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撒尼彝语语序分析
石林县雨美堵村彝亲语言状况研究
一
、
前 言
基 本摸 清 了雨 美堵 村语 言使 用 的历 史与 现状 。本 文对调 查资料 做 了梳 理 , 并对 彝 亲 语 衰 变 的原 因
做 了初 步分析 。 二、 调查 对象 和方 法
彝 亲是 从彝 族黑彝 支 系 中分化 出来 的一 个支 系 。彝 亲人 自称 “ 阿灵 泼 ” 他称 “ , 干彝 ” 有 自己 , 的语言 , 没有 文字 , 言属 于汉藏语 系藏 缅语 族彝 语 语支 , 主要 聚 居 在 云 南 省 曲 靖 市 的 师 宗 、 平 等 罗 县, 总人 口上万 。现居 住 在 石林 县 境 内雨 美堵 村 的彝亲 人 , 系清朝 中期 从师 宗 、 罗平一 带先后 迁徙 而来 。 雨 美堵 村是 石 林 县 唯一 的彝 亲村 寨 , 于石 位 林 县 境 内 的东 南 部 , 属 圭 山镇 。全 村 共 有 3 隶 5 户, 总人 口 19人 , 中 , 尼 人 ( 族 的一 个 支 2 其 撒 彝 系, 主要 聚 居 于 石林 县 境 内 )9人 , 1 汉族 3人 , 彝 亲 人 17 人 , 亲 人 口 占 全 村 总 人 口 数 的 0 彝
表 2 长 辈 对 晚 辈
、 、 ~
~
需 资料 后 , 对其进 行统 计分 析获 得相关 数 据 。
总户数 的 8 . 1 , 查 对 象 除 彝 亲 人 外 , 括 2 57 % 调 包 位撒 尼 人 , 汉 族 。入 户 调 查 对 象 , 性 别 分 1位 按 为: 性 l 男 2人 , 性 1 女 8人 ; 年 龄 分 为 :0岁 及 按 6
以上 的 7人 ,6~5 3 9岁 的 1 3人 ,8~3 l 5岁 的 1 0
2 1 第 2瑚 0 2年 ( 第 12期 ) 总 3
云南石林彝语的声调分析
云南石林彝语的声调分析作者:潘丽娜宋梦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而且语言文字种类丰富复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声调的研究既是民族语言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文试从具体调值方面来对云南石林彝语的声调进行描写说明,为更好地了解当地的语音特点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云南石林;彝语;声调;调值作者简介:潘丽娜,女,汉族,湖北咸宁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硕士;宋梦晗,女,汉族,黑龙江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H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家,语言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民族语言约在80种以上。
如果按照谱系分类的方法,可以将这些语言划分为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五个语系。
其中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文献最丰富的语系之一。
汉藏语系早起曾称为“印支语系”;也有的称为“汉藏语系”,现在统称为汉藏语系。
汉语和藏语的历史文献是这个语系中最丰富,使用的人口数较多,因此,用这两种语言的名称来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
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藏缅语、壮侗语和苗瑶语。
汉藏语系语言的语种多,分布地区广,历史悠久,关系复杂,除汉族和藏族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外,其他民族大多缺少文字记载的资料。
因而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研究说明可以更好地为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作铺垫。
一.云南石林彝语概况(一)彝族人的分布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勤劳勇敢、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地图集显示,彝族已成为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的第七大少数民族。
“彝”是各地彝族统一使用的族称,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还有各种不同的自称。
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地区的彝族主要分布在省内的绝大多数县、市。
彝语语序中的几个问题
l a ’ o “ . 他来 了。 来 了
i k h o ’ 。 . I I l o k m 。 g o 聃 t a o 4 4 . 门被妈 妈给 关 上 了 。 门 妈妈 给 关 上 了
2 . S —V —A d v( 能愿动词或判断动词) t s h 他 t a h e 跳 q g a 。 。 t o ; i ¨. 他能跳过去。 过 能 ( 助) b o ". 我打柴去。
做 一 些 准备 工作 。
关键词: 句型 ; 语序 ; 类 型 学
中 圈分 类 号 : C 9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7 0 5 9 ( 2 0 1 4 ) 0 5 一 o 0 2 9 一 O 5
彝语语序是主语一 宾语一 谓语的语序,不同于汉语和苗瑶侗 台语 。 本文从语序方面入手列举 了彝语 语 序 类型 ,并 提 出 了彝语 语序 中需要 解 决的 几个 问题 。
一
、
彝语的句子类型
为了讨论 的方便,用 以下符号来代表句法上的成分:s表示主语,V表示谓语,0表示宾语 ( 0 1 表示直接宾语 ,O : 表示间接宾语 ) ,c表示补语,A d v表示状语,A 表示定语。根据 《 彝语简志》把彝 语 中的句子类型列举如下Ⅲ:
1 . S —V
曲 他
a 匝 Y a r l w 。 m o 。 。 m u 曲。 3 l 9 3 。 曲a 。 l a 。 0 4 4 .近 来 天气有 点热 起来 了 。
近来 助 天 气 有点 热 起 来 了
二、补 语成分 的确立 以及相关 问题
戴庆 厦 、黎 意认 为藏 缅语 的语 言 中,除处于 北部 地 区的部 分语 言无述 补结 构外 ,大多数 语 言都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
语言科学 ISSN 1671-9484 CN 32-1687/G 2018年3月 第17卷第2期(总第93期)160-172[收稿日期]2016年4月18日 [定稿日期]2017年5月2日doi:10.7509/j.linsci.201705.031206*本文初稿曾在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暨庆祝戴庆厦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6)上宣读,得到专家点评与建议,‘语言科学“编辑部和匿名评审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文中如有错讹,由作者负责㊂文中缩略语及符号意义如下:1S:first⁃person singular(第一人称单数);2P:secondd⁃person plural(第二人称复数);2S:second⁃person singular(第二人称单数);3S:third⁃person singular(第三人称单数);A:agent(施事);ACC:accusative (宾格代词);ACHI:achievement(达成体标记);AUX:auxiliary(助动词);CL:classifier(量词);CONT:continuous(续行体标记);CONTR:contrastive(对比焦点标记);COV:coverb(辅动词);DAT:dative(与格标记);DEF:definiteness(定指标记);DEM:demonstrative(指示词);DIR:direction(趋向标记);DURA:durative(持续体标记);HAB:habitual aspect(惯常体标记);INC:inchoative(起始体标记);IND:indicative(陈述语气标记);LOC:locative(位格标记);MOD:modality(情态标记);NEG:negative(否定标记);NOM:nominative(主格代词);O:object(宾语);P:patient(受事);PAT:patientive(受事格标记);PFV:perfective(完成体标记);PROG:progressive(进行体标记);PROS:prospective(将行体标记);QUOT:quotative(引/转述标记);R:recipient(与事/接受者);RES:resultative(结果体标记);RESUM:resumptive pronoun(复指代词);S:subject(主语);STA:stance marker(立场标记-确定);SUF:suffix(词尾);T:theme(客体);TOP:topic(话题标记);V:verb(动词);(x):x 可以省略也可以出现;*(x):x 不能省略;(*x):x 不能出现;⌀:零标记㊂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胡素华1 周廷升2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 北京 1000812大理大学文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3提要彝语北部方言(诺苏话)及物句的基本语序(句法性的固有语序)根据谓语是否具有结果性和完成性而分裂为 施事-受事-动词”APV(SOV)语序和 受事-施事-动词”PAV(OSV)语序;而西部方言(腊罗话)只有APV(SOV)一种基本语序㊂此外,两个方言都具有话题突显性特征,故以APV 为基本语序的句子也都可以根据信息结构的需要,将受事P 移到句首,成为PAV 语序㊂因而,彝语北部方言有两种不同性质的PAV 语序,一种是语用性质的,另一种是句法性质的,其中句法性质的PAV 语序属于基本语序之一;而西部方言的PAV 语序只能是语用性质的,不属于基本语序㊂这种差异与两个方言是否有受事格标记有关 西部方言有受事格标记;而北部方言没有,格标记和语序的差异也使得两个方言的双及物动词结构用不同的编码,即分别用语序和格标记来表达,凸显出各自物尽其用库藏中的语法手段的策略㊂关键词彝语诺苏话 彝语腊罗话 语序 受事格标记 话题化中图分类号 H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18)02-0160-131引言根据地域分布及语言特点,彝语分为北部㊁东部㊁南部㊁西部㊁东南部㊁中部六个方言(陈士林等2009:7;胡素华2002:2)㊂彝语为分析型语言,语法格(包括形态屈折和附缀格标记)不太发达,但多数61方言有非强制性的语义受事格标记,部分方言有屈折性宾格代词;但各个方言在正常语序中都没有施事格标记,也没有名词论元与谓语动词间的一致关系;因此,语义和语用对句子结构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㊂其中北部方言〔1〕和西部方言〔2〕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Zhou et al.2015),本文主要分析和比较这两个方言的受事格标记和语序,以期对格标记和语序这两种语法手段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㊂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多数学者认为语序是比形态更基本的语法手段㊂如徐烈炯(2013)指出, 不同的语言使用基本语序来体现不同的语义或语用概念,最常见的是用基本语序来表达施受关系(题元关系)或是表达信息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名词性成分占据基本句子结构中的哪个位置,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它担负什么题元角色,是施事还是受事;二是它表达哪一类信息,是新信息还是旧信息,是话题还是焦点㊂”从信息结构来看,彝语各个方言都具有话题优先性,句子可以分析为 话题-述题”结构,句首是默认的话题位置,其余部分对话题进行陈述或说明(胡素华和赵镜2015)㊂世界上的语言在话题选择形式上有不同的特点:日语㊁韩语㊁汉语倾向于用施事作话题;而菲律宾的他加禄语(Tagalog)和宿务语(Ce⁃buano)在施事和受事都有指(referential)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受事作话题(Shibatani 1991)㊂彝语北部方言的施事和受事都可以无标记地占据句首位置充当话题(胡素华和赵镜2015),当施事作为话题时,APV 基本语序不变,但受事作为话题时,需要将其移位于句首来实现话题化,成为受事类话题句(徐烈炯和刘丹青2007:214),句子的语序成为PAV㊂这类语序是语用性质的,不属于基本语序㊂彝语方言内部的核心论元格标记手段不一样㊂例如北部方言没有受事格标记,而西部方言有受事格标记;但北部方言有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且具有各自功能特征的专用话题标记li 33和nɯ33,此外还有其他五个兼用的话题标记(胡素华2004;胡素华和赵镜2015),而西部方言口语中一般用通用量词mɑ55兼作话题标记,另一个话题标记nɑ31只见于传统说唱歌词中(周廷升2015);另外,北部方言受事类话题句有宾格复指代词和主格复指代词,而在西部方言中没有类似的复指代词㊂这些语法库藏手段的差异导致两个方言在基本语序类型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㊂受事格标记有时也称宾格标记,跨语言比较中发现大多数受事格标记的主要功能是消除施事和受事之间的歧义(陆丙甫2001;Gerner 2008;Sinnemäki 2014),属于Differential Object Marking(DOM,受词异相标记),其使用常常是非强制性的㊂Sinnemäki(2014)把DOM 定义为 宾语中带有显性格标记的子集”,〔3〕通常受宾语的指称或篇章特征影响㊂为了更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跨语言可比性,Comrie (2011)把DOM 中的O(object)进一步界定为具有两个论元的典型及物动词句中更近似于受事的论元㊂本文将对彝语北部和西部方言具有施事㊁受事两个核心论元的及物动词句(单及物句和双及物句)的语序和受事格标记进行较详细比较,以期归纳出其类型学特征㊂文中北部方言语料点圣乍土语(陈士林等2009:104)是第一作者的母语,西部方言的语料点西山土语(陈士林等2009:117)是第二作者的母语㊂文章第二部分描写和分析彝语北部方言单及物句的两种基本语序类型;第三部分描写和分析彝1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1〕〔2〕〔3〕彝语北部方言也称为 诺苏话”㊁ 凉山彝语”或 诺苏彝语”,当代国外文献中称为Nuosu 或Nosu,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㊁攀枝花市㊁雅安市㊁乐山市㊁宜宾市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丽江市㊁迪庆州㊁昭通市以及贵州省西北部彝族聚居区,使用人口约300万㊂除标明引用处之外,文中彝语北部方言语料均来自母语人第一作者的第一手语料,并经核实㊂彝语西部方言也称为 腊罗话”或 巍山彝语”,当代国外文献中称为Lalo,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㊁南涧㊁漾濞㊁大理㊁永平㊁弥渡等县市,使用人口约15万人㊂除标明引用处之外,文中的彝语西部方言语料均来自另一母语人第二作者的第一手语料,并经核实㊂鉴于 宾语”界定有争议,除引用文中用来指受事者的术语 宾语”外,其他表述均采用语义概念 受事”㊂语言科学 2018年3月语西部方言受事格标记di31的来源㊁功能和出现条件;第四部分分析彝语西部方言单及物句的语序及其性质;第五部分描写和比较两个方言的双及物动词结构及语序;最后一部分是理论意义与启示㊂2彝语北部方言及物句的两种基本语序类型彝语北部方言没有受事论元格标记,只有第三人称代词单数有主格和宾格的屈折形态区分㊂施受事论元角色靠语序和谓语的语义特征来区分㊂2.1彝语北部方言两种基本语序的分裂条件彝语北部方言及物小句的基本语序分裂为APV和PAV,其分裂的条件是谓语动词的语义和体貌特征(胡素华2012)㊂具体分裂条件为:在未完成体(包括进行体㊁将行体等)句子结构中,只能用APV语序,如例(1)㊁(2);在完成体或谓语具有结果性的(包括所有的体范畴)句子结构中,只能用PAV语序,如例(3)㊁(4)㊂例如:(1)mu33ka55a55ko31ku33nʥɔ33.木呷阿果叫PROG木呷在叫阿果㊂(2)mu33ka55a55ko31ku33mi44to31.木呷阿果叫PROS准备木呷准备要叫阿果㊂(3)mu33ka55a55ko31ku33ta33o44.木呷阿果叫RES INC.PFV阿果已经叫(约)好了木呷㊂(直译:木呷被阿果叫(约)好了㊂)(4)mu33ka55a55ko31Ɣɯ31mo33o44.木呷阿果看见PFV.INC阿果看见木呷了㊂(直译:木呷,阿果看见了㊂)句首位置是默认话题位置,因此,无论是APV语序还是PAV语序,位于句首的施事A或受事P都是话题㊂也就是说,彝语北部方言中的施事和受事平分秋色,都可以做无标记话题㊂根据谓语的体貌特征,相应的语序是固定的㊁句法性质的,而不是语用决定语序㊂例(1)㊁(2)分别是进行体和将行体,句子的语序只能为APV,施事A只能在句首;例(3)是完成体,例(4)的谓语动词具有结果性,这两个句子的语序只能为PAV,受事P位于句首,但不是被动句,因为句子的施事论元不能省略,而且它们没有相应的主动句㊂无被动结构也是话题优先型语言的一个特征(Li&Thompson1976)㊂在这种动词语义和时体特征下,受事位于句首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是句法性的㊂2.2彝语北部方言话题移位出小句IP外在彝语北部方言中,话题句成为一种常规的㊁句法化了的结构㊂换句话说,话题成分位于小句IP结构之内,是原位话题结构,占据的是一个核心论元的位置㊂如例(1)㊁(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A.TOP+ P+V]IP]S,例(3)㊁(4)的结构可以表示为:[[P.TOP+A+V]IP]S㊂尽管如此,作为话题优先型语言,彝语北部方言可以将正常语序中本来位于非句首的论元移到句首来实现有语序标记的话题化㊂如例(1)㊁(2)APV语序和例(3)㊁(4)PAV语序的结构中没有位于句首的2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成分,但都可以将小句IP内的话题成分移至句首以实现有语序标记的话题化,小句内原论元位置上用宾格复指代词(如例(5)㊁(6))和主格复指代词(如例(7)㊁(8))来满足小句的正常语序㊂例如:(5)a55ko31mu33ka55ko44/*tshɿ33ku33nʥɔ33.阿果木呷RESUM.ACC/*NOM叫PROG木呷在叫阿果㊂(直译:阿果,木呷在叫她㊂)(6)a55ko31mu33ka55ko44/*tshɿ33ku33mi33to31.阿果木呷RESUM.ACC/*NOM叫PROS准备木呷准备要叫阿果㊂(直译:阿果,木呷准备要叫她㊂)(7)a55ko31mu33ka55tshɿ33/*ko44ku33ta33o44.阿果木呷RESUM.NOM/*ACC叫ACHI PFV.INC阿果已经叫了木呷㊂(直译:阿果,木呷已经被她叫了㊂)(8)a55ko31mu33ka55tshɿ33/*ko44Ɣɯ31mo33o44.阿果木呷RESUM.NOM/*ACC看见PFV.INC阿果看见木呷了㊂(直译:阿果,木呷被她看见了㊂)如例(5)⁃(8)所示,彝语北部方言及物句的基本语序有APV和PAV两种类型,根据谓语的语义和体貌特征选择相应的语序㊂但是,APV语序中的P和PAV语序中的A,都可以根据语用需要移至句首,通过标记性语序成为话题结构,而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有宾格复指代词ko44和主格复指代词tshɿ33来分别填充P和A成分的位置,以明确施受语义关系㊂这里的话题成分已移到小句IP结构之外(Wagner2009: 53-54);小句内指代受事P的ko44不能用主格代词tshɿ33来替换,反之,指代施事A的主格代词tshɿ33也不能用宾格代词ko44来替换㊂例(5)和例(6)的结构可以表示为:[P.TOP[A+P.RESUM.ACC+V]IP]S;例(7)和例(8)的结构可以表示为:[A.TOP[P+A.RESUM.NOM+V]IP]S㊂3彝语西部方言的受事格标记di31彝语西部方言腊罗话有受事格标记di31,在施受事角色有可能产生歧义的句子中,它具有消除歧义的功能(周廷升2017:120-123)㊂因为有受事格标记,施事㊁受事的功能不受语序的影响,即语序不具有判断施事㊁受事的功能㊂3.1受事格标记di31的来源彝语西部方言受事格标记di31与位格及与格标记同形㊂受事格㊁位格或与格的异种同形(isomor⁃phism)现象,在藏缅语中并不罕见(黄成龙2010)㊂在彝语西部方言中,di31用作位格标记时,表示 在 之上”,如例(9)和例(10);用作与格标记时,在双及物句中表示其前面的成分为间接宾语,即与事(接受者),如例(11);用作受事格标记时,表示其前面的论元为受事,如例(12)和例(13)㊂例如:(9)tsɿ55tsɿ33⁃di31thi31Ɣu31 hɿ31 u31na31tɛ55la31.桌子⁃LOC纸一CL贴RES DURA桌子上贴着一张纸㊂(10)ɕɛ31 hɿ55⁃dzɿ55⁃di31a31pɯ55 hɿ31khɯ55nɑ31la31.梨⁃SUF:棵⁃LOC斑鸠一CL歇DURA梨树上歇着一只斑鸠㊂361(11)ᵑa 55a 55 hɿ31⁃di 31tsha 55bo 33 hɿ31tɛ33 a 31pɛ55a 55.1S山羊⁃DAT 食盐一CL喂PFV IND我已经给山羊喂了一坨食盐㊂(12)ɕɛ31mi 55⁃dzɿ55ɕɛ31 hɿ55⁃dzɿ55⁃di 31kha 55tɛ55ᵑa 55.核桃⁃SUF :棵梨⁃SUF :棵⁃PAT遮RESPROS核桃树要遮住梨树了㊂(13)a 55sa 33a 55mu 13⁃di 31ma 55la 31.阿撒阿木⁃PAT背DURA阿撒在背阿木㊂Gerner(2008)在彝语中部方言永仁罗罗话(Yongren Lolo)中也发现有受事格标记thie 21,源于表示在 顶上”(on top of)的异种同形方位格标记㊂〔4〕例如:(14)ni 33ɔ55gɯ21kho 33mo 33tsɨ33thie 21lɛ31sɨ21.2P鹦鹉那里竹林LOC窒息死你的鹦鹉已经在竹林顶上窒息而死㊂(15)sɨ33ka 55ᵡe 33khɯ33⁃thie 21ti 55na 31.树房子⁃PAT压倒树压倒了房子㊂3.2受事格标记di 31的基本功能和出现条件彝语西部方言及物句中,两个核心论元的施受关系有可能产生歧义时,受事需要被标记;是否有可能产生歧义,主要与施事与受事的生命度(animacy)有关㊂Sinnemäki(2014)所统计的223个受事格标记的语言中,178个(80%)的受事格标记是非强制性的(optional),45个(20%)是强制性的(obligato⁃ry);而在178个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中,52个(29%)的受事格标记与受事的生命度有关,49个(28%)与受事的定指性有关,22个(12%)同时与受事的生命度和定指性都有关,还有55个(31%)与其他属性有关㊂彝语西部方言和大多数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相同,受事格标记的使用为非强制性,主要与施事和受事的生命度有关㊂Comrie(1989:128)和Croft(2003:130)认为生命度构成一个层级结构(hierarchy),其中各个成分从高到低的等级序列为:人(human)>动物(animal)>无生命物(inanimate)㊂彝语西部方言受事格标记di 31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在如下这些情况下才会出现:1)受事的生命度高于或同于施事的生命度时,必须在受事后加标记di 31以区别施事和受事㊂如例(16)-(18)中受事的生命度比施事的生命度高,需要加受事格标记以消除歧义㊂例(19)-(21)中受事的生命度和施事的生命度一样,同样也需要加受事标记㊂例如:(16)a 55sa 33tsa 33a 55khɯ31a 55mu 13⁃*(di 31)kho 31ki 55pɛ55a 55.阿撒家狗阿木⁃PAT咬DIRPFVIND阿撒家的狗咬了阿木㊂461语言科学 2018年3月〔4〕Gerner(2008)的语料为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中和乡彝语中部方言罗罗话,本文引用时保留其国际音标记音,汉语对译和翻译由作者根据英文原文添加㊂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17)lu55 a33Ɣɯ55a55khɯ31⁃za31⁃ hɿ55⁃ma55⁃*(di31)ɕi33ka33ʑi55a55.山谷水狗⁃SUF:小⁃DEF⁃CL⁃PAT拉带去IND河水把那只小狗冲走了㊂(18)a55m̩31ha55pɯ55a55ȵɛ55⁃za31⁃*(di31)to33tɛ55la31.雨滴小孩⁃SUF:小⁃PAT滴RES DURA雨滴滴在小孩身上了㊂(19)a55sa33a55mu13⁃*(di31)dɛ31la31.阿撒阿木⁃PAT打DURA阿撒在打阿木㊂(20)a55khɯ31a31ni55⁃*(di31) u31la53.狗猫⁃PAT追HAB狗喜欢追猫㊂(21)a55phy31gv31 a33tɕhy55ti33⁃*(di31)li33tɛ55la53.瓜藤篱笆⁃PAT缠RES HAB瓜藤会缠绕到篱笆上㊂2)受事的生命度低于施事的生命度时,受事后不加标记di31;若加上则有对比标记的功能(详见下文3.3介绍)㊂例如:(22)ᵑa55a55ʂa55⁃dzɿ55⁃⌀kha33la31.1S玉米⁃SUF:棵砍DURA我在砍玉米树㊂(23)a55 hɿ31tsha31bo33⁃⌀dza31la53.山羊食盐吃HAB山羊喜欢吃食盐㊂(24)ᵑa55a55dʑi31⁃⌀lo31la31.1S牲畜放牧DURA我在放牧牲口㊂3)一些关于常识的句子受事标记的使用与否不受生命度制约,因为这些句子中施受语义关系凭经验和常识比较明确,不会产生歧义㊂例如:(25)a55dʑy55a33ʑi33⁃za31⁃⌀tɕhɛ31la53.老鹰鸡⁃SUF:小叼HAB老鹰常叼小鸡㊂(26)a55ni55a55xa33⁃⌀vv55la53.猫老鼠逮HAB猫常逮老鼠㊂4)在一些施受关系不会引起歧义的句子中,也用受事标记di31来强调受力后的结果㊂例如:(27)a55mu31ɕi55sɿ33⁃dzɿ55⁃di31ɕi55by31ɛ53.风木⁃SUF:棵⁃PAT吹倒AUX风会吹倒树木㊂561语言科学 2018年3月3.3受事标记di31的焦点标记功能在彝语西部方言中,受事标记di31还可以用来标记对比焦点㊂如上文例(22)㊁(23)在中性语用环境中不加受事格标记,但受事成分为对比焦点时,受事格标记di31兼用作焦点标记㊂当然,对比焦点的标记在句法上不是强制的,但从信息结构或语用的角度来看却是必须的㊂如下面例(28)㊁(29)如果不加受事格标记,不能凸显和对比两个分句中作为焦点的受事成分㊂例如:(28)ᵑa55a55ʂa55⁃dzɿ55⁃di31kha33tɑ31ᵑa55,a55no33⁃dzɿ55⁃di31mɑ31kha33.1S玉米⁃SUF:棵⁃PAT.CONTR砍只是豆⁃SUF:棵⁃PAT.CONTR NEG砍我只是砍玉米,没有砍(割)豆子㊂(29)a55 hɿ31tsha31bo33⁃di31dza31la53,ka55lo33⁃di31mɑ31dza31la53.山羊食盐⁃PAT.CONTR吃HAB石头⁃PAT.CONTR NEG吃HAB山羊喜欢吃的是食盐,不是石头㊂4彝语西部方言及物句的语序及其性质西部方言及物句的基本语序是APV(SOV),如例(30)-(32)的a句,但受事也可以作为话题移到句首,句子成为PAV语序的受事话题句,如例(30)-(32)的b句㊂例如:(30)a.ᵑa55u33⁃di31dɛ31ki55ha53.1S3S⁃PAT打DIR STA我打他了㊂b.u33⁃di31ᵑa55dɛ31ki55ha53.3S⁃PAT1S打DIR STA他啊,是我打的㊂(31)a.ᵑa55a55khɯ31tᶊhɿ55sa55ly31u31ha55la13.1S狗DEF三CL卖完INC我卖完了那三只狗㊂b.a55khɯ31tᶊhɿ55sa55ly31ᵑa55u31ha55la13.狗DEF三CL1S卖完INC那三只狗,我卖完了㊂(32)a.ᵑa55dʐɿ55du55la31.1S酒喝DURA我在喝酒㊂b.dʐɿ55ᵑa55du55la31. 酒1S喝DURA 酒,我在喝㊂从例(30)-(32)可以看出,彝语西部方言受事类话题句的PAV语序是语用性质的,没有句法化,不属于基本语序㊂也就是说,与北部方言完全不同,西部方言PAV语序与谓语动词是否是完成体或是否具有结果性无关,如下页例(33)a的谓语动词具有结果性,例(34)a是完成体,但基本语序都还是APV,例(33)b㊁(34)b的PAV语序是受事话题化移到句首的结果㊂例如:661(33)a.a 55mu 13a 55sa 33⁃di 31kv 55ta 31pɛ55a 55阿木阿撒⁃PAT叫ACHIPFVIND阿木已经把阿撒叫来了㊂b.a 55sa 33⁃di 31a 55mu 13kv 55ta 31pɛ55a 55.阿撒⁃PAT阿木叫ACHIPFVIND阿撒已经被阿木叫来了㊂(34)a.a 55mu 13a 55sa 33⁃di 31mu 55pɛ55a 55.阿木阿撒⁃PAT看见PFVIND阿木看见过阿撒了㊂b.a 55sa 33⁃di 31a 55mu 13mu 55pɛ55a 55.阿撒⁃PAT阿木看见PFVIND阿撒已经被阿木看见过了㊂5两个方言的双及物句语序及格标记〔5〕三个论元句中,动词 给”涉及三个参与者 给予者㊁接受者㊁给予物,是跨语言中较为典型的双及物动词(语义为标准的定义)㊂在彝语北部㊁西部方言中该结构的语序和格标记的表现与单及物句是一致和对应的㊂例如北部方言(诺苏话):(35)a.ᵑa 33thɯ31ʑɿ33a 33dzɿ33dzi 55ka 33a 55ȵo 31bɿ44mo 33.1S书DEMCLCOV阿妞给MOD:will我要把那本书给阿妞㊂b.thɯ55ʑɿ33a 33dzɿ33dzi 55ᵑa 33ka 33a 55ȵo 31bɿ44mo 33.书DEMCL1SCOV阿妞给MOD:will那本书我要给阿妞㊂例(35)a㊁(35)b 中施事A 为ᵑa 33 我”,是动作的发出者,也是客体转移的源点;客体T 为thɯ31ʑɿ33 书”是由施事处置的对象,即被转移的物体;与事R 为a 55ȵo 31 阿妞”,是接受者,即客体转移的终点㊂这个结构表达的意义是施事A 把客体T 给予与事R㊂从例(35)可见,北部方言双及物动词 给”及其三个参与者组成的构式是 A⁃T⁃ka 33(处置辅动词)⁃R⁃V 给”或 T⁃A⁃ka 33(处置辅动词)⁃R⁃V 给”㊂A 和T 根据彝语北部方言的语序规则和信息结构原则来确定是否位于句首,但客体T 必须位于与事R 之前,是T⁃R 语序㊂北部方言双及物的核心结构是 ka 33(处置辅动词)⁃R⁃V 给”㊂也就是说 ka 33(处置辅动词) V 给”是表达该彝语方言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构式,与事R 则位于处置辅动词ka 33和动词 给”之间㊂再如西部方言(腊罗话):(36)a 55mu 13a 55sa 33⁃di 31dʑi 31ph i 31gu 31la 31.阿木阿撒⁃DAT钱给DURA阿木在给阿撒钱㊂7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5〕本部分相关详细内容,作者将另文阐述(胡素华和赵镜,彝语诺苏话双及物及其他三个论元结构,‘语言暨语言学“,待刊)㊂语言科学 2018年3月例(36)中的与事R 阿撒”为生命度高的人,其后有标记,而客体T 钱”没有标记,因为其生命度低,不会与施事或与事(接收者)混淆㊂西部方言的与事可以作为话题移到句首,语序为 与事-施事-客体-动词”,此时与事后仍然加有标记,但其后通常不再加话题标记㊂例如:(37)a55sa33⁃di31a55mu13dʑi31ph i31gu31la31.阿撒阿木⁃PAT钱给DURA阿撒呢,阿木在给他钱㊂客体T也可作为话题移到句首,语序为 客体-施事-与事-动词”,客体T后可以加话题标记ma55㊂例如:(38)dʑi31ph i31⁃mɑ55a55mu13a55sa33⁃di31gu31la31ha53.钱⁃TOP阿木阿撒⁃DAT给DURA STA钱呢,是阿木给阿撒的㊂彝语西部方言腊罗话有受事格标记,但属于受词异相标记㊂单及物句中的受事P分裂为有标记和没有标记两种:P生命度高于或相同于施事者的生命度并有施事能力时,要用受事格标记以区别于施事者,而当受事P的生命度低于施事者的生命度或没有施事能力时不用标记,只是信息结构上受事成分为对比焦点时,受事格标记兼用作对比焦点标记而强制出现㊂与之相应的是,在双及物句中指物的T 不用标记,与事R多为生命度高的人,需要加上标记㊂因此有DOM的西部方言根据单及物句中P的特点而分裂为两种类型:当P指非人类时,其编码同双及物句中的T,即 P=T vs.R”,属于双及物类型中的间接宾语组配型(indirective alignment);当P指人类时用受事标记,编码同双及物句中的R编码,即 P=R vs.T”,属于次要宾语组配型(secundative alignment)㊂其他有DOM的语言的论元编码类型也是如此,如西班牙语(Malchukov et al.2010)㊂彝语北部方言诺苏话的双及物结构与藏缅语族㊁彝缅语支的亲属语言和彝语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别㊂因为北部方言没有受事格标记,单及物句中的P㊁双及物句中的T和R都是零标记,使得其在双及物结构中也不同于其他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㊂双及物动词把其所涉及被转移的客体T当作处置对象,用处置辅动词ka33来支配㊂从T和R的相对语序来看,类型学的研究显示,如果R和T都无标记,那么一般情况下是R⁃T型,这是因为R通常是指人名词,其话题性强于T㊂但彝语北部方言属于T⁃R型语序,这可能是Malchukov et al.(2010)文中提到的时序像似性原因,即符合客体(Theme)从源点转移至终点的时序过程,终点即是与事(或处所)㊂从编码类型来看,仅看形态标记的话,彝语北部方言诺苏话中P㊁R㊁T三者都是零标记,具有相同的中性配置㊂但如前所述,该彝语方言中,单及物句的P若是生命度与A可能混淆时,分裂为PAV和APV 语序,因此语序对施受事的区分很重要,起着与形态标记相同的作用㊂结果义或完成体的谓语必须用PAV语序而不是相反,如例(39)a;将行体或未完成体的必须用APV语序而不是相反,如例(39)b㊂(39)a.a55ko31a55ȵo31du31na33o44. (PAV)阿果阿妞打疼PFV.INC阿果被阿妞打疼了㊂b.a55ko31a55ȵo31du31mo33di44. (APV)阿果阿妞打MOD:will QUOT阿果准备要打阿妞㊂8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语序在没有受事格标记的北部方言单及物句中起着区分施事A和受事P的作用,当施事A㊁与事R㊁客体T都具有施事能力时,双及物结构中的R和T的语序也遵循跟单及物句同样的原则:根据谓语是否为完成体或具有结果性分裂为T⁃A⁃R⁃V语序和A⁃T⁃R⁃V语序㊂例如:(40)a.a55ko31a55ȵo31ka33mu33ka55bɿ31o44. (T⁃A⁃R⁃V)阿果阿妞COV木呷给PFV.INC阿妞把阿果嫁给了木呷㊂(即:阿果被阿妞作主嫁给了木呷㊂)b.a55ko31a55ȵo31ka33mu33ka55bɿ31mo33di44 (A⁃T⁃R⁃V)阿果阿妞COV木呷给MOD:will QUOT阿果要把阿妞嫁给木呷㊂(即:阿妞被阿果作主嫁给了木呷㊂)若要把完成体中的施事者提前,则只能是作为话题,移出小句外,A的原位上用主格复指代词tshɿ33 她/他”,小句依旧遵循T⁃A⁃R⁃V语序㊂例如:(41)a55ko31i a55ȵo31tshɿ33i ka33mu33ka55bɿ31o44. (A top.i⁃V⁃A RESUM.i⁃_R⁃V)阿果阿妞3S.NOM COV木呷给PFV.INC阿果,她把阿妞嫁给了木呷㊂(即:阿果作主她把阿妞嫁给了木呷㊂)双及物句中具有独立意志和有施事㊁支配能力的客体T仅有 给”(蕴义为 嫁给”)这一例,但此例可以说明双及物句的客体T的语序标记同单及物的受事P㊂在绝大多数客体T都是无施事能力的情况下,PAT语序和APT语序不严格,T⁃A⁃R⁃V语序和A⁃T⁃R⁃V语序都可以㊂其实,其中的P还是对应于T 的,与事R始终位于句末(双及物)动词之前㊂彝语北部方言语法格和语义格形态标记相对不发达,作为动词居末型语言,它的双及物结构的表达必须用两个动词来分别支配两个内部论元,在不需要具体指出 给予”的具体方式时,用辅动词ka33来支配其中的 客体”论元,需要指明 给”的具体方式时,用实义动词㊂彝语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基础为 处置”义,且与第三个论元为 处所”的三价动词结构无异,即 处所”或地点泛指代词在句法结构上等同于 与事”㊂彝语北部方言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有共同的句法语义结构且区别于其他结构的双及物结构,但有三个参与者事件的结构(语义上的双及物结构),由两个单及物动词(包括辅动词)分别支配两个名词而构成㊂与单及物句相同,句法论元或语义角色的定位可以是具有语音形式的形态标记,也可以是呈线性排列的语序㊂6理论意义与启示不同的语言其具体的语法手段尽管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用语序㊁屈折形态㊁语义格标记㊁一致关系㊁语用标记等手段来表明及物句中论元的性质(Whaley1997:152-153)㊂其中,格标记可能是词缀也可能是附缀或是附置词㊂在彝语方言中,有些有受事格标记,如西部方言和中部方言;有些没有受事格标记,如北部方言㊂就是有受事格标记的方言中,格标记在词形上也不同源,如西部方言的标记di31和中部方言的标记thie21㊂LaPolla(1992)也通过比较分析了一百多个藏缅语的受事格标记,认为其产生的年代不长,因为有受事格标记且关系亲近的语言的受事格标记在形态上没有同源性,比如同为彝语支语言的傈僳语和阿卡语(国内哈尼族在东南亚的阿卡支系语言)的受事格标记没有共同来源;并且在非常亲近的语言中,有些有受事格标记,有些却没有,如阿卡语有受事标记,但哈尼语却没有㊂另外,从彝语北部方言和西部方言来看,有受事格标记和没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语序961。
石林撒尼彝语语序分析
曹崎明石林撒尼彝语语序分析内容摘要:石林彝语语序固定,没有主格助词也没有宾格助词,语序担当了较多的语法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一般都有比较规范的定位,其语法形式为:主———谓———宾式,且语序也比较固定。
但在是石林彝语中,这些句子成分则比较特殊,除语法形式为:主———宾———谓式外,定语、状语、补语的用法也比较活跃。
关键词:石林彝语现代汉语语序比较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并且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共有六大方言区,石林彝语就属于彝语六大方言区之一的东南部方言的代表方言,在东南部方言中,又分撒尼、阿细、阿哲、阿扎四个土语。
据考证:“东南部方言的土语间很难互相通话,他们对撒尼土语和阿细土语的词汇作过比较,两者相同率仅占50%左右。
”以下仅从撒尼彝语方面进行研究。
当从语法来说:“人类语言中常使用的语法手段一共有三种:(1)语序或词序,(2)虚词,特别是表示结果关系的虚词,(3)形态,即词形变化。
汉语缺少形态,也还有两种语法手段好用。
即使把虚词除去,单靠语序来表示句子的关系,也未必就说语序在汉语中是十分刻板的,丝毫没有变化的余地。
”再者“作为交际单位的句子可以分为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一般是主位在前,述位在后,因为语序决定于人们思维活动的顺序。
”从而可见语序在句子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汉语中,其标准的语法规范都规定了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的用法和在句子中的语序位置。
这些固定的用法在石林彝语———撒尼语(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用此称谓)中,语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石林彝语语序固定,没有主格助词也没有宾格助词,语序担当了较多的语法功能。
”下面分别从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几个方面在句子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主语“就次序而言,汉语是比较典型的SVO 型语言,即主语在动词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
试比较石林撒尼彝语和凉山诺苏彝语
声调 33 —— 11 21 —— 33 21 —— 33 21 —— 33 33 ——33 55 —— 33 33 —— 33 33 —— 33 33 —— 33 33 —— 33 33 —— 11 33 —— 33 44 —— 55 33 —— 11 33 —— 33 33 —— 11 33 —— 55 \ \ \
1
汉语 步 一 意义
平坝 (一)天 风 哪 扳(树枝) (一)百 饭 热 吃 好(听) 必须 骂 麦子 酸 鸡 咸 玩 脓
ꆀꎭꆈꌠ꒿
bi³ ³ tsʅ² ¹ ndi² ¹ ȵi21 ɬɿ³³ kha⁵⁵ ŋa³³ ha³³ dza³³ tsha³³ dzɯ³³ sa³³ zo⁴⁴ ʐa³³ ʂa³³ tɕi³³ ʑe³³ khe³³ ɡe²¹ ndʑi³³
试比较石林撒尼彝语和凉山诺苏彝语
学生:阿别木呷 学号:201030601119 比较小结 韵母 i —— i i —— ɪ i —— ɪ i —— i ɿ —— i a —— ɒ ɒ —— A a —— a a —— a a —— ɒ ɯ —— ɒ a —— ɒ o —— ɷ a —— ɒ a —— ɒ i — 彝语
dɪ³³ ni³³ ɬi³³ khɒ³³ ŋA³³ ha³³ tsa³³ tshɒ³³ dzɒ¹¹ sɒ³³ zɷ⁵⁵ dʐɒ¹¹ ʂɒ³³ tɕɪ¹¹ ʑe⁵⁵ qhɒ¹¹ qɒ³³ tɬɛ³³
声母 b —— p ts —— th nd —— d ȵ —— n ɬ —— ɬ kh —— kh ŋ —— ŋ h —— h da —— ts tsh —— tsh dz —— dz s —— s z —— z ʐ —— dʐ ʂ —— ʂ tɕ —— tɕ ʑ —— ʑ \ \ \
比较小结: 声母上石林撒尼彝语有 5 个凉山彝语中没有的特殊音, 它们分别 是:2 个边塞擦音 tɬ、 和三个小舌音 q、 χ。 dl qh、 韵母上凉山彝语中只有 10 个元音,其中有两个紧元音;石林撒 尼彝语有 19 个元音,而且每个元音松紧对立很严密、整齐。 声调上,凉山彝语对应石林撒尼彝语为:33 —— 33、 —— 11、 33 33 —— 55、21 —— 33、44 —— 55。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引言石林彝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石林地区,有一种特殊的传统音乐文化,被称为撒尼。
撒尼音乐是石林彝族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族群的情感、信仰和文化精神。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撒尼音乐文化正面临着消失和失传的危险。
本文将对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撒尼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一、撒尼音乐的特点撒尼音乐是石林彝族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它在音乐风格、演奏方式和文化内涵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撒尼音乐中,最常见的乐器是簧管、笛子和手鼓,这些乐器都是由当地的木材和竹子制成的。
撒尼音乐的演奏方式也较为特殊,演奏者往往以声音颤音、音色变化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情绪,这使得撒尼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撒尼音乐中的歌词也是其特色之一。
撒尼音乐的歌词多为彝语,内容涉及到石林彝族的生活、信仰、爱情等方方面面,反映出了石林彝族的文化传统和情感表达。
撒尼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演奏方式和歌词内容成为了石林彝族文化的一部分,是石林彝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失传情况分析尽管撒尼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其传承与保护还面临着重重困难。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林彝族的年轻人更加关注现代的音乐艺术和流行文化,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和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撒尼音乐的传承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撒尼音乐的传承过程中还面临着资源匮乏、传承者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石林彝族的传统音乐一直是口头传承,没有系统的记录和整理,使得这些音乐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传。
撒尼音乐的传承者逐渐减少,年长的传承者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撒尼音乐的认同度不高,这导致了撒尼音乐传承的困难。
三、传承类型分析为了促进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从传承类型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推动撒尼音乐的传承。
1. 书面记录书面记录是一种重要的传承类型。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研究在深入了解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彝族和撒尼人的文化背景。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人口分布广泛,在云南省的石林地区有着较为集中的聚居区。
他们善于歌舞,热情好客,有着独特的服饰和建筑艺术,对自然界的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撒尼人则是彝族的支系之一,也同样居住在石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摔跤比赛通常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或庆典中进行,如彝族的盛大节日“盛大节”和撒尼人的传统节日“哈尼节”。
摔跤比赛被视为民族团结、友谊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承古老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的比赛规则和流程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比赛前,选手们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准备工作,包括歌舞表演、祈福仪式和宗教祭祀等。
这些仪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神灵的敬畏和祈福。
比赛开始后,选手们会戴上传统的头饰和服饰,行走在场地中央,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力量。
比赛时,选手们的摔跤技巧和对手间的竞技精神非常重要,一场摔跤比赛不仅仅是体能和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心灵的对决。
在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中,裁判的角色也非常重要。
裁判不仅要对比赛规则进行解释和指导,还要对选手们进行督促和考核,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裁判在比赛中的表现也被视为一种荣誉和责任,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严格遵循传统的仪式和规则,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体育竞技,更多的是体现了当地人民对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尊重和弘扬。
摔跤比赛不仅是一种体育盛会,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传承了彝族和撒尼人的语言、风俗、信仰和生活方式,使这种摔跤民俗成为了当地人民认同和自豪的一部分。
通过对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也可以发掘和保护这种民俗文化的独特之美。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研究石林是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一个石灰岩地貌景区,被誉为“石林奇观”。
石林地貌是由于地壳活动和长时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其地貌景观独特而壮观。
石林地区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而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他们在石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
石林地区的摔跤民俗是彝族撒尼人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摔跤是彝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通过摔跤活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耐力,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勇气和技巧。
在石林地区,摔跤被视为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人们相信通过摔跤可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石林地区的摔跤民俗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仪式。
在传统的摔跤比赛中,首先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比赛顺利。
然后,参赛选手会穿上传统的彝族服饰,戴上彝族特色的头饰,比赛开始前,选手们会行礼致敬,以示尊重。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会展示扎实的摔跤技巧,争夺胜利。
比赛结束后,还会进行颁奖仪式,表彰优胜的选手。
摔跤民俗活动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比赛,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展示。
在石林地区,摔跤比赛经常被用于庆祝重要节日和活动,如彝族的新年、婚礼等。
在这些节日和活动中,人们通过摔跤比赛来增添欢乐氛围,展示自己的身手和勇气,同时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和友谊。
摔跤民俗在石林地区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不仅男性参与,女性和儿童也积极参与其中。
摔跤民俗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提升人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对社区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石林地区的摔跤民俗是一种具有丰富内容和仪式的传统体育活动。
通过摔跤民俗活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展示自己的勇气和技巧,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社区发展。
摔跤民俗活动对石林地区的彝族撒尼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石林地区的摔跤民俗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为社区和个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撒尼是石林县彝族的一支部落,也是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撒尼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有多种形式。
口头传承是最为基础和主要的传承方式。
在撒尼部落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传递音乐技艺和歌曲。
这种传承方式具有历史悠久、灵活易行的特点,能够让音乐文化得以流传。
家族传承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承类型。
在撒尼部落中,有一些家族世代从事音乐的传承和创作。
家族成员在家族中学习音乐的技艺,继承和发扬祖先留下的音乐文化遗产。
这种传承方式能够保持传统的纯正性和独特性。
村民共同传承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在石林彝族撒尼部落,村民们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和仪式,通过共同学习和传承音乐技艺。
村民们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承环境。
这种传承方式能够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传承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撒尼传统音乐文化也逐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现代传承通过录音、视频、电子媒体等技术手段,将传统音乐文化进行记录和传承。
这种传承方式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撒尼音乐文化。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有口头传承、家族传承、村民共同传承和现代传承等多种形式。
这些传承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保护和传承了撒尼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
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商业化的冲击也给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困境。
未来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为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音乐文化作出更多的努力。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一种独特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在石林县主要分布在南部乡镇,如大兴镇、永宁镇、水田乡等地。
作为少数民族,撒尼族人口较少,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却引人注目。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在撒尼族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传统音乐均采用乐器和歌唱的方式传达,乐器包括三弦、芦笙、木鱼等,而歌唱则包括篝火歌、磨房歌、瘗猪歌等。
每一种歌唱和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途。
在石林县的撒尼族乡村,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撒尼族人们通过生活、节日等各种场合来传承和展示传统音乐文化。
例如在磨房里磨面,人们在边捣边唱,以此来缓解手脚的疲劳;在篝火晚会上,人们踩着简陋的鼓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来庆祝节日和休闲娱乐。
然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撒尼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够深入,存在着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综合来看,在保护和传承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和记录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其次,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最后,还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文化认知和自信心,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遗产,在其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文化的作用,从而促进撒尼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的发展。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类型研究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是云南省石林县境内的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
该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深受彝族和当地居民的喜爱和传承。
本文将从传承类型方面对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研究。
一、口传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最早的传承方式是通过口头传统。
彝族撒尼文化是一种不书写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口头传统,由长辈向晚辈口授相关歌曲和乐曲。
因为彝族的语言比较特殊,类似于苗语,所以彝族传统音乐的歌词也是用彝语演唱。
在基于口传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口味和感觉至关重要。
演唱者必须准确地响应文化和音乐的特定语境,使歌曲或其他乐曲能够被准确地传达。
二、视觉传承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还可以通过观看和学习来传承。
色彩浓郁而独特的彝族传统服装和器物都有其特定的音乐背景。
孩子们通常会在成年人的表演中观看、学习和感受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真正精髓。
视觉传承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传达乐曲的节奏和节拍方面十分重要,因为视听在人的大脑中的联合会导致更好的乐曲记忆。
三、文化节日的传承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贵族都有自己的节日和重要庆典。
在这些活动中,显然表演者和观众都从陈旧的传统中获得了更深刻的文化体验。
这些纪念和庆祝活动也是传承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机会,表演者和观众都可从中享受音乐文化的传统和丰富多彩。
四、现代传承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传承方式也逐渐涌现。
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使得数码传承变得更加快捷、自由和广泛。
例如,自媒体平台上的许多用户可以上传他们的现场表演,并与其他人分享和交流。
这些平台可以将传统音乐以及其他传统文化形式向全球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学习该文化。
此外,石林县还成立了彝族撒尼文化宫,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广阔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平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总结:总之,口传、视觉传承、传统节日和现代传承技术等传承方式都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石林彝族撒尼传统音乐文化。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民俗研究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是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彝族群众流行的一种民俗体育项目,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石林县是彝乡的代表之一,撒尼人摔跤作为当地重要的传
统活动,对彝族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是一种古老而精彩的体育项目,被视为彝族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其起源可追溯到几百年前。
石林县的撒尼人摔跤与一般的摔跤不同,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和民族风格。
在摔跤比赛中,参赛选手们穿着鲜艳的彝族传统服装,以特定的方式进行
搏斗。
比赛期间,选手们将以双手、双脚、肩膀等部位进行互相抵抗,力争将对手摔倒在地,并保持对方在地板上的时间最长。
策划者还将增加一些娱乐性的元素,如加入跳远和
摔跤并行等项目,使得比赛更加有趣和富有观赏性。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在彝族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节庆和婚礼等重要场合。
比赛前,人们会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如舞蹈和音乐表演等,以庆祝这一特殊的时刻。
摔跤比赛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勇敢和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撒尼人摔跤是一种集体体育项目,强调的是团队的协作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参与和观看比赛,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彝族风情和民俗文化。
石林彝族撒尼人摔跤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石林县政府和民间组织为
了促进撒尼人摔跤的发展,组织了各类比赛和培训活动,提高选手们的竞技水平和表演技巧。
他们还倡导保护传统服饰和舞蹈,推动相关文化作品的创作和宣传,以提高石林彝族
撒尼人摔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试析彝语语法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马学良
出版物刊名: 民族语文
页码: 7-11页
主题词: 撒尼彝语;谓词;彝语语法;彝语支;语言发展;助词;分析形式;语言化石;形容词;名词
摘要: 本文分两部分:一、词类问题。
1941年作者根据撒尼彝语的在句中的形式、意义及其功能,将其划分为名词、谓词、数词、助词、感叹词,本文又做了更加深入详细的阐述。
二、释ky-l。
这是迄今无定论的彝语语法现象。
文中就撒尼彝语中的前加成分“ky-l”与谓词结合表达使动意义的分析形式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并与同语支诸语言进行比较,初步解决了这一疑难。
最后指出,ky-l是否为古彝语仅存的一种使动式前缀,其后发展为其它形式。
这在同东属语言比较研究中是考证古代彝语演变的一块珍贵的语言化石——编者。
来吧,远方的客人!昆明石林非遗文化“撒尼刺绣”带你感受不一样的情怀!
来吧,远方的客人!昆明石林非遗文化“撒尼刺绣”带你感受不一样的情怀!石林七个一一景:世界喀斯特地貌一诗:撒尼语口传《阿诗玛》一影: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一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一舞:彝族大三炫一节:火把狂欢节一绣:撒尼挑花刺绣这举世瞩目的奇观,灿烂多姿的文化,使得来石林的客人难忘!尤其是撒尼女神们,穿着精美华丽的民族服饰,这服饰上无处不在地体现着撒尼刺绣的精髓。
(图片来源网络)就如上图一样,撒尼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它主要以黑、白、红、黄、绿、蓝为主,黑色被认为是大地的象征,是孕育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母体,属于雌性物质,同时还含有成熟、庄重、威严、主体、主宰之意,是事情和问题的根本;红色和黄色意义有两层:一层是象征红、黄花朵配合成美丽的颜色之意,另一层是体现出热情、豪放、勇敢。
白色是纯洁、善良、轻柔的代表,与污浊、肮脏、狡诈形成对立;蓝色是指蓝色的天空,认为黑色的大地和蓝色的天空是最早“清”与“浊”两种物质相配后发展起来的一对雌雄统一体物质,她俩相配后又产生了大地上和空中的万物,这无边无际的蓝色还意味着人们心情舒良、广阔与自由之意;草绿色是红色、黄色花朵的母体,指山川、江河和周围生长的草木。
不同的纹样用色不同用途也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各异。
彝族刺绣一般都是以黑色和天蓝色作底色。
纹案主要有:日月、星星、鸡冠、云彩、波浪、牛角、牛眼、铁环、蟹、羊角、窗格、蕨基、穿山门、鸡肠、竹骗、火镰、马牙、彩虹等。
其巧夺天工的技艺,绣天下之斑斓,集色彩之灵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石林的民族民间艺术,撒尼刺绣在许多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都存在,既是一种生产活动,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和追求,反映了各族人民对美的向往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也代表着对大家的一种美好祝福:爱情美满、事业顺利、身体健康等。
(图片来源网络)。
撒尼文化
彝族撒尼文化——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石林的魅力不仅仅在自然景观,还在于独具特色的石林撒尼土著风情。
最有影响的是“一诗”、“一影”、“一歌”“一节”。
彝文记录的古老的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改编成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声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外;撒尼歌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名扬天下;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是撒尼人传统的节日,摔跤、斗牛、火把狂欢节蔚为壮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一)撒尼人的称谓与分布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尼”,汉族称他为“撒尼”,彝族其他支系称他为“撒尼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确认撒尼是彝放牧一个支系,因而被统称为彝族。
撒尼人主要居住在云南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宜良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弥勒县,曲靖市的陆良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丘北县。
石林彝族自治县是撒尼为最为集中的地方。
泸西、弥勒、宜良的部分撒尼村寨是从石林县迁徙过去的。
(二)撒尼文化的精华:一诗、一影、一歌、一节一诗:《阿诗玛》《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美丽而富有特色的长篇叙事诗,被撒尼人称为“我们民族的歌”,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它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
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形象。
阿诗玛是个聪明美丽而又能干的农家姑娘,当地有财有势的热布巴拉,定要娶她做儿媳妇。
阿诗玛不肯,热布巴拉就派人抢她。
她的哥哥阿黑和热布巴拉家斗智比武,得到胜利,终于把妹妹救出来。
可是热布巴拉不甘心,求崖神放水淹死兄妹俩。
阿诗玛被水冲走了,变成了回声。
撒尼人怀恋她,叫唤她的名字,山谷里就传来她的回声。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阿诗玛”化成一尊与世长存的石像,挺立在石林深处,正像当地民间歌手所咏唱的:“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
”长诗采用浪漫的具有神话色彩的诗性手法,凸显人物的善与美、智慧与力量、勤劳与勇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 下面分别从 主语 、 谓语 、 宾
语 和定语 、 语 、 状 补语 几 个 方 面 在
句 子 中的语 序和现代 汉语相 关内
容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一 .
主 语
或 “ 么 ” 问 题 。 就 如 以上 例 句 什 的 中的 主语 “ ”爷爷 ” “ 鸡 ” 我 、 、公 在 撒 尼语 中也 是放 在 同样 的位 置 。 唯 一 有 区别 的 是 例 ③ 的 主 语 “ 公 鸡”在撒 尼语 中的表述应 为 “ 鸡 公” 。这 是 由撒 尼语 特 定 的构 词 方 法 造 成 的 。 由于 早 期 撒 尼 语 多 为
语的用法也比较活跃。 关键词 : 石林 彝 语 现代汉语 语序 比 较
彝 族 是 我 国 西 南 地 区 人 口最 多 的 一 个 少 数 民族 , 民族 历 史 悠 久 , 化 发 达 , 且 拥 有 自 己 的语 文 并 言和 文字 ,彝语 属于汉 藏语系 藏 缅语族 彝语支 , 有 六大方 言区 , 共 石 林 彝 语 就 属 于 彝 语 六 大 方 言 区 之一 的东 南部 方 言 的代表 方 言 , 在 东 南 部 方 言 中 ,又 分 撒 尼 、 阿 细、 哲、 阿 阿扎 四个 土 语 。据 考 证 : “ 南 部 方 言 的 土 语 间 很 难 互 相 东 通 话 ,他 们 对 撒 尼 土 语 和 阿细 土 语 的 词 汇 作 过 比较 ,两 者 相 同 率 仅 占5 % 左 右 。” 0 以下 仅 从 撒 尼 彝 语方面进行研究 。 当从 语 法 来 说 : 人 类 语 言 中 “
格 助 词 ,语 序 担 当 了 较 多 的 语 法
组 是 状语 , 有 “ ) 的词 和 表 ( ” 词组是补语 , 以下 均 同 ) 这三 个句 子 中 ,我 ” 爷 爷” “ “ “ 鸡” 公 都是 主语 , 都放 在 了谓 语 之前 。在 石 林 撒 尼 语 中 , 语 的 位 主 置 和用 法 和现 代汉 语 基本 相 同 , 般都 是放 在 句首 , 是 表 “ ” 也 谁
学教 育
石 林 撒 尼 彝 语 语 序 分 析
回 营崎 明
内容 摘 要 : 石林 彝 语语 序 固定 , 有 主 格 助 词 也 没 有 宾 格 助 词 , 序 担 当 了较 多 的 语 法 功 能 。在 现代 汉 语 没 语 中, 主语 , 语 , 语 和 定 语 、 语 、 语 一般 都 有 比 较 规 范 的 定位 , 语 法形 式为 : 谓 宾 状 补 其 主— — 谓— — 宾 式 , 语 序 也 且 比较 固定。但在是石林 彝语 中, 这些句子成分则 比较特 殊, 除语法形式为 : 主—— 宾—— 谓式外 , 定语、 状语 、 补
辑 事理 和语 言 习惯 等多种 因素 的 制 约 ,汉 语 的 词 序 有 其 相 对 的 固
定 性 , 主语 和 宾 语 一 般 是 不 可 以 直接易位 的。” 可见语序有其 固定 性 , 能 随意 改 动 。现 代 汉 语 中 , 不 “ 大多 数 句 子 都 有 主 语 。在 句 子 中 表 明 谓 语 是 ‘ ’ ‘ 么 ’ 题 的 谁 或 什 问 词 或 词 组 , 主 语 。一 般 情 况 下 , 是 主 语 的 位置 在 前 。 ” 如 : 例
单音节词 , 后来 随着社会 发展 , 需 要 用大量 的词 汇来表 述 自然 界与
社 会 上 各 种 不 同 的 名 称 , 于是 撒 尼 先 民在 原 有 的 单 音 节 词 的 基 础 上 ,用 一 定 的 构 词 法 构 出 了 许 多 新 的 词汇 。 也就是说 , ③ 中的主语 “ 例 公 鸡 ” 一 个 偏 正 式 , 撒 尼 语 中 就 是 在 应该 表述 为“ ( ) ( )式 。 鸡 正 公 偏 ” 还 有 动 宾 式 如 “ ( ) ( )在 吃 动 饭 宾 ”
“ 次 序 而 言 , 语 是 比 较 典 就 汉
型的S O 语言 , 主语在动词之 V 型 即 前 , 语 在 动 词 之 后 。由 于受 到 逻 宾
( ) 序 或 词 序 ,2 虚 词 , 别 是 1语 () 特 表 示 结 果 关 系 的虚 词 ,3 ( )形 态 , 即词 形 变 化 。汉 语 缺 少 形 态 , 还 也 有 两 种 语 法 手 段 好 用 。 即使 把 虚
( 句 中 标 有 “ ” 词 或 词 例 = 的
组是 主语 , 有 “ ” 词 和 词组 标 一 的 是谓 语 , 有 “ ~ 的词或 词组 标 … ” 是 宾 语 , 有 “ 标 f 是 定 语 , 有 “ 标 【 )的 词 和 词 组语都存 在 很 大 的差 异 , 为 “ 林 彝 语 语 因 石 序 固 定 ,没 有 主 格 助 词 也 没 有 宾
词 除去 ,单靠 语序来 表示句 子 的 关 系 ,也 未 必 就 说 语 序 在 汉 语 中 是 十分刻板 的 ,丝 毫没有 变化 的 余 地 。” 再者 “ 作为交 际单 位的句 子 可 以 分 为 主 位 和 述 位 两 个 部
分 , 般是 主位 在 前 , 位在 后 , 一 述 因 为 语 序 决 定 于 人 们 思 维 活 动 的 顺 序 。” 而 可 见语 序 在句 子 中 的 从 重要 地位 。在 现 代 汉 语 中 , 标 准 其
常使 用 的语法 手 段一 共 有三 种 :
的 语 法 规 范 都 规 定 了主 语 、 语 、 渭 宾 语 和 定 语 、 语 、 语 的 用 法 和 状 补 在 句 子 中 的语 序 位 置 。 这 些 固定 的用 法 在 石 林 彝 语一 撒 尼 语 ( 以 下 除 特 殊 说 明 外 ,均 用 此 称 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