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少数民族歌舞
4.2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多彩的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欣赏设计思路:民歌历史悠久,散发着独特的芬芳,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四单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第二节《少数民族民歌》。
选取少数民族原生态经典民歌为主要内容,在保留教材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藏族古老呼麦民歌《成吉思汗赞歌》、维吾尔族民歌《忠诚的心》。
以少数民族民歌为中心主线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围绕聆听、感受、体验、探究不同的风格特点,力求凸显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多聆听、多感受,重视互动与讨论,充分感受、体验各少数民族经典民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1.聆听欣赏少数民族经典民歌,感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地域特点。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了解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3.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各少数民族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地域特点,了解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歌唱家鲍蓉演唱的歌曲《中华大家园》导入: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什么?(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氛围,师生交谈中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少数民族,去聆听他们多彩的民歌。
二、聆听与体验一)苗族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这是哪个少数民族?(设疑)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提问:你认为苗族飞歌有什么特点?(关注音乐要素)高亢嘹亮明朗,浓郁的苗家生活气息,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介绍飞歌:“飞歌”苗语称为“夏样”,即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它是苗族声乐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演唱方式有齐唱、对唱、独唱等。
二)藏族1.初听《酒歌》:听音乐片段,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情绪是怎样的?2.介绍歌曲体裁酒歌:藏族人民敬酒时唱的酒歌,在西藏城乡广为流传。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侗族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服饰民俗、建筑艺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其独特魅力。
侗族语言文字侗族使用侗文,是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侗语支的一种方言。
侗文是一种表意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在侗族地区传承使用。
侗文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文字造型优美,被誉为“辉煌的文化明珠”,在侗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侗文的传承,侗族人民利用侗文记录历史、文化和民俗,传播着侗族的独特魅力。
宗教信仰侗族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自然神灵和祖先,对自然界、山川河流都有着敬畏之心。
侗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大自然的力量,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在生活中崇拜神灵,祈求神明的庇佑,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侗族宗教信仰的传承,使侗族文化历久弥新,增添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服饰民俗侗族服饰民俗有着独特的风格,色彩鲜艳而富有民族特色。
在侗族传统节日和婚嫁仪式中,人们都会穿着传统的侗族服饰,展示出侗族的优美民族风情。
侗族服饰以红色、绿色为主,以刺绣、染色、镶边等工艺制作而成,颇具艺术价值。
侗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美观性吸引了广大人们的关注,展示着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建筑艺术侗族传统建筑以吊脚楼为主要代表,吊脚楼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融合了侗族建筑、工艺、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于一体,是侗族文化的杰出代表。
吊脚楼建筑形式独特,构造巧妙,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浓烈的生活气息,成为侗族文化的一大瑰宝。
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成为侗族文化的一张名片。
音乐舞蹈侗族音乐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大歌》、《银饰》等,具有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意境。
侗族人民喜欢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歌舞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的侗族也不例外。
那么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侗族的风俗习惯换灯带侗家婚俗。
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
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
青少年,在这天集体祭扫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坟墓,缅怀先辈业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城市人们喜欢趁此良辰佳日,远足踏青,尤其上尧山,赏花,登攀,或进行野餐。
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粉蒸肉等。
送春牛侗族传统习俗,时在农历立春日。
这天,家家修整、打归牛栏,用嫩草、糯米酒饭喂牛。
晚上舞春牛。
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做成牛头,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上挂一朵大红花。
2人提着书有立春二字的大灯笼引路,2人合舞春牛,紧随后面是一群桃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虫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气息。
月也和拦路歌“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
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
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
“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
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
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
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
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
“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
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打油茶侗族饮食习俗。
桂北各族也有。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
侗族文化的魅力及其主要内容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我们将介绍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魅力所在。
1. 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侗族服饰以绣花为主要特征,绚丽多彩、工艺精湛。
侗族妇女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衫,搭配银饰,头戴侗族特色的花环,形象美丽动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 瑰丽的侗族歌舞:侗族歌舞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歌舞形式。
例如侗族的“白鹤舞”、“银釵舞”等,舞蹈优美动人、富有节奏感,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侗历正月初一的“侗年节”、三月三的“侗族姑娘节”等,这些节日都是侗族人民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的时刻,人们穿着盛装,唱歌跳舞,庆祝丰收和团圆。
4. 独特的语言文字:侗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侗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苗瑶侗语族的语言,其文字被称为侗文。
侗文是一种由象形、指事、会意等构成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1. 家族观念:侗族人民非常重视家族观念,家族是侗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侗族人民追求家族的兴旺和繁荣,崇尚家族的团结和和睦。
2. 宗族制度:侗族有着严格的宗族制度,家族成员间维系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宗族长辈的言行举止在侗族文化中担任着重要的引领和榜样作用,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生产方式:侗族历来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粮食、棉花、烟叶等是侗族人民的主要农作物。
侗族人民勤劳勇敢,以种田养家,以此谋生。
4. 独特的风俗习惯:侗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丰富的饮食文化,侗族人民喜爱米酒、猪肉等美食;崇拜自然、尊重祖先等传统观念,侗族人民重视礼仪,祭祀活动非常隆重。
5. 宗教信仰:侗族信仰多神,崇拜山神、水神,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
侗族人民在农耕、求雨等重大活动中,都会举行祭祀仪式,以此祈求神灵的护佑和福祉。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土家族人中保持着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土家族的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的民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家族的婚俗和葬礼。
结婚在土家族中被视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婚礼上有着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比如抬新娘时要进行抢新娘的游戏,新郎要通过挑战来证明自己的爱意。
而土家族的葬礼则注重守孝和守殡,丧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二、土家族的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美丽,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
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服装是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而男性则穿着短襦和长裤,通常配有马褂、袍子等。
土家族的服饰十分色彩斑斓,绣花、刺绣等工艺技巧使其更加精美。
三、土家族的饮食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有一些特色小吃和饮品。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辣椒,将辣椒加入各种菜肴中,使得菜肴更加有特色。
此外,土家族的美食还有螺蛳粉、杂碎、油茶等,这些美食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非常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四、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著名的有歌舞和木偶戏。
土家族的歌舞以独具特色的舞蹈和悠扬动人的歌声为主,代表作品有《木板假歌舞》、《小苗土娃》等。
而土家族的木偶戏则是通过木偶的表演和配乐来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艺术享受。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受到一些挑战和冲击。
然而,土家族人民依然传承和尊重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土家族的村庄,感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魅力,这也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总结起来,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反映了中国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民族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歌舞表演形式。
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
这些歌舞作品通常是民族美人歌唱艺术的表现,也是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象征。
一般来说,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可以分为两大类:舞蹈和音乐。
舞蹈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突出的表演形式之一。
不同的少数民族通过舞蹈表达他们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
例如,锡伯族的“五色舞”,以舞姿优美、形象独特而著称;彝族的“黄果树舞”,展示了彝族人民的自然崇拜;藏族的“达尼洛衣他”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以其快速旋转和高跳而闻名。
音乐同样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形式和乐器。
例如,哈萨克族有马头琴,蒙古族有马头琴和呼麦唱法,纳西族有古典音乐演奏等。
这些音乐形式代表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一个独特的跳芭蕾的少数民族:傣族。
傣族芭蕾舞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与中国传统芭蕾舞完全不同。
傣族芭蕾舞以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为特点,舞姿轻盈、优美、富有激情,极富感染力。
中国少数民族的歌舞不仅在国内受到高度重视,也在国际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每年,中国都举办少数民族歌舞节,在全国各地展示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内部的民族团结,也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了中国多元化的文化。
在如今增长迅速的全球旅游业中,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也成为吸引国际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年,许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欣赏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表演。
通过观看这些歌舞表演,他们能够切实体验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体而言,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闻名于世。
这些歌舞作品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宝藏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多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湖南民俗风情
湖南民俗风情的主要特征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往往以最初始、最广泛的形态,具体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精神心理状况。
世界如此,中国如此,湖南亦如此。
湖南民俗的产生、演变和传承乃至消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三湘四水各个角落,有其不同特点,它们与湖南社会发展的进程相始终。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南,北与湖北省毗连,东邻江西省,南接广东、广西两省区,西界贵州省和重庆市,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
历史上为荆蛮、扬越、南蛮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远古传说时期,湖南境内有蛋尤、九黎、三苗、灌兜等部族;先楚时期有荆蛮、淮人、虎方、扬越,、象氏、风夷等;春秋战国时期,楚人进入湖南,境内有大量的蛮族和巴人;汉唐时期,蛮族势力遍布境内各地,此消彼长,与中原王朝时常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两宋时期,出现了瑶、苗、僚、僮、纥佬等族系复杂的少数民族,逐渐演变成明清以来的苗、侗、瑶、土家等族,加之白族、回族、维吾尔族等的相继迁入,湖南成为除汉族之外,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大量的少数民族习俗成为湖南民俗中最主要的特征。
这些与汉族地区特别是和北方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往往被封建统治阶级和大汉族正统主义攻击和镇压少数民族的口实和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愤,保护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少数民族享受和汉族人民一样的平等权利。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上少数民族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事象,不难发现,民风民俗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南蛮的“自相夫妻”,实质是血缘族内婚的体现。
亲属称谓中父系和母系区分不明显以及“兄纳弟妇、弟收兄嫂”的收继婚,是原始对佣婚的残存,决不是什么“秽淫蒸报”的禽兽行为。
不落夫家和抢婚习俗,是母系氏族婚向父系氏族婚制过渡的遗留。
而曾经在湘西地区盛行的姑舅表婚和舅权制,反映了这一地区经历过的以女权为中心的母系氏族阶段。
瑶族舞曲舞蹈赏析
瑶族舞曲舞蹈赏析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等地。
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于歌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瑶族舞曲舞蹈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历史记忆,是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瑶族的舞曲舞蹈中,融合了瑶族的生活、信仰、传统和民风民俗,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瑶族舞曲舞蹈的特点之一是节奏明快、欢快活泼。
瑶族人民热爱舞蹈,他们的舞蹈节奏感强,动作优美,富有激情和活力。
瑶族舞曲舞蹈通常是伴随着锣鼓和唢呐等乐器的节奏进行的,这些乐器的声音激昂有力,给舞蹈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魅力。
舞曲舞蹈的动作多变,舞者们手舞足蹈,身姿矫健,舞蹈中充满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瑶族的节日和庆典上,舞曲舞蹈更是成为了瑶族人民表达情感和欢庆的重要方式。
瑶族舞曲舞蹈的另一个特点是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瑶族舞曲舞蹈的服饰多彩多姿,色彩艳丽,富有瑶族特有的装饰和图案,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舞曲舞蹈中的动作和姿态也充满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民族风情,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瑶族舞曲舞蹈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艺术享受。
瑶族舞曲舞蹈的赏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首先,从舞曲舞蹈的艺术特点来看,瑶族舞曲舞蹈的节奏感强,动作优美,富有激情和活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从舞曲舞蹈的文化内涵来看,瑶族舞曲舞蹈承载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历史记忆,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再次,从舞曲舞蹈的表演形式来看,瑶族舞曲舞蹈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艺术享受。
总的来说,瑶族舞曲舞蹈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历史记忆,是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国各地区民歌特点及代表作
多彩的民歌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性所致的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
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的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风格相互交融。
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
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分为:谣曲、时调、吟唱调。
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有哪些族
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有哪些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众多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和地域演奏出了优美动听、节奏鲜明的民歌和舞蹈,丰富中国歌舞艺术的品种,令人钦佩不已。
首先是蒙古族的满族歌舞,蒙古族的歌舞艺术形式很丰富,有仪式歌曲、风俗舞蹈、戏曲歌曲等不同类别,大多数贴着宗教仪式的形式进行欢庆,其中仪式歌曲的变奏种类比较多,其欢快的节奏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是藏族的舞蹈表演。
藏族的舞蹈表演也十分丰富,有神秘的歌舞、慷慨悲歌舞蹈,以及高原特有的酿酒舞蹈等,它们被融入了流行文化,节奏动听饱满,且富有节奏感,让人聆听时无比美妙。
再次是壮族的民歌舞蹈。
壮族的民歌舞蹈十分流行,他们的歌曲节奏强烈,音乐情感饱满,壮族传统舞蹈也是十分多样的,有会舞、跣舞、拐子舞、啤酒舞等,用高唱低吟,配以动感轻快的舞蹈,使人聆听时无比激动、体会到充沛的欢乐与欣喜情景。
最后是维吾尔族的民歌舞蹈。
维吾尔族的民歌舞蹈有欢快的卡牌舞、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拍舞、古老的维吾尔族运动舞等,这部分歌舞以民歌为主,动感十足,以旋律的变化贯穿始终,每个音符都闪耀着维吾尔族特色的魅力。
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表达出了当地族群对美、对情怀与对生活的热爱,民族歌舞艺术连系着民族之间的精神化联系和情感,把人们联系在一起,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土家族歌舞文化范文
土家族歌舞文化范文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土家话为母语,传统上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
土家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以土家族歌舞文化而著称。
土家族歌舞文化丰富多样,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豪迈的精神。
土家族歌舞文化的核心是土家族特有的舞蹈形式。
土家族舞蹈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土家族的传统舞蹈中,跳舞者们身穿土家族传统服饰,以独特的舞姿和节奏展示了土家族的独特风情。
土家族舞蹈形式多样,有集体舞、对舞、独舞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家族的集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集体舞中每个人的动作都协调一致,形成了独特的舞蹈画面。
土家族对舞是男女之间的合作舞蹈,男女双方在音乐的引导下相互配合跳动,展示了土家族丰富的情感与爱情。
土家族歌舞文化中最独特的应该是土家族的花鼓戏。
花鼓戏是土家族人民用来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一种表演形式。
花鼓戏由音乐、舞蹈和歌唱组成,富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花鼓戏中,男女演员身穿传统服装,手持花鼓进行演出。
演员们用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土地的感恩和对丰收的期盼。
花鼓戏的音乐节奏欢快而激昂,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和豪情。
演员们身着鲜艳的衣服,舞动花鼓,喊着激昂的口号,形成了一幅热闹而欢快的画面。
除了舞蹈和花鼓戏,土家族歌舞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艺术表现。
例如,土家族的竹鼓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舞蹈形式。
竹鼓舞是以竹签和竹鼓为主要乐器的舞蹈,表演者们以敲击竹鼓的节拍,跳动轻快优雅的舞姿,充分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灵活身手。
此外,土家族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歌舞表演,如扭秧歌、跳凳舞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土家族歌舞文化不仅有着艺术价值,更是土家族人民历经千年岁月的智慧结晶。
通过歌舞的形式,土家族人民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们讲述了土家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追求,传承了土家族的文化基因。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歌舞文艺
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竹竿舞”场面欢快热烈,鼻萧是黎族独特的乐器。
口头文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
黎族擅长制作独木器,所使用的任何器具,原料都必须是一块整木。
黎族手工纺织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就领先于中原,并以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元初,我国著名的纺织能手黄道婆,就是到海南学习了黎族的纺织技艺才名垂青史的
土家族
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其中,“摆手舞”是最著名的土家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摆手舞”是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
土家族的傩(挪)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土家族恋爱“以山歌为媒”自由择偶,婚礼中有“哭嫁”习惯。
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假期越悲伤。土家人把是
侗族的特点和风俗
侗族的特点和风俗侗族简介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和贵州等地。
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保留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侗族的特点1. 文化传统侗族是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善于歌舞和手工艺,尤其擅长编织竹编艺术和造纸技艺,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侗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2. 居住习俗侗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侗族传统的吊脚楼中,这种建筑结构独特而美丽,被誉为“东方的水晶”。
吊脚楼由木材和石头构成,建造在山间或水边,是侗族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场所。
3. 民族服饰侗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多样化,男女穿着风格也略有不同。
侗族女性常穿着色彩艳丽的长裙和长袍,头戴银饰,手持花伞,整体造型华丽而典雅。
侗族的风俗1. 婚俗习惯侗族的结婚仪式非常隆重,婚礼通常持续数天,包括纳彩、缴彩、娶亲等环节。
新婚夫妇还要前往亲朋好友家中敬酒,以示尊敬和感谢。
结婚后,侗族夫妇要举行“接鸡仪式”,象征着共同生活的开始。
2. 节日活动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最有名的是“侗族歌节”。
在这个节日中,侗族人民穿着传统服饰,手持花伞,欢唱传统歌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3. 饮食习惯侗族人们饮食偏重米饭和蔬菜,喜欢吃酸辣的菜肴。
他们还擅长采摘山野中的野菜和水果,制作各式美味的家常菜。
侗族人民对待食物非常讲究,认为“饭圈”是吉利的象征,每顿饭必须吃完。
结语侗族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特色的民族,他们传承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通过深入了解侗族的特点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尊重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歌舞简介
少数民族歌舞简介一、山歌简介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二、教马舞简介教马舞是保基乡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创意的舞蹈,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三、八音坐唱简介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
即吹奏弹唱的意思。
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
四、芦笙舞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
芦笙舞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
吹自舞而得名。
五、跳菩萨跳菩萨是穿青人的一种特殊民间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
它起源于清代时期,主要是地方性杂耍戏曲的一种特殊表演方式,它是根据地方群众的需要,对其进行神灵保佑而惯用的一种表演手法,具有正反两面性和双重性两个方面。
六、铜鼓舞铜鼓舞以铜鼓为道具的中国民间舞蹈。
是以鼓手有节奏地击鼓,由鼓点的节奏变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动作和队形变化的一种舞蹈。
铜鼓在古代曾有多种用途,它既是乐器、祭器和礼器,又曾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清代以后,仍用于祈神、祭祀、治病、丧葬、娱乐等活动,并用鼓声传递信息。
七、达体舞达体舞是彝族民间舞蹈之一,彝语“达体”为“跺地”之意。
达体舞在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以及较高的娱乐性。
这种舞蹈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环境、时间、人数、道具以及音乐伴奏等条件的限制。
八、海马舞海马舞在彝人族群中已延续了2000年,海马舞源于彝族祭祀活动,旧时用作白事驱邪除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海马舞逐渐走向田间地头,应用于婚丧、农耕、庆典、节日等场合。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族,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丰富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侗族传统节日及其特点。
1. 侗族农事节日-“侗妹节”侗妹节是侗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侗族农事节日的代表。
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庆祝丰收与繁衍的盛大庆典。
在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着传统侗族服饰,参与歌舞表演,举行祭祀仪式和各种游乐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侗妹节上的侗族歌舞表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动作而闻名,让人陶醉其中。
2. 侗族祭祀节日-“千户抬轿”千户抬轿是侗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一举行。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会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装饰精美的巨型轿子高举而起,游行穿行于村落的街道上。
这不仅是一种对神灵的庄重仪式,也是侗族人民展示团结与力量的象征。
此外,抬轿活动还与侗族传统的男女交际方式有关,让年轻男女有机会相互接触和约会。
3. 侗族传统婚礼节日-“赶婚节”赶婚节是侗族传统婚礼节日,也是侗族男女走入婚姻的重要仪式。
在这一天,侗族男子要穿上盛装,骑着马,带领队伍到新娘家里“抢亲”。
而新娘家的女子则会表演特殊排舞,速度快的才是佼佼者。
这是一种寻求自由爱情的传统方式,也是展示侗族婚姻制度的风采。
4. 侗族传统杂技节日-“竹筒舞”在侗族的传统节日中,竹筒舞是一项引人注目且独具特色的杂技表演。
演员们利用竹筒将自己固定在树上或高架平台上,通过高低转动身体以舞动竹筒,非常考验演员的平衡和技巧。
这项独特的表演不仅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也是侗族人民欢庆节日的一种方式。
总结:侗族传统节日凝聚了侗族人民对丰收、庆祝、祭祀的热爱与期待。
它们体现了侗族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也丰富了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侗族的民俗风情,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团结。
让我们一起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感受到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共同庆祝侗族的独特魅力。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
2、哈尼族——《梯玛·吾处阿茨》
•
《梯玛·吾处阿茨》直译“大声唱的栽秧情歌”,属于 山歌类。是哈尼族的八声部民歌,现存于云南红河县阿扎 河乡普春村哈尼族村民中。演唱形式为自由呼应式,由拉 比(箫)、腊核(小三弦)伴奏。平时在亲属或长辈面前 不能演唱情歌,但是在栽秧季节,可打破禁忌,男女老少
可在山野中演唱情歌。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 民歌赏析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 高乐
引言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
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是广大 劳动人民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发展而形 成的。它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千百年生活历程的 真实写照,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情感、心理以及 审美趋向的真实流露。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
2、苗族——飞歌
•
飞歌是苗族的一种山歌,只在山野及田间歌唱,主要流行在云 南、湖南、贵州一带的苗族地区。在不同地区,对飞歌也有不同的称 谓,如:黔东南和黔西北一带叫作“喊歌”、“吼歌”、“顺路歌”, 湘西地区称之为“韶唔”,即高腔之意等。 • 其艺术特征是:其曲调高昂,气息悠长,节奏宽广自由,句内 常有滑音级进,句尾惯用甩音,并终止于高昂的呐喊声中。飞歌的歌 词内容题材广泛,有生产劳动歌、季度时令歌、迎送客人歌和情歌等。 飞歌不分男女老幼均喜演唱,演唱时,常有二人一同歌唱,歌唱时女 用真声,男用假声。 • 在节日及农闲时举行的传统风俗性活动“游方”中,飞歌是苗 族青年们相互交往与表达爱情时喜唱的曲调。
2、特征
1)具有非常强的即兴性。即兴性是表现民间歌手才情的主 要途径。在少数民族民歌中,无论是曲调还是唱词,就有 很强的即兴性。
2)具有歌舞不分相伴一体的特点。如:藏族的多种歌舞,
果谐、堆谐等。
3)具有自拉自唱、自弹自唱的唱奏结合的特点。如:藏族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引言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土家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婚嫁风俗土家族的婚姻制度非常讲究,通常在农历农忙季节结束后,进行婚礼。
婚礼通常会持续三天,被称为“三朝”。
第一天是迎亲日,新郎一行人会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第二天是亲友聚餐,新婚夫妇会邀请亲友共进晚餐。
第三天则是新婚夫妇参拜祖先,祈求祝福和幸福。
在土家族传统的婚礼中,舞狮表演和歌舞表演一直是不可缺少的节目。
赛龙舟赛龙舟是土家族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土家族的人们会聚集在河边观看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土家族的传统民间活动。
参加比赛的龙舟通常由20人组成,队员们会齐心协力划桨,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土家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象征。
民歌舞蹈土家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歌舞蹈,通过歌舞表演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土家族的歌舞节目以独舞为主,通常伴随着精美的民族乐器,如竹笛、扬琴等。
土家族的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节奏感,常常表现出对劳动、生活以及自然界的赞美。
土家族的婚礼上,舞狮表演和草裙舞也是重要的节目,吸引着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祭祀仪式土家族人民深信神佛,因此祭祀仪式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土家族的祭祀通常与重要的节日或者仪式相结合。
在传统的祭祀仪式中,土家族人民会穿上盛装,击鼓吹箫,在祭坛上献上美食和酒水,以示对神佛的敬意。
祭祀仪式不仅是对神佛的虔诚,也是土家族人民心系祖先、对家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论土家族风俗深受其民族传统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且丰富多样的文化。
从婚嫁风俗到赛龙舟,从民歌舞蹈到祭祀仪式,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体现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家族的热爱和崇敬。
通过了解土家族的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个多元文化的民族。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
编竹为乐 女舞婆娑——介绍少数民族乐器芦笙
”
,
“
年 来经 过 改 革 的芦 笙 也有 多
笙 女 振 铃唱 和 不倦
“
,
并肩 舞 蹈 终
日
:
一般在节
, ,
日
表 演 男 子 吹芦
,
”
。
清 代 《苗 俗 记 》还 记 载 说
, , ,
笙 在 前 女 子 持折 扇 或 侗 帕 随 后
每 岁 孟春
…… 男 女 皆更 服 饰
边歌边 舞 情绪 热 烈
,
。
烈 人 群 也越 来 越 沸 腾 人 们 歌 唱
, , 。 ,
,
,
景色 也 十 分 秀 丽
,
。
贵 州 的 农业不 是很 发达 由 于 地 处 高 原 所 以 水 早 之灾 一直 比 较严重 尤其是 在少数 民族地 区 解 放 以 前许多 仍 然 采取 刀耕
, 。 , ,
,
着 这金 秋 的 丰 收 喜 悦 歌 唱 幸 福
, , 。 ,
心情
。
鑫 滑 黔 熬 蒸
这是 一 首
的乐 曲
, 。
由 芦 笙 和 乐 队 合奏
,
一开 始 在 乐 队 的伴奏
,
下 芦笙 奏 出 一 段抒 情 性 的 引 子
,
是 便 于 吹 奏者 边 吹边 舞 手 可
伸 得 长些 舞 姿也 就优美 一 些
、 , 。 , 。
以
把 我 们 带 到 了 风 光 秀 丽 的 都 柳江
,
甫建
。
是 都柳 江两 岸 的 苗 族 侗 族人 民 在 丰 收 之 后 聚 集 在 广 场 跳 起芦 笙舞 庆 贺 丰 收 表达 幸福 欢 乐 的
瑶族舞曲
长鼓
作者简介
• 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 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 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 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 听。
• 首听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 • 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 为素材而创作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 乐并想象一下这首乐曲,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瑶族舞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2)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 (3)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乐曲
主题Ⅰ
情绪
优美、委 婉、轻盈
速度
中速
主题Ⅱ
粗犷热烈、 欢快幽默 抒情、安 宁 更加热烈
稍快
主题Ⅲ
主题四
稍慢 快速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富饶辽阔,是个 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 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 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 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够喜 欢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 (1)、主题一 看看乐曲在节奏和速度上有什 么对比关系?作曲家用这样的处理办法是想表现 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 主题一由慢、快两个小段落构成,徐缓委婉的主 题带有较强的舞蹈韵律,优美而抒情的旋律,犹 如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深入赏析《瑶族舞曲》
• (2)、主题二
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速度和节奏上有什么变化呢?你 联想到什么场景?
• 音乐进行了八小节的过渡,进入悠静舒缓的第二部分,这时,节奏变 成了3/4拍,在弹拨乐器衬托下,高音笙吹奏出富有歌唱性旋律,时 而跳跃活泼,时而轻盈委婉,似恋人倾吐内心的爱恋之情,又好似对 美好未来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反思
土家族原始戏剧——茅古斯
茅古斯,土家语,即“浑身长毛的古人”。茅古斯舞起源于远古土家先民“阳秽避邪,禳灾纳吉”的祭祀仪式及祭奠先人、承传祖风的崇祀大典。表演人数不限。表演时,结草为服,赤体以舞。主要表现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筚路蓝缕的创世活动,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原始戏剧的活化石”。
大庸阳戏
。苗族绺巾舞
绺巾舞为苗族祭祀性舞蹈,以手拿的法器(绺巾)而得名。多用于傩愿、接龙、椎牛等祭祀活动之中。流布于湘西州花垣、凤凰等苗族聚居县。其舞蹈功能是压邪、镇恶、灭害、除灾、谢神、还愿等。绺巾由12-24条绣花布巾联缀而成,长约40厘米,上带宽3厘米,下端宽7厘米,由一根长30余厘米的木棒穿上作柄。每做完一堂法事,则户主必馈赠一条绺巾。因此,这种法器也是苗巫功果的见证。跳绺巾舞时,苗巫身穿红色质袍,头戴黑色帽,帽顶缝一排猪毛,前面围一道凤冠。他左手握绺巾,右手握司刀。其基本动作有:“三拜”、“撒梅花”、“拜五云”、“拜将”、“飞巾”、“扬尘”等。其动作柔中有刚,庄重有力。其歌曲的音乐节奏自由,可长可短,可随引腔,但甩腔大都相同,且以锣鼓伴奏。
大庸阳戏早先叫“杨花柳”,实为一种卖艺乞丐唱曲。后经教字垭犀牛潭人家覃氏一家班加工改造,渐次流传。两百多年后,已逐步完善成为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阳戏语言通俗,生活气息浓。表演重做工少武打,适宜演文戏、家庭戏、悲剧。唱腔由正调和小调两部分组成,共17个曲牌,正调唱腔用真假嗓结合演唱,尾腔翻高八度,又叫“窄音”,此为大庸阳戏之主要特点。大庸阳戏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传统剧目,在沅澧流域颇负盛名。
湖南文化课简案
2009.下
活动内容
湖南少数民族歌舞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目的
通过交流,了解湖南的少数民族服饰特色
活动重点
交流
活动准备
教师和学生事先收集资料
活动过程:
一、宣布本次课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湖南少数民族歌舞特色。
二、课堂交流
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摆手舞起源于远古时代,明清时期尤其盛行。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舞蹈。祭祀仪式毕,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舞亦为一种古代战舞,土人作战前跳此舞以助长士气。跳摆手舞时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
梯玛神歌
梯玛,土家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梯玛神歌渊源久远,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它深涵着音乐、文学、语言、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的宝库。它是土家族—部光辉的民族史诗,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土家傩戏
土家傩戏源于土家族祭神的“还傩愿”,所谓“还傩愿”,就是向傩公、傩娘许愿心,还傩愿时,一般要举行祭祀仪式,唱傩愿戏。傩戏本于各地不尽相同,但必唱孟姜女故事,如《姜女下池》、《姜女晒衣》等;还要表演傩技,如上刀梯下火海、踩铧口、滚刺床等。土家傩戏舞蹈动作夸张,随意性强,且与气功结合,有着若干高难、神秘动作。唱词通俗,道白风趣,唱腔简单朴实,用锣鼓伴奏,表演道具多是牛角、司刀、神卦、开山刀等,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土家傩戏与土家梯玛跳神、茅古斯舞及摆手舞等系列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古老神奇的傩文化现象,具有突出的人类学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