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要素和指标。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创新资源利用能力。
科研能力反映城市科研机构的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产出等指标进行评估。
技术转化能力反映城市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资源利用能力反映城市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能力,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技术引进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环境是指城市的创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创新网络和创新文化。
政策支持是指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程度,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创新政策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网络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网络结构和组织方式,可以通过创新联盟数量和创新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文化是指城市对创新的认可和推崇程度,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数量和创新教育资源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主体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创新能力、高校创新能力和人才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企业创新投入、企业科研合作项目数量和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高校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高校创新经费投入、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人才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涵盖了城市创新的各个要素。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发展的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和监测的一种工具,旨在评估城市的创新水平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可以用于评价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的几个主要方面:1.科技创新指标:(1)研发投入:评估城市在研发活动上的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和研究设施数量等因素。
(2)高新技术产出:评估城市的高新技术产出,包括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出等因素。
(3)创新主体数量:评估城市创新主体的数量,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2.创新环境指标:(1)政策环境:评估城市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资源的分配情况。
(2)人力资源:评估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吸引力,包括高素质人才数量、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流动性等因素。
(3)科技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研发平台、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等。
3.创新产业指标:(1)产业结构:评估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以创新型产业为主导,如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等。
(2)创新企业数量:评估创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如初创企业的数量、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等。
(3)创新产出效益:评估城市通过创新活动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创新产业的增加值、创新就业机会和社会创新能力等。
4.可持续发展指标:(1)生态环境:评估城市在创新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净化和废弃物处理等。
(2)社会影响:评估城市创新活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包括社会包容性、公平性和质量生活等。
(3)城市治理:评估城市政府的创新能力和治理效能,包括政府创新能力、政策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等。
总结起来,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科技创新、创新环境、创新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准确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这将有助于城市决策者制定创新政策、改善创新环境,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绪论
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尊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就改善城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问题,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以及达到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一种城市经济演进模式。
由于技术、经济、资源等发展的离散性,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求其有效性,还要求此系统能够综合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反映出城市创新能力的规模和深度,这也是评价城市创新能力的必要要求。
随着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我国在评价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根据城市创新理论的分析,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属性指标:主要体现城市创新能力的资源属性指标,主要是指城市资源的分布、素质及其在创新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2、运作机制指标:主要指市场、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在城市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关系的明确性,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机构对城市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促进。
3、创新因子指标:主要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参与方式及其对城市创新活动的贡献程度等指标。
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如今,全球正在努力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重要的趋势。
为了对城市发展进行更好的评价和规划,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已经成为一项热点的课题,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以便于评估中国江苏省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果,为将来的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扩大江苏省的城市建设评价范围,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创新能力:评估城市中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城市中创新和创业的活动。
2.社会创新能力:评估城市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以及城市居民的社会参与和忠诚度。
3.环境创新能力: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及城市居民的健康情况和居住环境。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本研究将开发一个适用于江苏省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被部分结构化,以便于可能的未来扩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其中,一项核心方法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将针对江苏省的城市居民和企业,调查他们对城市发展的看法和评估。
另外,本研究还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以探索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的相关经验和最佳实践。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将涵盖三个方面,并为未来可能的扩展提供部分结构性。
2.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报告。
根据研究所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将编写一份详尽的江苏省城市发展的评价报告,该报告将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未来的规划方向。
3.科研和实践经验总结。
本次研究将提供其它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的未来方向概述,并总结科研和实践的经验,以便于在将来更好的开展城市发展的评价。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不同城市进行创新能力评估的一套标准和方法,旨在帮助城市了解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弱,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其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城市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衡量城市创新环境可以从政策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入手。
政策环境包括政府支持政策和行政管理效能。
教育环境包括高等院校数量和质量、科研机构等。
社会环境包括科研人员待遇、创新创业氛围等。
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创新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等。
其次,创新主体是创新能力的主体。
创新主体可以分为政府机构、企业和科研机构。
政府机构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和创新引领机构。
企业包括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
科研机构包括高等院校、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等。
评价创新主体可以从创新投入、创新活动等维度考察。
第三,创新支撑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
创新支撑可以考察城市的创新人才、科技资源和创新投入。
创新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素质人才,以及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资源包括科研设施、科研经费和科技产权保护等。
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等。
第四,创新成果转化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创新成果转化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合同和专利申请等。
科技成果转化率反映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效果。
技术合同反映了科技服务和技术储备的能力。
专利申请反映了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
最后,创新绩效是评价创新能力的最终指标。
创新绩效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考察。
经济效益包括创新创业企业的创新收入和税收贡献等。
社会效益包括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创新产业对就业的促进等。
环境效益包括创新活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创新产业的绿色发展等。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帮助城市了解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提供发展指导和政策支持。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内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分析
s ac .T ep p rs mma ie n n lz sd me t h o n r ci e e a u t n i d x s se o n v t e ct s t d e r h h a e u rz sa d a ay e o si t e r a d p a t v ai e y tm fi o a i i e ,s - c y c l o n n v i u
ist e e it g c a a t r t s o v la in i d x s se o n v t e ct s a d e i e tp i r r w a k A a d f m e h x s n h r ce si fe au t n e y tm fi o ai i e n x s n rma d a b c . n r i i c o n v i t y o t o a p cs o i n o ai n rs u c s a d in v t n a i t , t e p p r p t fr a d t e e p c ain a o te tb i i g w s e t fc t i n v t e o r e n n o ai b l y h a e u s o w r h x e tt b u sa l h n y o o i o s c mp st n e u e fi n v t n r s u e sc p ct v l ai g i n v t e ct s o o i i d x n mb ro o ai e o r e a a i e au t n o ai i e . e n o y n v i Ke r s i n v t e ct s e a u t n id x;i n v t n a i t ; in v t n r s u c s c mp e e sv n e b l y y wo d : n o ai i e ; v a i n e v i l o n o a i b l y n o ai e o r e o r h n ie id x a i t o i o i
创新型城市第四代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3 创 新型城 市评价指 标体 系研 究的现 状分析
现 有 对 于 创 新 型 社会 的 评 价 指 标 多 侧 重 于 对 国 家 的评 价 和对 区域 的评 价 。 目前 ,国外 的 研 究 多 集 中在 国 家 的 创 新 系 统 上 ,但 对 创 新 型城 市 的指 标 研 究还 是 相 对 较 少 。 利物浦的约翰 ・ 莫尔斯大学在 20 - 20 0 2 0 3年间受英 国政 府 委 托 开 展 “ 洲 非 首 都 城 市 的 城 市 复 兴 特 征 ” 项 目研 究 , 欧 通 过 该研 究 提 出 了创 新 型 城 市 的 评 价 指 标 , 主 要 包 括 知 识 密 集 产 业 的 就 业人 数 占就 业 总 人 数 的 比例 ,拥 有 学 士 以 上 学 位
创新型城市第四代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李 琬 ,张 玉利 ,胡 望斌
(.天津农 学院 ,天津 30 8 1 0 04;2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 7 ) 0 0 1
摘要 :从创新型城 市的基本 内涵入手 ,在深入总结 国 内外有关创新型城 市评 价体 系的理论 实践研 究基础之上 ,构 建 了第  ̄-A, 型城 市评 价 指 标 体 系,综 合 体 现 了城 市创 新 能 力 的硬 件 指 标 和软 件 指 标 ;并 运 用 因子 分 析 法 ,对 我 R I 新 国北京、上海 、天津等城 市的综合创新 能力进行 了综合评价。 关 键 词 :创 新 型 城 市 ;评 价 指 标体 系; 第四 代创 新 指 标 ;实证 评 价 中 图分 类 号 :C 3 94 ・ 文 献 标识 码 :A
21 第 1 0 0年 期
Sce c n c 技管 理 研 究 n s a c in ea d Te科 oo y Ma a e hn lg n g me tRe e r h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提出一种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其重要性。
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1.研发投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科技经费等。
2.人力资源:衡量城市创新人才的集聚程度和质量,包括研究人员数量、高学历人才比重、知识产权人才等。
二、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1.科技成果转化: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2.创新型企业数量:衡量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包括初创企业数量、高成长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等。
三、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1.产业链完整度:衡量城市产业链的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产业链完整度指数、重点产业发展水平等。
2.政策环境:衡量城市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友好程度,包括投资政策、科技创新引导政策等。
3.创新交流平台:衡量城市创新社群的活跃度和合作程度,包括创新孵化器数量、科技园区数量、创新大会举办次数等。
四、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1.科技创新能力:衡量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创新产出质量等。
2.创新驱动能力:衡量城市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包括政府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
以上指标体系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为制定政策、投资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城市朝着创新型城市方向发展,优化城市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对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为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是评估和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下面给出一个包含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的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一、创新环境指标1.政策环境:政府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创业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
2.市场环境:市场竞争的程度和市场规模,包括市场开放度、市场竞争指数等。
3.基础设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以支持创新活动的进行。
4.教育环境: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二、创新资源指标1.人力资源:城市的人力资源储备情况,包括高级人才、研究人员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
2.资金资源:城市创新投入的规模和比例,包括科研经费投入和创新基金等。
3.知识资源:城市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
4.创新平台:城市的创新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数量和服务质量。
三、创新能力指标1.科技水平: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包括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2.创新能力:城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3.创新网络:城市的创新网络和联盟,包括企业之间、企业和高校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
四、创新产出指标1.专利申请:城市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2.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情况,包括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情况。
3.创新企业:城市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包括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
五、创新服务指标2.创新文化:城市创新文化的氛围和推广情况,包括创新思维、风险意识和创新文化建设等。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全面推进,城市创新能力成为了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苏州市在城市创新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对苏州市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指标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及未来潜力。
首先,报告显示,苏州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苏州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上均表现出色。
其中,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驱动力量。
同时,苏州市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苏州市在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
报告指出,苏州在科研机构数量、科技人员数量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等方面表现突出。
苏州市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此外,苏州还注重构建创新型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为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再次,在产业创新方面,苏州市表现出了显著的成绩。
报告显示,苏州市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苏州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苏州市在创新网络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报告指出,苏州市积极创新合作机制,提升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此外,苏州还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
创新 是科 学发展 的灵 魂 , 技术 革命 的生 命 。 是 自从党 的十六 大提 出要把 增强 自主创新 能力 、 力 大
的衡量创新型社会 的标 准只有对 国家 的而没有对
区域 的。区域创 新 能力评 价指标 体 系虽然 有多 种 , 但 没有公认 的。 国际公 认 的创新 型 国家衡量 标准 比 卢 邹继业 , 赵选忠
[ 摘 要 ]建立创新型城 市评价指标体 系和评价标准是评价一个城 市创新能 力最基本 的前提 , 目前 国内外关 于区域 而 创新能 力评价指标 体 系的研 究成 果大多是理论推 断, 缺乏实用价值 。为使 创新型城 市具有 可衡 量性 , 文章 总结 了现有 区域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 根据科 学性、 系统性 、 可操作性 、 态连 续性和 简明扼要 性等原 则 , 区域创新 能力评价 内容 分为 动 将
维普资讯
第 5卷第 1 O期 20 0 7年 1 O月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CONOMI AND C SOCI AL DEVELOPMENT
VOL. No 1 5. . 0 OCT. 0 7 2 0
创 新 型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及 标 准 研 究
技进步贡献率在 7 % 以上 ;2 研 发投入 占 G P 0 () D 的比例一般在 2 以上 ;3 对外 技术依存度指标 % ()
般在 3 %以下 ;4 获得的三方专利( 国、 0 () 美 欧洲 和日本授权 的专利 ) 占世界专利总量 的绝大多 数 数 。 目前 世界上 公 认 的创 新 型 国家有 2 O个 左 右 ,
个城 市创新 能力最基 本 的前提 。
此, 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标准不能简单地用来衡量 个地 区 。由于 城 市创 新 能 力 实 际也 是 区域 创 新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 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为各级政 府
和有关部门制定创新 型城市战略 目标和 发展计划并顺 利
城市 ( 或创 新 城 市 )两种 英 文 表述—— “ r teCt Ce i i ” av y
和 “noav i ”— — 含 义 的 基 础 上 , 基 于 “noa InvteCt i y i v. n
2 我 国创新 型城市评 价指标体 系研究评 述
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 目标 所选定 的被 评价对 象的一 组属性。评价指标确定后 ,对被 评价对象 的评 价就转化 为对这些 可以直观 、具体衡量 的属性 的考察 。 5目前 ,关
一
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 ,创新 型城 市的概念 界定 至少应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 ()明确创新 型城市创 新主体 的 1 构成及其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 中的地位与作 用 ; ( )明确 2 创新型城市 的动力来 源 、基础、 目标并重 视创新 网络和 创新环境 的重要作用 ; ()明确创新 要素 及各 要素间 的 3 关系。基 于此 ,创新型城市 可以界定 为 :社会经 济发展
[ 中图分类号 ]F9 [ 20 文献标识码]A 创 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 新型 国家和实施 自主创新 战
略 的背景下兴起 的城市 战略发展思路 ,正逐渐 成为一个
度和便于后续研究工作 以及实践需要 的角度 出发 ,首先
对概念内涵做 出明确 的界定是非 常必要 的。结合 已有 的
热 门的研究课题 。截至 目前 ,国内许多城市都 提 出了建 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 目标 ,以期 藉此来实 现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 ,提 高城市综合竞 争力 ,最终实现 城市 的可 持续发展 。然而 ,创新 型城市建设 是一项 巨大 的系统 工 程 ,涉及到经济 、社 会 、科技 等诸 多方 面的因素 ,且实 践才 刚刚起步 ,没有更多 的经验可供 借鉴 。因此 ,建 立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 承水 (9 4 ) 16 一 ,男 ,北京 城市学 院 城市信 息应 用研 究所 ,管 理学 博士 ,研究 方 向 :城 市管 理 。
易红 梅 (91 ) 17一 ,女 ,北 京城 市学 院城 市信 息应 用研 究所 ,管理 学硕 士 ,研究 方 向 :城 市发 展论 。
关于创 新 型 城 市 ,毫 无 疑 问 来 源 于 约瑟 夫
・
熊 彼 得 的 “ 新 ”理 论 ,继 而 开 创 了对 相 关 创
确立并 推进 以企业 为 主体要 素 的 自主创 新模 式 ,
“ 创新 ” 问题 的研 究 。杨 冬 梅 、赵 黎 明①等人 定 义创新 型城 市 (n o aiec y I n v t i )是 在 新 经济 条 v t 件 下 ,以创 新 为 核 心驱 动 力 的一 种 城 市 发 展 模
西 方 学 者 在 对 几 十 个 创 新 城 市 进 行 考 察 和 研 究
收 稿 日期 :2 1 0 1年 5月 1 1日
作 者 简 介 :刘 玲 玲 ( 9 7 ,女 ,北 京 城 市 学 院 城 市 信 息应 用研 究 所 ,管 理 学 博 士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城 17 一)
2 1 o 4 0 1N .
f oa o 1 4) T t N . 0 J
北 京城 市 学 院 学报
J OURN AL F B II O E JNG I C TY UNI RS TY VE I
2 1年 第 4期 01 f 总第 1 4期 ) 0
创 新 型城 市评 价 指 标 体 系研 究
式 ;一 般 是 由 区域 科 技 中 心 城 市 发 展 演 变 形 成 ,
大力培 育高新 技术 产业 集 群 和名 牌企 业 、产 品 ,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 . 创 新 理 论
创新型城市是指在新经济条件下 , 基于新 的城市发展观 , 以 科技进步 、 自主创新 为核 心驱动力 , 具有 良好 的创新环境与创新 文化 ,并以此支撑创新主体充分利用现有 的创新资源实现高绩
( 1 ) 创新
经济学中的创新概念最早是 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 ・ 熊 彼特提出来 的。1 9 1 2年熊彼特在《 经济发展理论》 中首次提出了创
前提 下 , 在 对 国 内外 城 市创 新 理 论 研 究 和 建 设 实 践探 索 的基 础 上 , 设 计 出创 新 型城 市 的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关 键 词 】城 市 创 新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本 论 文 来 自陕 西 广播 电视 大 学校 级 课 题 , 课 题 名称 : 西安 国际 内陆 港 建 设进 程 中 物 流金 融 发 展 研 究 , 申报 序 列 号 : S B 1 1 - B 2 9 。
新, 最终 目的是为我所用 。 自主创新能力是依靠 自己的力量进行创新 的能力 ,是将 知
创新型城 市是 一个 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庞 大系统, 各子系统 内均包含一系列相关指标 。指标设置 时应充分考虑将定性指 标 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 使这些 指标 共 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2 0 1 3年 1 — 2期
袋、 放隋. 高教
Shaan xi Ji aoyu- Ga oj i ao
社 客观 察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邓 彤
【 摘 要 】 评价一个城- ,. - e Ⅱ 新 能 力 的前 提 是 建 立 创 新 型 城 市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文 章 在 衡 量 创 新 型城 市创 新 能 力和 创 新 水 平 的 目标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表 1 美 国 十 大 最 具 创 新 力大 都市 排 名 榜
眦0 年 首 次 提 出 了 欧 盟 创 新 记 分 牌 00 ( I) 主 要 侧 重 于 欧 盟 国 家 和 美 国 、 日本 创 新 绩 效 的 评 ES , 价 …。2 0 ,欧盟与联合 研究 中心 对 E S 行 了第 五次修 0 5年 I进 订 ,提 出了欧盟总体创新 指数 ( I) SI ,指 标分 为创新 投 入和
1 3 创 新 力指 数 体 系 .
1 国外研 究
国外 较为典 型的有城 市创新指数 、城 市创新 活力 、创 新 力指数 、创新驱动力 和知识竞 争力指数等 与创新 型城市评 价 指标 体 系 相 关 的研 究 成 果 。
1 1 欧盟 总体 创 新 指 数 ( I) . SI
27中关村指数中关村指数主要描述和评价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与变动趋势主要由经济增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企业发展五个分类指数共15个指标所构成计算范围为140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监测电子与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6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创 新 型 城 市评 价 指标 体 系研 究 综 述 与展 望
吴林 海
(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苏 无锡 241 ) 1 12
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 实践 两个方面对 国内外有代表 性的创 新型城 市评 价指标体 系的主要 研 究成 果展 开 了综述 ,
并 就 创新 型城 市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 主要 功 能 、 构 建 所 需把 握 的基 本 原 则 和 必 须 突破 的难 点 展 开 了分 析 。 关键 词 :创 新 型城 市 ;评 价 指标 体 系;研 究综 述 ;展 望
国内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综述
如 开 展 科 技 活 动 的 比 重 、研 究 与试 验 发展
市的创新意识 、文化 与氛 围 ,国 内学者尹
继佐 ( 0 3) 树 华 ( 0 6) 此 观 点 ; 2 0 、胡 20 持
( &D) 费 占销售收入的 比重 、 R 经 拥有核心
技 术 的企 业 比重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水 平 、高 新 技 术 产 值 占 GDP 比 重 、 化 产 业 GD 的 文 P
容 失败 、倡导 竞 争 、 容 梦 想 的文 化 氛 围 , 包
城市居 民具 有崇 尚创新 、向往 创新的强烈 精神追 求 ,各个社会实践领域 普遍 实施 自
主 创 新 战略 ,以 各 行 各 业 的全 面 创 新不 断
究 成 果 ,并进 行 了简要 述 评 ,以期 对 创 新 型城 市 的评 价研 究提 供 一 定 的 借 鉴 。 关键 词 :创 新 型 城 市
而 主 观 指 标 , 以 问卷 调 查 的形 式 取 得 ,如
入财富驱动阶段 。国内对创新型城市 的研 究从2 0 年起逐渐活跃起来 , 06 涉及到创新
型 城市 的 内 涵 、 构 成 要 素 、 评 价 体 系 、评
与 “h n v t ect”相近 ,国 内大多 tei o ai i n v y
时显现进入财富驱动阶段的趋势 ,因此我 国城市发展长期面临的一大课题是推进经
济 增 长 由 投 资 驱 动 进 入 创 新 驱 动 而 避 免 陷
而狭义的界定着 眼于 生产 力的进步 ,强调
以科 技 创 新 带 动城 市 发 展 各个 领 域 的 创 新 ,
的 比重 、每万 人 中等专业技 术人 员数等。
和 促 进 创 新 的保 障 ,包 括 创 新 政 策 、法 律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一、总体框架
1.科学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要求,利用理论规律、技术规律和实践经验,科学组织编制有关评价体系;
2.全面性:要求评价体系全面性好,应考虑政策、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创新创业、资源开发利用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因素;
3.准确性:要求评价体系准确无误,使评价结果能反映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真实状况;
4.可行性:应考虑评价体系的实施难度,应采取可行的措施,避免手段不够新颖或耗费时间过长;
5.公正性:要求评价体系公正公平,避免某些城市因资源等原因而获得不公平的评价结果。
二、具体指标
1.政策支持:反映政府在支持创新型城市发展方面的力度;
2.基础设施:反映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包括交通、能源、公共服务等;
3.技术创新:考量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专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
4.人才引进:考察城市引进外来人才、发展本地人才的情况;
5.创新创业:反映城市能够培育创新企业及推动创新文化发展的水平;
6.资源开发利用:考察城市在经济、财政、人口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
利用方面的能力;
7.对外开放:考察城市在国际交流。
创新型国家城市建设科技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第 三层 为二 级 指标 层 , 共包 含 1 5个 指标 , 这里 仅对 二 级指 标 的性
类 指数 指 标 , 它们分 别 是 城 市建 设
整 体科 技 水平 、 住宅 产 业 化科 技 水 平 、 筑 业 科 技 水 平 、 市 基 础 设 建 城
一
个 城市 的 发展 。同样 , 市 建设 科 城 技 对 城 市 经 济 的 影 响 无 疑 是 基 础
性 和主导 性 的 。
其 次 , 市 建设 受 规 划 思 想 和 城 技 术水 平 的影 响是 直接 和长 久 的 。 城 市 建 设 是 发 挥 人 的 主 观 能 动 作 用 ,作 用 于 城 市物 质 实体 的过 程 。 人 的 实 践 首 先 源 于人 头 脑 中 的 想 法 , 市 建设 实 践 , 先 要 有 体 现 城 首 人 各种 想法 的规 划 。“ 图上几 条线 , 工 地 几 千万 ” ,这 足 以说 明规 划 设 计 的现 场效 应 十 分重 大 , 而更 重 要 的 是 规 划 设 计 施 工 以后 物 质 实 体 的羁 留效应 , 它具 有 长 期 的 甚 至是
技 发 展 成 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有 力
支 撑 。 中 国科 技 创 新 的基 本 指 标 是 , 22 到 0 0年 , 经济 增 长 的科 技 进
具 有 刚性 的制 约和保 障作 用 。城 市
建 设 的 任 务 就 是 要 创 造 最 有 利 于 生 产 、 通 、 费 良性 循 环 的 物 质 流 消 环 境 条件 , 动整 个 城 市 经济 的健 推
再 次 , 随 着 高 投 资率 的 城 市 伴 建设加速 , 投资率 ( 高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占 G P的 比率 ) 成 为 中 国经 济 D
廊坊市创新型城市指数比较分析研究
廊坊市创新型城市指数比较分析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国的新兴城市,廊坊市在追赶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上有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廊坊市与其他创新型城市的指标,并深入研究廊坊市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建议。
二、创新型城市指标的选择1. 科研投入:包括研发经费、研发人员数量等。
2. 创新能力: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3. 人才吸引力:包括高层次人才数量、人才引进政策等。
4. 产业结构:包括创新型产业的占比、企业创新能力等。
5. 城市环境:包括创新创业氛围、创新服务资源等。
三、廊坊市与其他创新型城市的比较分析1. 科研投入:廊坊市在科研投入方面相对较弱,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较低,研发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与北京市相比,廊坊市在科研投入方面明显落后。
2. 创新能力:廊坊市在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还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与深圳市相比,廊坊市的创新能力有明显差距。
3. 人才吸引力:廊坊市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人才引进政策相对欠缺。
与上海市相比,廊坊市的人才吸引力较低。
4. 产业结构:廊坊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创新型产业的占比较低,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与广州市相比,廊坊市的产业结构有较大差距。
5. 城市环境:廊坊市在创新创业氛围和创新服务资源方面还有一定的改善空间。
与杭州市相比,廊坊市的城市环境有待提升。
四、廊坊市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建议1.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加研发经费、引进更多优秀的研发人员,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2. 积极引进和留用高层次人才,制定和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3.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升廊坊市的产业创新能力。
4. 改善城市环境,在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孵化器、创新服务资源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
摘要:根据《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 》 ,苏州排名第 7。 文章简述了创新型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总结了苏州 2022 年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情况,对影响苏州城市创新能力建设的原因展开
了分析,从基础研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技术转移转化、节能提效 4 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全面推进
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名第 4,下降 1 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
收入之比 1 84%、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
值之比 1 80%,分别排第 34 位、第 46 位,下降 10 位、
13 位。 新替换 1 个二级指标为科创板和北交所主板
上市企业数,苏州 51 家,排名第 1。
国家级科技成果
奖数 / 项当量
位。 与综合排名前 6 位的城市相比,原始创新力相关
二级指标情况均相对落后( 见表 4) 。
表 4 原始创新力相关二级指标情况
“ 双一流” 建设
学科数 / 个
高层次科技
人才数 / 人
6(24)
90(1)
47(5)
34(9)
74(2)
59(3)
2(31)
—
1(23)
43(1)
22(3)
20(4)
苏州(7)
75 66
广州(4)
城市
80 10
79 26
南京(2)
71 07
70 52
合肥(9)
67 24
青岛(10)
注:括号内为排名,下同。
2 1 创新治理力方面
与上年相比,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
9 56%,排名第 4,上升 2 位;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
城市
深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 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估体系。
文章从“创新型城市”的科学内涵出发,旨在建立一套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一、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国“十一五”的战略重点是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目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 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把握“创新型城市”的科学内涵,建立一套具有客观比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反映城市目前的创新能力、资源条件和创新效果,把握城市创新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创新型城市”的内涵自20世纪初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的思想与内涵不断发展,创新理论的内容和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创新理论。
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纯由技术推动的线性过程,有效的创新模式应该是多种创新主体之间的系统集成。
从一项新思想的产生,到形成新技术,并进行商业应用,其间会受到知识积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政策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样,城市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方面创新,如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等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对于“创新型城市”均无统一的表述。
笔者认为,“创新型城市”就是依靠人才、知识、技术、环境、资本、管理、文化等创新要素的有效聚集,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推动新知识的孕育和运用、新技术的突破及其产业化,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进步,进而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显著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并且通过新观念的传播和新制度的建设,维持和促进创新在更高的层次持续进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体。
它是一种特定的区域创新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延伸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等,同时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
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才、信息、知识、资金等;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创新机制是创新有效运转的保证,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载体,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和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创新型城市不仅是一个发展结果,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因此,创新型城市的特征有两个方面,从结果来说,具有静态性特征;从过程来说,具有动态性特征。
创新型城市的静态性特征主要是基于城市空间各创新要素来表达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主体特征、环境特征、投入特征、成果特征、结构特征和机制特征六大类。
创新型城市的动态性特征是基于城市创新过程来表达的特征,可以分为起点特征、发展特征和效果特征。
其中,起点特征包括城市的创新精神、创新环境、创新资源等;发展特征主要是指创新活动本身的发展过程、品质及其表现;效果特征是指创新活动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福利改善所产生的结果。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创新型城市的特征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创新精神、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创新成果、创新产业、创新效率和创新对城市的综合效果七个方面。
因此,创新型城市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创新精神突出。
创新型城市的所有参与者对于创新的态度和理念达到高度的共识,并因此形成对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创新投入的高度自觉性。
第二,创新要素聚集。
创新型城市必须做到创新主体明确,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要素聚集,创新体系完善。
第三,创新环境优越。
创新环境包括由政策法律、社会治安、城市文明、市民素质、市场、金融等构成的软环境和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等构成的硬环境。
第四,创新成果丰富。
创新型城市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产出比均须达到较高水平。
第五,创新产业发达。
创新型城市的创新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创意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中开发的创新产品,均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第六,创新效率提升。
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得到显著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趋好,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
第七,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创新型城市的社会和谐程度、人们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均应达到较高水平。
四、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综合性原则。
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城市各种创新要素在一个系统内的有机结合。
在指标选取时,必须对城市创新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客观反映城市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2.客观性原则。
在指标选取时,必须做到数据客观可信、描述明确、定义准确。
3.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
指标选取要求客观,就必须以定量指标为主体,即根据现有统计口径,或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该指标的实测值;当然也会有小部分定性指标,主要是关于“创新精神”、政府管理环境和融资环境等“创新环境”类指标,该类指标难以量化,只能通过专家的判断和描述来确定。
4.可操作性原则。
创新型城市的指标必须具备易取得、易量化和可比对性,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指标体系可以对城市的创新化程度进行比较,也可以设定达到创新型城市应达到的指标值。
5.引导性原则。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评价功能外,还应发挥引导功能,即引导地方政府在实施城市创新工程中确定突破重点,建设适合本地特色的城市创新工程。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因为创新型城市具有七大特征,笔者设计了7个一级指标(A1-A7);根据各特征所包含的内涵,分别设计了28个二级指标(B1-B28);根据二级指标所涵盖的重点,设计了106个三级指标(C1-C106),力求以有限的指标把握住创新型城市的评判标准和整体特征。
其具体模块结构如表1所示:(三)关于部分指标的说明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基本上可以从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得或计算出来,而定性指标则根据目前一些权威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选取,采取由专家打分(都以1分为计分目标值)的方式来获得具体数值。
现将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说明(主要是定性指标)如下:价值取向指数(C1)主要考察市民的重商意识、赚钱欲望和消费倾向。
计算公式:价值取向=(市民重商意识指数÷目标值)×35%+(赚钱欲望指数÷目标值)×35%+(消费倾向指数÷目标值)×30%。
创新氛围指数(C2)主要考察市民的求新意识、平等观念和兼容心理。
计算公式:创新精神氛围=(求新意识程度÷目标值)×50%+(平等观念程度÷目标值)×20%+(兼容心理程度÷目标值)×30%。
人文国际化程度指数(C4)考察城市移民人口比重、外语普及率、外来文化影响度。
计算公式:人文国际化程度=(城市移民人口比重÷目标比重)×25%+(外语普及率÷目标普及率)×40%+(外来文化影响度÷目标影响度)×35%。
经济外向度(C5)指一定时期内城市进出口总额与对外劳务收入之和占GDP 的比重,计算公式:经济外向度=(进出口总额+对外劳务收入)/全市GDP。
政府创新水平(C29)综合考察政府执行政策的创新性、政府管理的创新探索、政府学习和交流的频繁程度。
计算公式:政府创新水平=(执行政策的创新性÷目标值)×40%+(政府管理的创新探索÷目标值)×30%+(政府学习和交流的频繁程度÷目标值)×30%。
政府服务水平(C30)综合考察政府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计算公式:政府服务水平=(政府办事效率÷目标值)×50%+(服务态度÷目标值)×20%+(服务质量÷目标值)×30%。
政府招商引资水平(C31)考察政府每年引进外资的项目和实际外资到位情况。
计算公式:招商引资水平=(全年引进外资项目数量÷全年新投资项目数量÷目标比重)×45%+(全年实际外资到位金额÷全年总投资金额÷目标比重)×55%。
知识产权保护度(C33)可通过调查了解市场上正版文化产品的比重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正版文化产品比重=(正版文化产品产值÷全市文化产品总值)×100%。
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C35)反映公众对城市治安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确定)。
市场发育程度(C41)反映商品和生产要素由市场配置的程度。
通过综合考察市内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数量、成交金额等作出定性评价。
计算公式:市场发育程度=(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实际数量÷目标数量)×20%+(商品批发市场成交金额÷目标金额)×30%+(要素市场个数÷目标数量)×20%+(要素市场成交金额÷目标值)×30%。
融资渠道多样性(C48)考察金融市场上可用的融资渠道类型和数量。
计算公式:融资渠道多样性=(内资银行融资渠道比重÷目标比重)×30%+(外资银行融资比重÷目标比重)×20%+(股市融资比重÷目标比重)×30%+(风险投资机构融资比重÷目标比重)×20%。
融资便利性(C49)综合考察银行贷款获得的便利性、资本市场可接近性、民间及风险资本可得性。
计算公式:融资便利性=(银行贷款获得便利性÷目标值)×35%+(资本市场可接近性÷目标值)×40%+(民间及风险资本可得性÷目标值)×25%。
创意产业(B21)是指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技巧及才华,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通过知识的开发和运用,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
知识产业占GDP的比重(C69)是考察产业优化升级程度,知识产业包括教育业、研究与开发、通讯工具、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等五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