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 (12)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XXX《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个小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
)(J)A.自然的狩猎与采集活动时期B.农业与牧业分离时期C.剩余产品出现时期D.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答案:D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J)A.抬梁式B.干阑式C.穿斗式D.混合式答案:B3、下列关于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N)A.该模式在雅典城市布局中得到了最为完成的体现;B.该模式的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C.皇宫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节点;D.该形式的城市空间以道路划分;答案:B4、我国的最早采用榫卯手艺构筑木结构衡宇的建筑遗址是()(J)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XXX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答案:A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达,错误的是()(Z:2018)A.夏代的城市建设已使用陶制的排水管及采用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等;B.西周洛邑所肯定的城市形制已基本具有了今后都城建设的特征;C.“象天法地”的理念在咸阳的规划中的得到了运用;D.XXX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答案:D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下面哪个不属于这些区域?()(N)A.行政区B.工业区C.田园区D.生活区答案:D7、下列不属于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是()(J)A.城市打算与建设意图明确B.引进本国的建筑形式C.规划图的分析D.城市建设中标准与设施水平基本相同答案:D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Z:2018)A.《大上海计划》代表着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B.重庆《陪都十年建设打算》将城区划分为中心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文教区、室庐区等六大功用区。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干阑式。
3、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正确表述是,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
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5、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述,错误的是汉长安城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其中生活区不属于这些区域。
7、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规划图的分析。
8、正确的表述是,1929年南京的《首都计划》的部分地区采用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方式,并将古城墙改在成环城大道。
1)这些城市是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控制的城市,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帝国主义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导致城市呈现出异国情调;3)这些城市的经济主要由帝国主义国家掌控,本地居民往往只能从事低端劳动;4)这些城市的社会结构极度不平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本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阶级对立。
比性。
广场中央是圣马可教堂和两座高塔,周围是建筑群和柱廊,形成了独特的文艺复兴风格。
(3)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广场,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2、巴洛克时期:广场建设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雕塑艺术,强调对称和尺度感。
(1)罗马的圣彼得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广场之一,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柱,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广场两侧是双排的柱廊,形成了对称的效果。
(2)巴黎的路易十四广场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古典的矩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建筑群和雕塑,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1.飞券(飞扶壁): 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
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2.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4.凯旋门: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炫耀对处战争的胜利而建。
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5.推山: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6.礼制建筑: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7.三合院: 三合院是东西厢房和北面正房,南面一堵墙。
因为南面没房,所以称三合院8.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与比较隆重的建筑。
21.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22.《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中外城建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篇古代部分绪论一、城市的起源1、在原始社会,随着农业的出现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固定的居民点;2、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在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3、出现在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到时期;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二、城市概念的变迁1、城与廓、市与井的区别城廓——城郭:城墙城郭之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2、城市的原始定义:防御功能、商品交换的职能、固定的居民点3、城市社会时期城市定义的延伸城市的原始职能、一级法律实体、精神寓意4、现代城市的定义:*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一定地域中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要求相对集中*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共同的社会需要而进行各方面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有继承和延续文化传统的使命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一、原始居民点的特点:1、选址原则:(1)择高而居,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2)临近自然水源,一般均靠近河湖水面。
(3)村落周围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适宜农业生产的平原或小盆地。
2、布局特征:(1)规模普遍较大。
原始的居民点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一般规模较大。
(2)村落平面形状复杂多样。
以方形、长方形居多,也有一些圆形的。
(3)功能分区。
分区较为简单,首先有住宅区与墓葬区之分,还有手工业区(一般为制陶器,相应有窑地)。
城内没有“市”,商业贸易尚未形成。
4)建筑布局。
为适应当时部落的生活方式,聚落的中心是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即公共建筑),周围环绕着小的住所,其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5)防御设施。
如壕沟、夯土墙、石墙。
二、中国城市的形成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群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大概在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约公元前17世纪左右)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城市商朝城市实例(公元前6—11世纪)河南偃师市乡沟商城总体布局:宫城居中、三套城墙、追求方正开创了以后历代都城多道城墙和宫城局中的先河。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古代希腊建筑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迈西尼。
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古风时期: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
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
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
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
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
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爱奥尼(Ionic)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
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
中外建筑史 2012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1
中外建筑史 2012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1“2014中外建筑史资料一一、单选题1.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BA.庑殿顶B.歇山顶C.重檐庑殿顶D.重檐歇山顶2.下列中国古代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是BA.北魏洛阳B.唐长安C.元大都D.明北京3.《营造法式》的作者是AA.李诫B.宇文恺C.李春D.计成4.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营造的都城是DA.长安B.建康C.洛阳D.大兴5.清代故宫内三殿指的是CA.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D.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6.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AA.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B.五台山南禅寺大殿C.天津蓟县独乐寺D.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7.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佛塔所属的类型是DA. 喇嘛塔B.金刚宝座塔C.楼阁式塔D.密檐塔8.下列园林中地处江苏扬州的是BA. 拙政园(苏州)B.个园C.留园D.寄畅园(无锡)9.斗拱在清代建筑中称为CA.举折B. 铺作C.科D.栿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AA.吕彦直B.董大酉C.梁思成D.徐敬直11.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十大工程的是CA.人民大会堂B.钓鱼台国宾馆C.全国政协礼堂D.北京火车站12.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陵寝建筑代表作是AA. 吉萨金字塔群B.漫渡好特普三世墓C.卡纳克阿蒙神庙D.阿布辛波石窟庙13.下列建筑中地处雅典卫城的是B (雅典卫城主要建筑有:胜利神庙、B、帕提农神庙)A.阿丹密斯神庙B. 伊瑞克提翁神庙C. 天后赫拉庙D.军功庙14.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DA. 文艺复兴建筑B.罗马式建筑C.哥特式建筑D.拜占庭建筑(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15.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哥特式教堂的是AA.亚民主教堂B.韩斯主教堂C.佛罗伦萨主教堂D.夏特尔教堂16.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设计者是AA.伯鲁乃列斯基B.小桑迦洛C.伯拉孟特D.米开朗琪罗17.路佛尔宫东立面建筑风格属于BA. 哥特式风格B.法国古典主义C. 巴洛克风格D.洛可可风格18.下列建筑中属于拿破仑时期帝国风格的是CA. 恩瓦利德教堂B.波尔多剧院C.军功庙D.万神庙19.位于平城京由中国高僧鉴真和尚主持建造的佛寺是AA.东大寺B.金阁寺C.法隆寺D.唐菩提寺20.吴哥窟位于下列哪个国家AA.柬埔寨B.泰国C.越南D.印度21、在原始社会晚期,我国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是AA.穴居B.抬梁式建筑C.干阑式建筑D.穿斗式建筑22、在我国古代的哪个时期,掀起第一次城市建设高峰期B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末期D.战国初期23、中国什么时期,在城市布局上打破了里坊制度,住宅、店铺、作坊等临街建造DA.隋代B唐代C.元代D.宋代24、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什么风格的教堂CA.罗马风格B、哥特风格C.拜占庭风格D.巴洛克风格25、巴黎圣母院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AA.哥特式建筑B、文艺复兴建筑C.罗马风格建筑D.巴洛克风格建筑二、多项选择1.下列建筑中属于喇嘛庙的有ADA.普陀宗乘庙B. 善化寺C. 南禅寺D.萨迦南寺E.独乐寺2.唐代大明宫外朝三殿包括BCDA. 麟德殿B.含元殿C. 宣政殿D.紫宸殿E.谨身殿3.下列木构件名称属于宋代称谓的有A.额枋B.阑额C.雀替D.瓜棋4.下列建筑中属于古罗马时期的有ABEA.马采鲁斯剧院B.君士坦丁凯旋门C.胜利神庙D.阿丹密斯神庙E.万神庙5.米开朗琪罗的主要建筑作品有ABEA. 美第奇家庙B.法尔尼斯府邸C.劳伦齐阿纳图书馆D.坦比良多E圣彼得大教堂穹顶4、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ABCDA. 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B. 圣地和庙宇形制的演进C. 柱式的诞生D. 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完美的艺术形式5、西欧中世纪主要有哪几种建筑风格?ABCA.罗马风建筑B.哥特式建筑C.伊斯兰建筑D.文艺复兴建筑三、填空1. 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
三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三国时期城市建设 – 社会背景 • 刘汉 • 刘备驱走刘璋,取得益州,后自称汉帝 • 诸葛亮为丞相协助执政,“西和诸戎,南抚夷 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开发蜀地 • 诸葛亮讲求法治,制定汉科作为蜀国的法度, 蜀国社会秩序安定,风纪亦严;治军有方;网 罗人才 • 后主刘禅宠信宦官,国力日益衰落,后为司马 氏所灭
•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建设
– 社会背景 •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短暂的 统一。隐患:推行九品中正制保障士族 政治特权,强调门阀;恢复分封制,封 皇族及异姓士族,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 下祸根。 • 北方五胡(匈奴、鲜卑、氐、羌、羯) 十六国(少数民族割据政权)政权割据 的混乱时代;南方,东晋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
•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建设
– 社会背景 • 北魏统一北方,刘宋取代东晋——南北 对峙,鲜卑族和汉族的对峙。北:魏、 齐、周;南:宋,齐,梁,陈 • 佛教兴盛,北朝洛阳永宁寺,南朝建初 寺 • 结束——隋取代北周并南下灭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
– 北魏洛阳规划背景
• 北魏是以鲜卑贵族为主,联合北方汉族士大 夫阶级组成的割据政权,与雄踞江南的刘宋 政权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 文昌殿中轴线 实为城市规划 主轴线
• 经纬涂制道路, 全城道路分布 均衡,划分各 用地较规整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3、大约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农 业已较为发展,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生活有了较为可靠的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们便 开始聚族而居,修建房屋,从而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5、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小结:城市产生以后,人类的聚落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城市逐渐 形成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以外的广大聚落逐 渐转化为乡村,人类社会从此出现了城乡差别。在城乡矛盾之中,城 市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推动着 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5、原始居民点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
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这些固定居民点即初步具有 集中的特征: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和剩余产 品集中等。 这种居民点还没有分化成为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性质的居 民点。当时生活虽然有了保证,但是还没有剩余产品及私 有制,也还没有交换和商业,因而也就没有固定交换场所 的市。
第二节 中国城的产生
二、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3、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
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 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成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由于频繁的战争,也促使防御工事城墙沟池的产生,从而促进城市的 产生。
第二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
一、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1、根据现有史料和考古实物证明,我国最早的城市是产生于距今 4000多 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2、如果把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间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也是差不多的,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 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 国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 物,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的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 老的城市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 世纪。‛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第一篇: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1中外城建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高南希)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a.布局特点: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1)平面正方形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1)城市选址。
中外城建史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 易场所。
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似有财产。也指商业 城市
手工业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1
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这时已有阶级 城与廓
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
西周
(前 11 世纪~771BC)
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 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 城与市 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
城市条件 1、聚集性;2、经济性;3、社会性
夏
一说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一说起源于夏鲧时期 中国城市 的起源 1、“断代工程”;2、夏始祖:大禹;夏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前 22~16 世纪)
国家 3、“夏有万国”、“夏有城郭”——《史记》
商城
目前中国发现最早城市遗址。奴隶主住宅白灰面夯土建筑。
(郑州) 等级明显,奴隶住穴居。建造房屋活人尚未发现屋瓦(茅茨土
殷墟 阶),会测水平,注意朝向,布局。仍以陪葬奠基,王宫外围有
商
(安阳小屯) 密集居住区,仍有半穴居,穴居,已有木构架建筑,有手工业作
(前 16~11 世纪)
殷商时 代城市 的特点
坊,有贵族墓葬。 殷商时代已出现为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往往是奴隶主的驻
地,因此宫殿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 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从发掘出的奠 基的奴隶遗骨可以看出城市中明显的阶级差别和对立。
丰京镐京
西安西南,范围及有无城墙不确定,发现瓦片,已非草屋顶。
邑与都
邑泛指所有的居民点,都指奴隶主的驻地。
中外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复习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中国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
1、跟《周礼考工记》相关的内容
2、周代的都城城制
3、陵邑制(熟悉)
4、邺城(熟悉)
5、辽代五京
6、长安城的规模、布局特点
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7、宇文恺
8、宋朝城市变化体现、城市建设特点
9、瓦子
10、南宋开封(了解)
11、北宋汴梁城
12、平江图
13、闾里制、里坊制
14、厢与关厢
15、元大都城市布局特点
16、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17、了解明清北京城,熟记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规划的意义
18、古代城市发展与河流的关系(熟记)
19、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了解)
20、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发展(了解)外国城市建设史
1、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熟记)
2、希波丹姆斯式
3、罗马营寨
4、卡洪城
5、建筑十书
6、圣地形制
7、田园城市产生背景、理论要点、指导作用、典型的田园城市案例等等
8、卫星城市
9、马丘比丘宪章(了解)
10、雅典宪章(了解关于功能分区内容)
11、圣马可广场、罗马市政广场
12、罗马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广场的不同
13、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思想、建筑观、明日城市等等。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
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
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
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
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
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
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
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
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
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
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课程大纲“Urban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Abroad”Course Syllabus董卫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DONG WeiProfessor, SEU-ARCH课程编号01320课程类型Classification·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major in Urban Planning课程目标Aims·通过学习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城市变迁经历理解如何认知城市及其空间。
·了解和初步掌握基本的城市历史研究方法。
·学习不同城市理论与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过程。
课程框架Structure·本课程是一门以研究为导向的理论课程(research oriented course),要求学生随课程进程开展初步和独立的城市历史研究,开展讨论,提交报告。
·课程安排课程分二个学期进行,分别讲授中国和外国城市建设史,共64学时。
每个学期有相对独立的课程练习(历史研究报告和文献翻译)。
中国城市部分:城市起源早期城市及其演变第一城市时代:秦汉-六朝第二城市时代:隋唐-宋元第三城市时代:明清-民国现代城市:殖民地-转向西方外国城市部分:多元化的文明与城市起源早期城市及其演变人文城市与社会: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宗教城市与社会:中世纪-市民社会王权城市与社会:文艺复兴工业城市与社会:资产阶级空间现代城市与社会:全球化与地方化课程总结:中文城市的历史比较·课程练习1,历史研究报告 (占成绩的30%)结合课程进程选择典型历史城市或典型空间环境进行剖析,研究报告分为二个部分,即历史城市3D空间模型和文献研究。
研究报告选题应与教师商讨后确定。
2,文献翻译(占成绩的30%)选择有关学术文献进行研究性翻译(3000-4000中文字符/人)。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一、名词解释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4、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内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
特点:自发性建设5、雅典卫城: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
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6、圣地建筑群:1.利用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
2.以神为构图中心。
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
4.公众场所。
7、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
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中外建设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外建设史考研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的是以下哪一项?A. 长城B. 故宫C. 布达拉宫D. 秦始皇陵2. 西方古典建筑的柱式中,多立克柱式起源于哪个文明?A. 希腊B. 罗马C. 埃及D. 波斯3. 以下哪个不是现代建筑的四大特点?A. 功能主义B. 形式主义C. 材料与结构的诚实表达D. 反对装饰过度4. 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建筑是?A. 埃菲尔铁塔B. 布鲁克林大桥C. 克里姆林宫D. 纽约帝国大厦5.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由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设计的?A. 圣家堂B. 米拉之家C. 公园GüellD. 泰姬陵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中,_________是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
7. 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_________风格的建筑。
8.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_________提出了“城市美化运动”。
9.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博物馆是_________。
10. 国际风格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___,他设计了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
12. 描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3. 论述工业革命对19世纪城市建筑的影响。
14. 分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A5. D二、填空题6. 庑殿顶7. 哥特式8. 丹尼尔·伯纳姆9. 中国国家博物馆10. 密斯·凡德罗三、简答题11.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包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和层次感,以及运用曲折、借景等手法创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
12.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对古典形式的复兴和借鉴,如使用柱式、圆顶等;强调对称和比例,追求建筑的几何美感;以及在装饰上使用浮雕、壁画等艺术形式。
中外城市建设史往年考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1.翻译《斯干》其中的5句,中国古代建筑原则。
见翻译。
原则:坚固,实用,美观,环境起兴,生生不息,向天法地。
1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 独特的单体造型 3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4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5 写意的山水园景2.说文解字“城”“市”,并解释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引申?)这个记得不是很清楚。
城市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3.是常考的《考工记》那几句的翻译,并画示意图。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 商朝的三个城市。
填空4.给了8个大概的地图,写城市名称。
(下面给了可供选择的城市名称)今天的有,燕下都、淹城、唐朝洛阳、山东临淄、鲁国曲阜、邺南城、平江府、南宋?(这个不记得了) 1、燕下都2、赵邯郸内城(城)外城(廓) 燕下都3、齐临淄(山东淄城)4、曲阜鲁城5、郑朝故城(河南新郑)6、淹城(江苏常州)7、楚都郢(荆州)纪南城唐朝洛阳邺南城平江府/城 5、画出唐长安、宋汴梁的简图,并简单介绍,叙述两者之间的差异。
唐长安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严格东西对称。
①皇城紧附宫成之南,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把皇城分为东西两半,所有建筑物也以它为中心东西对称布设。
②外郭城是一大长方形,周长36.7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完全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
城内东西 14条大街,南北 11条大街,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里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描绘 ③唐长安城内经济活动的淄河系 水 齐临淄郑韩故都赵邯郸中心就是东西两市,也完全按照东西对称的格局布设。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名词解释: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
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
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
(泉州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
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
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
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
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12、邻里单位: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20世纪以来,汽车交通迅速增长,城市居民对交通安全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
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古埃及的城市⼀、古埃及社会背景古埃及历史分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30年政治体制:政教统⼀、中央集权、皇帝(法⽼)专制宗教迷信思想:灵魂是永⽣的,⼈⽣是短暂的,陵墓庙宇史永恒的,城市、住房是短暂的。
⼆、古埃及城市概况占埃及象形⽂字“城市” :以圆形或椭圆形内划⼗字组成。
其圆形或椭圆形代表城墙,⼗字代表街道。
城市以⼗字街划分为4个部分。
1、卡洪城: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洪(Kahun)就是⼗⼆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多年建成的。
城市平⾯:长⽅形,边长380X 260⽶,有砖砌城墙围着。
城市分区:⽤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城西为奴⾪居住区,有⼀条8,9⽶宽南北向⼤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区。
厚墙以东⼜被⼀条东西长280⽶的⼤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
东西⼤路的北为贵族区。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有神庙,城东南⾓有⼀⼤型坟墓。
2、底⽐斯城:建于中王国时期,以后王朝有很⼤发展⽽成为古埃及最宏伟的城市。
城市⼈⼝最盛时到达10万⼈⼝。
位置:死者之城位尼罗河左岸,城市位尼罗河右岸。
“⽣者之城”布局:神庙(卡纳克与鲁克索)则是位于城中,与…⽣者之城?结合在⼀起了。
“死者之城”:⾦字塔的设计构思已不适应;皇帝们在⼭岩上凿⽯窟作为陵墓,利⽤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3、阿玛纳城背景:新王国时期国王⾃称为神,宫殿和庙宇结合在⼀起,在⼤殿⾥拜谒国王。
开创了新的⽣活⽅式。
皇帝阿克亨纳顿于公元前1370年左右在阿玛纳建⽴⾸都位置:⾯临尼罗河,三⾯⼭陵环抱,⽆城墙。
格局: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达3.7公⾥,宽约1.4公⾥,顺着尼罗河流向,规划了灵活的棋盘式道路系统。
街道也有部分绿化。
分区:北部为劳动⼈民住区,中部为帝皇统治中⼼,南部为⾼级官吏们的府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发展趋势-----生态人居体系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当今社会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发展现状,运用对比及综合分析分析的方法,运用实例,对其未来新的发展趋势——生态人居体系构成及建设路径进行剖析,解读当今生态人居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城市居住环境建设的改革机制。
关键词:城市居住环境、生态人居体系、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如何追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整个多学科甚至整个学科体系的研究核心。
由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延展到作为个体的人身上来探讨,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居住环境这一领域。
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为新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日渐成为各个城市探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人类的居住模式将向什么方面发展?未来的人类居住点将会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如何做到城乡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需要人类对此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1 引论1.1 背景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
居民定居在城市中,城市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设是居民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居民在定居生活中产生共同的利益关系,满足个人、家庭和多层次社会生活的物质及精神范畴的生活需求,从而形成了当今的城市的居住环境。
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C.A.Doxiadis提出人类聚居学(Ekistics)概念,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是人居环境学的开端,为20世纪60年代后的面向社会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
【1】21世纪“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为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统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从宏观层面落实到微观,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人居体系建设”应运而生。
作为人类生态系统重要组成要素,人居环境的生态化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城市化质量的标志,将会是未来社会城乡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在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类的居住环境却受到严重破坏。
城市中心的拥堵现象、城市住宅高房价、农村居民点生活垃圾污染都是目前人居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追求舒适、优雅、和谐、有序的人居环境, 成为当今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目标。
1.2城市居住环境的历史发展探究人类的居住环境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在相互影响中逐步完善,而住所形态的变化很好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选择科学的居住环境发展体系——生态人居体系提供了基础。
我们大概可以归纳为:最初的街坊——街坊——街坊扩大→“扩大街坊”→佩里的“邻里单位”→居住小区→“居住区”→密尔顿·凯恩斯的“环境区”→“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批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人与人的交往和相互关系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等三个重大原则→现代生态人居体系。
从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现状来看,现代的城市居住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人群规模增大,具有超人群尺度;高度密集;超大的空间尺度;居住社会的空间环境结构松散、迷失等,这些特点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得居住生活方式变化加速,非正式社会控制力量的减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居住居住环境的构建以及理论的探讨,由此我们提出了“生态人居体系”这一理念,以求获得新的启示。
1.3体系辨识生态人居体系:也叫“生态人居系统”,是充分贯彻了生态人居要求的人类聚集区的生态与社会的复合系统。
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人居环境的生态化,是宜人居住概念中最要发展前途的一种生态宜居模式。
生态人居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强调居住的概念,而且要求为人性而打造的居住环境。
生态人居含三个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居住环境。
要求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综合的生态人居环境中,人的生态状态、生存状态、生活状态都达到最佳。
我们将人类居住中三个尺度的划分,区分为三个层面的生态系统,即:整个区域环境、社区环境和住宅环境;形成区域生态人居环境,社区生态人居环境,住宅生态人居环境。
三个尺度的生态人居系统中,包括水环境、植物环境、动物环境、建筑环境、景观、交通等作为一体化的结构,形成最宜于居住的生态居住系统。
“生态人居系统”,是一个人性化的合理、节约、高效、和谐的居住环境的综合系统。
【2】1.4研究要点◆生态人居体系的构成◆生态人居体系的建设路径◆生态人居体系的建设实例及分析◆生态人居体系的完善机制2生态人居体系具体内容分析2.1 生态人居体系的构成作为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直表达形式,现代生态人居体系规划主体对象正由城市单核向城- 乡多核结构拓展,现代生态人居体系理论在构成方面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种观点。
首先,生态人居体系的构建是人类生态需求转型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
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转型、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转型、从景观结构优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转型、从表观形象美化需求到内在协调进化需求转型为其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目前处于这一过程的中间阶段,从原来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发展到现今的追求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统一发展史这一阶段的突破口,为将来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基础。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累积发展的过程,生态人居体系的构建是人类永久性的探讨课题。
第二,生态人居体系的构建是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的统一。
这一科学研究课题从字面上就强调了这两方面的重要性。
“人”作为环境构建的实施体与作用体,在这一过程中更大程度上处于主要作用,生态人居的建设不仅在于享有,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配合及维持。
“居”作为表观实体环境载体,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的居住环境,生态服务功能的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的控制,体现出应对人居环境整体动态性变化的协调机制.将两者进行协调统一是这一体系构建的核心过程。
第三,生态人居体系的构建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直接作用载体,其实质是城乡整体规划。
现代城市正走向城市单核向城- 乡多核结构拓展,组成以城市密集型人居、乡村松散型人居和城乡过渡型人居等三个类型为基本结构单元的人居体系框架.【3】不仅要优化城市密集型人居环境,还要重构乡村松散型人居环境,使两者逐步转变成为“生态城市”与“生态乡镇”,优势互补,协同进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城乡整体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2生态人居环境构建路径生态人居体系规划不仅要注重表观实体环境载体的构建,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优化,更要注重内涵生态安全格局的控制,体现出应对人居环境整体动态性变化的协调机制,构建路径的选择尤为重要。
当代生态人居体系构建路径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生态人居环境的构建路径是多样性与内涵统一性的统一过程。
未来的生态人居环境并不代表着同样的形态模式,任何环境的建设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遵循自然特性而不是盲目统一,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遵循自然环境演变规律的,整体效应的最优化生态人居环境才是最终目标。
其次,在生态人居环境的构建路径中,城市和乡村有不同发展模式。
对于两者具体形成过程从微观到宏观大体都可以表述为“由点及面”。
城市生态人居体系的构建主要经历一个由“单独建筑——社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的过程,良好的生态建筑模式,人性的生态社区,优化的城市景观组合以及与整体协调的城市外延区域,是未来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概括【4】。
另外,基础设施和发展机制的构建在生态人居体系的构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建设物能生态流良性运转的基础设施、构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才是这一整体发展的基石与保证。
3生态人居体系建设实例及分析生态人居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宏观的概念,难以从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实例,因此,本文主要从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组成要素如生态住所、生态社区及生态城市建设三个方面的实例进行选取和分析,以求进一步为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的现实开展提供范例与依据。
3.1生态住所建设——太阳能生态螺旋塔建筑螺旋塔由建筑设计师肯尼斯•洛(KennethLoh)和米歇尔•利姆(Michelle Lim)设计,这个生态塔具有一个空心结构,这个结构就像烟囱一样将热空气排放到建筑外面,同时将冷空气从底部吸入建筑物内部。
这个空心管的周围是综合功能区——住宅区、办公区、公园、农场、开放空间等。
一个不间断的斜梯缠绕着整个塔,将低密度、中等密度和高密度的住宅单位串联起来。
沿着这个斜梯,露天空间可以吸收新鲜的空气实现自然通风。
薄膜太阳能电池安置在建筑的外表面,收集到的雨水储存在地下蓄水池里,供日后整个垂直社区使用。
这个螺旋塔将垂直花园与开发成综合功能区的开放空间非常有趣地结合在起来。
不到几年,随着花园和开放空间的充分发展,这个螺旋塔将会成为一种有机时尚;同时由于缺乏整体性的建筑存在,螺旋塔的外表看起来会略显凌乱。
这两位设计的愿景是一系列的螺旋塔能够为城市环境提供可持续的住房,同时为炎热的环境降温,分体现了节能化、高效化的生态人居体系中住所建设的要求,实现了整体性效益最优化,是我们在未来可以推行的生态建筑形式之一。
3.2生态社区建设——Otay RanchOtay Ranch是美国大型生态居住社区的典范,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郡西南部,距离圣地亚哥市中心13英里;规划总占地面积约90平方公里,由三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地块组成,社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于1993年通过并开始实施,经过10余年的建设,最先启动的两个小城镇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为居民提供了5000个住宅单位;先期启动的两个城镇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强调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平衡社区”的规划理念以及以“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为导向”的社区规划设计为其赢得了广泛的美誉。
Otay Ranch之所以赢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的以下几个特点【5】:1)集居住、产业和休闲功能空间于一体,打造完整的、紧凑的社区生活空间;2)各功能空间布局以自然地形和原有景观为基础,充分考虑与周边资源条件以及社区的关系;3)主要居住区采用以社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围绕“城镇核心”划分城镇。
4)多层级的道路系统设计充分保证车辆在城镇内及城镇之间通行的顺畅;5)在生态社区的开发理念下保证各用地功能空间比例的平衡(如下图);6)不同类型、多层次的休闲空间的打造鼓励居民通过步行参与户外活动与交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特别通过强调步行系统设计降低对私人汽车的依赖;7)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如下图);Otay Ranch生态社区的建设给了我们对于生态人居体系的进一步理解,未来的生态人居将是“以人为本”的,将功能与休闲结合的,同时考虑人们日常交往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多层次的居住体系,任何一个方面的构建都不可忽视。
3.3生态城市建设——巴西库里蒂巴、日本北九州、新加坡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