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概论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 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 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 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 请问,在现实生活中 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 获得信息? 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邸报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Hale Waihona Puke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 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 重大启蒙作用。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 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 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
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
阅读教材思考,我国 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己办报
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形成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19世纪中前期 《万国公报》_ 1873年 《昭文新报》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影
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民主主 发展 义革命时期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 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 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 蒙作用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大规模媒介向广大民众传播信息、文化、艺术和商业内容的机构和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发展,大众传媒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
在过去,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包括报纸、广播和电视。
报纸是最早的大众传媒形式,起初以印刷方式传播新闻和信息。
广播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的方式传递给大众,而不再局限于印刷媒介。
电视的普及则进一步将图像与声音结合,为大众传媒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的大众传媒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受到冲击。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和信息,而且可以直接参与到内容的创作和分享中。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得传统媒体的传统模式变得不再适用。
社交媒体的兴起更是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各种工具(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消息。
这种即时、互动的传播方式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获取信息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渠道。
在大众传媒的变迁中,少数民众也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发声机会。
以前很难进入传统媒体领域的个人或小团体,现在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平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得传统媒体不能再完全掌握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大众传媒的变革给行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市场份额的逐渐萎缩,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了冲击。
同时,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问题也在互联网时代加剧。
传媒行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伦理准则。
总的来说,大众传媒在科技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经历了深刻的变迁。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传媒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传统媒体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大众传媒的变迁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其影响深远且多方面。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大规模传播媒介向广大公众传递信息、观点和意识形态的机构和行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众传媒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形势。
首先,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技术的进步。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纸质媒体如报纸和杂志面临着数字化媒体的竞争,逐渐失去了传统读者和广告商的青睐。
与此同时,电视和广播也面临着由有线电视和网络流媒体平台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大众传媒不得不转型升级,努力利用新的技术和媒介,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
其次,传媒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过去,传统的大众传媒主要通过广告支持经营,而如今,随着用户对广告的抵制和付费意识的增强,大众传媒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订阅制度和会员制度成为新的趋势,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个性化的服务,传媒公司可以吸引用户进行付费,从而保持经营的盈利能力。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个人可以直接成为信息的发起者和传播者,大众传媒不再是唯一的权威声音,公众有更多的选择和发言权。
传媒公司必须与用户互动,并及时调整策略,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最后,大众传媒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新闻报道和娱乐节目占据主导地位,而现在,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多样化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大众传媒不得不加大探索和创新的力度。
提供具有深度、独特性和创意性的内容,成为大众传媒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关键。
总体来说,大众传媒经历了技术进步、商业模式转变、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内容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它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保持活力,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变迁也将持续进行,求新求变将成为其永恒的主题。
大众传媒的变迁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包括技术的演进、商业模式的升级、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及内容的创新。
这些变迁对于传媒行业和公众来说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挑战。
大众传媒的变迁
2、广播事业(教材P74历史纵横) 3、电视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 (3)现状(特点)
《红楼梦》
问题探究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 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 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 (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 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 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 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 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 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 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 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 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1、哪一种媒介的诞生标志着人 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了大众传 播时代?
报 刊
2、新中国成立后,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 工具是什么?
《人民日报》
3、1958年、标志着中国电视 事业诞生的第一家电视台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电视台
4、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 的影片?
渔光曲
5、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的年代?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 《红色中华》报《新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 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 义革命时期 华日报》《解放日报》 发展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媒体的转变。
过去,大众传媒主要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来传递信息。
这些媒体通常由少数控制者拥有和运营,而且只能通过特定的频道或时间段来传播信息。
这种传媒形态存在着时间、空间和信息传递上的限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获取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众传媒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共享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博客等方式即时地获取和传递信息,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
这使得大众传媒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领域,而是成为了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和影响的平台。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引入了新的媒体形式,如在线新闻、视频分享网站和流媒体服务等。
这些新兴媒体不仅丰富了传媒的形式,还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和更个性化的服务。
大众传媒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机构,而是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媒体创业企业和个人影响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和方式来传播信息和观点。
与此同时,大众传媒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大多数传统媒体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运营,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习惯了免费的信息获取,广告商也开始将资金转移到在线广告上。
这促使大众传媒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如付费内容、会员制度和品牌合作等。
此外,大众传媒也逐渐重视用户体验和数据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内容和服务。
总的来说,大众传媒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
在技术的推动下,大众传媒已从以往的垄断状态发展为一个多元化、开放和互动的平台。
这种变迁不仅改变了大众传媒的形式和商业模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还将继续演变和发展,给我们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挑战。
大众传媒的变迁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媒体形式和商业模式的变化,还涉及了媒体内容、用户体验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
现代报刊产生在西方
• 1566年,意大利威尼斯出现定期手抄新闻 •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 • 现代报刊的产生原因 • 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 2.15~16世纪,封建王权的强化与相对统一的国家,提供了 商品(包括信息)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 • 3. 文艺复兴促进了各国标准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奠定了规模 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 4.古登堡印刷术(1450年)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 新技术条件。
讨论: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 国人在中国创办报刊? 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 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 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尽管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 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象征和近代 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积极 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
外 报
国 人 办 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19世纪30年代、广州)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广州、 中国境内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万国公报》 《申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汉口,刊登些轶闻趣事诗词小品之类的 文章,因销路不畅办了不到一年就停刊了,但它的历史意义 还是非同寻常的。 )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大众传媒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古代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数字传媒,大众传媒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的变迁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
传播方式的变迁在古代,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主要以口头传播为主。
信息通过口头陈述的方式传递给大众,这种传播方式受限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传播范围有限。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书籍和报纸成为了重要的传媒工具。
书籍传播知识和文化,报纸则向大众提供了新闻和信息。
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增加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也使大众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到知识和信息。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广播和电视成为了新的传媒工具。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播音频信息,而电视则通过电视信号传播影像和声音。
这两种传播方式跨越了时空的局限,使得信息可以更广泛地传递到大众手中。
而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字传媒成为了主流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使得信息可以实时地传递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大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信息。
传播内容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过去的宣传教育到现在的娱乐消遣,大众传媒的内容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古代,大众传媒的内容主要以政府宣传和宗教教育为主。
政府通过传媒向大众传递自己的政策和思想,宗教借助传媒宣传信仰和教义。
这种内容主导型的传播方式旨在塑造大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娱乐成为了大众传媒主要的传播内容。
电影、音乐、电视剧等娱乐形式成为了大众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
大众传媒也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娱乐内容,以迎合大众的需求。
而如今,大众传媒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各种个性化的内容涌现出来。
同时,大众也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算法获取到符合自己兴趣和偏好的内容。
传播效果的变迁传播效果是指大众传媒所达到的影响力和效果。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 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从19世纪中期到 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 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 的影响。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 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 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从总的趋势来看,它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在 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 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2.改革开放后逐步繁荣
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 般创办起来,我国报刊业走向繁荣。
【合作探究】
1.探讨报刊对中国近代历 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⑴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 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 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一种观点: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 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 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 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 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 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 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1.报刊业的发展
—— 《 时 务 报 》 康 有 为 与 梁 启 超
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 文化的武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务报》、《民、《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纵横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 报纸。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 式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1947年2 月,被国民党勒令停刊。被人民群众 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
大众传媒的变迁
02
传统大众传媒的演变
报纸媒体的兴起与发展
报纸的起源
报纸起源于古代的新闻信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逐 渐演变为现代的报纸。
报纸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速,报纸业迅速发 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 重要途径。
报纸的种类
报纸分为日报、周报面。
大众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 得以广泛传播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01 02
经济发展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它通过提供广告、公关、营销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营销策 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消费引导
大众传媒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竞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大众传媒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压力 。
跨文化传播
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媒需要加强跨文化传播能力,提高在国际 舞台上的影响力。
合作与共赢
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媒需要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共同应对挑战,创造更多机遇。
05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04
大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大众传媒与新兴大众传媒的融合发展
1 2
融合新闻报道
传统大众传媒与新兴大众传媒在新闻报道上实现 融合,共同打造全面、深入的新闻内容。
跨平台传播
传统大众传媒与新兴大众传媒在传播渠道上实现 跨平台传播,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
3
内容创新
传统大众传媒与新兴大众传媒在内容上不断创新 ,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升竞争力。
信息传播
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的 主要渠道,能够迅速传 递新闻、知识、文化等
大众传媒的变迁4-PPT课件
一、大众传媒的变迁 2、大众传媒的历史变迁 原始传播时代 手抄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原始传播时代 身体、 口头语言、 简单工具
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与波斯 大军决战于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 原,希腊获胜。为了尽快将胜利 的喜讯传到雅典城内,派“长跑 能手”斐力庇第斯以最快的速度 去报信。斐力庇第斯给斯巴达送 信刚回来,未能得到休息,随即 赶回去报捷,当他跑到雅典中央 广场时,已经筋疲力尽,只说了 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 地上死了。后世为了纪念马拉松 战役和斐力庇第斯,就举行同样 距离的长跑竞赛,并定名为马拉 松长跑。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 取信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 介的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大众传媒的功能: 1) 获得消息情报:收集、储存、整理和传播必要的新闻、数据、图 片、事实和信息、意见和评论,以便人们作出反应和决定。 2) 社会化:为全社会积累知识,增强人们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意识, 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公共生活。 3) 动力:促进实现社会目标,激励人们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而努力。 4) 辩论和讨论:为取得共识和澄清歧见而提供事实与论坛,促使人 们普遍参与共同关心的国际国内问题。 5) 教育:传播知识以便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人的品格,教授各种 技能与能力。 6) 发展文化:传播文艺作品,保存历史遗产,培养人的美学鉴赏能 力。 7) 娱乐:提供戏剧、舞蹈、艺术、文学、音乐、喜剧、体育、游戏 等,使公众得到消遣和享受。 8) 一体化:使所有的个人、集团和国家得到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 息,以便相互了解和认识并鉴赏别人的生活条件、观点和愿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提示: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
(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维新、革命、五四、新文化) (3)推动中国发展。 (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舆论监督等)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斑竹:版主,也可写作板猪,班猪。由于拼音输入造 成的美妙谐音。 副版主叫“板斧”。 筒子:同志 沙发: 第一个回贴的人 马甲:注册会员又注册了其他的名字,这些名字统 称为马甲,与马甲相对的是主ID。 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 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 大虾:“大侠”的通假,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 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 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 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 水”,不含贬义。
网络是充满阳光的精灵,还是黑暗中的幽灵?说它有益, 是片面的;说它有害,也不是绝对的。网络就像大海。 在平静的时候,人人都会赞叹其美丽与神奇。但普希金 曾这样对大海说:“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 的船只就会覆亡。”所以,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会自控 与自制,对外界能抵制诱惑,关键在于自己;同时呼吁: 驱逐网络垃圾,净化网络天空,还我们一片洁净的网络 空间。 ——《浙江在线》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歌。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生的。
在过去,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和广播,它们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众传媒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过去,人们必须等待报纸的发行或电视的播出才能获得最新消息。
而现在,只需打开手机或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网站、社交媒体或视频分享平台。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人们可以实时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其次,大众传媒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传媒主要由专业的记者和编辑团队负责制作,他们对新闻的选择和编辑具有很大的话语权。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媒的生产者。
社交媒体和个人博客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并且有机会参与到新闻报道中。
这使得大众传媒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和民主化。
此外,广告行业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
过去,传统媒体是广告商最重要的宣传渠道,他们通常通过报纸、电视或广播来推销产品和服务。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广告商能够更加精准地投放广告,通过用户的搜索记录和网络行为来定位目标受众。
同时,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的广告收入也迅速增长,这使得传统媒体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大众传媒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民主化。
然而,传统媒体在面对互联网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调整。
未来,大众传媒势必会继续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创新和变革来应对新的挑战。
上述提到的大众传媒的变迁只是互联网对传媒行业的冲击的一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面临更多变革和挑战。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应用程序(APP)获取新闻、观看视频、听取音乐等。
这种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改变了用户的习惯,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获得信息和娱乐。
高二历史必修课件大众传媒的变迁
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书写方式记录和传播信息。古代文明如 埃及、希腊、罗马等都有发达的书写系统,为信息的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奠定 了基础。
印刷术对传媒的推动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是传媒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欧洲的印刷 机都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 数量,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
广播影视的崛起
广播的兴起
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使得广播成为可能,随后广 播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电影的出现与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 关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逐渐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 到彩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电视的普及
20世纪中后期,电视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丰富多样为观众提供了更 多的娱乐选择和信息来源。
特点
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 面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 点,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 响。
大众传媒的历史发展
古代传媒
在古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烽火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这些方式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
近代传媒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报纸的出现,大众传媒开始形成。19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无 线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速度大大加快。20世纪电视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兴起,更是 让大众传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融合
01
02
03
04
新媒体的优势
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 量大。
传统媒体的困境
受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传 播方式受限。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新旧媒体相互借鉴,优势互补 ,实现共赢。
原创5: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欣欣向荣
多样。化 日
话题二:报刊的局限性
提示:文化水平、媒介、地域性、传播速度、 表现力……
电子媒介——科技创造自由
广播 影视篇
文字 声音
广播
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 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 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随后, 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 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代电影事业的发展
《民报》
发展与挽救新民文族化运危动亡时联期 系在《一新青起年报》
的 会 宣传政治舆论 生 的 批判封建,宣传民主、 科学 活 进
方 程 有强烈的政治性色彩 20世纪前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 日报》《中央日报》
政治斗争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式 , 宣传党路线、政策
和方针
繁荣
改逐革渐开多放样化
互 传媒 +
新 时 代
联网
历史的车轮
变化
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 如何面对
36
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37
学会全球交流
38
做一个合格的 现代公民
谢谢观看!
单一性
多样化
话题三:改革开放后影视业普及的原因
提示: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影视技术、国家政策、 影视的优点、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你接触使用最多的大众传媒是什 么?(问卷统计)
网络媒介——掌控无限未来
互联网篇
互联网+
话题四: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越性体现 在哪些方面?
1.集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送; 4.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
①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剧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 ②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促使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走进真题:
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 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 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成为电影主题。
《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 队》……
第二阶段:启蒙电影时代(1978-1990) 改革开放初期这段时期,中国的电影慢慢 摸索,慢慢起步。 第三阶段:娱乐电影时代(1990-至今)
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
无声
有声
黑白
彩色
进口片
国产片
二、影视事业(电影、电视剧)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多彩。
现代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
二、影视事业(电影、电视)
1、电影
(1)诞生:《定军山》(1905) 《歌女红牡丹》(有声电影)
(2)成熟(30年代) 《渔光曲》(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风云儿女》
(3)建国初:工农生活与革命战争题材 (4)辉煌:80年代中期以后
《辛新亥青革年命》时期的《作民用报: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 传新民文主化科运学动时思期想《。新青年》
一、报刊业
1、发展历程 (1)出现 19世纪中期:《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9世纪70年代:《申报》 《时务报》(维新派)
(2)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报》(革命派)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
2.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第3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中万国国丛公报报》》_
1873年 《昭文新报》
影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国人自办报的开始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二、影视业的发展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记录。 1935年,《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
中国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1905)
《歌女红牡丹》
剧《 照风
云 儿 女 》
主题曲《
》成为新中国国歌
《红楼梦》
电视栏目
(四)第四媒体-----互联网
互联网 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的 功能特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发展潜力,但它 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新民主主 《新华日报》 发展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新中国
《人民日报》
成立初期 《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 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 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繁荣
改革开放后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影视事业的发展过程
时间
代表作
地位
1895年 法国《火车进站》 电影诞生
1905年 《定军山》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
表现:
(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 (2)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华日报》《解放日 报》等; (5)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 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
17岁少年熬夜上网猝死 家属痛哭流涕
2011年2月12日晚,刚刚初中毕业不久的韩岩准备在13日出去 打工,临行前和同学约好到网吧打游戏,13日凌晨2时许, 韩岩突然倒地,嘴里不停地吐着白沫,浑身抽搐着。同学 赶紧打120求救,急救车赶到后,经过医生的检查,韩岩已 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 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
作用: 《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 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 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创办之 初的 《新闻 联播》 和播音 员李娟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 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 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 视台,英文简称CCT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起
19世纪末 19世纪中期
政治斗争工具
舆论工具 开启民智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时务报》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中央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 《文汇报》
改革开放 19世纪末
改革开放
兴起
19世纪末 19世纪中期
教法
学法
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 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归 纳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法:让学生思考老 师老师提出的问题,探究答 案。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 加深学生对于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的深入认识。
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材 料,使学生树立论从史出 的观点。
探究学习法:通过问题探 究,让学生理清因果逻辑 关系。
影视
互联网
报刊业走向繁荣
先阅读教材然后小组讨论,梳 理出报刊业走向繁荣的线索。
兴起
19世纪末 19世纪中期
1832年 1868年
中国境内创办的
外
第一份中文报刊
国
人
1833年
创
办
中国近代历史最
长、影响最大
1872年
中国人创办的最早报刊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 办的《昭文新报》
改革开放前 19世纪末
突出方法 以小组讨论和材料分析 得出结论。
难点
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确立依据 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和理解能力 突破方法 以开放题的形式让学 生畅所欲言。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设计 五、优化反思
学情分析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设计 五、优化反思
情感体验法:通过情境投 入,让学生感悟历史。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设计 五、优化反思
生兴趣
以时间树
的形式展现报刊 业走向繁荣,使 学生一目了然
以每种媒
介的缺陷引出 下一媒介,学 生思维紧密
导入新课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掀起一股浪潮,大 批粉丝狂热追捧。假如你是粉丝中的一员,你 会通过哪些方式来得到《星你》的最新讯息?
从1998年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到2001年 3月,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 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
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材料三:
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取代黑白小电视.
材料四
电视节目丰富.
影视媒介的缺陷?
时效性不强
互联网的兴起
阅读教材,完善下列表格。
时间
2020年1月6日星期一6时52分35秒
本课采用大量图片、视频,生动形象,设 计的许多问题都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归纳出 答案的,符合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但本课在突破难点上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20.1.618:52:3518: 5218:5220.1.620.1 .618:52
谢谢
18:5218:52: 3520.1.620. 1.618:52:35
20世纪60年代末
事件
互联网诞生
90年代
风靡全球
1994年
优势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第 四媒介” 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大众传播 媒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 了哪些巨大变化。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设计 五、优化反思
1978年 2000年
报纸
刊物
186
930
2报0刊07业走向繁荣 8725
报刊的缺陷?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 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视事业的发展
1895年,由卢米 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工 厂大门》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 生,不久电影传入中
国。
向你的小伙伴们聊一聊:中国电影诞生的标 志是什么?你爷爷和你父亲年轻时候心中分别有哪 些经典电影和著名的电影人?你心中有哪些经典电 影和著名的电影人?对国产电影有着怎样的感情和 寄望?
材料一:一九五八年五月一日晚上 7点钟,首都上空出现了中国电视节目 的信号,一幅以广播大楼为背景,映衬 着“北京电视台”名的画面展现在电视 屏幕上。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 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材料二:1987年,“首次全国电视观 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截至1987年7月, 中国电视观众人数已达6亿,约占全国总人 口的56%。1978年中国还只有8千万电视观 众,此后平均每年增加6.1千万。
1905年,北京
1934年《渔光曲》— 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电影
丰1泰93照5年相《馆风拍云摄儿了中 国女第》一—部插电曲影成:为京中剧 《华定人军民山共》和,国演国员歌为 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 术家谭鑫培。
1931年《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
部有声电影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出电视的发展过程。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设计 五、优化反思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教材分析
知识与能力
教材分析
过程与方法
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教材材分分析析
重点
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 业的发展
确立依据 课程标准和在教材中所 占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