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1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XXX《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个小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

)(J)A.自然的狩猎与采集活动时期B.农业与牧业分离时期C.剩余产品出现时期D.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答案:D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J)A.抬梁式B.干阑式C.穿斗式D.混合式答案:B3、下列关于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N)A.该模式在雅典城市布局中得到了最为完成的体现;B.该模式的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C.皇宫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节点;D.该形式的城市空间以道路划分;答案:B4、我国的最早采用榫卯手艺构筑木结构衡宇的建筑遗址是()(J)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XXX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答案:A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达,错误的是()(Z:2018)A.夏代的城市建设已使用陶制的排水管及采用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等;B.西周洛邑所肯定的城市形制已基本具有了今后都城建设的特征;C.“象天法地”的理念在咸阳的规划中的得到了运用;D.XXX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答案:D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下面哪个不属于这些区域?()(N)A.行政区B.工业区C.田园区D.生活区答案:D7、下列不属于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是()(J)A.城市打算与建设意图明确B.引进本国的建筑形式C.规划图的分析D.城市建设中标准与设施水平基本相同答案:D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Z:2018)A.《大上海计划》代表着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B.重庆《陪都十年建设打算》将城区划分为中心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文教区、室庐区等六大功用区。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干阑式。

3、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正确表述是,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

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5、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述,错误的是汉长安城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其中生活区不属于这些区域。

7、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规划图的分析。

8、正确的表述是,1929年南京的《首都计划》的部分地区采用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方式,并将古城墙改在成环城大道。

1)这些城市是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控制的城市,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帝国主义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导致城市呈现出异国情调;3)这些城市的经济主要由帝国主义国家掌控,本地居民往往只能从事低端劳动;4)这些城市的社会结构极度不平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本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阶级对立。

比性。

广场中央是圣马可教堂和两座高塔,周围是建筑群和柱廊,形成了独特的文艺复兴风格。

(3)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广场,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2、巴洛克时期:广场建设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雕塑艺术,强调对称和尺度感。

(1)罗马的圣彼得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广场之一,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柱,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广场两侧是双排的柱廊,形成了对称的效果。

(2)巴黎的路易十四广场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古典的矩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建筑群和雕塑,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一、从狩猎、自然采集到饲养家畜原始社会大约有几十万年的时间,原始人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经济生活,即猎人有时穴居、巢居,有时跟踪兽群游猎。

旧石器时代,人们为谋取生存,游猎范围较广。

而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转入了相对定居的生活,开始出现了土窑。

有的居住地有好几个土窟(图1—1)。

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出现了。

渔民与猎人不同,渔民往往需要一个基地,以便以捕捉鱼类、贝壳、收集海藻以及采集块茎植物为生。

那些滨水定居点有三个特征(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

(3)避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一是出现了细石器,二是发明了弓箭,三是绵羊与狗的驯养,这是驯养家畜的开始。

当人们学会了饲养家畜,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为了寻找牧草和适宜气候,他们还不得不经常流动,并从事实物交换。

他们活动于过冬暂息点与夏季放牧地之间,具有良好水源地方成了定居点,主要以帐篷为家。

二、农业革命与农业居民点一万或一万二千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个新时代开始了,即农业革命。

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原始人学会了播种,以及有组织的采图1—1 旧石器时代晚期定居点集,使农收与畜牧分离开来。

产生了第一次社会(今乌克兰)大分工。

那时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食物积存,因而人们进入了永久的定居生活,并使得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

土地耕作者的居民点产生于公元前7000~4000年(图1—2)。

人的定居同避寒暑风雨,同罗盘上的方位与基地自然条件密切结合起来。

陶器的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房屋设计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图1—3)。

图1-2 新石器时代居民点(今德国Hallstatt)今天已很难找到原始农村定居点的遗址。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西欧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盛,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文学、艺术的繁荣,对西欧各国的建筑乃至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至今西欧各国仍保存着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西欧各国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

建筑风格是15〜19 世纪先后产生、时而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风格。

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风格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源于法国。

也有人广义地把这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

14 世纪意大利开始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5世纪以后遍及西欧大部分地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中世纪以来的市民阶层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斗争。

这个时期里,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经过阅读了解了这本书后,分别初步的了解到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和近现代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建筑的特征以及早期城市形制与城市建设的发展。
【能力要求】
了解巢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穴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文明初始期的宫殿建筑特征
掌握早期四合院建筑群的特征
掌握高台建筑的特征
掌握早期城市形制
5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一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
仰韶文化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姜寨、西安浐河半坡聚落遗址 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特色:已知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出现了明确的地面建筑; 形成了规整的建筑柱网,显现出“间”的雏形 意义:标志着中国以间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特别 是“一明两暗”基本格局的滥觞。
1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2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二、商朝
商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
安殷宫复想安殷景仿大实图图阳墟殿原象阳墟区殷殿景
27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考工记:我国最早关注建筑设计的著作 《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
共同点 穴居发展序列
8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二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年左右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 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木骨泥墙建筑, 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干阑 式建筑。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一、名词解释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

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

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

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10、鼓楼:古代城市中设有报时钟鼓的楼阁,是当时城市管理的一项制度,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11、环涂、野涂:《考工记·匠人》记述的围绕王城城墙的道路,宽度为七轨。

野涂是王城通向郊外的道路,宽度为五轨。

12、外廓:又称外城。

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为城外围的防护设施。

外廓内有工商业及其居住区等。

13、国都:又称都城。

一国之首都。

国家最高统治者及国家最高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市。

如北京为明、清两代和现代中国的都城。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1试述我国城市是怎样产生的?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2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2、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提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分封诸侯。

2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

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含义: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实例中尤为明显。

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特点及形成原因?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

形成原因:1.城廓之分。

2.王宫多建在高台之上。

3.选址:城市规模较大,数量增多,人口增多;城市防御突出。

4.工商业发达。

6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点总结)

外国城市建设史(重点总结)

国城市建设史1. 四大文明古国起源地带,年代和代表性的城市古埃及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底比斯城)死者之城位于左岸,城市位于尼罗河右岸,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则是位于城中。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地区,乌尔城(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厚墙围抱宫殿庙宇,墙外是普通百姓和奴隶的居住地,划分明显,宫殿式四合院的,庙宇平面较为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波斯波利斯(位于平缓山坡上,平面组合井井有序。

地段的西北角是建筑群的大门,地段中央是两个巨大的接待厅,大厅的南边是宫殿、宝库和后宫)新巴比伦城(总平面大体呈矩形,由于防筑需要,筑有两重城墙,间隔12米,墙厚6米,城东加筑了一道外城,内城有9座城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古印度:印度河-哈拉帕文明达罗城(毗荼人建,平面为正方形,有3条南北大道和2条东西大道,分划如棋盘。

分两部分,稍高的是卫城,东侧是较低的原市街地。

)中国:黄河流域河南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2. 古代城市的起源说:1.社会分工学说2.防御学说3.宗教学说4.地利学说3. 古代美洲的城市:印第安文化:特奥蒂瓦坎城(羽社神庙的金字塔)玛雅文化:提卡尔城,奇清依扎城印加文化:马丘比丘城4. 古代希腊的城市规划思想:1.对思想城市的追求-理性、秩序2.唯物主义思想3.城邦,社区精神4人本主义5积极和丰富的公共空间6追求理性主义-希波丹姆模式5. 希波丹姆模式的内涵:(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间敞开呈现L形,有多个广场。

市场及多个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面积较小,南部较大。

城市分为4个功能区)1.采用一种几何形式的,以棋盘式路网作为城市骨架的城市结构模式2.城市中有公共空间,城市典型平面中有两条大路垂直从城市中心通过。

3.把城市分成3个区: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区4.把城市居民分成3个区:匠人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图文并茂】外国城市建设史

【图文并茂】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第一节古印度城市一、古印度文明与城市的兴起1、地理位置——印度河印度河发源于,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

恒河流域,印度半岛2、古代印度城市建筑史(1)在印度河流域考古发现古印度城市遗址(公元前3000~~2000年)(2)公元前2000~~500年吠陀文化时期(3)公元前324~~187年孔雀帝国文化时期(4)公元前187~~公元320贵霜帝国(4)公元320~~467年岌多帝国文化时期二、古印度城市概况1、莫享约一达罗城此城为现今已知最早的城市建设(公元前3000-前2000年),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

面积7。

77平方公里,有民居、宫殿、庙宇、主次分明的方格形道路网和完整的上下水道。

主要街道的走向同主要风向一致,南北走向,宽约10米,由东西向的次要街道连接起来,每个街区336×275米。

街区以道路划分较大的街坊,坊又以小路划分更小的街坊,排水系统比较完善。

2、哈拉帕城寨哈拉帕文化属奴隶社会初期,居住地一般都有高高的厚实城墙环绕,面积可达几百公顷,市的大街宽而直,并附有布置均匀的房屋,街道一般为直角。

哈拉帕城寨雄居于高地之上,有着厚厚的城墙,并在其中集中了规模庞大的行政建筑物。

第二节古代美洲的城市一、古代美洲历史文化概况1、地理位置(1)墨西哥地区(2)古马雅地区:墨西哥尤卡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3)古印加地区: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2、历史文化(1)奥尔梅克文化(2)玛雅文化(3)印加文化二、古代美洲城市1、特奥蒂瓦坎城(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原义是天神降生之所,为印地安文化发祥地之一。

它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离现在的墨西哥城48公里。

城市中心是一组举行礼仪的记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的一端,其他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2、诺奇迪特兰城、(1)阿兹台克人建造了诺奇迪特兰城,城建在盐湖的中央,用三道堤把城市和湖岸连接起来。

外国城市发展史

外国城市发展史

一.古埃及的城市发展(一)古代埃及社会文化背景:(二)古埃及城市的特点:1,城市一般沿尼罗河布置;2.有同意的规划,形制较方整;3.有简单的功能分区,贵族区,宫殿区和贫民区。

(三)古埃及典型城市举例:古代埃及典型城市有:1.孟菲斯城:最早的城市,都城。

2.卡洪城:古埃及典型的城市布局。

3.底比斯城:都城。

例:卡洪城(十二王朝时期)有简单的功能分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两部分用围墙隔开,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对比。

规划较方正,有统一规划,是运用大量人力在短时间内建设的城市,贵族的宅院平面是从临街的一个门进,经过道到庭院,房门开向庭院,主房及院都在中轴线上,这种类型的平面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布局。

二.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发展(一)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

(二)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1.比较有名的城市:乌尔,亚述城,巴比伦城。

2.城市的特点:(1)城市形制多是不规则的。

如乌尔,亚述城,反映了其发展成长的过程。

(2)城市多建于河边高地上,两河流域地理造成。

(3)城内主要建筑为宗教建筑,帝王宫殿和观象台。

(4)城市有明显的防御作用。

(5)城市中有部分铺砌街道及导水管,下水道等公共设施,据说巴比伦空中花园灌溉用水,是人工架空水槽从幼发拉底河引水入城。

(三)典型城市举例1.乌尔:(1)建于公元前2200年,是两河流域最古老城市之一。

(2)城市特点:A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卵形。

B城市由中间城寨和外城组成。

C城市防御作用明显。

城市内外城,外城,内成都用围墙围起来,外城为一些农耕地和居民点,当时生活和农业是密不可分的。

2.新巴比伦城:(1)建于公元前7世纪末,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50—60万人,平面略近长方形,横跨幼发拉底河两岸,有两道城墙,9个城门。

(2)城市特点:A城略近长方形,布置不太规整。

B城市防御作用明显,两道城墙和护城河包围。

C市中心布置在主要干道和河流之间。

中外建筑简史-上篇-第二章-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中外建筑简史-上篇-第二章-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5.唐长安
唐朝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
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长安
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二市,周围用墙
垣围绕,四面开门。长安城的里坊
大小不一,小坊平面近方形,大坊

则成倍于小坊。里坊周围用高大的
长 安
夯土墙包围。大坊四面开门,小坊
城 平
只有东西二门。长安城有南北并列
面 想
的14条大街和东西平行的两条大街。
第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唐大明宫殿是盛唐时期国家安定、财力充足、技术和艺术 成熟的表现。也是以建筑暗喻皇权至上的象征。P61图2-6
大明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现今 在西安市西北郊。唐帝国近三百年政治中心。龙朔二年 (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乾 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 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共11个城门, 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 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唐大明宫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 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第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第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6.隋唐时期的洛阳
洛阳城位于汉魏洛阳城之西约10km,南北最长处 7312m,东西最宽处7200m,平面近于方形。洛水自 西向东贯穿全城,把洛阳分为南北二区。城中洛水上建 有4道桥梁,连接南区和北区。
第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3.南朝的建康(金陵)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篇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篇

底比斯城-----底比斯城 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 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 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岩) 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界限不明显 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岩),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界限不明显
阿玛纳城-----阿玛纳城 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 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 城墙的带形城市、 尼罗) 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 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 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 下层) 皇帝) 官吏) (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 区、出现城市中心区
第一menes王朝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四个历史时期2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建造水平大量人力物力多工种的合作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等发展防御水患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的城市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岩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界限不明显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古埃及的城市城市建设成就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古埃及的城市掌握

米利都城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城市路网为棋盘式。 3、中心开敞空间呈“L”形,有多个市场。 4、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面街坊面积较南面街坊小。 5、城市中心: (1)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 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 (2)城市中心用地选择适合港口运输及商业贸易要求; (3)南北两广场为规整长方形,结合商店用房。
勒柯布西埃画的雅典城速写
• 雅典卫城(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完美结合) 雅典卫城(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完美结合) 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 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 众活动地 2、建于山顶之上,有乱石挡土墙而成的大平台,山 势险要。 3、建筑群布局自由活泼,顺应地势与观景要求。 4、南坡有平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体现 了设施的平民化。 5、建筑布置、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存在一定关系, 符合数学庇撒格拉斯分析。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2021/2/21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 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2、规模: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一种是杆栏式桩上建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原始村落晚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 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出现了住址、墓葬区及窑址的分区。另外,建筑 也有了一定的分工及组合,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公 共建筑),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住所(住宅),其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
中外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建设史》?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二部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章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第三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 第五章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城市 第六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近代城市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中国城市
2021/2/21
第二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 一、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1、根据现有史料和考古实物证明,我国最早的城市是产生于距今4000多 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如果把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间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也是差不多的,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 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 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 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1、城市产生的时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2、卡洪城的特点卡洪城:Kahun建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王国时期,是一个为建造金字塔而形成的城市。

(P5图2---2)城市的平面为方形,有完整的砖砌城墙、互相垂直的街道,城中有厚墙将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城东又有一条东西向大路将城东分为南北两部分,大路北侧为贵族区,大路南侧为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住区,其中有集市。

城中心有庙宇,城市东南角有一片墓地。

城市分区明确,对比鲜明,反映了奴隶制社会阶级分化的城市有了最早的功能分区思想。

3、古埃及城市建设对后世的影响1.在城市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考虑因素:良好水源、交通便州、无水患之害。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采用棋盘式路网,对以后古希腊城市规划理论形成有一定影响。

4.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4、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圣地建筑群和卫城(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圣地是古希腊人崇拜守护神和民间自由神的地方。

在共和制城邦中圣地很重要,在节庆时期这里是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周围也自然建起了一些公共建筑,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

卫城是早期氏族专政制时代古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统治中心,含贵族宫殿,设置祭祀火塘,建筑对环境条件疏于考虑,与环境不协调,机械、生硬。

共和制城邦中卫城成为守护神的圣地,由民间自由神的圣地发展起来,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卫城的建设学习圣地建筑群,与环境结合,与圣地建筑群结合。

5、雅典卫城的平面特点2.雅典: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进入盛期。

雅典城人口近十万。

雅典背山面海,地处丘陵地区,受地形限制,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

雅典与滨海庇拉伊斯城之间修筑了防御性公路。

城市中心就是著名的雅典卫城,卫城的主要建筑有帕特隆神庙、伊瑞克仙神庙、山门、胜利神庙等。

(2)市中心有广场(P26图5-9)位于卫城西北角山坡下,广场无定形,周围有市场和公共建筑,广场中心有敞廊,是公布法令的地方。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名词解释: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

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

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

(泉州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

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

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

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

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12、邻里单位: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20世纪以来,汽车交通迅速增长,城市居民对交通安全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

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

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

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10、鼓楼:古代城市中设有报时钟鼓的楼阁,是当时城市管理的一项制度,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11、环涂、野涂:《考工记·匠人》记述的围绕王城城墙的道路,宽度为七轨。

野涂是王城通向郊外的道路,宽度为五轨。

12、外廓:又称外城。

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为城外围的防护设施。

外廓内有工商业及其居住区等。

13、国都:又称都城。

一国之首都。

国家最高统治者及国家最高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市。

如北京为明、清两代和现代中国的都城。

14、草市:草市,就是民间集市。

“草市”是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它的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

形式特征:六朝时期,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市的发展。

三、填空:1、洛阳——东周时(前8-7世纪)曾为都城。

由于其在政治、经济上地位重要,此后还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定都于此,史称九朝古都。

2、开封城内河道较多,有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通过三套护城河相互沟通,号称“四水贯都”3、北魏洛阳的规划师李冲、隋唐长安和洛阳城的设计者是宇文恺、金中都的规划师是、明北京的规划师徐达、。

4、九边重镇是明代北方长城沿线军事设防的总称,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有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山西、延安、宁夏、固原、甘肃镇5、陪都:国都之外另设的都城。

如东汉的国都在洛阳,定长安为西都。

唐代国都在长安,定洛阳为东都。

近代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抗战时定重庆为陪都。

6、罗马的历史大致分为伊达拉里亚、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三个时期7、《周礼·考工记》中有关周代王城规划制度的记载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8、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八大古都”之称的是商丘、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郑州、杭州。

其中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是南京。

八大古都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9、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广州(番禺)、扬州(江都、广陵)、汴州(开封)。

10、西汉时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在“丝绸之路”沿途出现了一系列的国际性贸易城市,有“河西四郡”之称的城市是酒泉、武威、张掖、敦煌。

11、宋以后,中国城市中商市的分布突破了集中市肆的方式,而是沿一些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12、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及早期的封建社会的城市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黄河下游一带;隋唐至北宋,形成军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局面,军政中心在关中或中原地区,而经济中心在江淮地区。

13、下列古代书籍是记述哪些城市历史的,南宋临安志:杭州,平江城坊考:苏州。

选择题:1、北魏是 B__建立的王朝。

A.蒙古人B.鲜卑人C.辽人D.西夏人2、在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为典型的不规则形平面的都市是 C、E __;在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也是我国典型的严整布局的都城是 B __。

A.北魏洛阳B.隋唐长安C.宋开封D.元大都E.明南京3、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广州、扬州、 A __。

A.汴州B.徐州C.杭州D.益州4、在中国古代城镇中,号称四大镇的朱仙、汉口、佛山、 B __,实际上已是规模很大的城市。

A.自贡B.景德C.宜兴D.博山5、为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据下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有 A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B.上海、青岛、大连C.天津、青岛、哈尔滨D.青岛、大连、汉口6、由某个帝国主义或先后在一个帝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有 B 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B.青岛、大连、哈尔滨C.上海、青岛、大连D.青岛、大连、汉口7、唐代最大的通商口岸和贸易城市是 A__等。

A.广州、泉州、扬州B.广州、汴州、扬州C.广州、泉州、宁波D.广州、扬州、宁波四、简答题1、分别从城市形制、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及用地比例等方面分析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的不同之处东汉洛阳西汉长安形制规划“九六城”不规则斗形布局择中立宫,有中轴线,宫城集中放弃择中,选择分散分区分区明确,市场分散分工不明确,市场较集中用地用地比例适度(宫殿区占1/3)宫殿区占2/3,居住分散在周围2、画出曹魏邺城的平面图,并简述其规划布局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影响规划特点:1.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布局2.功能分区明确,统治阶级同一般居民严格分开3.宫苑结合4.道路系统功能明确5.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从局部扩大到全城对后世的影响意义:1.有明确的分区,将统治阶级与居民严格分开。

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区分更为明确2.整个城市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3.使用宫苑结合的布局手法,使方正的规划与自然有机结合3、画出隋唐长安城的平面简图,并说出其规划要点和规划思想总体布局:1.中轴对称2.宫城居中偏北,前朝后寝,三重城墙3.功能分区明确,并设夹层,“宫民不相参”4.道路系统为严整的方格网,道路过于宽敞,没有完全按实际交通需要出发。

5.城内有两处集中的市:东市、西市6.设有水系、园林规划思想: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有所发展。

2.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3.隋唐长安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

4.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门均有三个洞。

5.隋唐长安的规划思想受“风水、八卦”的影响。

4、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元大都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大都西面平则门内建社稷坛,东面齐化门内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

这种布局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规划制度。

大都的街道很整齐,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的干道。

明北京以元大都为基础改建,具有京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墙。

整个都城以宫城为中心。

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

皇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

这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

宫城在皇城中,布局严整,整个宫城用“前朝后寝”的形制,最后有一御花园。

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清北京的整个城市布局较明北京无变化,全沿用明代的基础。

5、《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周礼》的城制对古代城市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体现出来的。

春秋战国留下来的一些城址如齐临淄,燕下都等均很难看出《周礼》城制的布局痕迹。

而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

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规划指导思想就是“城制”。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明初新建的南京宫城部分,及中都(凤阳)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有关规制。

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周礼》城制是在汉以后的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体现出来,是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而日益明确。

(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

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

(4)轴线对称布局。

(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

(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