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
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常见问题1. 学生行为管理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行为叛逆,经常出现打架、欺凌等问题。
班主任需要面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2. 学生学习成绩问题初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下滑,需要班主任帮助引导。
3. 与家长的沟通问题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但有时候家长的意见和教育方式可能与班主任不一致,造成沟通困难。
4. 班级管理问题班级纪律的维护、班级和谐、班级活动等都需要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导。
如果班主任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班级混乱的情况。
以上便是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所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探究一些改进策略。
二、改进策略1. 学生行为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对于学生的行为问题,首先班主任需要设立严明的纪律,加强学生的行为约束力,并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制止和教育。
班主任还需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与学生交流,树立健康良好的心态和行为。
2. 学生学习成绩问题的改进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通过开展集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科老师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3. 与家长的沟通问题的改进策略班主任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需求,并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班主任需要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主动主动与家长联系,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活动。
4. 班级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对于班级管理问题,班主任需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引言: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成长需求以及学习态度、情感情绪等因素,都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我们需要寻找适合初中生特点的行为管理策略。
一、了解初中生的特点和需求初中生是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自我认知、个人价值观、社交能力等都在不断塑造中。
基于此,教育教学者不能将初中生当做小学生或高中生来看待,而是要关注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1.学习需求:初中生开始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对成功有强烈的渴望和追求。
他们需要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交需求:初中生对同伴关系非常重视,渴望被接纳和认同。
他们需要有积极的互动和协作环境,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3.自主发展需求:初中生正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个人追求,他们需要有机会参与决策和管理,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初中生行为管理的基础。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意愿。
以下是一些构建积极课堂氛围的管理策略:1.师生互动: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和信任度,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2.互动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增强团队合作和友善竞争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供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机会,增加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4.建立规范: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和奖惩,使学生对课堂纪律有清晰的认识。
三、采用激励与引导的策略初中生行为管理需要采取激励和引导的策略,激发他们的潜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1.激励机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肯定,鼓励他们良好的行为表现。
设立学生表扬榜,每周评选教室之星,給予一些小礼品或特权。
2.目标导向: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约束力。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一、概述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课堂上,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
研究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1. 缺乏自律性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格渐趋多变,思想意识日益丰满,因此缺乏自律性是他们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
这种行为体现在上课时容易分心,爱打闹、说话,不守纪律。
2. 课堂消极态度部分初中生对学习课程、教师的教导表现出消极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出现逃课、旷课等不良行为。
3. 违纪行为一些初中生可能会在课堂上出现各种违纪行为,比如打闹、抄袭、偷窃等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
三、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1. 生理发育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造成了他们性格上的多变和情绪上的不稳定。
2. 家庭教育一些初中生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如何在课堂上行为得体、克制自己的情绪等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3. 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初中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些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学生课堂行为不端。
四、对策研究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初中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化,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家校合作学校应该与家庭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情况,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提供家长教育和家庭指导。
3.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营造积极、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4. 强化纪律管理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对于出现违纪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相关处理,保障课堂秩序和学习环境。
五、总结针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初中生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其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策略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并提出几项建议。
一、明确规范,建立规范意识管理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首要的是建立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老师可以通过课前宣布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印发学生手册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明确的行为要求和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觉遵守规范,树立规范意识,提高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二、激励引导,增强学习动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波动大,学习动力不稳定。
老师在管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可以采取激励引导的方式,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强学习动力。
老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进步进行肯定和奖励,或者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学习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管理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时是与个性特点有关的,因此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采取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风格等,制定个性化的行为管理方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管理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格,提高他们的行为自控能力和学习动力。
四、关注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管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础和保障。
老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和课堂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老师还需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多元方法,丰富管理手段管理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一、问题行为的类型初中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纪律、搅乱秩序、缺乏自制力、与师生关系紧张等多种形式,具体表现为:1.违反纪律违反纪律是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种常见类型,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不服从规定等。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校园秩序。
2.搅乱秩序初中生中的一些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制造噪音、聊天、互相扰乱等,使得课堂氛围受到了影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缺乏自制力一些初中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缺乏自制力的问题行为,如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大等,这种行为也会给课堂秩序带来影响。
4.与师生关系紧张有些初中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与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行为,如态度不端正、对老师不尊重等,这不仅影响了师生关系,也影响了学习氛围。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1. 个体因素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认识尚不够清晰,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
2. 家庭因素家庭是初中生的重要成长环境,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氛围不和谐等问题都会导致初中生出现问题行为。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
三、管理策略针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管理策略进行干预和解决。
1.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行为的隐患。
2.建立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
3.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倡守时守纪、礼貌待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初中生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比如说上课走神、打闹、说闲话、缺席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周围同学和老师的教学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问题行为分析1. 上课走神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相对较差。
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走神,不专心听讲,这样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导致教师的讲课效果减弱。
2. 打闹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活力很旺盛,因此在课堂上可能会打闹、捉闹,这会分散课堂的注意力,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3. 说闲话初中生之间的交流频繁,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说闲话,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4. 缺席初中生出现缺席情况可能是由于个人原因、学业压力等,但是过多的缺席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管理策略研究针对初中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可以采取以下管理策略:1. 增加课堂趣味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说,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实验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班级协作、学习小组等方式,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3. 课堂管理规范建立课堂管理规范,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和约束。
比如说,禁止打闹、说闲话等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4. 及时沟通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老师应该及时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具体原因和心理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5.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6. 个别关怀对于行为不良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给予个别关怀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实施效果评估在实施管理策略后,应该对效果进行评估。
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数学学科子课题(一)研究背景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
就教师、家长、学生而言,倍受关注、倍感忧虑的教育问题莫过于课堂问题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纪律或行为管理技能,是通向成功教学生涯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因此,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尤其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更是课堂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心理的叛逆期,因而在课堂上总会表现出种种问题行为,它将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问题行为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
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严重对立,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极大伤害。
如果教师意识到课堂里发生的所有错综复杂的行为,并进行积极预防和矫治,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于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首先,课堂管理是教师的行为活动,即课堂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其次,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再次,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采用的所有方法、策略均属于课堂管理的范畴。
2、课堂问题行为行为是指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生理与心理的活动,即行为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所有活动。
我国学者李志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
”3、管理策略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教学的适宜行为,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
本文就是着重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解决课堂问题行为,从而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提出可行的策略。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初中生阶段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是初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是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展开研究,希望为初中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管理策略和建议。
一、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1. 情绪波动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容易波动,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2. 自我意识强:在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初中生容易表现出独立自主、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
3. 对权威的质疑:初中生开始对传统权威、教师的教导产生质疑,对权威的接受需要有一定的缓冲期。
4. 行为较为叛逆:由于自我认知的加强,初中生的行为较为叛逆,容易表现出追求个性、抗拒管理的特点。
1. 善于倾听和理解:任课教师在面对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首先应该善于倾听和理解,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特点,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2. 建立师生关系:在管理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互敬的教育环境。
3. 温和、理性的引导:在处理初中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要采取温和、理性的引导方式,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手段,让学生以理服人。
4. 提供合理的选择:在管理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合理的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5. 建立规范与奖惩: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和奖惩制度,对于良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不良的行为给予批评和惩罚。
6. 合理的沟通和协商:在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协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让学生成为管理的参与者。
7. 激发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不良的课堂行为。
8. 家校合作: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为学生的行为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引言: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初中生不同年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策略来引导他们的学习和行为。
本文旨在研究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以期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了解初中生的特点在制定管理策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社交需求等都存在一定的特点。
具体特点如下:1. 学习兴趣浅薄:初中生的兴趣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
2. 自我意识强烈:初中生开始对自我形象产生关注,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冲动和好奇心强:初中生的冲动和好奇心往往会导致他们的问题行为。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冲动的行为。
4. 社交关系复杂:初中生开始面临不同种类的社交关系,他们的行为和表达方式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负面的社交影响。
二、管理策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管理策略来应对他们的课堂问题行为:1. 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故事、游戏、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特点,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和帮助。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针对初中生冲动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教会学生正确表达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并采取合适的行动。
4.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针对初中生复杂的社交关系,教师要努力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探讨初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
探讨初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在初中教学中,课堂管理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课堂管理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并讨论它们的优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一、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并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给予正面的回馈。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课堂管理策略。
二、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在初中教学中,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能够帮助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则,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课堂规则应该具体明确,包括学生应该如何行为、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尊重他人等内容。
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明确规则的具体执行方式和相关后果,以确保规则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激励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设置小组合作任务、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角色扮演等。
教师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激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课堂秩序的良好维持。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管理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例如,使用多媒体设备、实物示范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及时管理和纠正误区在初中教学中,及时管理和纠正学生的行为误区是关键的课堂管理策略。
当学生出现行为不当或违反规则时,教师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及时进行管理和纠正。
浅议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浅议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课堂纪律是保持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的基础。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课堂纪律,才能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而对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则是教师在面对学生不良行为时,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以维护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
下面将从课堂纪律和问题行为管理两方面进行浅议。
课堂纪律管理策略1. 建立规范建立规范是课堂纪律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明确课堂行为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应该如何在课堂上表现。
这其中包括学生入座时间、上课期间的表现、课堂作业的要求等等。
通过这种规范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标准,从而提高课堂纪律。
2. 立规矩不松劲一旦建立了规范,教师就应该坚持执行,不可轻易放松。
只有对学生的行为做到及时的监督和规范,才能保证课堂的秩序。
3. 灵活运用奖惩对于遵守规范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表扬,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的积极行为。
而对于违反规范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予以批评和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4. 制定详细纪律管理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纪律管理方案。
可以将课堂规范写成课堂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每一项规章制度。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在课堂上行为。
问题行为管理策略1. 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应该保持对课堂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进行干预。
2. 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找出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惩罚。
但在进行惩罚时,教师要灵活运用,不要过于严厉。
在进行惩罚的也要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 寻求家长支持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是与家庭环境有关。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可以适时寻求家长的支持。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更好地找出问题的原因,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究
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究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可以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一些因素:1.学生个体因素: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都可能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2.学习环境因素:课堂氛围、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难度等都可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3.社交因素: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同学间的群体行为等对课堂行为产生影响。
4.外部因素:例如,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社会事件等都可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产生影响。
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管理策略:1.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创建一个鼓励互动和合作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受到尊重。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机制,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积极行为。
2.设计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制定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保持注意力。
•提供具有适度难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考能力。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建立信任和尊重。
•注意个别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4.实施行为管理策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预期的行为和责任。
•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对于符合规定和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学习反思。
5.针对个体学生的问题:•识别并解决个别学生可能存在的特殊需求或问题。
例如,提供额外的支持,与家长沟通等。
6.及时沟通:•与学生和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鼓励和支持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管理策略。
具体的管理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
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和被关心。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探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行为。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问题行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策略:
建立规则与惩罚制度:规定明确的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建立正面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优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尽量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感兴趣,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加强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导作用,有助于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加强父母的参与:父母是学生的重要后盾,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让他们参与学生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加强学校的管理: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加强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建立辅导机制:建立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学习困难,可以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初三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与技巧
初三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与技巧课堂管理在初三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班级氛围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挑战,而好的课堂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文将探讨初三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与技巧,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在初三课堂管理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们明确规定课堂纪律、准时到课、主动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等基本行为准则。
同时,教师还可以制定期望,如积极回答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学习主动性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了解课堂的要求,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后,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三、巧妙运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初三课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巧妙运用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信心;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且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分组,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激励,提高集体的学习效果。
四、细心管理课堂时间合理管理课堂时间对于初三课堂的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细心管理课堂时间: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前准备充分,提前安排好各项教学资源,避免步步紧逼;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五、个别关注学生需求在初三课堂管理中,个别关注学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初三课堂管理技巧与策略
初三课堂管理技巧与策略在初三学习阶段,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行为表现与初中其他年级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来指导学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三课堂管理的技巧与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
一、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初三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育游戏或小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分享学习资源。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为了满足初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投影仪播放教学视频或展示课件,以增加学生的视听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作业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初三学生因为升学压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变化,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课堂放松的时刻,让学生有机会与同学们交流放松,缓解学习压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组织班级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绪,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四、设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则为了管理初三的课堂,教师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中应该做什么。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课堂目标,并告诉学生该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制定一套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奖励和惩罚机制,让学生明白违反规则会有相应的后果,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运用一系列问题解决策略。
本文将探讨初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
一、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在一些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度低成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实用的任务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音频、视频等,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的问题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提供适合各个层次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内成员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彼此补充不足。
3. 个性化指导与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题。
三、课堂纪律问题课堂纪律的维持对于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守纪律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教师在开始学期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纪律规范,让学生清楚了解课堂的行为准则。
2. 采用积极激励措施: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守纪律。
例如,设立优秀学生奖,激励学生表现出色。
3. 运用有效的惩罚措施:当学生违反纪律规定时,教师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维护课堂秩序和纪律。
四、学科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有些学科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初中课堂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初中课堂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关键时期,其中课堂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课堂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效果。
一、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敢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二、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维,并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梳理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备忘工具,帮助记忆和复习。
三、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面对困难问题,学生可以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
老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人物,他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相互补充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四、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合理的学习时间规划对解决课堂问题至关重要。
学生应当制定学习计划,将时间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学科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还需注意科学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放松,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五、善于利用资源在解决课堂问题时,学生可以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学校图书馆、网络、教辅资料等资源都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通过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堂问题解决的基础能力。
学生应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善于思考和总结。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学习,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注重反馈和调整学生在解决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应及时反馈和调整。
他们可以通过检查自己的学习笔记和作业,总结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同时,学生还应重视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课堂行为管理研究
初中课堂行为管理研究在初中阶段的课堂中,行为管理是教师必然会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良好的行为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课堂行为管理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首先,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重要转折期,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调整中。
一方面,他们身体上的增长使得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兴趣容易转移;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状态微妙而多变,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因此,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良好的行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为了实施有效的行为管理,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
在开始一节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明确各类行为所对应的后果。
例如,将课堂期末阶段分为小组竞赛,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
同时,教师还应当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的规范。
进一步,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通过点名、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优异表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然而,初中课堂行为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动力不够高,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行为习惯不良的情况,如走神、吃东西等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并适时予以惩罚或引导。
最后,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教师应当在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课堂行为管理是教师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激励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及针对问题制定对策,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在初中生的课堂中,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行为的情况,比如课堂纪律不良、迟到早退、打闹嬉笑、交头接耳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该注重规则的建立和执行。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该向学
生明确课堂的规则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在课堂中应该表现出的行为规范。
同时,教师要严
格执行规则,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处罚和警告,表现好的学生也要予以表扬和
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课堂的纪律问题。
其次,教师还需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调
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一些行为问题,如迟到早退、打闹嬉笑等,教师要在正面角度
引导学生,注意用语和态度语气上的温和,及时关注和回应学生的需求。
要让学生感到被
尊重和理解,尝试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教师还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
不应只是死板的讲解和演示,而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分组讨论、小组活动、展示演
示等方法,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需要教师注意规则的建立和执行、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不断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问题行为,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行为管理已成为校园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初中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已经成为了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一、问题行为的分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并分类初中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
常见的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五类:1.注意力缺失行为:注意力分散,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
2.个体行为:独来独往,自造孤岛,孤僻,社交能力差等。
3.动态行为:行为反复无常、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
4.协议行为:追求同伴的认同、不尊重老师,不遵守学校规则等。
5.学业成绩行为:学习成绩差、作业不交、考试作弊等。
了解了问题行为的分类,接下来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以下是几种管理策略:1.积极引导行为: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使学生逐步融入集体,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有目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正确倾听行为:了解学生的情况,听他们的心声、倾听、关注、关心学生,化痛苦为追求,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重拾奋斗激情,创造成功的机会。
3.建立积极沟通平台:尝试通过社区活动、家长会、学校论坛等媒介,让学生和家长产生有效的互动和联系,使学生更加愿意对学校感到敬畏和归属感。
4.建立正面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机制,用奖励来鼓励学生改变不良的行为,同时也要避免给予过高的奖励,从而达到初中生良好行为的顺利培养。
5.不良行为的惩罚机制:在遇到学生不良行为时,一定要立即采取行动,将不良行为加以纠正,这也是一个让学生明白自身责任的教育过程,所以处罚要逐步升级,通过逐步加大惩罚力度,达到矫正行为的目的。
三、总结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礼仪往往是影响学生综合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管理策略,尊重孩子们的自尊,帮助他们走向成长的道路。
事实上,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需要耐心、细致、严谨和方法,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初中生的问题行为,打造优秀的学校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数学学科子课题(一)研究背景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
就教师、家长、学生而言,倍受关注、倍感忧虑的教育问题莫过于课堂问题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纪律或行为管理技能,是通向成功教学生涯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因此,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尤其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更是课堂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心理的叛逆期,因而在课堂上总会表现出种种问题行为,它将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问题行为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
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严重对立,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极大伤害。
如果教师意识到课堂里发生的所有错综复杂的行为,并进行积极预防和矫治,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于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首先,课堂管理是教师的行为活动,即课堂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其次,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再次,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采用的所有方法、策略均属于课堂管理的范畴。
2、课堂问题行为行为是指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生理与心理的活动,即行为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所有活动。
我国学者李志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
”3、管理策略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教学的适宜行为,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
本文就是着重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解决课堂问题行为,从而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提出可行的策略。
4、课堂问题行为的判定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破坏课堂纪律,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秩序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是学生在师生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本人或他人学习、或影响教师教学的行为。
在数学学科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外向性行为:上课乱插嘴;上课随意发出怪声引起同学哄堂大笑;同学之间传纸条等等。
内向性行为:上课总是低头;教师布置的练习总是不动笔;自己一个人做小动作;上课总是发呆等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数学学科课堂问题行为在中小学课堂中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必须充分协调这一体系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但是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学生常常因各种原因引发种种课堂问题行为,这不仅极大地干扰了教师正常的教学行为,而且阻碍了学生自身及他人正常的学习行为。
作为教学活动中另一主体的教师也常因自身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素养等的不同而引发学生的一些课堂问题行为;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教师在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并未对此有清楚的认识,这不仅无助于问题行为的解决,反而激化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而使课堂人际关系紧张,教学效率降低,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
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对“教师的应对方式” 进行实验干预根据,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心理的叛逆期,因而在课堂上总会表现出种种问题行为,它将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问题行为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
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严重对立,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极大伤害。
如果教师意识到课堂里发生的所有错综复杂的行为,并进行积极预防和矫治,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于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1、主体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思想,教师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上,把学生放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沿经受锻炼、考验,让学生重新做回自己,做自己未来的驾御者。
2、人本管理理论21世纪科学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文化的非理性主义相融合的管理学理论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个体自主选择,把人的愿望、情感、需要于一些理性的规章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区培养和提高人的能力。
3、控制理论行为控制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一种理念,它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控制。
第一,通过对环境刺激的精心设计和控制、安排,获得预期的行为结果。
第二,充分利用强化的作用。
在斯金纳看来,由于人们通常是以增加愉快、减少痛苦的方式行事,在人的行为习得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能够引起“愉快”或“痛苦”感受的事和物来增加或消解某种行为的出现,即以强化练习而导致行为的变化。
4、促进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皮业杰等促进发展论的倡导者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
作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结合的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生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商等方式,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渊源。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1、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课堂问题行为”,对“教师的应对方式” 进行实验干预根据,解决影响教学效率和师生心理健康的课堂问题行为,提高教师应对方式与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与重点(1)、行为矫正策略行为矫正策略是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它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取代或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步骤是:确定需要矫正的行为——制定矫正问题行为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强化物与强化时间——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以良好的行为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做好师生情感的投入;②教师角度的转变;③设置问题时要分层次;④设置问题时情境时要分层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2)、心理辅导策略心理辅导策略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合作、民主式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协助正常人的教育与发展,其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自我意识,正确选择行为方向,确立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实现成功。
心理辅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发挥学生潜能的情境;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平时多下班与学生谈论学习之外的事,增进亲和力;②上课时不再经常板着脸让学生看着就后怕,要面带笑容;③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要表扬“很好”“很棒”“教师很高兴”,答错时要安慰“不要紧”“没关系”“争取下次答对”“教师相信你一定行”等等。
(3)、目标导向策略目标导向策略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德克雷斯(R.Drekurs)提出的。
德雷克斯认为,“人的所有行为,包括不良行为,都受其内在需要所驱动,并尽力追求个人的社会认同”。
因此,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被认同,学生如果得不到认同,他们的行为目标就会出现偏差。
教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目标的处理策略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确认学生的错误目标。
第二、2.教师向学生解释错误目标及相应的错误逻辑。
第三、帮助学生改变其错误目标,引发学生新的建设性行为,纠正学生的错误目标。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对不肯动手做作业的同学耐心寻问不做的原因“是不是不会做?如果是,那教师出几个你会做的题,相信你一定愿意了吧?”;②对一些经常不动脑筋喜欢抄作业的同学,采用反计法:“你今天的作业不要做的好吗”他会说“为什么?”“你说呢”教师反问。
让同学感觉教师已经发现他在抄作业并私下改正。
(4)、果断纪律策略果断纪律策略是由美国学者肯特夫妇提出并提倡的,他认为教师有责任管理课堂,教师在管理课堂时,应该充满自信,向学生明确课堂常规,确切地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教师不能接受,什么行为教师可以接受。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求学生不是在讨论时,不能乱插嘴,如果是讨论时允许大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越热烈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②要求学生练习时,大家都要动手做,不会的同学可以举手问老师也可以挑自己答做的光做。
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对一些后进生不做;(5)、和谐沟通策略和谐沟通策略是以是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师效能训练理论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它同样适用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这一策略提出的基本理念是,课堂上真正有效的管理来源于学生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制,只有在支持性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表达其面临的问题及其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上课要面带笑容走进教室,让学生感觉教师和谐可亲,然后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能引起大家一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带进你今天的教学内容里。
(6)、需求满足策略需求满足策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提出的。
格拉塞认为,人有两种基本需要,即爱和被爱的需要、期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自己和他人认可的需要。
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被爱和被接纳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认同,而缺乏爱和不被接纳易使其获得失败的认同,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学生未能获得成功的认同的直接结果。
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好表现的同学尽可能满足他的欲望,让他发言,并在同学面前多表扬他,让一些胆小、内向的同学尽可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在全班同学前大加表扬。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研究思路(1)资料积累:从维普、中国知网及其博硕论文库中下载了大量的资料,供研究用。
(2)人员培训: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负责各项工作的展开与研究经费的落实。
(4)规划好各级子课题,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
(5)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6)总结推广,撰写经验总结,在省刊发表,利用课题研究网站等阵地及时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推广经验。
2.研究过程(1)实施方案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2月)。
撰写阶段报告,经验论文、资料汇编。
(2)中期评估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根据课题的实施进行中期评估,并作调整。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成果汇总,资料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