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2课《 桥之美》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桥之美》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请同学们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六、小结:
桥是美的,但只有桥的美还不够。美是需要发现的。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太多的美被我们错过了。隔着河的两岸需要用桥来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用心来沟通。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地架好与他人之间沟通的心桥,同时,自己也要珍惜好这美好的青春,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
间
复备
一、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整体感知:
思考: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
文章主要写了桥与环境的关系。文章写了哪些桥?这些桥又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呢?
课前准备:
⑴ 仔细观察一座桥,从桥与不同环境的联系中发观美
⑵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让学生介绍家乡的一个美的建筑,并说明为什么美。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⑴ 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
5
10
20
10
板书设计:
桥之美
桥美在哪里
教后记:
⑵ 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3)找出本文诗化语言,朗读,品析
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篇一一、把握大纲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
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三)学生情况的分析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2)形象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表格式活页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册)doc初中语文
引申: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不同那个,对桥的感受就不一样:
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诗意美;
那么画家眼中的桥又不有一番乐趣。让我们一起随画家去观赏桥的美吧。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下面的摸索题:
A、吴冠中眼中的桥之美指的是什么?并比较茅以升的桥之美有何不同?
3、相互补充,完成感知和明白得
A---茅氏:着眼于桥之形表达的美;
吴氏:着眼于小桥流水人家所具有的块、线、面构成的画面产生的美感。强调桥与环境的组合。
B----乌镇苇丛的石桥; 细柳下的石桥;
仿卢沟桥、宝带桥; 风雨桥。
C----苇丛之狭窄拥挤、憋闷
石桥的鲜亮简单使空间显得开阔疏朗令人神清气爽。
小结:桥或主或衬与周围景和谐一体
提示:认真揣摩1-3节找到关键句——桥在不同环境中多样形式的作用。
小结:观赏角度不同收成也不同。
B、吴氏以哪些例子来印证自己的对桥的美感呢?
C、分组重点观赏体会,然后讲一讲自己的美的感受。
D、讲讲如何样观赏一幅画?如何样构建一幅画?
学生回答——象〝虹〞,着眼于桥的结构美。
1、学生自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老师布置的咨询题,举荐代表发言
形-------交错之形
乐曲-------和谐统一的整体。
桥之美,是通过桥与自然展现出来,展现出和谐的韵律,音乐以声音展现、桥以形象来展现,只是方式不同,都吸引着画家的眼睛。
教学反思
F.美句观赏。本文不仅见解独到,语言也富有韵味,找出来品一品。重点品味练习三。〔题目见课文〕
总结.那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让我们努力提高观赏美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借鉴与创新。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让学生感受桥梁的美。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桥梁的印象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桥是跨越障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这句话解释了桥梁的定义和象征意义。
“桥梁之美,在于其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这句话概括了桥梁之美的三个方面。
2.学生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桥梁的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四、课堂讨论你认为桥梁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一座桥梁?为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桥梁之美?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写作训练1.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我眼中的桥梁之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提示,如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等。
3.学生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下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桥梁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今后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精品教案新人教版12桥之美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的类型:示意图。
2、体会文中所说的桥之美“美”在哪里,学习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
3.体验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1、查资料,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
2.通过反复阅读和欣赏文本,我们可以借助图像理解作者的审美观点。
3.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文章的特点。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本文通过与中国石拱桥语言的对比,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困难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一、导人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家》让人想起了家的温暖;许志摩告别剑桥让人无限惆怅??在诗人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艺术家眼中,这座桥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感受“桥之美”。
2、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
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停:停。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史诗:史诗是描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诗。
4、自由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它不关注桥梁本身的结构美,而是关注桥梁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形式和功能。
2.为了说明这座桥的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通过对这些桥梁的具体描述,作者详细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梁之美,即桥梁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形式和功能。
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2.《桥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描写细致、情景交融。
【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全文,并从中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学生朗读一遍。
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芦苇丛中的石桥细柳下石桥桥之美天水间的长桥山区的风雨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重点研读过渡:我们很多同学在假期跟随父母亲戚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光,有同学见到过文中的这些桥梁?觉得它们美吗?(学生回答)对它们美在何处,也许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要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桥的美呢?吴冠中先生在文章第四段中就详细地告诉了我们欣赏桥之美的方法。
1.听读第四段,并思考老师读出的这些桥美在何处。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最新12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最新12篇)《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篇一一、课文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有二,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位大画家对桥之美专业的解读,二是如何将桥之美与文章中所举的例子联系起来,且不能上成美术欣赏课。
我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分段落、分层次,再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找到相同点,通过比较引发思考,由此来把握桥之美的含义。
上课时自然也选择了一些图片,但主要用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直到讲完所有内容,才展示了吴冠中先生的几幅作品,以对应文中对桥之美的描写。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照关键句、结合旧知,理解桥之美的内容。
2、通过划分层次、比较阅读,分析文中所举例子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吴冠中先生的相关画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南唐大词人冯延巳有两句非常的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孤独的身影,苦苦地等待,轻风吹拂的衣裳,平林、新月,构成了一幅凄凉而又极富诗意的画面,而这幅画面的中心就是那座小桥。
小桥是诗歌中最常见的形象,它能一直吸引着历代诗人的目光,必然有其独特之美。
吴冠中先生是一位大画家,他从画家的角度来描述桥之美,同样也能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发现桥的独特之美。
2、划分层次,了解桥之美。
(学生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文中有关桥之美的内容)提示:(1)本文同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找出文中举例说明的内容,就可以将层次划分清楚。
(1-3,4-7,8)(2)画家偏重的是桥的什么美?作者更偏重于将桥与什么联系起来?归纳:“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3)作者所说的“形式美”,具体指什么?(学生读下文,分析关键字句的含义)①“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线与块面之间的对比,在古诗中也出现了,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桥“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教育意图1.堆集言语,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3.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教育重难点1.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教育想象1.与《我国石拱桥》比照教育;2.辅导学生结合日子实践、发挥想像领会作者所体现的“桥之美”。
课时:1课时教育内容与过程情形激趣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神韵。
现在就让咱们跟从今世画家吴冠中去感触“桥之美”吧。
吴冠中1919年生,我国现代闻名画家。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结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下一任重庆大学修建系助教。
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榜初次个展。
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48年著作参与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为寻根决然回国。
先后在中心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修建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心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0年文革期间,下放河北乡村劳作。
1973年调回北京参与宾馆画发明。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著作于开幕40分钟内悉数售完。
1988年参与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
1989年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
在美国举办著作巡回展。
其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创始我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后来他的墨彩《交河故城》价格更高达225万港币。
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创始我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
1991年承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5年承受法国轩尼诗公司95轩尼诗构思和成果奖。
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阐明文的写作的目标,用横线标出文章的阐明点,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阐明目标的特色,批注自己的阅览了解,列出不明白之处。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的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2.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2、检查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勾画出表明作者对“桥之美”看法的语句。
2、朗读这些句子,详细那个作者重点要写什么内容。
3、作为画家,作者十分喜爱桥,他喜爱桥的缘由是什么?四、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齐读4—5自然段,标注出作者在文段中列举了哪些桥。
2、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桥,并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六、绘桥:欣赏图片,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桥,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桥和喜欢的理由。
七、布置作业:搜集古诗词中描写桥的语句并体味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色彩的搭配(对比)点、线、面构成(和谐)形象的重叠、交错(联系)景物的选择(映衬)……教学反思:《桥之美》是散文中的小品文一类。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引领我们去看此前虽感觉到美好却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和谐、丰富的画面感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怎样才能体会画家眼中的“桥之美”呢?“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读既可以在析之前读亦可在品之后再读,但读是必须的,尤其是在散文的学习中。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
教案一:课文导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语文桥之美》,了解语文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和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推理、归纳和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述一些名言和格言,如“语文为桥,文化为水”、“文化交流是心的桥梁”等,来引起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
然后,提问学生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习阅读(20分钟)教师核对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语文桥之美》。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醒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和详细描述。
3.分析课文(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课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中主要描述了哪些文化交流的方式?(2)课文中说到“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法和绘画,正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悟”,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3)课文中提到的“语文桥”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其他的“桥”可以进行文化交流?(4)你认为语文对文化交流有什么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课文中的观点和主题,并提醒学生要重视语文的学习和文化交流。
然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对于文化交流和语文学习的看法。
5.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自己的短文进行展示。
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评价。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于本节课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积极参与文化交流。
教案二:课文解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语文桥之美》,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了解课文的结构和文学特点。
《桥之美》课文教案
《桥之美》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理解有关桥梁的知识;
2. 掌握桥梁的构造、建造的一般过程;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加学生对于建筑、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桥之美》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认识到桥梁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以及其构造与建造过程;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模拟桥梁的构建过程。
四、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建造过程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
2. 教学的实践环节需要搜集素材、模拟操作。
五、教学方法
1. 视频播放法:通过现实生活中桥梁的实际影像,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桥梁;
2. 翻看图片:通过图片了解桥梁的结构;
3. 设计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模拟桥梁的构造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桥梁的引入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桥梁。
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桥梁的实际影像,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桥梁的建造过程。
2. 桥梁的分类
介绍桥梁的种类,并以图示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不同种类桥梁的构造与建造。
3. 教学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模拟桥梁的构造过程,并让学生互相点评和分享对于桥梁的看法。
七、教学评价
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评价;
2. 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
3. 分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
八、教学材料
1. 视频素材:有关桥梁的实际影像;
2. 图片素材:有关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3. 实践工具:小组需要准备好废纸箱、剪刀、胶水、牛皮纸等。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优秀4篇)桥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两座桥的“神奇”,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在教学流程中,注意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凸现重难点。
首先教师重点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放手让学生继续合作学习与交流。
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全班交流时,尽量让每组汇报反馈。
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学习目标】1、认知: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情感:体会“塑料桥”和“潜水桥”的“神奇”,丰富想象力,尊重个人独特感受。
3、操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归纳出两座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拓展想象。
4、分层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全班)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塑料桥”和“潜水桥”的“神奇”之处。
(中等及其以上学生)【教学重点】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自主研读课文,发现两座桥的“神奇”之处。
【课前准备】学生做好常规预习工作;搜集有关桥的资料。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字词游戏。
⑴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兰兰过桥》。
(板书并齐读课题)⑴ 在上课之前,愿意和老师来玩个过桥的游戏吗?2、回忆上节课所教的课文内容。
过渡语: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老师也很高兴听见你们把词语读得那么好。
现在,我们再来一起复习一下课文吧!(多媒体课件展示要求)⑴ 请你快速的看一下课文。
⑴ 回忆一下:兰兰过了哪两座桥?⑴ 课文分别是用哪几个小节来描写这两座桥的?3、学生自读、反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案
时安排】作者:吴冠中,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又是灵活多样的。
主要可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煞.(感知1..文中为何又列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
这表现了作者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徽.宗(wēi)题跋.(bá)酒肆.(sì)B.摄.取(shè)遒劲.(jìn)纤.夫(qiàn)C.舳.舻(zhú)枢.纽(shū)漕.运(cáo)D.停泊.(pō)簇.拥(cù)沉檀.(tán)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揪.着(jiū)湛.蓝(zhàn)刹.那间(shà)B.咆.哮(páo)默契.(qiè)澎湃.(pài)C.镌.刻(juān)凛.冽(lǐn)舰载.机(zài)D.娴.熟(xián)着.舰(zhuó)曲.线(qǔ)3.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C.《与朱元思书》——吴均——唐朝文学家、史学家D.《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思想家4.(题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是一则消息,文中的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最后一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
C.《“飞天”凌空》一文是一则消息,它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经过。
D.《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桥之美》教案-文档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桥之美》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由。
2、品尝本文优美而又富存心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赏识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课要点难点】品尝本文优美而又富存心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部署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正确注音,清除字词障 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或依照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
(表现桥与四周环境的和睦 一致)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课步骤】一、整体感悟二、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令人产生无穷的难过⋯ ⋯ 在诗人的眼中 “桥”是人性化的,是感情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 有一番神韵。
今日就让我们跟从今世画家吴冠中去感觉“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课文范读三、教师配乐速、语调及重音的掌握)(要求:注意语气、语题四、学生自由朗诵课文,思虑以下问)(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问题美在哪处?1、在作者的眼中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明桥2、为了说何如赏识一幅画?文谈3、联系课四人小组议论明确:自己的构造美,而是缘于桥在不一样环1、其实不着眼于桥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丛上的石桥;江南乡下柳细镇苇2、举了四个例子:乌、苏州的宝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的长下的石桥;水天间雨桥。
州山区的风带桥;形式独到的广西、云南、贵、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3、画面的组成能否有块又不失和睦。
能否都能和四周的光景既形成比较析五、研读与赏画家,作者看出作为不难(过渡)经过阅读文章,我们、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
那么你能、种类淡化其构看桥造美的语言描述文中你最赏识的一幅画面吗?用优。
要点研读第④小节(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四人小组议论:1、谈谈四幅图中你最喜爱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并谈谈为何喜爱? 2、请有绘画天分的同学评论。
3、我们应从哪些角度赏识一幅艺术作品?明确:1、厚厚实实的平面展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小拥堵, 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亮,能使空间 蓦然显得疏朗广阔,令人感觉心旷神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之美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理解作者喜欢桥的原因,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设想1.与《中国石拱桥》对比教学;2.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像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桥之美”。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吧。
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著名画家。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
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第一次个展。
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48年作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为寻根毅然回国。
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0年文革期间,下放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作品于开幕40分钟内全部售完。
1988年参加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
1989年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
在美国举办作品巡回展。
其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开创中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后来他的墨彩《交河故城》售价更高达225万港币。
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开创中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
1991年接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5年接受法国轩尼诗公司95轩尼诗创意和成就奖。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魅力(mèi)口吻(wěn)符合(fú)煞风景(shā)情调(diào)笼统(lǒng)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诗境:富于诗意的环境。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煞风景:煞,削弱,损坏。
指破坏人的兴致。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孕育:怀胎生育。
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2)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3~6)桥之美的内涵石桥与苇丛石桥与细柳乌镇小河的桥长桥与水面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风雨桥与廊亭正面虹桥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清明上河图》乡间小桥南京长江大桥反面桥的美在于它在不同环境中的配合和沟连中的作用成昆线的直线第三部分:(7)普遍意义的美学原则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先指出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接着举了四个例子从多角度指出桥之美具体美在何处。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
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
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明确:本文以画家的眼光发掘出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2.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明确:角度新。
作者以画家的眼光展示了桥之美。
作者在文中除了从桥的历史、结构与形式上介绍了桥的特点外,还从桥与周围环境的描配上品味了桥之美。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1.吴冠中老先生以其画家独有的眼光给我们品评了桥之美,先总的说了美在哪里——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举了一些实例,说明了什么样的桥梁才是美丽的。
你是否赞同吴冠中先生的看法?为什么?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3.你学了本文后,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总结固趣:小结: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指出了对桥梁的欣赏的着重点,然后分别举例说明了桥与周围景色之间的关系。
布置作业:预习《苏州园林》,要求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
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
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
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
特立独行屡屡成为热点人物吴冠中近年来不经意间创造了太多的热点新闻。
其中引人关注的是1991年他销毁了200余幅不够满意的作品。
但被海外称为“毁画就是在烧房子”的吴冠中也被国内一些人指为“作秀”。
他有时被神话,有时被魔化,业内人士表示,《1974年·长江》的出现,将引发吴冠中新的热点,并引发很多的论题。
1993年,74岁的吴冠中还遭遇了一场磨难,不经意间又成为热点人物: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公司在吴冠中提出否认与抗议的情况下,强行拍卖了一幅假冒吴冠中名义的毛泽东肖像伪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拍得港币50余万元。
吴冠中委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向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官司一直打到1996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吴冠中胜诉。
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有了结果,但被告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公司拒绝向吴冠中公开道歉并声明所拍是假画,最终此案只能以法院向社会发布公告了结。
花费巨大精力和财力打官司,虽然胜诉却仍不能为自己讨回公道,年事已高的吴老对此极其无奈,不由喟然长叹:“黄金万两付官司”。
吴冠中是一位有争议的画家,在批判多于首肯的孤独中辛勤跋涉了半个世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认为,在美术界,吴先生以特立独行而饱受争议,也以此著称于世。
他离经叛道的画风,使他的独特性无处不在。
善于制造历史传奇也许是吴先生无数个独特性中的一种。
他总是很机智地在适当时机以传奇的方式吊起大家的胃口:艺术史家寻秘的嗜好,商家的利益欲望,批评家狐疑的质问……《1974年·长江》的面世将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一点,不会有人怀疑。
艺术创作之路充满坎坷1950年,吴冠中留学三年后从美丽的巴黎回到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祖国。
1966年后被下放到农村劳动,禁止作画,直到1972年时才被允许每周作画一天。
由于没有足够的画具,只好画在纸板上,以农家柳条编成的粪筐作画箱,被人们戏称为“粪筐画派”。
1973年他调回北京,1974年又卷入了“批黑画”运动。
但是除了限制时期,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画笔。
直到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了“吴冠中作品展”,这是他回国后首次个人画展。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水墨创作,并从具象走向半抽象,在点线面、灰白黑、红黄绿中探索,形成了“吴家作坊”的创作风格,也从此开创了他艺术生命中的另一个高峰。
“艺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吴冠中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绘画大师,是20世纪并21世纪中国艺术界的一个奇迹。
他横站于中西之间、古今之间、油彩和水墨之间。
他是中国文化部为健在的艺术家首次举行大型个人作品展的画家;1992年,他首次打破英国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惯例,成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行个人作品展的中国当代画家;早年留学法国的他,作品受到法国人民的厚受:1991年,他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位”,1993年,巴黎市市长授予他“巴黎市金勋章”,2002年,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以高票选举吴冠中为该院通讯院士。
这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自1816年建立以来第一次选举中国画家为通讯院士。
吴冠中被誉为“艺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
今年,吴冠中作品展“水墨历程”作为中法文化年专项活动,在法国及北京等地巡展。
作为文学家的吴冠中吴冠中还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
他自幼爱好文学,写就100多万字情真意切的吴冠中散文和艺术文论,陆续出版了《吴冠中画韵美文》、《吴冠中谈美》、《我读石涛画语录》、《沧桑入画》、《移步换形》、《吴冠中自传》、散文集《短笛无腔》等多部文集,真实记录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曲折迂回的流变,惊心动魄的论争,以及他献身艺术、九死不悔的经历。
吴冠中的文章以形象抒情感染人,并阐释哲理与禅思,将绘画中的意境完美地揉合在文学创作中。
这些,足以使他跻身散文大家的行列。
但是由于他在绘画方面的巨大成就,让很多人忽略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吴冠中:看风景等于看生命吴冠中的艺术,被公认为“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一个奇迹”。
吴冠中说:“人一路走来,阅遍风景万物,看风景等于看我自己的生命。
用‘生命的风景’概括我的一生,很恰当。
因为,我绘画,就是想把生命中的一道道风景,一一展现给大家看。
”为该画集作序的,不是艺术界同道,而是著名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自称“总怀着虔诚的心情看吴先生作品”,在他看来,“冠中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生命的激情在他的画中如火如荼地燃烧着。
在创作中他将强烈的形式用极精练的笔墨色彩表达出来。
他对形式美感的理解,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
他在东方和西方情感形式的对话与碰撞中不懈探索,最终寻找到自己情感皈依的语言,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诗意家园———生命的风景。
”吴冠中画语录不断线的风筝将作品比之风筝,风筝必须能离地升空,但风筝不能断线,这线,是作品与人民感情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是联系了作品与启示作品灵感的线体之间的线。
我也往往踩在断线与不断线的边缘,但仍愿立足于不断线的范畴里。
《晚晴天气说画图》,《吴冠中文集》第424页[P30]我珍视自己在粪筐里画在黑板上的作品,那种气质、气氛,是巴黎市中大师们所没有的,它只能诞生于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中。
……我虽长期没有画室,画并没有少画。
倒是他们应羡慕我们:朝朝暮暮,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上,拥抱着母亲,时刻感受到她的体温与脉搏!《望尽天涯路》,《吴冠中文集》第18页[P33]东西融汇往事如昨。
五十年创作生涯:东西求索。
取回了西天的经:视觉形象中的形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