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拓展欣赏
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渔歌子》鉴赏.doc
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渔歌子》鉴赏小升初语文学习需要大家掌握一些古诗词,在复习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大家要学会对其进行鉴赏,为此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渔歌子》鉴赏,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古诗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2017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渔歌子》鉴赏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我们能够好好阅读这些古诗文鉴赏,想要获取更多小升初古诗词鉴赏内容,请登录查阅。
渔歌子古诗词赏析
渔歌子古诗词赏析渔歌子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写渔民渔歌为主题,表达对渔民生活的赞美与祝福。
渔歌子的韵律轻快明朗,节奏独特,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适合用来歌颂大自然和渔民的生活。
下面将对几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进行赏析。
1. 渔歌子-浪淘沙浪淘沙,迎着朝霞,风中帆影若相邀。
天涯浩渺,三万里河山清丽,扁舟一片白茫茫。
赤杨寒影垂钓客,烟寺水阁逢丁香。
独立长桥,万里意成长。
浩渺江山起朝霞,不负春光。
此首《浪淘沙》描绘了渔民清晨出海、修正航向的场景,以及在江山锦绣中享受美好生活的景象。
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辞藻,将江山和渔民的生活相互融合,展现出壮丽而纯朴的画面。
2. 渔歌子-归去来辞归去来,潮水阻渔船。
波涛拍岸,扁舟遥遥衔。
筛人耳中,渔歌声声唤。
梁陇桥边,江山永隐难见。
清露净波漾,轻风拂面。
千山万水,归去来复还。
《归去来辞》描绘了渔民出海捕鱼的艰辛与归来的欢乐。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形象描绘,将渔民的辛勤劳作和对家园的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3. 渔歌子-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首以江南水乡的夜晚为背景的渔歌子,描绘出江南秋夜的幽美与宁静。
诗中以月落、乌啼、霜满天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深夜归船而耳边传来的钟声,给人一种寂寥与宁静的感觉。
通过对以上几首渔歌子的分析与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渔歌子以饱满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生动地描绘了渔民的辛勤劳作、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渴望,以及对家园的眷恋和赞美。
渔歌子既展示了江山秀丽的风景,又讴歌了渔民朴素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这些优美的古诗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世的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让我们一同欣赏和传颂这些经典的渔歌子,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好和力量。
赏析唐诗《渔歌子》
赏析唐诗《渔歌子》《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夫在江边捕鱼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热爱。
全文如下: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的主题是渔夫的生活,通过白鹭、桃花、鳜鱼和蓑衣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景色。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用白鹭的飞翔来衬托出西塞山的壮丽景色。
白鹭是一种优雅的水鸟,经常在水边觅食。
这里,白鹭飞翔的场景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
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描绘了桃花盛开、江水清澈的景象。
鳜鱼是一种美味的淡水鱼,它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通过对渔夫的服饰描绘,展现了渔夫的生活状态。
青箬笠和绿蓑衣都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渔具和服饰,体现了渔夫的勤劳和朴实。
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表达了渔夫在恶劣天气下也不愿意回家的心情。
这里的“斜风细雨”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气候特点,还象征着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渔夫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坚持捕鱼,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渔歌子》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渔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宁静的江南水乡画卷,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好的,接下来我将继续分析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张志和通过对渔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然而,这首诗不仅仅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还通过渔夫的形象,传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首先,渔夫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然坚持捕鱼,这表明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毅力。
这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张志和想要表达的。
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
其次,渔夫的形象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
在这首诗中,张志和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然而,他并没有忘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因此,渔夫在恶劣天气下仍然坚持捕鱼,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历史悠久且脍炙人口的一种诗歌体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汉代,渔歌子便属于中国古代诗歌体裁中重要的一环,历史上有传说说渔歌子出自著名诗人屈原,而古诗大家苏轼也曾写过渔歌子,其诗篇与中国文学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极富文化气息。
渔歌子诗歌体裁让人耳目一新,最为典型的“以舟中渔樵见”、“长江诸岸行一榻”等典句,以诗人强烈的情感和节奏感,绘景象化为诗句,令人浮想联翩。
渔歌子诗艺雅致,描绘的主题多半都是自然景物,以表达诗者游子背离家乡的憾别之思,多由江湖的特殊环境提示,形成具有古典气息的文学瑰宝。
渔歌子的结构与写法,也是一个独特的文体类型。
其文字结构通常为九句,每句的文字音节数以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出现,而诗句之间的连贯效果更是渔歌子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质,以一种自然流畅的句子连接,充分体现出诗人在写作技巧上的丰富程度。
此外,渔歌子有着独特的空间感和时间感,从历史上来看,渔歌子往往塑造了某一特定的时空背景,诗歌中的景物、感觉与心情,均诉说出渔歌子的空间感和时间感,使其丰富了诗歌的感染力与内涵。
在今天,渔歌子依然是我们文学领域中不可缺失的佳作,更是人们在学习古典诗歌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渔歌子虽然简短,但其内涵丰富,用词谨慎,情感浓郁,节奏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值得深入研究与赏析。
《渔歌子·张志和》原文与赏析
《渔歌子·张志和》原文与赏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南宗画的始祖王维认为:“水墨最为上”。
其原因是:“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
”(传为王维所作的《山水诀》)这就是说,淡而能远,饶有余味。
唯其云雾迷茫,才能得朦胧之致,冥漠之情。
这时,空间中各个侧面的界线打破了,远近的距离模糊了,历史和现实茫茫无际的流光也无形融化了。
这便是心理时空的广阔,是由悟解之深与浮想之广交织而成的绝妙境界。
这里有诗情,也有画意。
大体后于王维的张志和,便是这样一位词人,以画意写诗情的作手。
他留传下来的作品极少。
其《渔歌子》原有五首,但另外四首却都为“西塞山前白鹭飞”这一首光辉所掩。
格调清新,韵味高洁,语言质朴,而最为珍贵的,是展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蹈文人的淡泊胸襟。
张志和,唐肃宗时待诏翰林,曾因事被贬,赦还后绝意仕途,长期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
他不仅娴于音乐,还通晓书画。
由于江南水乡的风光给了他丰富的艺术营养,水墨淋漓和烟波浩渺的自然景色内化为词人的意象,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他的以画意写诗情的风格,特别是融汇了南宗画家的风格,确乎不失为他自号的“烟波钓徒”的风格。
“烟波”中点染了这么一个“钓徒”,“钓徒”的高情远意又为“烟波”增加逸韵。
“钓徒”而徜徉于“烟波”之中,他的本来旷放的胸襟自然也就随着流光的空明而翛然远引,得“天地浑溶之气”(石涛《题青莲草阁图》)。
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既然张志和是富于高情远意的诗人兼画家,所以他善于把诗的时间性和画的空间性结合起来。
烟波茫茫,可感之物、可写之景正多,但在他的笔下,却能够从纵横千万里的山水中切取一角,那便是旧吴兴县的西塞山前;从朝辉夕阳的光景流变中切取一刹那,“有先一刻,后一刻不能之妙”(王士祯:《诗友诗传录》)的一刹那,那便是白鹭鸶刚从水田中扑喇喇飞起时,在桃花汛泛起的清溪中肥嫩的鳜鱼正在浮游嬉逐时。
更凑巧的是,斜风细雨的烟波中,恰恰有一个钓徒,载着青青笠帽,披着绿草蓑衣,在水天迷濛中垂钓。
古诗《渔歌子》赏析(6篇)
古诗《渔歌子》赏析(6篇)古诗《渔歌子》赏析篇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闲得意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由地翱翔,衬托渔父的悠然得意。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季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
古诗《渔歌子》赏析篇2【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渔歌子·荻花秋】创作背景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憧憬江湖。
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
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渔歌子·荻花秋】译文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犹如屏上的山水画。
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赛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
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足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解释渔歌子: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
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
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渔歌子》课文解析
《渔歌子》课文解析《渔歌子》是一篇由苏轼创作的古体诗,通过描写渔民忙碌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本文将对《渔歌子》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渔歌子》的基本内容。
诗中描述了渔民在清晨出海捕鱼的情景,描绘了这些渔民的勤劳和坚韧。
诗中写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瓢泼茶。
”这里描写了渔民在夜晚靠近西岩过夜,清晨起来汲取着湘江的清水喝茶。
诗人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渔民的艰辛和对生活的执着。
诗句中还出现了一些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映波荇叶含烟雾,金穗梧桐送白露。
”这些描写增加了整篇诗歌的美感,也突出了自然的壮丽。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渔歌子》的主题。
整首诗以渔民为主角,通过描写渔民的生活和自然景色,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美丽。
渔民是诗中的代表,他们的生活琐碎但充满希望,他们拥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自然也是诗中的主题,通过描绘清晨的湘江和自然景物的美丽,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抒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渔歌子》给我们的启示。
这首诗以渔民的生活为素材,展示了普通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的追求。
诗中写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瓢泼茶。
”这句诗揭示了渔民日夜辛勤的劳作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怀揣有梦想和追求,就能在平凡中创造出美好。
通过对《渔歌子》的课文解析,我们深刻领会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思索以及对美好追求的表达。
诗歌以渔民的生活为主线,通过描写细节和景物,表现出了生活的真实和自然的美丽。
诗歌充满着对生活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给予我们正面看待生活和追求梦想的启示。
通过阅读和品味这篇诗歌,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与自然的关系。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渔歌子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剖析:渔歌子导读:小升初语文古诗词剖析:渔歌子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毛毛雨不须归。
说明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绽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古诗赏析这首词描述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况。
有鲜亮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川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安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遨游,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绽开,江水猛涨,这节气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衬着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毛毛雨不须归”,描述了渔父捕鱼的神情。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毛毛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细风。
全诗着色明朗,用语爽朗,生动地表现了渔父得意洋洋的生活情味。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此后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录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写,感谢。
渔歌子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它以描述渔民生活为主题,通常带有简练抒情的特点。
以下是一首经典的渔歌子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
水涨潮更深,
满载渔船归;
一叶扁舟晚,
孤帆远岸飞。
渔歌声中断,
渔翁欲归家;
桃花映水红,
渔后织罗带。
这首渔歌子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勾勒出了海上渔民的生活场景。
从开头的“水涨潮更深,满载渔船归”可以感受到潮水的潮涨潮退,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场景。
接着,“一叶扁舟晚,孤帆远岸飞”,形象地描绘出孤独的小船在远岸上驶向家园的景象。
然后,歌中的渔歌声突然中断,渔翁们渴望归家。
“桃花映水红”一句,给人以温馨与美好的感觉,仿佛渔后在家织罗带,期待着归船的归来。
整首歌的总字数不多,但通过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展示了渔
民们朴实勤劳、艰苦卓越的生活状态。
这首渔歌子既可让人感受到大
海的浩渺深邃,又能体味到渔民们对家园的眷恋,给人无限遐想与共鸣。
渔歌子这种形式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它以简短、抒
情的语言,描绘了渔民们辛勤劳作、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景象和心情。
渔歌子所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真挚情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这些作品以小见大,通过渔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对美好生活
向往的追求。
总而言之,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简短而抒情的体裁。
它以
描绘渔民生活为主题,通过简洁有力的语句展现渔民们辛劳劳作和对
家园的眷恋。
这种形式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深刻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令人陶醉的佳作。
词中描绘的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以及那怡情悦性的渔夫形象,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词中描绘的春江水绿如玉,烟雨蒙蒙,如梦如幻。
雨中的青山更显苍翠,江上轻舟悠然漂荡,天空中白鹭翩翩起舞,岸边桃花绽放如火如荼。
春江猛涨,正是鳜鱼正肥时,渔夫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醉意盎然,留连忘返。
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自由的向往的表达。
张志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笔下的渔夫,虽然生活艰辛,但依然乐观向上,享受着自然的美好。
这种生活态度,是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的体现,也是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渔歌子》的语言优美流畅,构思精巧别致,意境深远。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如同画笔,精准而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景。
这种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构思,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的优秀诗篇。
它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赞美和追求。
它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一、渔歌子的背景《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
唐高宗时期,张志和做了一名官员。
他常常外出巡视神水、龙门、统营等地。
他喜欢到渔舟上去捕鱼和听渔家儿女唱歌,久而久之,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
二、渔歌子的意思《渔歌子》的意思是唐代社会中贫穷人民的状况和爱情离合的悲欢。
它是一首充满着诗意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一首描写渔村生活的诗篇。
这首诗通过描述女子对渔人的爱情以及渔人的漂泊和贫穷的境况,凸显了社会的内在矛盾。
它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不甘,反映了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
三、渔歌子的全文欣赏长沙引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真遗老。
春衫薄,夜茶凉,壮志凌云酒干忙。
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尽挹西江,歌怀北斗,五陵豪客多才俊。
公瑾无缪,陈琳已死,老归休。
江南江北看相似,只有巫山巫峡。
不信请看金陵烟雨,数十年前,两岸灯火。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堤。
一朝春夏换人间,百年富贵无几时。
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开始描写多情而又怕相思,入罗帏的少女心境。
她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这体现了她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作者接着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他感叹人生短暂,生命中应该有耐心和智慧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而非为了虚荣和利益而努力。
最后又提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和地方美景,但都不能和渔歌子的情感和情节相提并论。
2. 语言:1.第1句“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表达了少女许多的情思,与“才入”和“又”寄托了她内心的激动。
2.第6句“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用“天堑变通途”来处理思想的转换,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追求生命真正价值的重要性。
3.第11句“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用心灵的语言呼唤生命的幸福,提醒人们不能整日沉浸在虚荣和利益的臆想中而忘记了生命的本质。
《渔歌子》 文章解读
《渔歌子》文章解读《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该诗创作于唐代,作者不详。
通过对渔民生活与内心情感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诗的结构、意象与主题等方面进行解读。
诗歌结构方面,全诗共四十九个字,分为八个句子,每个句子四个字。
这种四字一句的句式,使整首诗呈现出韵律流畅、紧凑简练的特点。
每个句子都通过对渔民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他们艰辛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全诗以“渔歌子”为标题,通篇贯穿了一种愉悦的氛围,符合渔民生活的轻松愉快特点。
在意象描写方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描绘了山水优美的自然景观,西塞山与白鹭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鸟儿在自由自在飞翔的动态;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以桃花与流水、鳜鱼为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丰收的喜悦;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则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为意象,刻画了渔民对自然的融入和对自由的追求。
通过这些意象描写,诗歌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美好的意境。
诗歌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上。
诗中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渔民们在大自然中生活,感受到了山水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他们顺应自然,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诗中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表达了渔民对自由、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他们对真实幸福生活的追求。
通过渔民的形象,诗歌倡导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在音乐性方面,诗中采用了平仄和韵律的手法,使整首诗具有优雅的音乐感。
平仄押韵的使用,使诗句更加流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节奏。
整首诗字数有限,但通过平仄的运用,使得每个字都显得准确而有力,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
总结起来,《渔歌子》通过对渔民生活与内心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结构、意象、主题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渔歌子解析
渔歌子解析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江南好”。
此调始自李唐,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词》、《渔父》、《渔歌》。
张志和词名《渔歌子》。
此调为七言绝句体,多用入声韵,是唐宋词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凡四易韵,始成定格。
其词情意悠扬,风致婉转,语言和谐明快,声调圆润,形象地描绘了渔民的劳动生活,尤其是抒写了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
李清照《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词中亦有“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词律》卷一:《乐章集》入“歇指调”,但唐宋人多用仄韵,故不系截。
调见北宋晁补之《永遇乐》词。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此词起句用倒装法,即‘平林漠漠烟如织’之倒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余谓斯境胜于《浣溪沙》(秦观),余篇不及也。
”作品名称:渔歌子创作年代:唐代作者:张志和体裁:词原文:渔歌子解释:一种曲调,属《太平乐府》。
因借采菱而咏唱,故名。
又名《渔父》、《渔父乐》、《江南好》。
调见《乐章集》。
十二句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格律: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江南好”。
此调始自李唐,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词》、《渔父》、《渔歌》。
张志和词名《渔歌子》。
此调为七言绝句体,多用入声韵,是唐宋词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凡四易韵,始成定格。
其词情意悠扬,风致婉转,语言和谐明快,声调圆润,形象地描绘了渔民的劳动生活,尤其是抒写了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
李清照《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词中亦有“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词律》卷一:《乐章集》入“歇指调”,但唐宋人多用仄韵,故不系截。
调见北宋晁补之《永遇乐》词。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此词起句用倒装法,即‘平林漠漠烟如织’之倒装也。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优秀8篇)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优秀8篇)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篇一《渔歌子》教学反思我的《渔歌子》教学:第一,力图体现诗词教学的厚度。
《渔歌子》这首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备课时,应该把它先读厚。
一个词人张志和,一首《渔歌子》,就这样流传了千年,我开始查阅一些资料,张志和这个人形象逐渐立体饱满起来:他是诗人,他是词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哲学家……我根据《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寄情这两个特点,从厚厚的一沓资料中筛选出了张志和“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以及颜真卿对他的评价,丰厚学生对张志和的了解。
第二,丰盈画面,在音乐伴奏下,通过教师范读,继于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想象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具体描述心中的美景,让他们心中的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
第三,品味“钓中情”,张志和笔下的渔翁为何不归,应该不难理解,但是需要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并想在孩子们心头留下一种情怀,是需要好好设计的,于是我引用颜真卿的话,切中要害,又饶有趣味,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就真正感受到了渔翁的悠闲,豁达。
第四,研究“钓”之蕴,从古至今描写垂钓的诗词很多,该选哪些让孩子去品味,我仔细琢磨,最后选种了〈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江雪〉中孤独的垂钓,〈渔歌子〉中悠闲的垂钓和〈题秋江独钓图〉中豪放的垂钓。
三篇诗词,三种情感,三个境界,期望着能留给孩子们对诗歌执着地追求的热情。
《渔歌子》教学反思《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
所谓“以诗言志,以诗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却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因此,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并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
一、引导想象,进入意境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勾勒出西塞山的美景,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丰富的画面是学好《渔歌子》的关键。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通用15篇)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通用15篇)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85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渔歌子①【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②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青箬笠,④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不详。
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
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
著书亦名《玄真子》。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
”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
”(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
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如何通过渔歌子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
如何通过渔歌子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对于学生来说,欣赏古典诗歌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
而《渔歌子》作为一首经典的词作,为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词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春汛图,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要从了解诗歌的背景入手。
对于《渔歌子》,可以向学生介绍张志和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张志和才华横溢,却因仕途坎坷而选择归隐江湖。
这首词正是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的真实写照。
了解作者的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其次,解读诗歌的词句是欣赏的关键。
在“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西塞山前白鹭自由自在飞翔,桃花盛开,溪水潺潺,鳜鱼肥美游动的画面。
通过对这些生动景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美好。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则着重刻画了渔人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渔人在风雨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再者,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是欣赏的重要方面。
《渔歌子》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词句的平仄和押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感受。
此外,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词中所描绘的场景,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人,在斜风细雨中享受着宁静与自在。
通过这种联想和想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比较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将《渔歌子》与其他描写自然风光或归隐生活的古典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它们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赏析《渔歌子》赏析《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重点字词解析①渔歌于:一名《鱼父词》。
⑦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西。
白鹭,亦称白鹭鸳、小白鹭,好群居,春夏多活动于潮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小鱼等水生动物。
③鳜鱼:即桂鱼,大口细鳞,青黄色。
④箸笠:用箸竹的叶子编制成的斗笠。
箸,竹的一种,高约一米,细杆,叶片很大。
⑤蓑衣:草制的雨衣。
《渔歌子》赏析这是一篇为张志和赢得词史地位的作品。
起首两句是一幅关于自然的`图景:高处是翩然飞翔的白鹭,低处有漂浮着娇艳桃花的欢然流水,流水中有恰然游动的肥嫩鳜鱼。
“白鹭”与“桃花”色调上一冷一暖,对比明丽,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读者从中不难体会到“万物正得其时”的盎然与勃发。
如果说这是一幅更多地显示了动感的图画,那紧接着的则是一幅更多显示了静态的图画,“青箸笠”、“绿蓑衣”是伫立在“斜风细雨”中的“渔父”形象。
“青”、“绿”相邻,充满了和谐安宁。
这里,词人只写渔父的穿着,对其容颜未做一笔描绘,可渔父的神态已毕见,那种忘情,那种物我相融的超旷,都叫人不胜向往。
眼前这些或浓或谈的景物,又都置于“斜风细雨”之中,这就冲淡了它们固有的色调,更适宜于体现江南春天那种特有的烟水迷蒙的景象。
这首词以流动而精约的语言、获取并凝固了—个如山水画般的优美意境。
在这个意境中所展示的决不是俚俗,甚至也不是一般隐居文人以求静求闲淡为终极目标的那种怡然自得,而是一种在绝然出世、高蹈远尘的同时,又渴望生命的感情和思想,显示了词人对道家“静中含动,动静相济”思想的参悟。
因而,这首词深得后人喜欢,刘熙载说:“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阙,风流千古。
东坡尝以其成句用人《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
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艺概·词曲概》)。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展现的休闲垂钓渔文化意境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展现的休闲垂钓渔文化意境中国渔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给今天休闲渔业的发展,灌输绵延不断的民族文化基因,成为中国式休闲渔业的灵魂。
今天,试图通过对唐人张志和《渔歌子》的分析,与朋友们一道欣赏中国渔文化文艺形态代表作之中展现的传统休闲垂钓渔文化意境。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奴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张志和所作《渔歌子》,是中唐文人词最经典的代表之作。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一直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渔歌子》又名《渔》,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
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第一首:张志和《渔歌子》系列共五首,咱们先来欣赏第一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诗句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味道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不想回家。
从休闲渔业的视角而言,这首词特意用白、红、青、绿四种颜色,营造了色彩鲜明的渔文化画面,又用山、水、白露、桃花、鳜鱼、蓑衣等意象,构建了逍遥优美的休闲垂钓意境。
开头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桃红”与“流水”相映,点明季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李璟第六子,南唐后主,公元961年—975年在位:降末后封违命侯,被毒酒毒死,详见《中华上下五千年》。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雪满船。
作者简介: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犁眉,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佐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为明朝开国勋臣,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后被左丞相胡惟庸谮毁,忧愤而死。博通经史,诗文闳深顿挫,自成一家。有《诚意伯文集》等传世。
渔歌子
《渔歌子》拓展欣赏
渔歌子(变格)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渔歌子(变格)
唐·李询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渔歌子
五代·孙光宪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
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
经Hale Waihona Puke 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作者简介:孙光宪(约900年~968年),字孟文,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五代宋初文学家。出身农家,好读书,常校勘抄写,藏书数千卷。后唐时为陵州判官,后避难江陵,高季兴在荆州建南平国,他任从事,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监兼御史大夫。后归宋,为黄州刺史。著有《荆台》、《笔佣》、《桔斋》等集,多已散佚,今存笔记小说《北梦琐言》二十卷,记述五代期间政治遗闻、文人逸事和社会风习等,文笔清新淡雅。他善于作词,《花间集》收录六十一首,《尊前集》收录二十三首,是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的。其词大多为艳词,但也有其他题材,比花间派其他词人的作品稍有内容,风格也较清隽。如《浣溪沙》、《菩萨蛮》、《渔歌子》等颇受后人好评。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评孙光宪《浣溪沙》说:“昔黄玉林(黄开)赏其‘一庭疏雨湿春愁’为古今佳句,余以为不若‘片帆烟际闪孤光’尤有境界也。”生平详见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二其词见林大椿《唐五代词》。
作者简介:李殉(约855年~约930年),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因祖先为波斯人,故其友尹鹗戏称其为“李波斯”。有诗名,尤工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多感慨之音。词的成就更为突出,风格清新俊雅,素朴中见明丽。《花间集》录其词三十七首,《唐五代词》则辑得五十四首。
渔歌子
明·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