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病例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合集下载

肝门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s u r v i v a l o f h i l a r e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a .I n t J Cl i n Ex p Me d, 2 0 1 5, 8
( 1 ) : 1 1 2 2—8 .
常 的患者 仍 可 谨 慎 实 施 。E N B D 为外 引 流 , 具 有 微 创、 便 于 冲洗 及 临 床 观 察 等 特 点 ,临 床适 用 范 围较 为广 泛 。但该 技 术将 胆汁 引 流至 体外 ,易 引起 电解
i n t u b a t i o n f o r h i l a r h e p a t i c d u e t s t r i c t u r e s .An n S u r g ,1 9 7 6,1 8 3: 48 8

质紊乱和消化不 良,故 目前 只作为 临时性减 黄措
肝 门部胆 管癌 ( h i l a r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a , H A C C ) 又称 K l a s t k i n瘤 , 指 发生 于肝 总管 、 左 右肝 管 及其 汇合 部 的恶 性 肿 瘤 , 是 胆 道 系 统 常见 的 恶性 肿 瘤, 约 占胆 道肿 瘤 的 5 0 % ~6 0 %, 且 近 年来 有 不 断 增长的趋势¨ j 。 由于 其 解 剖 位 置 特 殊 、 起病 隐匿 、 易 于侵犯 临 近血 管组 织等 特点 , 故 早期 诊断 困难 、 手
施。
4 9 5.
5 苏茂生 , 周 宁新. 胆道外引流 的历史 及其在 现代微创外 科时代 的
变迁. 肝胆外科杂志 , 2 0 0 6, 1 4 ( 6 ) : 4 7 1 —4 7 3 .

肝门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

肝门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

1 胆 道介入 引流术
11 经 皮肝 穿刺 胆道 引流术 . 经皮 肝 穿刺 胆道 引 流 ( ec t eu a se a cc oa g ga h n riae T D)包括外 引流 、 p rua o s rnh p t h l i rp yadda g ,P C n t i no n
收稿 日期 :2 1— 2 1 020—4 作者简介 :茅爱武 ( 9 6 ),男 ,上海人 ,教授 ,主任 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消化 系统疾病 的介入诊治 。E m i 15 一 - a: l
y n li0 0 oma .o a - e2 1 @h t ie m l

6 — 9
Ab t a t Hi rc o a g o a c n ma i a e a d h r — — e t u ri l i . n r c n e r , n e v n i n l s r c : l h l n i c r i o s a r r n a d t t a mo c i c I e e t a s i tr e t a a o r t n n y o r d o o y a h e e a i r g e s a d a p a sa v n a e o te th l r c o a g o a cn ma He e we w i a i l g c iv d r p d p o r s n p e r d a t g s t r a i h l n i c r i o . r , l a l
内引 流和 内外 引 流 ,能快 速 引流肝 内蓄积 的胆 汁 、降低 胆管 内压力 ,既 可为 择期 手术创 造 条件 ,也 可作 为 姑 息治疗 手 段来 延 长患 者生 存 时间 。就采 用 的介 人治 疗方 式分 为胆 道 引流管 置 人 、金 属 内支架 置人 、 内涵 管置入 等 方式 。

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效果评价

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效果评价

【 A b s t r a c t ]0 b j e c t i v e O f h i l a r c h o l a n g i o e a r c i n o ma w i t h o b s t r u c t i v e j a u n d i c e c a u s e d b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d r a i n a g e t r e a t me n t e f f e c t
O c t o b e r w e r e c a u s e d b y e x t r a c t i o n o f h i l a r b i l e d u c t c a r c i n o ma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o b s t r u c t i v e j a u n d i c e i n 6 8 p a t i e n t s , a l l p a t i e n t s
S O NG J i n g g u o C HE N Y a h C A0 L e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 , T h e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Do n g g a n g Re g i o n , Ri z h a o 2 7 6 8 0 0, C h i n a
T 口 E A T 工 B E论 著 i
C H工NA E A L T H 工N口 UB T日 Y
肝 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效果评价
宋景 国 陈 燕 曾 磊
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 山东 日照
2 7 6 8 0 0

经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64例临床分析

经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64例临床分析

经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6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比较胆管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一周肝功能指标变化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插管成功率81.25%,患者术后黄疸指数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RCP下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效果显著。

【关键词】 ERCP;胆管支架;肝外阻塞性黄疸【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161-02肝外阻塞性黄疸可分为良性胆道梗阻和恶性胆道梗阻。

良性胆道梗阻包括胆总管结石、炎性狭窄、胆管损伤、小乳头畸形、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等;恶性胆道梗阻包括胆管癌、胰腺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囊癌、壶腹癌、肝癌、转移癌侵犯胆管等。

肝外阻塞性黄疸容易引起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败血症、肝功能衰竭等,尤其是恶性胆道梗阻短期内常常危及生命,此时迫切需要解除胆道梗阻使胆汁排泄通畅,外科手术创伤大,此类病人一般年龄较大且身体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

微创治疗解除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EM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等。

我院近几年来开展ERCP下胆管支架置入解除肝外阻塞性黄疸取得良好疗效,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肝功能、B超、CT、MR等确诊肝外阻塞性黄疸患者64例,患者选择行ERCP下胆管支架置入治疗,其中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45~92岁,平均年龄71.55±10.93岁,以老年患者为主,60岁以上55例,其中胆管炎性狭窄1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3例,胆管癌20例,胰腺癌24例,胆囊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转移癌侵犯胆管3例,壶腹部肿瘤5例。

介入治疗病例(肝脏与周围血管)

介入治疗病例(肝脏与周围血管)

介入治疗病例(肝脏与周围血管)肿瘤经血管介入性微创伤治疗:在先进的X线影像引导下,从外周血管(通常为大腿根部)插入直径1.5毫米左右的微细导管至胸/腹部/盆腔内脏的肿瘤供养动脉,直接注入抗肿瘤药物、然后堵塞肿瘤的血管,使肿瘤遭受双重打击、对正常组织影响很小。

术后无须缝合、无创口、4-6小时可下床活动。

外周血管血栓栓塞:经皮穿刺外周血管后,在X线透视监测下、插入微细导管至血栓处进行抽吸和注入血栓溶解药物、使血栓清除。

外周血管狭窄/阻塞:穿刺外周血管后、用一条微细光滑的导引钢丝通过阻塞段血管,然后送入气囊导管扩张狭窄区,酌情使用血管内支撑器(内支架),使血流恢复通畅。

出血性疾病:穿刺外周血管后,在透视引导下插入微细导管至出血区,用栓塞材料(钢丝圈、明胶海绵)堵塞破损血管,使出血立即停止。

这种方法见效快、费时短、创伤小、无须开胸/腹、住院时间短。

各种管腔(胆道、气管/支气管、食管/胃-肠道)阻塞:在X线透视引导下,用一条微细光滑导丝通过阻塞区,然后送入气囊导管扩张狭窄区,酌情使用内支撑器(内支架),使管腔恢复通畅。

妇-产科疾病:除了用导管技术治疗盆腔恶性肿瘤外,血管内栓塞术还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病、盆腔淤血症、产后大出血等,无须开刀、保留器官功能。

一、原发性肝癌男,42岁,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治疗前增强CT扫描,显示肝癌(↑)靠近大血管(下腔静脉)、手术切除困难。

介入治疗后4周CT显示肿瘤,肿瘤为栓塞剂充填、代表完全坏死,术后随诊4年未发现新病灶。

二、肝多发性转移癌女性,38岁,结肠癌手术切除后3个月发现肝脏转移,血管造影显示肝脏多个棉花团样肿瘤(↑),几乎布满全肝。

介入治疗、同时配合全身化疗后三个月复查示绝大部分肿瘤消失,患者生存已超过16个月。

三、肝血管瘤男,49岁,上腹部饱胀、不适2年余。

增强CT扫描发现肝脏右叶大血管瘤(箭头所示),近年增大、有手术治疗指征。

栓塞后4周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周边为栓塞剂充填,随诊3年肿瘤进一步缩小。

肝门胆管癌伴重度梗阻性黄疸广泛肝切除安全性的回顾分析

肝门胆管癌伴重度梗阻性黄疸广泛肝切除安全性的回顾分析

【 btat Obet e T td a t o jr e a c m i r hlni ac o acm l ae i ev vo sut e A s c】 r jci os ysf y f o pt t yi hl oag cri m o pi t wt hai bt cv v u e ma h e o n a c o n c d h l r i
总之 , iz 综合症 , M rz ii 术前诊 断率低 , 我们 应提 高对本病的认识 , B超 E C 和 c RP T均有一定的诊断 价值 , 而术 中的仔细探查更加重要 , 可提高诊 断率 , 避免漏诊 。术 中减少损伤 , 根据具体情况 , 采取不同 的术式 。
( 文编 辑 本 严志明)
j n i .M e o s L brt yea ia o sl ot eai o pi t n .n i hng gs ts ncneui 1 evl o . a dc u e t d aoa r xm nt nr ut ps prt ecm l a osadds ari tu o sct e ai b h o i e s o v ci c n a i v2 h y
重度梗 阻性黄疸 患者 如一般情
(92 )术后肝功衰发生率 48 (/ 1但 逆转 , 1/ 1 , .% 12 ) 其余并发症有胆瘘 (86 )腹腔感染 (90 、 水 (81 )切 口并发 2.% 、 1.%)腹 3.% 、
症 ( . % )心衰 ( . %) 胸 腔积液 ( . %) 。2 . %( / 1 需带腹腔引 流管 出院。结 论 95 、 95 、 48 等 86 62 )
维普资讯

3 6’ 肝胆 外科 杂志 20 4 0 6年 1 0月第 1 第 5期 4卷

高龄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

高龄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

高龄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25例70岁以上的患者全部接受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或)胆道支架植入术。

术后1、2周复查血生化,分析总结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介入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均取得了技术成功,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获得了明显缓解和有效控制,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少量出血、发热等,经处理均很快恢复正常。

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介入治疗是高龄阻塞性黄疸患者治疗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标签:介入放射学;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以及转移性肿瘤等所引起[1]。

进一步发展可继发胆道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威胁患者生命。

及时、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是使患者获得进一步治疗肿瘤的机会、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

高龄患者往往没有外科手术机会,介入治疗风险也较大[2]。

现将本院介入科近三年来治疗的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25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0岁以上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25例。

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中位数76.2岁(70~93岁)。

本组患者中,肝癌4例,胆管癌9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7例,转移癌2例。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上腹部疼痛不适,纳差,灰白色大便等。

查血清总胆红素(STB)176~457 μmol/L(正常值0~50 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术前均经超声、CT、MRI、MRCP等影像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肝外胆管9例,肝门部梗阻16例。

黄疸病史7~35 d。

术前转氨酶均升高,血清尿素氮升高4例,低蛋白血症12例,贫血16例,凝血功能异常3例。

1.2 方法术前针对心、肺、肝、肾功能情况,给予支持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术前2 d开始用止血药,纠正凝血功能。

120例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120例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120例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作者:王督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转氨酶等指标值均显著下降,提高其存活率。

结论对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有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值得在医学界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疗效胆管癌患者起病初期身体无明显征兆,不易被患者有所察觉,这不仅让患者错失了及早治疗的时机,且当身体症状处于明显阶段时,患者的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提高其治疗的难度与死亡率。

目前,应用于胆管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患者术后因胆汁流出道极有可能会出现再一次阻塞,这就难以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一旦患者出现胆汁道阻塞,需接受进一步治疗,此时适宜采用介入治疗,我院为观察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60例确诊为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

其中,对照组男13例,年龄39-68岁,平均(56±3.5)岁,女17例,年龄41-69岁,平均(58±2.5)岁;研究组男16例,年龄37-66岁,平均(54±2.5)岁,女14例,年龄38-69岁,平均(58±3.5)岁。

120例患者中,于初次就诊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者83例,部分切除术者3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值均显著上升,于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检测其指标值,总胆红素平均值为(212.4±116.1)μmol/L,直接胆红素平均值为(153.3±90.7)μmol/L,转氨酶平均值为(96.7±53.3)U/L。

肝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肝功能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

肝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肝功能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胆 ICGR15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评估的局限性限制了
红素等,可反映肝脏的损伤,胆道的梗阻状态,肝细 CLD 评分的应用[9]。
胞的营养代谢功能;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可反映门 2. 4 代谢功能定量检测 ①吲哚氰绿(ICG)排泄
脉高压的程度;碱性磷酸酶(ALP)值可先于总胆红 试验:ICG 试验可反映肝脏的血液灌流量和肝脏胆
山东医药2018 年第58 卷第41 期
肝肝门功胆能管评癌估伴及梗干阻预性研黄究疸进患展者术前
陈述海,康晓亮,朱呈瞻,冯玉杰,张炳远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肝门胆管癌(HCCA)是一种早期诊断率低、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惟一的根治方法。但由于多
数患者术前合并梗阻性黄疸,使得术后常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具有极高手术风险。目前术前肝功能评
时, 一般升高 ,故不适 > 3 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00490);山东省科技攻 关计划项目(2016GGB14019)。 通信作者:张炳远( : ) Email zhangbingyuan01@ 163. com
和收缩,这使得心血管循环系统在梗阻性黄疸时更 加脆弱。以上涉及肝脏、肾脏、心脏等多脏器的病理 生理改变一方面使得患者的手术风险增加,另一方
有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才能为长期生存甚至治愈提 供可能。肝门部胆管癌易造成胆道梗阻,多数患者 存在梗阻性黄疸,而由于其对肝脏组织的浸润,外科 手术治疗需同时行肝脏部分切除后再行胆肠吻合 术以完成胆道的重建。有文献[3]报道肝门胆管癌 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 0% ,而术后肝功能衰竭 的发生将会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有统计行半肝切除患者的手术病死率高达25. 0% 。 为了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 前精准的肝功能评估尤为重要。既往已有诸多关于 肝功能评估的方法和研究,但黄疸引起的多系统改 变使得术前肝脏背景不同,单一的肝功能储备评估 方法并不适合。目前虽已有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并初步提出了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肝门部胆管癌肝切 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定义及安全标准化残肝体积公 式,但其准确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现就适 用于肝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肝功能评估 方法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梗阻性黄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胆道的通畅和胆汁向肠道内的顺利排泄对维持

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42例的护理体会

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42例的护理体会

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42例的护理体会目的总结介入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资料。

结果5例术中出现胆心反射,12例患者术中出现疼痛症状,8例患者术后因逆行胆道感染出现发热症状,4例患者引流管出现堵塞、移位,3例患者术后引流管出血,以上症状及时处理后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精心、全面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标签:黄疸;梗阻性;介入治疗;PTCD;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男性34例,女性17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63.8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全身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黄,大便灰白、陶土样变,腹胀等。

实验室检查:27 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151~532mol/L,转氨酶121-254U/L。

黄疸病因:胆总管占位13例,胆管细胞性肝癌6例,肝门部占位9例,壶腹部占位12例,胰头部占位11例。

本组患者术前均经彩超或CT、MRCP明确诊断。

1.2方法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常规消毒铺巾,经右侧第9~11肋间或剑突下穿刺进针(COOK公司PTCD穿刺套装),穿刺入肝内胆管后行胆道造影,明确胆管梗阻情况,并根据梗阻情况选择胆道外引流、或内外引流管或行胆道支架植入术。

2 结果本组51例患者,行胆道内外引流24例,行胆道外引流术19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8例。

围手术期观察有5例患者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12例患者术中出现疼痛症状,8例患者术后因逆行胆道感染出现发热症状,4例患者引流管移位,3例患者术后引流管出血治疗后。

以上情况均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无一例患者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

3 护理3.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梗阻性黄疸患者往往心理负担重,对该疾病知之甚少,因而对疾病怀有恐惧感,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

护理人员应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操作过程、手术方法及恢复情况,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综合性介入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观察

综合性介入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观察

综合性介入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观察目的探究综合性介入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有效性。

方法把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引流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对两组患者在进行后观察其是否有并发症发生,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和满意程度。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综合介入治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综合性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在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其发生的机理一般为受到原发的肝癌、胰头壶腹癌或者是转移癌症侵入到胆管内,或者是胆管受到外部的压力过大,导致胆汁不能按照通常的规律进入肠道而引发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的引流技术可以将胆管的张力进行有效的缓解,可以改善病情,减轻患者的患病时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1]。

2014年我院收治了60例患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引流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62~80岁,平均年龄(65.5±8.5)岁,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70.3±9.1)岁。

肝细胞癌胆管转移致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肝细胞癌胆管转移致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肝细胞癌胆管转移致阻塞性黄疸的外科治疗刘扬;王跃如;姚乐;荀林娟;庄英;张柏和【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阻塞性黄疸均系肝癌引发胆总管癌栓所致.其中,45例进行了总胆管切开取癌栓T管引流术,同时行肝肿瘤切除22例、患侧肝动脉结扎者23例;5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在4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7例肝左叶肿瘤患者术后平均生存11个月,28例肝右叶肿瘤患者生存7个月,总平均存活时间为9个月;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手术患者较非手术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外科手术明显延长阻塞性黄疸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肝细胞肿瘤;阻塞性黄疸;胆管癌栓【作者】刘扬;王跃如;姚乐;荀林娟;庄英;张柏和【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上海20007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80;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上海20007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上海2004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05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黄疸,不论是阻塞性或肝细胞性和肿瘤大小,均属晚期表现,治疗非常棘手。

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多数因胆道癌栓引起[1-5]。

本研究对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及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50例患者,男43例,女7例,年龄42~67岁;黄疸(均为无痛性黄疸)病程7~14d,伴上腹胀满43例,皮肤瘙痒49例,大便陶土色36例,乏力、消瘦、纳差44例,腹水1例,胆囊肿大25例,发热2例。

介入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术后护理

介入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术后护理

介入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术后护理孙静【摘要】目的总结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的肝癌合并梗阻性患者30 例,全部行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介入治疗后密切观察黄疸症状,做好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监测肝功能指变化.结果本组2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胆红素无明显变化,术后因肝性脑病死亡.其余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明显减退,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患者中,2 例患者出现血性引流液,5 例患者出现血淀粉酶升高,3 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周围渗漏腹水,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好转.结论介入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可以较好的降低患者血胆红素,但术后血胆红素未明显变化者应警惕肝性脑病的出现;及时做好的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28【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肝癌;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作者】孙静【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一科,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肝癌晚期肿瘤浸润、增大、压迫可引起胆管阻塞,造成梗阻性黄疸,短期内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肿瘤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胆管梗阻,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是治疗胆管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1]。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行介入治疗的肝癌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术后给予系统有效地护理后,各并发症都在早期得到控制并好转,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肝癌合并梗阻性患者30例,肝癌均为原发性,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3岁,平均(58.5±2.3)岁。

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王刚;桑海泉;毕聪【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收集患者术前肝功能、总胆红素水平、感染、阻塞类型、引流方式与并发症等可能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并对比术前与术后1周的肝功能指标与黄疸消除情况等.结果介入治疗成功53例,治愈率为98.1%,黄疸治愈48例,黄疸消除率为88.9%.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黄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5【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肝门胆管癌;黄疸;介入治疗;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肝功能指标【作者】王刚;桑海泉;毕聪【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辽宁沈阳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六普通外科,辽宁沈阳 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ACC),也称Klastkin瘤,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伴有同侧门静脉受累、肝叶萎缩与周围肝实质侵袭等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所有肝内外胆道恶性肿瘤中约占70%[1-2]。

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因素较多,如性别、年龄、环境、遗传因素、肝硬化、慢性胰腺疾病、炎症性肠病、病毒感染等,其中高风险因素是胆道结石症[3]。

同时,因肿瘤所在部位的特殊,肝门部血管纵横,导致手术治疗的难度大、风险大、预后差[4]。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1月收入治疗的120例确诊为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行介入手术的患者作为本实验的调查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对分别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通过两组数据相对比得出:实验组的患者术后有1例并发症患者,发生率为1.67%。

疾病恢复情况评分为(80.31±7.25)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5.36±8.92)分。

对照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4例,发生率为6.67%。

疾病恢复情况评分为(74.29±6.7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4.57±7.21)分。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疾病恢复情况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三项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进行干预操作之前,两组患者疾病的整体状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由实验数据得出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对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行介入的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胆管癌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同时伴有肝功能损害,导致出现内毒素血症、低凝血酶原状态等各种病理变化,局部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易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1-2]。

因此,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围手术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从确定手术治疗时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护理时间,术前护理的工作有:向患者介绍自身疾病的基本情况,告知患者实施介入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前的配合要点,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探讨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探讨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探讨
刘莉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06
【摘要】目的探析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行介入手术治疗的67例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2组,即参照组(n=33)、观察组(n=34).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5.9%,护理满意度是97.1%,同参照组患者的24.2%、78.8%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施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后,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总页数】2页(P215-216)
【作者】刘莉
【作者单位】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 [J], 鲁杰;刘凌云
2.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应用于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治疗的临床研究 [J], 赵
富丽
3.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J], 王刚;桑海泉;毕聪
4.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J], 戚春彦
5.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病例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J], 陈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卢再鸣;张军;温锋;单明;刘兆玉;郭启勇【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9)007【摘要】目的: 观察并对比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75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组(n=36)和手术组(n=39),分别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PTBD+stent)和手术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手术组和介入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各自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期内,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和95%可信区间均高于同期介入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是一种姑息性疗法,可获得与手术切除治疗相近的生存时间,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和微创等优点.【总页数】3页(P824-826)【作者】卢再鸣;张军;温锋;单明;刘兆玉;郭启勇【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立贵2.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J], 孟晓明;贾宝洋;徐洪军3.手术与介入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比较 [J], 苏树英;王忠辉4.手术及介入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对比研究 [J], 邓小强5.肝门部胆管癌的介入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J], 杨安;刘玉娥;申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4例肿瘤致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

64例肿瘤致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

64例肿瘤致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关键词】肿瘤;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多已为晚期,绝大多数患者己失去了外科根治术的机会,部分病例可行姑息分流旁路术,但外科旁路分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相当高[1]。

目前,介入治疗能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缩小肿瘤,复通胆管的目的,能有效缓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现将64例肿瘤晚期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64例,本组病例中肝癌20例,壶腹周围癌19例,胰头癌13例,周围淋巴结癌肿12例。

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35~69岁,平均55.6岁。

肿瘤引起胆管压迫,阻塞上端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胆管因胆汁淤积而破裂,胆汁直接或由淋巴液反流入体循环,结果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2]。

2 介入治疗方法(1)在B超或X线透视下进行操作,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穿刺前先行透视。

避开胸膜腔,选腋中线第10肋间作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18~20G塑料管套针水平向第10胸椎方向进针,一定深度后拔出针芯,将塑料管套慢慢向外拔出,直至有胆汁流出时停止。

(2)行胆管造影,以了解胆管外扩张程度、长度及胆管走向。

(3)沿套管送入超滑导丝,过狭窄段直至十二指肠,拔出塑料套管,沿导丝跟进导管,更换加强导丝,再沿导丝将塑料导管外鞘推人胆管分支主干内,沿导丝跟进6~8mm直径球囊导管,对梗阻段胆管进行扩张。

(4) 将引流导管沿导丝置人胆管,再拨去导丝,引流导管端位于梗阻以上者为外引流,引流导管端通过梗阻段进入十二指肠者为内�餐庖�流。

(5)注射造影剂,核对引流管位置。

用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腹部皮肤上,胶布加固,纱布覆盖。

待黄瘟消退或情况改善后再作内支架置人术。

(6)撤出球囊导管后,选择长度和直径适宜的胆管支架,沿导丝和导管将其送至胆管狭窄段、通过导管侧壁造影复查确定位置后,准确置人于胆管狭窄段,首次操作时导丝无法通过少数患者的阻塞段,经数日外引流后再试行通过阻塞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病例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陈明!摘要】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资料,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肝功能指标采用(!±"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t回归法分析。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介入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为80.3%,生存者阻塞性黄疸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TBIL、ALT、IBIL、GOT)比较,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均<0.05);肿瘤分期(0+=3.034,)=0.014)、阻塞程度(0R=1.143,P=0.01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0R=3.493,P=0.014"、介入治疗次数(0R=1.562,P=0.014)及后续化疗(0R=3.146,P=0.014"均为介入治疗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减轻阻塞性黄疸症状。

!关键词】胆管肿瘤;黄疸,阻塞性;放射学,介入性;治疗结果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66cases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withobstructive jaundice Cheng Ming.Shengjing Hospital9f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Surgery110031Correspooding aut0os(Chen Ming,Emaii:chengming8019@)Abstract]Objective Tc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larcholangio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and tu explore the factors inPuencing tie clinicciprognosis.Metiode The date of66cases of hilav cholangio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obstructivejaundicc from Januaiy2014to June2017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proonosis ofinterventional therapy.Date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l9.0statistical software.Lives function index wasshowed as!±i,compared with t test;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non-p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P<0.05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at12 monehsaeeeeineeeeeneionayeheeapy was80.3%,and oewhich ehe sympeomsoeobseeuceiee aaundicedisappeared.Liver function indexes(TBIB,ALT,IBIB,GOT)were significanhy lower after treatment(H P<0.05).Tumoe sige(OR=3.034,P=0. 014),deeree of obstruction(OR=1.143,P=0. 014),child-pugh grade of livee function(OR=3.493,P=0.014),frequency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OR=1.562,P二0.014)and subsequent chemotherapy(OR=3.146,P=0.014)were independent riskfactors for survival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at 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n significaniyyimpeoeeiheyieeefunciion ofpaiieniswiih hiyaechoyangiocaecinomacompyicaied wiih obsieuciieejaundicc,and reducc the symptoms of obstructive jaundice.)Key words]Bile duct neoplasms;Jaundicc,obstructive;Radiology,interventionay;Teeaimeniouicome肝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也称Klastkin恶性瘤,其发病诱因较多,年龄偏大、外在环境、遗传因素、胆道结石、慢性肝病、慢性胰腺病、病毒感染等均可诱发,而胆道结石是最髙危DOI:10.3877/cma.j.issn.1674-P946.2019.05.023.作者单位:1100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通信作者:陈明,Emaii chengming8019@ 因素,因胆HCCA32.8%+1p,%介入治疗是HCCA合并阻塞性黄疸的常见临床治疗方法,常见手术方式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常见介入治疗术式的疗效均尚可,且尤其适用于身体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及再发黄疸患者+3P,%本院采用介入治疗HCCA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行介入治疗的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病例为回顾性对象。

纳入标准:①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②患者及家属自愿选择介入治疗;③无腹部手术史及腹部外伤史%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及其需同期他器官手术切除者;②合并心、肝、肾、肺严重疾病者;③术中中转开腹或临时采用姑息性手术方案者%66例患者中男34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7±3.2)岁(58~72岁);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2.介入治疗方法:根据肿瘤位置及肝胆管扩张情况确定经皮胆道方案%取仰卧位并行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取15cm千叶针穿刺入路,根据术中胆管造影确定穿刺位置,将千叶针穿刺至肝管处%采用21G进行穿刺扩张,透视下进行肝管分支插管,退出针芯后置入造影剂注射器(采用边注入边撤针方法),当透视下发现胆汁后,超滑“泥鍬”导丝引入5F造影导管,根据造影导管显示的解剖结构确定是否能通过阻塞部位%若能通过则进行肝门胆管肿瘤切除及淋巴组织清扫处理%若不能通过则置入球囊导管进行胆道外引流,也可根据患者家属意愿胆道内支架置引流%若造影显示高段阻塞,可采取左、右胆管内引流术,即在十二指肠远端置入多孔内外引流管,但必须确保放置在肝内,避免胆管再次发生堵塞,或胆汁腹腔泄露等%术后7d造影检查介入治疗引流情况,若引流正常则仅行内引流,若引流异常,则再次手术,介入治疗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3.观察指标:术前感染是指术前是否出现发热、腹泻等常见感染症状、体温[5]%术前胆管阻塞是按照Bismuth标准法分为完全阻塞和部分阻塞⑷%肝功能分级参照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即将一般临床症状、肝腹水程度、胆红素(TBIL)、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这5个指标分为3个等级,分别计分1分、2分、3分,A级为6分以下,B级为7~9分,C级为10分及以上⑺%肝功能指标包括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等,介入治疗后第7天检测%阻塞性黄疸消失判定标准:TBIL下降幅度高于30%,且皮肤等黄疸症状消失[8]%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肝功能指标采用(!±"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特征与介入治疗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生存期在肿瘤分期、阻塞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介入治疗次数及后续化疗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表1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例(%)]临床特征例数1年生存率H P性别男3427(79.4)0.1860.666女3226(81.3)年"65周岁1815(83.3)0.0180.893>65周4838(79.2)肿瘤分期I、%期1818(10.0)&期2623(88.5)14.7370.001'期2212(54.5)引流方式外引流2218(81.8)0.0480.826支架引流4435(79.5)术有1613(81.3)0.0120.913无5040(80.0)阻塞程度分阻塞2826(92.9)4.8460.028完全阻塞3827(71.1)肝功能ChCd-Pugh分级A级88(100.0)B级2221(95.5)9.3880.009C级2412(54.5)介入治疗次数1次3432(94.1)2次2216(72.7)10.7060.004#3次105(50.0)后续化疗有4844(91.7)14.3690.000无189(50.0)2.介入治疗生存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介入治疗后12个月是否生存以自变量,以肿瘤分期、阻塞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介入治疗次数及后续化疗为因变量,进行介入治疗生存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阻塞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介入治疗次数及后续化疗均为介入治疗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0.05),见表2%表2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生存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因素SE wald P OR95%./分期0.66414.761-0.2150.014 3.034 2.156a6.841阻塞0.4788.701-0.5620.182 1.143 1.663-2.918肝功能分级0.29112.951-0.1650.021 3.493 1.238〜5.562介入治疗次数0.51511.266-0.8310.019 1.562 1.275-4.985后续化疗0.4628.5910.1530.013 3.146 3.019〜11.4823.临床治疗预后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1~3次,其中1次34例,2次22例,3次及以上1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3.8±3.4)个月,12个月生存53例, 10例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生存率为80.3%%53例生存病例中,阻塞性黄疸症状完全消失,阻塞性黄疸无复发%治疗后6个月时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见表3%表3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比较(!±"观察@TBIB ALT BBBL GOT时间(umol/L)(U/C)(umoaCL)(UCL)治疗288.4±61.4354.6±89.6180.8±49.7486.3±92.3治疗后134.3±38.6187.7±49.293.3±30.8218.3±47.316.31912.54311.49119.850P值0.0000.0000.0000.000讨论介入治疗是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临床常用方法,其通过引流术、胆道内支架置入等改善肝胆道阻塞,从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预后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