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曲》李贺唐诗鉴赏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3分)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新高二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唐代: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含解析)
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簪菊贾探春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对菊史湘云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①长安公子: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②三径露:带露的菊花,“三径”此处指菊。
③科头:不戴帽子,敞着头。
1.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簪菊”是头上插菊花之意,首联说自己插菊并非为了打扮,“镜中妆”指对镜妆扮。
B.《簪菊》中间两联用典,紧扣“簪菊”,呼应诗题,情感上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铺垫。
C.《对菊》颈联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没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衬菊花之高洁。
D.两首诗都写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与“霜”相对应;“秋光”则泛指时光。
2.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贾探春和史湘云两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怀良人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①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注】①胡麻:芝麻。
民间流传有“种时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的说法。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说“不知愁”,似乎违反题面,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
B.王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C.葛诗第三句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巧妙,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D.“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
4.请简析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赵嘏的《江楼感旧》,原诗为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此诗赏析如下:
由题目“江楼感旧”可知,这是一首怀人诗。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两句,兼写人物、景色,字里行间有种空灵之美。
上句刻画作者的动作与神情:诗人在一个月华如水的清凉夜晚,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不禁思绪渺然。
“独上江楼”,着一“独”字,透露出内心的寂寞;“思渺然”则画出诗人凝神沉思的情态。
至于为何“思渺然”,作者没有直接作答,而宕开一笔,写眼前美景:江楼之上,月光十分明朗,它像水一样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同时,月光随着流水不停地涌动着,整个江面就如同天空一样。
“月光如水”,采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所见的月光以触觉写出,表现出月光的轻柔可感之质。
“水如天”则通过想象,将涌动的水面与天空联系起来,把江楼的夜色点染得格外幽美恬静、清丽脱俗。
诗人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之中,思绪飘到了去年的一个夜晚。
那时,也是这样的良夜,他与友人一同登上江楼,共赏江天明月;如今,风物依旧,同游者已不知何处,怎能不“思渺然”呢?“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
来”与首句的“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今非昔比”的遗憾,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意境,诗味醇美,情韵悠远。
2020高三古诗精讲赏析意象作用赏析写景艺术赏析抒情艺术 详细讲解
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②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赏析:柳絮随风飞舞,落花逐水飘流,这是暮春的特有景色,但却勾起了人的无限感伤。
在诗人笔下,柳絮和桃花人格化了,像一群势利的小人,它们对春天的流逝,丝毫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
这正是诗人痛苦的原因。
这里面,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后来桃花柳絮也就成了一般势利小人的代名词。
漫兴九首,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门外的卐花溪畔,景色秀美,诗人本应在这安定的环境里修身养性。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却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尽管眼前繁花似锦,家国的愁思依然在心头萦绕。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寄托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及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
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 示例 )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一身”与“万死” 比,概括了人孤苦零落的凄惨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上高度概括了人屡遭的距离遥和之;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021年《江楼月》原文及赏析
The biggest killer of marriage is not an affair or cheating, but a trivial lif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江楼月》原文及赏析《江楼月》原文及赏析1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赏析/鉴赏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写离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逗引离人幽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相反,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在诗人眼前,涌上诗人心头。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
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很远,诗人不知道两地是否都是这样的“明月”之夜,这样的诗句将离情别绪说得十分动人。
“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
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还可以共赏一轮团?“明月”,而在第二联里,诗人却担心着连这点联系也难于存在,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写诗人处于“新境”,叙述他对“旧事”的看法。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正当”表现出白居易和元稹推心置腹的情谊。
以“谁料”冠全联,言懊恼之意,进一层表现出体贴入微的感情: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以“今朝”、“方”表示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又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这首诗,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通篇都道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
诗在意境创造上有它独特成功之处,主要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看起来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每一句诗都会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动人的景色,而且产生联想。
古诗《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释义
古诗《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释义在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中,夕阳西下,江面上泛起一抹鲜明的海色,透露出丝丝凉意。
蜃气在云雾消散后,展现出破败的楼阁;彩虹的余晖映照在断桥上,使桥梁显得更加残破。
狂风掀起白色的浪花,仿佛千万片花瓣在飞舞;大雁在晴朗的天空中排列成一行,犹如在青天上面写下了字迹。
这美妙的景色,真应该用丹青画笔描绘下来,再题诗寄给水部员外郎张籍。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描绘了一幅江楼晚眺的图景。
在烟雾和细雨的交织中,斜阳西下,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朦胧之美。
江面上的江水呈现出鲜明的颜色,与远处的海气相映成趣,让人感受到一种凉爽的气息。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江楼晚眺的氛围,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与惬意的感受。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进一步描绘了江楼周围的景色。
蜃气散去,云雾消散后,破败的楼阁若隐若现。
彩虹的余晖映照在断桥上,使桥梁显得更加残破不堪。
这两句诗通过对蜃楼和彩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虚幻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变化无常。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描写了江面上的波涛和天空中的大雁。
狂风掀起白色的浪花,如同千万片花瓣在飞舞,展现出江面上的汹涌澎湃。
而大雁在天空中排列成一行,犹如在青天上面写下了字迹,给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感觉。
这两句诗通过对风翻浪花和雁点青天的描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赞赏和想要将其描绘下来的愿望。
他认为如此美妙的景色应该用丹青画笔描绘下来,以便更好地欣赏和保存。
诗人决定将这幅图画题诗寄给水部员外郎张籍,与他分享这份美景和感受。
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通过对江楼晚眺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变幻。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使诗句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诗人通过题诗寄与水部员外郎张籍,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鲤鱼的唯美句子
关于鲤鱼的唯美句子1. 关于荷花和鲤鱼的诗句有哪些关于荷花的诗句:1.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2.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荷花清代:石涛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4.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5.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采莲曲唐代:白居易6.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得胜乐·夏元代:白朴关于鲤鱼的诗句:1.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唐代:戴叔伦2.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3.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4.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洛阳女儿行》唐代:王维5.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羽林郎》两汉:辛延年2. 荷花和鲤鱼的诗句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荷唐·李峤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采莲曲南朝·梁·萧纲秋江渺渺鞭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暧,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板桥晓别李商隐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3. 鱼和荷花的诗句关于鱼和荷花的诗句:1、《游东田》南北朝:谢朓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翻译: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2、《江南》两汉:佚名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3、《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宋代:贺铸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的意思_全诗赏析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出自唐代诗人的《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赏析全诗分为三部分。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
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713年——741年期间(开元年间)经过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有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
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以往的繁华像梦一样过去了。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此时的“游人”。
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
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十分不幸的。
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
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诗句含蕴无穷。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
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
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这些场景令诗人肝肠寸断。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
古诗词《江楼旧感江楼感旧》原文译文及赏析
【导语】这是⼀⾸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
下⾯是分享的古诗词《江楼旧感/江楼感旧》原⽂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江楼旧感/江楼感旧》 唐代: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光如⽔⽔如天。
同来望⽉⼈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译⽂】 我独⾃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光皎皎如⽔流淌,江⽔澄莹如天。
曾经与我⼀同来此赏景观⽉的⼈现在在哪⾥呀?这⼉的风景⼀如去年,没有变化。
【赏析】 这是⼀⾸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
前⼆句写诗⼈夜登江楼,所见只有江天⽉⾊。
后⼆句由今思昔,写出风光依旧⽽⼈事已⾮的感慨。
全诗语⾔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诗⼈运笔⾃如,写旧事则虚实相间,赋予全篇⼀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以⽆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
“独上江楼思渺然”,语同随⼝说出,但情致绵渺,引⼈遐思。
⽽这⼀句⾄少可以体味到以下⼏层意思:⾸先是“独”字的运⽤,写诗⼈处境之寂寞,⾝边⽆⼈陪伴因⽽在这样⼀个⽉凉如⽔的夜晚独⾃出⾏;其次是“上江楼”,在古⼈的传统中,“登⾼”和愁思似乎不可分割,诗⼈此刻⼀定是有什么忧⼼之事;第三,“思茫然”,诗⼈的⼼境显然并不安宁。
此句写诗⼈独⾃登上江边之楼的情形,“独上”写⾏动,“思渺然”写⼼理。
叙事之中挟以情韵,使其独倚⾼楼、寂寞沉思的情态形象⽣动。
“⽉光如⽔⽔如天”,这⼀句故意将笔移开去从容写景,进⼀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氛。
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的⽉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上,因为江⽔是流动的,⽉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
“⽉光如⽔”,波柔⾊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
诗⼈由⽉⽽望到⽔,只见⽉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整个世界连同诗⼈的⼼,好像都溶化在⽆边的迷茫恬静的⽉⾊⽔光之中。
这⼀句,诗⼈巧妙地运⽤了叠字回环的技巧,⼀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
李贺《大堤曲》古诗赏析
李贺《大堤曲》古诗赏析李贺《大堤曲》古诗赏析大堤曲李贺妾家住横塘,红沙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注释⑴大堤:襄阳(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东临汉水。
⑵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横塘:地名,靠近大堤。
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
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髻(jì):发髻。
⑸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
珰(dāng):耳饰。
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⑹莲风:此指春风。
⑺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⑻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⑼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⑽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绿浦,这里指水上。
⑾菖(chāng)蒲(pú):植物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
叶狭长,似剑形。
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
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
根茎亦可入药。
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⑿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
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参考译文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拟古乐府。
大堤是襄阳(今湖北襄樊)城外的堤塘,六朝以来为商船聚集之地。
这里用来作为乐府诗题。
这是李贺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
[3] 赏析《大堤曲》是唐代诗人李贺借乐府古题而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写大堤女儿深情地告诉情人不要远行,歌颂甜蜜的爱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绰约风姿与妩媚情态,并巧妙地将作者自己对青春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叹,以少女挽留情人的口吻道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白居易诗选江楼月》(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白居易诗选江楼月》(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白居易诗选江楼月白居易系列: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集白居易诗选江楼月【原文】嘉陵江曲曲江1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2,两地阴晴3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4,不解5多情先寄诗。
【注释】1嘉陵江:长江流经重庆的一段的别称。
曲江:在长安东南,因河流曲折,故称曲江,是长安城游览胜地,亦是皇帝宴请新科进士之所。
2一宵光景:一夜的时间。
潜相忆:暗中互相思念。
3两地阴晴:两地的天气、气候。
4共语:谈话,叙旧。
同悔:共同懊悔。
5不解:没想到。
【译文】一个在嘉陵江畔,一个在曲江池边,虽然面对的是同一轮明月,人却分隔两地。
整夜地想念,却不知道另一地的天气如何。
谁能想到你在江边思念我的时候,我也正在池畔思念你呢。
两人见面叙别后情景时方才懊悔,当初怎么没想到互寄书信,以解对月怀人之苦呢。
【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中的第五首,写好友离别后彼此思念的情景。
诗的前半部分「追忆旧事」。
月圆之夜,清辉照人,人却不能团聚,一个在嘉陵江畔,一个在曲江池岸;虽然面对的是同一轮明月,却不能一起观赏。
往日欢聚的情景浮现眼前,离别之痛涌上心头。
「一宵光景」二句中,以「一宵」说明「相忆」时间之长,以「潜」刻画思念友人的神态。
诗人夜不能寐,遂任思绪飞扬,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天气的阴晴不定,嘉陵江畔与曲江池岸相距遥远,不知道朋友所在的嘉陵江畔是否也是明月高悬?「两地阴晴远不知」在意境的营造上可谓别出心裁。
第一联里讲离人虽在两地还可共赏一轮「明月」,而在第二联里诗人却又担心连这点也不能做到,从而将离情别绪描绘得格外打动人。
颈联以「谁料」领起全联,表现懊恼之情,也进一层体现了诗人细腻入微的感情。
尾联「今朝」、「方」等语表现诗人对寄诗迟的懊悔,暗写思念友人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表明双方的思友之情同样深沉。
《大堤曲》古诗赏析
《大堤曲》古诗赏析《大堤曲》古诗赏析【作品介绍】《大堤曲》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
【原文】大堤曲⑴作者:唐·李贺妾家住横塘⑵,红沙满桂香⑶。
青云教绾头上髻⑷,明月与作耳边珰⑸。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⑹。
郎食鲤鱼尾⑺,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⑻,绿浦归帆少⑼。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⑽。
【注释】⑴此诗是作者南游襄阳时所写的一首拟古乐府:大堤是实指,在襄阳府城外,东临汉水。
⑵横塘:1、泛指水塘。
唐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前蜀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陆游《秋思绝句》:“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2、古堤名。
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市)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
亦为百姓聚居之地。
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
”唐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⑸明月:珰(音dāng当)如明月。
珰:穿耳施珠为璫,即今之耳环。
⑹北人:意欲北归之人。
⑺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⑻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⑼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⑽菖蒲:植物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
叶狭长,似剑形。
肉穗花序圆柱形,着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
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
根茎亦可入药。
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末两句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译文】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我红衫上香气如桂,高高的发髻如青云,耳上的首饰像月亮。
莲风吹来,江畔如春。
我站在大堤上,挽留北归的情人。
郎君吃着鲤鱼尾,奴家吃着猩猩唇。
我请求郎君不要离开襄阳,我已见惯了离去的船多,归来的船少。
今天还是菖蒲花开的夏天,转眼间就是深秋枫叶红遍。
【赏析】这首《大堤曲》乃唐朝诗人李贺(790-816年)于元和九年(814)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
《江楼月》白居易唐诗鉴赏
《江楼月》白居易唐诗鉴赏《江楼月》白居易唐诗鉴赏江楼月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迟,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白居易诗鉴赏这是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中的第五首,是给奉使东川的元稹的一首赠答诗。
白居易与元稹自贞元十八年结交后曾同为校书郎,元和元年又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旧唐书·白居易传》),并先后任左拾遗,交情笃厚。
元和四年二月,元稹除监察御史,三月七日,奉命赴东川按狱,弹劾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法加税,在往来途中,创作了组诗《使东川》,其中有一首《江楼月》,原诗如下:嘉陵江岸驿中楼,江在楼前月在空。
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万一帝乡还洁白,江人潜傍杏园东。
时值阴历十五,元稹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夜见一轮圆月,遥想起与长安诸友在曲江池畔同步赏月的情景,于是写了这首七律,寄赠白居易,以表达他的怀念之情。
白居易即以《江楼月》的原题作诗酬和。
该诗首联起势不凡,“嘉陵江曲曲江迟”,开门见山地点出两人所处的地点,元在剑南(今四川)的嘉陵江岸,白在国都长安的曲江池畔。
因嘉陵江曲曲折折地流经剑南东川境内,诗人以此指代元稹;而白居易此时在长安任翰林学士兼左拾遗,家住曲江池附近,据元稹《江楼月》载:“嘉川驿望月,忆杓直、乐天、知退、拒非、顺之数贤,居近曲江,闲夜多同步月。
”由此可知诗中的曲江,即指长安东南的曲江池,池面七里,池水曲折,因称曲江。
两岸宫殿连绵,楼阁起伏,垂柳如云,景色绮丽动人,是当时长安第一胜景,也是白居易与元稹同登进士后皇帝赐宴和经常闲步赏月的地方。
诗人特意用地名入诗,并用“曲”和“迟”两个字,既形象地绘出嘉陵江和曲江的'纡回绵长之状,又借嘉陵江至曲江池的曲折回远,隐喻两人相距遥远,并为颔联“两地阴晴远不知”埋下伏笔。
正因为两人相距遥远,以致“明月虽同人别离”,承接得十分自然。
江楼感旧古诗赏析
江楼感旧古诗赏析
江楼,古代一种建筑形式,在河岸或江边耸立,檐牙错列,楼宇层叠,桥梁巍巍,在江南水乡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几百年来,江楼曾经是很多作家的写作灵感的源泉,尤其是以古典诗人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江湖双雄”,他们尤其喜爱江楼这类环境,往往在江楼上安静下来写下自己的小诗,留下后世极具价值的文学作品。
在古典文学中,江楼形象最为流行,如李白、杜甫以江楼作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名篇,其中有美丽而洒脱的《望江南》,有抒发离别愁绪的《江南春》,也有形象比喻的《江雪》。
李白的江楼诗,尤其有一段值得细细品味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不仅是古典江楼美景的概括,更富有对生活感悟和对大自然壮阔的赞颂,情景实在、意境深刻,令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盛世际会的贵族游憩场景。
另外,还有作家用细致的笔触描摹出的江楼民间情景,如柳永的《解连环芍药》:“铁板桥上,碧柳斜斜,芍药在里,双双相倚。
十里江岸,芙蓉烟雨,豆蔻绿绮,深按重拍”,静穆的芍药色,清脆的江楼小鸟,淡雅的江南烟雨,都营造出一个恬静优美的江楼风景。
江楼还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杜甫的《江沉》:“子瞳深宫思绝代,穷史江楼事不着!千载未有此悲凄,凄凉江上一片楼!”可见,这是更多的文化沉淀,江楼在其中占据着根本的位置,使得诗歌中多了几份厚重和沧桑。
江楼,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气息。
几百年来,
它在古典诗歌中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塑出名篇异草,也激发民间文艺许多深层次的意境。
江楼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展示出来,可以说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值得我们去深度研究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楼曲》李贺唐诗鉴赏【作品介绍】《江楼曲》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共十二句,等分成三段。
开头四句主要介绍环境背景和人物情状,笼括全篇,起着导引作用;中间四句着重写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牵挂和系念,先纵后收,千般意绪,万种情怀,都绾结在一句“黄粉油衫寄郎主”上;结尾四句写不尽的相思和不尽的愁苦,郁闷的心情和阔大的景象构成鲜明的对比,情与景相反相成。
全诗采取略貌取神之笔,从人物的动作细节中揭示其心态和情思,在结构上先从女主人公的神貌着笔,再转折到她回思其痛苦的相思之历程,后又回到描写其痛苦相思的画面上来,风格深致婉转,构思自然巧妙,具备了既简括灵妙,又含而不露的艺术特点。
【原文】江楼曲楼前流水江陵道⑴,鲤鱼风起芙蓉老⑵。
晓钗催鬓语南风⑶,抽帆归来一日功⑷。
鼍吟浦口飞梅雨⑸,竿头酒旗换青苎⑹。
萧骚浪白云差池⑺,黄粉油衫寄郎主⑻。
新槽酒声苦无力⑼,南湖一顷菱花白⑽。
眼前便有千里愁⑾,小玉开屏见山色⑿。
【注释】⑴江陵道:指通往江陵之水道。
江陵:古称荆州,唐为江陵府,即今湖北之江陵。
⑵鲤鱼风:九月风。
语出梁简文帝诗《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岁时记》云:“九月风日鲤鱼风。
”这里指寒秋之风。
芙蓉:荷花的别名。
⑶催鬓: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注曰:“‘催鬓’,《文苑英华》作‘摧鬓’,犹言掠鬓也。
”《全唐诗》校:“催一作拥”。
⑷抽帆:即扬帆起航。
⑸鼍(tuó):又名鼍龙,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传说欲雨则鸣,鸣声似鼓。
鼍吟: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
《埤雅》云:“将风则涌,鼍欲雨则鸣。
”浦口:即水滨。
梅雨:指梅熟季节下起的连绵细雨。
⑹酒旗:即酒帘。
酒店的标帜。
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⑺萧骚:水波动荡的样子。
差池:即参差不齐貌。
一作“参差”。
⑻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郎主: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⑼新槽:指制新酒的槽床。
⑽一顷:为一百亩。
菱花:镜子的雅称。
《尔雅翼》云:“昔人取菱花六觚之象以为镜。
”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⑾千里愁:一作“千里思”。
⑿小玉:唐人对侍女的通称。
元稹诗“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床上铺夜衾”、路德延诗“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都是明证。
【白话译文】楼前的江水,一直通往江陵郡。
如今今秋风遍地,寒冷的风直吹得万木萧索,就连亭亭玉立的荷花都变得苍老了。
一大早急着梳妆打扮,等丈夫回来,却又是一场空,只能对着南风说:这么方便的水上交通,起锚扬帆,你一天就可到家,却竟迟迟不归,叫我天天等得好苦哇!回想春夏之交,猪婆龙在江边鸣声如鼓,连绵的梅雨已经开始;就连招商的酒旗也因怕梅雨的腐烂而换成了苎麻布的。
那时,眼看着荡漾的江水和参差滚动的密云,便想到丈夫在江陵经商的苦辛,因而想方设法给他寄去了粉黄的油布雨衣。
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还是无力驱遣那愁绪,想观南湖佳景来散心遣愁,那里菱花盛开,连缀成白茫茫的一片。
触目驰怀,又想起远方的亲人来,忙命侍女推开屏风,希望看得更远更远,但映入眼帘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山色。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闺怨诗。
唐代商业相当发达,特别是长江沿岸,如江陵(今属湖北)地区,经济繁荣,珠宝丝绸集散,商贾店铺林立,江上舟舸络绎不绝。
由于水路畅通,这些地方从事长途贩运的男子很多,他们远离家园,往往旷日持久,年轻的妻子独守空房,本来就很难堪,加上江中风浪险恶,每当想起离去的丈夫可能遭遇不测,盼其平安归来的心情就更加迫切。
此诗即代为商人妇思夫而作。
【赏析】《江楼曲》是一篇思夫之作。
从作品描写的情况看,女主人公的丈夫,可能是在江陵的从商者,经年不归,因而使得妻子百般思念和难堪。
首四句虽无肖像描写,却典型地突现了一位思妇的形象:“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这显然是写她登楼所望,心有所想。
这里虽没直说女主人公的幽怨,但幽怨之情已分明可见。
既然“楼前流水”直通江陵,那么“江陵”自然也是直通“楼前”,这样便利的水上交通,而竟然丈夫未归,这不能不使她生怨。
“鲤鱼风起”,这也正是古人所谓“见秋风起”而思归的时刻,就连晋代在外为官的张季鹰,都因此季候自动罢官归里,而丈夫却不见回来,这又是一层怨情。
一个夫君在外的青春女子,见荷花在秋风中变老,不能不生出“荷犹此变,人何以堪”的悲叹。
一个“老”字,写出了她心中的无限幽怨之情。
后两句更进一步写她的动作细节和心理;也许是她晚上做了一个好梦,梦见丈夫今日归来,因而一大早便起来梳洗打扮。
“晓钗催鬓”是写她见曙色而早起急忙梳妆的情景,一个“催”字,写出了她急理云鬓、忙插花黄、又生怕误了迎夫婿的动作和心态;“语南风”三字,又写出她盼夫情切到见夫未归时的自言自语之状。
而“抽帆归来一日功”简直变成了对丈夫遥遥的责问。
这里表现出她不可扼制地责怨。
由此不难看出,首四句字面温和,似乎未见怨言,但细分析却内含着几层的幽怨和责问,这责怨又深深地蕴含着她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好的诗歌总是波澜起伏。
中四句掉回头来,回想丈夫出外贸易的苦辛,以及她对丈夫的体贴之情。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从这四句之中,起码看到了两层意思:第一,她江楼盼夫归,非只一日,亦非只一月;至少是由春至夏,又由夏至秋,思夫的痛苦,折磨了她多么长久的时光。
第二,她时时思念着丈夫,也时时疼爱着丈夫,无时无刻不惦念着他的生活、起居;梅雨中遥寄黄粉油衣,这分明寄去了一片爱情的赤诚之心。
将首四句和次四句联系起来看,就将“相思”和“厚爱”联结成了一体,这就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也是为了末段的描写张本。
末四句将女主人公的思夫之苦表现得更为深致曲折:“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这几句颇具画家和摄影师的表现技巧,语言简括而情致遥深。
“新槽”句,显然是写女主人公在极端苦闷之中,想借酒遣愁;但她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愁绪却并未因此而稍减,因而发出“新槽酒声苦无力”之慨叹,这就用形象的举措表现了她“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绪怀,显示了她的愁情难遣。
“南湖”句,是写她想观南湖佳景以散愁。
回想当年,夫妻双双游湖,见到的是湖水澄彻,少女采莲,鸳鸯戏水,真是心旷神怡,令人陶醉。
而今想借观南湖散心,不仅是只身孑影,而且眼中所见,冷风飕飕,荻花瑟瑟,残荷败叶,令人目不忍睹。
她离开这“鲤鱼风起芙蓉老”的惨景,想开“菱花”镜以自慰,但一照明镜,便想起昔日丈夫在家之时,镜中的映像是郎才女貌相伴,鸳鸯一对相偎,因而又引起她“眼前便有千里愁”的慨叹。
这“千里愁”三字,双关了两层含义:一是思念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不得相见;一是写自己愁绪万千,犹如千里愁云蒙心,无法解脱。
因为千愁万绪,郁结心头,于是她命侍女推开屏风,以观远景而驱散结闷,但“小玉开屏见山色”,看到的遥山叠叠,无边无际,这就更增加了她朦茫的千里愁绪。
为了解脱这思夫的离愁别绪,在她生活的范围之内,能想到的办法她都想到了,能试用的方法她都用过了;她想借酒消愁,结果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她想观南湖而散心,结果却是“残荷败叶”更生愁;她想照“菱花”以自赏,结果却“眼前便有千里思”;她想推开屏风以观远释怀,结果却山峦重叠而更增加胸中块垒。
她再也难以想出其他办法以遣愁怀了。
此诗的第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完全忽略去了肖像描写,而采取了略貌取神之笔。
诗人从她的举止中揭示其心态,从她的动作细节中揭示其情思,以某些似露非露的心态和情思,让读者去管窥其痛苦的心情和难堪的处境,这样便使作品具备了既简括灵妙,又深致婉转、含而不露的艺术特点。
在诗的结构上,诗人从女主人公的目前神貌着笔,着重揭示其盼夫早归的心态和处境;第二段由目前转折到她回思其痛苦的相思之历程;第三段又回到描写其痛苦相思的画面上来。
这样的构思,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厚度,而且也显得自然而巧妙,波澜起伏而无雕琢的痕迹。
从诗歌的造语设色上看,也很有特色。
在《诗辩坻》中记:“大历以来,解乐府遗法者,唯李贺一人,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意撰语,浑于用意。
”以此评语套用在这首诗的设色命意上来,简直是恰当之极,妙合无间,像“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像“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不仅是一笔钩锁于两地,情与景贯通于双方,而且把闺中怀远的热情痴态,细腻而透彻地表达尽致。
诗的最末四句,命意用语更加深婉曲折,细致灵妙,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
曾官奉礼郎。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
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
有《昌谷集》。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