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18.2核能教案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九下18.2核能教案2
,么还应该开发利、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点评生变化时,用中子轰击以上中等质量原)核能: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能量。
核能的利用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A.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C.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2.如图是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离开水底后,从水下完全拉出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下列关于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3.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拉力分别是F1和F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D.F1<F2,η1>η24.如图四个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有关物理现象或说明有关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①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B.图②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C.图③说明电动机原理D.图④说明发电机原理5.下面是东芳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我们看到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糕上的“白霜”是一种汽化现象B.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的细,是由于钨丝升华的缘故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珠,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变大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7.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A.天平、量筒、烧杯B.天平、烧杯、刻度尺C.烧杯、小木块、刻度尺D.量筒、烧杯、刻度尺二、多项选择题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苏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8章第2节核能教案
18.2 核能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位“小男孩”!(播放视频)大家知道小男孩是谁吗?在二战末期,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在视频中原子弹爆炸使广岛的核爆中心迅速变成一片废墟,原子弹具有惊人的能量,你知道它是来自于什么能吗?(板书:18.2 核能)一、核能什么是核能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的第一部分,核能。
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说出原子的构成,画出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核内的质子为什么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3.什么是核能?学生阅读课本,并相互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当原子核发生改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原子核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呢?二、核裂变、链式反应1938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大致相等的原子核,同时会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我们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过程叫核裂变。
核裂变中用到的重要元素是铀。
铀(Uranium)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其元素符号是U,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元素。
1789年,由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并用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uranium)为它命名。
铀在接近绝对零度(-273ºC)时有超导性,有延展性,并具有微弱放射性。
铀化合物早期用于瓷器的着色,1938年发现铀核裂变后,其开始成为主要的核原料。
下面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铀这种物质。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可以知道,铀在裂变时会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果用纸卷类比成中子,火柴头类比成铀核,当点燃第一个纸卷引燃第一个火柴头,后面的火柴头会被点燃吗?(播放视频)铀核在裂变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在铀核裂变中,这叫做链式反应,请同学解释。
(铀核发生裂变时,除了释放能量外,每个铀核同时还会放出2-3个中子。
这些中子又能使其他铀核发生裂变,从而放出更多的中子。
如果附近有足够多的铀核,裂变将不断自行地继续下去,就像发生雪崩一样,使千千万万个铀核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裂变。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8. 核能教学案苏科版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8.2 核能教学案苏科版姓名班级一、学习目的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三、学习过程1.引入板书:核能实用文档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
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①、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
提出其注意:(1) 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实用文档⑵什么叫裂变?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⑶什么叫裂变?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四、巩固练习1、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在改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是和。
2、原子中质子和中子是依靠强大的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
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3、原子弹是利用原理制成的,氢弹是利用原理制实用文档成的。
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着原子核的也叫反应。
4、核电站的核心是,它以为核燃料,反应堆中放出的能转化为高温蒸汽的能,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能。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九年级苏科物理18.2核能教案
二、核能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
物质的结构,原子核内部的结构
多媒体资料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开始的引入新课时的关于原子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都很想知道原子弹是怎么回事。
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
但是在关于重核的裂变发生的链式反应不能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出示挂图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借助课件多媒体的动画模拟链式反应。
最后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核能
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也叫原子能。
二.获得核能的途径
1.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原子弹
控制链式反应速度——核反应堆
2.轻核的聚变
不加控制——氢弹
可控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核能》课程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十八章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核能的提出”“裂变与链式反应”和“核电站”三部分构成。
学生对核能存在的认识,链式反应以及反应堆的基本原理。
等概念比较陌生,需要老师讲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在之后。
请学生携带英语磁带作为实验材料,搭建模拟链式反应的“多米诺骨牌”游戏,体会链式反应的过程。
再结合自己制作的微课,深化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对于何能利用的利与弊,则通过学生的小型辩论赛进行呈现。
最后由教师总结升华。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
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学习,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增强热爱和平及强军强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难点: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四、教学手段主要利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
本节课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作用,教学中核裂变、核聚变过程、链式反应主要是通过动画演示、视频影像观看、老师讲解和学生模拟活动完成等形式完成。
原子结构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回顾,通过图片和数据资料展示明确。
核电站、核能利用及研究发展前景等知识主要是利用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老师补充总结等方式进行。
核能和平利用和危害则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的形式进行。
五、板书设计第2节核能一.核能二.裂变1.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1.链式反应:可控制----核反应堆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不可控制—原子弹电子(带负电)2.核能: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
18.2核能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教案:18.2 核能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8章第2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核能的原理、类型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区别。
接着,我们将探讨核能的优缺点,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核电站、核武器等。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核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掌握它们在自然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区别。
2. 分析核能的优缺点,认识核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核能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核能的优缺点及应用。
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核能优缺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能的日常生活应用,如核电站、核医疗等,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清晰理解两种过程。
3. 实例分析:分析核能的优缺点,如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等,同时指出核能的安全问题和环境影响。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核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应用,如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营。
5. 练习题目:给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分、核能的优缺点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核能:1. 核裂变: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核,释放出巨大能量。
2. 核聚变:两个较小的核合并成一个较大的核,释放出巨大能量。
3. 核能优点: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
4. 核能缺点:安全问题、环境影响、核废料处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2. 分析核能的优缺点,并结合实例说明。
3. 讨论核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核电站、核武器等。
答案:1. 核裂变: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核,释放出巨大能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二、核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八章二、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的不同类型,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裂变分为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其中可控链式反应主要应用在核电站中。
3. 核聚变:核聚变是指轻核在超高温和超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中。
4. 核能的利用和前景: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能将在全球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前景,认识到核能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
2. 核能的利用和前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核电站和氢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核能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3. 核裂变:讲解核裂变的基本原理,通过PPT展示核裂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核裂变的能量释放。
4. 核聚变:讲解核聚变的基本原理,通过PPT展示核聚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核聚变的能量释放。
5. 核能的利用和前景:介绍核能的利用情况,如核电站、核武器等,让学生了解核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展望核能的未来发展前景。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核能:定义: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分类:核裂变、核聚变。
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释放巨大能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8.2核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8.2核能教案设计用案人用案日期2019年月日第课时课题核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常识性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核能的发展历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点1. 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难点1. 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 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2. 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
教法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量来发电的.(1) 结合课本图18—5或挂图讲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第一回路——核能→内能热交换器:把第一回路中的内能转换成第二回路中的内能第二回路——内能→电能(推动发电机发电)(2)核电站的特点①消耗的“燃料”少②成本低(3)我们的努力目标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设核电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非常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保证核能的安全应用.三、总结本课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设计:18.2核能
初中物理9年级第18章第二节《核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本节的学习方法应以阅读讨论为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利用核能利与弊的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了解核能的和平利用过程,认识到科学之路是艰苦的,激发学生献身于这一事业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三、教学难点: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四、讲授新课:导入:“8月6日”“8月9日”“胖子”“小男孩”“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些信息,请问你联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受到了美国人投掷原子弹的重创。
好,我们通过一段影片来了解一下它爆炸时的威力!(播放影片)“那谁能告诉我杀伤力那么大的原子弹,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有学生就回答,没有就直接进入主题)好,我相信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会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核能》(板书)进行新课:今天我们分几步,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核能》。
首先是《走近核能》,“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原子)。
“原子的构造”。
恭喜你们进入下一环节第二步《对话原子核》,科学家曾经说过“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第一第二段。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是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如果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能量叫(核能)。
我们先来了解获取核能的一种方式:聚变。
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叫做热核反应。
(主要运用氢弹和太阳的能量,也是轻核聚变)。
我们再来探究获取核能的另一种方式:裂变。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过程。
这种分裂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链式反应”。
如果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巨大能量,以致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 (3)
二、核能
一、核能
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
二、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1.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
2.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不加控制,会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强大的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核电站
核反应堆:使链式反应在人工控制下,缓慢的进行。
利用控制棒吸收多余的中子,减慢链式反应的速度
【例题】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以铀为核燃料,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转化为高温蒸汽的内能,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如图所示是核电站的原理示意图。
第一回路中的水或其他液体被泵压入反应堆,在那里加热,然后进入热交换器,把热量传给第二回路的水,以后又被泵压回到反应堆里。
在热交换器里,第二回路中的水经过加热生成高温高压蒸汽,送入汽轮机并驱动汽轮机做功后温度和压强都降低,进入冷凝器,最后又由水泵把它压回热交换器。
高速旋转的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1)猜想:在第一回路的核反应堆的外围,有一层厚厚的水泥防护层,其作用是:_________。
(2)冷凝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这时水要________________热。
(3)在第二回路中,用水做循环剂,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较大。
(4)简述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8.2核能》word教案 (1)
第二节核能三维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用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教学流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分裂或聚合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原子的核式结构。
2、核能的概念: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3、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①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7。
2-1、2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核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链式反应可以控制的。
,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
②轻核的聚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苏科版物理九下18.2核能学案
§18.2 核能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核能;2、知道利用核能的两个途径:裂变和聚变3、知道原子弹是不加控制的核裂变,核电站是可人工控制的核裂变4、了解核能比火力发电的优点预习内容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4、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5、核电站有很多优点:消耗很少的,就可以产生大量的成本低、污染小;还可以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但核电站也存在污染.6、“链式反应”发生在 ( )A.核裂变时 B.核聚变时C.氢弹爆炸时 D.铀自变放出射线时7、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是 ( )A.核能一内能一电能 B.核能一机械能一内能一电能C.核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D.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8、电子依靠力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而质子和中子是依靠力才结合在一起的.9、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轻核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B.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燃料的C.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D.核电站不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10、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带电情况是 ( )A.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B.质子、中子都带正电荷C.质子、中子都带负电荷 D.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能
[设计意图]
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到核知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这些深澳的概念,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原子弹的爆炸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网络资料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核武器的防护要领。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侧重了解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以及通过讨论的形式谈一谈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
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具和学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
[课前准备]
物质的结构,原子核内部的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评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开始的引入新课时的关于原子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都很想知道原子弹是怎么回事。
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
但是在关于重核的裂变发生的链式反应不能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出示挂图或者有条件的可以借助课件多媒体的动画模拟链式反应。
最后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保留板书]
第三节核能
核能
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也叫原子能。
获得核能的途径:
1.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原子弹
控制链式反应速度——核反应堆
2.轻核的聚变
不加控制——氢弹
可控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
教学后记: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开始的引入新课时的关于原子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都很想知道原子弹是怎么回事。
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
但是在关于重核的裂变发生的链式反应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