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歌舞演出资料(收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苗族敬酒歌舞》演出人员6-8人

简介:不论是在苗乡,还是在侗寨;不论是布依,还是水家;只要贵客进寨、亲人临门,自家酿造的米酒和热情的歌声便是山里人献给客人的最好的祝福。在演出现场的歌声中,雷山县民俗展示演出队的演员手捧牛角酒杯,来到观众席中为观众敬酒,邀观众一起欢呼,与观众一起分享快乐喜悦。让来自外地的游客在陶醉在苗乡里,亲身体验苗家欢迎贵客们热情,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简介:踩鼓舞是清水江畔苗族节日都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内容。鼓身木制,鼓面蒙牛皮,由两名妇女敲击,鼓面和鼓身交替击响,发出“咚咚嗒咚嗒咚嗒嗒嗒”的声音,在山寨回荡,激烈而明快,动人心魄,意味着节日的高潮来临了,这时候不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当地的人,都会往鼓声聚集,鼓声响的地方叫踩鼓场,人们在踩鼓场上自发的围成几层大圆圈,踩着鼓点,跳着特定的传统舞,故名踩鼓舞。

简介:讨花带”,则是在“芦笙节”之夜,老人们带着孩子逐渐散去,而青年们舞兴犹浓时,吹起带有含义的曲调,如:“姑娘,请把美丽的花带送给我”、“请把花带拴在芦笙上,大家喜洋洋”等,以此向姑娘表述爱慕之情。姑娘若有意于某个青年时,她就把自己绣制的花带拴在该青年的芦笙上。

4.锦鸡舞演出人员8-12人

简介: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

5.反排木鼓舞演出人员8-12人

简介:该舞蹈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反排木鼓舞”,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围栏打猎,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这种舞蹈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由后人沿袭至今。过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节跳,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进行,现已演变为用于健身的民族性舞蹈。舞蹈分为五个章节,以激越的鼓点为主节奏,由踏步、腾越、翻越、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构成。

6.苗族飞歌演出人员3-8人

简介: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7.苗族情歌对唱演出人员6-8人

简介:情歌的演唱在室外游方时进行。一般为男声部二人,女声部二人,先领后合,互相对答。男先用真声加假声先唱问),女后用假声合之(答),同步照应,融为一体。进入合唱部,双方以五度和谐音轻轻进入,由弱渐强,女声突然进入八度大跳,用近似呼喊的长音回应,男声则在高长音之下用低八度的大弧度喉颤音巧妙地伴唱,双方情绪进入高潮。女声高长音之后轻轻地下滑,进入歌调的主旋律,男声则用衬调以低五度、八度旋律伴之,盘旋缠绵,同步照应,最后转入单声部对答结束全曲,把男女相恋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简介:芦笙舞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舞蹈形式,在上古传说中,常常把人类的生存、繁衍和葫芦联系在一起,《诗经》中的:“君子阳阳,左执簧”,是关于吹奏笙簧起舞的最早描述。后来慢慢发展成现在芦笙的样子。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

简介: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10.苗族歌曲《大家笑哈哈》演出人员3-6人歌词大意:

太阳出来了,天空映彩霞。

老人穿新衣,姑娘戴鲜花,

小伙子吹芦笙,舞步多滞洒,

木鼓响略略,鞭炮响叭叭,

飞歌震山岗,笑声满场坝。

11.苗族迎宾演出人员4-10人

简介:苗族热情好客,凡逢盛大节日,迎娶送嫁,迎送宾客,都要用牛角斟酒敬献,先敬主宾及长者,然后对在场者从左至右依次敬献。

12.竹杆舞演出人员6-10人

简介: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13.舞蹈《赶圩归来阿里里》演出人员6-8人

14.芦笙合奏2—12人

15.侗族琵琶歌2-16人

盖宝琵琶歌柔动听,赏心悦耳,一听那动人心弦的声歌,就使人觉精神情况爽,喜不自胜,如同一股股极悦波在熏陶着自己的身心,吨觉百感之集乐以忘忧。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娱乐事业蓬勃发展,每在逢年过节,又特别的是我们侗族的“祭隆”(股壮)节,更为热闹非常,正如伟大诗人陆游写的那样:“斜阳古柳赵家庄,贤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今古非于一般,当今的侗族“股壮”节场所,更是特殊局面。

16.侗族大歌6-16人

侗族以“饭养身,歌养心”作为生活信条,唱歌是侗族人交往的媒价和特有的风俗,又是侗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侗寨中的歌队及歌队中的歌师,是侗歌的组织者和传承人,唱侗歌是侗族个体获得族群认同的最终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