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定义:(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

什么是两型社会

什么是两型社会

什么是两型社会两型社会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北、湖南均以湖泊众多闻名,东湖、梁子湖、洪湖以及大别山地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大生态板块,环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大生态板块,两地共有近900公里的长江防洪堤。

长株潭城市群南北之间以及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结构差异,东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差。

比如,武汉与黄冈人均GDP相差近5倍,武汉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科教研发实力,周边城市腹地则拥有较为宽松资源和较低开发成本。

如何按主体功能区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集约使用资源,如何把中心城市发展同周边城市腹地开发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既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及时面对、寻求突破性破解的重大问题,也是湖北、湖南两省乃至中部地区和全国其他区域需要共同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是重视规划。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均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发展要求及承载能力,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分禁止开发、限制开发、远景开发、规划期内可建设和已建成五类区域进行有序开发,按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类管理。

二是强调集约。

如长株潭摒弃了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按照紧凑布局、生态隔离的组团式、友好型、集约化发展的新理念,将核心区规划为以长沙为主,株洲、湘潭为副,相关地区保留大片绿地的“一主两副环绿心”结构,构成组团特色鲜明、内在联系紧密的大都市区。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

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

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专项1“两型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专项1“两型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境保护专项一“两型社会”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编制单位: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价证书类别:甲级评价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704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01号2010年11月专项1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两型社会”环境指标评价体系2007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新特区)。

随后,长沙市委市政府开始在长沙市河西的大片区域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

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文化社会的客观要求。

但是,目前“两型社会”的建设正处于实验阶段,我们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才能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综合试点工作,因而建立“两型社会”指标体系刻不容缓。

1“两型社会”的主要内涵“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围绕着“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因此,在制定“两型社会”指标体系时,必须准确把握“两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两型社会”指标体系才能够对“两型社会”的综合试点和建设做出科学、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

对“两型社会”的理解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既有重点又有整体地去理解,切忌片面化,唯有这样才能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张春贤书记明确指出,“两型社会”的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最基本的要求。

环境保护方案实施环境友好型的五个方案

环境保护方案实施环境友好型的五个方案

环境保护方案实施环境友好型的五个方案一、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实施环境友好型的方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1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物。

我们可以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设备等来替代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

1.2 加强能源管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能源节约的意识。

政府可以颁布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和个人使用能源高效设备,并采取措施鼓励节约能源行为,如提供节能补贴、减税等政策。

二、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在实施环境友好型的方案中,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2.1 鼓励循环经济。

将废物转化为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废物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活动。

2.2 加强污染物治理。

政府应该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此外,也要加强对交通尾气和燃煤污染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推广。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设立自然保护区。

将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区设立为自然保护区,并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要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

3.2 控制非法捕捞和乱砍滥伐。

非法捕捞和乱砍滥伐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的执行,并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也要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非法捕捞和乱砍滥伐的认识。

四、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是实施环境友好型方案的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1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

长株潭_两型社会_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长株潭_两型社会_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一、“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构建“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1)循环经济理论。

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从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更大系统来分析经济问题,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物,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进步的“共赢”。

因而,循环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

循环经济又称后工业经济,是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实质就是在资源投入和产品消费过程中,将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置于一个协调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和谐循环。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关键点是把传统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中的污染排放用再生资源有效替换。

循环经济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其核心是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行动准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4R原则。

要求我们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生产领域要改变单纯依赖外延发展,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社会生活领域,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减少浪费,杜绝攀比之风,引导适度消费;教育领域,要求学校课程建构应立足于现实条件,注重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非再生性资源的适度开发,充分而不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有序进行课程建设。

因此,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四个方面:一是资源开采环节中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情况;二是资源消耗环节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废弃物产生环节中的资源循环回收和综合利用情况;四是社会消费环节中的绿色消费的实施情况。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介绍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个国家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本文将探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等方面。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重要指标。

2.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措施和标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3.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生态系统1.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提倡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推进生态建设,增加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面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1.成立资源回收中心,加强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2.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加强能源管理,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资源节约加强资源管理1.建立资源管理制度,制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2.加强重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资源开采的标准和限额,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资源消耗。

2.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改善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

促进绿色消费1.加强绿色产品认证和推广,引导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产品。

2.鼓励个人和企业采取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构建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1.开展环境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2.加强环境宣传工作,利用媒体、互联网等渠道传播环保知识,引导社会关注环境问题。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

2.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形成有效的法治环境。

关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重磅知识

关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重磅知识

关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重磅知识关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重磅知识引言: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作为一种评估企业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正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ESG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ESG的概念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

环境维度主要关注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和资源利用、废物管理、碳排放等。

社会维度则关注企业对员工、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包括劳工权益、人权、社区投资等。

治理维度则关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运作,包括董事会独立性、透明度、风险管理等。

二、ESG的重要性1. 风险管理:通过关注ESG指标,企业可以及早发现和管理潜在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2. 长期价值创造:注重ESG可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机会。

3. 创新和效率提升: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可以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采用,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4. 法规合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与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企业关注ESG有助于确保企业的合规性,避免法律风险。

三、ESG在企业中的应用1. 报告和披露:企业应编制和披露ESG报告,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绩效和改进措施。

2. 风险评估和管理: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对潜在的ESG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3. 制定政策和目标:企业应制定相关的ESG政策和目标,明确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责任和承诺,并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现。

4. 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的ESG意识和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ESG重要性的认知,并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节 能 论 坛
‘ ‘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企业 评价 指标体 系研 究
上 海绿 色工业 和 产 业发 展 促 进 会 管 荣辉

要 :创建“ 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 企业是工业部 门走节约发展 、 清洁发展 的道路之 一。文章从界 定
“ 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 型” 企 业的 内涵 出发 , 按照指标体 系构建原则 , 建立 了 3层 次和 1 6个指 标的“ 资源 节约
e x e c u t e d b y t a k i n g a n i r o n a n d s t e e l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s a n e x a m pl e t o t e s t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a n d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s g o o d. Ke y wo r d s :Re s o u r c e —s a v i n g,En V i r O n me n t — f r i e n dl y ,i n d e x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p a p e r i s i mp e n e t r a t e d b y t h r e e g r a d a t i o n s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s i x t e e n i n d e x e s . Us e d a n a l y t i c

环境友好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环境友好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关 键 词 : 境 友 好 型 城 市 ; 价 ; 标 体 系 环 评 指
中 图 分 类 号 :7 1 2 X 2 . ¥ 3 . ; 80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3 6 ( 0 0 O 一 1 9 0 17 — 18 2 1 ) l 0 3 — 4
St y o a ua i n I de y t m f Env r nm e —Fr e dl t ud n Ev l to n x S s e o io nt— i n y Ciy
c l ci n o l to . e Ke y wo ds e v r n r : n io me t ri n l i n —f e d y c t y; e a ua i n; i d x s s e v l to n e y t m
“ 市 ” 人类 创 造 出来 的 人 口高 密 度 化 的生 城 是 存 环境 . 的 特 点 是 人 口集 中 , 集 着 大 量 的 建 筑 它 聚 物、 生产 生 活资料 , 百个甚 至 数千 个企 业 . 几 功能 、 性
摘 要 : 绍 环 境 友 好 型 城 市 的概 念 及 其 基 本 特 征 , 述 环 境 友 好 型 城 市 指 标 体 系 的 构 建 原 则 、 架 , 环 境 质 量 、 介 论 框 从 污
染 控 制 、 文 环 境 、 济 环境 和 环 境 建 设 5个 方 面提 出 了 2 个 指 标 , 对 指 标 权 重 、 素 集 及 评 判 集 的 确 定 方 法 、 人 经 4 并 因 步 骤 进 行 了论 述 .
Abs r c :Th a e nto c s t e c nc p nd b sc c r c e i tc f e v r n ta t e p p r i r du e h o e t a a i ha a t r si s o n io me t re d y c t n —f i n l i y

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农村地区为例

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农村地区为例
收 稿 日 期 :0 9 0 — 9 20 — 6 2
作 者简 介 : 周栋 良 (92 )男 , 17 一 , 湖南 泪 罗 人 , 士 研 究 生 , 教 授 , 究方 向为 农 业 经 济 理 论 博 副 研
与政 策 。
极 意 义上 保证 农 村 资源 与城 市 资 源 同等 重 要 . 止 “ 型社 防 两
重 视 农 村 地 区 “ 型 社会 ” 设 。 两 建


农 村地 区“ 两型 社会 ” 建设 的意 义
( ) 一 有利 于城 乡经 济社会 一体化 发展 , 逐步 消除二 元经 济结构
十 七 届 三 中 全会 公 布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 推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决 定 》 指 中 出 . 加 快 建 立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展 一 体 化 格 局 , 步 消 除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 22 要 逐 到 0 0年 农 民人
础 , 循 自然 规 律 , 实保 护 和 合理 利 用 各种 自然 资源 , 高资 源 利 用 效 率 , 遵 切 提 以最 少 的 资源 消 耗 和 环境 代 价取 得 最 大 的经 济 效益 、 社会 效 益 和生 态 效 益 , 人类 的生 产 和 消 费 活动 与 自然 使
生 态 系统 相协 调 . 实现 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 , 实现 人 口 、 资源 、 环境 的 良性循 环 和可 持 续发 展 [ 1 ] 。 领 会 文 件 精 神 。两 型 社 会 ” “ 建设 应 该 是 在 试 验 区 内 全 面 推 进 , 不 是 “ 城 市 而 轻 农 而 厚
【 键 词 】农 村 地 区 ; 两型 社 会 ”指 标 体 系 关 “ ;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长株潭为例摘要:在全面理解“两型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演绎法、调查研究法、量化值加权函数法等方法构建一套含15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数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做出了合理界定。

拟借助这一指标体系,监测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关键词:两型社会;指标体系;长株潭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长株潭城市群获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6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序幕的拉开,长株潭城市群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承担起了“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者角色。

但令一些政府决策和执行部门困惑的是,目前对“两型社会”的讨论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像“和谐社会”指标体系那样的量化指标,主要属于定性分析,而定量的论证则很少。

并且对“两型社会”未来要建成什么样子还“智者见智”,以致于政府部门决策缺少依据,执行缺乏方向,考核缺乏标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两型社会”,把建立“两型社会”定为基本国策来贯彻执行以来,很多国内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特别是在2007年底,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对“两型社会”的讨论则更加激烈。

如朱翔教授《在中部崛起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研究》一文中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基本情况和发展定位为前提,提出以经济一体化为突破口组建长株潭大都市圈;又如刘茂松教授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主抓手是创新,应从5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社会创新。

此外,国内学者对“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建设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标准体系研究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标准体系研究

友好 型 社会 建 设标 准 可 以 多视 角 、多 方位 、多 层级 地 进 行
设置 。本文 从 资源 节约 型和环 境 友 好 型社 会 建 设 的实 践 出
发 。按 照 “ 型 ” 城 市 标 准 — — “ 型 ” 产 业 标 准 — — “ 两 两 两
设 置 。标 准体 系 的最顶 层 可 设 置城 市 资源 节约 标 准 、城 市
标 准值 内部 ,就能保 证城 市建 设符 合 “ 型 ”城 市 的要求 。 两
两型 产 业 标 准
产业 是 具 有 同一 生 产特 性 的企 业 的集 合 体 .是企 业 概 念 的 扩 展 和 深化 。城 市 建 设 必 然 表 现 为 若 干 产 业 的 集 聚 。
产 业 聚 集 是 若 干产 业相 互 联 系 、相 互 影 响 的 有 机 统 一 体 。
置 二 级 指 标 :产 业 用 地 标 准 、产 业 用 水 标 准 、产 业 用 工 标
资源 指标 城 市水 资源利用
城 市土地 资源 利用
城市 房屋 空置率 ( ) %
耕地 利用率 ( ) %
逆 指标
正 指标
城 市能源 利用
劳动 力资 源利用 环境 指标 城 市环境
万元 CP 能量 ( - 耗 D 吨标 准煤/ 万元 ) 逆 指标
环 境 友 好 标 准 一级 指标 。一 级 指 标 下 又 可 设 置 二 级 指 标 .
城 市 资源 节 约标 准 下 可设 置 二 级指 标 :城 市土 地 资源 利 用 率 标 准 、城 市水 资 源 利用 率 标准 、城 市劳 动 力 资 源就 业 率 标 准 等 ;城 市环 境 友 好标 准 下可 设 置 二级 指标 :城市 垃 圾 分 类 处理 率 、城 市 空气 污 染 指 数 、城 市废 水 处 理 率 等 。二

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重要 保 障。
化一样 , 城市的进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 , 中国可 持 续发展 报 告 城 市篇 指 出 : 城 市化 率将 会 从 19 “ 99 年 的 3 .%提 高到 22 的 5 %左右 ”2, 09 05年 5 l 城市 化 J
的规模 和速度居 世界 首位 。城市化 的快 速发 展导致
环 境 友 好 型 城 市 环 境 指 标 体 系研 究
张新端 ,郑泽根
(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重庆 4 0 4 ) 0 05

要: 在提 出环境友好性城市的基础上, 阐述 了环境友好型城 市的基本 内涵 , 出了建设环境 友好型城 市环 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境指标体 系的原则 , 并从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 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度 、 环境 生态建设与管理、 环境伦理 和意识方 面选取 了具体指标 , 构成 了环境友好 型城 市完整的环境指标体 系; 同时对各评 价指标 因子 的量化标 准值 的确定
Ab t a t On te b sso e c n o ain o n i n n —f e d y ct ,p t o w r h rn i l sf rt e e vr n n a n s r c : h a i ft o n tt fe v r me t r n l i h o o i y u r a d t e p c p e o h n i me t l - f i o i
Z a g Xi d a h n n u n,Zh n g n e g Ze e
( dctnMi syK yLb royo cl yE v m etn E uao n t e ao t f o g nl nn i i ir ar E o m

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标体系CleanAirAsia课件

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标体系CleanAirAsia课件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不同规模城市所占的比重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不同级别城市所占的比重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主要成效
(一)推动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三)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四)完善城市环境管理监督协调机制 (五)提高环保部门地位,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6-6 促进环境友好型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环境友好型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支撑: 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 开展环境友好型技术成果示范推广 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发展模式 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
环境友好企业 环境友好公交 环境友好商场 环境友好医院
6-5倡导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活消费观念
在生活消费领域推广环境友好概念,建立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偏好,引导生产领域和决策机制的环境友好转变,具体包括: 树立 “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 建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消费体系 号召公众拒绝使用环境不友好消费品,抵制和排斥与消费相关的“环境不友好”行为。 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拓宽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途径,促进全社会环境友好消费观念和体系的建立。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总局的定位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需要政府推动,同时还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社会团体、企业、公众、科研院所和国际援助等5个方面的力量。 国家环保总局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牵头和引导作用,积极联合其他部门,调动社会力量,在研究、宣传、行动、实施和制度建设等领域开展工作。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与目标

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其国际比较

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其国际比较

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其国际比较【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国际比较。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环境友好生产的概念和特点,国际环境友好生产政策比较,环境友好生产所面临的挑战,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指标以及环境友好性评价的国际比较。

结论部分强调了环境友好生产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价和比较,有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友好生产、社会生产、环境友好性评价、国际比较、挑战、指标、政策、重要性、发展方向、结论、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其国际比较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生产对环境的重要影响。

环境友好生产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不同国家对环境友好生产的重视程度和实践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引发了对国际环境友好生产政策的比较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其国际比较,以期为不同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环境友好生产政策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友好生产的概念及特点,发现环境友好生产面临的挑战,探讨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指标,并进行国际比较。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环境友好生产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环境友好生产的发展方向提供建议,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及其国际比较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友好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友好生产成为了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

通过评价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可以为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引/万元)
引领
≤2.13
≤1.67
5
单位GDP能耗(tce/万元)
核心
≤0.87
≤0.77
6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核心
≤85
≤80
7
绿色建筑比例(%)
核心
既有建筑≥15;新建建筑100
既有建筑≥20;新建建筑100
环境友好指标
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SO2、NO2、PM0综合指数)(天)
环境优化
自然环境保护
9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8%
≥9%
环境污染治理
10
灰霾天数
≤133天/年
≤130天/年
11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95%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100%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100%
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
13
绿化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
≥45.5%
25
林荫路达标率
70%
85%
绿色建筑
26
绿色建筑占新建公共建筑比例
≥60%
≥80%
绿色市政
27
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
≥8%
≥17%
28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70%
≥75%
社会和谐
低碳消费
29
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
≤1.30吨CO2/人
≤1.45吨CO2/人
30
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率
≥80%
100%
社会丰裕公平
一、《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简要说明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简要说明

? 100%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相关指标( 2)
18 建成区绿地率 (%)
建成区绿地率 ? 建成区内园林绿地面积 ? 100% 建成区面积
19
政府绿色采购率(%)
政府绿色采购率
?
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和服 务的数量 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的 总量
? 100%
20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
?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
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指标解释: 指行政辖区各工业企业当年综合利 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利用往年贮存量) 占当年各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 括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比。
? 计算公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率 ? 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 物总量 ? 100% 当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 物总量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
每平方千米产出值
(亿元/平方千米)
每平方千米产出值
?
二、三产业增加值 城市建成区面积
2
人均GDP
(万元)
人均GDP ?
辖区内居民总数 辖区国民生产总值
3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单位 GDP能耗
?
辖区能源消费总量 辖区生产总值
4
清洁能源使用率
(% )
清洁能源使用率 ? 清洁能源使用量 ? 100% 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硫轻柴油等清洁燃油(不包括机动车燃油)。
? 计算公式:
清洁能源使用率
?
清洁能源使用量 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 100%
? 数据来源:发展改革部门。
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思想
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 以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为理念 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模式为核心 以健全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为手段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以鼓励和宣传为主要推进方式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总局的定位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需要政府推动,同时还要积 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社会团体、企业、公 众、科研院所和国际援助等5个方面的力量。
国家环保总局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应 该发挥牵头和引导作用,积极联合其他部门,调动 社会力量,在研究、宣传、行动、实施和制度建设 等领域开展工作。
树立 “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 建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消费体系 号召公众拒绝使用环境不友好消费品,抵制和排斥与消费相
关的“环境不友好”行为。 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拓宽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途径,
促进全社会环境友好消费观念和体系的建立。
6-6 促进环境友好型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环境友好型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关键支撑: 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 开展环境友好型技术成果示范推广 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发展 模式 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各行各业节 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 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
6-3 建设生产领域的环境友好
我国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生产领域实现 环境友好的转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工作重点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鼓励环 境友好型生产的制度: 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全国循环经济建设 以环境友好理念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倡导绿色生产,完善社会再生资源利用体系 促进工业污染防治,推进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 推动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与目标
核心内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重新思考人 与自然的关系,摈弃涉及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 社会文化、发展模式、生产形式、消费方式等各个 层面出现的一些“环境不友好”因素。是人类活动 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有序地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环境“不友好”的思维方式和行 为方式的批判性颠覆。
环境友好社会公约的组成部分
1
环境友好社区 环境友好家庭 环境友好学校 环境友好酒店 环境友好机关
环境友好企业 环境友好公交 环境友好商场 环境友好医院
2
6-5倡导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活消费观念
在生活消费领域推广环境友好概念,建立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偏好, 引导生产领域和决策机制的环境友好转变,具体包括:
6-4 继续开展“绿色创建”系列活动
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系列“绿色创建”试点示范活动,为建 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也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 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了从社会各个单元层面实现构建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框架。 在此基础上,各地应提出并实施环境友好公约,在企业、社 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宾馆、医院、工交、商店等各类 社会单元公布环境友好公约(或)守则,号召全民---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努力。
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
建设环境 友好型社 会是一项 复杂的系 统工程
环境友好 理念的推广
环境友好 任务的实施
环境友好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基本经济 制度的建立
三个着手点
发展模式 的转变 ....
由以环境换取经济 增长向以环境优化 经济增长转变,促 进发展模式优化
将“绿色创建”试点示范活动纳入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体 系
制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标体系” 和《公民环境友好公 约》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
在以上的各项原则指导下,根据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含义、内容和主要实现途径,设计环境友好型社会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进步 环境优良 生产领域环境友好 生活消费领域环境友好 决策管理系统环境友好
6-2 推进环境友好型决策体系的建立
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主要发挥引导和监督 作用,要建立环境友好的决策体系,从宏观角度指导推动环 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编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导则 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 实施效力 推动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体系的建立 推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推动环保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 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民主决策体系的建立 推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
环境友好型 社会
继续开展 “绿色创建”系列活动
推进环境友好型 决策体系的建立
建设生产领域 的环境友好
6-1 树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
以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研究和概念普及为主,是 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 包括: 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研究 制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规划和指标体系 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伦理价值宣传教育 开展环境友好型文化建设,普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理 念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向环境不友好行为挑战
目标:形成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基 本经济制度,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 与低损耗的绿色产业结构以及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 风尚和文化氛围。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城市(区)
绿色社区 绿色学校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国家环保 总局大量试
点工作
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生态示范区
....
空间布局.... .... 的调整
消费和生活 方式转变
将经济发展与环境 承载能力相统一, 形成各具特色的发 展格局,促进区域 经济结构优化
建立环境代价最小 最珍爱环境的社会 体系,通过环境友 好促进社会和谐
六个领域
促进环境友好型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倡导和建设环境友好型 生活消费观念
树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伦理价值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