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使我们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看似“精彩”,其实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要如何真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把握:
一、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历史教学观
1.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历史教学,应该是通过教授历史,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教化功能,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性终身发展的目的。
这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必须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了的传统教学行为。
2.教有生命的历史
教育的本质追求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的身心全面、自由与和谐的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统的历史课堂,大多数只是灌输僵死的历史知识和对学生反复施以机械式的强化训练的场所。
这样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完全割裂开来的。
难怪有的学生干脆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
相反,历史是有生命的,它是“有思想”的历史、“有情感”的
历史、“有生活”的历史。
体现在课堂教学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当充盈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化特点,应当使人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着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首先应以鲜明的生命个体——学生为中心,传授包含着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意蕴的历史知识;其次,“要还历史有血有肉的自由之躯”。
在历史课堂里应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有生命激情与灵性飞扬。
“历史之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
”学生最崇尚、最向往的是主体参与、充盈着生活气息、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历史教学;再次,“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历史课堂应当是一个有利于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的“思维场”。
历史课堂也应当是一个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与美化的“情感场”。
历史课堂还应当是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的“活动场”。
二、适当选择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学习历史的地点比较固定,无论是何种课型,就好比农民种地是在固定的地点,教师的教学地点也往往是在一个教室,因而教师的教法也相当的传统——讲授型。
这使得许多相应的历史知识不能最大限度地、直观地、理性地展示给学生。
同时长时间在一个地点重复地教学也会使学生有一种枯燥的感觉,让学生对历史
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了充分体现教材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方法与地点,会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
比如在讲授历史人物拿破仑、林肯、华盛顿等人时,我带学生走进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搜索他们的相关知识,学生很有新鲜感,热情也很高,他们找出了很多关于这些人物的知识,传到了我的控制机上,让其他同学得以分享,其中很多知识是课本中没有的,这样做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又如,在涉及到有许多图片的课题(人物图像、地图等)时,我让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增加了课堂容量,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同时也让其产生了兴趣。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位科学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就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这就是真正的进步。
学生如果没有质疑的精神,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会把一切一成不变地拿来。
如果墨守成规,不能质疑,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可见培养学生大胆主动的质疑能力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
可眼前的许多事实却与我们的愿望相背离。
传统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教师成了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
大家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却非常少
见。
学生没有自己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思维,就会缺乏主动性;学生没有疑问可质,对什么都深信不疑,就会缺乏创新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有效的激疑手段,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
教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自己找出问题,提出疑问,教师应该加以引导,使之走向深入;如果学生没能做到这一步,教师应该予以启发,适时地抛出一些问题,起到对学生触发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求解,获取新知。
此外,激疑也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层次与质的差异,切实使教师的提问能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自然还有很多,因校因人而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必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