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悟本来面目,则身心拂拭清浄。

巍巍磐石,澄澈溪水。

万籁俱寂,师子独怡。

【翻译】当你觉悟到自己的本质时,你的身心会变得清净而纯洁。

高耸的石山,清澈的溪水。

万籁俱寂,只有佛陀心境宁静。

【注释】1. 悟:觉悟,指明白,领悟。

2. 本来面目:真实的本质。

3. 拂拭:洗净,净化。

4. 巍巍:高耸大而威严的样子。

5. 磐石:指高大的石头或山石,寓意稳定坚固。

6. 澄澈:清澈透明。

7. 万籁俱寂:所有声音都停止,一片寂静。

8. 师子:佛陀的别名,意为导师、指引者。

9. 怡:宁静、愉悦。

【原文】山径只宜数人涉,深林独步更逾千步。

枇杷初黄,橘未变青。

青橘绿李,晚节更衰。

【翻译】山径窄只能容纳数人,深林中独自行走须超过千步。

枇杷初次变黄,橘子还未变青。

翠绿的橘子和李子,在晚年逐渐凋谢。

【注释】1. 山径:山间小路。

2. 宜:适合。

3. 数人涉:只能够容纳几人通过。

4. 深林独步:独自步行深入林中。

5. 逾:超越。

6. 枇杷:一种果树,果实形状像黄金梨,黄色成熟。

7. 初黄:初次变黄。

8. 橘:一种柑橘类水果。

9. 变青:指橘子果皮绿色。

10. 青橘:还未变绿的橘子。

11. 绿李:绿色的李子。

12. 晚节:晚年。

13. 更衰:更加衰退。

【原文】上山采菊与下山妻子笑对。

体相随转,意影分形。

石爱清溪孤云爱山深。

【翻译】上山采摘菊花,下山回家被妻子笑对。

身体象征相伴转动,思想影响相互分离。

石头爱清澈的溪水,孤云喜欢深远的山峦。

【注释】1. 采菊:采摘菊花,指与自然亲近,体验美好。

2. 与下山妻子笑对:与家人一起欣赏采摘的菊花后,笑对彼此的幸福。

3. 体相随转: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

4. 意影分形:指思想的影响和分离,不断演化形成新的思想。

5. 爱:喜欢,欣赏。

6. 孤云:在空中独自飘浮的云朵,寓意孤独。

7. 深:广阔、深远。

【原文】白昼寥廓,青春凝重。

时节虽短,岁月渐行。

慎勿虚掷,明朝后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文翻译】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就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同游人一起在欢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林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就题字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结构内容】第一段: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描写潭中的鱼和潭水,突出水的清澈。

第三段:描绘小石潭的源流和远望之景。

第四段:描绘潭上景物和气氛,抒写作者的整体感受。

第五段:交代与作者同游的人物。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8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1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2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024年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4年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 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从:自,由。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行:走。篁竹:成林的竹子。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石潭里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问一些鱼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客逗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文言文10_八下《小石潭记》记诵必背

文言文10_八下《小石潭记》记诵必背

文言文10 小石潭记经典赏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

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

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

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

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由此转为写动。

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

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

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

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

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作品原文:小石潭记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

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

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

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

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

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二、【词语】篁(huáng)竹清冽(liè) 〔坻(chí)〕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远逝翕(xi)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幽邃(suì)三、【内容梳理】1.【主旨】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环境和幽深凄凉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

2.【内容梳理】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本文写景,构思新巧,结构严谨。

按游览观察(游踪)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先写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源流(写小潭溪身、溪岸),离开小石潭的情景(潭中气氛)。

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本段共有四句话,其中第一、二句写了发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隔、闻、伐、取、见)。

第三句写了潭底的石头,第四句写了周围的植物。

1.隔篁竹,伐竹取道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二、三行对译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介词,由、自。

西:向西(名作状)。

篁竹:竹林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饰。

环:名词,玉环。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之:代词,代前面的部分。

乐:以…为乐(形容词意动)。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

原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liè)。

伐:砍取:指开辟下:在下面(名作状)。

水尤清洌: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清:形容词,清澈。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在下面看见一个小石潭,水格外清凉。

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chí),为屿( yǔ),为嵁( kān),为岩。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以:介词,用、把。

为:作为。

近:靠近。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以:连词,相当于“而”。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为岩:为,成为。

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大块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原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经常默写、翻译考试】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差:形容词,长短不一。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许:表约数。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空:在空中。

游::游动。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原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yǐ)然不动;俶( chù)尔远逝,往来翕( 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小石潭记》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注释《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日恕己,日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从小丘往西走—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砍伐了—些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看见—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块的大石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有的成为小岛屿,有的成为不平的岩石,有的成为完整的石岩。

岸上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摇曳飘荡。

石潭里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问一些鱼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客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弯弯曲曲,又像长蛇在爬行,-段露出来,—段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似的互相交错,没法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地没有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儿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停留得太久,就记下所见景致离开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课《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附译文与注释)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课《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附译文与注释)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课《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

5、《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6、《小石潭记》中间接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

7、《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8、《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9、《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

答案: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4.俶尔远逝,往来嬉互,似与游者相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译文对照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文言句式非常之优美,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一起来看下吧!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记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chí) 俶尔(chù) 寂寥(liáo) 幽邃(suì)
珮环(pèi) 佁然(yǐ) 为嵁(kān) 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龚(gōng)
朗读停顿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包围 寂静寥落 使……凄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
使……寒冷 忧伤的样子 深 因为 凄清
寒骨, 悄怆幽 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
停留 而,连词,表顺承 离开
久居,乃记之而
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 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 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凄 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 下来便离去了。
导入新课
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武丁得傅 说,有武丁中兴;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 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刘备 三顾茅庐更是广为传颂……良臣逢明君,可 遇不可求。更多的人中翘楚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比干剖心、屈原放逐、冯唐易老、李 广难封……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 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去感受他被贬到永 州后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
整体把握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 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氛围→ 交代同游者。

《小石潭记》原文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赏析《小石潭记》原文赏析《小石潭记》原文赏析1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以其境过清()(3)不可久居()【每个1分。

(1)可:大约(表示估计数)(2)清:凄清、冷清(3)居:留、停留】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1)(2分)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关注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

(2)(2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关注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0、《小石潭记》 带翻译

10、《小石潭记》 带翻译

形容词作动词, 靠近。
连词, 为,成为。 小岛

坻,水中
高地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不平的岩石
翠绿 的藤
蒙盖 摇曳 层次 随风 缠绕 牵连 不齐 飘拂

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 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撞发出的 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 一条路来,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水格外清凉。
先生集》。
状元成才路
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 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 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 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 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 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 《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记。
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后遭 遇坎坷,前途迷茫相似;小石潭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后的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 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作者通过对游玩时发现的小石潭幽深冷 寂的景色的描写,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 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 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小溪两岸的 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他的源 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围绕,包围
寂静,寥落。
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凄,
使···感到凄凉。寒,
使···感到寒冷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特写 镜头境 清小 Nhomakorabea幽

10 小石潭记

10 小石潭记

第5段,写同游者。
第十课 小石潭记
内容探究
1.由题目可现小石潭的? 先听见水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西”,向西;“乐”,以……为乐,
含有“感到快乐”“觉得快乐”之类的意思。 再见小潭:“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尤”, 特别;“清冽”,清澈。
有职无权的司马一职,心中愤懑难平。为了排遣心中的抑郁,
他常常游览山水,于山水中寄托自己的苦闷心情。 小石潭清幽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因贬谪带来的抑郁愤懑之情, 使得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再次流露出来。小石潭如此优美 的景色也无法磨灭作者心中的忧郁。所以,忧伤、悲凉是柳
宗元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虽是为了摆脱这种感情,但是这
第十课 小石潭记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篁竹(huánɡ) 佩环(pèi) 坻(chí) 翠蔓(màn) 翕忽(xī) 屿(yǔ) 佁然(yí) 清洌(liè) 嵁(kān) 俶尔(chù)
寂寥(liáo) 龚(ɡōnɡ)
悄怆(chuànɡ)幽邃(suì) 恕(shù) 玄(xuán)
第十课 小石潭记
第十课 小石潭记 2.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体现了景物的什么
特点?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目 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树——笼: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鱼——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第十课 小石潭记 3.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作者的心情如何? 乐--“似与游者相乐”。这些鱼儿,好像跟游人同样快乐,
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
状物。文章写出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作者孤凄 悲凉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 景寓情。课后可以阅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可以体验 柳宗元的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小石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了解柳宗元的作品常识。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难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课型、课时安排】:新课、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朗读为本【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源、有关课文图片、资料【三分钟教育】: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

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一下他那特有的心境。

今天我们学习《小石潭记》。

三、二、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所以世称柳河东。

因官迁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2.写作背景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的忧愁。

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

3. 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三、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篁竹(huánɡ)清冽(liè)卷石底(quán)坻(chí)屿(yǔ)嵁(kān)俶尔(chù)佁然(yǐ)翕忽(xī)悄怆(chuànɡ)幽邃(suì)奉壹(yī)(2)重点实词1)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2)坻:水中高地。

3)屿:小岛。

4)嵁: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6)可百许头:大约。

7)下澈:照到水底。

8)布:照映。

9)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0)俶尔:忽然。

11)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2)差互:交错不齐。

13)悄怆:忧伤。

14)幽邃:深。

15)以其境过清:凄清。

(3)古今异义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居住)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做状语,向西)日光下澈(名词做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做状语,在空中)斗折蛇行(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蛇:名词做状语,像蛇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6)文言句式倒装句:卷石底以出(主语后置,应为“石底卷以出”)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省略句:影布石上(“布”后面省略介词“于”)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本课小结:板书设计:10.小石潭记第一课时(1)读准字音(2)重点实词(3)古今异义(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6)文言句式布置作业:抄词各三遍。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过程】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译文: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

3.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2.本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环境幽静,潭水清澈。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

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三、精读课文,文本探究1.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2.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同时,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态,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从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

同时又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

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

4.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

四、默读课文,品味写景技巧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示例:(1)先声夺人。

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抓特点,用比喻。

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

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

“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五、品读课文,把握情感1.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找出“乐”的句子)(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

(播放一首古筝乐曲)这首古筝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作者是被贬官到永州,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3.柳宗元怀才不遇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

那么还有哪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10.小石潭记第二课时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

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深入文本,与柳宗元同游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②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自主阅读,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并对第二段重点品读,尝试背诵其中的佳句。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二、品味文章,与柳宗元对话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三、师生共同总结(配乐齐读):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课堂小结: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