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必修 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一、导入:20世纪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
山、毛泽东、邓小平。

”引入新课。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挽救民族危亡。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基本内容及评价
1.提出: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

2.基本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但主张民族
又不反帝,主张民权又不依靠国民,主张民生又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任务。

3.评价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教案教案标题:三民主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2. 掌握三民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发展a.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b. 三民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c. 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a. 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b. 民主共和: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人民的权力和利益;c. 民生幸福: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 三民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a.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b. 经济发展:倡导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c. 社会变革:提倡普及教育、改善劳动条件和妇女地位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考,引出三民主义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知识讲解:讲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核心思想,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民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影响和意义。

4. 学习案例: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5. 总结归纳:概括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价。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7. 练习与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三民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理论基础;2. 多媒体资料: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和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于三民主义的理解;3. 学习案例:准备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4. 练习题和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练习题和评价标准,以检验他们对于三民主义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对于三民主义的深入思考和理解;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节三民主义学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节三民主义学案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了解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如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新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和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过程]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共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4)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5)组织: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6)实践: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三民主义(1)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性质:政治纲领:(2)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即(4)三民主义的评价⑴性质: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①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吗?它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请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自己的了解。
3.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孙中山,为大家简要介绍他的革命事迹和三民主义的核心理念,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首先,介绍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阐述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请简述三民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历史中的应用。
2.结合所学,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请谈谈你对三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现实意义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2.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认识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理解他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3.掌握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影响。
2.其次,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接着,阐述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强调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影响。
4.最后,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三民主义的发展变化,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教案

孙中山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2。

同盟会及三民主义二、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1。

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2。

三民主义的实践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2。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性3。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提问式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讲述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

19世纪晚期。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位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上登上历史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并指导中国革命的三民主义理论。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从正规的意义上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

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孙中山在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但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

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

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民主义的核心要义。
(3)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解读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孙中山及三民主义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对三民主义有初步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拓展:
(1)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历史背景、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选择一个角度,如民族、民权、民生等,分析三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1000字。
3.制作一份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知识卡片,包括三民主义的定义、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设计美观,内容准确,便于复习和分享。
4.结合所学,为班级举办一次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讲座,时间约为20分钟。要求讲座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能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1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以一段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纪录片片段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如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接着,我会提出以下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革方向是什么?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哪些主张指导了这场革命?”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实践情况,评价其成效与不足。
5.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论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三民主义历史影响与现实价值的论文,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论文撰写:请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角度,如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三民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等,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论据确凿。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理解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3.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分析其对辛亥革命及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必修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新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和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过程导入:这张图片想必大家都看过,左边是蒋介石,右边是毛泽东。

在这张图片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学生回答。

老师:对,他们都穿着中山装。

中山装设计是很有讲究的,前身四个口袋表示,礼义廉耻。

正面的纽扣表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合称无权分立。

袖口的三个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共同领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师:看一看本课课标要求及重难点。

(出示本节标题1.孙中山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师: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看材料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师:诗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貌‘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北上联军八国众”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怎样的处境?生:师;列强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师: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的掌握,如选择题、简答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指出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三民主义。
4.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主、民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2.三民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实践与调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解决问题的过程。
3.评价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三民主义的贡献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情境导入: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授法:系统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发展历程。
3.对话交流:组织学生就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6.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策略: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4.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教案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对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对于孙中山以及三民主义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综合总结概括、辩证分析历史问题以及应用相应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
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历史材料和图片呈现给学生。
六、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室,音响,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抛出问题
播放图片且引导学生思考
观看图片
认识到学习孙中山的重要性
阅读提炼信息
放映一段有关三民主义的背景信息
设计一个表格分别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来源、个人因素等几个方面去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教学主题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中生
课时
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核心内容是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本课主要介绍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以及影响。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也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因此本课的地位很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
让学生看教材
看完之后对三民主义进行讨论评价
理解三民主义并且能对其作出正确评价
阅读教材提炼信息
让学生看教材
结归纳三民主义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认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

必修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必修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必修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中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

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非常大总统》等历史题材的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的“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下提出的,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

(二)教学内容分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

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905~1925年,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孙中山及其战友们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业,不断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三民主义是这一时期最先进的理论和革命的旗帜。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在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不断高潮的形势下,1905年8月,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中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新课标 必修 三民主义 学案

新课标 必修 三民主义 学案

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课标及考纲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第64-67页重要知识并记熟,规范完成学案内容。

2、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经济:;(2)政治:加深;日益腐败;运动高涨;改良运动失败。

(3)阶级:;(4)思想:(5)个人因素: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提出(1)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2)1905年11月,《》发刊词“、、”三民主义孙中山是如何解释三民主义的?他们各自在三民主义中处于何种地位?⑴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⑵进步性:反映了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斗争的旗帜(3)局限性: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②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③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条件(1)孙中山维护斗争的失败。

(例:、、)(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3)孙中山与时俱进,改组,实行、、三大政策。

2、提出:年1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4、评价:意义:(1)是第一次的政治基础和的旗帜。

(2)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5、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 1 ~~~~ 2 ~~【探究一】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1、民族主义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教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情分析】在必修一13课学习过《辛亥革命》,同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因而学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基本掌握,本课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民主义及其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任务分析】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

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三民主义是一个关键概念。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三民主义深度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三民主义的精髓,我们需要设计一份有效的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民主义,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感、文化感和社会意识,让学生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主张。

2.掌握几位三民主义者的主要思想和行动,了解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国民是人类自由平等的主体,国家是人民统治的共同体,民族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

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是清朝的内忧外患和民间的反抗浪潮。

清朝官员的腐败和软弱导致社会风气恶化,而外来列强的入侵和侵略更加加剧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三民主义对于实现中国民族的独立和民主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几位三民主义者的主要思想和行动(1)孙中山: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

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他提出的“平均地权、废除租税、统一财政”等主张,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的。

他率领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他的革命事业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也在以后的年代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和动荡。

(2)蒋介石: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他秉承了三民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政治上实行国共合作,整顿了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时期也领导了中国的反日斗争。

但是,他在政治上的多次错误决策导致了中国国民政府的威信和统治地位大受损害,最终使他逐渐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3)唐绍仪:唐绍仪是中国近代独立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高三历史组张燕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我对课标解读如下,充分利用课本,和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文字资料,认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理论内容,进而对三民主义进行总体评价。

考纲分析:2013年高考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范围主要是以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为主,将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贯穿其中,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上述主干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二、学情分析:
高三(8)班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为主,学习基础差,学习自觉能力不高。

但该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过了,有一定基础,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的整体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
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

⑵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概述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过程;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孙中山革命历程的学习认识到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⑵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下提出的,它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

作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学习。

四、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六、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中国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植树节
师:那么你们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这个节日和哪位伟人有着渊源呢?(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孙中山除了关注植树造林外,他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在于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那么孙中山为什么传力三民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内容和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七、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把讲解、提问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学习。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以及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总结来说,我这一节课的特点就是让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