含答案

期中考试压轴题训练(一)1.如果0abcd <,0a b +=,0cd >,那么这四个数中负数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或3个【答案】D【详解】由abcd<0,a+b=0,cd>0,得a,b 一个正数,一个是负数,c,d 同正或同负,这四个数中的负因数有1个或三个,故选D.2.对于有理数x ,y ,若0x y <,则||||||xy y x xy y x ++的值是( ).A .3-B .1-C .1D .3A .7B .3或﹣3C .3D .7或3【答案】A【详解】解:∵|m |=5,|n |=2,∴m =±5,n =±2,又∵m 、n 异号,∴m =5、n =﹣2或m =﹣5、n =2,当m =5、n =﹣2时,|m ﹣n |=|5﹣(﹣2)|=7;当m =﹣5、n =2时,|m ﹣n |=|﹣5﹣2|=7;综上|m ﹣n |的值为7,故选:A .4.已知132n x y +与4313x y 是同类项,则n 的值是( )A .2B .3C .4D .5【答案】B周长为n (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可用代数式表示为( )A .m n+B .m n -C .2m n -D .2m n+10010AB BC CD DE ===,,则数9910所对应的点在线段( )上.A .ABB .BC C .CD D .DE12+2+2++2+L 2342009222+2+2+2S =++L,因此2009221S S -=-,所以23200820091+2+2++221=-L .请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2342019144444++++++L 的值是( )A .201941-B .202041-C .2019413-D .2020413- 8.若代数式3x ax bx x +---的值与字母x 无关,则-a b 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2【详解】解:∵x2+ax-(bx2-x-3)=x2+ax-bx2+x+3=(1-b)x2+(a+1)x+3,且代数式的值与字母x无关,∴1-b=0,a+1=0,解得:a=-1,b=1,则a-b=-1-1=-2,故答案为:-2.9.已知a、b为有理数,下列说法:①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1;②若|a﹣b|+a﹣b=0,则b>a;③若a+b<0,ab>0,则|3a+4b|=﹣3a﹣4b;④若|a|>|b|,则(a+b)•(a﹣b)是正数,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张卡片上只写一个数字,每一个数字只写在一张卡片上,而且把写有数字的那一面朝下).他先像洗扑克牌一样打乱这些卡片的顺序,然后把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叫到讲台上,随机地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卡片,并要求他们把自己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写在黑板上,写出的结果依次是:甲:11;乙:4;丙:16;丁:7;戊:17.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戊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答案】8和9【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一共十张卡片十个数,五个人每人两张卡片,∴每人手里的数字不重复.由甲:11,可知甲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10,2和9,3和8,4和7,5和6;由乙:4,可知乙手中的数字只有1和3;由丙:16,可知丙手中的数字可能是6和10,7和9;由丁:7,可知丁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6,2和5,3和4;由戊:17,可知戊手中的数字可能是7和10,8和9;∴丁只能是2和5,甲只能是4和7,丙只能是6和10,戊只能是8和9.故答案为:8和9.11.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天干+地支)顺序相配(甲子、乙丑、丙寅……)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如1984年为甲子年,1911年为辛亥年,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年(1949年)是________年.【答案】己丑【详解】1949-3=1946天干:1946÷10=194……6天干从左往右数6为已地支:1946÷12=162……2地支从左往右数2为丑∴1949年是乙丑年12.在“-”“×”两个符号中选一个自己想要的符号,填入212212æö+´ç÷èøW 中的□,并计算.41=+5=13.已知A=3a2b﹣2ab2+abc,小明同学错将“2A﹣B”看成“2A+B”,算得结果为4a2b﹣3ab2+4abc.(1)计算B的表达式;(2)求出2A﹣B的结果;(3)小强同学说(2)中的结果的大小与c的取值无关,对吗?若a=18,b=15,求(2)中式子的值.(1)如图1,在数轴上标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①如果点A所表示的数是5-,那么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②在图1中标出原点O的位置;(2)图2是小敏所画的数轴,数轴上标出的点中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相等.根据小敏提供的信息,标出隐藏的原点O的位置,并写出此时点C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3)如图3,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其中点A ,B ,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c .若数轴上标出的若干个点中每相邻两点相距1个单位(如AB =1),且28c a -=.①试求a 的值;②若点D 也在这条数轴上,且CD =2,求出点D 所表示的数.【答案】(1)①5;②数轴见解析(2)数轴见解析,点C 表示的数是3(3)①-2;②d =2或d =6【解析】(1)解:①点A 所表示的数是-5,点A 、点B 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所以点B 所表示的数是5,故答案为:5;②在图1中表示原点O 的位置如图所示:(2)原点O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C 所表示的数是3.故答案为:3;(3)解:①由题意得:AC =6,所以c -a =6,又因为c -2a =8,所以a =-2;②设D 表示的数为d ,因为c -a =6,a =-2,所以c =4,因为CD =2,所以c -d =2或d -c =2,所以d =2或d =6.15.如图,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40OA =cm ,30AB =cm ,20BC =cm.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O 时,点,P Q 停止运动.(1)若点Q 运动速度为3cm/秒,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遇?(2)当2PB PA =时,点Q 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OB 的中点,求点Q 的运动速度;(3)自点P 运动到线段AB 上时,分别取OP 和AB 的中点,E F ,求OB AP EF-的值.。

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解答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压轴题1.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12|+(n+3)2=0(1)则m=,n=;(2)①情境:有一个玩具火车AB如图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火车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时,点B所对应的数为m,当点B移动到点A时,点A所对应的数为n.则玩具火车的长为个单位长度:②应用:一天,小明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是老寿星,116岁了!”小明心想:奶奶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岁呢?聪明的你能帮小明求出来吗?(3)在(2)①的条件下,当火车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和点Q从N、M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和向右运动.记火车AB运动后对应的位置为A′B′.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3PQ﹣kB′A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若存在,请求出k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在3×3的方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方格图叫做“等和格”。

如图的“等和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1)图1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的代数式表示);(2)图2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3)图3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的值。

(写出具体求解过程)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绝对值的定义,|x| 表示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那么,如果数轴上两点P、Q表示的数为x1,x2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PQ=|x1-x2|.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4, 8(A 、B 两点的距离用AB 表示),点M 、N 是数轴上两个动点,分别表示数m 、n.(1)AB=_____个单位长度;若点M 在A 、B 之间,则|m+4|+|m-8|=______; (2)若|m+4|+|m-8|=20,求m 的值;(3)若点M 、点N 既满足|m+4|+n=6,也满足|n-8|+m=28,则m= ____ ;n=______. 4.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 (1)AB= .(2)点P 是数轴上A 点右侧的一个动点,它表示的数是x ,满足217x x ++-=,求x 的值.(3)点C 为6. 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5.在有些情况下,不需要计算出结果也能把绝对值符号去掉,例如:|6+7|=6+7;|7﹣6|=7﹣6;|6﹣7|=7﹣6;|﹣6﹣7|=6+7.(1)根据上面的规律,把下列各式写成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形式: ①|7+21|=______;②|﹣12+0.8|=______;③23.2 2.83--=______; (2)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1111924233202033⎛⎫-++---+ ⎪⎝⎭(3)用简单的方法计算:|13﹣12|+|14﹣13|+|15﹣14|+…+|12004﹣12003|. 6.对于数轴上的,,A B C 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他两点的“倍联点”. 例如数轴上点,,A B 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满足2AB BC =,此时点B 是点,A C 的“倍联点”.若数轴上点M 表示3-,点N 表示6,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点123,,D D D 分別对应0,3. 5和11,则点_________是点,M N 的“倍联点”,点N 是________这两点的“倍联点”;(2)已知动点P 在点N 的右侧,若点N 是点,P M 的倍联点,求此时点P 表示的数.7.已知:∠AOB =140°,OC ,OM ,ON 是∠AOB 内的射线.(1)如图1所示,若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求∠MON 的度数: (2)如图2所示,OD 也是∠AOB 内的射线,∠COD =15°,ON 平分∠AOD ,OM 平分∠BOC .当∠COD 绕点O 在∠AOB 内旋转时,∠MON 的位置也会变化但大小保持不变,请求出∠MON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以∠AOC =20°为起始位置(如图3),当∠COD 在∠AOB 内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 秒,若∠AON :∠BOM =19:12,求t 的值.8.已知∠AOB =110°,∠COD =40°,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1)如图1,当OB 、OC 重合时,求∠AOE ﹣∠BOF 的值;(2)如图2,当∠COD 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t 秒(0<t <10),在旋转过程中∠AOE ﹣∠BOF 的值是否会因t 的变化而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该定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当∠COF =14°时,t = 秒.9.已知:OC 平分AOB ∠,以O 为端点作射线OD ,OE 平分AOD ∠. (1)如图1,射线OD 在AOB ∠内部,BOD 82∠=︒,求COE ∠的度数. (2)若射线OD 绕点O 旋转,BOD α∠=,(α为大于AOB ∠的钝角),COE β∠=,其他条件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补全图形并加以说明.10.如图1,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 、∠AOC 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三倍,则称射线OC 是∠AOB 的“奇分线”,如图2,∠MPN=42°: (1)过点P 作射线PQ,若射线PQ 是∠MPN 的“奇分线”,求∠MPQ ;(2)若射线PE 绕点P 从PN 位置开始,以每秒8°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EPN 首次等于180°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1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12x ﹣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2BC +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34BN 的值不变;②13PM 24+ 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12.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事实上,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形式(整数可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无限循环小数如何表示为分数形式呢?请看以下示例: 例:将0.7•化为分数形式, 由于0.70.777•=,设0.777x =,①得107.777x =,②②−①得97x =,解得79x =,于是得70.79•=.同理可得310.393•==,4131.410.4199••=+=+=.根据以上阅读,回答下列问题:(以下计算结果均用最简分数表示) (类比应用) (1)4.6•= ;(2)将0.27••化为分数形式,写出推导过程; (迁移提升)(3)0.225••= ,2.018⋅⋅= ;(注0.2250.225225••=,2.018 2.01818⋅⋅=)(拓展发现)(4)若已知50.7142857=,则2.285714=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m =12,n =﹣3;(2)①5;②应64岁;(3)k =6,15 【解析】 【分析】(1)由非负性可求m ,n 的值;(2)①由题意可得3AB =m ﹣n ,即可求解;②由题意列出方程组,即可求解; (3)用参数t 分别表示出PQ ,B 'A 的长度,进而用参数t 表示出3PQ ﹣kB ′A ,即可求解. 【详解】解:(1)∵|m ﹣12|+(n +3)2=0, ∴m ﹣12=0,n +3=0, ∴m =12,n =﹣3; 故答案为:12,﹣3;(2)①由题意得:3AB =m ﹣n , ∴AB =3m n-=5, ∴玩具火车的长为:5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5;②能帮小明求出来,设小明今年x 岁,奶奶今年y 岁,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为:40116y x x y x y -=+⎧⎨-=-⎩,解得:1264x y =⎧⎨=⎩, 答:奶奶今年64岁;(3)由题意可得PQ =(12+3t )﹣(﹣3﹣t )=15+4t ,B 'A =5+2t ,∵3PQ ﹣kB ′A =3(15+4t )﹣k (5+2t )=45﹣5k +(12﹣2k )t ,且3PQ ﹣kB ′A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 ∴12﹣2k =0, ∴k =6∴3PQ ﹣kB ′A =45﹣30=1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关键是用代数式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 2.(1)-b;(2) :a=-2,b=2;(3)9. 【解析】 【分析】(1)由每行、每列的3个代数式的和相等,列出关系式,即可确定a 与b 的关系; (2)由第一行与第三列、对角线上与第二行的和相等,可得a 与b 的值; (3)根据“等和格"的定义列方程,然后整理代入,即可求出b 的值. 【详解】解:(1)由题意得:-2a+a=3b+2a ,即a=-b ; 故答案为:-b ; (2)由题意得:2322283a a b aa ab b -+=+⎧⎨-+=-+⎩解得:22a b =-⎧⎨=⎩故答案为:a=-2,b=2(3)由题意得:2222223a a a a a a a ++-=+++,即:23a a +=-22223322a a a b a a a a +++=++++,可得:2223b a a =--+;()2232(3)39b a a =-+=⨯-+=+故答案为9.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数(或代数式)的和都相等"列出等式. 3.(1) 12, 12; (2) -8或12;(3) 11,-9. 【解析】 【分析】(1)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AB 的长;依据点M 在A 、B 之间,结合数轴即可得出所求的结果即为A 、B 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得结果;(2)由(1)的结果可确定点M 不在A 、B 之间,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化简绝对值即可求出结果;(3)由|m +4|+n =6可确定n 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对第2个等式进行化简,从而可得n 与m 的关系,再代回到第1个等式即得关于m 的绝对值方程,再分两种情况化简绝对值求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1)因为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4、8,所以AB =()84--=12, 因为点M 在A 、B 之间,所以|m +4|+|m ﹣8|=AM +BM =AB =12, 故答案为:12,12;(2)由(1)知,点M 在A 、B 之间时|m +4|+|m -8|=12,不符合题意; 当点M 在点A 左边,即m <﹣4时,﹣m ﹣4﹣m +8=20,解得m =﹣8; 当点M 在点B 右边,即m >8时,m +4+m ﹣8=20,解得m =12; 综上所述,m 的值为﹣8或12;(3)因为46m n ++=,所以460m n +=-≥,所以6n ≤,所以88n n -=-, 所以828n m -+=,所以20n m =-,因为46m n ++=,所以4206m m ++-=,即4260m m ++-=, 当m +4≥0,即m ≥﹣4时,4260m m ++-=,解得:m =11,此时n =-9; 当m +4<0,即m <﹣4时,4260m m --+-=,此时m 的值不存在. 综上,m =11,n =-9. 故答案为:11,﹣9. 【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的有关知识、绝对值的化简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第(3)小题有难度,正确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练进行绝对值的化简、灵活应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4.(1)3.(2)存在.x 的值为3.(3)不变,为2. 【解析】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和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3)先确定运动t 秒后,A 、B 、C 三点对应的数,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1)∵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3. 故答案为3.(2)存在.理由如下: ①若P 点在A 、B 之间, x+2+1-x=7,此方程不成立; ②若P 点在B 点右侧, x+2+x-1=7,解得x=3. 答:存在.x 的值为3.(3)BC AB -的值不随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为定值,是2.理由如下: 运动t 秒后,A 点表示的数为-2-t,B 点表示的数为1+2t,C 点表示的数为6+5t. 所以AB=1+2t-(-2-t)=3+3t. BC=6+5t-(1+2t)=5+3t. 所以BC-AB=5+3t-3-3t=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数轴、非负数、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轴上动点的运动情况. 5.(1)①7+21;②10.82- ;③22.8 3.23+-;(2)9;(3)10012004. 【解析】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可得出结论;(2)首先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判断式子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确化简即可; (3)首先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判断式子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确化简即可. 【详解】解:(1)①|7+21|=21+7; 故答案为:21+7;②110.80.822-+=-; 故答案为:10.82-; ③23.2 2.83--=22.83.23+- 故答案为:22.83.23+-; (2)原式=1111924233202033-++- =9 (3)原式 =11111111 (23344520032004)-+-+-++- =1122004- =10012004【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此题的难点把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使运算简便.做题时,要注意多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 6.(1)1D ;2D ,3D (2)点P 表示的数为24或212. 【解析】 【分析】(1)分别计算D 1,D 2,D 3三点与M,N 的距离,再根据新定义的概念得到答案; (2)设点P 表示的数为x ,分以下情况列方程求解:①2NP NM =;②2NP NM =.【详解】解:(1)D 1M=3,D 1N=6,2D 1M=D 1N ,故D 1符合题意; D 2M=6.5,D 2N=2.5,故D 2不符合题意; D 3M=14,D 3N=5,故D 3不符合题意; 因此点D 1是点,M N 的“倍联点”. 又2D 2N= D 3N ,∴点N 是D 2,D 3的“倍联点”. 故答案为:D 1;D 2,D 3. (2)设点P 表示的数为x , 第一种情况:当2NP NM =时, 则62[6(3)]x -=⨯--, 解得24x =.第二种情况:当2NP NM =时, 则2(6)6(3)x -=--, 解得:212x =. 综上所述,点P 表示的数为24或212.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动点问题,认真理解新定义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7.(1)∠MON 的度数为70°.(2)∠MON 的度数为62.5°.(3)t 的值为20. 【解析】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倍关系转化求出角的度数; (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求得:∠MON =12(∠AOB +∠COD )﹣∠COD ,代入数据即可求得;(3)由题意得∠AON =12(20°+3t +15°),∠BOM =12(140°﹣20°﹣3t ),由此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ON 平分∠AOC ,OM 平分∠BOC ,∴∠CON =12∠AOC ,∠COM =12∠BOC ∠MON =∠CON +∠COM=12(∠AOC +∠BOC ) =12∠AOB 又∠AOB =140°∴∠MON=70°答:∠MON的度数为70°.(2)∵OM平分∠BOC,ON平分∠AOD,∴∠COM=12∠BOC,∠DON=12∠AOD即∠MON=∠COM+∠DON﹣∠COD=12∠BOC+12∠AOD﹣∠COD=12(∠BOC+∠AOD)﹣∠COD.=12(∠BOC+∠AOC+∠COD)﹣∠COD=12(∠AOB+∠COD)﹣∠COD=12(140°+15°)﹣15°=62.5°答:∠MON的度数为62.5°.(3)∠AON=12(20°+3t+15°),∠BOM=12(140°﹣20°﹣3t)又∠AON:∠BOM=19:12,12(35°+3t)=19(120°﹣3t)得t=20答:t的值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1)35°;(2)∠AOE﹣∠BOF的值是定值,理由详见解析;(3)4.【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OE和∠BOF的度数,然后根据∠AOE﹣∠BOF求解;(2)首先由题意得∠BOC =3t°,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AOC =∠AOB+3t°,∠BOD =∠COD+3t°,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3)根据题意得∠BOF =(3t+14)°,故3314202t t +=+,解方程即可求出t 的值. 【详解】解:(1)∵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11AOE AOC 11022︒∠=∠=⨯=55°,11AOF BOD 402022︒︒∠=∠=⨯=, ∴∠AOE ﹣∠BOF =55°﹣20°=35°;(2)∠AOE ﹣∠BOF 的值是定值由题意∠BOC =3t°,则∠AOC =∠AOB+3t°=110°+3t°,∠BOD =∠COD+3t°=40°+3t°,∵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11AOE AOC 1103t =22︒︒∴∠=∠=⨯+3552t ︒︒+ ∴()113BOF BOD 403t 20t 222︒︒︒︒∠=∠=+=+, ∴33AOE BOF 55t 20t 3522︒︒︒︒︒⎛⎫⎛⎫∠-∠=+-+= ⎪ ⎪⎝⎭⎝⎭, ∴∠AOE ﹣∠BOF 的值是定值,定值为35°;(3)根据题意得∠BOF =(3t+14)°, ∴3314202t t +=+, 解得4t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理解角度之间的和差关系是关键.9.(1)41°;(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AOC AOB ∠∠=,12AOE AOD ∠∠=,进而可得∠COE=()12AOB AOD ∠∠-,即可得答案;(2)分别讨论OA 在∠BOD 内部和外部的情况,根据求得结果进行判断即可.【详解】(1)∵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 ∴12AOC AOB ∠∠=,12AOE AOD ∠∠=,∴COE AOC AOE ∠∠∠=- =1122AOB AOD ∠∠- =()12AOB AOD ∠∠- =12BOD ∠ =01822⨯ =41°(2)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如图,当OA 在BOD ∠内部,∵射线OC 平分AOB ∠、 射线OE 平分AOD ∠,∴11O ,22AOC A B AOE AOD ∠∠∠∠==, ∴COE AOC AOE β∠∠∠==+ =1122AOB AOD ∠∠+ =()12AOB AOD ∠∠+ =12α如图,当OA 在BOD ∠外部,∵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11,22AOC AOB AOE AOD ∠∠∠∠==, ∴COE AOC AOE β∠∠∠==+ =1122AOB AOD ∠∠=+ =()12AOB AOD ∠∠+=()013602BOD ∠- =()013602α- =011802α-∴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1)10.5°或14°或28°或31.5°;(2)74或218或212或634【解析】【分析】(1)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即可求解;(2)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MPN=42°,∵当PQ 是∠MPN 的3等分线时,∴∠MPQ=13∠MPN=13×42°=14° 或∠MPQ=23∠MPN=23×42°=28° ∵当PQ 是∠MPN 的4等分线时,∴∠MPQ=14∠MPN==14×42°=10.5°或∠MPQ=34∠MPN=34×42°=31.5°;∠MPQ=10.5°或14°或28°或31.5°;(2)依题意有①当3×8t=42时,解得t=74;②当2×8t=42时,解得t=218;③当8t=2×42时,解得t=212.④当8t=3×42时,解得:t=634,故当t为74或218或212或634时,射线PN是∠EPM的“奇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新定义奇分线,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奇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1.(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92和72;(2)正确的结论是:PM﹣34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解析】【分析】(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AB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表示的点,由此求得12BC+AB=8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a,分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和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三种情况求点P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就有PA=n+3,PB=n﹣2,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BN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34BN和②12PM+34BN求出其值即可解答.【详解】(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AB=5.解方程2x+1=12x﹣5得x=﹣4.所以BC=2﹣(﹣4)=6.所以.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PA=﹣3﹣a,PB=2﹣a,所以AP+PB=﹣2a﹣1=8,解得a=﹣,﹣<﹣3满足条件;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PA=a﹣(﹣3)=a+3,PB=2﹣a,所以PA+PB=a+3+2﹣a=5≠8,不满足条件;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PA=a﹣(﹣3)=a+3,PB=a﹣2.,所以PA+PB=a+3+a﹣2=2a+1=8,解得:a=,>2,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PA=n+3,PB=n﹣2.∵PA的中点为M,∴PM=12PA=.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BN=PB=×(n﹣2).∴PM﹣34BN=﹣34××(n﹣2),=(不变).②12PM+34BN=+34××(n﹣2)=34n﹣(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的结论是:PM﹣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12.(1)143;(2)311;(3)25111,11155;(4)167【解析】【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的解答过程,循环部只有一位数时,用循环部的数除以9即为分数,进而求出答案.(2)循环部有两位数时,参照阅读材料的解答过程,可先乘以100,再与原数相减,即求得答案.(3)循环部有三位小数时,用循环部的3位数除以999;对于2.018,可先求0.18对应的分数,再除以10得0.018,再加上2得答案.(4)观察0.714285与2.285714,循环部的数字顺序是一样的,先求把0.714285×1000,把小数循环部变成与2.285714相同,再减712把整数部分凑相等,即求出答案.【详解】解:(1)612214 4.6=4+0.6=4+=+=9333故答案为:14 3(2)设x=0.272727…,①∴100x=27.272727…,②②-①得:99x=27解得:x=27 99∴x=3 11∴3 0.27=11(3)22525 0.225==999111∵182 0.18=0.181818=9911∴211 0.0181818==111055∴1111 2.018=2+0.018=2+=5555故答案为:25111,11155(4)5 0.714285=7∴等号两边同时乘以1000得:5000 714.285714=7∴500016 2.285714=714.28571-712=-712=77故答案为:16 7【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比较大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的解答过程并转化运用到循环部数字不一样的情况计算.。

专题2.3 平面向量中范围、最值等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选填题压轴题突破讲义(解析版)

专题2.3 平面向量中范围、最值等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选填题压轴题突破讲义(解析版)

一.方法综述平面向量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是一种典型的能力考查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能综合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在知识点交汇处命题的思想,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其基本题型是根据已知条件求某个变量的范围、最值,比如向量的模、数量积、向量夹角、系数的范围的等,解决思路是建立目标函数的函数解析式,转化为求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最值或应用基本不等式,同时向量兼顾“数”与“形”的双重身份,所以解决平面向量的范围、最值问题的另外一种思路是数形结合,应用图形的几何性质.二.解题策略类型一与向量的模有关的最值问题【例1】【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一模】如图,在中,,,为上一点,且满足,若的面积为,则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B【解析】设,,则三角形的面积为,解得,由,且C,P,D三点共线,可知,即,故.以所在直线为轴,以点为坐标原点,过点作的垂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则,,,则(当且仅当即时取“=”).故的最小值为.【指点迷津】三点共线的一个向量性质:已知O、A、B、C是平面内的四点,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一对实数、,使,且.【举一反三】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如图,矩形中边的长为,边的长为,矩形位于第一象限,且顶点分别位于轴、轴的正半轴上(含原点)滑动,则的最大值为()A.B.C.D.【答案】B【解析】如图,设,则因为所以则所以的最大值为所以选B2、【浙江省湖州三校2019年高考模拟】已知向量,的夹角为,且,则的最小值为()A.B.C.5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设,,因此表示直线上一动点到定点距离的和,因为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所以选B.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3月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则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C【解析】由于,即,即,所以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得到三点共线.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的最小值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直线的方程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故的最小值是,故选C.类型二与向量夹角有关的范围问题【例2】【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在时取得最小值若,则夹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解析】,,,在时取得最小值解可得:则夹角的取值范围本题正确结果:【指点迷津】求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值,往往要将目标函数用某个变量表示,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期间要注意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解. 【举一反三】1、非零向量b a ,满足b a2=22b a,2|||| b a,则b a 与的夹角的最小值是 .【答案】3【解析】由题意得2212a b a b r r r r ,24a b r r ,整理得22422a b a b a b r r r r r r ,即1a b r11cos ,22a b a b a b a b r rr r r r r r ,,3a b r r ,夹角的最小值为3 .2、【上海市2019年1月春季高考】在椭圆上任意一点,与关于轴对称,若有,则与的夹角范围为____________【答案】【解析】 由题意:,设,,因为,则与结合,又与结合,消去,可得:所以本题正确结果:类型三 与向量投影有关的最值问题【例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一模】若平面向量,满足||=|3|=2,则在方向上的投影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因为,所以,在方向上的投影为,其中为,的夹角.又,故.设,则有非负解,故, 故,故,故选A .【指点迷津】向量的数量积有两个应用:(1)计算长度或模长,通过用;(2)计算角,.特别地,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另外,的几何意义就是向量在向量的投影与模的乘积,向量在向量的投影为.【举一反三】1、已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2,且0OA AB AC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v ,则向量CA u u u v 在向量CB u u u v方向上的投影为( ) A. 3 B. 3 C. -3 D. 3 【答案】B本题选择B 选项.2、设1,2OA OB u uu v u u u v , 0OA OB u u u v u u u v , OP OA 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且1 ,则OA u u u v 在OP uuu v 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围( ) A. 25-,15B.25,15C. 5,15D. 5-,15【答案】D当λ0 时, 0,x当222215λ8λ4482λ0521x λλλλ,故当λ1 时,1x 取得最小值为1,即1101x x, 当λ0 时, 222215844825215x,即15x 505x综上所述 5( ,1x故答案选D 类型四 与平面向量数量积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4】【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中,,,,且,则的最小值等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向量,且,可得点D 在边BC 上,,所以,则,即,所以时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则, 则,,当时,则最小,最小值为.故选:C .【指点迷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求法有:①定义法;②坐标法;③转化法;其中坐标法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解题方法,要倍加注视,若有垂直或者容易出现垂直的背景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求解.【举一反三】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是AB 边上的动点,则DE DC u u u r u u u r的最大值为( )A. 1B. 12C. 3D. 2【答案】A2、【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中,,,,且,则的最小值等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向量,且,可得点D 在边BC 上,,所以,则,即,所以时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则, 则,,当时,则最小,最小值为.故选:C .3、已知圆的半径为2,是圆上任意两点,且,是圆的一条直径,若点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A. -1B. -2C. -3D. -4 【答案】C类型五 平面向量系数的取值范围问题【例5】在矩形ABCD 中, 12AB AD ,,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AP AB AD u u u v u u u v u u u v,则 的最大值为( )A. 3B. 22C. 5D. 2【答案】A∴圆的方程为(x ﹣1)2+(y ﹣2)2=45, 设点P 25cosθ+1, 25), ∵AP AB AD u u u v u u u v u u u v,25, 25sinθ+2)=λ(1,0)+μ(0,2)=(λ,2μ), ∴55cosθ+1=λ, 55sinθ+2=2μ, ∴255(θ+φ)+2,其中tanφ=2, ∵﹣1≤sin (θ+φ)≤1, ∴1≤λ+μ≤3,故λ+μ的最大值为3, 故选:A【指点迷津】(1)向量的运算将向量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向量和函数的结合提供了前提,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某些函数问题;(2)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 (3)向量的两个作用:①载体作用: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意义、作用脱去“向量外衣”,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②工具作用:利用向量可解决一些垂直、平行、夹角与距离问题. 【举一反三】1、【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动点P 满足,若,则的最大值为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设, ,则由得,化简得:,又,,,,表示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得平方,其最大值等于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加半径的平方,即,故选:C .2.已知1,3,0OA OB OA 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点C 在AOB 内,且OC u u u v 与OA u u u v 的夹角为030,设,OC mOA nOB m n R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则mn的值为( )A. 2B. 52C. 3D. 4【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已知1,3,OA OB u u u v u u u v,,则10033OA OB OC mOA nOB m n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33303n tan m, 3mn. 故选B3.【上海市金山区2019届高三二模】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动点P 满足,若,其中m 、n R ,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1,﹣1),B (1,﹣1),D (﹣1,1),P (,),所以(1,sinθ+1),(2,0),(0,2),又,所以,则,其几何意义为过点E (﹣3,﹣2)与点P (sinθ,cosθ)的直线的斜率,设直线方程为y +2k (x +3),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1,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解得:,即的最大值是1,故答案为:1类型六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结合【例6】已知ABC 的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 ,,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 222c b b ,则AO BC u u u v u u u 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2,23【指点迷津】平面向量中有关范围最值问题的求解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形化”,即利用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最值或范围问题,然后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直接进行判断;②“数化”,即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把问题转化为代数中的函数最值与值域、不等式的解集、方程有解等问题,然后利用函数、不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举一反三】1、如图,为的外心,为钝角,是边的中点,则的值为()A. 4B.C.D.【答案】B2.已知点O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心,若OC mOA n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m , n R ),则( )A. 2m nB. 21m nC. 1m nD. 10m n 【答案】C【解析】∵O 是锐角△ABC 的外心,∴O 在三角形内部,不妨设锐角△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又OC mOA n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OC u u u v |=| mOA nOB u u u v u u u v |,可得2OC u u u v =22m OA u u u v +22n OB u u u v +2mn OA u u u v ⋅OB uuu v ,而OA u u u v ⋅OB uuu v =|OA u u u v|⋅|OB uuu v |cos ∠A 0B <|OA u u u v |⋅|OB uuu v|=1.∴1=2m +2n +2mn OA u u u v ⋅OB uuu v<22m n +2mn ,∴m n <−1或m n >1,如果m n >1则O 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 ∴m n <−1, 故选:C.3、在ABC 中, 3AB , 5AC ,若O 为ABC 外接圆的圆心(即满足OA OB OC ),则·AO BC u u u v u u u v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8【解析】设BC 的中点为D ,连结OD ,AD ,则OD BC u u u v u u u v,则:222212121538.2AO BC AD DO BC AD BCAB AC AC AB AC AB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v u u u v三.强化训练1.【宁夏平罗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中】已知数列是正项等差数列,在中,,若,则的最大值为()A.1 B.C. D.【答案】C【解析】解:∵,故三点共线,又∵,∴,数列是正项等差数列,故∴,解得:,故选:C.2.【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中】已知M是△ABC内的一点,且,,若△MBC,△MCA和△MAB的面积分别为1,,,则的最小值是()A.2 B.8 C.6 D.3【答案】D【解析】∵,,∴,化为.∴.∴.则,而=5+4=9,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的最小值是9,故选:D.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黄金卷三》】已知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且,,设函数,当函数的最大值为-2时,()A.B.C.D.【答案】D【解析】,因为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且,所以又因,代入得所以当时,取得最大,最大值为所以,解得,舍去负根.故选D项.4.【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已知平面向量,,满足,若,则的最小值为A.B.C.D.0【答案】B【解析】因为平面向量,,满足,,,,设,,,,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选:B.5.已知直线分别于半径为1的圆O相切于点若点在圆O的内部(不包括边界),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B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四次考试】已知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满足,则的最大值是()A.1 B.2 C.D.【答案】C【解析】解:以所在直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因为所以,即,故,令(为参数),所以,因为,所以,,故选C.7.【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一诊】如图所示,在中,,点在线段上,设,,,则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D【解析】解:.∵,,三点共线,∴.即.由图可知.∴.令,得,令得或(舍).当时,,当时,.∴当时, 取得最小值故选:D.8.【安徽省宣城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在直角三角形中,边 的中线 上,则的最大值为( ).,,A.B.C.D.【答案】B 【解析】 解:以 A 为坐标原点,以 AB,AC 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B(2,0),C(0,4),中点 D(1,2)设,所以,,在 斜时,最大值为 .故选:B. 二、填空题 9.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对任意 λ∈R,不等式则 的最大值为_____. 【答案】2【解析】由,两边平方得,,则则,又,则,即,由 ,从而,即,从而问题可得解.恒成立, ,,2110.【2019 年 3 月 2019 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已知 的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向量,,且,若 ,则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解析】由 ,得,整理得.由余弦定理得,因为,所以.又所以,,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所以,即.故答案为: . 11.【四川省广元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在等腰梯形 ABCD 中,已知,,,,动点 E 和 F 分别在线段 BC 和 DC 上,且,【答案】【解析】解:等腰梯形 ABCD 中,已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22, ,则当且仅当即 时有最小值故答案为:12.【上海市七宝中学 2019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若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 ABC,M 是其外接圆上任一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解析】解: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以外接圆圆心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设,则,..23的最大值是.故答案为.13.【天津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在线段 以点 为中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0 【解析】中,已知 为直角,,若长为 的即 14.【安徽省黄山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检测】已知 是锐角,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解析】 设 是 中点,根据垂径定理可知,依题意的最大值为 0. 的外接圆圆心, 是最大角,若,即,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由于,所以,即.由于 是锐角三角形的最大角,故,故.15.【北京市大兴区 2019 届高三 4 月一模】已知点,,点 在双曲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的右支上,则24【答案】【解析】设点 P(x,y),(x>1),所以,因为,当 y>0 时,y=,所以,由于函数在[1,+∞)上都是增函数,所以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所以当 y>0 时函数 f(x)的最小值=f(1)=1.即 f(x)≥1.当 y≤0 时,y=,所以,由于函数 所以函数在[1,+∞)上都是增函数, 在[1,+∞)上是减函数,所以当 y≤0 时函数 k(x)>0.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16.【上海市青浦区 2019 届高三二模】已知 为的外心,,大值为________【答案】【解析】设的外接圆半径为 1,以外接圆圆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因为,所以,不妨设,,,则,,,因为,所以,,则 的最25解得,因为 在圆上,所以 即, ,所以,所以,解得或,因为 只能在优弧 上,所以,故26。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压轴题1.已知P 是⊙O 上一点,过点P 作不过圆心的弦PQ ,在劣弧PQ 和优弧PQ 上分别有动点A 、B(不与P ,Q 重合),连接AP 、BP . 若∠APQ=∠BPQ.(1)如图1,当∠APQ=45°,AP=1,BP=22时,求⊙O 的半径;(2)如图2,选接AB ,交PQ 于点M ,点N 在线段PM 上(不与P 、M 重合),连接ON 、OP ,若∠NOP+2∠OPN=90°,探究直线AB 与ON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如图,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23y x b =-+的图像与边OC 、AB 分别交于点D 、E ,并且满足OD BE =,M 是线段DE 上的一个动点(1)求b 的值; (2)连接OM ,若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 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 的坐标; (3)设N 是x 轴上方平面内的一点,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N 的坐标.3.问题提出(1)如图①,在ABC 中,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问题探究(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4.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O ,P 是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AP 、BP ,过点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1)求APC ∠和BPC ∠的度数;(2)求证:ACM BCP △≌△;(3)若1PA =,2PB =,求四边形PBCM 的面积;(4)在(3)的条件下,求AB 的长度.5.数学概念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①如图①,DB DC =②如图②,BC BD =深入思考(3)如图③,在ABC ∆中,A ∠、B 、C ∠均小于120,用直尺和圆规作它的强等角点Q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下列关于“等角点”、“强等角点”的说法:①直角三角形的内心是它的等角点;②等腰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都是它的等角点;③正三角形的中心是它的强等角点;④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⑤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是三角形内部到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6.如图,AB 是⊙O 的直径,AF 是⊙O 的弦,AE 平分BAF ∠,交⊙O 于点E ,过点E 作直线ED AF ⊥,交AF 的延长线于点D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C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10,6AB AF ==,求AE 的长.7. 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P 为边BC 上一个动点(可以包括点C 但不包括点B ),以P 为圆心PB 为半径作⊙P 交AB 于点D 过点D 作⊙P 的切线交边AC 于点E ,(1)求证:AE=DE ;(2)若PB=2,求AE 的长;(3)在P 点的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线段AE 长度的取值范围.8.如图,在▱ABCD中,AB=4,BC=8,∠ABC=60°.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作△PAB的外接圆⊙O交BD于E.(1)如图1,当PB=3时,求PA的长以及⊙O的半径;(2)如图2,当∠APB=2∠PBE时,求证:AE平分∠PAD;(3)当AE与△ABD的某一条边垂直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O的半径.9.如图,B是O的半径OA上的一点(不与端点重合),过点B作OA的垂线交O于点C,D,连接OD,E是O上一点,CE CA,过点C作O的切线l,连接OE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F.(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求证:∠OFC=∠ODC.(2)连接FB,若B是OA的中点,O的半径是4,求FB的长.10.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AB=2,BC=3P,Q分别是BC,AD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BQ,以P为圆心,PB长为半径的⊙P交线段BQ于点E,连结PD.(1)若DQ3且四边形BPD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P的弦BE的长;(2)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四边形BPDQ是菱形时,求出⊙P的弦BE的长,并计算此时菱形与圆重叠部分的面积.1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直线y=x+3交于点A(m,0)和点B(2,n),与y轴交于点C.(1)求m,n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图1中,把△AOC平移,始终保持点A的对应点P在抛物线上,点C,O的对应点分别为M,N,连接OP,若点M恰好在直线y=x+3上,求线段OP的长度;(3)如图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不与点C重合),使△QAB和△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m,0),B(0,n)两点,m,n分别是方程x2-2x-3=0的两个实数根,且m<n.(1)求m,n的值以及函数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C,顶点为点D,连结BD、BC、CD,求△BDC面积;(3)对于(1)中所求的函数y=-x2+bx+c,①当0≤x≤3时,求函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设函数y在t≤x≤t+1内的最大值为p,最小值为q,若p-q=3,求t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 ☉O 的半径是32;(2)AB ∥ON ,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 连接AB ,根据题意可AB 为直径,再用勾股定理即可.(2) 连接OA , OB , OQ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Q 2APQ,B0Q 2BPO AO ∠=∠∠=∠,从而证出OC AB ⊥, 延长PO 交☉0于点R ,则有2OPN QOR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OQN ∠=90︒得证.【详解】解:(1)连接AB ,在☉0中,o APQ BPQ 45∠=∠=,o APB APQ BPQ 90∴∠=∠+∠=AB ∴是☉0的直径.Rt APB ∴∆在中,22AB AP BP =+AB=3∴∴☉0的半径是32(2)AB//ON证明:连接OA , OB , OQ ,在☉0中, AQ AQ =, BQ BQ =,Q 2APQ,B0Q 2BPO AO ∴∠=∠∠=∠.又APQ BPQ ∠=∠,AOQ BOQ ∴∠=∠.在AOB ∆中,OA OB =, AOQ BOQ ∠=∠,OC AB ∴⊥,即o OCA 90∠=连接OQ ,交AB 于点C在☉0中,OP OQ =OPN OQP.∴∠=∠延长PO 交☉0于点R ,则有2OPN QOR ∠=∠o NOP 2OPN 90∴∠+∠=,又:o NOP NOQ QOR 180∠+∠+∠=,NOQ 90O ∴∠=NOQ OCA 180O ∴∠+∠= .AB//ON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一道综合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1)b=3;(2)点M 坐标为7(1,)3;(3)93(,)42-或3654(,)1313【解析】【分析】(1)首先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令x=0,即可求得D 的坐标,则OD=b ,则E 的坐标即可利用b 表示出来,然后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关于b 的方程,求得b 的值;(2)首先求得四边形OAED 的面积,则△ODM 的面积即可求得,设出M 的横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M 的横坐标,进而求得M 的坐标;(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四边形OMDN 是菱形时,M 是OD 的中垂线与DE 的交点,M 关于OD 的对称点就是N ;②四边形OMND 是菱形,OM=OD ,M 在直线DE 上,设出M 的坐标,根据OM=OD 即可求得M 的坐标,则根据OD ∥MN,且OD=MN 即可求得N 的坐标.【详解】(1)在23y x b =-+中,令x=0,解得y=b , 则D 的坐标是(0,b),OD=b ,∵OD=BE ,∴BE=b ,则点E 坐标为(3,4-b ),将点E 代入23y x b =-+中,得:4-b=2+b, 解得:b=3;(2)如图,∵OAED S 四边形=11()(31)3622OD AE OA +=⨯+⨯=, ∵三角形ODM 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 的面积之比为1:3,∴13=42ODM OAED S S ∆=四边形 设M 的横坐标是a ,则13322a ⨯=, 解得:1a =,将1x a ==代入233y x =-+中,得: 27333y =-⨯+= 则点M 坐标为7(1,)3;(3)依题意,有两种情况:①当四边形OMDN 是菱形时,如图(1),M 的纵坐标是32, 把32y =代入233y x =-+中,得: 23332x -+=,解得:94x =, ∴点M 坐标为93(,)42,点N 坐标为93(,)42-;②当四边形OMND 是菱形时,如图(2),OM =OD =3,设M 的坐标2(,3)3m m -+, 由OM=OD 得:222(3)93m m +-+=, 解得:3613m =或m=0(舍去), 则点M 坐标为3615(,)1313, 又MN ∥OD ,MN=OD=3,∴点N 的坐标为3654(,)1313,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N 坐标为93(,)42-或3654(,)1313.【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涉及待定系数法、图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性质、方程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找出相关知识的联系点,运用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思路,进而推理、探究、发现和计算.3.(1)12;(2)53;(3)202.【解析】【分析】(1)如图1中,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D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如图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确定点P 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与矩形的性质求出CQ 的长度即为答案.(3)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通过轴对称性质的转化,最终确定最小值转化为SN 的长.【详解】(1)如解图1所示,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135BAC ∠=,180********BAD BAC ∴∠=-∠=-=,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B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BDA ∠=,BD AD ∴=,在BAD 中,,90BD AD BDA =∠=,222BD AD AB ∴+=,即222BD AB =, 42AB =,2222(42)32BD AB ∴===,解得:4BD =,6AC =,11641222ABC S AC BD ∴=⋅=⨯⨯=.(2)如解图2所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 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CQ 交AB 于点P ,PD PQ ∴=,PC PD PC PQ CQ ∴+=+=,点P 为AB 上的动点,PC PD CQ ∴+≥,∴当点P 处于解图2中的位置,PC PD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CQ 的长度, 点C 为半圆AB 的中点,90COB ∴∠=,90BOD COD COB ∠+∠=∠=, 11903033BOD COB ∴∠=∠=⨯=, 10AB =,1110522OD AB ∴==⨯=, 在Rt ODH △中,由作图知,90OHD ∠=,且30HOD BOD ∠=∠=,155,222DH OD QH DH ∴==∴==, 2222553522OH OD DH ⎛⎫∴=-=-= ⎪⎝⎭, 由作图知,四边形OMQH 为矩形, 553,22OM QH MQ OH ∴====, 515522CM OM OC ∴=+=+=, 222215535322CQ CM MQ ⎛⎫⎛⎫∴=+=+= ⎪ ⎪ ⎪⎝⎭⎝⎭, PC PD ∴+的最小值为53.(3)如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 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PE SE ∴=,FP FN =,SOA POA ∠=∠,,NOB POB OS OP ON ∠=∠==,.PE EF FP SE EF FN SN ∴++=++=,SOA NOB POA POB ∠+∠=∠+∠, E 为OA 上的点,F 为OB 上的点PE EF FP SN ∴++≥,∴当点E F 、处于解图3的位置时,PE EF FP ++的长度取最小值,最小值为SN 的长度,45POA POB AOB ∠+∠=∠=,45SOA NOB ∴∠+∠=,454590SON SOA AOB NOB ∴∠=∠+∠+∠=+=.扇形AOB 的半径为20,20OS ON OP ∴===,在Rt SON 中,90SON ∠=,20,90OS ON SON ==∠=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202.【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勾股定理、圆、四边形等相关内容,理解题意,作出辅助线是做题的关键.4.(1)∠APC=60°,∠BPC=60°;(2)见解析;(315344221π 【解析】【分析】(1)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BC=∠BAC=∠ACB=60°,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PC=∠ABC=60°,∠BPC=∠BAC=60°;(2)利用上题中得到的相等的角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利用AAS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3)根据CM∥BP说明四边形PBCM是梯形,利用上题证得的两三角形全等判定△PCM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得PH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四边形的面积即可;(4)过点B作BQ⊥AP,交AP的延长线于点Q,过点A作AN⊥BC于点N,连接OB,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在△ABC中,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N,在△BON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最后根据弧长公式求出弧AB的长.【详解】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BC=∠BAC=∠ACB=60°,∵=BC BC,=AC AC,∴∠APC=∠ABC=60°,∠BPC=∠BAC=60°;(2)证明:∵CM∥BP,∴∠BPM+∠M=180°,∠PCM=∠BPC,∵∠BPC=∠BAC=60°,∴∠PCM=∠BPC=60°,∴∠M=180°-∠BPM=180°-(∠APC+∠BPC)=180°-120°=60°,∴∠M=∠BPC=60°,又∵A、P、B、C四点共圆,∴∠PAC+∠PBC=180°,∵∠MAC+∠PAC=180°∴∠MAC=∠PBC∵AC=BC,在△ACM和△BCP中,M BPCMAC PBCAC BC∠=∠⎧⎪∠=∠⎨⎪=⎩,∴△ACM≌△BCP(AAS);(3)∵CM∥BP,∴四边形PBCM为梯形,作PH⊥CM于H,∵△ACM≌△BCP,∴CM=CP,AM=BP,又∠M=60°,∴△PCM为等边三角形,∴CM=CP=PM=PA+AM=PA+PB=1+2=3,在Rt△PMH中,∠MPH=30°,∴PH=332, ∴S 四边形PBCM =12(PB+CM )×PH=12(2+3)×332=1534;(4)过点B 作BQ ⊥AP ,交AP 的延长线于点Q ,过点A 作AN ⊥BC 于点N ,连接OB , ∵∠APC=∠BPC=60°,∴∠BPQ=60°,∴∠PBQ=30°,∴PQ=12PB=1, ∴在△BPQ 中,2221=3-∴在△AQB 中,()()2222=113=7AQ BQ +++∵△ABC 为等边三角形,∴AN 经过圆心O ,∴BN=127, ∴22212AB BN -, 在△BON 中,设BO=x ,则21x -, ∴222721=2x x ⎛⎫+- ⎪ ⎪⎝⎭⎝⎭, 解得:x=213, ∵∠BOA =2∠BCA =120°,∴AB =211202213180ππ⨯【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四边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弧长公式,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几何综合题,解题关键是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5.(1)100、130或160;(2)选择①或②,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4)③⑤【解析】【分析】(1)根据“等角点”的定义,分类讨论即可;(2)①根据在同圆中,弧和弦的关系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证明;②弧和弦的关系和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弧和弦的关系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作图即可;(4)根据“等角点”和“强等角点”的定义,逐一分析判断即可.【详解】(1)(i )若APB ∠=BPC ∠时,∴BPC ∠=APB ∠=100°(ii )若BPC CPA ∠=∠时, ∴12BPC CPA ∠=∠=(360°-APB ∠)=130°; (iii )若APB ∠=CPA ∠时,BPC ∠=360°-APB ∠-CPA ∠=160°,综上所述:BPC ∠=100°、130°或160°故答案为:100、130或160.(2)选择①:连接,PB PC ∵DB DC =∴=DB DC∴BPD CPD ∠=∠∵180APB BPD ∠+∠=,180APC CPD ∠+∠=∴APB APC ∠=∠∴P 是ABC ∆的等角点.选择②连接,PB PC∵BC BD =∴BC BD =∴BDC BPD ∠=∠∵四边形PBDC 是圆O 的内接四边形,∴180BDC BPC ∠+∠=∵180BPD APB ∠+∠=∴BPC APB ∠=∠∴P 是ABC ∆的等角点(3)作BC 的中垂线MN ,以C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MN 与点D ,连接BD ,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作图方法可得:BD=CD=BC∴△BCD 为等边三角形∴∠BDC=∠BCD=∠DBC=60°作CD 的垂直平分线交MN 于点O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作圆,交AD 于点Q ,圆O 即为△BCD 的外接圆∴∠BQC=180°-∠BDC=120°∵BD=CD∴∠BQD=∠CQD∴∠BQA=∠CQA=12(360°-∠BQC )=120° ∴∠BQA=∠CQA=∠BQC如图③,点Q 即为所求. (4)③⑤.①如下图所示,在RtABC 中,∠ABC=90°,O 为△ABC 的内心假设∠BAC=60°,∠ACB=30°∵点O 是△ABC 的内心∴∠BAO=∠CAO=12∠BAC=30°,∠ABO=∠CBO=12∠ABC=45°,∠ACO=∠BCO=12∠ACB=15° ∴∠AOC=180°-∠CAO -∠ACO=135°,∠AOB=180°-∠BAO -∠ABO=105°,∠BOC=180°-∠CBO -∠BCO=120°显然∠AOC ≠∠AOB ≠∠BOC ,故①错误;②对于钝角等腰三角形,它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不符合等角点的定义,故②错误; ③正三角形的每个中心角都为:360°÷3=120°,满足强等角点的定义,所以正三角形的中心是它的强等角点,故③正确;④由(3)可知,点Q 为△ABC 的强等角,但Q 不在BC 的中垂线上,故QB ≠QC ,故④错误;⑤由(3)可知,当ABC ∆的三个内角都小于120时,ABC ∆必存在强等角点Q .如图④,在三个内角都小于120的ABC ∆内任取一点'Q ,连接'Q A 、'Q B 、'Q C ,将'Q 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到MAD ∆,连接'Q M ,∵由旋转得'Q A MA =,'Q C MD =,'60Q AM ∠=∴'AQ M ∆是等边三角形.∴''Q M Q A =∴'''''Q A Q B Q C Q M Q B MD ++=++∵B 、D 是定点,∴当B 、'Q 、M 、D 四点共线时,''Q M Q B MD ++最小,即'''Q A Q B Q C ++最小. 而当'Q 为ABC ∆的强等角点时,'''120AQ B BQ C CQ A AMD ∠=∠=∠==∠, 此时便能保证B 、'Q 、M 、D 四点共线,进而使'''Q A Q B Q C ++最小.故答案为:③⑤.【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新定义类问题、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定理、圆的内接多边形综合大题,掌握“等角点”和“强等角点”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定理、圆的内接多边形中心角公式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1)详见解析;(2)45【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OE∥AD得出结论OE⊥CD,从而证明CD是⊙0的切线;(2)在Rt△ADE中,求出AD,DE,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AE平分∠DAC,∴∠CAE=∠DAE.∵OA=OE,∴∠OEA=∠OAE.∴∠DAE=∠AEO,.∴AD∥OE.∵AD⊥CD,∴OE⊥CD.∴CD是⊙O的切线.(2)解:连接BF交OE于K.∵AB是直径,∴∠AFB=90°,∵AB=10,AF=6,∴BF221068,∵OE∥AD,∴∠OKB =∠AFB =90°,∴OE ⊥BF ,∴FK =BK =4,∵OA =OB ,KF =KB ,∴OK =12AF =3, ∴EK =OE ﹣OK =2,∵∠D =∠DFK =∠FKE =90°,∴四边形DFKE 是矩形,∴DE =KF =4,DF =EK =2,∴AD =AF+DF =8,在Rt △ADE 中,AE =22AD DE +=2284+=45 . 【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1)详见解析;(2)AE=194;(3)74≤AE <254. 【解析】【分析】(1)首先得出∠ADE+∠PDB=90°,进而得出∠B+∠A=90°,利用PD=PB 得∠EDA=∠A 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D 2+PD 2=EC 2+CP 2=PE 2,求出AE 即可;(3)分别根据当D (P)点在B 点时以及当P 与C 重合时,求出AE 的长,进而得出AE 的取值范围.【详解】(1)证明:如图1,连接PD .∵DE 切⊙O 于D .∴PD ⊥DE .∴∠ADE+∠PDB=90°.∵∠C=90°.∴∠B+∠A=90°.∵PD=PB.∴∠PDB=∠B.∴∠A=∠ADE.∴AE=DE;(2)解:如图1,连接PE,设DE=AE=x,则EC=8-x,∵PB=PD=2,BC=6.∴PC=4.∵∠PDE=∠C=90°,∴ED2+PD2=EC2+CP2=PE2.∴x2+22=(8-x)2+42.解得x=194.∴AE=194;(3)解:如图2,当P点在B点时,此时点D也在B点,∵AE=ED,设AE=ED=x,则EC=8-x,∴EC2+BC2=BE2,∴(8-x)2+62=x2,解得:x=254,如图3,当P与C重合时,∵AE=ED,设AE=ED=x,则EC=8-x,∴EC2=DC2+DE2,∴(8-x)2=62+x2,解得:x=74,∵P为边BC上一个动点(可以包括点C但不包括点B),∴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4≤AE<25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应用、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得出是解题关键.8.(1)PA O的半径为3;(2)见解析;(3)⊙O的半径为2或【解析】【分析】(1)过点A作BP的垂线,作直径AM,先在Rt△ABH中求出BH,AH的长,再在Rt△AHP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P的长,在Rt△AMP中通过锐角三角函数求出直径AM的长,即求出半径的值;(2)证∠APB=∠PAD=2∠PAE,即可推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当AE⊥BD时,AB是⊙O的直径,可直接求出半径;当AE⊥AD时,连接OB,OE,延长AE交BC于F,通过证△BFE∽△DAE,求出BE的长,再证△OBE是等边三角形,即得到半径的值;当AE⊥AB时,过点D作BC的垂线,通过证△BPE∽△BND,求出PE,A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直径BE的长,即可得到半径的值.【详解】(1)如图1,过点A作BP的垂线,垂足为H,作直径AM,连接MP,在Rt△ABH中,∠ABH=60°,∴∠BAH=30°,∴BH=12AB=2,AH=AB•sin60°=∴HP=BP﹣BH=1,∴在Rt△AHP中,AP∵AB是直径,∴∠APM=90°,在Rt△AMP中,∠M=∠ABP=60°,∴AM =AP sin 60︒=3,∴⊙O ,即PA ⊙O 的半径为3; (2)当∠APB =2∠PBE 时,∵∠PBE =∠PAE ,∴∠APB =2∠PAE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BC ,∴∠APB =∠PAD ,∴∠PAD =2∠PAE ,∴∠PAE =∠DAE ,∴AE 平分∠PAD ; (3)①如图3﹣1,当AE ⊥BD 时,∠AEB =90°,∴AB 是⊙O 的直径,∴r =12AB =2; ②如图3﹣2,当AE ⊥AD 时,连接OB ,OE ,延长AE 交BC 于F ,∵AD ∥BC ,∴AF ⊥BC ,△BFE ∽△DAE , ∴BF AD =EF AE, 在Rt △ABF 中,∠ABF =60°, ∴AF =AB •sin60°=BF =12AB =2, ∴28,∴EF , 在Rt △BFE 中,BE , ∵∠BOE =2∠BAE =60°,OB =OE ,∴△OBE 是等边三角形,∴r =5;③当AE ⊥AB 时,∠BAE =90°,∴AE 为⊙O 的直径,∴∠BPE =90°,如图3﹣3,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N ,延开PE 交AD 于点Q , 在Rt △DCN 中,∠DCN =60°,DC =4,∴DN =DC •sin60°=23,CN =12CD =2, ∴PQ =DN =23,设QE =x ,则PE =23﹣x ,在Rt △AEQ 中,∠QAE =∠BAD ﹣BAE =30°,∴AE =2QE =2x ,∵PE ∥DN ,∴△BPE ∽△BND ,∴PE DN =BP BN , ∴2323x -=BP 10, ∴BP =10﹣533x , 在Rt △ABE 与Rt △BPE 中,AB 2+AE 2=BP 2+PE 2,∴16+4x 2=(10﹣533x )2+(23﹣x )2, 解得,x 1=63(舍),x 2=3,∴AE =23,∴BE =22AB AE +=224(23)+=27,∴r =7,∴⊙O 的半径为2或475或7.【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圆的基本性质、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9.(1)①补图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FB=21【解析】【分析】(1)①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②由CD⊥OA可得∠ODC+∠AOD=90°,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D AC=,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D CE=,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EOC=∠AOD,由切线性质可得OC⊥FC,可得∠OFC+∠FOC=90°,即可证明∠OFC=∠ODC;(2)连接BF,作BG⊥l于G,根据OB=12OA,可得∠OCB=3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的长,根据垂径定理可得CD的长,由(1)可知∠OFC=∠ODC,可得FC=CD,由BG⊥l,OC⊥l可得OC//B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BG=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G的长,即可求出F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B 的长即可.【详解】(1)①延长OE,交直线l于F,如图即为所求,②∵OA⊥CD,OA为⊙O半径,∴AD AC=,∵CE CA=,∴AD CE=,∴∠EOC=∠AOD,∵FC是⊙O的切线,∴OC⊥FC,∴∠OFC+∠FOC=90°,∴∠OFC=∠ODC.(2)连接BF,作BG⊥l于G,∵B是OA的中点,⊙O半径为4,∴OB=12OA=12OC=2,∵OA⊥CD,∴∠OCD=30°,22OC OB-2242-3∴CD=2BC=43由(1)可知∠OFC=∠ODC,∴FC=CD=3∵BG⊥l,OC⊥l,∴OC//BG,∴∠CBG=∠OCD=30°,∴CG=12322BC CG-,∴FG=FC+CG=53,∴22FG BG+21【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关键.10.(1)637;(2)BE=433;菱形与圆重叠部分的面积为833.【解析】【分析】(1)作PT⊥BE于点T,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BQ的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求解;(2)根据菱形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菱形边长,此时点E和点Q重合,再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过点P作PT⊥BQ于点T,∵AB=2,AD=BC=3,DQ3∴AQ3在Rt△ABQ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Q7.又∵四边形BPDQ是平行四边形,∴BP=DQ3,∵∠AQB=∠TBP,∠A=∠BTP,∴△AQB∽△TBP,∴3,37 BT BDAQ BQ==即∴BT=33 7,∴BE=2BT=637.(2)设菱形BPDQ的边长为x,则AQ=23﹣x,在Rt△AB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Q2=BQ2,即4+(23﹣x)2=x2,解得x=43 3.∵四边形BPDQ为菱形,∴BP=DP=43 3,又CP=BC-BP=233,即DP=2CP,∴∠DPC=60°,∴∠BPD=120°,∴连接PQ,易得△BPQ为等边三角形,∴PQ=BP,∴点Q也在圆P上,圆P经过点B,D,Q,如图.∴点E、Q重合,∴BE 43 3∴菱形与圆重叠部分面积即为菱形的面积,∴S菱形83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扇形面积公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以上知识.11.(1)y=x2+2x﹣3,m=﹣3,n=5;(2)17413)存在;Q点坐标为(﹣1,﹣4)或(3,12)或(﹣4,5),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把点A(m,0)和点B(2,n)代入直线y=x+3,解得:m=﹣3,n=5,A(﹣3,0)、B(2,5),把A、B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解;(2)由平移得:PN=OA=3,NM=OC=3,设:平移后点P(t,t2+2t﹣3),则N(t+3,t2+2t﹣3),M(t+3,t2+2t﹣6),根据点M在直线y=x+3上,即可求解;(3)存在.设:直线AB交y轴于D(0,3),点C关于点D的对称点为C′(0,9)按照△QAB和△Q′AB和△ABC的面积相同即可求解.【详解】解:(1)把点A(m,0)和点B(2,n)代入直线y=x+3,解得:m=﹣3,n=5,∴A(﹣3,0)、B(2,5),把A、B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解得:a=1,b=2,∴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①,则C(0,﹣3);(2)由平移得:PN=OA=3,NM=OC=3,设:平移后点P(t,t2+2t﹣3),则N(t+3,t2+2t﹣3),∴M(t+3,t2+2t﹣6),∵点M在直线y=x+3上,∴t2+2t﹣6=t+3+3,解得:t=3或﹣4,∴P点坐标为(3,12)或(﹣4,5),则线段OP的长度为:317或41;(3)存在.设:直线AB交y轴于D(0,3),点C关于点D的对称点为C′(0,9)过点C和C′分别做AB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Q′,则:△QAB和△Q′AB和△ABC的面积相同,直线QC和Q′C的方程分别为:y=x﹣3和y=x+9…②,将①、②联立,解得:x=﹣1或x=3或x=﹣4,∴Q点坐标为(﹣1,﹣4)或(3,12)或(﹣4,5).【点睛】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和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代数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点的坐标的意义表示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线段之间的关系.12.(1)m=﹣1,n=3,y=﹣x2+2x+3;(2)S=3;(3)①y最大值=4;当x=3时,y最小值=0;②t =﹣1或t =2【解析】【分析】(1)首先解方程求得A 、B 两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2)根据解方程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然后确定顶点D 的坐标,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BDC ∆三边的长,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90DBC ∠=︒,据此求出 △BDC 面积; (3)①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是1x =,根据增减性可知:1x =时,y 有最大值,当3x =时, y 有最小值;②分5种情况:1、当函数y 在1t x t +内的抛物线完全在对称轴的左侧;2、当11t +=时;3、当函数y 在1t x t +内的抛物线分别在对称轴的两侧;4、当1t =时,5、函数y 在1t x t +内的抛物线完全在对称轴的右侧;分别根据增减性可解答.【详解】解:(1)m ,n 分别是方程2230x x --=的两个实数根,且 m n <,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1)(3)0x x +-=,11x ∴=-,23x =,1m ∴=-,3n =,(1,0)A ∴-,(0,3)B ,把(1,0)-,(0,3)代入得, 103b c c --+=⎧⎨=⎩,解得23b c =⎧⎨=⎩, ∴函数解析式为2y x 2x 3=-++.(2)令2230y x x =-++=,即2230x x --=,解得11x =-,23x =,∴抛物线2y x 2x 3=-++与x 轴的交点为 (1,0)A -,(3,0)C ,1OA ∴=,3OC =,∴对称轴为1312x -+==,顶点(1,123)D -++,即 (1,4)D ,∴BC = BD ==DC ==222CD DB CB =+,BCD ∴∆是直角三角形,且90DBC ∠=︒,∴112322S BCD BD BC ==⨯⨯=; (3)∵抛物线y =﹣x 2+2x +3的对称轴为x =1,顶点为D (1,4),①在0≤x ≤3范围内,当x =1时,y 最大值=4;当x =3时,y 最小值=0;②1、当函数y 在1t x t +内的抛物线完全在对称轴的左侧,当x t =时取得最小值223q t t =-++,最大值2(1)2(1)3p t t =-++++,令22(1)2(1)3(23)3p q t t t t -=-++++--++=,即 213t -+=,解得1t =-.2、当11t +=时,此时4p =,3q =,不合题意,舍去;3、当函数y 在1t x t +内的抛物线分别在对称轴的两侧,此时4p =,令24(23)3p q t t -=--++=,即 2220t t --=解得:11t =),21t = );或者24[(1)2(1)3]3p q t t -=--++++=,即 t =4、当1t =时,此时4p =,3q =,不合题意,舍去;5、当函数y 在1t x t +内的抛物线完全在对称轴的右侧,当x t =时取得最大值 223p t t =-++,最小值2(1)2(1)3q t t =-++++,令2223[(1)2(1)3]3p q t t t t -=-++--++++=,解得 2t =.综上,1t =-或2t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抛物线的顶点公式,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最值问题等知识,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

压轴题05 立体几何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理)

压轴题05 立体几何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理)

压轴题05立体几何压轴题题型/考向一: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题型/考向二:外接球、内切球等相关问题题型/考向三:平行关系、垂直关系、二面角等相关问题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热点一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表面积公式:(1)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S侧=2πrl,S表=2πr(r+l).(2)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S侧=πrl,S表=πr(r+l).(3)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则S侧=π(r+r′)l,S表=π(r2+r′2+r′l +rl).(4)若球的半径为R,则它的表面积S=4πR2.热点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体积公式:(1)V柱体=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2)V锥体=13(S上+S下+S上S下)h(S上、S下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h为高);(3)V台体=13(4)V球=4πR3.3二、外接球、内切球问题类型一外接球问题考向1墙角模型墙角模型是三棱锥有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且底面是直角三角形模型,用构造法(构造长方体)解决,外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长方体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外接球半径为R.则(2R)2=a2+b2+c2,即2R=a2+b2+c2.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考向2对棱相等模型对棱相等模型是三棱锥的三组对棱长分别相等模型,用构造法(构造长方体)解决,外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如图所示,(2R )2=a 2+b 2+c 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即R 2=18(x 2+y 2+z 2),如图.考向3汉堡模型汉堡模型是直三棱柱、圆柱的外接球模型,模型如下,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的位置是△ABC 的外心O 1与△A 1B 1C 1的外心O 2的连线的中点,算出小圆O 1的半径AO 1=r ,OO 1=h 2,所以R 2=r 2+h 24.考向4垂面模型垂面模型是有一条侧棱垂直底面的棱锥模型,可补为直棱柱内接于球;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的位置是△CBD 的外心O 1与△AB 2D 2的外心O 2连线的中点,算出小圆O1的半径CO1=r,OO1=h2,则R=r2+h24.类型二内切球问题内切球问题的解法(以三棱锥为例)第一步:先求出四个表面的面积和整个锥体的体积;第二步: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建立等式V P-ABC=V O-ABC+V O-P AB+V O-P AC+V O-PBC⇒V P-ABC=13S△ABC·r+13S△P AB·r+13S△P AC·r+13S PBC·r=13(S△ABC+S△P AB+S△P AC+S△PBC)r;第三步:解出r=3V P-ABCS△ABC+S△P AB+S△P AC+S△PBC.类型三球的截面问题解决球的截面问题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2)截面圆的半径;(3)直角三角形(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截面圆的半径、球的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三、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证明、二面角等热点一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解决问题.(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判断.(3)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的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进行判断.热点二几何法证明平行、垂直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热点三空间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1.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在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四、空间角、距离问题热点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方法一:综合法.步骤为: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直线,平移另一条直线,或将两条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②证明找到(或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③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出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记为m ,n ;②计算cos 〈m ,n 〉=m ·n|m ||n |;③利用cos θ=|cos 〈m ,n 〉|,以及θ,π2,求出角θ.热点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方法一:几何法.步骤为:①找出直线l 在平面α上的射影;②证明所找的角就是所求的角;③把这个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出平面α的法向量n 与直线AB 的方向向量AB →;②计算cos 〈AB →,n 〉=AB →·n |AB →||n |;③利用sin θ=|cos 〈AB →,n 〉|,以及θ∈0,π2,求出角θ.热点三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方法方法一:几何法.步骤为:①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②证明所找的角就是要求的角;③把这个平面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口诀:点在棱上,边在面内,垂直于棱,大小确定.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m ,n ;②计算cos 〈m ,n 〉=m ·n|m |·|n |;③设两个平面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m ,n 〉|.热点四距离问题1.空间中点、线、面距离的相互转化关系2.空间距离的求解方法有:(1)作垂线段;(2)等体积法;(3)等价转化;(4)空间向量法.一、单选题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直线m 、n 分别在平面ABCD 和11ABB A 内,且m n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m 垂直于AB ,则n 垂直于AB B .若m 垂直于AB ,则n 不垂直于ABC .若m 不垂直于AB ,则n 垂直于ABD .若m 不垂直于AB ,则n 不垂直于AB【答案】C【详解】AB 选项,若m 垂直于AB ,由面ABCD ⊥面11ABB A ,面ABCD ⋂面11ABB A AB =,可得m 垂直于面11ABB A ,即面11ABB A 内的所有直线均与m 垂直,而n 可能垂直于AB ,也可能不垂直于AB ,故A 错误,B 错误;CD 选项,若m 不垂直于AB ,则,BC m 为面ABC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题可知BC n ⊥,m n ⊥,则n 垂直面ABCD ,又AB ⊂面ABCD ,所以n 垂直于AB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2.在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称图中的多面体ABCDEF 为“刍甍”.书中描述了刍甍的体积计算方法:求积术曰,倍下袤,上袤从之,以广乘之,又以高乘之,六而一,即()216V AB EF AD h =+⨯⨯,其中h 是刍甍的高,即点F 到平面ABCD 的距离.若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2EF =,且//EF AB ,ADE V 和BCF △是等腰三角形,90AED BFC ∠=∠= ,则该刍甍的体积为()A .3B .3C .D .403【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设点F 在底面的射影为G ,,H M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连接,,EM FH MH ,则FG 即为刍甍的高,-P ABC 面积恰为该容器的表面积)展开后是如图所示的边长为10的正方形123APP P (其中点B 为23P P 中点,点C为12PP 中点),则该玩具的体积为()A .6253B .1253C .125D .2503【答案】B【详解】该玩具为三棱锥-P ABC ,即三棱锥A PBC -,则PA ⊥底面PBC ,且10PA =,PBC 面积为252,所以12512510323P ABC V -=⨯⨯=.故选:B.4.攒尖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宋代称为撮尖,清代称攒尖.通常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如图所示的建筑屋顶是圆形攒尖,可近似看作一个圆锥,已知其轴截面(过圆锥旋转轴的截面)是底边长为6m ,腰长为5m 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屋顶的体积约为()A .38πmB .39πmC .310πmD .312πm 【答案】D【详解】如图所示为该圆锥轴截面,由题知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5.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a b b α,则//a αB .若//,,//a b a b αβ⊥,则αβ⊥C .若//,//,//a b αβαβ,则//a bD .若//,//,a b αβαβ⊥,则a b⊥【答案】B【详解】对于A ,若//,//a b b α,则//a α或a α⊂,故A 错误;对于B ,若//,//a b b β,则a β⊂或//a β,若a β⊂,因为a α⊥,则αβ⊥,若//a β,如图所示,则在平面β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 a ,因为a α⊥,所以m α⊥,又m β⊂,所以αβ⊥,综上若//,,//a b a b αβ⊥,则αβ⊥,故B 正确;对于C ,若//,//,//a b αβαβ,则直线,a b 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C 错误;对于D ,若//,//,a b αβαβ⊥,则直线,a b 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D 错误.故选:B.6.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32,则该三棱柱外接球表面积的最小值为()A .12πB .24πC .48πD .96π7.已知三棱锥-P AB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点P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且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8π,球心在三棱锥-P ABC 内,则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A .12B .13C 22D 即PDC ∠为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由23AB =,得22OC OD ==,显然三棱锥线段PO 上,由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8.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4PB PC AB AC ====,2PA BC ==,则球O 的表面积为()A .316π15B .79π15C .158π5D .79π5而,,AB AC A AB AC =⊂ 平面ABC ,因此在等腰ABC 中,4,2AB AC BC ===,则215sin 1cos ABC ABC ∠=-∠=,二、多选题9.已知直线a ,b ,c 两两异面,且a c ⊥,b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存在平面α,β,使a α⊂,b β⊂,且c α⊥,c β⊥B .存在平面α,β,使a α⊂,b β⊂,且c α∥,c β∥C .存在平面γ,使a γ∥,b γ∥,且c γ⊥D .存在唯一的平面γ,使c γ⊂,且a ,b 与γ所成角相等【答案】ABC【详解】对于A,平移直线b 到与直线a 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b ',因为b c ⊥,所以b c '⊥,设直线,a b '确定的平面为α,则a c ⊥,b c '⊥,直线b '和a 相交,所以c α⊥,同理可得:c β⊥,故A 对;对于B,平移直线c 到与直线a 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c ',设直线,a c '确定的平面为α,因为c //c ',且α⊄c ,所以c α∥,同理可得:c β∥,故B 对;对于C,同时平移直线b 和直线a ,令平移后的直线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a b '''',因为a c ⊥,b c ⊥,所以a c ''⊥,b c ''⊥,设直线,a b ''''确定的平面为γ,则a γ∥,b γ∥,且c γ⊥,故C 对;对于D ,由对称性可知,存在两个平面γ,使c γ⊂,且a ,b 与γ所成角相等,故D 错误;故选:ABC.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12π,,,M N P 分别在线段1BB ,1CC ,1DD 上,且,,,A M N P 四点共面,则().A .AP MN=B .若四边形AMNP 为菱形,则其面积的最大值为C .四边形AMNP 在平面11AAD D 与平面11CC D D 内的正投影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6D .四边形AMNP 在平面11AA D D 与平面11CC D D 内的正投影面积之积的最大值为4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依题意,234π()12π2a ⋅=,解得因为平面11BCC B ∥平面ADD则M 在平面11AA D D 上的投影落在设为H ,则四边形AGHP 为四边形AMNP 由于,AM PN GM HN ==,则(当1x y ==时取“=”),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BD三、解答题11.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为菱形,60BAD ∠=︒,2AB =,4SD =,SD ⊥平面ABCD ,点E 在棱SB 上.(1)证明:AC DE ⊥;(2)若三棱锥E ABC -,求点E 到平面SAC 的距离.【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BD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因为S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SD AC ⊥,又因为SD BD D = ,所以AC ⊥平面SBD ,又因为DE ⊂平面SBD ,所以AC DE ⊥.(2)解:设点E 到平面ABC 则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11sin 18032AB BC =⨯⨯⨯⨯︒-12.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已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已知点E 在棱AD 的中点,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 ,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详解】(1)证明:AB AD = ,O 为BD 的中点,AO BD ∴⊥,又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AO ⊂平面BCD ,所以AO ⊥平面BCD ,又CD ⊂平面BCD ,AO CD ∴⊥.(2)取OD 的中点F ,因为OC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F OD ⊥,过O 作//OM CF ,与BC 交于M ,则OM OD ⊥,由(1)可知OA ⊥平面BCD ,设OA a =,因为OA ⊥平面BCD ,所以设平面BC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300x y n BC ⎧+=⎪⎧⋅= ○热○点○题○型二外接球、内切球等相关问题一、单选题1.已知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其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球O 的体积为323π,则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A B .32C .1D 因为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且所以13O B =,又因为球O 的体积为32π2.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底面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侧棱,,PA PB PC 两两垂直,若此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A .3πB .πC .3π4D .3π23.一个圆锥的底面圆和顶点都恰好在一个球面上,且这个球的半径为5,则这个圆锥的体积的最大值时,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 .103B .2C .3D 【答案】C【详解】解:如图,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球半径5R =,球心为O .过圆锥的顶点P 作底面的垂线2125OO r =-.所以圆锥的高h PO =4.已知圆锥的侧面积为2π,母线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则该圆锥的内切球的体积为()A .4π3B .43π9C.27D5.如图,几何体Ω为一个圆柱和圆锥的组合体,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一个底面重合,圆锥的顶点为A ,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心分别为B 、C ,若该几何体Ω存在外接球(即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在球面上,且圆柱的底面圆周也在球面上).已知24BC AB ==,则该组合体的体积等于()A .56πB .70π3C .48πD .64π【答案】A【详解】设该组合体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易知球心在BC 中点,则224R AO ==+=.6.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球心为的体积为43,则球O的表面积为()A.76πB.112πC D.3故球的表面积为:2476πR π=,故选:A .7.水平桌面上放置了4个半径为2的小球,4个小球的球心构成正方形,且相邻的两个小球相切.若用一个半球形的容器罩住四个小球,则半球形容器内壁的半径的最小值为()A .4B .2C .2D .6此时,如上图示,O 为半球的球心,体的体对角线,且该小球与半球球面上的切点与8.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PB AC== PC AB=Q为球O的球面上一动点,则点Q到平面PAB 的最大距离为()A2211BC2211D2223BD BE AB∴+==,BD2226BD BE BF∴++=,∴球在PAB中,cosABABP∠=二、填空题9.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14AB AC PA AB AC ⊥=+=,,,当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时,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则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直径为2R PA =因此,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34π3R10.如图,在直三棱柱111中,1.设为1的中点,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94,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则三棱柱111ABC A B 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答案】27π【详解】取1A B 的中点E ,连接AE ,如图.因为1AA AB =,所以1AE A B ⊥.又面1A BC ⊥面11ABB A ,面1A BC ⋂面111ABB A A B =,且AE ⊂面11ABB A ,所以⊥AE 面1A BC ,BC ⊂面1A BC ,所以AE BC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面ABC ,BC ⊂面ABC ,所以1BB BC ⊥.又AE ,1BB ⊂面11ABB A ,且AE ,1BB 相交,所以BC ⊥面11ABB A ,AB ⊂面11ABB A ,所以BC AB ⊥.11.如图,直三棱柱111的六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半球面上,,侧面11BCC B 是半球底面圆的内接正方形,则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由4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各边长均相等的六边形是某棱锥的侧面展开图,若该六边形的面积为12+,则该棱锥的内切球半径为___.由题意,侧面展开图的面积由,PD AD PD DC ⊥⊥,○热○点○题○型三平面关系、垂直关系、二面角等相关问题1.已知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CDEF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DAB ∠=∠=︒,36BE AB ==,4=AD .(1)求证:平面ADF ⊥平面BCE ;(2)求直线AF 与平面BCF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1)因为四边形CDEF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所以CE ⊥DF ,ED ⊥D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DAB ∠=∠=︒,所以AD ⊥CD ,AB ⊥AD ,故直线AF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PA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平面PAD⊥平面ABCD.Array(1)证明:平面CDM⊥平面PAB;(2)若AD BC ∥,2AD BC =,2AB =,直线PB 与平面MCD ,求三棱锥P MCD -的体积.【详解】(1)取AD 中点为N ,连接PN ,因为PA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N AD ^,且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N ⊂面PAD ,所以PN ^平面ABCD ,又AB ⊂平面ABCD ,所以PN AB ⊥,又因为PD AB ⊥,PN PD P = ,,PN PD ⊂平面PAD ,所以AB ⊥平面PAD ,又因为DM ⊂平面PAD ,所以AB DM ⊥,因为M 为AP 中点,所以DM PA ⊥,且PA AB A = ,,PA PB ⊂平面PAD ,所以DM ⊥平面PAB ,且DM ⊂平面CDM ,所以平面CDM ⊥平面PAB .(2)由(1)可知,PN AB ⊥且PD AB ⊥,PN PD P = ,所以AB ⊥平面PAD ,△为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E为BD的中点,F为AE的三等分点,且2AF FE ABD=.(1)求证://FM 面ABC ;(2)若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23π,求直线EM 与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1)在BE 上取一点N ,使得12BN NE =,连接FN ,NM ,∵6BD =,∴116BN BD ==,2NE =,3ED =,∵12AF FE =,∴12BN AF NE FE ==,则FN AB ∥,又FN ⊄面ABC ,AB ⊂面ABC ,∴FN ∥面ABC ,∵15BN CM ND MD ==,∴NM BC ∥.∵NM ⊄面ABC ,BC ⊂面ABC ,∴NM ∥面ABC ,∵FN NM N = ,,FN NM ⊂面FNM ,∴面FNM ∥面ABC ,又FM ⊂面FNM ,4.已知底面是正方形,平面,,,点E 、F 分别为线段PB 、CQ 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DQ ;(2)求平面PCQ 与平面CDQ 夹角的余弦值;(3)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AM 与平面PCQ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7,若存在求出PM M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详解】(1)证明:法一:分别取AB 、CD 的中点G 、H ,连接EG 、GH 、FH ,由题意可知点E 、F 分别为线段PB 、CQ 的中点.所以//EG PA ,//FH QD ,因为//PA DQ ,所以//EG FH ,所以点E 、G 、H 、F 四点共面,因为G 、H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所以//GH AD ,因为AD ⊂平面ADQP ,GH ⊄平面ADQP ,所以//GH 平面ADQP ,又因为//FH QD ,QD ⊂平面ADQP ,FH ⊄平面ADQP ,所以//FH 平面ADQP ,法二:因为ABCD 为正方形,且以点A 为坐标原点,以AB 、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3P 、()3,3,0C 、()0,3,1Q 所以()0,3,1EF =- ,易知平面PADQ 所以0a EF ⋅= ,所以E F a ⊥ ,EF ⊄ADQP EF所在平面和圆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已知2,1AB EF ==.(1)求证:平面DAF ⊥平面CBF ;(2)当AD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C EF B --的大小为60︒?设()0AD t t =>,则(1,0,C -∴(1,0,0)EF = ,33,22CF ⎛= ⎝6.如图,在三棱柱111中,四边形11是边长为4的菱形,AB BC =,点D 为棱AC 上的动点(不与A 、C 重合),平面1B BD 与棱11AC 交于点E .(1)求证1BB DE //;(2)若平面ABC ⊥平面11AAC C ,160A AC ∠= ,判断是否存在点D 使得平面11A ABB 与平面1B B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π3,并说明理由.【详解】(1)11//BB CC ,且1BB ⊂/平面11ACC A ,1CC ⊂平面11ACC A ,∴1//BB 平面11ACC A ,又∵1BB ⊂平面1B BD ,且平面1B BD 平面11ACC A DE =,∴1BB DE //;(2)连接1AC ,取AC 中点O ,连接1AO ,BO ,在菱形11ACC A 中,160A AC ∠=︒,∴1A AC △是等边三角形,又∵O 为AC 中点,∴1A O ⊥∵平面ABC ⊥平面11ACC A ,平面ABC ⋂平面11ACC A AC =∴1A O ⊥平面ABC ,OB ⊂平面。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3有理数运算中的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人教版)(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3有理数运算中的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人教版)(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专题1.3 有理数运算中的综合【典例1】如果有4个不同的正整数a、b、c、d满足(2019﹣a)(2019﹣b)(2019﹣c)(2019﹣d)=8,那么a+b+c+d的最大值为 .根据a、b、c、d是四个不同的正整数,可知四个括号内是各不相同的整数,结合乘积为8,进行分类讨论.解:∵a、b、c、d是四个不同的正整数,∴四个括号内是各不相同的整数,不妨设(2019﹣a)<(2019﹣b)<(2019﹣c)<(2019﹣d),又∵(2019﹣a)(2019﹣b)(2019﹣c)(2019﹣d)=8,∴这四个数从小到大可以取以下几种情况:①﹣4,﹣1,1,2;②﹣2,﹣1,1,4.∵(2019﹣a)+(2019﹣b)+(2019﹣c)+(2019﹣d)=8076﹣(a+b+c+d),∴a+b+c+d=8076﹣[(2019﹣a)+(2019﹣b)+(2019﹣c)+(2019﹣d)],∴当(2019﹣a)+(2019﹣b)+(2019﹣c)+(2019﹣d)越小,a+b+c+d越大,∴当(2019﹣a)+(2019﹣b)+(2019﹣c)+(2019﹣d)=﹣4﹣1+1+2=﹣2时,a+b+c+d取最大值=8076﹣(﹣2)=8078.故答案为:8078.1.(2021秋•曲阜市校级期中)我们常用的十进制数,我国古代《易经》一书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如图,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并采用七进制(如2513=2×73+5×72+1×71+3)用来记录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由图可知,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是( )A .1435天B .565天C .13天D .465天【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列出算式1×73+4×72+3×71+5,然后计算即可.【解题过程】解:由图可知:1×73+4×72+3×71+5=1×343+4×49+3×7+5=343+196+21+5=565(天),即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是565,故选:B .2.(2021秋•社旗县期中)下列变形正确的有( )个.①4.3﹣1.6﹣2.3+1.7=4.3﹣2.3+1.7﹣1.6;②312−(﹣214)+(−13)−14−(+16)=312+214−13−14+16;③124÷(13−14+112)=124÷13−124÷14+124÷112;④(﹣1002)×17=(﹣1000+2)×17.A .0B .1C .2D .3【思路点拨】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可以判断①;根据省略加法的方法可以判断②;根据有理数的除法和加减法可以判断③;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判断④.【解题过程】解:①4.3﹣1.6﹣2.3+1.7=4.3﹣2.3+1.7﹣1.6,故①正确;②312−(﹣214)+(−13)−14−(+16)=312+214−13−14−16,故②错误;③124÷(13−14+112)=124÷16=124×6=14,而124÷13−124÷14+124÷112=124×3−124×4+124×12=324−424+1224 =38≠14,故③错误;④(﹣1002)×17=(﹣1000﹣2)×17,故④错误;故选:B .3.(2021秋•韩城市期中)如果四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m 、n 、p 、q 满足(4﹣m )(4﹣n )(4﹣p )(4﹣q )=9,则4m +3n +3p +q 的最大值为( )A .40B .50C .60D .70【思路点拨】由题意确定出m ,n ,p ,q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解题过程】解:∵四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m ,n ,p ,q ,满足(4﹣m )(4﹣n )(4﹣p )(4﹣q )=9,∴要求4m +3n +3p +q 的最大值,则有:4﹣m =﹣3,4﹣n =3,4﹣p =﹣1,4﹣q =1,解得:m =7,n =1,p =5,q =3,则4m +3n +3p +q =50.故选:B .4.(2021秋•顺城区期末)观察下列两个等式:1−23=2×1×23−1,2−35=2×2×35−1,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a ﹣b =2ab ﹣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 ,b 为“同心有理数对”,记为(a ,b ),如:数对(1,23),(2,35)都是“同心有理数对”下列数对是“同心有理数对”的是( )A .(﹣3,47)B .(4,49)C .(﹣5,611)D .(6,713)【思路点拨】根据“同心有理数对”的定义判断即可.【解题过程】解:∵﹣3−47=−257,2×(﹣3)×47−1=−217,−257≠−217,∴数对(﹣3,47)不是“同心有理数对”;故选项A不合题意;∵4−49=329,2×4×49−1=239,329≠239,∴(4,49)不是“同心有理数对”,故选项B不合题意;∵−5−611=−6111,2×(−5)×611−1=−6611,−6111≠−6611,∴(﹣5,611)不是“同心有理数对”,故选项C不合题意;∵6−713=7113,2×6×713−1=7113,∴(6,713)是“同心有理数对”,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5.(2021秋•旌阳区期末)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的“F”运算:①当n为奇数时,结果为3n+5;②当n为偶数时,结果为n2k;(其中k是使n2k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可以重复进行,例如,取n=26.则:若n=49,则第2021次“F”运算的结果是( )A.68B.78C.88D.98【思路点拨】根据运行的框图依次计算,发现其运算结果的循环规律:6次一循环,再计算求解即可.【解题过程】解:本题提供的“F运算”,需要对正整数n分情况(奇数、偶数)循环计算,由于n=49为奇数应先进行F①运算,即3×49+5=152(偶数),需再进行F②运算,即152÷23=19(奇数),再进行F①运算,得到3×19+5=62(偶数),再进行F②运算,即62÷21=31(奇数),再进行F①运算,得到3×31+5=98(偶数),再进行F②运算,即98÷21=49,再进行F①运算,得到3×49+5=152(偶数),…,即第1次运算结果为152,…,第4次运算结果为31,第5次运算结果为98,…,可以发现第6次运算结果为49,第7次运算结果为152,则6次一循环,2021÷6=336……5,则第2021次“F运算”的结果是98.故选:D.6.(2021秋•新华区校级期中)若a,b互为相反数,且ab≠0,c、d互为倒数,|m|=2,则(a+b)2021+(ba)3﹣3cd+2m的值( )A.0B.0或﹣8C.﹣2成6D.2或﹣6【思路点拨】根据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得出a+b=0,ba=−1,cd=1,m=±2,代入求出即可.【解题过程】解:∵a、b互为相反数,且ab≠0,c、d互为倒数,|m|=2,∴a+b=0,ba=−1,cd=1,m=±2,当m=2时,(a+b)2021+(ba)3﹣3cd+2m=02021+(﹣1)3﹣3×1+2×2=0﹣1﹣3+4=0,当m=﹣2时,(a+b)2021+(ba)3﹣3cd+2m=02021+(﹣1)3﹣3×1+2×(﹣2)=0﹣1﹣3﹣4=﹣8.故(a+b)2021+(ba)3﹣3cd+2m的值是0或﹣8.故选:B.7.(2021秋•江岸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1a |=1a,则a≥0;②若|a|>|b|,则有(a+b)(a﹣b)是正数;③A、B、C三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2、6、x,若相邻两点的距离相等,则x=2;④若代数式2x+|9﹣3x|+|1﹣x|+2011的值与x无关,则该代数式值为2021;⑤a+b+c=0,abc<0,则b c|a|+a c|b|+a b|c|的值为±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思路点拨】根据各个小题中的说法,可以判断是否正确,尤其是对于错误的结论,我们只要说明理由或者举出反例即可.【解题过程】解:若|1a |=1a,则a >0,故①错误,不合题意;若|a |>|b |,则a >b >0或a >0>b >﹣a 或﹣a >b >0>a 或0>a >b ,当a >b >0时,则有(a +b )(a ﹣b )>0是正数,当a >0>b >﹣a 时,则有(a +b )(a ﹣b )>0是正数,当﹣a >b >0>a 时,则有(a +b )(a ﹣b )>0是正数,当0>a >b 时,则有(a +b )(a ﹣b )>0是正数,由上可得,(a +b )(a ﹣b )>0是正数,故②正确,符合题意;A 、B 、C 三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2、6、x ,若相邻两点的距离相等,则x =2或﹣10或14,故③错误,不合题意;若代数式2x +|9﹣3x |+|1﹣x |+2011的值与x 无关,则2x +|9﹣3x |+|1﹣x |+2011=2x +9﹣3x +x ﹣1+2011=2019,故④错误,不合题意;∵a +b +c =0,abc <0,∴a 、b 、c 中一定是一负两正,b +c =﹣a ,a +c =﹣b ,a +b =﹣c ,不妨设a >0,b <0,c <0,∴b c |a|+a c |b|+a b |c|=−a a +−b −b +−c −c=﹣1+1+1=1,故⑤错误,不合题意;故选:A .8.(2021秋•溧水区期中)计算(19+110+111)﹣2×(18−19−110−111)﹣3×(19+110+111+112)的结果是 −12 .【思路点拨】根据题目中式子的特点,可以设19+110+111=a ,然后将所求式子变形整理,即可求得所求式子的结果.【解题过程】解:设19+110+111=a ,则原式=a ﹣2(18−a )﹣3(a +112)=a −14+2a ﹣3a −14=−12,故答案为:−12.9.(2021秋•溧水区期中)计算(134−78−712)÷78+78÷(134−78−712)的结果是 103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有理数除法法则将(134−78−712)÷78转化为(74−78−712)×87,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求出结果,再根据78÷(134−78−712)与(134−78−712)÷78互为倒数求出结果,进而得出结论.【解题过程】解:∵(134−78−712)÷78=(74−78−712)×87=74×87−78×87−712×87=2﹣1−23=13,∴78÷(134−78−712)=3,∴(134−78−712)÷78+78÷(134−78−712)=13+3=103.故答案为:103.10.(2021春•滨湖区期中)观察以下一系列等式:①31﹣30=(3﹣1)×30=2×30;②32﹣31=(3﹣1)×31=2×31;③33﹣32=(3﹣1)×32=2×32;④34﹣33=(3﹣1)×33=2×33;……利用上述规律计算:30+31+32+…+3100= 12(3101﹣1) .【思路点拨】根据已知等式,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解题过程】解:根据题意得:31﹣30=(3﹣1)×30=2×30;32﹣31=(3﹣1)×31=2×31;33﹣32=(3﹣1)×32=2×32;34﹣33=(3﹣1)×33=2×33;……3101﹣3100=(3﹣1)×3100=2×3100,相加得:31﹣30+32﹣31+33﹣32+34﹣33+…+3101﹣3100=2×(30+31+32+…+3100),整理得:30+31+32+…+3100=12(3101﹣30)=12(3101﹣1).故答案为:12(3101﹣1).11.(2021•宝山区校级自主招生)[5×12021]+[5×22021]+…+[5×20212021]= 4045 (其中[a ]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如[1.4]=1,[﹣3.14]=﹣4等等).【思路点拨】利用取整函数把算式变为404×0+404×1+404×2+404×3+404×4+1×5,再进行计算即可.【解题过程】解:[5×12021]+[5×22021]+…+[5×20212021]=([5×12021]+…[5×4042021])+([5×4052021]+…[5×8082021])+([5×8092021]+…[5×12122021])+([5×12132021]+…[5×16162021])+([5×16172021]+…[5×20202021])+[5×20212021]=404×0+404×1+404×2+404×3+404×4+1×5=4045故答案为:4045.12.(2021秋•鄞州区期末)已知正整数a,b,c均小于5,存在整数m满足2022+1000m=2a+2b+2c,则m (a+b+c)的值为 ﹣14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正整数a,b,c均小于5,得出2a+2b+2c≤24+24+24=48,2a+2b+2c≥2+2+2=6,即6≤2022+1000m≤48,解不等式组求出m的范围,根据m为整数,得出m=﹣2,那么2022+1000m=22.观察得只有2+4+16=22,求出a+b+c=1+2+4=7,进而得到m(a+b+c)=﹣2×7=﹣14.【解题过程】解:∵正整数a,b,c均小于5,∴2a+2b+2c≤24+24+24=48,2a+2b+2c≥2+2+2=6,∴6≤2022+1000m≤48,∴﹣2.016≤m≤﹣1.974,∵m为整数,∴m=﹣2,∴2022+1000m=22.∵2a,2b,2c,的取值只能为2,4,8,16,观察得只有2+4+16=22,∴a+b+c=1+2+4=7,∴m(a+b+c)=﹣2×7=﹣14.故答案为:﹣14.13.(2020秋•鄞州区期末)已知整数a,b,c,d的绝对值均小于5,且满足1000a+100b2+10c3+d4=2021,则abcd的值为 ±4 .【思路点拨】先根据条件确认个位上的1一定为d4产生,得d=±1或±3,①当d=±1时,d4=1,②当d=±3时,d4=81,分别代入计算可得答案.【解题过程】解:∵1000a+100b2+10c3+d4=2021,整数a,b,c,d的绝对值均小于5,∴个位上的1一定为d4产生,(±3)4=81,(±1)4=1,∴d=±1或±3,①当d=±1时,d4=1,∴1000a+100b2+10c3=2020,∴100a+10b2+c3=202,∴个位上的2是由c3产生的,∴c3=2或﹣8(﹣4~4中没有立方的个位数是2的),∴c3=﹣8,∴c=﹣2,∴100a+10b2﹣8=202,100a+10b2=210,10a+b2=21,∴个位上的1是由b2产生的,(±1)2=1,∴当b=±1时,10a=20,a=2,∴abcd=2×1×(−2)×1=−42×(−1)×(−2)×1=42×1×(−2)×(−1)=42×(−1)×(−2)×(−1)=−4,∴abcd=±4;②当d=±3时,d4=81,∴1000a+100b2+10c3=2021﹣81=1940,∴100a+10b2+c3=194,同理43=64,∴c=4,∴100a+10b2+64=194,100a+10b2=130,10a+b2=13,不存在整数满足条件,故d≠±3;综上,abcd=±4.故答案为:±4.14.(2022春•商城县校级月考)计算:(1)(﹣3)2×[−23+(−59)];(2)﹣14+(﹣3)×[(﹣4)2+2]﹣(﹣2)3÷4;(3)(﹣10)3+[(﹣4)2+(1﹣32)×2]﹣(﹣0.28)÷0.04×(﹣1)2020.【思路点拨】(1)原式先算乘方运算,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即可得到结果;(3)原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即可得到结果.【解题过程】解:(1)原式=9×(−23−59)=9×(−23)+9×(−59)=﹣6﹣5=﹣11;(2)原式=﹣1﹣3×(16+2)﹣(﹣8)÷4=﹣1﹣3×18+8÷4=﹣1﹣54+2=﹣53;(3)原式=﹣1000+[16+(1﹣9)×2]﹣(﹣0.28)÷0.04×1=﹣1000+(16﹣8×2)﹣(﹣7)×1=﹣1000+(16﹣16)+7=﹣1000+7=﹣993.15.(2022春•滨海县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小明为了计算1+2+22+…+22020+22021的值,采用以下方法:设S=1+2+22+…+22020+22021①则2S=2+22+…+22021+22022②②﹣①得,2S﹣S=S=22022﹣1.请仿照小明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1)2+22+…+220= 221﹣2 ;(2)求1+12+122+⋯+1250= 2−1250 ;(3)求1+a+a2+a3+…+a n的和.(a>1,n是正整数,请写出计算过程)【思路点拨】(1)(2)根据题目所给方法,令等式左边为S,表示出2S,相减即可得到结果;(3)根据题目所给方法,令等式左边为S,表示出aS,相减即可得到结果.【解题过程】解:(1)设S=2+22+…+220,则:2S=22+23+…+220+221,2S﹣S=(22+23+…+220+221)﹣(2+22+…+220)=221﹣2,∴S=221﹣2,故答案为:221﹣2.(2)设S=1+12+122+⋯+1250,则:2S=2+1+12+122+⋯+1249,2S﹣S=(2+1+12+122+⋯+1249)﹣(1+12+122+⋯+1250)=2−1250,∴S=2−1 250,故答案为:2−1 250.(3)设S=1+a+a2+a3+…+a n,则:aS=a+a2+a3+…+a n+a n+1,aS﹣S=(a﹣1)S=(a+a2+a3+…+a n+a n+1)﹣(1+a+a2+a3+…+a n)=a n+1﹣1.∴S=a n+1−1 a−1.16.(2021秋•新都区期末)先观察下列各式,再完成题后问题:1 2×3=12−13;13×4=13−14;14×5=14−15.(1)①请仿照上面各式的结构写出:15×6= 15−16 ;②11×2+12×3+13×4+...+1n(n1)= nn1 ;(其中,n为整数,且满足n≥1)(2)运用以上方法思考:求14+112+124+140+160+184+1112+1144的值.【思路点拨】(1)①直接利用已知将原式分成两分数的差即可;②利用已知中规律将原式化简求出答案;(2)首先提取12,进而利用已知规律化简求出答案.【解题过程】解:(1)①15×6=15−16;故答案为:15−16;②原式=1−12+12−13+...+1n −1n 1=1−1n 1=n n 1;故答案为:n n 1;(2)原式=12×(12+16+112+...+156+172)=12×(11×2+12×3+13×4+...+17×8+18×9) =12×(1−12+12−13+13−14+...+17−18+18−19) =12×(1−19) =49.17.(2021秋•开江县期末)(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 ÷a ÷a ÷⋯÷a ︸n 个(a ≠0)记作a ⓝ,读作“a的圈n 次方”.(初步探究)(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5③= 15 ,(−13)④= 9 .(深入思考)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法运算呢?(此处不用作答)(2)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3)⑤= (−13)3 ;5⑧= (15)6 ;(12)⑩= 28 .(3)算一算:﹣92÷(−13)⑤×(−14)④﹣(−15)4÷5④.【思路点拨】(1)根据运算规定,用除法运算直接得出结果;(2)根据运算规定,用除法运算直接得出结果;(3)根据aⓝ的运算规定,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算法则计算出结果.【解题过程】解:(1)5③=5÷5÷5=1 5,(−13)④=(−13)÷(−13)÷(−13)÷(−13)=13×3×3×3=9.故答案为:15,9;(2)(﹣3)⑤=(﹣3)÷(﹣3)÷(﹣3)÷(﹣3)÷(﹣3)=(﹣3)×(−13)×(−13)×(−13)×(−13)=(−13)3,5⑧=5÷5÷5÷5÷5÷5÷5÷5=5×15×15×15×15×15×15×15=(15)6,(12)⑩=12÷12÷12÷12÷12÷12÷12÷12÷12÷12=12×2×2×2×2×2×2×2×2×2=28,故答案为:(−13)3;(15)6;28;(3)由a的圈n次方=(1a)n﹣2,∴原式=﹣92÷(−13)⑤×(−14)④﹣(−15)4÷5④.=﹣81÷(﹣27)×16﹣(−15)4÷(15)2=48−1 25=4724 25.18.(2021秋•渑池县期末)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医用口罩销量大幅增加,某口罩加工厂每名工人计划每天生产300个医用口罩,一周生产2100个口罩.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如表是工人小王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记为正,减产记为负).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超减产量/个+5﹣2﹣4+13﹣9+16﹣8(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小王星期五生产口罩 291 个.(2)根据表格记录的数据,求出小王本周实际生产口罩数量;(3)若该厂实行每周计件工资制,每生产一个口罩可得0.8元,若超额完成周计划工作量,则超过部分每个另外奖励0.2元,若完不成每周的计划量.则少生产一个扣0.25元,求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元?(4)若该厂实行每日计件工资制,每生产一个口罩可得0.8元,若超额完成每日计划工作量.则超过部分每个另外奖励0.2元,若完不成每天的计划量,则少生产一个扣0.25元,请直接写出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元?【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小王星期五生产口罩的数量;(2)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该厂本周生产口罩的数量;(3)根据每周计件工资制,列出算式可以解答本题;(4)根据日计件工资制,列出算式可以解答本题.【解题过程】解:(1)小王星期五生产口罩数量为:300﹣9=291(个),故答案为:291;(2)+5﹣2﹣4+13﹣9+16﹣8=11(个),则本周实际生产的数量为:2100+11=2111(个)答:小王本周实际生产口罩数量为2111个;(3)一周超额完成的数量为:+5﹣2﹣4+13﹣9+16﹣8=11(个),所以,2100×0.8+11×(0.8+0.2)=1680+11×1=1680+11=1691(元),答: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1691元;(4)第一天:300×0.8+5×(0.8+0.2)=245(元);第二天:(300﹣2)×0.8﹣2×0.25=237.9(元);第三天:(300﹣4)×0.8﹣4×0.25=235.8(元);第四天:300×0.8+13×(0.8+0.2)=253(元);第五天:(300﹣9)×0.8﹣9×0.25=230.55(元);第六天:300×0.8+16×(0.8+0.2)=256(元);第七天:(300﹣8)×0.8﹣8×0.25=231.6(元);共245+237.9+235.8+253+230.55+256+231.6=1689.85(元).答: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1689.85元.。

专题23--抛物线(解答题压轴题)(解析版)-【挑战压轴题】备战2023年高考数学高分必刷必过题

专题23--抛物线(解答题压轴题)(解析版)-【挑战压轴题】备战2023年高考数学高分必刷必过题

(1)若1l 过抛物线C 的焦点,且垂直于(2)若直线1l 的斜率k ∈2MN MQ =,且MNQ △【答案】(1)22y x =1(1)若B为线段AC的中点,求直线(2)若正方形DFMN的边长为实数λ,使得k1+k2=λk3?若存在,求出【答案】(1)22;λ=,理由见解析(2)存在2(1)由已知可得DN为抛物线的准线.(2)λ=,使得k1+k2=λk3,理由如下:存在2(1)若抛物线2C的焦点正好为椭圆1C的上顶点,求(2)椭圆1C与抛物线2C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于点Q,交抛物线2C于点M(Q,M值,并求当p取最大时直线l的斜率.(1)证明:以DE为直径的圆经过点(1)求点P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设D是抛物线2Γ上一点,且位于椭圆PCD的面积存在最大值.【答案】(1)3,22⎛⎫ ⎪⎝⎭;32⎛⎫(1)当k 取不同数值时,求直线l 与抛物线公共点的个数;(2)若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定点均能使得MA MB k k ⋅为定值,若有,找出满足条件的点【答案】(1)答案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存在,()0,0M (1)420240x y x y -+-=+-=(1)写出这条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求证:1x 、0x 、2x 成等差数列,(3)若A ,F ,B 三点共线,求出动点【答案】(1)焦点坐标为()0,1F ,准线方程为(2)证明见解析(3)1y =-,4(1)(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24x y =,于是焦点坐标为(1)若抛物线2C 的焦点恰为椭圆1C (2)若椭圆1C 与抛物线2C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交抛物线2C 于M ,且AM MB =,求【答案】(1)28y x =(2)p 的最大值为3540,此时直线(1)求抛物线的方程;(2)若||||AB CD =,求凹四边形OEBC 面积的最小值.【答案】(1)24y x =(2)324+①若0m ≤,2(22)S m =++②若0m >,((21)2S m ⎡=+⎢⎣综上所述,凹四边形OEBC 面积的最小值是。

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 版含答案)一、压轴题1.问题提出(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问题探究(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2.如图1,Rt △ABC 两直角边的边长为AC =3,BC =4.(1)如图2,⊙O 与Rt △ABC 的边AB 相切于点X ,与边BC 相切于点Y .请你在图2中作出并标明⊙O 的圆心(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P 是这个Rt △ABC 上和其内部的动点,以P 为圆心的⊙P 与Rt △ABC 的两条边相切.设⊙P 的面积为S ,你认为能否确定S 的最大值?若能,请你求出S 的最大值;若不能,请你说明不能确定S 的最大值的理由.3.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点P 为AC 的中点,Q 从点A 运动到B ,点Q 运动到点B 停止,连接PQ ,取PQ 的中点O ,连接OC ,OB .(1)若△ABC ∽△APQ ,求BQ 的长;(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O 的运动路径长_____;(3)以O 为圆心,OQ 长为半径作⊙O ,当⊙O 与AB 相切时,求△COB 的面积.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F 是⊙O 的弦,AE 平分BAF ∠,交⊙O 于点E ,过点E 作直线ED AF ⊥,交AF 的延长线于点D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C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10,6AB AF ==,求AE 的长.5. 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P 为边BC 上一个动点(可以包括点C 但不包括点B ),以P 为圆心PB 为半径作⊙P 交AB 于点D 过点D 作⊙P 的切线交边AC 于点E ,(1)求证:AE=DE ;(2)若PB=2,求AE 的长;(3)在P 点的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线段AE 长度的取值范围.6.如图,B 是O 的半径OA 上的一点(不与端点重合),过点B 作OA 的垂线交O 于点C ,D ,连接OD ,E 是O 上一点,CE CA =,过点C 作O 的切线l ,连接OE 并延长交直线l 于点F.(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求证:∠OFC=∠ODC .(2)连接FB ,若B 是OA 的中点,O 的半径是4,求FB 的长. 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3与直线y =x +3交于点A (m ,0)和点B (2,n ),与y 轴交于点C .(1)求m ,n 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图1中,把△AOC 平移,始终保持点A 的对应点P 在抛物线上,点C ,O 的对应点分别为M ,N ,连接OP ,若点M 恰好在直线y =x +3上,求线段OP 的长度;(3)如图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不与点C 重合),使△QAB 和△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抛物线2()20y ax x c a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点A 在原点的左侧,点B 在原点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3OB OC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1,连接BC ,点D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连接OD ,CD .OD 交BC 于点F ,当32COF CDF S S =::时,求点D 的坐标.(3)如图2,点E 的坐标为(03)2-,,点P 是抛物线上的点,连接EB PB PE ,,形成的PBE △中,是否存在点P ,使PBE ∠或PEB ∠等于2OBE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3,点A 在x 轴负半轴上,点B 在坐标原点.点D 的坐标为(−3,3),抛物线y=ax 2+b(a≠0)经过AB 、CD 两边的中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将菱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平移(如图2),过点B 作BE ⊥CD 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F,连接DF.设菱形ABCD 平移的时间为t 秒(0<t<3.....) ①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DF=7FB?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FC,以点F 为旋转中心,将△FE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FE′C′,当△FE′C′落在x .轴与..抛物线在....x .轴上方的部分围成的图形中............(.包括边界....).时,求t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10.如图,已知抛物线234y x bx c =++与坐标轴交于A 、B 、C 三点,A 点的坐标为(1,0)-,过点C 的直线334y x t=-与x 轴交于点Q ,点P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H OB ⊥于点H .若5PB t =,且01t <<.(1)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b =________;(2)求线段QH 的长(用含t 的式子表示);(3)依点P 的变化,是否存在t 的值,使以P 、H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 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如图,抛物线2)12(0y ax x c a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直线122y x =-经过点,B 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BC 于M .设点P 的横坐标是t .①当PCM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②当点P 在点B 右侧时,存在直线l ,使点,,A C M 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求直线解析式y kx b =+(,k b 可用含t 的式子表示).12.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C ,点P 是线段OC 上的动点,连接AP 并延长交CD 于点E ,连接DP 并延长交AB 或BC 于点F ,(1)如图①,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DE DC等于多少; (2)如图②,当点F 是线段AB 的中点时,求DE DC 的值; (3)如图③,若DE CF =,求DE DC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12;(2)53;(3)202.【解析】 【分析】(1)如图1中,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D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如图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确定点P 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与矩形的性质求出CQ 的长度即为答案.(3)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通过轴对称性质的转化,最终确定最小值转化为SN 的长.【详解】(1)如解图1所示,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135BAC ∠=,180********BAD BAC ∴∠=-∠=-=,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B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BDA ∠=,BD AD ∴=,在BAD 中,,90BD AD BDA =∠=,222BD AD AB ∴+=,即222BD AB =,42AB =,2222(42)32BD AB ∴===,解得:4BD =,6AC =,11641222ABC S AC BD ∴=⋅=⨯⨯=.(2)如解图2所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CQ 交AB 于点P ,PD PQ ∴=,PC PD PC PQ CQ ∴+=+=,点P 为AB 上的动点, PC PD CQ ∴+≥, ∴当点P 处于解图2中的位置,PC PD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CQ 的长度, 点C 为半圆AB 的中点,90COB ∴∠=,90BOD COD COB ∠+∠=∠=,11903033BOD COB ∴∠=∠=⨯=, 10AB =,1110522OD AB ∴==⨯=, 在Rt ODH △中,由作图知,90OHD ∠=,且30HOD BOD ∠=∠=,155,222DH OD QH DH ∴==∴==, 2222553522OH OD DH ⎛⎫∴=-=-= ⎪⎝⎭, 由作图知,四边形OMQH 为矩形,553,22OM QH MQ OH ∴====, 515522CM OM OC ∴=+=+=, 222215535322CQ CM MQ ⎛⎫⎛⎫∴=+=+= ⎪ ⎪ ⎪⎝⎭⎝⎭, PC PD ∴+的最小值为53.(3)如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PE SE ∴=,FP FN =,SOA POA ∠=∠,,NOB POB OS OP ON ∠=∠==,.PE EF FP SE EF FN SN ∴++=++=,SOA NOB POA POB ∠+∠=∠+∠,E 为OA 上的点,F 为OB 上的点PE EF FP SN ∴++≥,∴当点E F 、处于解图3的位置时,PE EF FP ++的长度取最小值,最小值为SN 的长度,45POA POB AOB ∠+∠=∠=,45SOA NOB ∴∠+∠=,454590SON SOA AOB NOB ∴∠=∠+∠+∠=+=.扇形AOB 的半径为20,20OS ON OP ∴===,在Rt SON 中,90SON ∠=,20,90OS ON SON ==∠=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202.【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勾股定理、圆、四边形等相关内容,理解题意,作出辅助线是做题的关键.2.(1)作图见解析;(2)49 .【解析】试题分析:(1)作出∠B的角平分线BD,再过X作OX⊥AB,交BD于点O,则O点即为⊙O的圆心;(2)由于⊙P与△ABC哪两条边相切不能确定,故应分⊙P与Rt△ABC的边AB和BC相切;⊙P与Rt△ABC的边AB和AC相切时;⊙P与Rt△ABC的边BC和AC相切时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①以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BC、AB于点G、H;②分别以G、H为圆心,以大于23GH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D,连接BD;③过X作OX⊥AB,交直线BD于点O,则点O即为⊙O的圆心.(2)①当⊙P与Rt△ABC的边AB和BC相切时,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动点P是∠ABC的平分线BM上的点,如图1,在∠ABC的平分线BM上任意确定点P1(不为∠ABC 的顶点)∵OX=BOsin∠ABM,P1Z=BPsin∠ABM,当BP1>BO时,P1Z>OX即P与B的距离越大,⊙P 的面积越大,这时,BM与AC的交点P是符合题意的、BP长度最大的点;如图2,∵∠BPA>90°,过点P作PE⊥AB,垂足为E,则E在边AB上,∴以P为圆心、PC为半径作圆,则⊙P与CB相切于C,与边AB相切于E,即这时⊙P是符合题意的圆,时⊙P的面积就是S的最大值,∵AC=1,BC=2,∴5设PC=x,则PA=AC-PC=1-x在直角△APE中,PA2=PE2+AE2,∴(1-x)2=x2+5)2,∴5;②如图3,同理可得:当⊙P 与Rt △ABC 的边AB 和AC 相切时,设PC=y ,则(2-y )2=y 2+(5-1)2,∴y=512-; ③如图4,同理可得,当⊙P 与Rt △ABC 的边BC 和AC 相切时,设PF=z ,∵△APF ∽△PBE ,∴PF :BE=AF :PE ,∴, ∴z=49. 由①、②、③可知,49>512->∴z >y >x , ∴⊙P 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π.考点:1. 切线的性质;2.角平分线的性质;3.勾股定理;4.作图—复杂作图.3.(1)BQ=8.2cm ;(2)5cm ;(3)S △BOC =39625. 【解析】【分析】(1)根据ABC APQ ∆~∆得AC AB AQ AP=,从而得到AQ 的长即可求出BQ 的长; (2)由点Q 与点A 重合和点Q 与点B 重合时,可以确定点O 的位置,再根据点Q 位于AB 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时,由点O 是PQ 的中点,点F 是PB 的中点可知OF 是PBQ ∆的中位线,从而得到点O 的运动轨迹是APB ∆的 中位线,即线段EF ,即可求得答案;(3)连接AO ,过点O 作ON AC ⊥ ,先证明APQ ABC ∆~∆得到AQ AP PQ AC AB BC == ,所以求得,AQ PQ 的值,且OP OQ =,再证明PON PAQ ∆~∆得到ON PO AQ PA=,求得ON 的值,再根据BOC ABC AOB AOC S S S S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如图1所示,∵90,6,8C AC cm BC cm ∠===∴10AB cm =又∵点P 为AC 的中点,∴3AP cm =∵ABC APQ ∆~∆∴AC AB AQ AP = ,即6103AQ = 解之得: 1.8AQ =则8.2BQ AB AQ cm =-=(2)如图2,当点Q 与点A 重合时,点O 位于点E 的位置,当点Q 与点B 重合时,点O 位于点F 的位置,则EF 是△APB 的中位线,∴EF ∥AB ,且EF =12AB =5,152EF AB == 而当点Q 位于AB 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时,∵点O是PQ中点,点F是PB的中点,∴OF是△PBQ的中位线,∴OF∥BQ,∴点O的运动轨迹是线段EF,则点O的运动路径长是5cm;故答案为5cm.(3)如图3,连接AO,过点O作ON AC⊥于点N,∵⊙O与AB相切,∴PQ AB⊥,即90AQP∠=,∵,90PAQ BAC ACB AQP∠=∠∠=∠=∴APQ ABC∆~∆∴AQ AP PQAC ABBC==,即36108AQ PQ==解之得:912,55AQ PQ==则65OP OQ==∵ON AC⊥∴90PNO PQA∠=∠=又∵OPN APQ∠=∠∴PON PAQ∆~∆,∴ON POAQ PA=,即65935ON=,解之得:1825ON=则BOC ABC AOB AOCS S S S∆∆∆∆=--111•••222BC AC AB OQ AC ON=--11611868106225225=⨯⨯-⨯⨯-⨯⨯396=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和圆的综合问题,掌握圆的切线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割补法求面积等知识点是解题关键.4.(1)详见解析;(2)45【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OE∥AD得出结论OE⊥CD,从而证明CD是⊙0的切线;(2)在Rt△ADE中,求出AD,DE,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AE平分∠DAC,∴∠CAE=∠DAE.∵OA=OE,∴∠OEA=∠OAE.∴∠DAE=∠AEO,.∴AD∥OE.∵AD⊥CD,∴OE⊥CD.∴CD是⊙O的切线.(2)解:连接BF交OE于K.∵AB是直径,∴∠AFB=90°,∵AB=10,AF=6,∴BF22-8,106∵OE∥AD,∴∠OKB=∠AFB=90°,∴OE⊥BF,∴FK=BK=4,∵OA=OB,KF=KB,∴OK=1AF=3,2∴EK=OE﹣OK=2,∵∠D =∠DFK =∠FKE =90°,∴四边形DFKE 是矩形,∴DE =KF =4,DF =EK =2,∴AD =AF+DF =8,在Rt △ADE 中,AE =22AD DE +=2284+=45 . 【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1)详见解析;(2)AE=194;(3)74≤AE <254. 【解析】【分析】(1)首先得出∠ADE+∠PDB=90°,进而得出∠B+∠A=90°,利用PD=PB 得∠EDA=∠A 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D 2+PD 2=EC 2+CP 2=PE 2,求出AE 即可;(3)分别根据当D (P)点在B 点时以及当P 与C 重合时,求出AE 的长,进而得出AE 的取值范围.【详解】(1)证明:如图1,连接PD .∵DE 切⊙O 于D .∴PD ⊥DE .∴∠ADE+∠PDB=90°.∵∠C=90°.∴∠B+∠A=90°.∵PD=PB .∴∠PDB=∠B .∴∠A=∠ADE .∴AE=DE ;(2)解:如图1,连接PE ,设DE=AE=x ,则EC=8-x ,∵PB=PD=2,BC=6.∴PC=4.∵∠PDE=∠C=90°,∴ED2+PD2=EC2+CP2=PE2.∴x2+22=(8-x)2+42.解得x=194.∴AE=194;(3)解:如图2,当P点在B点时,此时点D也在B点,∵AE=ED,设AE=ED=x,则EC=8-x,∴EC2+BC2=BE2,∴(8-x)2+62=x2,解得:x=254,如图3,当P与C重合时,∵AE=ED,设AE=ED=x,则EC=8-x,∴EC2=DC2+DE2,∴(8-x)2=62+x2,解得:x=74,∵P为边BC上一个动点(可以包括点C但不包括点B),∴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4≤AE<25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应用、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得出是解题关键.6.(1)①补图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FB=221.【解析】【分析】(1)①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②由CD⊥OA可得∠ODC+∠AOD=90°,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D AC=,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D CE=,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EOC=∠AOD,由切线性质可得OC⊥FC,可得∠OFC+∠FOC=90°,即可证明∠OFC=∠ODC;(2)连接BF,作BG⊥l于G,根据OB=12OA,可得∠OCB=3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的长,根据垂径定理可得CD的长,由(1)可知∠OFC=∠ODC,可得FC=CD,由BG⊥l,OC⊥l可得OC//B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BG=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G的长,即可求出F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B 的长即可.【详解】(1)①延长OE,交直线l于F,如图即为所求,②∵OA⊥CD,OA为⊙O半径,∴AD AC=,∵CE CA=,∴AD CE=,∴∠EOC=∠AOD,∵FC是⊙O的切线,∴OC⊥FC,∴∠OFC+∠FOC=90°,∴∠OFC=∠ODC.(2)连接BF,作BG⊥l于G,∵B是OA的中点,⊙O半径为4,∴OB=12OA=12OC=2,∵OA⊥CD,∴∠OCD=30°,BC=22OC OB-=2242-=23,∴CD=2BC=43,由(1)可知∠OFC=∠ODC,∴FC=CD=43,∵BG⊥l,OC⊥l,∴OC//BG,∴∠CBG=∠OCD=30°,∴CG=12BC=3,BG=22BC CG-=3,∴FG=FC+CG=53,∴BF=22FG BG+=221.【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关键.7.(1)y=x2+2x﹣3,m=﹣3,n=5;(2)17413)存在;Q点坐标为(﹣1,﹣4)或(3,12)或(﹣4,5),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把点A(m,0)和点B(2,n)代入直线y=x+3,解得:m=﹣3,n=5,A(﹣3,0)、B(2,5),把A、B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解;(2)由平移得:PN=OA=3,NM=OC=3,设:平移后点P(t,t2+2t﹣3),则N(t+3,t2+2t﹣3),M(t+3,t2+2t﹣6),根据点M在直线y=x+3上,即可求解;(3)存在.设:直线AB交y轴于D(0,3),点C关于点D的对称点为C′(0,9)按照△QAB和△Q′AB和△ABC的面积相同即可求解.【详解】解:(1)把点A(m,0)和点B(2,n)代入直线y=x+3,解得:m=﹣3,n=5,∴A(﹣3,0)、B(2,5),把A、B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解得:a=1,b=2,∴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①,则C(0,﹣3);(2)由平移得:PN=OA=3,NM=OC=3,设:平移后点P (t ,t 2+2t ﹣3),则N (t +3,t 2+2t ﹣3),∴M (t +3,t 2+2t ﹣6),∵点M 在直线y =x +3上,∴t 2+2t ﹣6=t +3+3,解得:t =3或﹣4,∴P 点坐标为(3,12)或(﹣4,5),则线段OP 的长度为:317或41;(3)存在.设:直线AB 交y 轴于D (0,3),点C 关于点D 的对称点为C ′(0,9)过点C 和C ′分别做AB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 、Q ′,则:△QAB 和△Q ′AB 和△ABC 的面积相同, 直线QC 和Q ′C 的方程分别为:y =x ﹣3和y =x +9…②,将①、②联立,解得:x =﹣1或x =3或x =﹣4,∴Q 点坐标为(﹣1,﹣4)或(3,12)或(﹣4,5). 【点睛】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和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代数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点的坐标的意义表示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线段之间的关系. 8.(1)2y x 2x 3=-++;(2)点D 的坐标为(14),或(2)3,;(3)点P 的坐标为:(14),或17()24-,或13209()24--,或(579491778+-,. 【解析】【分析】(1)由3OB OC ==及图像可得B 、C 两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进行求解即可;(2)由题意易得35COF COD S S =,进而得到点D 、F 横坐标之间的关系为53D F x x =,设F 点横坐标为3t ,则D 点横坐标为5t ,则有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x =-+,然后可直接求解;(3)分∠PBE 或∠PEB 等于2∠OBE 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3OB OC ==,则:()()3003B C ,,,, 把B C 、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解得抛物线方程为:2y x 2x 3=-++①;(2)∵32COF CDF S S =△△::, ∴35COF COD S S =,即:53D F x x =, 设F 点横坐标为3t ,则D 点横坐标为5t , 点F 在直线BC 上,而BC 所在的直线表达式为:3y x =-+,则33(3)F t t -,, 则直线OF 所在的直线表达式为:3313t t y x x t t--==, 则点55(5)D t t -,, 把D 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解得:15t =或2 5, 则点D 的坐标为(14),或(2)3,; (3)①当2PBE OBE ∠=∠时,当BP 在x 轴上方时,如图2,设1BP 交y 轴于点E ', ∴12PBE OBE ∠=∠ , ∴E BO EBO ∠'=∠ ,又60E OB EBO BO BO ∠'=∠=︒=, ,∴()E BO EBO AAS '≌ ,∴32EO EO ==,∴点3(20)E ',,直线1BP 过点BE '、,则其直线方程为:1322y x =-+②, 联立①②并解得:12x =- , 故点P 1的坐标为17()24-,;当BP 在x 轴下方时, 如图2,过点E 作//EF BE '交2BP 于点F ,则FEB EBE ∠=∠', ∴222E BE OBE EBP OBE ∠'=∠∠=∠, , ∴FEB EBF ∠=∠ ,∴FE BF = ,直线EF 可以看成直线BE '平移而得,其k 值为12-, 则其直线表达式为:1322y x =-- , 设点13()22F m m --,,过点F 作FH y ⊥轴交于点H ,作BK HF ⊥于点K , 则点13()202H m --,,13()232K m --,, ∵EF BF =,则22FE BF =, 即:()2222331313()()22222m m m m +-++=-++, 解得:52m =, 则点511()24F -,, 则直线BF 表达式为:113322y x =-…③, 联立①③并解得:132x =-或3(舍去3), 则点213209()24P --,; ②当2PEB OBE ∠=∠时,当EP 在BE 上方时,如图3,点E '为图2所求,设BE '交3EP 于点F ,∵2EBE OBE ∠'=∠,∴3EBE P EB ∠'=∠ ,∴FE BF = ,由①知,直线BE '的表达式为:1322y x =-+, 设点13()22F n n -+,,13()232K n -+,, 由FE BF =,同理可得:12n =, 故点15()24F ,, 则直线EF 的表达式为:11322y x =-④, 联立①④并解得:1n =或92- (舍去负值), ∴34(1)P , ; 当EP 在BE 下方时, 同理可得:597x ±=舍去负值), 故点4597(9177P +-+,. 故点P 的坐标为:(14),或17()24-,或13209()24--,或579917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与一次函数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思想进行求解.9.(1)y=−x 2+3;(2)①2或5 63⩽t 6【解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和CD的中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①由D(−3,3),则平移后坐标为D´(−3+t,3),F(t,-t2+3);则有DF2=(−3+t-t)2+(-t2+3-3)2;FB2=(-t2+3)2,再根据DF=7FB,即可求得t;②如图3所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认真分析满足题意要求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限制条件,然后根据限制条件列出不等式,求出的取值范围,确定限制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由题意得AB的中点坐标为(−3,0),CD的中点坐标为(0,3),分别代入y=ax2+b得:3a b0b3+=⎧⎨=⎩,解得a1b3=-⎧⎨=⎩,∴y=−x2+3.(2)①D(−3,3),则平移后坐标为D´(−3+t,3),F(t,-t2+3);DF2=(−3+t-t)2+(-t2+3-3)2;FB2=(-t2+3)2DF=7FB,则(−3+t-t)2+(-t2+3-3)2=7(-t2+3)2解得:t2=2或5,则t=2或t=5;②如图3所示,依题意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FE′C′,过C′作MN⊥x轴,分别交抛物线、x轴于点M、点N.观察图形可知,欲使△FE′C′落在指定区域内,必须满足:EE′⩽BE且MN⩾C′N.∵F(t,3−t2),∴EF=3−(3−t2)=t2,∴EE′=2EF=2t2,由EE′⩽BE,得2t2⩽3,解得t6∵3∴C′点的横坐标为3∴3)2,又C′N=BE′=BE−EE′=3−2t2由MN⩾C′N,得32⩾3−2t2,解得t63或t⩽63舍去).∴t63t⩽6 2本题是动线型中考压轴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几何变换(平移与旋转)、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重要知识点,难度较大,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10.(1)()90,3,4--;(2)48QH t =- ;(3)存在,21-或732或2532 【解析】【分析】(1)由于直线y =34t x -3过C 点,因此C 点的坐标为(0,-3),那么抛物线的解析式中c=-3,然后将A 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b 的值;(2)求QH 的长,需知道OQ ,OH 的长.根据C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出Q 的坐标,也就得出了OQ 的长,然后求OH 的长.在(1)中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那么可求出B 的坐标.在直角三角形BPH 中,可根据BP=5t 以及∠CBO 的正弦值(可在直角三角形COB 中求出),得出BH 的长,根据OB 的长即可求出OH 的长.然后OH ,OQ 的差的绝对值就是QH 的长;(3)本题要分①当H 在Q 、B 之间.②在H 在O ,Q 之间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不同的对应角得出的不同的对应成比例线段来求出t 的值.【详解】(1)由于直线y =34tx -3过C 点,C 点在y 轴上,则C 点的坐标为(0,-3), 将A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得0=34-b -3,解得b =-94; 故答案为 ()0,3-,94-; (2)由(1),得y =34x 2-94x -3,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得B (4,0).∴OB =4,又∵OC =3,∴BC =5.由题意,得△BHP ∽△BOC ,∵OC ∶OB ∶BC =3∶4∶5,∴HP ∶HB ∶BP =3∶4∶5,∵PB =5t ,∴HB =4t ,HP =3t .∴OH =OB -HB =4-4t .由y =34tx -3与x 轴交于点Q ,得Q (4t ,0). ∴OQ =4t .①当H 在Q 、B 之间时,QH =OH -OQ=(4-4t )-4t =4-8t .②当H 在O 、Q 之间时,QH =OQ -OH=4t -(4-4t )=8t -4.综合①,②得QH =|4-8t |;(3)存在t 的值,使以P 、H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 相似.t 11,t 2=732,t 3=2532解析:①当H 在Q 、B 之间时,QH =4-8t , 若△QHP ∽△COQ ,则QH ∶CO =HP ∶OQ ,得48334t t t -=, ∴t =732. 若△PHQ ∽△COQ ,则PH ∶CO =HQ ∶OQ ,得34834t t t -=, 即t 2+2t -1=0.∴t 11,t 2=1-(舍去).②当H 在O 、Q 之间时,QH =8t -4.若△QHP ∽△COQ ,则QH ∶CO =HP ∶OQ ,得84334t t t -=, ∴t =2532. 若△PHQ ∽△COQ ,则PH ∶CO =HQ ∶OQ ,得38434t t t -=, 即t 2-2t +1=0.∴t 1=t 2=1(舍去).综上所述,存在t 的值,t 11,t 2=732,t 3=2532.故答案为(1)()90,3,4--;(2)48QH t =- ;(31或732或2532.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11.(1)211242y x x =--;(2)①P (2,−2)或(-6,10),②1122y x =-或324y x t =-+-或4412424t t y x t t --=+-++ 【解析】【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的特征可求出点B ,C 的坐标,根据点B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2)①由PM ⊥x 轴可得出∠PMC≠90°,分∠MPC=90°及∠PCM=90°两种情况考虑: (i )当∠MPC=90°时,PC //x 轴,利用二次函数可求出点P 的坐标;(ii )当∠PCM=90°时,设PC 与x 轴交于点D ,易证△BOC ∽△COD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D 的坐标,根据点C ,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PC 的解析式,联立直线P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通过解方程组可求出点P 的坐标; ②在ACM 中,如果存在直线使A 、C 、M 到该直线距离相等,则该直线应为ACM 的中位线,分开求解三条中位线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因为直线交抛物线于B 、C 两点,∴当x =0时,y =12x −2=−2, ∴点C 的坐标为(0,−2);当y =0时,12x −2=0, 解得:x =4,∴点B 的坐标为(4,0).将B 、C 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得:2144022a c c ⎧⨯-⨯+=⎪⎨⎪=-⎩,解得:142a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1242y x x =--. (2)①∵PM ⊥x 轴,M 在直线BC 上,∴∠PMC 为固定角且不等于90,∴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i )当∠MPC=90时,PC //x 轴,∴点P 的纵坐标为﹣2,将y p =-2,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2112242x x --=-解得: x 1=2,x 2=0(为C 点坐标,故舍去),∴点P 的坐标为(2,−2);(ii )当∠PCM=90°时,设PC 与x 轴交于点D ,∵∠OBC+∠OCB=90°,∠OCB+∠OCD=90°,∴∠OBC=∠OCD ,又∵∠BOC=∠COD=90°,∴BOC ∽COD (AAA ), ∴OD OC OC OB =,即OD=2OC OB, 由(1)知,OC=2,OB=4,∴OD=1,又∵D 点在X 的负半轴∴点D 的坐标为(-1,0),设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是常数),将C(0,−2),D(-1,0)代入直线PC 的解析式,得:20b k b =-⎧⎨-+=⎩,解得:22k b =-⎧⎨=-⎩, ∴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2x −2,联立直线PC 和抛物线方程,得:22122142x x x -=---, 解得:x 1=0,y 1=−2,x 2=-6,y 2=10,点P 的坐标为(-6,10),综上所述:当PCM 是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2,−2)或(-6,10);②如图2所示,在ACM 中,如果存在直线使A 、C 、M 到该直线距离相等,则该直线应为ACM 的中位线;(a )当以CM 为底时,过A 点做CM 的平行线AN ,直线AN 平行于CM 且过点A ,则斜率为12,AN 的方程为:1(+2)2y x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1122y x =-; (b )当以AM 为底时,因为M 为P 点做x 轴垂线与CB 的交点,则M 的横坐标为t ,且在直线BC 上,则M 的坐标为:1,22M t t -(),其中4t >,则AM 的方程为:44+242t t y x t t --=++,过C 点做AM 的平行线CQ ,则CQ 的方程为:4224t y x t -=-+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4412424t t y x t t --=+-++; (c )当以AC 为底时,AC 的方程式为:2y x =--,由b 可知M 的坐标为:1,22M t t -(),过M 做AC 的平行线MR ,则MR 的方程为:322y x t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324y x t =-+-; 综上所述:当点P 在点B 右侧时,存在直线l ,使点,,A C M 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直线解析式为:1122y x =-或324y x t =-+-或4412424t t y x t t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顶点到中位线的距离相等.12.(1)12;(2)tan EAD ∠=13;(3)51DE CD -= 【解析】【分析】(1)先证明△ADP ≌△CDP ,得到∠DAP=∠DCP ,再证明△ADE ≌△CDO ,得到DE=DO ,根据O 是AD 的中点,AD=CD ,即可得到答案;(2)先证明△AFD ≌△DOC ,得到∠AFD=∠DOC ,进而得到∠OPD=90°,即可得到△OPD ∽△FAD ,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得到DP OD AD DF=,设AF=OD=x ,则AD=2x ,5x ,得到DP=255x ,求出PF=355x ,再证明△DEP ∽△FAP ,得到23DE AF =,根据AF=12CD ,即可得到答案;(3)先证明△FCD ≌△EDA ,得到∠EAD=∠FDC ,进而得到∠EPD=∠APD=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P=OD=12AD ,设OD=OP=x ,则CD=2x ,OC=5x ,可得PC=OC-OP=5x x -,根据△DPO ∽△FPC ,得到51OD FC +=,进而得到51251CF CD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如图①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DA PDC ∴∠=∠,DP DP =,DA DC =,PDA ∴≌()PDC SAS ,DAE DCO ∴∠=∠,90ADE CDO ∠=∠=︒,AD CD =,ADE ∴≌()CDO ASA ,OD DE ∴=,AO OD ∴=,CE DE ∴=,12DE DC ∴=. (2)如图②中,连接OF .设OA OD a ==.AF FB =,OA OD =,AB AD =,AF OD ∴=, AD DC =,90FAD ODC ∠=∠=︒, FAD ∴≌()ODC SAS ,FDA OCD ∴∠=∠,90FDA CDP ∠=∠=︒,∴ 90OCD CDP ∠=∠=︒,90CPD ∴∠=︒,90FAO FPO ∠=∠=︒,∴A ,F ,P ,O 四点共圆,PAO PFO ∴∠=∠,1tan 2OP OPD PD∠==, 5OP ∴=,25PD =, 5DF a =,35PF ∴=, 1tan tan 3OP PFO PAO PF ∴∠=∠==, tan EAD ∴∠= 13DE DE AD CD ==. (3)如图③中,连接EF .设CF DE y ==,EC x =.CF DE =,90FCD EDA ∠=∠=︒,CD DA =,∴ FCD ≌EDA ()SAS ,CDF EAD ∴∠=∠,90CDF ADP ∠=∠=︒,∴ 90DAE ADP ∠+∠=︒,∴ 90APD ∠=︒,OA OD =,∴ OP OA OD ==,∴ OAP OPA CPE ∠=∠=∠,90ECF EPF ∠=∠=︒,∴E ,C ,F ,P 四点共圆,∴ CFE EPC ∠=∠,∴ CFE DCF ∠=∠,ECF DCF ∠=∠,∴ FCE ∽DCF ,∴ 2·CF CE CD =,∴ ()2y x x y =+,∴ 220y xy x --=,∴ 15y x +=15x -(舍弃), ∴ 15y x +=, ∴ 155135DE y CD 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锐角三角函数及四点共圆等知识,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024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立体几何压轴题十大题型汇总(解析版)(共65页)(1)

2024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立体几何压轴题十大题型汇总(解析版)(共65页)(1)

立体几何压轴题十大题型汇总命题预测本专题考查类型主要涉及点立体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了立体几何中的动点问题,外接球内切球问题,以及不规则图形的夹角问题,新定义问题等。

预计2024年后命题会继续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

高频考法题型01几何图形内切球、外接球问题题型02立体几何中的计数原理排列组合问题题型03立体几何动点最值问题题型04不规则图形中的面面夹角问题题型05不规则图形中的线面夹角问题题型06几何中的旋转问题题型07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题型08不规则图形表面积、体积问题题型09立体几何新定义问题题型10立体几何新考点题型01几何图形内切球、外接球问题解决与球相关的切、接问题,其通法是作出截面,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其解题思维流程如下:(1)定球心:如果是内切球,球心到切点的距离相等且为球的半径;如果是外接球,球心到接点的距离相等且为半径;(2)作截面:选准最佳角度做出截面(要使这个截面尽可能多的包含球、几何体的各种元素以及体现这些元素的关系),达到空间问题平面化的目的;(3)求半径下结论:根据作出截面中的几何元素,建立关于球的半径的方程,并求解.1(多选)(23-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试)如图,八面体的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并且4个顶点A ,B ,C ,D 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A.异面直线AE 与DF 所成角大小为π3B.二面角A -EB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3C.此八面体一定存在外接球D.此八面体的内切球表面积为8π3【答案】ACD=|OA |=|OB |=|OC |=|OD |可判断C 项,运用等体积法求得内切球的半径,进而可求得内切球的表面积即可判断D 项.【详解】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OE 、OF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则AC ⊥BD ,又因为八面体的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所以E 、O 、F 三点共线,且EF ⊥面ABCD ,所以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C 、OE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所示,则O (0,0,0),A (0,-2,0),B (2,0,0),C (0,2,0),D (-2,0,0),E (0,0,2),F (0,0,-2),对于A 项,AE =(0,2,2),DF=(2,0,2),设异面直线AE 与DF 所成角为θ,则cos θ=|cos AE ,DF |=|AE ⋅DF||AE ||DF |=22×2=12,所以θ=π3,即异面直线AE 与DF 所成角大小为π3,故A 项正确;对于B 项,BE =(-2,0,2),BA =(-2,-2,0),BC=(-2,2,0),设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x 1,y 1,z 1),则n ⋅BE=0n ⋅BA =0 ⇒-2x 1+2z 1=0-2x 1-2y 1=0,取x 1=1,则y 1=-1,z 1=1,则n=(1,-1,1),设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m=(x 2,y 2,z 2),则n ⋅BE=0n ⋅BC =0⇒-2x 2+2z 2=0-2x 2+2y 2=0,取x 2=1,则y 2=1,z 2=1,则m=(1,1,1),所以cos n ,m =n ⋅m |n ||m |=1-1+13×3=13,又因为面ABE 与BEC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钝角,所以二面角A -EB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3,故B 项错误;对于C 项,因为|OE |=|OF |=|OA |=|OB |=|OC |=|OD |=2,所以O 为此八面体外接球的球心,即此八面体一定存在外接球,故C 项正确;对于D 项,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八面体的体积为V =2V E -ABCD =2×13S ABCD ⋅EO =2×13×2×2×2=823,又八面体的体积为V =8V E -ABO =8V O -ABE =8×13S EAB ⋅r =8×13×12×22×sin π3×r =833r ,所以833r =823,解得r =63,所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4πr 2=4π×632=8π3,故D 项正确.故选:ACD .2(2024·浙江宁波·二模)在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 1B 1=2,AA 1=3,若球O 与上底面A 1B 1C 1D 1以及棱AB ,BC ,CD ,DA 均相切,则球O 的表面积为()A.9πB.16πC.25πD.36π【答案】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解棱台的高MN =1,进而根据相切,由勾股定理求解球半径R =52,即可由表面积公式求解.【详解】设棱台上下底面的中心为N ,M ,连接D 1B 1,DB ,则D 1B 1=22,DB =42,所以棱台的高MN =B 1B 2-MB -NB 1 2=3 2-22-2 2=1,设球半径为R ,根据正四棱台的结构特征可知:球O 与上底面A 1B 1C 1D 1相切于N ,与棱AB ,BC ,CD ,DA 均相切于各边中点处,设BC 中点为E ,连接OE ,OM ,ME ,所以OE 2=OM 2+ME 2⇒R 2=R -1 2+22,解得R =52,所以球O 的表面积为4πR 2=25π,故选:C3(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2,连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得到一个八面体,以正方体的中心O 为球心作一个半径为233的球,则该球O 的球面与八面体各面的交线的总长为()A.26πB.463π C.863π D.46π【答案】B【分析】画出图形,求解正方体的中心与正八面体面的距离,然后求解求与正八面体的截面圆半径,求解各个平面与球面的交线、推出结果.【详解】如图所示,M 为EF 的中点,O 为正方体的中心,过O 作PM 的垂线交于点N ,正八面体的棱长为2,即EF =2,故OM =1,OP =2,PM =3,则ON =63,设球与正八面体的截面圆半径为r ,如图所示,则r =2332-ON 2=2332-632=63,由于MN =ZN =33,NJ =NI =63,所以IJ =233,则∠INJ =π2,平面PEF 与球O 的交线所对应的圆心角恰为π2,则该球O 的球面与八面体各面的交线的总长为8×14×2π×63 =463π故选:B 4(多选)(2022·山东聊城·二模)用与母线不垂直的两个平行平面截一个圆柱,若两个截面都是椭圆形状,则称夹在这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几何体为斜圆柱.这两个截面称为斜圆柱的底面,两底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斜圆柱的高,斜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椭圆的面积等于长半轴与短半轴长之积的π倍,已知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用与母线成45°角的两个平行平面去截该圆柱,得到一个高为6的斜圆柱,对于这个斜圆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底面椭圆的离心率为22B.侧面积为242πC.在该斜圆柱内半径最大的球的表面积为36πD.底面积为42π【答案】ABD【分析】不妨过斜圆柱的最高点D 和最低点B 作平行于圆柱底面的截面圆,夹在它们之间的是圆柱,作出过斜圆柱底面椭圆长轴的截面,截斜圆柱得平行四边形,截圆柱得矩形,如图,由此截面可得椭圆面与圆柱底面间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求得椭圆长短轴之间的关系,得离心率,并求得椭圆的长短轴长,得椭圆面积,利用椭圆的侧面积公式可求得斜椭圆的侧面积,由斜圆柱的高比圆柱的底面直径大,可知斜圆柱内半径最大的球的直径与圆柱底面直径相等,从而得其表面积,从而可关键各选项.【详解】不妨过斜圆柱的最高点D 和最低点B 作平行于圆柱底面的截面圆,夹在它们之间的是圆柱,如图,矩形ABCD 是圆柱的轴截面,平行四边形BFDE 是斜圆柱的过底面椭圆的长轴的截面,由圆柱的性质知∠ABF =45°,则BF =2AB ,设椭圆的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则2a =2⋅2b ,a =2b ,c =a 2-b 2=a 2-22a 2=22a ,所以离心率为e =c a =22,A 正确;EG ⊥BF ,垂足为G ,则EG =6,易知∠EBG =45°,BE =62,又CE =AF =AB =4,所以斜圆柱侧面积为S =2π×2×(4+62)-2π×2×4=242π,B 正确;2b =4,b =2,2a =42,a =22,椭圆面积为πab =42π,D 正确;由于斜圆锥的两个底面的距离为6,而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所以斜圆柱内半径最大的球的半径为2,球表面积为4π×22=16π,C 错.故选:ABD .5(21-22高三上·湖北襄阳·期中)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球O 1同时与以A 为公共顶点的三个面相切,球O 2同时与以C 1为公共顶点的三个面相切,且两球相切于点F .若以F 为焦点,AB 1为准线的抛物线经过O 1,O 2,设球O 1,O 2的半径分别为r 1,r 2,则r1r 2=.【答案】2-3/-3+2【分析】首先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得到球O 2内切于正方体,设r 2=1,得到r 1=2-3,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所示: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点O 2到点F 的距离与到直线AB 1的距离相等,其中点O 2到点F 的距离即半径r 2,也即点O 2到面CDD 1C 1的距离,点O 2到直线AB 1的距离即点O 2到面ABB 1A 1的距离,因此球O 2内切于正方体.不妨设r 2=1,两个球心O 1,O 2和两球的切点F 均在体对角线AC 1上,两个球在平面AB 1C 1D 处的截面如图所示,则O 2F =r 2=1,AO 2=AC 12=22+22+222=3,所以AF =AO 2-O 2F =3-1.因为r 1AO 1=223,所以AO 1=3r 1,所以AF =AO 1+O 1F =3r 1+r 1,因此(3+1)r 1=3-1,得r 1=2-3,所以r1r 2=2- 3.故答案为:2-3题型02立体几何中的计数原理排列组合问题1(2024·浙江台州·二模)房屋建造时经常需要把长方体砖头进行不同角度的切割,以契合实际需要.已知长方体的规格为24cm ×11cm ×5cm ,现从长方体的某一棱的中点处作垂直于该棱的截面,截取1次后共可以得到12cm ×11cm ×5cm ,24cm ×112cm ×5cm ,24cm ×11cm ×52cm 三种不同规格的长方体.按照上述方式对第1次所截得的长方体进行第2次截取,再对第2次所截得的长方体进行第3次截取,则共可得到体积为165cm 3的不同规格长方体的个数为()A.8B.10C.12D.16【答案】B【分析】根据原长方体体积与得到的体积为165cm 3长方体的关系,分别对长宽高进行减半,利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V 长方体=24×11×5=8×165,为得到体积为165cm 3的长方体,需将原来长方体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8,可分三类完成:第一类,长减半3次,宽减半3次、高减半3次,共3种;第二类,长宽高各减半1次,共1种;第三类,长宽高减半0,1,2 次的全排列A 33=6种,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3+1+6=10种. 故选:B2(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A 10,0,0 ,B 0,10,0 ,C 0,0,10 ,则三棱锥O -ABC 内部整点(所有坐标均为整数的点,不包括边界上的点)的个数为()A.C 310B.C 39C.C 210D.C 29【答案】B【分析】先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得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 ,从而求得面ABC 上的点P a ,b ,c 满足a +b +c =10,进而得到棱锥O -ABC 内部整点为Q s ,t ,r 满足3≤s +t +r ≤9,再利用隔板法与组合数的性质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如下,因为A 10,0,0 ,B 0,10,0 ,C 0,0,10 ,所以AB =-10,10,0 ,AC=-10,0,10 ,设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x ,y ,z ,则AB ⋅n=-10x +10y =0AC ⋅n=-10x +10z =0,令x =1,则y =1,z =1,故n=1,1,1 ,设P a ,b ,c 是面ABC 上的点,则AP=a -10,b ,c ,故AP ⋅n=a -10+b +c =0,则a +b +c =10,不妨设三棱锥O -ABC 内部整点为Q s ,t ,r ,则s ,t ,r ∈N *,故s ≥1,t ≥1,r ≥1,则s +t +r ≥3,易知若s +t +r =10,则Q 在面ABC 上,若s +t +r >10,则Q 在三棱锥O -ABC 外部,所以3≤s +t +r ≤9,当s +t +r =n ,n ∈N *且3≤n ≤9时,将n 写成n 个1排成一列,利用隔板法将其隔成三部分,则结果的个数为s ,t ,r 的取值的方法个数,显然有C 2n -1个方法,所有整点Q s ,t ,r 的个数为C 22+C 23+⋯+C 28,因为C r n +C r -1n =n !r !n -r !+n !r -1 !n +1-r !=n +1-r n !+rn !r !n +1-r !=n +1 !r !n +1-r!=C rn +1,所以C 22+C 23+⋯+C 28=C 33+C 23+⋯+C 28=C 34+C 24+⋯+C 28=⋯=C 38+C 28=C 39.故选:B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求得面ABC 上的点P a ,b ,c 满足a +b +c =10,从而确定三棱锥O -ABC 内部整点为Q s ,t ,r 满足3≤s +t +r ≤9,由此得解.3(2024·重庆·模拟预测)从长方体的8个顶点中任选4个,则这4个点能构成三棱锥的顶点的概率为()A.2736B.2935C.67D.3235【答案】B【分析】首先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再计算出这4个点在同一个平面的概率,最后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可得.【详解】根据题意,从长方体的8个顶点中任选4个,有C 48=70种取法,“这4个点构成三棱锥的顶点”的反面为“这4个点在同一个平面”,而长方体有2个底面和4个侧面、6个对角面,一共有12种情况,则这4个点在同一个平面的概率P =1270=635,所以这4个点构成三棱锥的概率为1-635=2935.故选:B .4(多选)(2024·重庆·模拟预测)如图,16枚钉子钉成4×4的正方形板,现用橡皮筋去套钉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不同的图形指两个图形中至少有一个顶点不同)()A.可以围成20个不同的正方形B.可以围成24个不同的长方形(邻边不相等)C.可以围成516个不同的三角形D.可以围成16个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答案】ABC【分析】利用分类计算原理及组合,结合图形,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结果.【详解】不妨设两个钉子间的距离为1,对于选项A ,由图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有3×3=9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1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为5的有2个,共有20个,所以选项A 正确,对于选项B ,由图知,宽为1的长方形有3×3=9个,宽为2的长方形有4×2=8个,宽为3的长方形有5个,宽为2的有2个,共有24个,所以选项B 正确,对于选项C ,由图知,可以围成C 316-10C 34-4C 33=516个不同的三角形,所以选项C 正确,对于选项D ,由图可知,不存在等边三角形,所以选项D 错误,故选:ABC .5(2024·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如图ABCDEF -A B C D E F 为正六棱柱,若从该正六棱柱的6个侧面的12条面对角线中,随机选取两条,则它们共面的概率是.【答案】611【分析】根据题意,相交时分为:在侧面内相交,两个相邻面相交于一个点,相隔一个面中相交于对角线延长线上,分别分析几种情况下对角线共面的个数,再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即可.【详解】由题意知,若两个对角线在同一个侧面,因为有6个侧面,所以共有6组,若相交且交点在正六棱柱的顶点上,因为有12个顶点,所以共有12组,若相交且交点在对角线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连接AD ,C D ,E D ,AB ,AF ,先考虑下底面,根据正六边形性质可知EF ⎳AD ⎳BC ,所以E F ⎳AD ⎳B C ,且B C =E F ≠AD ,故ADC B 共面,且ADE F 共面,故AF ,DE 相交,且C D ,AB 相交,故共面有2组,则正六边形对角线AD 所对应的有2组共面的面对角线,同理可知正六边形对角线BE ,CF 所对的分别有两组,共6组,故对于上底面对角线A D ,B E ,C F 同样各对两组,共6组,若对面平行,一组对面中有2组对角线平行,三组对面共有6组,所以共面的概率是6+12+12+6C 212=611.故答案为:611.题型03立体几何动点最值问题空间几何体中线段和差最值以及几何体中的轨迹问题,以及线线角和线面角的求解,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时要发挥空间想象,明确空间的位置关系,结合空间距离,确定动点的轨迹形状;结合等体积法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结合线面角的定义求解.1(多选)(2024·浙江台州·二模)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P 为平面ABCD 内一动点,且直线D 1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π3,E 为正方形A 1ADD 1的中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点P 的轨迹为抛物线B.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内切球被平面A 1BC 1所截得的截面面积为π6C.直线CP 与平面CDD 1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33D.点M 为直线D 1B 上一动点,则MP +ME 的最小值为11-266【答案】BCD【分析】对于A ,根据到D 点长度为定值,确定动点轨迹为圆;对于B ,理解内切球的特点,计算出球心到平面的距离,再计算出截面半径求面积;对于C ,找到线面所成角的位置,再根据动点的运动特点(相切时)找到正弦的最大值;对于D ,需要先找到P 点位置,再将立体问题平面化,根据三点共线距离最短求解.【详解】对于A ,因为直线D 1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π3,所以DP =1tan π3=33.P 点在以D 为圆心,33为半径的圆周上运动,因此运动轨迹为圆.故A 错误.对于B ,在面BB 1D 1D 内研究,如图所示O 为内切球球心,O 1为上底面中心,O 2为下底面中心,G 为内切球与面A 1BC 1的切点.已知OG ⊥O 1B ,OG 为球心到面A 1BC 1的距离.在正方体中,O 1B =62,O 2B =22,O 1O 2=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OG O 2B =OO 1O 1B,即OG 22=1262,OG =36.因此可求切面圆的r 2=122-362=16,面积为π6.故B 正确.对于C ,直线CP 与平面CDD 1C 1所成角即为∠PCD ,当CP 与P 点的轨迹圆相切时,sin ∠PCD 最大.此时sin ∠PCD =13=33.故C 正确.对于D ,分析可知,P 点为BD 和圆周的交点时,MP 最小.此时可将面D 1AB 沿着D 1B 翻折到面BB 1D 1D 所在平面.根据长度关系,翻折后的图形如图所示.当E ,M ,P 三点共线时,MP +ME 最小.因为O 2P =33-22,O 1O 2=1,所以最小值为12+33-222=11-266,故D 正确.故选:BCD2(多选)(2024·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平面ABCD 内一动点,则()A.若M 在线段AB 上,则D 1M +MC 的最小值为4+22B.平面ACD 1被正方体内切球所截,则截面面积为π6C.若C 1M 与AB 所成的角为π4,则点M 的轨迹为椭圆D.对于给定的点M ,过M 有且仅有3条直线与直线D 1A ,D 1C 所成角为60°【答案】ABD迹方程判断C ,合理转化后判断D 即可.【详解】对于A ,延长DA 到E 使得AE =2,则D 1M +MC =EM +MC ≥EC =4+22,等号在E ,M ,C 共线时取到;故A 正确,对于B ,由于球的半径为12,球心到平面ACD 1的距离为36,故被截得的圆的半径为14-112 =66,故面积为π66 2=π6,故B 正确,对于C ,C 1M 与AB 所成的角即为C 1M 和C 1D 1所成角,记CM =xCD +yCB ,则x 2+y 2+1=2(y 2+1),即x 2-y 2=1,所以M 的轨迹是双曲线;故C 错误,对于D ,显然过M 的满足条件的直线数目等于过D 1的满足条件的直线l 的数目,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使得D 1P =D 1A =D 1C ,不妨设∠PD 1A =π3,若∠PD 1C =π3,则AD 1CP 是正四面体,所以P 有两种可能,直线l 也有两种可能,若∠PD 1C =2π3,则l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与∠AD 1C 的角平分线垂直的直线,所以直线l 有三种可能.故选:ABD3(多选)(2023·安徽芜湖·模拟预测)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棱AB 的中点为M ,过点M 作正方体的截面α,且B 1D ⊥α,若点N 在截面α内运动(包含边界),则()A.当MN 最大时,MN 与BC 所成的角为π3B.三棱锥A 1-BNC 1的体积为定值23C.若DN =2,则点N 的轨迹长度为2πD.若N ∈平面A 1BCD 1,则BN +NC 1 的最小值为6+23【答案】BCD【分析】记BC ,CC 1,C 1D ,D 1A 1,A 1A 的中点分别为F ,H ,G ,F ,E ,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M ,F ,H ,G ,F ,E 共面,且DB 1⊥平面MEFGHI ,由此确定平面α,找到MN 最大时N 的位置,确定MN 与BC 所成角的平面角即可判断A ,证明A 1BC 1与平面α平行,应用向量法求M 到面A 1BC 1的距离,结合体积公式,求三棱锥A 1-BNC 1的体积,判断B ;根据球的截面性质确定N 的轨迹,进而求周长判断C ,由N ∈平面A 1BCD 1确定N 的位置,通过翻折为平面图形,利用平面几何结论求解判断D .【详解】记BC ,CC 1,C 1D ,D 1A 1,A 1A 的中点分别为F ,H ,G ,F ,E ,连接EF ,FG ,GH ,HI ,IM ,ME ,连接GM ,FI ,因为FG ∥A 1C 1,A 1C 1∥AC ,AC ∥MI ,又FG =12A 1C 1 =12AC =MI 所以FG ∥MI ,FG =MI ,所以四边形FGIM 为平行四边形,连接FI ,MG ,记其交点为S ,根据正方体性质,可构建如下图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A 1(2,0,2),B (2,2,0),C 1(0,2,2),B 12,2,2 ,M (2,1,0),E (2,0,1),F (1,0,2),G (0,1,2),H (0,2,1),I (1,2,0),S 1,1,1 ,因为DB 1 =2,2,2 ,SM =1,0,-1 ,SI =0,1,-1 ,SH =-1,1,0 ,SG =-1,0,1 ,SF =0,-1,1 ,SE =1,-1,0 ,所以DB 1 ⋅SM =0,DB 1 ⋅SI =0,DB 1 ⋅SH =0,DB1 ⋅SG =0,DB 1 ⋅SF =0,DB 1 ⋅SE =0所以M ,E ,F ,G ,H ,I 六点共面,因为DB 1 =2,2,2 ,MI =-1,1,0 ,ME =0,-1,1 ,所以DB 1 ⋅MI =-2+2+0=0,DB 1 ⋅ME =0-2+2=0,所以DB 1 ⊥MI ,DB 1 ⊥ME ,所以DB 1⊥MI ,DB 1⊥ME ,又MI ,ME ⊂平面MEFGHI ,所以DB 1⊥平面MEFGHI ,故平面MEFGHI 即为平面α,对于A ,N 与G 重合时,MN 最大,且MN ⎳BC 1,所以MN 与BC 所成的角的平面角为∠C 1BC ,又BC =CC 1 ,∠BCC 1=90°,所以∠C 1BC =π4,故MN 与BC 所成的角为π4,所以A 错误;对于B ,因为所以DB 1 =2,2,2 ,A 1C 1 =-2,2,0 ,BC 1=-2,0,2 ,所以DB 1 ⋅A 1C 1 =-4+4+0=0,DB 1 ⋅BC 1 =-4+0+4=0,所以DB 1 ⊥A 1C 1 ,DB 1 ⊥BC 1 ,所以DB 1⊥A 1C 1,DB 1⊥BC 1,又A 1C 1,BC 1⊂平面A 1BC 1,所以DB 1⊥平面A 1BC 1,又DB 1⊥平面MEFGHI ,所以平面A 1BC 1∥平面MEFGHI ,所以点N 到平面A 1BC 1的距离与点M 到平面A 1BC 1的距离相等,所以V A 1-BNC 1=V N -A 1BC 1=V M -A 1BC 1,向量DB 1 =2,2,2 为平面A 1BC 1的一个法向量,又MB =(0,1,0),所以M 到面A 1BC 1的距离d =DB 1 ⋅MB DB 1=33,又△A 1BC 1为等边三角形,则S △A 1BC 1=12×(22)2×32=23,所以三棱锥A 1-BNC 1的体积为定值13×d ×S △A 1BC 1=23,B 正确;对于C :若DN =2,点N 在截面MEFGHI 内,所以点N 的轨迹是以D 为球心,半径为2的球体被面MEFGHI 所截的圆(或其一部分),因为DS =1,1,1 ,DB 1 =2,2,2 ,所以DB 1 ∥DS ,所以DS ⊥平面MEFGHI ,所以截面圆的圆心为S ,因为DB 1 =2,2,2 是面MEFGHI 的法向量,而DF =(1,0,2),所以D 到面MEFGHI 的距离为d =m ⋅DFm=3,故轨迹圆的半径r =22-(3)2=1,又SM =2,故点N 的轨迹长度为2πr =2π,C 正确.对于D ,N ∈平面A 1BCD 1,N ∈平面MEFGHI ,又平面A 1BCD 1与平面MEFGHI 的交线为FI ,所以点N 的轨迹为线段FI ,翻折△C 1FI ,使得其与矩形A 1BIF 共面,如图,所以当B ,N ,C 1三点共线时,BN +NC 1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BC 1 ,由已知C 1I =C 1F =5,BI =1,FI =22,过C 1作C 1T ⊥BI ,垂足为T ,则C 1T =2,所以IT=C 1I2-C 1T 2=3=BT 2+C T 2=3+12+2=6+23,所以BN +NC 1 的最小值为6+23,D 正确;故选:BCD【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根据截面的性质确定满足条件的过点M 的截面位置,再结合异面直线夹角定义,锥体体积公式,球的截面性质,空间图形的翻折判断各选项.4(多选)(2024·福建厦门·一模)如图所示,在五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F 和△DCE 均是等边三角形,且AB =23,EF =x (x >0),则()A.EF ⎳平面ABCDB.二面角A -EF -B 随着x 的减小而减小C.当BC =2时,五面体ABCDEF 的体积V (x )最大值为272D.当BC =32时,存在x 使得半径为32的球能内含于五面体ABCDEF 【答案】ACD【分析】A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证明;B 设二面角A -EF -B 的大小为2α,点F 到面ABCD 的距离为h ,则tan α=3h,分析取最小值的对应情况即可判断;C 把五面体ABCDEF 补成直三棱柱FGI -EKJ ,取AB ,GI 的中点M ,H ,设∠FMH =θ0<θ≤π2,则MH =3cos θ,FH =3sin θ,结合V (x )=V FGI -EKJ -2V F -ABIG 并应用导数研究最值;D 先分析特殊情况:△ABF 和△DCE 所在平面均垂直于面ABCD 时构成正三棱柱ABF -DCE ,再借助左视图、正视图研究内切圆半径分析一般情况判断.【详解】A :由题设BC ⎳AD ,AD ⊂面ADEF ,BC ⊄面ADEF ,则BC ⎳面ADEF ,由面BCEF ∩面ADEF =EF ,BC ⊂面BCEF ,则BC ⎳EF ,BC ⊂面ABCD ,EF ⊄面ABCD ,则EF ⎳平面ABCD ,对;B :设二面角A -EF -B 的大小为2α,点F 到面ABCD 的距离为h ,则tan α=3h,点F 到面ABCD 的距离,仅在面FAB ⊥面ABCD 时取得最大值,当EF =x =BC 时tan α取最小值,即α取最小值,即二面角A -EF -B 取最小值,所以EF =x ∈(0,+∞),二面角先变小后变大,错;C :当BC =2,如图,把五面体ABCDEF 补成直三棱柱FGI -EKJ ,分别取AB ,GI 的中点M ,H ,易得FH ⊥面ABCD ,FM =3,设∠FMH =θ0<θ≤π2,则MH =3cos θ,FH =3sin θ,V (x )=V ABCDEF =V FGI -EKJ -2V F -ABIG =12×23×3sin θ×(2+6cos θ)-2×13×3sin θ×23×3cos θ=63sin θ+63sin θcos θ,令f (θ)=0⇒2cos 2θ+cos θ-1=0,可得cos θ=12或cos θ=-1(舍),即θ=π3,0<θ<π3,f (θ)>0,f (θ)递增,π3<θ≤π2,f(θ)<0,f (θ)递减,显然θ=π3是f (θ)的极大值点,故f (θ)max =63×32+63×32×12=272.所以五面体ABCDEF 的体积V (x )最大值为272,C 对;D :当BC =32时,△ABF 和△DCE 所在平面均垂直于面ABCD 时构成正三棱柱ABF -DCE ,此时正三棱柱内最大的求半径r =34<32,故半径为32的球不能内含于五面体ABCDEF ,对于一般情形,如下图示,左图为左视图,右图为正视图,由C 分析结果,当五面体ABCDEF 体积最大时,其可内含的球的半径较大,易知,当∠FMH =π3时,FH =332,IH =3,IF =392,设△FIG 的内切圆半径为r 1,则12×332×23=12r 1×23+2×392 ,可得r 1=332+13>32,另外,设等腰梯形EFMN 中圆的半径为r 2,则r 2=34tan π3=334>r 1=332+13,所以,存在x 使半径为32的球都能内含于五面体ABCDEF ,对.故选:ACD【点睛】关键点点睛:对于C 通过补全几何体为棱柱,设∠FMH =θ0<θ≤π2得到五面体ABCDEF 的体积关于θ的函数;对于D 从特殊到一般,结合几何体视图研究内切圆判断最大半径是否大于32为关键.5(多选)(2024·广西南宁·一模)在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动点M 满足AM =xAB+yAD +zAA 1 ,(x ,y ,z ∈R 且x ≥0,y ≥0,z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x =14,z =0,y ∈0,1 时,B 1M +MD 的最小值为13B.当x =y =1,z =12时,异面直线BM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5C.当x +y +z =1,且AM =253时,则M 的轨迹长度为42π3D.当x +y =1,z =0时,AM 与平面AB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答案】AD【分析】对于A ,确定M 的位置,利用侧面展开的方法,求线段的长,即可判断;对于B ,利用平移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解三角形,即可判断;对于C ,结合线面垂直以及距离确定点M 的轨迹形状,即可确定轨迹长度;对于D ,利用等体积法求得M 点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结合线面角的定义求得AM 与平面AB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即可判断.【详解】对于A ,在AB 上取点H ,使AH =14AB ,在DC 上取点K ,使DK =14DC ,因为x =14,z =0,y ∈0,1 ,即AM =14AB +yAD ,故M 点在HK 上,将平面B 1HKC 1与平面AHKD 沿着HK 展开到同一平面内,如图:连接B 1D 交HK 于P ,此时B ,P ,D 三点共线,B 1M +MD 取到最小值即B 1D 的长,由于AH =14AB =12,∴BH =32,则B 1H =22+32 2=52,故AB 1=52+12=3,∴B 1D =(B 1A )2+AD 2=32+22=13,即此时B 1M +MD 的最小值为13,A 正确;对于B ,由于x =y =1,z =12时,则AM =AB +AD +12AA 1 =AC +12CC 1 ,此时M 为CC 1的中点,取C 1D 1的中点为N ,连接BM ,MN ,BN ,则MN ∥CD 1,故∠BMN 即为异面直线BM 与CD 1所成角或其补角,又MN =12CD 1=2,BM =22+12=5,BN =(BC 1)2+(C 1N )2=8+1=3,故cos ∠BMN =BM 2+MN 2-BN 22BM ⋅MN =5 2+2 2-3225⋅2=-1010,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故异面直线BM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B 错误;对于C ,当x +y +z =1时,可得点M 的轨迹在△A 1BD 内(包括边界),由于CC 1⊥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故CC 1⊥BD ,又BD ⊥AC ,AC ∩CC 1=C ,AC ,CC 1⊂平面ACC 1,故BD ⊥平面ACC 1,AC 1⊂平面ACC 1,故BD ⊥AC 1,同理可证A 1B ⊥AC 1,A 1B ∩BD =B ,A 1B ,BD ⊂平面A 1BD ,故AC 1⊥平面A 1BD ,设AC 1与平面A 1BD 交于点P ,由于V A -A 1BD =V A 1-ABD =13×12×2×2×2=43,△A 1BD 为边长为22的正三角形,则点A 到平面A 1BD 的距离为AP =4313×34×22 2=233,若AM =253,则MP =AM 2-AP 2=223,即M 点落在以P 为圆心,223为半径的圆上,P 点到△A 1BD 三遍的距离为13×32×22=63<223,即M 点轨迹是以P 为圆心,223为半径的圆的一部分,其轨迹长度小于圆的周长42π3,C 错误;因为当x +y =1,z =0时,AM =AB +AD,即M 在BD 上,点M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等于点B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设点B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为d ,则V B -AB 1D 1=V D 1-ABB 1=13S △ABB 1⋅A 1D 1=13×12×2×2×2=43,△AB 1D 1为边长为22的正三角形,即13S △A 1BD ⋅d =13×34×22 2×d =43,解得d =233,又M 在BD 上,当M 为BD 的中点时,AM 取最小值2,设直线AM 与平面AB 1D 1所成角为θ,θ∈0,π2,则sin θ=d AM =233AM≤2332=63,即AM 与平面AB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D 正确,故选:AD【点睛】难点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中线段和差最值以及几何体中的轨迹问题,以及线线角和线面角的求解,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时要发挥空间想象,明确空间的位置关系,难点在于C ,D 选项的判断,对于C ,要结合空间距离,确定动点的轨迹形状;对于D ,要结合等体积法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结合线面角的定义求解.题型04不规则图形中的面面夹角问题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关键在于依托图形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将相关向量用坐标表示,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求空间角,其中建系的关键在于找到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1(2024·浙江台州·二模)如图,已知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AB =3A 1B 1,AB ∥CD ,AD ⊥AB ,AB =6,CD =9,AD =6,且AA 1=BB 1=4,Q 为线段CC 1中点,(1)求证:BQ ∥平面ADD 1A 1;(2)若四棱锥Q -ABB 1A 1的体积为3233,求平面ABB 1A 1与平面CDD 1C 1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17【分析】(1)分别延长线段AA 1,BB 1,CC 1,DD 1交于点P ,将四棱台补成四棱锥P -ABCD ,取DD 1的中点E ,连接QE ,AE ,由四边形ABQE 为平行四边形,得到BQ ∥AE ,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2)先证明AD ⊥平面ABB 1A 1,再以A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AB 为x 轴,以直线AD 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CDD 1C 1的法向量为m =x ,y ,z ,易得平面ABB 1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0,1,0 ,然后由cos m ,n=m ⋅n m n 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所示:分别延长线段AA 1,BB 1,CC 1,DD 1交于点P ,将四棱台补成四棱锥P -ABCD .∵A 1B 1=13AB ,∴PC 1=13PC ,∴CQ =QC 1=C 1P ,取DD 1的中点E ,连接QE ,AE ,∵QE ⎳CD ⎳AB ,且QE =123+9 =6=AB ,∴四边形ABQE 为平行四边形.∴BQ ∥AE ,又AE ⊂平面ADD 1A 1,BQ ⊄平面ADD 1A 1,∴BQ ∥平面ADD 1A 1;(2)由于V Q -ABB 1A 1=23V C -ABB 1A 1,所以V C -ABB 1A 1=163,又梯形ABB 1A 1面积为83,设C 到平面ABB 1A 1距离为h ,则V C -ABB 1A 1=13S 梯形ABB 1A 1⋅h =163,得h =6.而CD ∥AB ,AB ⊂平面ABB 1A 1,CD ⊄平面ABB 1A 1,所以CD ∥平面ABB 1A 1,所以点C 到平面ABB 1A 1的距离与点D 到平面ABB 1A 1的距离相等,而h =6=AD ,所以AD ⊥平面ABB 1A 1.以A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AB 为x 轴,以直线AD 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PA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 0,0,0 ,B 6,0,0 ,C 9,6,0 ,D 0,6,0 ,P 3,0,33设平面CDD 1C 1的法向量为m=x ,y ,z ,则m ⋅DP=x ,y ,z ⋅3,-6,33 =3x -6y +33z =0m ⋅DC=x ,y ,z ⋅9,0,0 =9x =0,得x =0,y =32z ,不妨取m =0,3,2 ,又平面ABB 1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0,1,0 .则,平面ABB 1A 1与平面CDD 1C 1夹角的余弦值为217.2(2024·浙江杭州·二模)如图,在多面体ABCDPQ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AB =60°,BC=2PQ =4AB =4,M 为BC 的中点,PQ ∥BC ,PD ⊥DC ,QB ⊥MD .(1)证明:∠ABQ =90°;(2)若多面体ABCDPQ 的体积为152,求平面PCD 与平面QAB 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1010.【分析】(1)根据余弦定理求解DM =3,即可求证DM ⊥DC ,进而根据线线垂直可证明线面垂直,即可得线线垂直,(2)根据体积公式,结合棱柱与棱锥的体积关系,结合等体积法可得PM =h =33,即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法向量求解.【详解】(1)在△DCM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DM =DC 2+MC 2-2DC ⋅MC cos60°=3,所以DM 2+DC 2=CM 2,所以∠MDC =90°,所以DM ⊥DC .又因为DC ⊥PD ,DM ∩PD =D ,DM ,DP ⊂平面PDM ,所以DC ⊥平面PDM ,PM ⊂平面PDM .所以DC ⊥PM .由于PQ ⎳BM ,PQ =BM =2,所以四边形PQB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 ∥QB .又AB ∥DC ,所以AB ⊥BQ ,所以∠ABQ =90°.(2)因为QB ⊥MD ,所以PM ⊥MD ,又PM ⊥CD ,DC ∩MD =D ,DC ,MD ⊂平面ABCD ,所以PM ⊥平面ABCD .取AD 中点E ,连接PE ,设PM =h .设多面体ABCDPQ 的体积为V ,则V =V 三棱柱ABQ -PEM +V 四棱锥P -CDEM =3V A -PEM +V 四棱锥P -CDEM =3V P -AEM +V 四棱锥P -CDEM=S △AEM ×h +13S 四边形CDEM ×h =S △AEM ×h +132S △AEM ×h =53S △AEM ×h =53×12×2×1×sin 2π3h =152.解得PM =h =33.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3,2,0 ,B -3,1,0 ,C 3,-1,0 ,D 3,0,0 ,P 0,0,33 ,Q -3,1,33 ,M 0,0,0 .则平面QAB 的一个法向量n=1,0,0 .所以CD =0,1,0 ,PD=3,0,-33 ,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m=x ,y ,z ,则m ⋅CD=0,n ⋅PD =0,即y =0,3x -33z =0, 取m=3,0,1 .所以cos θ=m ⋅n m ⋅n=31010.。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压轴题1.[ 问题提出 ]一个边长为 ncm(n⩾3)的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切成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没有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只有一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两面涂上颜色的有多少块?有三面涂上颜色的多少块?[ 问题探究 ]我们先从特殊的情况入手(1)当n=3时,如图(1)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1×1×1=1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1个,共有6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1个,共有12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共有8个.(2)当n=4时,如图(2)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共有个面,因此一面涂色的共有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2个,正方体共有条棱,因此两面涂色的共有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正方体共有个顶点,因此三面涂色的共有个…[ 问题解决 ]一个边长为ncm(n⩾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______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______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______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______个。

[ 问题应用 ]一个大的正方体,在它的表面涂上颜色,然后把它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发现有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请你求出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2.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12|+(n+3)2=0(1)则m=,n=;(2)①情境:有一个玩具火车AB如图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火车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时,点B所对应的数为m,当点B移动到点A时,点A所对应的数为n .则玩具火车的长为 个单位长度:②应用:一天,小明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是老寿星,116岁了!”小明心想:奶奶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岁呢?聪明的你能帮小明求出来吗?(3)在(2)①的条件下,当火车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 和点Q 从N 、M 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和向右运动.记火车AB 运动后对应的位置为A ′B ′.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3PQ ﹣kB ′A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若存在,请求出k 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9,点O 是数轴的原点,点A 表示的数是a 、点B 表示的数是b ,且数a 、b 满足()26120a b -++=.(1)求线段AB 的长;(2)点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点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设点A 、B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若点A 、B 能够重合,求出这时的运动时间;(3)在(2)的条件下,当点A 和点B 都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 ,直接写出经过多少秒后,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4.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 是射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1)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 的长为________;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 的长为________;(2)点P 在射线AB 上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的过程中,MN 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 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5.已知x =﹣3是关于x 的方程(k +3)x +2=3x ﹣2k 的解. (1)求k 的值;(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 =6cm ,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BC =kAC ,若点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CD 的长.(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A 所表示的数为﹣2,有一动点P 从点A 开始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B 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时间为多少秒时,有PD =2QD ?6.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8AB =,16BC =,12AC =.点P 从点A 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A B C A →→→的方向运动,点Q 从点B 沿B C A →→的方向与点P 同时出发;当点P 第一次回到A 点时,点P ,Q 同时停止运动;用t (秒)表示运动时间.(1)当t 为多少时,P 是AB 的中点;(2)若点Q 的运动速度是23个单位长度/秒,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2BP BQ =; (3)若点Q 的运动速度是a 个单位长度/秒,当点P ,Q 是AC 边上的三等分点时,求a的值.7.数轴上有两点A ,B , 点C ,D 分别从原点O 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同时向左运动. (1)如图,若点N 为线段OB 上一点,AB=16,ON=2,当点C ,D 分别运动到AO ,BN 的中点时,求CD 的长;(2)若点C 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在线段OB 上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1cm, 4cm ,在点C ,D 运动的过程中,满足OD=4AC ,若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M-BM=OM ,求AB OM的值.8.如图①,已知线段30cm AB =,4cm CD =,线段CD 在线段AB 上运动,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1)若8cm AC ,则EF =______cm ;(2)当线段CD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判断E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EF 的长度,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我们发现角的很多规律和线段一样,如图②已知COD ∠在AOB ∠内部转动,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D ∠,则EOF ∠、AOB ∠和COD ∠有何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证明.9.如图,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20OA cm =,60AB cm =,BC 10cm =,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O 时,点P 、Q 停止运动.(1)若点Q 运动速度为2/cm s ,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遇?(2)当2PA PB =时,点Q 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OB 的中点,求点Q 的运动速度; (3)设运动时间为xs ,当点P 运动到线段AB 上时,分别取OP 和AB 的中点E 、F ,则2OC AP EF --=____________cm .10.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AOC =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 =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Q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P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1)如图2,经过t 秒后,OP 恰好平分∠BOC . ①求t 的值;②此时OQ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POQ ?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 平分∠POB ?(直接写出结果).11.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 ,N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 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N 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N 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M 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1步,从点M 开始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1Q 处;第2步,从点1Q 继续运动2t 单位长度至点2Q 处;第3步,从点2Q 继续运动3t 个单位长度至点3Q 处…例如:当3t =时,点1Q 、2Q 、3Q 的位置如图2所示.解决如下问题:(1)如果4t =,那么线段13Q Q =______;(2)如果4t <,且点3Q 表示的数为3,那么t =______; (3)如果2t ≤,且线段242Q Q =,那么请你求出t 的值.12.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分别从P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1)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 =2AC ,请说明P 点在线段AB 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Q ﹣BQ =PQ ,求PQAB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1CD AB 2=,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 ﹣PN 的值不变;②MNAB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 问题探究 ] (2)6,24;12,24;8,8;[ 问题解决](n-2)3,(n-2)2,12(n-2),8; [ 问题解决 ] 1000cm 3. 【解析】 【分析】[ 问题探究 ] (2)根据(1)即可填写; [ 问题解决 ] 可根据(1)、(2)的规律填写;[ 问题应用 ] 根据[ 问题解决 ]知两面涂色的为n-12(2),由此得到方程n-12(2)=96, 解得n 的值即可得到边长及面积.【详解】 [ 问题探究 ](2)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2×2×2=8个小正方体: 一面涂色的:在面上,每个面上有4个,正方体共有 6个面,因此一面涂色的共有24个;两面涂色的:在棱上,每个棱上有2个,正方体共有12 条棱,因此两面涂色的共有24个;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每个顶点处有1个,正方体共有8 个顶点,因此三面涂色的共有8 个… [ 问题解决 ]一个边长为ncm(n ⩾3)的正方体木块,没有涂色的:把这个正方形的表层“剥去”剩下的正方体,有_32n -() _____个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的:在面上,共有__22n -()____个; 两面涂色的:在棱上,共有__122n -()____个; 三面涂色的:在顶点处,共_8____个。

【高考数学经典习题】圆锥曲线压轴题(含答案)8

【高考数学经典习题】圆锥曲线压轴题(含答案)8

【高考数学经典习题】圆锥曲线压轴题(含答案)8未命名一、解答题1.(题文)已知离心率为的椭圆C:经过点(0,-1),且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不经过F1的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如果直线AF1、l、BF1的斜率依次成等差数列,求k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B的中垂线过定点.2.(题文)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焦点且垂直于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1)求椭圆的方程;(2)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以为直径的圆与轴正半轴交于点.是否存在实数,使得的内切圆的圆心在轴上?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2222:1(0)x yC a ba b+=>>的左焦点为F,A是C上的动点,且满足AF的最小值为2.(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在椭圆C上任取一点B,使OA OB⊥,求证: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定值. 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准线方程为,是焦点,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点.(1)求抛物线的方程及的值;(2)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证明:为定值.5.(题文)(题文)已知椭圆:,斜率为的动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1)设为弦的中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2)设、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是椭圆在第一象限上一点,满足,求面积的最大值. 6.动点在抛物线上,过点作垂直于轴,垂足为,设.(I )求点的轨迹的方程;(II )设点,过点的直线交轨迹于两点,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的最小值.7.给定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称圆心在原点O圆C 的“准圆”.若椭圆C 的一个焦点为F ,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 . (1)求椭圆C 的方程和其“准圆”方程;(2)点P 是椭圆C 的“准圆”上的一个动点,过动点P 作直线12,l l ,使得12,l l 与椭圆C 都只有一个交点,试判断12,l l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8.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的半长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点在椭圆上运动,与关于原点对称,且,当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的方程.9.(题文)已知点是圆上的任意一点,点为圆的圆心,点与点关于原点对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交于点.(Ⅰ)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Ⅱ)设点,若直线轴,且与曲线交于另一点,直线与直线交于点.(1)证明:点恒在曲线上;(2)求面积的最大值. 10.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且曲线过点.(1)求双曲线的方程; (2)设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是、,为曲线上任意一点,、分别与直线交于、,求的最小值.11.(题文)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焦距为 .(1)求双曲线 的方程;(2)若直线 与双曲线 交于 两点,且点 在第一象限,过点 作 轴的垂线,交 轴于点 ,交双曲线 于另一点 ,连结 交双曲线 于点 ,求证: .12.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直线0x =与椭圆C 的—个交点为(),点A 是椭圆C 上的任意—点,延长1AF 交椭圆C 于点B ,连接22,BF AF . (1)求椭圆C 的方程;(2)求2ABF ∆的内切圆的最大周长.13.已知椭圆( )经过点 ,且其离心率为, 、分别为椭圆 的左、右焦点.设直线 与椭圆 相交于 , 两点, 为坐标原点.(I )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II )当 时,求 的面积的最大值;(III )以线段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若点 在椭圆 上,且满足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4.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 ,其短轴长是 ,原点 到过点 和 两点的直线的距离为.(1)求椭圆 的方程;(2)若点 是定直线 上的两个动点,且 ,证明:以 为直径的圆过定点,并求 定点的坐标. 15.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为该椭圆上任意一点,且的最大值为.(I)求椭圆的离心率;(II)已知椭圆的上顶点为,动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证明:动直线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坐标.16.椭圆M:的焦距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椭圆上.(1)求椭圆M的方程;(2)如图,椭圆M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B,过点P的直线与椭圆M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C,D.①求的取值范围;②当与相交于点Q时,试问:点Q的纵坐标是否是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17.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已知椭圆,⊙,点是椭圆的左顶点直线与⊙相切于点.(1)求椭圆的方程;(2)若⊙的切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18.已知椭圆过点,离心率为.(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直线分别交直线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 记直线的斜率为,求证:为定值.19.如图,抛物线的焦点为,取垂直于轴的直线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过,作圆心为的圆,使抛物线上其余点均在圆外,且.(1)求抛物线和圆的方程;(2)过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且直线与抛物线和圆依次交于,求的最小值.20.已知椭圆(),其离心率与双曲线的离心率互为倒数,而直线过椭圆的一个焦点.(I)求椭圆的方程;(II)如图,以椭圆的左顶点为圆心作圆,设圆与椭圆交于两点,,求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圆的方程.2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一个焦点为.(1)求椭圆的方程;(2)设是椭圆与轴负半轴的交点,过点作椭圆的两条弦和,且. (i)直线是否过定点,如果是求出该点坐标,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ii)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直线的方程.2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直线与轴的交点为,与的交点为 ,且.(1)求 的方程;(2)设 ,动点 在曲线 上,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为 .问:是否存在定点 ,使得 与 都相交,交点分别为 ,且 与 的面积之比是常数?若存在,求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a >b >0)的离心率为,点(2,1)在椭圆C 上.(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直线l 与圆O :x 2+y 2=2相切,与椭圆C 相交于P ,Q 两点.①若直线l 过椭圆C 的右焦点F ,求△OPQ 的面积; ②求证: OP ⊥OQ .24.设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拋物线过点()2,4P ,过P 作抛物线的动弦PB PA ,,并设它们的斜率分别为DC . (1)求拋物线的方程;(2)若0=+PB PA k k ,求证: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其值; (3)若1PA PB k k =,求证:直线AB 恒过定点,并求出其坐标.25.如图,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为()()121,0,1,0,F F P -为椭圆上一点,Q 为椭圆上顶点,M 在1PF 上,122,0F M MP PO F M =⋅=.(1)求当离心率12e =时的椭圆方程; (2)求满足题设要求的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3)当椭圆离心率最小时,若过0,7⎛- ⎝⎭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A B (不同于点Q )两点,试问:AQB ∠是否为定值?并给出证明. 26.已知椭圆的方程为,它的一个顶点为 ,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方程;(2)设直线 与椭圆交于 两点,坐标原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求 面积的最大值.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椭圆的左顶点为 ,右焦点为 ,为椭圆 上两点,圆 .(1)若 轴,且满足直线 与圆 相切,求圆 的方程;(2)若圆 的半径为 ,点 满足,求直线 被圆 截得弦长的最大值.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长轴长为4,过椭圆的左顶点 作直线 ,分别交椭圆和圆 于相异两点 .(1)若直线 的斜率为 ,求的值; (2)若,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抛物线 上一点到准线的距离与到原点 的距离相等,抛物线的焦点为 . (1)求抛物线的方程;(2)若 为抛物线上一点(异于原点 ),点 处的切线交 轴于点 ,过 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点 .试判断四边形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3(1,)2P 在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上,P到椭圆C 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 (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点,M N 是椭圆C 上的两点,且四边形POMN 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 N 的坐标.31.已知两点 ,直线 、 相交于点 ,且这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求点 的轨迹方程;(2)记点 的轨迹为曲线 ,曲线 上在第一象限的点 的横坐标为1,直线 、 与圆相切于点 、 ,又 、 与曲线 的另一交点分别为 , ,求 的面积的最大值(其中点 为坐标原点).32.如图,设抛物线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为焦点,离心率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交点为 ,延长 交抛物线于点 是抛物线 上一动点,且 在 与 之间运动.(1)当 时,求椭圆 的方程;(2)当 的边长恰好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时,求 面积的最大值. 33.已知A 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弦AB 、AC 分别过焦点F 1、F 2,当AC 垂直于x 轴时,恰好有.(Ⅰ)求椭圆离心率;(Ⅱ)设,试判断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该定值并证明;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4.设抛物线的准线与轴交于点,焦点;椭圆以和为焦点,离心率.设是与的一个交点.(1)椭圆的方程;(2)直线过的右焦点,交于两点,且等于的周长,求的方程.35.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其短轴的下端点在抛物线的准线上.(1)求椭圆的方程;(2)设为坐标原点,是直线上的动点,为椭圆的右焦点,过点作的垂线与以为直径的圆相交于两点,与椭圆相交于两点,如图所示.①若,求圆的方程;②设与四边形的面积分别为,若,求的取值范围.36.已知抛物线 上一点 到焦点F 距离是.(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与抛物线C 交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一个定圆恒以AB 为直径的圆内切,若存在,求该定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7.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直线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C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设 是椭圆的上顶点,过点 分别作直线 交椭圆于 , 两点,设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且 , 证明:直线 过定点(,-l).38.已知椭圆C :2222by a x +=1(a>0,b>0)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直线一1=0与以椭圆C 的右焦点为圆心,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I)求椭圆C 的方程;(Ⅱ)设点B ,C ,D 是椭圆上不同于椭圆顶点的三点,点B 与点D 关于原点O 对称.设直线CD ,CB ,OB ,OC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k 4,且k 1k 2=k 3k 4. (i)求k 1k 2的值: (ii)求OB 2+ OC 2的值. 39.设椭圆,定义椭圆的“相关圆”方程为.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一个焦点重合,且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和其两个焦点构成直角三角形. (1)求椭圆的方程和“相关圆”的方程; (2)过“相关圆”上任意一点作相关圆”的切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若,证明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定值,并求的取值范围.40.已知抛物线方程为22(0)x py p =>,其焦点为F ,点O 为坐标原点,过焦点F 作斜率为(0)k k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设两条切线交于点M .(1)求OA OB ⋅;(2)设直线MF 与抛物线交于,C D 两点,且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2323p ,求直线AB 的斜率k .41.已知椭圆 : 的焦距为4,设右焦点为 ,过原点 的直线 与椭圆 交于 , 两点,线段 的中点为 ,线段 的中点为 ,且. (1)求弦 的长;(2)若直线 的斜率为 ,且,求椭圆 的长轴长的取值范围. 42.已知过抛物线的焦点,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11,,A x y ()22,B x y (12x x <)两点,且(1)求该抛物线的方程;(2)为坐标原点,为抛物线上一点,若,求的值43.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点在椭圆上.(I )求椭圆C 的方程; (II )设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是A 、B ,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连接AN 、BM 相交于G 点,试求点G 的横坐标的值.44.如图椭圆的离心率为,其左顶点在圆上.(Ⅰ)求椭圆的方程;(Ⅱ)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i)当时,求直线的斜率;(ii)是否存在直线,使得? 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斜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5.已知椭圆:的焦距为4,设右焦点为,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为,且.(1)若离心率,求椭圆的方程;(2)求椭圆的长轴长的取值范围.46.已知为圆上的动点,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半径相交于点,记点的轨迹为.(1)求曲线的方程;(2)当点在第一象限,且时,求点的坐标.47.已知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中心是原点,离心率等于,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周长为,直线与轴交于点,与椭圆交于、两个相异点,且.(Ⅰ) 求椭圆的方程;(Ⅱ)若,求的取值范围.48.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右顶点为.(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设直线的斜率为,直线斜率为.求证:为定值,并求此定值.49.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且点在C上.(1)求椭圆C的方程;(2)直线l经过点,且与椭圆C有两个交点A、B,是否存在直线l0:x = x0(其中x0> 2),使得A、B到l0的距离d A、d B满足恒成立?若存在,求x0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0.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短轴长为2,点为椭圆上一个动点,且的最大值为.(1)求椭圆的方程;(2)设不在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为,点为椭圆上异于点的不同两点,且直线平分,试用表示直线的斜率.参考答案1.(Ⅰ);(Ⅱ),直线过定点.【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条件,和椭圆的性质,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Ⅱ)设直线的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且,用坐标表示,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最后代入得到的取值范围;根据以上所求关系得到线段的中点,并且设出直线AB 的方程,经过整理得到,得到定点.试题解析:(Ⅰ)由条件知(),且b=1,解得a2=2,椭圆C的方程为.(Ⅱ)令直线l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得:.由得,解之得.令A(x1,y1),B(x2,y2),则.由条件得,即.因为,,即.将代入中,得..由上知,,于是得AB中点坐标为,中垂线方程为:.将代入得:,整理得:.故AB的中垂线过定点.考点:1.椭圆方程;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思路点睛】本题第二问考察是否过定点问题,一般考察直线过定点问题,首先是设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然后通过方程发现的等量关系,代入后即得到直线所过定点,或是通过特殊情况先发现定点,然后通过条件证明点和定点,三点共线;而本题所采用就是第一种方法,根据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将本题所给的三个斜率成等差数列的等式转化为坐标的关系,就会得到的等量关系和中点坐标,最后代入中垂线方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1);(2)或.【解析】试题分析:(1)由椭圆:的离心率为,过焦点且垂直于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求出,由此能求出椭圆方程;(2)依题意知,设,,,则,由此能求出存在满足条件的值.试题解析:(1)设焦点,则,从而,由题意有,即,解得,又由,于是,解得,椭圆的方程为.(2)依题意可知,且,于是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则,,,,相加得.联立消去,整理得,,.把两边同时平方,可得,代入可得,化简可得,或,解得,或,即存在满足条件的值,,或.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方法点晴】本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考查满足条件的直线的斜率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在第一问中利用离心率以及过焦点且与轴垂直的弦长求出椭圆的方程,也是在高考中常见的表达形式;在第二问中利用设而不求的思想设出三点的坐标,先利用内切圆的圆心在轴上,即等价于直角的角平分线轴上,得,转化为斜率,联立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结合维达定理,代入求解.3.(1)2214xy+=;(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 (1)由AF 的最小值为23-可得23a c -=-,由离心率为3可知,再由的关系最后可求得的值,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2)当AB 的斜率不存在时很容易求得O 到AB 的距离,当AB 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方程的斜截式y kx m =+,联立椭圆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2841km x x k +=-+,21224441m x x k -=+,再由OA OB ⊥可建立等式,求得224(1)5m k =+,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距离为定值. 试题解析:(1)解:根据题意有2{a c c a -==, 解方程组得:2,a c ==∴21b =,∴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4x y +=. (2)证明:当AB 的斜率不存在时,AB 的方程为x =±O 到AB 的距离为d =; 当AB 的斜率存在时,可设AB 的方程为y kx m =+,1122(,),(,)A x y B x y ,由22{14y kx mx y =++=,得222(41)8440k x kmx m +++-=, ∵22222(8)4(41)(44)16(14)0km k m k m ∆=-+-=-->,∴122841km x x k +=-+,21224441m x x k -=+, ∴2212121212()()()y y kx m kx m k x x km x x m =++=+++,222222224484414141m km m k k km m k k k --=⋅-⋅+=+++, ∵OA OB ⊥,∴22112212122544(,)(,)041m k OA OB x y x y x x y y k --⋅==+==+, ∴224(1)5m k =+, ∴点O 到直线AB :0kx y m -+=的距离5d ===, 故O 到AB 的距离为定值.考点:椭圆的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4.(1) ;(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出抛物线方程,再联立 的方程,消去 ,由韦达定理可得 的值;(2)设出 的坐标,由斜率公式表示出 ,消去变量即可得出的定值.试题解析:(1)依题意,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p>0),由准线x = =1,得p =2,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4x ,设直线PQ 的方程为x =my -2,代入y 2=-4x ,消去x ,整理得y 2+4my -8=0, 从而y 1y 2=-8.(2)证明 设M(x 3,y 3),N(x 4,y 4),则. 设直线PM 的方程为x =ny -1,代入y 2=-4x ,消去x ,整理得y 2+4ny -4=0,所以y 1y 3=-4,同理y 2y 4=-4.故,为定值. 考点: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抛物的几何性质;3、斜率公式;4、直线方程. 5.(1)();(2).【解析】试题分析:(1)设,,,两式相减结合,可求得;(2)由求出点坐标,设直线的方程为,面积用表示,最后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试题解析:(1)设,①②①-②得:,,即,又由中点在椭圆内部得,所以点的轨迹方程为,(2)由,得点坐标为,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中整理得:,由得,则,,,所以,当时,.考点:1、点差法求轨迹方程;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差法”求轨迹方程以及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析几何中的最值,属于难题.对于有弦关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其解题步骤为:①设点(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②代入(即代入圆锥曲线方程);③作差(即两式相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④整理(即转化为斜率与中点坐标的关系式),然后求解.本题(1)就是利用“点差法”求解的.6.(I);(II).【解析】试题分析:(I)设点,,则由,得,因为点在抛物线上,∴;(II)联立,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得到,下面分情况讨论.当直线经过点即或时,当时,直线的斜率看作抛物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则,,此时;同理,当点与点重合时,,直线不经过点即且时,,化简得故.试题解析:(I)设点,,则由,得,因为点在抛物线上,∴.(II)方法一:由已知,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点,,则联立,得,,由韦达定理,得.当直线经过点即或时,当时,直线的斜率看作抛物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则,,此时;同理,当点与点重合时,直线不经过点即且时,∵,,故,所以的最小值为1.方法二:同上,,所以的最小值为1.方法三:设点,,由直线过交轨迹于两点得:,化简整理得:令则,.而.考点: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根与系数关系.【方法点晴】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方法,即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利用代数方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跟与系数的关系是解这类题目的必备工具,另外题目运算量较大,需要一定的运算能力.7.(Ⅰ)2213xy+=,224x y+=;(Ⅱ)垂直.【解析】试题分析:(1)由“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F,其短轴上的一个端点到F”知:12c a b====⇒=从而可得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准圆”的方程;(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12,l l当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②直线12,l l斜率都存在.对于①可直接求出直线12,l l的方程并判断其是不互相垂直;对于②设经过准圆上点()00,,P x y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为()00y t x x y=-+与椭圆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0022{13y tx y txxy=+-+=消去y得到关于x的方程:()()()2220000136330t x t y tx x y tx++-+--=由0∆=化简整理得:()22200003210x t x y t y-++-=22004x y+=→()()22300003230x t x y t x-+--=而直线12,l l的斜率正是方程的两个根12,t t,从而121t t⋅=-12l l⇒⊥(1)2,1c a b==∴=∴椭圆方程为2213xy+=准圆方程为224x y+=(2)①12,l l当中有一条无斜率时,不妨设1l无斜率,因为1l与椭圆只有一个共公点,则其方程为x=当1l方程为x1l与准圆交于点)),1-此时经过点)(或)1-)且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眯的直线是1y=(或1y=-)即2l为1y=(或1y=-),显然直线12,l l垂直;同理可证1l方程为x =12,l l 也垂直.②当12,l l 都有斜率时,设点()00,,P x y 其中22004x y +=设经过点()00,,P x y 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为()00y t x x y =-+则由()0022{13y tx y tx x y =+-+=消去y ,得()()()2220000136330t x t y tx x y tx ++-+--=由0∆=化简整理得:()22200003210x t x y t y -++-=因为22004x y +=,所以有()()22300003230x t x y t x -+--=设12,l l 的斜率分别为12,t t ,因为12,l l 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12,t t 满足上述方程()()22300003230x t x y t x -+--= 所以121t t ⋅=-,即12,l l 垂直, 综合①②知,12,l l 垂直.考点:1、椭圆的标准方程;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8.(Ⅰ);(Ⅱ),或.【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离心率可以得到 的一个关系,再由椭圆与直线相切可以得到 的一个关系,再联立 即可求出椭圆的方程;(Ⅱ)首先注意到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或者等于零时即为长轴(或短轴)时地特殊情况,并求出其面积;其次当直线的斜率 存在并且不为零时,用 表示出的面积并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出此时的面积的最小值,并注意与特殊情况进行比较,最后即可得出的面积最小值,进而可求得当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的方程.试题解析:(Ⅰ)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的半长轴长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因为该圆与直线相切,所以有,解得.又,所以,故.所以椭圆的方程为.(Ⅱ)当为长轴(或短轴)时,依题意知,点是椭圆的上顶点或下顶点(左顶点或右顶点),此时.当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时,设直线的斜率为,,,则直线的方程为,由,解得所以由知,为等腰三角形,为线段的中点,,所以直线的方程为,由,解得.当且仅当,即时,上式中的等号成立,此时的面积的最小值为,因为,所以的面积的最小值为,此时直线的方程为,或.考点:1、椭圆;2、基本不等式;3、三角形的面积.【思路点晴】本题是一个关于圆锥曲线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属于难题.解决本题的基本思路是:(Ⅰ)根据离心率可以得到的一个关系,再由椭圆与直线相切可以得到的一个关系,再联立即可求出椭圆的方程;(Ⅱ)首先注意到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或者等于零时即为长轴(或短轴)时的特殊情况,并求出其面积;其次当直线的斜率存在并且不为零时,用表示出的面积并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出此时的面积的最小值,并注意与特殊情况进行比较,最后即可得出的面积最小值,进而可求得当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的方程.9.(Ⅰ);(Ⅱ)(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题目条件并结合椭圆的定义,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的方程;(Ⅱ)(1)根据(Ⅰ)的结论设出的坐标,并表示出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与直线的交于点的坐标,即可证明点恒在曲线上;(2)根据(Ⅰ)及(Ⅱ)(1)的结论,再结合构造函数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得面积的最大值.试题解析:(Ⅰ)由题设得圆的圆心为,半径为,,又,所以,由椭圆的定义知,动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以为长轴长的椭圆.设此椭圆方程为,且焦距为,则即所以动点的轨迹的方程为.(Ⅱ)(1)设,则,且,所以直线,即①.直线,即.②联立①②,解得,所以点的坐标是.则所以点恒在椭圆上.(2)设直线,,则由消去,并整理得,.因为恒成立,所以.所以.令,设,因为,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故.所以,即当时,的面积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 考点:1、椭圆;2、导数在函数(三角形的面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点晴】本题是一个关于椭圆的概念以及直线与其位置关系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属于难题.解决本题的基本思路及切入点是:(Ⅰ)根据题目条件并结合椭圆的定义,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的方程;(Ⅱ)(1)根据(Ⅰ)的结论设出的坐标,并表示出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与直线的交于点的坐标,即可证明点恒在曲线上;(2)根据(Ⅰ)及(Ⅱ)(1)的结论,再结合构造函数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得面积的最大值.10.(1);(2).【解析】试题分析:(1)由渐近线方程可先设出双曲线的方程,再把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双曲线的方程;(2)可设出、的斜率,并表示出点、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的长,再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的最小值.试题解析:(1)由渐近线方程可知,双曲线的方程为,把代入可得,所以双曲线方程为.(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在右支上时,取最小值.由上可得,,根据双曲线方程可得,所以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的方程为,令,解得,的方程为,令,解得,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考点:1、双曲线;2、基本不等式.11.(1);(2)证明见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训练——圆锥曲线(含详解)

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训练——圆锥曲线(含详解)
14. 已知双曲线 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为 ,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
(Ⅰ)若当点P的坐标为 时, ,求双曲线的方程;
(Ⅱ)若 ,求双曲线离心率 的最值,并写出此时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
15. 若F 、F 为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点M在右准线上,且满足; .
(1)求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Ⅱ)若直线 与(Ⅰ)中所求点Q
的轨迹交于不同两点F,H,O是坐标原点,
且 ,求△FOH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18. 如图所示,O是线段AB的中点,|AB|=2c,以点A为圆心,2a为半径作一圆,其中 。
(1)若圆A外的动点P到B的距离等于它到圆周的最短距离,建立适当坐标系,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
(2)D分有向线段 的比为 ,A、D同在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上,
当 ―5≤ ≤ 时,求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29.在直角坐标平面中, 的两个顶点 的坐标分别为 , ,平面内两点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 ;② ;③ ∥
(1)求 的顶点 的轨迹方程;
(2)过点 的直线 与(1)中轨迹交于 两点,求 的取值范围
由 消去 得: ①


由方程①知 > <
, < < , .
7.解:解:令
则 即

又∵ ∴
所求轨迹方程为
(Ⅱ)解:由条件(2)可知OAB不共线,故直线AB的斜率存在
设AB方程为

∵OAPB为矩形,∴OA⊥OB
∴ 得
所求直线方程为 …
8.解:(I)由题意,抛物线顶点为(-n,0),又∵焦点为原点∴m>0
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训练:圆锥曲线
1. 如图,直线l1与l2是同一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交点是A,点B、D在直线l1上(B、D 位于点A右侧),且|AB|=4,|AD|=1,M是该平面上的一个动点,M在l1上的射影点是N,且|BN|=2|DM|.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解答题综合测试(Word 版含答案)⼀、压轴题1.在3×3的⽅格中,每⾏、每列及对⾓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格图叫做“等和格”。

如图的“等和格”中,每⾏、每列及对⾓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1)图1是显⽰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 的代数式表⽰);(2)图2是显⽰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 (3)图3是显⽰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 的值。

(写出具体求解过程)2.(阅读理解)如果点M ,N 在数轴上分别表⽰实数m ,n ,在数轴上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为MN m n(m n)=->或MN n m(n m)=->或m n -.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 在点A 的右侧,点C 表⽰的数与点B 表⽰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1点A 表⽰的数为______,点B 表⽰的数为______.()2⽤含t 的代数式表⽰P 到点A 和点C 的距离:PA =______,PC =______.()3当点P 运动到B 点时,点Q 从A 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 点运动,Q 点到达C 点后,⽴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在点Q 开始运动后,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 表⽰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 .我们可以得到AB a b =-:(1)数轴上表⽰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若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数-1和5,有⼀只电⼦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 对应的数为c .①求电⼦蚂蚁在点A 的左侧运动时AC BC +的值,请⽤含c 的代数式表⽰;②求电⼦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 c ,c 表⽰的数是多少?③在电⼦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c c 的最⼩值是.4.在有些情况下,不需要计算出结果也能把绝对值符号去掉,例如:|6+7|=6+7;|7﹣6|=7﹣6;|6﹣7|=7﹣6;|﹣6﹣7|=6+7.(1)根据上⾯的规律,把下列各式写成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形式:①|7+21|=______;②|﹣12+0.8|=______;③23.2 2.83--=______;(2)⽤合理的⽅法进⾏简便计算:1111924233202033??-++---+(3)⽤简单的⽅法计算:|13﹣12|+|14﹣13|+|15﹣14|+…+|12004﹣12003|. 5.(理解新知)如图①,已知AOB ∠,在AOB ∠内部画射线OC ,得到三个⾓,分别为AOC ∠,BOC ∠,AOB ∠,若这三个⾓中有⼀个⾓是另外⼀个⾓的两倍,则称射线OC 为AOB ∠的“⼆倍⾓线”.(1)⼀个⾓的⾓平分线______这个⾓的“⼆倍⾓线”(填“是”或“不是”)(2)若60AOB ∠=?,射线OC 为AOB ∠的“⼆倍⾓线”,则AOC ∠的⼤⼩是______;(解决问题)如图②,⼰知60AOB ∠=?,射线OP 从OA 出发,以20?/秒的速度绕O 点逆时针旋转;射线OQ 从OB 出发,以10?/秒的速度绕O 点顺时针旋转,射线OP ,OQ 同时出发,当其中⼀条射线回到出发位置的时候,整个运动随之停⽌,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3)当射线OP ,OQ 旋转到同⼀条直线上时,求t 的值;(4)若OA ,OP ,OQ 三条射线中,⼀条射线恰好是以另外两条射线为边组成的⾓的“⼆倍⾓线”,直接写出t 所有可能的值______.6.尺规作图是指⽤⽆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汇编经典

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汇编经典

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汇编经典一、压轴题1.探索、研究:仪器箱按如图方式堆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1层、第2层、…),受堆放条件限制,堆放时应符合下列条件:每层堆放仪器箱的个数a n与层数n之间满足关系式a n=n²−32n+247,1⩽n<16,n为整数。

(1)例如,当n=2时,a2=2²−32×2+247=187,则a5=___,a6=___;(2)第n层比第(n+1)层多堆放多少个仪器箱;(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假设堆放时上层仪器箱的总重量会对下一层仪器箱产生同样大小的压力,压力单位是牛顿,设每个仪器箱重54 牛顿,每个仪器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60牛顿,并且堆放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是均匀的。

①若仪器箱仅堆放第1、2两层,求第1层中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②在确保仪器箱不被损坏的情况下,仪器箱最多可以堆放几层?为什么?2.已知M,N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12|+(n+3)2=0(1)则m=,n=;(2)①情境:有一个玩具火车AB如图所示,放置在数轴上,将火车沿数轴左右水平移动,当点A移动到点B时,点B所对应的数为m,当点B移动到点A时,点A所对应的数为n.则玩具火车的长为个单位长度:②应用:一天,小明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是老寿星,116岁了!”小明心想:奶奶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岁呢?聪明的你能帮小明求出来吗?(3)在(2)①的条件下,当火车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和点Q从N、M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和向右运动.记火车AB运动后对应的位置为A′B′.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3PQ﹣kB′A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若存在,请求出k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点分别为-6和3(1)若数轴上有一点P,它到A和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字是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2)在上问的情况下,动点Q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移动,是否存在某一个时刻,Q 点与B 点的距离等于 Q 点与A 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Q 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 (1)AB= .(2)点P 是数轴上A 点右侧的一个动点,它表示的数是x ,满足217x x ++-=,求x 的值.(3)点C 为6. 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5.如图,已知∠AOB =120°,射线OP 从OA 位置出发,以每秒2°的速度顺时针向射线OB 旋转;与此同时,射线OQ 以每秒6°的速度,从OB 位置出发逆时针向射线OA 旋转,到达射线OA 后又以同样的速度顺时针返回,当射线OQ 返回并与射线OP 重合时,两条射线同时停止运动. 设旋转时间为t 秒.(1)当t =2时,求∠POQ 的度数; (2)当∠POQ =40°时,求t 的值;(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POQ =12∠A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某市两超市在元旦节期间分别推出如下促销方式: 甲超市:全场均按八八折优惠;乙超市:购物不超过200元,不给于优惠;超过了200元而不超过500元一律打九折;超过500元时,其中的500元优惠10%,超过500元的部分打八折; 已知两家超市相同商品的标价都一样.(1)当一次性购物总额是400元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分别是多少? (2)当购物总额是多少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相同?(3)某顾客在乙超市购物实际付款482元,试问该顾客的选择划算吗?试说明理由. 7.如图,已知150AOB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90D ∠=)的一个顶点放在点O 处,现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任意转动,OM 平分斜边OC 与OA 的夹角,ON 平分BOD ∠. (1)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转动(三角形纸片始终保持在AOB ∠的内部),若30COD ∠=,则MON ∠=_______;(2)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转动(三角形纸片始终保持在AOB ∠的内部),若射线OD 恰好平分MON ∠,若8MON COD ∠=∠,求COD ∠的度数;(3)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从OC 与OA 重合位置逆时针转到OD 与OA 重合的位置,猜想在转动过程中COD ∠和MO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数轴上有两点A ,B , 点C ,D 分别从原点O 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同时向左运动. (1)如图,若点N 为线段OB 上一点,AB=16,ON=2,当点C ,D 分别运动到AO ,BN 的中点时,求CD 的长;(2)若点C 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在线段OB 上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1cm, 4cm ,在点C ,D 运动的过程中,满足OD=4AC ,若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M-BM=OM ,求AB OM的值.9.如图1,在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6,-6,∠DCE=90°(C 与O 重合,D 点在数轴的正半轴上)(1)如图1,若CF 平分∠ACE ,则∠AOF=_______;(2)如图2,将∠DCE 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 (0<t<3)个单位后,再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30t 度,作CF 平分∠ACE ,此时记∠DCF=α. ①当t=1时,α=_________;②猜想∠BCE 和α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开始∠D 1C 1E 1与∠DCE 重合,将∠DCE 沿数轴正半轴向右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30t 度,作CF 平分∠ACE ,此时记∠DCF=α,与此同时,将∠D 1C 1E 1沿数轴的负半轴向左平移t (0<t<3)个单位,再绕顶点C 1顺时针旋转30t 度,作C 1F 1平分∠AC 1E 1,记∠D 1C 1F 1=β,若α,β满足|α-β|=45°,请用t 的式子表示α、β并直接写出t 的值.10.已知AOB ∠是锐角,2AOC BOD ∠=∠.(1)如图,射线OC ,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AOD AOC ∠>∠),AOB ∠与COD ∠互余;①若60AOB ︒∠=,求BOD ∠的度数;②若OD 平分BOC ∠,求BOD ∠的度数.(2)若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AOB ∠与COD ∠互补.方方同学说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圆圆同学说:这个问题要分类讨论,一种情况下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另一种情况下BOD ∠的度数不确定.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1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0,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AB=3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若M 为线段AP 的中点,N 为线段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长度;如果会变化,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度; (3)动点Q 从点B 处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与点Q 相距4个单位长度?12.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事实上,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形式(整数可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无限循环小数如何表示为分数形式呢?请看以下示例: 例:将0.7•化为分数形式, 由于0.70.777•=,设0.777x =,①得107.777x =,②②−①得97x =,解得79x =,于是得70.79•=.同理可得310.393•==,4131.410.4199••=+=+=.根据以上阅读,回答下列问题:(以下计算结果均用最简分数表示) (类比应用) (1)4.6•= ;(2)将0.27••化为分数形式,写出推导过程; (迁移提升)(3)0.225••= ,2.018⋅⋅= ;(注0.2250.225225••=,2.018 2.01818⋅⋅=)(拓展发现) (4)若已知50.7142857=,则2.285714=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112,91;(2)(31-2n )个;(3)①46.75N ;②该仪器最多可以堆放5层. 【解析】 【分析】(1)把n=5,n=6分别代入n²−32n+247中进行计算.;(2)分别表示出n+1和n 时的代数式,然后进行减法计算;(3)①根据公式分别求得第二层和第一层的个数,再根据第二层的总重量除以第一层的个数进行计算;②根据①中的方法进行估算,求得最多可以堆放的层数. 【详解】解:(1)当n=5时,a 5=5²−32×5+247=112, 当n=6时,a 6=6²−32×6+247=91; (2)由题意可得,n²−32n+247-[ (n+1)²−32(n+1)+247] = n²−32n+247-(n 2+2n+1−32n -32+247) = n²−32n+247-n 2-2n-1+32n+32-247 =31-2n (个)答:第n 层比第(n+1)层多堆放(31-2n )个仪器箱. (3)①由题意得,()222322247541321247-⨯+⨯-⨯+ =18754216⨯=46.75(N )答:第1层中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是46.75N. ②该仪器箱最多可以堆放5层,理由如下. 当n=1时,a 1=216, 当n=2时,a 2=187, 当n=3时,a 3=160, 当n=4时,a 4=135, 当n=5时,a 5=112, 当n=6时,a 6=91,当n=5时,第1层中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为:()18716013511254216+++⨯=148.5<160(N )当n=6时,第1层中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为:()187160135112+9154216+++⨯=171.25>160(N )所以,该仪器箱最多可以堆放5层.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规律探究问题,要能够根据所给的公式进行分析计算,同时体现了“估算”思想,体现了“优选”思想,对这类问题能从“中点”处、“黄金分割点”处思考是解答此题的重要思想.2.(1)m =12,n =﹣3;(2)①5;②应64岁;(3)k =6,15 【解析】 【分析】(1)由非负性可求m ,n 的值;(2)①由题意可得3AB =m ﹣n ,即可求解;②由题意列出方程组,即可求解; (3)用参数t 分别表示出PQ ,B 'A 的长度,进而用参数t 表示出3PQ ﹣kB ′A ,即可求解. 【详解】解:(1)∵|m ﹣12|+(n +3)2=0, ∴m ﹣12=0,n +3=0, ∴m =12,n =﹣3; 故答案为:12,﹣3;(2)①由题意得:3AB =m ﹣n , ∴AB =3m n-=5, ∴玩具火车的长为:5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5;②能帮小明求出来,设小明今年x 岁,奶奶今年y 岁,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为:40116y x x y x y -=+⎧⎨-=-⎩ ,解得:1264x y =⎧⎨=⎩,答:奶奶今年64岁;(3)由题意可得PQ =(12+3t )﹣(﹣3﹣t )=15+4t ,B 'A =5+2t ,∵3PQ ﹣kB ′A =3(15+4t )﹣k (5+2t )=45﹣5k +(12﹣2k )t ,且3PQ ﹣kB ′A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 ∴12﹣2k =0, ∴k =6∴3PQ ﹣kB ′A =45﹣30=1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关键是用代数式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3.(1)-1.5;(2)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 【解析】 【分析】(1)根据同一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结论;(2)分两种情况:当点Q 在A 的左侧或在A 的右侧时,根据Q 点与B 点的距离等于Q 点与A 点的距离的2倍可得结论;【详解】解:(1)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表示的数为3; ∴AB=9;∵P 到A 和点B 的距离相等, ∴点P 对应的数字为-1.5.(2)由题意得:设Q 点运动得时间为t ,则QB=4.5+3t ,QA=4.53t - 分两种情况:①点Q 在A 的左边时,4.5+3t=2()4.53t -, t=0.5,②点Q 在A 的右边时,4.5+3t=2()3 4.5t -, t=4.5,综上,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 4.(1)3.(2)存在.x 的值为3.(3)不变,为2. 【解析】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和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3)先确定运动t 秒后,A 、B 、C 三点对应的数,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1)∵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3. 故答案为3.(2)存在.理由如下: ①若P 点在A 、B 之间, x+2+1-x=7,此方程不成立; ②若P 点在B 点右侧, x+2+x-1=7,解得x=3. 答:存在.x 的值为3.(3)BC AB -的值不随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为定值,是2.理由如下: 运动t 秒后,A 点表示的数为-2-t,B 点表示的数为1+2t,C 点表示的数为6+5t. 所以AB=1+2t-(-2-t)=3+3t. BC=6+5t-(1+2t)=5+3t. 所以BC-AB=5+3t-3-3t=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数轴、非负数、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轴上动点的运动情况.5.(1)∠POQ =104°;(2)当∠POQ=40°时,t的值为10或20;(3)存在,t=12或180 11或1807,使得∠POQ=12∠AOQ.【解析】【分析】当OQ,OP第一次相遇时,t=15;当OQ刚到达OA时,t=20;当OQ,OP第二次相遇时,t=30;(1)当t=2时,得到∠AOP=2t=4°,∠BOQ=6t=12°,利用∠POQ =∠AOB-∠AOP-∠BOQ求出结果即可;(2)分三种情况:当0≤t≤15时,当15<t≤20时,当20<t≤30时,分别列出等量关系式求解即可;(3)分三种情况:当0≤t≤15时,当15<t≤20时,当20<t≤30时,分别列出等量关系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当OQ,OP第一次相遇时,2t+6t=120,t=15;当OQ刚到达OA时,6t=120,t=20;当OQ,OP第二次相遇时,2t6t=120+2t,t=30;(1)当t=2时,∠AOP=2t=4°,∠BOQ=6t=12°,∴∠POQ =∠AOB-∠AOP-∠BOQ=120°-4°-12°=104°.(2)当0≤t≤15时,2t +40+6t=120, t=10;当15<t≤20时,2t +6t=120+40, t=20;当20<t≤30时,2t=6t-120+40, t=20(舍去);答:当∠POQ=40°时,t的值为10或20.(3)当0≤t≤15时,120-8t=12(120-6t),120-8t=60-3t,t=12;当15<t≤20时,2t–(120-6t)=12(120 -6t),t=18011.当20<t≤30时,2t–(6t -120)=12(6t -120),t=1807.答:存在t=12或18011或1807,使得∠POQ=12∠AOQ.【分析】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及列方程解实际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好类,列出关于时间的方程.6.(1)甲超市实付款352元,乙超市实付款 360元;(2)购物总额是625元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相同;(3)该顾客选择不划算.【解析】【分析】(1)根据两超市的促销方案,即可分别求出:当一次性购物标价总额是400元时,甲、乙两超市实付款;(2)设当标价总额是x 元时,甲、乙超市实付款一样.根据两超市的促销方案结合两超市实付款相等,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设购物总额是x 元,根据题意列方程求出购物总额,然后计算若在甲超市购物应付款,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甲超市实付款:400×0.88=352元,乙超市实付款:400×0.9=360元; (2)设购物总额是x 元,由题意知x >500,列方程: 0.88x =500×0.9+0.8(x -500) ∴x =625∴购物总额是625元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相同.(3)设购物总额是x 元,购物总额刚好500元时,在乙超市应付款为:500×0.9=450(元),482>450,故购物总额超过500元.根据题意得: 500×0.9+0.8(x -500)=482 ∴x =540 ∴0.88x =475.2<482 ∴该顾客选择不划算.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两超市的促销方案,列式计算;(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3)求出购物总额. 7.(1)90︒;(2)COD=10∠︒;(3)1752MON COD ∠=∠+︒,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2AOM MOC AOC x ∠=∠=∠=,12BON DON BOD y ∠=∠=∠=,再利用∠AOB 的和差关系进行列方程即可求解;(2)利用8MON COD ∠=∠,表达出∠AOC 、∠BOD ,利用∠AOB 的和差关系进行列方程即可求解;(3)画出图形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解:(1)∵OM 平分斜边OC 与OA 的夹角,ON 平分BOD ∠.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设11,22AOM MOC AOC x BON DON BOD y ∠=∠=∠=∠=∠=∠=∴2,2AOC x BOD y ∠=∠=,30MON MOC COD DON x y ∠=∠+∠+∠=+︒+∵2302150AOB AOC BOD COD x y ∠=∠+∠+∠=+︒+=︒∴60x y +=︒∴3090MON x y ∠=+︒+=︒故答案为: 90︒(2)∵8MON COD ∠=∠∴设=,8COD a MON a ∠∠=∵射线OD 恰好平方MON ∠∴14,2DOM DON MON a ∠=∠=∠= ∴43,COM DOM COD a a a ∠=∠-∠=-= ∵OM 平分斜边OC 与OA 的夹角,ON 平分BOD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113,422AOM MOC AOC a BON DON BOD a ∠=∠=∠=∠=∠=∠= ∴6,8AOC a BOD a ∠=∠= ∵68150AOB AOC BOD COD a a a ∠=∠+∠+∠=++=︒∴=10a ︒∴COD=10∠︒(3) 1752MON AOC ∠=∠+︒,证明如下: 当OC 与OA 重合时,设∠COD=x,则150150BOD AOB COD COD x ∠=∠-∠=︒-∠=︒-∵ON 平分∠BOD∴117522DON BOD x ∠=∠=︒- ∴MON COD DON ∠=∠+∠ 1752x x =+︒- 1752x =︒+∴1752MON COD ∠=︒+∠当OC 在OA 的左侧时设∠AOD=a ,∠AOC=b,则∠BOD=∠AOB -∠AOD=150°-a ,∠COD=∠AOD+∠AOC=a+b ∵ON 平分∠BOD∴117522DON BOD a ∠=∠=︒- ∵OM 平分∠AOC∴1122AOM COM AOC b ∠=∠=∠= ∴∠MON=∠MOA+∠AOD+∠DON117522b a a =++︒- 117522b a =++︒ 1752COD =∠+︒当OD 与OA 重合时∵ON 平分∠AOB ∴1752AON AOB ∠=∠=︒ ∵OM 平分∠AOC ∴12MON AOC ∠=∠ ∴MON MOD AON ∠=∠+∠ 1752AOC =∠+︒ 综上所述 1752MON AO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动态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1)9;(2)53或1. 【解析】【分析】(1)根据C ,D 分别为AO ,BN 的中点,可得ND=12BN ,CO=12AO ,再根据CD=CO+ON+DN ,将ND ,CO 代入可得出结果;(2)根据OD=4AC ,BD=4CO,可得出OA:OB=1:4. 由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M-BM=OM ,分两种情况求解:①当点M 在线段AB 上,先由已知等量关系得出AO=BM ,设AO=x ,再用x 表示出AB ,OM 即可得出结果;②当点M 在B 点右侧时,由. AM-BM=AB=OM 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当点C ,D 分别运动到AO ,BN 的中点时,得 ND=12BN ,CO=12AO , ∴CD=CO+ON+DN=12AO+ON+12BN=12(AO+BN)+ON=12(AB-ON)+ON , 又AB=16,ON=2,∴CD=12×(16-2)+2=9. (2)∵C,D 两点运动的速度比为1:4,∴BD=4CO.又OD=4AC ,∴BD+OD=4(CO+AC ),∴OB=4OA ,即OA:OB=1:4.若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M-BM=OM ,①点M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M-BM=OM ,∴AO+OM-BM=OM ,∴AO=BM , 设AO=x ,则BM=x , 由OA:OB=1:4,得BO=4x ,AB=5x∴OM=BO-BM=3x ,∴55=33AB x OM x =. ②当点M 在B 点右侧时,如图,∵AM-BM=OM ,∴AB=OM ,∴=1.AB OM综上所述:AB OM 的值为53或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以及线段中点、线段和差的运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与点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9.(1)45°;(2)①30°;②∠BCE=2α,证明见解析;(3)α=45-15t ,β=45+15t ,3t 2=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2)①首先由旋转得到∠ACE=12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F ,再减去旋转角度即可得到∠DCF ;②先由补角的定义表示出∠BCE ,再根据旋转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DCF ,即可得出两者的数量关系;(3)根据α=∠FCA-∠DCA ,β=∠AC 1D 1+∠AC 1F 1,可得到表达式,再根据|α-β|=45°建立方程求解.【详解】(1)∵∠ACE=90°,CF 平分∠ACE∴∠AOF=12∠ACE=45° 故答案为:45°;(2)①当t=1时,旋转角度为30°∴∠ACE=90°+30°=120°∵CF 平分∠ACE∴∠ACF=60°,α=∠DCF=∠ACF-30°=30°故答案为:30°;②∠BCE=2α,证明如下:旋转30t 度后,∠ACE=(90+30t)度∴∠BCE=180-(90+30t)=(90-30t)度∵CF 平分∠ACE∴∠ACF=12∠ACE=(45+15t)度 ∠DCF=∠ACF-30t=(45-15t)度 ∴2∠DCF=2(45-15t)= 90-30t=∠BCE即∠BCE=2α(3)α=∠FCA-∠DCA=12(90+30t)-30t=45-15t β=∠AC 1D 1+∠AC 1F 1=30t+12(90-30t)=45+15t ||45βα-=︒|30t|=45° ∴3t 2=【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角的旋转,角度的和差计算问题,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出图形中角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1)①10°,②18°;(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AOB 与∠COD 互余求出∠COD ,再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求出∠AOC+∠BOD=30°,最后根据∠AOC=2∠BOD 即可求出∠BOD ;②设∠BOD=x ,根据角平分线表示出∠COD 和∠BOC ,根据∠AOC=2∠BOD 表示出∠AOC ,最后根据∠AOB 与∠COD 互余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OC 靠近OA 时与OC 靠近OB 时,画出图形分类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1)①∵∠AOB 与∠COD 互余,且∠AOB=60°,∴∠COD=90°-∠AOB=30°,∴∠AOC+∠BOD=∠AOB -∠COD=60°-30°=30°,∵∠AOC=2∠BOD ,∴2∠BOD+∠BOD=30°,∴∠BOD=10°;②设∠BOD=x ,∵OD平分∠BOC,∴∠BOD=∠COD=x,∠BOC=2∠BOD=2x,∵∠AOC=2∠BOD,∴∠AOC=2x,∴∠AOB=∠AOC+∠COD +∠BOD=4x,∵∠AOB与∠COD互余,∴∠AOB+∠COD=90°,即4x+x=90°,∴x=18°,即∠BOD=18°;(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如下:当OC靠近OB时,如图所示,∵∠AOB与∠COD互补,∴∠AOB+∠COD=180°,∵∠AOB=∠AOD+∠BOD,∠COD=∠BOC+∠BOD,∴∠AOD+∠BOD+∠BOC+∠BOD=180°,∵∠AOC=∠AOD+∠BOD+∠BOC,∴∠AOC+∠BOD=180°,∵∠AOC=2∠BOD,∴2∠BOD+∠BOD=180°,∴∠BOD=60°;当OC靠近OA时,如图所示,∵∠AOB与∠COD互补,∴∠AOB+∠COD=180°,∵∠AOB=∠AOD+∠BOD,∠COD=∠AOC+∠AOD,∴∠AOD+∠BOD+∠AOC+∠AOD=180°,∵∠AOC=2∠BOD,∴∠AOD+∠BOD+2∠BOD +∠AOD=180°,即3∠BOD+2∠AOD=180°,∵∠AOD不确定,∴∠BOD也不确定,综上所述,当OC靠近OB时,∠BOD的度数为60°,当OC靠近OA时,∠BOD的度数不确定,所以圆圆的说法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正确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分情况画出图形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11.(1)-20,10-5t;(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5.(3)13秒或17秒【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可得B点表示的数为10-30;点P表示的数为10-5t;(2)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3) 分①点P、Q相遇之前,②点P、Q相遇之后,根据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点A表示的数为10,B在A点左边,AB=30,∴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10-30=-2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点P表示的数为10-5t;故答案为-20,10-5t;(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5.理由如下: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BP的中点,∴MN=MP+NP=AP+BP=(AP+BP)=AB=1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BP的中点,∴MN=MP-NP=AP-BP=(AP-BP)=AB=1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5.(3)若点P、Q同时出发,设点P运动t秒时与点Q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①点P、Q相遇之前,由题意得4+5t=30+3t,解得t=13;②点P、Q相遇之后,由题意得5t-4=30+3t,解得t=17.答:若点P、Q同时出发,13或17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2.(1)143;(2)311;(3)25111,11155;(4)167【解析】【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的解答过程,循环部只有一位数时,用循环部的数除以9即为分数,进而求出答案.(2)循环部有两位数时,参照阅读材料的解答过程,可先乘以100,再与原数相减,即求得答案.(3)循环部有三位小数时,用循环部的3位数除以999;对于2.018,可先求0.18对应的分数,再除以10得0.018,再加上2得答案.(4)观察0.714285与2.285714,循环部的数字顺序是一样的,先求把0.714285×1000,把小数循环部变成与2.285714相同,再减712把整数部分凑相等,即求出答案.【详解】解:(1)612214 4.6=4+0.6=4+=+=9333故答案为:14 3(2)设x=0.272727…,①∴100x=27.272727…,②②-①得:99x=27解得:x=27 99∴x=3 11∴3 0.27=11(3)22525 0.225==999111∵182 0.18=0.181818=9911∴211 0.0181818==111055∴1111 2.018=2+0.018=2+=5555故答案为:25111,11155(4)5 0.714285=7∴等号两边同时乘以1000得:5000 714.285714=7∴500016 2.285714=714.28571-712=-712=77故答案为:16 7【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比较大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的解答过程并转化运用到循环部数字不一样的情况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湖南高考压轴卷理科数学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复平面上,复数2015(2i)i z =+的对应点所在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1),若P (ξ>1)= p ,则P (-1<ξ<0)=( ) A .p +21B .p -1C .p 21-D .p -21 3、设0<x <π2 ,则“x sin 2x <1”是“x sin x <1”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函数:22(),()2,()log x f x x g x h x x ===,当(4,)a ∈+∞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f a g a h a >>B.()()()g a f a h a >>C.()()()g a h a f a >>D.()()()f a h a g a >> 5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s 的值为( ) A .0 B.2CD.2-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且该几何体的体积是32,则正视图中的x 的值是( ) A .2 B .92 C .32D .3 7.平面内的两个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是60°,与、向量的夹角都为30︒,且||=32,若μλ+=,则μλ+值为( ) A .2B .4C .32D .345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 x ―y +m =0过不等式组20,20,x y x y x a +≥⎧⎪-≥⎨⎪≤⎩(0>a )表示的平面区域,若11(sin )4a x dx -+=⎰,则m 的最大值是( )A .0B .23C .23-D .439、某班班会准备从甲、乙等7名学生中选派4名学生发言,要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当甲乙同时参加时,他们两人的发言不能相邻.那么不同的发言顺序的种数为 ( ) A .360 B .520 C .600 D .72010.如图,正△ABC 的中心位于点G (0,1),A (0,2),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BC 的边界按逆时针方向运动,设旋转的角度∠AGP=x (0≤x ≤2π),向量在=(1,0)方向的射影为y (O 为坐标原点),则y 关于x 的函数y=f (x )的图象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考生作答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一)选作题(请考生在第11、12、13三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如果全做,则按前两题记分) 11.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θ+)=5.设点P ,Q 分别在曲线C 1和C 2上运动,则|PQ|的最小值为12.如右图,PC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点C ,直线PA 与圆O 交于A 、B 两点,APC ∠的角平分线交弦CA 、CB 于D 、E 两点,已知3PC =,2PB =,则PEPD的值为 . 13.若存在实数x 使a x x >-++1463成立,求常数a 的取值范围 .(二)必做题(14—16题)14.已知全集U=R ,集合A={x||x ﹣2|<1},B={x|y=},则A ∩B=.15.设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渐近线与抛物线21y x =+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6.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对于x R ∈都有(6)()(3)f x f x f +=+成立,当[]12,0,3x x ∈,且12x x ≠时,都有1212()()0f x f x x x ->-,给出下列命题:①(3)0f =;②x=-6是函数()y f 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③函数()y f x =在[]9,6--上为增函数; ④方程()0f x =在[]9,9-上有四个解,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同学用“五点法”画函数f (x )=Asin (ωx+φ)+B (A >0,ω>0,|φ|<)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时,列表并填入的部分数据如下表:(1)请求出上表中的x 1,x 2,x 3,并直接写出函数f (x )的解析式;(2)将f (x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g (x ),若函数g (x )在x ∈[0,m ]上的值域为[﹣,],其中m ∈(2,4),且此时其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P 、Q ,求与夹角的大小.18. (本小题满分12分)一场娱乐晚会上有5位歌手(1至5号)登台演唱,由现场数百名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歌手.各位观众须彼此独立地在选票上选3名歌手,其中观众A 是1号歌手的歌迷,他必选1号,不选2号,另在3至5号中随机选2名.观众B 和C 对5位歌手的演唱没有偏爱,因此在1至5号中随机选3名歌手.(1)求观众A 选中4号歌手且观众B 未选中4号歌手的概率.(2)X 表示4号歌手得到观众A 、B 、C 的票数之和,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9. (本小题满分12分)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22BC AD AB ===,90ABC ∠=,如图(1).把ABD ∆沿BD 翻折,使得平面BCD ABD 平面⊥.(1)求证:CD AB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AN 与平面ACD 所成角为60?若存在,求出BCBN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 (本小题满分13分)学校餐厅每天有500名学生就餐,每星期一有A ,B 两种套餐可选,每个学生任选一种,其中A 是本校的传统套餐,B 是从外校引入的套餐.调查资料表明,若在这星期一选A 套餐的学生,下星期一会有15的学生改选B 套餐;而选B 套餐的学生,下周星期一会有r (405r <<)的学生改选A 套餐,用n a ,n b 分别表示在第n 个星期选A 套餐的人数和选B 套餐的人数.(I )用1n a -表示n a ; (2)若310r =,且选A 套餐的学生人数保持不变,求1a ; (3)根据调查,存在一个常数k ,使得数列{}n a k -为等比数列,且[250,300]k ∈,求r 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过点3(1,)2,且长轴长等于4.(1)求椭圆C 的方程;(2)F 1,F 2是椭圆C 的两个焦点,⊙O 是以F 1,F 2为直径的圆,直线:l y kx m =+与⊙O 相切,并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若3,2OA OB k ⋅=-求的值.22.(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x x x g ln 2+=,()x xm mx x f ln 2---=,m R ∈. (1)求函数()g x 的极值点;(2)若()()f x g x -在[)1,+∞上为单调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 (3)设2()e h x x=,若在[]1,e 上至少存在一个0x ,使得000()()()f x g x h x ->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2015湖南高考压轴卷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D2、D3、B4、B5、A6、C7、B8、D9、C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12、2313、(,8)-∞ 14、(1,2] 15、e = 16、①②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六小题,共75分。

17.\与夹角为56p 18. (1) 设事件D 表示:观众A 选中4号歌手且观众B 未选中4号歌手。

观众A 选中4号歌手的概率为32,观众B 未选中4号歌手的概率为53-1。

所以P(D) = 15453-132=⋅)(.因此,观众A 选中4号歌手且观众B 未选中4号歌手的概率为154.(2) X 表示4号歌手得到观众A 、B 、C 的票数之和,则X 可取0,1,2,3.观众A 选中4号歌手的概率为32,观众B 、C 选中4号歌手的概率为53。

当观众A 、B 、C 均未选中4号歌手时,这时X=0,P(X = 0) = 754)531()321(2=-⋅-. 当观众A 、B 、C 中只有1人选中4号歌手时,这时X=1,P(X = 1) =75207566853)531(321()531(53321()531(322=++=⋅-⋅-+-⋅⋅-+-⋅)). 当观众A 、B 、C 中只有2人选中4号歌手时,这时X=2,P(X = 2) =7533751291253)531(325353321()531(5332=++=⋅-⋅+⋅⋅-+-⋅⋅). 当观众A 、B 、C 均选中4号歌手时,这时X=3,P(X =3) = 7518)53(322=⋅.X 的分布列如下表:E 0123757575757515x =⋅+⋅+⋅+⋅==所以,数学期望15=EX .19.(1)由已知条件可得2,2,BD CD ==BD CD ⊥.…………………2分∵平面BCD ABD 平面⊥,BD BCD ABD =⋂平面平面. ∴BD A CD 平面⊥.……………………………………4分又∵ABD AB 平面⊂,∴CD AB ⊥.……………………………………5分 (2)假设在线段BC 上存在点N ,使得AN 与平面ACD 所成角为60.以点D 为原点,BD 所在的直线为x 轴,D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已知可得(1,0,1),(2,0,0),(0,2,0),(0,0,0),A B C D (1,1,0)M . ∴(0,2,0),(1,0,1)CD AD =-=--.………………6分 设平面ACD 的法向量为),,(z y x =, 则⊥⊥,∴0,0,y x z =⎧⎨+=⎩令1x =,得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1(-=n , ……………………8分设,01BN BC λλ=<<,则(22,2,0)N λλ-,∴(12,2,1)AN λλ=--, 又∵平面ACD 的法向量)1,0,1(-=且直线AN 与平面ACD 所成角为60, ∴03sin 602AN nAN n⋅==,……………………………………………10分 可得01282=-+λλ,∴2141-==λλ或(舍去). 综上,在线段BC 上存在点N ,使AN 与平面ACD 所成角为60,此时41=BC BN .…………12分20.解:(1)由已知得111145500nn n n n a a rb a b ----⎧=+⎪⎨⎪+=⎩,所以114(500)5nn n a a r a --=+-, 得14()5005n n a r a r -=-+. 4分 (2)310r =,∴ 1111502n n n a a a --=+= ∴ 11300n a a -==. 8分(3){}n a k -是等比数列,∴ 14()()5n n a k r a k --=--,得141()()55n n a r a r k -=-++, ∴ 1()5005r k r +=,得250051rk r =+, 11分[250,300k ∈,∴250025030051r ≤≤+,∴ 13510r ≤≤.13分 21.解:(Ⅰ)由题意,椭圆的长轴长42=a ,得2=a ,…………2分 ∵点⎪⎭⎫ ⎝⎛23,1在椭圆上,∴149412=+b 得32=b ,…………4分∴椭圆的方程为13422=+y x .………………6分 (Ⅱ)由直线l 与圆O 相切,得112=+k m ,即221k m +=,设()()2211,,,y x B y x A ,由⎪⎩⎪⎨⎧+==+,,13422m kx y y x 消去y ,整理得(),0124843222=-+++m kmx x k ………………8分 由题意可知圆O 在椭圆内,所以直线必与椭圆相交,∴222122143124,438k m x x k km x x +-=⋅+-=+.()()().4312343843124222222222212122121k k m m k km km k m k m x x km x x k m kx m kx y y +-=+⎪⎭⎫ ⎝⎛+-++-⋅=+++⋅=++=⋅…………10分∴,43121274312343124222222222121k k m k k m k m y y x x +--=+-++-=+⋅………………11分∵221k m +=,∴2221214355k k y y x x +--=+⋅ (2)∵23-=⋅,∴23435522-=+--k k ,212=k ,得k 的值为22±.…………13分 22.试题分析:(1)因为22212()x g x x x x -'=-+=.由22212()0x g x x x x-'=-+==得02x =,所以02x =为函数()g x 的极小值点;(2)()()2ln m f x g x mx x x -=--222[()()]mx x mf xg x x -+'∴-=. ()()f x g x -在[)1,+∞上为单调函数,则220mx x m -+≥或220mx x m -+≤在[)1,+∞上恒成立.220mx x m -+≥等价于221x m x ≥+,所以max 22()1xm x ≥+. 220mx x m -+≤等价于221xm x ≤+,所以min 22()1x m x ≤+.由此可得m 的取值范围.(3)构造函数2()()()()2ln m eF x f x g x h x mx x x x=--=---, 在[]1,e 上至少存在一个0x ,使得000()()()f x g x h x ->成立,则只需()F x 在[]1,e 上的最大值大于0 即可.接下来就利用导数求()F x 在[]1,e 上的最大值. 当0m ≤时,2[1,],0,2ln 0m ex e mx x x x∈-≤--<,所以在[1,]e 不存在0x 使得000()()()f x g x h x ->成立.当0m >时,22222222()m e mx x m eF x m x x x x-++'=+-+=,因为2[1,],220,0x e e x mx m ∈∴-≥+>,所以()0F x '>在[1,]e 恒成立,故()F x 在[1,]e 单调递增,max ()()4mF x F e me e==--, 所以只需40mme e-->,解之即得m 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因为22212()x g x x x x -'=-+=.由22212()0x g x x x x-'=-+==得02x =, 所以02x =为函数()g x 的极小值点……………………………………3分(2)()()2ln m f x g x mx x x -=--,222[()()]mx x mf xg x x -+'∴-=.因为()()f x g x -在[)1,+∞上为单调函数,所以220mx x m -+≥或220mx x m -+≤在[)1,+∞上恒成立 ……………………………………5分220mx x m -+≥等价于221xm x≥+ 2222,max 11111x m x x x x x ⎧⎫⎪⎪== ∴≥⎨⎬+⎪⎪++⎩⎭. …………………………………7分 220mx x m ∴-+≤等价于2(1)2,m x x +≤即221xm x≤+在[)1,∞恒成立, 而(]220,1,01xm x∈≤+. 综上,m 的取值范围(][),01,-∞+∞. ………………………………………8分(3)构造函数2()()()()2ln m eF x f x g x h x mx x x x=--=---, 当0m ≤时,2[1,],0,2ln 0m ex e mx x x x∈-≤--<,所以在[1,]e 不存在0x 使得000()()()f x g x h x ->成立.当0m >时,22222222()m e mx x m eF x m x x x x -++'=+-+=……………………………………11分 因为2[1,],220,0x e e x mx m ∈∴-≥+>,所以()0F x '>在[1,]e 恒成立, 故()F x 在[1,]e 单调递增,max ()4mF x me e=--, 所以只需40m me e -->,解之得241e m e >-, 故m 的取值范围24,.1e e ⎛⎫+∞ ⎪-⎝⎭……………………………………………1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