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杜审言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古诗大酺·荷塘小隐翻译赏析

古诗大酺·荷塘小隐翻译赏析

古诗大酺·荷塘小隐翻译赏析《大酺·荷塘小隐》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峭石帆收,归期差,林沼年销红碧。

渔蓑樵笠畔,买佳邻翻盖,浣花新宅。

地凿桃阴,天澄藻镜,聊与渔郎分席。

沧波耕不碎,似蓝田初种,翠烟生璧。

料情属新莲,梦惊春草,断桥相识。

平生江海客,秀怀抱、云锦当秋织。

任岁晚、陶篱菊暗,逋冢梅荒,总输玉井尝甘液。

忍弃红香叶。

集楚裳、西风催着。

正明月、秋无极。

归隐何处,门外垂杨天窄。

放船五湖夜色。

【前言】《大酺·荷塘小隐》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上片描述友人毛荷塘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下片写作者自己虽一生坎坷,却也能过得洒脱自在。

【注释】⑴大酺:词牌名。

双调,一百三十三字,上片十五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八仄韵。

上片的十一、十三句都为上一下四句法。

⑵荷塘:人名,即毛荷塘,梦窗词友。

《梦窗词集》中另有《醉桃源·荷塘小隐赋烛影》《秋思·荷塘为括苍名姝求赋其听雨小阁》《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烛影摇红·毛荷塘生日留京不归赋以寄意》《高阳台·寿毛荷塘》《三姝媚·姜石帚馆水磨方氏会饮总宜堂即事寄毛荷塘》等六首词,可知两人交情不浅。

荷塘小隐:为毛荷塘家宅名。

⑶年:一本作“半”。

⑷浣:一本作“涴”。

【翻译】无。

【赏析】“峭石”三句,赞毛荷塘能急流勇退。

言毛荷塘能像船行至危崖峭壁前,及时收帆、抛锚一样,退出名利场,归隐林泉。

因此,他的归期并不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收到累累硕果的盛秋,而是在“一叶落而知秋至”的“林沼”刚开始“销红碧”的初秋时节。

词人对毛荷塘这种能知机急退的行动十分赞赏,所以特在词首赞之。

“渔蓑”三句,赞毛居处“荷塘小隐”。

言毛荷塘退隐后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与渔人、樵夫为友共享山水之乐。

并且买下了宅边的旧民宅,重新翻造扩大住宅,建造了这座新居——“荷塘小隐”。

“浣花新宅”一句,词人将毛家比作杜甫闲居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

杜审言最有名的10首唐诗

杜审言最有名的10首唐诗

杜审言最有名的10首唐诗【原创版】目录一、杜审言简介二、杜审言的诗歌成就三、杜审言最有名的十首唐诗四、代表作《登襄阳城》赏析五、代表作《大酺》赏析六、结论正文一、杜审言简介杜审言,字必简,唐代著名文学家,生于公元 648 年,卒于公元 708 年。

他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人物,为初唐四杰之一,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

杜审言在诗歌上造诣极高,与陈子昂、王之涣、骆宾王等人共同开创了初唐诗风。

二、杜审言的诗歌成就杜审言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美、高古而著称,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取材广泛,既有山水田园,又有历史吊古,还有赞美皇权等。

在诗歌的形式上,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其中五言古诗尤为出色。

三、杜审言最有名的十首唐诗1.《登襄阳城》2.《大酺》3.《春夜喜雨》4.《望岳》5.《赠卫八处士》6.《咏怀古迹五首》之一7.《月夜忆舍弟》8.《秋兴八首》之一9.《赠白居易》10.《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五》四、代表作《登襄阳城》赏析《登襄阳城》是杜审言的一首代表作,描绘了他被流放时途径襄阳(今湖北)时登上襄阳城楼的感受。

诗中通过描绘眼前的山川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陈迹的没落破败的感慨,同时也借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悲哀之情。

五、代表作《大酺》赏析《大酺》是杜审言的另一首代表作,描述了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的场面。

诗中赞颂了武则天的功德,展现了当时国家的繁荣景象。

该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古诗,流畅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结论杜审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成就对唐代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取材广泛,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十首《大酺》词作,值得品读!

三十首《大酺》词作,值得品读!

三十首《大酺》词作,值得品读!大酺,词牌名。

唐教坊曲有《大酺乐》,宋人借旧曲以制新调。

以周邦彦词《大酺·春雨》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另有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的变体。

大酺:大宴饮。

古代帝王为表示欢庆,特许民间举行的大会饮。

《史记·秦始皇纪》:“二十五年五月,天下大酺。

”《正义》:“天下欢乐大饮酒也。

秦既平韩、赵、魏、燕、楚五国,故天下大酺也。

”故调名本意即咏皇帝赐天下欢庆大宴饮。

此为宋教坊曲,调势纡徐流动,适于写景、咏物,节序、祝颂。

大酺·春雨[宋] 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

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

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大酺·荷塘小隐【宋代】吴文英峭石帆收,归期差,林沼年销红碧。

渔蓑樵笠畔,买佳邻翻盖,浣花新宅。

地凿桃阴,天澄藻镜,聊与渔郎分席。

沧波耕不碎,似蓝田初种,翠烟生璧。

料情属新莲,梦惊春草,断桥相识。

平生江海客,秀怀抱、云锦当秋织。

任岁晚、陶篱菊暗,逋冢梅荒,总输玉井尝甘液。

忍弃红香叶。

集楚裳、西风催著。

正明月、秋无极。

归隐何处,门外垂杨天窄。

放船五湖夜色。

大酺·春阴怀旧【宋代】周密又子规啼,酴醾谢,寂寂春阴池阁。

罗窗人病酒,奈牡丹初放,晚风还恶。

燕燕归迟,莺莺声懒,闲罥秋千红索。

三分春过二,尚剩寒犹凝,翠衣香薄。

傍鸳径鹦笼,一池萍碎,半檐花落。

最怜春梦弱。

楚台远、空负朝云约。

谩念想、清歌锦瑟,翠管瑶尊,几回沈醉东园酌。

燕麦兔葵恨,倩谁访、画阑红药。

况多病、腰如削。

相如老去,赋笔吟笺闲却。

此情怕人问著。

大酺·春寒【宋代】刘辰翁任琐窗深、重帘闭,春寒知有人处。

参考范文:周邦彦:大酺

参考范文:周邦彦:大酺

周邦彦:大酺
《大酺》
周邦彦
对宿烟收,
春禽静,
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
洗铅霜都尽,
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
寒侵枕障,
虫网吹粘帘竹。

邮亭无人处,
听檐声不断,
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
梦轻难记,
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
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怎奈向兰成憔悴,
卫玠清羸,
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
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
红糁铺地,
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赏析:
此词为驿馆阻雨,抒写羁宦伤心情怀之作。

上片描写暮春晨雨的景象和孤寂无聊、心神不宁的情状。

对宿三句写清晨急雨飞溅,宿雾散,春鸟静,时鸣高屋的四野春雨淋漓景象,为全词即景抒情铺垫大背景大氛围。

墙头三句转写驿馆围墙上青竹高耸,风雨冲刷竹枝粉霜褪尽,翠叶婆娑如绿旗招展,描绘了一幅青嫩碧润的春雨翠竹图,显示出江南景物之美。

润逼三句辞意顿转,以润、寒、粘三字写出居处环境的空气潮湿、寒瑟和虫。

杜审言渡湘江的赏析_杜审言大酺的赏析

杜审言渡湘江的赏析_杜审言大酺的赏析

杜审言渡湘江的赏析_杜审言大酺的赏析渡湘江这首诗写于公元705年,当时杜审言被贬到峰州。

当他乘船过湘江时,面对这源源不断向北流的湘江水,心中有所感,就写下了这首诗。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杜审言渡湘江的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杜审言渡湘江的赏析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春天到了,阳光明媚,花开鸟鸣,一片夺目的景象。

可是,这无非增添我的忧愁罢了。

想往日,我也曾到此地一游,那时的心情是多么地愉快,而今,我这个被贬之人,哪有这赏花的心情呢?我看着湘江水源源不断,向北流去。

我何时才能回到北方,一展我的宏图大志呢?真是令我越想越伤心。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春光明媚,花鸟依旧,不过物是人非罢了。

曾经作者面对这种天气,也一度心旷神怡。

而如今又经过这个地方,如此的美好只不过是增添忧愁罢了。

接着,最后一联直接指明自己的处境。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诗人为何会看到美好的东西,反而变得忧愁了呢?原来是自己被流放到南方去了,“独怜”两个字,表明自己此刻心情唯有自己能够体会,也显示出自己的无奈心情。

面对湘江水,不断地向北流,而作者坐在船上,只能不断向南漂移,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呢?其中的辛酸与凄苦,真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得来的。

总之,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被贬的心情,显示出作者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显露出作者对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杜审言大酺的赏析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此诗为唐代诗人杜审言所做,这首诗很奇特,因为第一句短短七个字就写了三个地名,而最后字用“通”字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下来,描绘成了一种高深雄伟的境界。

诗中夸大的表现了庆祝活动的声势,而且用光彩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恋壮观,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是写景的,主要以梅花飘落和柳树发芽来写,正是晚冬初春的季节,却还能看得到雪。

历史上有关永昌诗题的诗

历史上有关永昌诗题的诗

历史上有关永昌诗题的诗:1《大酺[永昌元年]》[唐] 杜审言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

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雷雨垂膏泽,金钱赠下人。

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2《钱唐永昌》[唐]崔日用洛阳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

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

3《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唐] 张说将星移北洛,神雨避东京。

为负刚肠誉,还追强项名。

白云向伊阙,黄叶散昆明。

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

4《饯唐永昌》[唐] 徐彦伯金溪碧水玉潭沙,凫舄翩翩弄日华。

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5《饯唐永昌》[唐] 李乂田郎才貌出咸京,潘子文华向洛城。

愿以深心留善政,当令强项谢高名。

6《送永昌萧赞府》[唐] 宋之问柳变曲江头,送君函谷游。

弄琴宽别意,酌醴醉春愁。

恋本亦何极,赠言微所求。

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

7《饯唐永昌》[唐] 阎朝隐洛阳难理若棼丝,椎破连环定不疑。

鹦鹉休言秦地乐,回头一顾一相思。

8《饯唐永昌赴任东郡自尚书郎为令》[唐] 李適適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

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9《饯唐永昌》[唐] 刘宪始见郎官拜洛阳,旋闻近侍发雕章。

绪言已勖期年政,绮字当生满路光。

10《饯唐永昌》[唐] 武平一闻君墨绶出丹墀,双舄飞来伫有期。

寄谢铜街攀柳日,无忘粉署握兰时。

11《饯唐永昌》[唐] 薛稷河洛风烟壮市朝,送君飞凫去渐遥。

更思明年桃李月,花红柳绿宴浮桥。

12《饯唐永昌(一作饯唐郎中洛阳令)》[唐] 沈佺期洛阳旧有神明宰,辇毂由来天地中。

馀邑政成何足贵,因君取则四方同。

13《饯唐永昌》[唐] 马怀素闻君出宰洛阳隅,宾友称觞饯路衢。

别后相思在何处,只应关下望仙凫。

14《饯唐永昌》[唐] 徐坚郎官出宰赴伊瀍,征传駸駸灞水前。

此时怅望新丰道,握手相看共黯然。

15《永昌陵拘词》[宋] 李昉丹青史笔敢虚张,功德巍然轶汉唐。

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

16《太祖永昌陵》[宋] 宋祁石马开陵道,阴虬结庙阿。

飞云似不去,疑误大风歌。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以小见大(手法解析+常见类型+方法指津+强化训练)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以小见大(手法解析+常见类型+方法指津+强化训练)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以小见大(手法解析+常见类型+方法指津+强化训练)【手法解析】“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以小见大,就是“以鸟鸣春,以虫鸣秋”;就是“随拈一事而诸事皆在其中”;就是通过小的事物来寓意朝代兴衰、历史变换等大事。

小事衬托,大事浮出,小中见大,大中含小,令人浮想联翩,故而意境深远。

以小见大就是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

【常见类型】一是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

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

“柳叶开时任好风”、“花覆千官淑景移”及“风正一帆悬”、“青霭入看无”,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

宋人所喜,偏在此而不在彼。

近惟文征仲《斋宿》等诗,能解此妙。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王夫之举了几个大景中取小景,以小见大的佳例。

杜审言《大酺》中“柳叶开时任好风”,描写柳枝嫩芽初开,任凭春风吹拂。

这是小景,写得细致具体,从这小景中显示着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中“花覆千官淑景移”,描写官员们上朝时站在花下(唐朝宫内多种花木),如同“花覆千官”,人在花下看到美好的日影移动。

这是很生动具体的小景,反映了百官上朝的盛况。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风正一帆悬”,描绘船一帆高悬顺风而行,写的是小景,显出广阔的江面上船行的大景象。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迴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解析】王维《终南山》一诗,最能体现“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故首联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高中语文 《杜审言诗鉴赏》知识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杜审言诗鉴赏》知识文本素材

杜审言诗鉴赏生平简介杜审言(约645—708 ),唐著名诗人。

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

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

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

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

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

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

病卒。

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

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

和晋陵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诗鉴赏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

陆丞相,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

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

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

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

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

唐诗宋词:大酺乐

唐诗宋词:大酺乐

唐诗宋词:大酺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唐诗宋词:大酺乐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译文及赏析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译文及赏析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译文及赏析《大酺·越调春雨》这是一首惜春词。

上阕从暮春的雨景写到客中阻雨的愁闷,从视听两方面描绘,笔法细腻;下阕从雨阻行程写到落红铺地、春事消歇,抒归心似箭而难归去的无奈和惆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本词的翻译鉴赏等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宋代: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

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

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大酺·越调春雨》翻译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

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

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

雨气潮湿,松了琴弦。

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

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

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我独自困倦小眠。

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我这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最担心的是满路泥潦把车轮粘连,使我无法把故乡返还。

怎奈我现在的情景,就像当年滞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园;就像瘦弱的卫玠,多愁多病而易伤心肝。

困顿清闲,更容易忧愁伤感。

难怪客居平阳的马融,听见笛声中的忧怨,就悲伤得泣涕涟涟。

更何况在这长满青苔的客馆,萧条冷落,已被凋残的点点红花铺满。

如今门外的樱桃已经结成豆粒大的果实,却无人与我共同赏玩。

《大酺·越调春雨》鉴赏这是一首惜春词。

上阕从暮春的雨景写到客中阻雨的愁闷,从视听两方面描绘,笔法细腻;下阕从雨阻行程写到落红铺地、春事消歇,抒归心似箭而难归去的无奈和惆怅。

大酺 诗歌及相关历史

大酺 诗歌及相关历史

大酺诗歌及相关历史
酺是我国古代文人们在传统文学里的一大成就,提倡以诗歌创作的文字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充满创新性的认知方法。

许多书籍历史文化研究中,记载着大量关于大酺诗歌的资料。

大酺诗歌源于唐代,曹植、骆宾王在詩中發明了這種歌詞形式,以表示出不同時間的文字文化,加強了東方文化的思想品格。

吐蕃詩、唐詩藝術,大量的詩歌作品以大酺的形式出現,比如:蘇蘇布許逸仙、王維等人的著作,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渡浩水边感兴》等等。

大酺有著三言兩句,一言一句,充分發揮句子中的押韻,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空間,荡漾出標志性的東方文學氣息,流傳至今。

思想上,大酺詩歌源于儒家思想,具有豐富的深刻理解和語言性。

它運用詩詞來表述歷史上的英雄,以及一些哲理式的體悟,如:《樣遷千秋多變雲》,把延續千秋的光輝精神編織于詩句之間,使詩意與古今啟發心靈的活力相結合。

二十世紀初以來,大酺詩的應用開始擴展,名家張先生的《壯志淚盈楚》等詩作,推廣新大酺詩,這些詩歌把大酺詩歌形式與豐富的情感融為一體,勾勒出詩歌更多樣化的語言風格。

大酺詩節奏自然高雅,寫實實際,歷經時代的考驗,依然盛行于各个时代,除了結合唐詩、蘇蘇布許逸仙詩文字文化,大酺詩歌在新詩中對于近代文化的來源也有了豐富的表現。

大酺詩歌探尋著人文精神的本質,發展著東方的文學活力,的確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值得深思。

杜审言《大酺》原文赏析创作背景

杜审言《大酺》原文赏析创作背景

杜审言《大酺》原文|赏析|创作背景《大酺》是唐代诗人杜审言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绪。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大酺》原文唐代: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注释大酺:聚饮。

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帝赐大酺,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

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赏析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

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

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

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

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

唐亦有类似规定。

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

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

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

诗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

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

“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

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

唐朝诗人杜审言的作品

唐朝诗人杜审言的作品

唐朝诗人杜审言的作品杜审言是唐代的诗人,他是诗人杜甫的祖父,是“文章四友”其中的一位,他还是唐代“近体诗”的重要的先行者和创始人,杜审言的诗大多都是质朴不奢的。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登襄阳城》、《春日江津游望》、《大酺》、《泛舟送郑卿入京》、《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都是杜审言的诗中代表作品。

杜慎言的代表作《陆城早春游晋陵》是一首和声诗。

这首诗的背景是在一种哀伤的心情下写的,他向一位官员求情,但却无法回家。

这首古诗的第二句话是:云和云从海的黎明出来,梅花和柳树在春天过河。

虽然它描述了江南早春的美丽景色,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美丽风景,独自一人在其他地方的美丽春色中感到悲伤。

最后一句话:突然我听到那首古歌,想摸一下毛巾。

这是整首诗的主题,也是解释。

读陆诚的诗让他想起了对家乡的乡愁,任凭泪水流下,拍打着自己的衣服。

总之,诗人不习惯所有的新事物,因为他们的旧事物不同。

欣赏所有美丽的风景都会因为情感而怀旧,所以他必须把情感放在风景和诗歌中。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是杜审言最具代表的诗词,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这首排律开启了长篇近体诗的大门。

杜审言的诗大部分都是以描写景色为主,杜甫说杜审言的诗在古体诗当中是桂冠。

王夫之赞杜审言的诗时说道,近体诗虽然在曾经就有过,但是到了杜审言这里才算是真正符合了律诗的标准。

没有人生病,你可以旅行数千英里。

河流和桥梁互不相通,河流和树木也远非深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这首诗写于公元698年。

杜慎言在离开长安时被降职并向宋志告别。

宋志文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这些天卧病在床,懒得管人事。

突然我听说你要被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

我情不自禁地感觉到成千上万的事情。

带你去河桥!就连河边的树也为你的离去而感伤,暗自悲伤。

虽然孙楚很少出名,但他直到很久以后才被任命;屈原曾经忠心耿耿,最后只到了汨罗。

当你走得很远的时候,你必须经过丰益和湘江。

杜审言最有名的10首唐诗

杜审言最有名的10首唐诗

杜审言最有名的10首唐诗杜审言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

他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以其卓越的文采和才华著称。

他曾表示,他的文章足以让屈原、宋玉担任衙官,而他的书法更是令王羲之甘拜下风。

因此,后人便用“衙官屈宋”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文学造诣之深。

杜审言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唐代〕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2.《渡湘江》杜审言〔唐代〕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3.《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杜审言〔唐代〕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

4.《旅寓安南》杜审言〔唐代〕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5.《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唐代〕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6.《经行岚州》杜审言〔唐代〕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7.《大酺》杜审言〔唐代〕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8.《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唐代〕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9.《赠苏绾书记》杜审言〔唐代〕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10.《登襄阳城》杜审言〔唐代〕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七律《大酺》作年考--兼及杜审言任洛阳丞的时间

杜审言七律《大酺》作年考--兼及杜审言任洛阳丞的时间

杜审言七律《大酺》作年考--兼及杜审言任洛阳丞的时间
张采民;季桂荣
【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杜审言的七律<大酺>是一首早期的七言律诗,确定其作年,对准确地了解七言律诗的发展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确定杜审言任洛阳丞的确切时间.本文经过深入的考察、排比,考定杜审言的七律<大酺>应当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三月;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年中,杜审言离开常州江阴,升任洛阳丞.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张采民;季桂荣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杜审言《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诗系年考 [J], 赵建明
2.杜审言七律《大酺》《泛舟送郑卿入京》系年新考 [J], 赵建明
3.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佳句欣赏 [J], 张孟麟;
4.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致——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赏析 [J], 王月馥
5.杜审言《王绍文墓志铭并序》系伪作考 [J], 周晓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审言唐诗鉴赏

杜审言唐诗鉴赏

杜审言唐诗鉴赏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注释⑴京中:指西京长安。

⑵游寓yù:寓寄他乡。

秦:指长安。

⑶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

这里借指长安园林。

徒:徒然。

⑷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

漫:随意,没有约束。

⑸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⑹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起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写《大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这里泛指豪华府第。

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⑺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

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赏析此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

“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

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

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酺》杜审言唐诗鉴赏
【原文】
大酺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赏析】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

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

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

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

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
的情绪。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

唐亦有类似规定。

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

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

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

诗歌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

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

“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

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

诗题为“大酺”,不便从小县写起,因此诗人从大处落笔,以毗陵、震泽通天下包举全国。

次句接以“士女欢娱万国同”,指男男女女饮酒作乐,欢度这普天同庆的日子。

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

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

又以“新妆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

清《石园诗话》认为这联诗与“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为审言名句。

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

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

皑皑“白雪”,阵阵冷
香,青青柔条,丝丝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春,即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

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尾联以赞颂和祈愿作结。

“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写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

“天长日久属年丰”,承上句意,为百姓祈福,但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

诗以民情开始,又以写民愿作结。

首尾相应,自然浑成。

杜审言这首《大酺》正如胡应麟所评说的“极高华雄整”。

若就其所要表现的《大酺》主题来说,其形式是精美得当的,而且内容和形式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

这虽然与造意取词、取象设色有关,但更主要的在于诗人的心胸和气质以及艺术修养等。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645;708 ),唐著名诗人。

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

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

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

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

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

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

病卒。

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

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
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