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1)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荷塘月色》教案人教版第一册朱自清教学目的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提问]: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

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

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

《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三、请学生听朗诵带,并注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考如何划分层次。

[提问]:怎么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解答]:全文分三大段:一段(1): 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点明题旨)二段(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主体)三段(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偏重抒情)四、释义: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

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教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

2、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3、学习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以及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过程与方法:1、通过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1、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二、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学习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

2、借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朗诵、鉴赏、“自主、合作、探究”、引导相结合。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师:1、《荷塘月色》动画歌曲视频。

2、用多媒体准备大片碧绿的荷塘图片、作者相关资料等。

3、彩色粉笔等。

学生:1、要求同学们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朱自清的了解,2、阅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边欣赏动画歌曲《荷塘月色》边切换幅荷塘月色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导语: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像一幅静谧安详、优美动人的图画。

作者将这幅图画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板书课题)2、学生简述有关朱自清的情况,教师补充并推荐观看《二十一世纪文化名人朱自清》视频。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要求:1、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14篇)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14篇)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14篇)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1一、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在教学以前,我自己重新精读过这篇课文。

我不认为传统的教材分析可取。

我完全抛弃他人已有的分析,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头脑去钻研,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结果我有了很多独特的想法。

比如我发现朱自清带上门出去前他其实是很想同人交谈,如果有一位知己可以与他共享这份苦闷,我想他就不会如此不平静如此寂寞了。

他的妻子,迷迷糊糊哄着孩子睡觉,他必须寻找一个倾诉的对象。

这时候就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

我认为这篇文章一直是作者与荷塘――他心目中艺术的美,或者说简直就是他追求的“艺术的女人”对话。

他本来一直处在一种落寞的心境中,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找不到心灵相通的人。

他在煤屑路上走,他体验着一个人的自由,他说他喜欢这样,但这看来又似乎是他的自嘲,他还是不甘心寂寞,他还是在寻找对话的客体。

于是他开始了“受用”荷塘月色,其实不是“受用”,而是和这样一个宁静幽美的月下荷塘展开了对话。

既然是对话的客体,当然不是静静美丽着的自然,荷塘在他心中不断幻化成脱俗曼妙的.女子,他心目中的“艺术的女人”。

这些女人亭亭玉立,有体态轻盈、随风起舞的,有羞涩如明珠般闪烁的,还有通灵清透的出浴美人。

这些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尽现其娇羞、柔媚的一面,他似乎听到了美人渺茫的歌声,他似乎看到美人心底的那丝颤动。

“艺术的女人”在他面前慢慢虚化幻化,她们开始做梦,那是一个朦胧而美好的梦,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唯恐不小心惊动了梦中静谧、祥和而又柔美的女人。

他无奈,只能把视线移开荷塘,移向四围,像鬼一样黑黢黢的树影中,他终于又发现了新的艺术女人,新的对话客体――丰姿绰约的杨柳。

杨柳的倩影是无论什么烟雾都遮挡不了的,连影布荷叶都显得那么和谐,也只有名曲才可以有如此谐和的演奏。

他很高兴,但是杨柳似乎没有荷花那般通人性,她的美总是让人觉得无法接近。

于是作者再寻觅新的对话者,然而没有了,他的视线越过了树梢,看到远山,看到树缝里的灯光,听到嘈杂的蝉声和蛙声,他知道又是回到了人世,那些通灵美妙的女子不再和他对话,他没有心情了。

高一语文下册第1课《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第1课《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第1课《荷塘月色》优秀教案高一语文下册第1课《荷塘月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⒈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⒉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把握作者在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之间辗转中力求超脱的努力,灵魂挣扎的凄苦与无奈。

教学方法与设想⒈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结合语境理解语句揣摩语言。

⒉围绕“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品味文章清丽的语言,理解作者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一把握思路《荷塘月色》从外在形式和结构上讲,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待出游的原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定下全文感情基调的文眼;第二部分由不宁静到游荷塘以寻求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忧愁:由游荷塘到欣赏荷塘上的月色,寻求心灵上的自由世界,有淡淡的喜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白;第三部分:是回到现实世界,惦念江南,欲摆脱“不宁静”,超然物外而不可能,回归室内,是作者由“梦”中回到现实,但朱自清不是一个梦游患者,他是在清醒的情况下走入“梦”境的,所以可将他这次夜晚出游的经历称之为“精神的梦游”。

二揣摩语言,进入感情世界㈠有人认为,文章展现的两幅图景“荷塘月色图”和“江南采莲图”在内容时间地点格调描写风格上没有关联,因此显出明显的突兀和断裂。

请你对这两幅画进行具体的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⒈“荷塘月色图”中荷花袅娜清丽,明月皎洁清明,清风柔和,画面色调淡雅素朴清幽。

极为宁静,没有现美世界中的喧嚣复杂,它所象征的世界是自由的,超凡脱俗的,是朦胧飘缈的,是一代知识分子“不宁静”的心态中升华出来的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或者说是朱自清的梦。

画面赏析示例: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赏析:“田田”二字,运用叠词,描述的碧绿的荷叶相连的样子,不仅有一种和缓清柔的音乐美,而且让人想到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情节、主题及主要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意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荷塘月色》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理解古典诗意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营造月夜的意境,引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好奇和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荷塘月色》,通过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词赏析:结合《荷塘月色》中的诗意意境,学生学习相关的古典诗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4. 表达与写作: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撰写关于月夜的感想或诗歌,培养文学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月夜的宁静和美好,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式
1. 合作探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读,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音频,提升课堂氛围。

3. 朗诵演绎: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通过朗诵等形式展示文学创作。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荷塘月色》并撰写读后感。

2. 创作关于月夜的诗歌或散文。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荷塘月色》的情感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会了诗意表达的方式,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升综合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赏析本文景物之美,语言之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欣赏、交流,写作,多角度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并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语言特点,领略荷塘月色之美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借鉴本文语言风格,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句,赏析修辞的妙处;能多角度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交流、拓展训练【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1【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对于荷花,古今文人都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南宋诗人杨万里曾经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写出了荷花的清新可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荷花的旺盛的生命力,北宋文学家周敦颐也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荷花的高洁脱俗,那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写出了荷花的哪些美丽与特点呢?本堂课,咱们就来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教师:对于朱自清先生,你了解多少呢?学生: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

作品集主要有《你我》、《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初中曾经学过他的散文《背影》《春》。

教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优美著称,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本课,来品一篇文,识一个人,赏一塘花,悟一段情。

教师板书:(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品一篇文,识一个人,赏一塘花,悟一段情)二、情感初探教师: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前三段,思考:这三段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诵读后,教师提问。

教师:文章的一开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心里颇不宁静。

教师;为了消除这种不平静的情绪,作者想到了什么?怎么做的?学生: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人教版必修二1.1荷塘月色(共3课时)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1.1荷塘月色(共3课时) 教案
明确:体会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三、总结
.分别请几名同学来梳理文章结构;总结自己从文中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作手法。
1、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
一、画思维导图
根据前两节课的讲解,本节课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找出两条线索。
明确:明线——月色观荷
暗线——心里变化
第三课时
本文的写作手法值得学生借鉴,学生在写作中不太善于运用多种修辞,不会遣词用句,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该在课堂最后对本文的写作技巧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在以后的课堂上,也要采用不断重复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学生作业方面存在效率不高,反馈信息不及时的情况,因此应该要有分层性,针对性的让学生写作业,对重难点要做到多讲,对简单的可以让学生完成。采用多元化的作业布置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注
第6自然段写了月影、光影,用了动静、虚实的描写手法。
3、小结
第二部分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
4、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找两名同学翻译文中引用的《采莲赋》《西洲曲》,思考和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两首作品。
二、写作手法鉴赏
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通过学习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明确:1、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第5自然段描写月光,通过四个动词,写出了月光的多种美感)
3、动静结合(第4自然段描写了荷塘里的荷叶、荷花、荷波、荷香、流水,从动静两个方面来描写)
4、善用修辞(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博喻、通感等修辞,还穿插了诗歌,使得文章生动,有内涵,行文摇曳,有美感)

2019-2020年高一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 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一幅放大的挂图——“北京清华园荷塘”(局部)、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5、6三段的阅读鉴赏。

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散文家.........、爱国知识分...、诗人..、民主战士子.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初中时,大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

对于朱自清,大家应当记住他有四个值得自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他一人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就达六篇——《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匆匆》《威尼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先生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荷塘月色”的美景的。

二、初步感知课文1.提问:同学们,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背景,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来(教师可以提示找背景的方法,比如:历史事件、写作时间等)。

明确:1927年。

2.师生共同回顾历史:1927年,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3.提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朱自清先生这时的心境如何呢?让我们从他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中寻找答案吧!4.放录音,配乐朗诵《荷塘月色》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关怀到有需要的伴侣。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1【教学目标】1、领悟的思想感情;2、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品语言精练漂亮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程序】课前:1、同学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2、同学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1、分小组争辩阅读训练题(一课时)2、以文章的写作挨次,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课后:1、整理课堂笔记。

2、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3、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1、“这几天心里颇担心静。

”,“颇担心静”的缘由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2、“月亮渐渐地”,假如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淌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担心静相适应,假如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淌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担心静。

3、“……上升了,墙外大路上孩子们的欢快,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模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确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颜色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任凭,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的要求1.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鉴赏情景交融、借镜抒情的艺术手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二、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2.理解文中动词运用的特点;3.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三、教具多媒体四、教学程序1.导入:复习式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关于朱自清的知识和复习本文的内结构和外结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关于朱自清的有关知识)上节课我们说到了课文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构成了文章的外结构,是以朱自清先生的行踪为线索,另一条是课文的内结构,是以先生的心情变化为线索的。

2.具体分析第四段师范读第四段,生思考,第四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月光下的荷塘月色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那花朵的情态以及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提问: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荷花、荷叶、荷香、荷波……提问: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这些景物?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明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并不是有人就一定是拟人。

拟人主要是把人的某种性格特征赋予本体,如“勇敢的海燕”,而“海燕像勇士”就是比喻而不是拟人了。

明确:动静结合用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荷香,以动称静荷花、荷叶、荷香静态描写荷波动态描写师总结:幻灯片荷叶——→舞裙——→(比喻)荷花——→明珠星星——→(比喻)美人——→羞涩——→(拟人)袅娜荷香——→渺茫的歌声—→(比喻)荷波——→凝碧——→拟人脉脉特殊比喻句(幻灯片)通感分析课文中两句通感的例子——通感定义生分析通感例子:⑴她的歌声很甜。

⑵红杏枝头春意闹。

⑶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像一枝充满幽情的乐曲。

⑷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

摸到凝脂的感觉。

博喻三、具体分析第五段(女生代表朗读第五段)第五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明确:1.荷塘上的月色2.参看课后习题第三大题第3、4小题,可以发现,这一段景物描写中,字词用得巧妙。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目的: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

教学方法话题探讨法、鉴赏法。

(注意要点: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

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朱自清的情况。

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二、听配乐朗诵,注意文中字词。

1、根据文后时间,介绍背景。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读课《荷塘月色》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读课《荷塘月色》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读课《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荷塘月色》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包括作者朱自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鉴赏和文本探讨,提升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荷塘月色》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悟生活的诗意,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荷塘月色》中的体现。

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及其象征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散文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把握文章深层次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营造氛围,抒发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想象,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荷塘月色的美丽画面,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为学习本文打下背景基础。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标记出不懂的词句和感受深刻的段落。

教师提供必要的词汇支持,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讲解文章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特点。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展现荷塘月色的美景,及其所传达的深刻感受。

深入探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讨论文中荷塘、月色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闲适、自由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拓展延伸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鼓励多元解读。

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仿写一篇描述自然景色的短文,以巩固对《荷塘月色》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其主动提问和发表见解。

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辅助手段,增强学生对文章意境的感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朱自清一、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二、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二)板书课题: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朱自清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三)作品结构分析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第4段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四)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字佩日,因不食美国送来的面粉,于贫病交加中病逝。

毛泽东说: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春》《匆匆》《温州的踪迹》(2)“莲叶何田田”句出自《江南曲》,古乐府诗。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出自南朝乐府诗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在《背影》中,你对父亲的感情之深让读者为之感动泣泪。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缜密的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悼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典范;又以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你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

构建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你功不可没!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咏山泉》储山羲(唐)⎩⎪⎨⎪⎧ ⎩⎪⎨⎪⎧ ⎩⎪⎨⎪⎧ ⎩⎪⎨⎪⎧ ⎩⎪⎨⎪⎧ ⎩⎪⎨⎪⎧答案:朱自清写此文的时候,是1927年7月。

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社会一片混乱。

朱自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

他自己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作为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的逃避一法”,因为他既反感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矛盾中,于是想找个避难所,保持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

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避难所。

然而朱自清先生毕竟又是个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安心于这种“超然”。

他“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边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先生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一句话,朱自清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种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的“不宁静”。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2)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3)理解并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2)提问:“荷塘月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字词;(3)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文章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2)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分享;(3)教师总结并点评。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美的力量,珍惜生活;(3)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2. 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修辞手法;3.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读后感: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分析:(1)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和段落划分;(2)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段落的作用;(3)引导学生学会从结构角度欣赏文章。

2. 主题探讨:(1)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探讨荷塘月色所传达的主题;(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人生哲理;(3)教师总结并点评。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 教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 教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初步感知课文;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集中写“荷塘”写“月色”的4、5、6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二、听课文录音,初读感知课文在过程中要求(板书):(1)在重要词语(特别是生字新词)下面做上标记(第二课时时检查)。

(2)在作者集中写“荷塘”与“月色”的段落边做上标记。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4、5、6段)提问:听过录音,请大家说说,文章集中笔力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4、5、6自然段(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4、5自然段)(一)品读第4自然段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2、让学生为这一段文字取个小标题(学生可能会取“荷塘月色图”、“荷塘图”等等,结合文题归纳出最合适的——月下荷塘图)3、师: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景特点修辞(板书)荷叶——圆形舒展——比喻荷花——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妍媚多姿——比喻、拟人荷香——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比喻、通感荷波(荷叶)——凝碧——拟人、比喻流水脉脉(形容流水无声而似有情意)——拟人引导明确: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和拟人的用法)先找出用了比喻的句子;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例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1)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课文4、5、6段。

能力目标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2.学习文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叠字等形象地描写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思想情感,了解旧时代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彷徨迷惘、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评价作品中的“我”。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典雅、清丽,教师若能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定会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2.美点寻踪法。

注重学生的切身感受,由学生自主品析文章的美,教师归纳学生的看法,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力求重点突出,繁简分明。

3.讨论法、点拨法。

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比如课文画面美、语言美的赏析,对文中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语句的筛选、解读,都应交付学生自主完成,特别是对文中“我”的认识、评价,应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独立完成。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以求独到的发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三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的作品。

初中时,大家学过他的散文(同学异口同声)《春》《背影》。

对于朱自清,大家应当记住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素、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他的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先生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荷塘月色”美景的。

板书:荷塘月色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可参考科利华SCS的配套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可依学生的朗读水平作相应的指导。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读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

一般分五级。

篇名,小标题与正文之间,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

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所表现的感情也要作适当停顿。

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

“重要的词语”要在具体的句中体会确定,一般地说,句子中的主语、动词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语要读重一些,感情色彩比较强的词语要读重一些。

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

一般地说,表颂扬的、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要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用平调。

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

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环境、秀丽景色的内容,含有庄重、尊敬、沉郁、悲哀、凄凉等的内容要读得缓慢;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对话的内容,慷慨陈词的内容,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恐怖、惊愕等的内容要读得急促些。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

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投影显示: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乘.凉煤屑.踱.着点缀.颤.动霎.时敛裾.媛.女选两个学生注音。

明确:chénɡxièduózhuìchànshàjūyuàn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1.教师请同学们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生1:这篇课文很美,和初中学过的《春》《背影》相比,似乎别具一格。

《春》是明快的,《背影》是饱含深情的,《荷塘月色》嘛,是纯美的。

生2:这篇文章很优雅,像淑女一样,而《春》却像小伙子,富含朝气;《背影》像老者一样,似乎捋着胡须在幽幽长叹。

生3:这篇文章很朦胧,文中有两三处看不懂。

生4:这篇课文写景很别致,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写景文字。

……教师总结:看来,朱自清先生着实是个大手笔,就我们接触到的三篇文章来说,异彩纷呈,手法各异。

对本文的整体印象,大家的感觉不约而同,那就是美。

2.美点寻踪(1)教师提问: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看法。

明确:文中的写景特别美。

文中有些句子很精美。

文中的情调非常美。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看法。

明确:这篇文章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画面、语言、情调。

四、具体赏析课文的美1.赏析文章的“画面美”。

(1)提问:由文题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写“荷塘”,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学生明确:4、5、6段。

(2)学生齐读4、5、6段。

(3)教师提示:写景,须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一些文学技法,力求形象、灵动。

请具体分析这三个段落写景的妙处。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段落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文章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这样三个问题讨论交流。

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发言。

负责相同段落的两个小组可以私下交流一些看法。

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学生讨论、交流。

第一小组发言:课文第4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写荷叶的美的情致。

第二小组补充: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动静结合。

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

这是静的画面。

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是动的画面。

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第二,文章不写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

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类似的写法在初中学过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也有体现,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三小组发言:课文第5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怖、杨柳的倩影可爱。

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

第四小组补充: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虚实结合。

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虚实结合,写出了一种摄人心魂的意境。

第二,衬托手法。

单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案。

第五小组发言:课文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第六小组补充:本段在写景方面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浓淡相间。

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迷蒙的雾气中显露出来。

这里着墨较浓。

然后,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

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声,随意点染,这是淡写。

整个段落浓淡相间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

第二,量词的运用较好。

如“一片荷塘”“一团烟雾”“一带远山”“一两点路灯光”,这些量词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以及渲染、加强诗情画意的作用。

记得初中学过的《湖心亭看雪》(张岱)中量词的运用很有特色,如“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教师总结: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浓浓的诗意。

2.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配乐,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精美传神的词句。

(2)教师选几位同学朗读勾画出的词语和句子,分类汇总学生找出的词句,概括句子美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