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报告解题方法及部分真题

合集下载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必用模板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必用模板

值得商榷的论证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不严谨的论证,得出了.......结论。

由于存在诸多逻辑缺陷,该结论是缺乏说服力的,具体分析如下(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推出结论说..........。

但是这样的推理是难以必然成立的):首先,原文说......是不妥的。

其次,文中强调......,我们不能排除一种情况存在.............是缺乏说服力的......。

再者,......是值得商榷的.......,材料中错误的将......放在....对立的是缺乏说服力的。

最后,......是不恰当的,....难以令人信服.......有些牵强。

综上所述,上述材料对.........的论证,存在很多逻辑问题(由于上文在推理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难以必然成立的,还需进一步套路完善(上文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

(开头)针对........的问题,正反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然而双方的论证都存在多处不当,有狡辩之嫌。

(结尾)综上所述,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犯了诸多逻辑错误。

......是否.....,仍然需要讨论。

论说文(开头)无不引发我们展开新的思考.....时随境迁....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一警世名言被赋予新的意义....(正面)(结尾)我们更应该从这则故事中汲取养分,努力把.....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开来,让他一路催人奋进,....勾勒出人生的轨迹...光辉典范....如此残疼的教训不胜枚举....他们的壮举为人类征服各种极限、战胜一切困难、探索成功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稍纵即逝、大放异彩、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崭露头角。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管理类联考答题万能模板之标题论证有效性分析

管理类联考答题万能模板之标题论证有效性分析

管理类联考答题万能模板之标题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的练习我们已经进行了好几周了,同学已经越来越好了,希望大家能坚持下来。

联考将至,今天,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万能模板,希望大家都能背下来,运用到以后的练习中去。

1答题步骤1、提前审题:拿到试卷至开考之间,约 5 到 10 分钟。

2、确定论点:明确文章的总论点,为首段做准备。

3、标记漏洞:把可疑的词语或句子依序标记出来。

如下题标记所示。

4、选定漏洞:把最有把握写好的漏洞的序号记下来。

如下题的①⑥⑦⑧⑨。

5、动笔答题:按照万能模板快速组织成文。

2023年真题:目前,国内约有一千家①专业公关公司。

去年,规模最大的十家本土公关公司②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③,而规模最大的十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 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率平均为 20%,外资公司为15%④。

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⑤。

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⑥,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 亿元人民币;而日本约为 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

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若中国的人均公关费用达到了日本的水平,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从 25 亿元长到300 亿元,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 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⑦。

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⑧,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⑨。

(2004 年 1 月真题)2万能标题模板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标题大致有三种:万能式、后“吗”式、创新式。

1万能式标题与材料论点、结论无关,直接说明材料论证有问题、有漏洞的一种标题,使用万能式题最保险,不会造成意外丢分,但也不会得到任何加分、印象分。

常用的万能标题有:有失偏颇的论证、且慢草率下结论、有待商榷的论证。

注意:1、必须掌握一个万能式标题;2、其它类似的标题也可以作为万能式标题,但不建议自拟万能式2后“吗”式标题采用“结论+吗?”形式的标题都被称为:后“吗”式标题。

199管理类联考论说文和论证有效性分析

199管理类联考论说文和论证有效性分析
语言准确、得体、生动。
具体要求: 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说文。
二、材料作文写作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材料作文写作步骤:全面审题、准确立意、精妙拟题、合理结构、有效表达。
写作材料作文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偏差”。“两个极端”,一是指自始至终不提原材料,二是指原封不动照搬原材料;“一个偏差”,是指仅将原材料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使用。
另一个人则是提着鱼竿继续忍受着饥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由于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都使完了,所以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倒在了海边。
5. 一位王爷家里有个手艺精湛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就是烤鸭,王府里的人每次吃了之后,都对他大加赞赏,只有王爷一人为了维护自己不苟言笑的形象,对厨师做的菜从来不做任何评价。一天,王爷有贵客从远方来。王爷在家设宴,自然少不了那道名菜——烤鸭。然而当王爷给客人挟了一条鸭腿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鸭腿了。宴会结束后,王爷向厨师问起此事。厨师回答:“禀王爷,我们府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王爷自然不信,要求厨师带他到鸭房查个究竟。由于时值深夜,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厨师说:“王爷您看,我们府里的鸭子就都只有一条腿吧?”王爷听后,便大声拍掌,鸭子被吵醒,全都站了起来。王爷说:“现在鸭子不都有两条腿了吗?”厨师说:“对,对。不过,只有在您鼓掌拍手的时候,鸭子才有两条腿!”
3. 一位心理学家曾和一个人打赌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的房间里,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同意打赌。心理学家买了一只漂亮的鸟笼给他,他将鸟笼挂在了房间里。
结果出现的情况是——当人们走进他的房间就会问:“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他立刻回答:“我从来未有过一只鸟。”“那么,你要一只空鸟笼干吗?”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10真题范文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10真题范文

写作答题纸笔名:Derrick 所跟老师:字数:参考分数:批改意见世界是平的吗?材料通过“世界是平的”,推出一系列结论,其论证过程是存在诸多漏洞的。

首先,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就可以促进穷国的经济发展吗?未必如此。

即使接收到了同样的信息,穷国也可能受到接收信息平台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传播的范围也可能受限。

况且,接收的信息能否直接作用于经济,也是未知的,更不能推出会改善国际地位。

其次,“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未必能佐证“世界是平的”。

中国的崛起,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经济成就”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必是决定性因素;还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独立自主,靠自己国内的关键性科技的突破,以及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军事实力的提高等各种原因。

再者,世界格局的变化未必能推出“最不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缩小。

世界格局的演变,可能有多种结果,也可能加大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未必一定会缩小差距。

非洲大陆的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以及人才储备,与北美都存在差距,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差距,未必会变成北美。

最后,“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就能推出“中国东西部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吗?不一定。

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因为特定的历史条件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地理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信息技术发展未必一定会导致中国西部的崛起。

综上所述,论证的论据是有待商榷的,非洲大陆未必会成为另一个北美,中国东西部经济鸿沟未必会被填平,世界也未必是平的。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真题解析第56题论证有效性分析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真题解析第56题论证有效性分析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真题解析第56题(论证有效性分析)来源:文都教育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

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人认为选择越多越快乐,其理由是:人的选择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所以就越快乐。

其实,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乐。

”一个人知足了才会感到快乐。

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

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

而追求无穷的选择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会感到快乐,那就只会感到痛苦。

再说,在作出每一选择时,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选项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再进行判断决策。

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事实也正是如此。

我们在做考卷中的选择题时,选项越多选择起来就越麻烦,也就越感到痛苦。

还有,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由于失误而产生的后悔就越多,因而产生的痛苦也就越多。

有人因为飞机晚点而后悔没选坐高铁,就是因为可选交通工具多样而造成的。

如果没有高铁可选,就不会有这种后悔和痛苦。

退一步说,即使其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也肯定有优劣之分。

人们作出某一选择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而产生懊悔。

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越多,懊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

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漏洞识别:1.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

这句话中,把无穷的选择作为使人感到最快乐的绝对理由是不足取的,让人快的方法很多很多,比如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为他人的幸福而好好的活着就是一种快乐。

2003-2009年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解析

2003-2009年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解析

2003年1月题干: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600字左右(可以从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分析)2003年真题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

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

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

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

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

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解析:1、题干的结论存在以下的若干漏洞:(1 )蜜蜂试验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生物行为试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更不能把生物行为试验的结果一般化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原则(2 )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总体上是有规律的。

在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虽然企业用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取得成功,但是企业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

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

(3 )企业经营需要明确方向。

在具有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方向。

但方向的调整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机试错,更不能否定企业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

(4 )技术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技术趋势不可预测。

不能说明进行预测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

实际上对未来的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预测的时间的长短也不能作为否定预测必要性的根据。

(5 )不能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区别绝对化。

事实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不是绝对排斥的。

2012-2015年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真题

2012-2015年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真题

2012-2015年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真题一、2015年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与参考答案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30分)(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

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

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会化解。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而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不足或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解析:论证中心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参考问题:1、只要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扩大销售——会化解生产过剩;条件关系使用不当。

市场需求仅是生产过剩的一个因素而非充分条件和唯一因素,2、政府干预违背经济运行客观规律——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论据不足。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成文要求
● 1,时间≤30‘ ● 2,文章布局: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60字左右 120字左右 120字左右 120字左右 120字左右 60字左右
文章标题(居中)
开头
总结论证结构,质疑中心论点
第一组谬误分析 第二组谬误分析 第三组谬误分析
题干一般为四组 论证,针对这四 组论证进行四组 逻辑谬误分析
开头写法
● 开头和结尾并非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考试重点,但是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考生需对开头结尾有所 重视,将语言的表达打磨得让阅卷老师无可挑剔。
● 第一种是把推理过程简化,然后指出中心论点。 ● 上述论证通过……,得出………这个结论。然而,该论证过程因为存在若干问题,值得商榷,分析如
下: ● 第二种是“一系列论证”,省去概括具体内容,但需要概括中心论点。因其详略得当建议考生选择这
● 质疑式: ● 冰雪运动中心未必能获得可观利润(2020) ● 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言之尚早(2019) ● 物质生活未必不会冲击精神世界(2018) ● 赏罚是否就可以治理好臣民(2017) ● 大学生就业究竟难不难(2016) ● 政府不必干涉生产过剩有待商榷(2015) ● 制衡监督就能保证企业成功有待商榷(2014) ● 搞好文化建设就能增强软实力言之尚早(2013) ● 人类不必干涉自然问题有待商榷(2012)
● 结尾写法跟开头写法几乎相同,考生任选其中一种写法使用即可: ● (1)综上所述,上述材料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存在诸多逻辑谬误,要得出该论
点还需要更加严谨的论证。 ● (2)综上所述,原文在以上诸多方面存在不妥之处,如果没有更严谨的论证,不宜凭此
断定“.………”。 ● (3)综上所述,上述材料在推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谬误,要得出文章结论还需要更加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大全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大全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大全四、写作:第小题,共分。

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分,论说文分。

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的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实现。

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其中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其中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的今后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

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

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否则,你就会赔钱。

眼见未必为实吗?本题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了“眼见未必为实”的结论。

但是,其推理过程和论证方式存在诸多不妥之处。

第一,“事物表象不等于事物真相”不能推出“眼见未必为实”这一结论,这是因为“虚与实”不能等同于“表象与真相”,该论证有混淆概念的嫌疑,而且事物表象不等于事物真相并不意味着表象一定不是真相,虽然一些表象可能与真相有一些差距,但表象可以与真相一致,我们亲眼所见有可能就是真相。

管理类联考综合-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步骤详解

管理类联考综合-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步骤详解

新东方在线—MBA、MPA、MPA CC复习备考系列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步骤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由审题、立意构思、拟题、结构几个环节构成。

一、审题审题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审题就是认真阅读题干,发现论证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准确地发现题干中存在的问题,后面的写作就会自然衍生,水到渠成;如果审题时判断失误,分析混乱,后面的写作将寸步难行。

论证有效性分析提供的是一则完整的论证。

既然如此,它就应该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审题步骤为:(1)从寻找论点(结论)入手,如果材料中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摘录下来即可;如果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语句就要根据材料进行提炼概括,这一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确认了论证要表达的观点,才能评价其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否服从、服务于观点的需要了,是否将观点表达清楚了,是否具达到了令人信服的程度,即论证是否具有有效性。

例如论证材料为:有人认为矿难的频繁发生与安全监管机构在编人员太少有直接的关系。

以山西省为例,有煤矿4 235座,而安全监管机构在编的人员仅有1 666名。

于是建议政府增加监管人员,这样既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还可以缓解现在监管机构的工作压力,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有条理性。

这则论证是基于对造成矿难原因的认识,提出的一个建议。

这则材料的论点是:矿难的频繁发生与安全监管人员太少有直接关系。

(2)寻找支撑论点的基础——论据。

上述材料支持论点的论据是一个量化的事实:以山西省为例,有煤矿4 235座,而安全监管机构在编的人员仅有1 666名。

(3)分析论证过程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上述材料使用了归纳推理中的例证法。

建议部分运用了条件推理。

理清了材料的论证脉络就可以进入立意构思阶段了。

二、立意构思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立意是有指向性的,这一点大纲中已有说明,“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要对此做出分析与评论。

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技巧总结

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技巧总结

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技巧总结1.标题●后“吗”式题目●总结论+吗●置疑式●置疑性语言+对材料概括的语句●对材料概括的语句+置疑性语言●万能式●如此论证,有待商榷●如此论证,有待斟酌●一篇有缺陷的论证●一篇不严谨的论证●一篇经不起推敲的论证2.开头段●上述材料通过…分析,得出了...的结论,然而,其论证过程存在以下缺陷:●论证者针对...这一论题,展开了系列论证,其论证过程存在诸多不足,现分析如下:●上述材料通过系列论证,得出...结论,然而其论证过程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材料的论证有效性缺失,现分析如下:3.引题+点错(2~3行)●A无法证明/无法推出/无法得出/并不意味着B。

因为……●由A推出B是欠妥当的/不恰当的/不严谨的/不完善的/有缺陷的/有漏洞的。

由于……●A能够推出B吗?未必/不一定/难说。

如果……●由A得出B,明显存在……(具体缺陷)4.谬误1.先找论证联结词,识别完整论证2.再找绝对化或缺陷标志词,识别具体缺陷●概念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相关●偷换概念●同一概念,含义不同内延与外延不同(内在与外在、客观与主观、具体与抽像、绝对与相对):两者看似相近,实质上差异很大,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两个概念等同。

●典型:集合体性质误用集体→个体:集合具有的性质,个体未必具有●混淆概念●A与B混淆●论据●论据不成立●论据出现绝对化表达论据过于绝对,论据不成立●论据违背一般事实●中间推论作为论据不成立A→B→C(此时总结不可省略): ①.A不能推B,所以更无法据此得出C②.B不能推C,即使B成立,但……也无法得出C ③.①+②:A不能推B,即使B成立,但……也无法得出C●论据无效●个例、调查取样、统计类●以偏概全元素→集合:仅是个别偶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性质/事例。

●数字谬误百分比、绝对数→基数平均值→极值●样本不具有代表性调查:注意被调查对象与结论对象是否一致、样品数量是否明确(>30)●诉诸类●诉渚权威学说、理论、观点:一家之言不具有代表性,不能普遍地说明…问题。

2022年管理联考综合真题+解析_1-29

2022年管理联考综合真题+解析_1-29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虽然是人们尊崇的德行,但这种德行其实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一种德行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让大家受其感染,并化为自觉意识,然后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赖以存在的行为特点是不事张扬、不为人知。

既然如此,它就得不到传播,也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退一步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举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从根本上使这一善举失去了默默无闻的特性。

既然如此,这一命题就无从谈起了。

再者,默默无闻的善举一旦被媒体大力宣传,当事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肯定与赞赏,而这就是社会对他的回报,既然他从社会得到了回报,怎么还可以说是无私奉献呢 ?由此可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德行注定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逐句解析第 2 段第 1 句:一种德行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让大家受其感染,并化为自觉意识,然后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这句话有问题。

这句话是后面无私奉献不可能成为社会道德精神的前提论据,属于“论据不成立”谬误。

一种德行未必必须借助大众媒体,例如老百姓口口相传、学校教育、父母言传身教都是可以的,该前提不必然成立。

第2段第2句: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赖以存在的行为特点是不事张扬、不为人知。

第 3 句:既然如此,它就得不到传播,也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第2句不必质疑,应该放过。

但是第 2 句推不出第 3 句。

虽然无私奉献不事张扬,但未必就得不到传播,此处属于“推不出”谬误。

第3段:退一步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举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从根本上使这一善举失去了默默无闻的特性。

2023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试题-论证有效性分析解读分析

2023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试题-论证有效性分析解读分析

2023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试题-论证有效性分析解读分析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大家都在议论老年人还要不要继续工作的话题。

我们认为,老年人应该继续工作。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老年人继续工作是法律赋子他们的权利。

据统计,我国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所以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如果老年人不再继续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就势必会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原有平衡,从而造成社会劳动力的短缺。

如果老年人继续工作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此外,老年人有权利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他们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就应该继续工作。

再说,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所以老年人继续工作还有益于其身体健康。

56.【参考解析】(1)找总论点根据位置以及关键词“我们认为”可知论点:老年人应该继续工作。

(2)分析缺陷①推理过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论证“老年人继续工作是法律赋子他们的权利”。

指出缺陷:偷换概念。

给出理由:“劳动”与“工作”二者不是等价的。

工作是指在相关单位或组织进行的,并且可以获得一定报酬的活动。

而劳动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并且不一定获得报酬。

②推理过程:由“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论证“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指出缺陷:推不出。

给出理由:一方面,预期寿命的提高不能等价为实际的寿命长短情况;另一方面,寿命的提高只能说明活得时间长,但不能证明身体健康。

③推理过程:由“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论证“老年人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2012年1月】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

16年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解析

16年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解析

16年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解析文硕周竟希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

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第一步,画推理图解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2年劳动力人口比去年减少345万15年二季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为1.06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大学生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大学生整体适应能力比较强大学生就业更容易一部分就业难是因为专业与市场不适应或要求过高。

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结论:大学生就业并不难大学生供不应求文硕考研长年致力于考研集训营及专业课一对一辅导,会计硕士是其特色专业,由联考全科名师周竟希老师带队,30人精品小班,授课老师亲自辅导答疑改作文,有极高的录取率。

管理类联考写作知识点试卷【5】(含答案及解析)

管理类联考写作知识点试卷【5】(含答案及解析)

管理类联考写作知识点试卷【5】(含答案及解析)1 [论证有效性分析]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曝光的企业丑闻数量却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这充分说明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道德的进步。

企业作为社会财富最重要的创造者之一,也应该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如果因为丑闻迭出而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企业这种组织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

当公司的高管们坐着商务飞机在全球遨游时,股东们根本无从知晓管理层是否在滥用自己的权力。

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企业丑闻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是否该给大公司高管们支付那么高的报酬。

企业高管拿高薪是因为他们的决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时,他们却不必支付罚金。

正是这种无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高管们朝着错误的方向越滑越远。

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

【答案】略【解析】略2 [论证有效性分析]科学家在一个孤岛上的猴群中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低的猴子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花了大约20天左右,整个猴群才接受了这种糖。

将另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高的猴王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

两天之内,整个猴群就都接受了该种糖。

看来,猴群中存在着权威,而权威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

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如果希望推动人们接受某种新商品,应当首先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

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接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这个实验对于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指导意义。

如果希望变革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应该自上而下展开,这样做遭遇的阻力较小,容易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

当然,猴群乐于接受糖这种好吃的东西;如果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即使猴王希望其它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

因此,如果组织变革使某些组织成员吃尽苦头,组织领导者再努力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答案】略【解析】改革只能自上而下的展开吗?材料通过猴群的实验,推出了改革要想成功就需要自上而下进行的结论,但是此结论在推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逻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说有效性分析解题方法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是困扰考生的一个障碍,且是他们容易丢分的一个项目。

从历年考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八大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供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考生们学习。

一、文章常见错误二、(一)以偏概全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而非必然的,可靠的结论往往建立在数目、围充足的(取样对象的围,包括时间、地点)、取样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够大。

通常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或者过于简单的方法称为“以偏概全”。

常见问题有(1)只顾一点不及其余;(2)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证;(3)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

例:在针对巴黎市民对垃圾食品偏好度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在巴黎的各大麦当劳餐厅随机抽取了300人做调查,发现巴黎市民更喜欢程度高达75%。

分析:该调查的样本仅仅来自于巴黎的快餐厅,在巴黎快餐厅吃饭的人就餐偏好不能代表巴黎市民的就餐偏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类比不当作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

于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

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

相反,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

例:熊猫和棕熊是近亲,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牙齿额肠道结构,适应于肉食,所以,熊猫常用的食物是肉类。

分析:该例中就用到了类比不当的错误,熊猫和棕熊虽然在很多地方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大不相同,这些是构成两者食物结构不同的原因。

类比除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类比还有同一个物体不同时间的类比,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类比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时间发生了变化,物体所处的环境也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且不能排除偶然性。

例:上次我打得赢他,我这次一定也打得赢分析:世上没有常胜将军。

(三)因果倒置因果关系具有共存性。

指原因和结果是在时空上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起。

但因果之间的共存性也容易引起人们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犯“倒置因果”的错误。

例: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中,大部分人都有私家轿车。

分析:这一论证就是因果倒置。

应该说私人拥有轿车是发达国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四)无关因果(强拉因果)指论证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一种表现。

例:我在学校都很受人欢迎,因为我每天穿的都很漂亮分析:穿的漂亮和受人欢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成为直接的因果关系。

很多时候人们会用先后顺序来判断因果关系,这也是无关因果。

例:我一坐到我的座位上,电脑就死机了,所以我一定是做错了什么。

分析:电脑死机和我坐到座位上两者虽然有先后的关系,但这两个关系并不具有因果联系。

(五)单一因果(原因缺少)在科学实验中,判断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中往往要求使用单一变量法,来保验证某个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发生的很多事情是有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在没有办法将其他因素一一排除的前提下,不能断然决定是某一个或两个因素导致了结果的产生。

例:明很胖,他一定很少做运动。

分析:明的胖是多种原因一起构成的,不能断定是很少运动造成的。

(六)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围、所指对象等具体涵。

常见手段:(1)把对方言论作出曲解,把它推翻,再假装已经推翻了对方真正的言论;(2)断章取义──从对方真正的言论中选取有误导性的段落;(3)选取其他与对方拥有相同立场的人,把他们支持该立场的软弱论据推翻,再假装已经辩倒“所有”拥有该立场的人,从以推翻该立场;(4)虚构一个行为和信念遭受批评的人物,再声称该人物为对方言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例: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

”大文:“我反对,把孩子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

”分析:大文把不让孩子们在大街上跑,曲解为把孩子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七)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在逻辑上是违反了排中律,排中律的容是: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 及其否定(并非A),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这个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例:“提高邮票价格,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减少流量”。

分析:论证者提高邮票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使邮政业景气起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又会减少流量,就出现了目的与结果之间的矛盾。

(八)主观代替客观这个问题在论证有效性写作中出现相对较少。

顾名思义,就是用主观的看法来代替客观的容。

例:一群孩子在谈论一只蛤蟆的雌雄,相持不下时一个人突然说:“我知道怎么辨认了”老师很高兴,说:“请讲”。

孩子说:“投票表决”。

分析:这个例子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

三、主要行文结构(一)3段式第一段上述论证认为(),而在论述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错误,因此该论述并非无懈可击的。

第二段第一(首先)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第二(其次)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第三(再次)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第四(最后)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第三段综上所述,由于题干的推理论述过程中存在诸多此类的逻辑问题,因此,上述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二)2+N式第一段本题论证中存在以下漏洞:第二段(1)(2)(3)四、总结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

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

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以下为历年真题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真题(2010-2016年),请读者自行打印出来后,在每行间隙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

历年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2010-2016)2016年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慌"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

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

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

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会化解。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而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不足或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

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围。

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围之,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的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

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这一机制的制约而得纠正。

再者,由于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的平衡就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部的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力的监督与制衡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够成功。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果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大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好了。

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普行,否定恶行。

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而文化固守道德##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

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化作品当今也是有文化的本质属性。

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

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锁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弘扬了一种道德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同一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

都能产生文化影响的。

由此可知,只要创作更多的体现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的扩大就是无疑的,而且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