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教学案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教案教案标题:三民主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2. 掌握三民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发展a.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b. 三民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c. 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a. 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b. 民主共和: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人民的权力和利益;c. 民生幸福: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 三民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a.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b. 经济发展:倡导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c. 社会变革:提倡普及教育、改善劳动条件和妇女地位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考,引出三民主义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知识讲解:讲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核心思想,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民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影响和意义。
4. 学习案例: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5. 总结归纳:概括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价。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7. 练习与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三民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基础;2. 多媒体资料: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和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于三民主义的理解;3. 学习案例:准备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4. 练习题和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练习题和评价标准,以检验他们对于三民主义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对于三民主义的深入思考和理解;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单元中的部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四、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缺乏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面对大练兵专家评委,会有紧张感。
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视频、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主动的建构。
三民主义教案
通过对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对于孙中山以及三民主义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综合总结概括、辩证分析历史问题以及应用相应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
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历史材料和图片呈现给学生。
六、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室,音响,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抛出问题
播放图片且引导学生思考
观看图片
认识到学习孙中山的重要性
阅读提炼信息
放映一段有关三民主义的背景信息
设计一个表格分别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来源、个人因素等几个方面去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教学主题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中生
课时
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核心内容是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本课主要介绍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以及影响。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也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因此本课的地位很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
让学生看教材
看完之后对三民主义进行讨论评价
理解三民主义并且能对其作出正确评价
阅读教材提炼信息
让学生看教材
结归纳三民主义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认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教材地位本课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主题,以“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目为线索,介绍了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过程,解释了三民主义的含义,揭示了三民主义的实践,阐述了三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从与本册教材的关系来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必修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上承“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为我们介绍了民族危机中中国人不断求变,不断创新的思想;下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发展。
从历史教材的整体脉络来看,本科的学习上承必修1辛亥革命的学习和必修2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从思想的角度为我们进一步介绍了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然具备了成人的抽象概括思维,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够基本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独立判断。
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辛亥革命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已经有所积累,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历史思想知识的讲授,这类知识较为抽象,远离生活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我会通过运用多媒体和探究法的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掌握三民主义的定义。
2.辩证的认识三民主义,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探究,进一步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做一个良好的合作者。
3.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和评价,学习和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过程和三民主义的含义,辨析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客观、联系的历史观。
2.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初中历史三民主义的教案
初中历史三民主义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 掌握三民主义在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意义;3. 理解三民主义对于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三民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 三民主义的实践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三民主义对于中国现代史的作用;2. 分析三民主义对于中国近现代政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PowerPoint课件;3. 三民主义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学习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15分钟)1. 介绍三民主义的提出者孙中山;2. 讲解三民主义的三民原则:民族独立、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三民主义在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作用(15分钟)1. 分析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2. 探讨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政治的影响。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总结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作用;2. 开展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自行整理笔记,对三民主义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六、课后辅导(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可通过作业批改、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和提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三民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同时能够认识到三民主义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和影响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过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3)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解读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孙中山及三民主义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对三民主义有初步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拓展:
(1)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历史背景、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选择一个角度,如民族、民权、民生等,分析三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1000字。
3.制作一份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知识卡片,包括三民主义的定义、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设计美观,内容准确,便于复习和分享。
4.结合所学,为班级举办一次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讲座,时间约为20分钟。要求讲座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能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的掌握,如选择题、简答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指出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三民主义。
4.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主、民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2.三民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实践与调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解决问题的过程。
3.评价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三民主义的贡献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情境导入: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授法:系统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发展历程。
3.对话交流:组织学生就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6.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策略: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4.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三民主义是一个关键概念。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三民主义深度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三民主义的精髓,我们需要设计一份有效的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民主义,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感、文化感和社会意识,让学生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主张。
2.掌握几位三民主义者的主要思想和行动,了解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国民是人类自由平等的主体,国家是人民统治的共同体,民族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
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是清朝的内忧外患和民间的反抗浪潮。
清朝官员的腐败和软弱导致社会风气恶化,而外来列强的入侵和侵略更加加剧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三民主义对于实现中国民族的独立和民主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几位三民主义者的主要思想和行动(1)孙中山: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
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他提出的“平均地权、废除租税、统一财政”等主张,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的。
他率领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他的革命事业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也在以后的年代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和动荡。
(2)蒋介石: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他秉承了三民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政治上实行国共合作,整顿了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时期也领导了中国的反日斗争。
但是,他在政治上的多次错误决策导致了中国国民政府的威信和统治地位大受损害,最终使他逐渐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3)唐绍仪:唐绍仪是中国近代独立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之一。
必修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必修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中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
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非常大总统》等历史题材的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的“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下提出的,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
(二)教学内容分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
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905~1925年,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孙中山及其战友们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业,不断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三民主义是这一时期最先进的理论和革命的旗帜。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在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不断高潮的形势下,1905年8月,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中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教案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考纲解读: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的推动作用高考导向:考查形式,仍以选择题为主,多以“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为主,多角度、多层次。
考查内容,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标志性文献。
热点角度,台海关系,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设想。
【课前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二、重点难点: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分析评价三、学习情境:在影片《走向共和》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当孙中山先生北上,由天津坐火车到北京时,冯玉祥为了保护孙先生安全,特派卫戍司令鹿钟麟前来接送,鹿钟麟登上车厢,这时孙先生已经起不来床了,他的手往外刚一伸,鹿钟麟往前紧赶几步,半跪下来,毕恭毕敬,握着孙先生的手。
当看到这个镜头时,许多人不禁要问:当时那些军阀杀人如麻,为什么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孙中山竟有如此举动?实际上,他们那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因为这些人都知道孙中山的思想与人格魅力。
正如胡锦涛主席在接见连战主席时的致辞所说:“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
”四、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P78-P79,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说出三民主义的内容,明确对三民主义的评价自学本课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三民主义提出前近代中国有哪些救国主张?结果怎么样?(2)三民主义包含哪三个内容,各自含义是什么?(3)三民主义指导下的社会革命实践活动有哪些?从革命实践活动的结果得到什么历史认识。
2、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见高三复习资料创新设计197页)【课堂师生互动】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材料1: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材料1: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材料2: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方案终稿一、课程标准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2、认识孙中山先生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最新考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课时安排:3课时由于学习必修三时文理已经分科,文科班的教学时间相对充足,加上我将白天的课和晚自习统一规划,大体上每课知识分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先发下学案,学生预习。
通常每课有4-5道问题。
本课学案问题:1、请小组生动展示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经历、革命生涯。
2、请介绍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3、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标志、内容和影响。
4、请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点。
在设计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我一方面认真学习领会《标准》、《考纲》,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另一方面认真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奋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预习问题的。
问题如果过于简单,提问就会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刺激学生思维的效果。
如果问题太难,又会使课堂陷入停顿状态,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设计问题基本要求是难易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各小组初步预习之后,学习小组自愿报名,选择本组要准备并展示的问题。
通常每题会有2-3个小组准备。
分头查资料,做课件,讨论、整理。
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交给老师。
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争论中互帮互学,修正自己,接受他人,探寻知识,发现真理,学会了客观对待错误和挫折,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在集体中解决问题的习惯。
特别是那些交往能力弱、成绩不理想、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促进了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第二节课各组会依照问题顺序自愿展示。
经常会出现争相展示的情况。
哪组抢上哪组先上,别的小组或补充或提问。
最后教师深化提升。
导入: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三民主义教学案.doc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概述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材料,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新旧三民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旗帜,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三民主义不能知道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新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和进步性。
【教学过程】[展ZF导入]:略[探究准备]: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
-- 唐德纲《晚清七十年》1、据唐德纲所言,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2、这两个重要阶段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合作探究]:三大主义 “十六字”纲领 革命范畴 民族主义平均地权政治革命民权主义 驱除靴虏,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民生主义 创立民国社会革命评价 ★知三民主义之“说”(内容) 1、连一连:“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 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光复 我民族的国家。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 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 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 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 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 家,为国民所共享。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教案标题: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3.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2.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激发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兴趣;2. 学生回答导入问题:你对三民主义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教师介绍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详细解释;3.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历史案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中三民主义的体现和影响;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有何影响?2. 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回答小结问题:你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有何提升?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三民主义的短文或制作一份PPT等。
教学资源:1. 《近代中国史纲要》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3. 相关历史案例和文献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概述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材料,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新旧三民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旗帜,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三民主义不能知道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新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和进步性。
【教学过程】
[展示导入]:略
[探究准备]: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
——唐德纲《晚清七十年》
1、据唐德纲所言,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这两个重要阶段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知三民主义之“说”(内容) 1、连一连:
三大主义 “十六字”纲领 革命范畴
民族主义 平均地权 政治革命
民权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民生主义 创立民国 社会革命
2、想一想:
图1 图2
(1)请诊断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三民主义中哪个内容的不足? (2)如何理解漫画中的含义?
★识三民主义之“用”(作用、评价) 1、关于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④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⑤代表当时民主革命方向,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2、“1912年,孙中山解职临时大总统后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对此你怎么看?
★探三民主义发展之“源”(新三民主义背景)
材料一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
”
• ——孙中山
材料三 孙中山在绝望中, 遇到了十月革命, 遇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他
的思想有了新的飞跃。
……十月革命后, 孙中山看到了“世界新潮流” , “人类中的大希望”。
他提出了“重新改造中华民国”的问题。
——《孙中山三三民主义的演进和发展》黄存林,孙士江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有哪些?
★较三民主义发展之“新”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
——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1924年探究:民族主义的变化?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
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探究:民权主义的变化?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探究:民生主义的变化?
[难点突破]:究三民主义之“辨”——民生主义
“欧美自机器发明,而贫富不均之现象随以呈露;横流所激,经济革命之焰,乃较政治革命为尤烈。
……且他日欧美经济界之影响及于吾国,则此种现象,必与日俱增,故不可不为绸缪未雨之计。
……故决定以民生主义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同时并行,将一举而成政治之功,兼以塞经济革命之源也。
”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1923年1、据材料和已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一“……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换句话说,由于它们,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
——孙中山访问第二国际代表时的讲话1905年5月材料二“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
——《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此外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
凡此皆民生主义所有事也。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2、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涉及的内容。
(4分)结合内容,你如何认识这一思想?(3分)谈一谈,其思想的对现今中国的借鉴意义。
3、1924年,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拓展延伸]
1、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说一说孙中山之“变”(从…到…)
2、你还知道孙中山革命活动中,有哪些“第一”吗?
3、你如何评价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