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讲义

合集下载

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育明教育内部讲义

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育明教育内部讲义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八年专注于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2(少干)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通过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招生专业目录注:北京林业大学是211学校,工科类的学校,考试难度并不是非常大,难度和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难度相当,关键是掌握住北林自主命题专业课的考试信息、出题的难点、以及最新变化的信息。

其中科目二大家可以选考201英语一或203日语,北林以上两个学院都在招收行政管理专业,除去推免的名额,统考每年总共是10个名额左右,两个学院初试统一命题,试卷是一样的。

但是经管学院的考试难度要高于人文学院,因为报考的人数更多一些,一般它的复试分数线是370分以上,人文学院的复试分数线是360分以上。

育明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员考上,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育明教育!考研咨询热线400-6998-626 ,QQ15590224302015年北林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官方版)709公共管理基础《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814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王乐夫,高等教育出版社。

育明教育内部讲义7.2本章重难点总结7.2.1重难点考点预测总结1)公共行政组织含义以及特点2)公共行政组织设计原则3)公共行政组织结构内涵4)影响公共行政组织结构的因素5)公共行政组织纵横结构6)委员会制、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分离的结构、矩阵结构、跨越功能的团队、网络组织7)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含义8)我国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的问题9)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策略7.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例题1】解释公共行政组织的含义育明【育明教育解析】不仅要解释公共行政组织的基本定义,同时需要对其具体四方面的含义进行阐述,否则就是不完整的答案。

管理学原理讲义 2 第二章

管理学原理讲义 2  第二章
管子、司马迁
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司马迁、诸葛亮
人和
指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孔子、管子
守信
治国要守信,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孔子Fra bibliotek管子利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
(三)甘特图
甘特图(Gantt 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其通过条状图来显示项目,进度,和其他时间相关的系统进展的内在关系随着时间进展的情况。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Henrry L. Ganntt)先生的名字命名。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
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
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
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
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
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
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四)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三、管理理论概述

行政管理考研北航行管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内部讲义

行政管理考研北航行管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内部讲义

第二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的涵义一、行政职能的涵义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考察行政职能的角度?1、公共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2、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3、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4、政府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

二、行政职能的扩展(2007年论述题)在现代国家中,政府的行政功能比传统行政得到了扩展,因为享有立法创议权,且获得了广泛的委托权,国家行政机关已涉及立法功能、司法功能、检察功能。

1、反映当今世界各国对发展问题的重视和关切;2、反映了人们对国家职能和传统法制原理的再认识;3、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

三、与政府职能相关的争论简述与政府职能相关的争论?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精英政治盛行精英政治:在积极的意义上是指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性,社会的极少数卓越分子及其组合的集团,承担起了领导社会前进的责任,并享有和运用国家权力;在消极的意义上是指社会的极少数人及其组合的集团,实际控制甚至垄断国家权力,国民实际权利受到限制、侵害、剥夺。

2、公共支出增长瓦格纳定律: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具有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出不断膨胀。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与家庭总收入成反比,即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小于1。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变,谈谈你对两者关系的看法?)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

育明教育2015年人大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冲刺班讲义-经济学讲义

育明教育2015年人大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冲刺班讲义-经济学讲义

如图,假定某一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为 u 、通货膨胀率为 3%的 A 点。若这时政府采取 扩张性政策,以使失业率降低到 u1。由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 升,使通货膨胀率上升为 6%。因为在 A 点处,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 3%,而现在实际 的通货膨胀率为 6%,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会增加生产,增加就 e 业,于是失业率减少为 u1。于是就会发生图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PC1(π =3%)所示的情况, * 失业率由 u 下降为 u1,而通货膨胀率则从 3%上升到 6%。 但这种情况只能是短期的。 经过一段时间, 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实际工资的 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与此同时,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即从原来的 3%调整到现在的 6%。伴随着这种调整,实际工资回到了原有的水平。相应地,企业生产 * 和就业也都回到了原有的水平, 失业率又回到原来的 u 。 但此时经济已处于具有较高通货膨 胀率预期(即 6%)的 B 点。 将以上过程重复下去,可以想象,在短期,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与 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表现在图形上,便有诸如 PC1、PC2 等各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 着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上升。 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 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LPC。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 QQ1559022430 徐老师 3.说明美国近年来实施的量化宽松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作用机制。 【分析】 答: (1)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 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一方面可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另一 方面货币供给增加可直接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 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2)美国近年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是:美联储 2010 年 11 月宣布推出第二 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在 2011 年 6 月底以前逐月购买总量为 6000 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 债,以增加流动性,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3)作用机制: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增加,LM 曲线向右下移动。

讲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讲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讲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一章管理学知识 (4)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4)1.1.1 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 (4)1.1.2 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熟悉) (5)1.1.3 行政沟通的的基本概念(熟悉) (7)1.1.4 提高行政效能的方法(掌握) (8)第二节行政法学的有关知识 (9)1.2.1 法律的概念和行政法渊源(了解) (9)1.2.2 依法行政的意义(熟悉) (12)1.2.3 行政行为的内涵及效力(熟悉) (12)1.2.4 行政法治原则的基本内容 (13)1.2.5 行政立法的基本概念(了解) (14)1.2.6 行政法律责任(掌握) (15)1.2.7 行政法制监督(掌握) (16)1.2.8 行政复议的概念、原则及程序(掌握) (16)第三节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18)1.3.1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熟悉) (18)1.3.2 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掌握) (18)1.3.3 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掌握) (18)1.3.4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 (19)1.3.5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 (20)1.3.6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优化及决策依据(掌握) (21)1.3.7 城市规划管理控制及其过程(掌握) (22)1.3.8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 (23)1.3.9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 (23)1.3.10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熟悉) (24)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 (25)第一节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管理 (25)2.1.1 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的主体(熟悉) (25)2.1.2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程序(掌握) (25)2.1.3城市规划的调整和报批程序〈与2.2.3的内容基本一致〉(掌握) (26)2.1.4 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熟悉) (26)第二节城市规划审批管理 (26)2.2.1 城市规划的审核和审批主体(熟悉) (26)2.2.2 城市规划的审批程序(掌握) (27)2.2.3 城市规划的审核内容和审核依据(掌握) (28)第三节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 (29)2.3.1 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行政主体(了解) (29)2.3.2 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等级标准(了解) (29)2.3.3 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业务范围(了解) (30)2.3.4 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程序(了解) (30)2.3.5 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格证书》形式(了解) (32)第三章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3)第一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3)3.1.1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原则(掌握) (33)第二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34)3.2.1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概念(熟悉) (34)3.2.2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目的与任务(掌握) (34)3.2.3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掌握) (34)3.2.4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程序及要求(掌握) (36)3.2.5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掌握) (37)3.2.6 建设项目选址实例评析 (38)3.2.7 规划设计条件(掌握) (42)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47)3.3.1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熟悉) (47)3.3.2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掌握) (47)3.3.3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掌握) (47)3.3.4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及要求(掌握) (49)3.2.5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实例评析 (50)第四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建筑、管线和市政交通工程) (53)3.3.1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概念(熟悉) (53)3.3.2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掌握) (53)3.3.3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掌握) (54)3.3.4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及操作要求(掌握) (56)3.3.5 更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的规定(熟悉) (59)3.3.6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例评析 (59)第五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64)3.4.1基本概念(熟悉) (64)3.4.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意义(掌握) (65)3.4.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 (65)3.4.4 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掌握) (66)3.4.5 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管理的程序及要求(掌握) (66)第六节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 (67)3.5.1 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概念与意义(熟悉) (67)3.5.2 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任务(掌握) (67)3.5.3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的依据(熟悉) (68)3.5.4 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特点与方法(掌握) (68)3.5.5 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内容(掌握) (69)3.5.6 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掌握) (69)3.5.7 规划监督检查实例评析 (71)第四章城市规划方针政策和职业道德 (78)第一节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方针政策 (78)4.1.1 城乡规划方面的方针政策(掌握) (78)4.1.2 城市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掌握) (79)第二节城市规划行业职业道德 (80)4.2.1 城市规划行业的特点(熟悉) (80)4.2.2 城市规划行业职业道德标准(掌握) (80)第一章管理学知识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1.1.1 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1.1.1.1 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态、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和关系表现出来。

《管理学讲义》word版

《管理学讲义》word版

《管理学原理》讲义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学习目的学完本章后,你应该掌握:1. 定义管理2. 区分效率与效果3. 明确管理的特征、性质4.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5. 认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6. 了解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本章提要管理的概念和特征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的特点与内容典型案例分析一、管理的概念㈠、管理的定义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

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没有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定义是: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㈡、管理的基本特征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2、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活动在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而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正因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也才存在和有必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有效的协作需要有组织,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

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的具体形式虽因其社会功能的不同而会有差异,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行政管理学》电子讲义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电子讲义第一章

21
(二)公共行政
1.行政这一提法的弊端
“政”,正:正确;攵:拿着鞭子抽打 (1)政府主导观念 (2)救世主观念 (3)职能“帝国主义”
22
2.公共行政所揭示的积极内涵
(1)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 共事务 (3)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 合法、合理、实际运用。
16
行政管理与管理的区别
(1)产生时间不同:管理的历史比行政更长。 行政管理的正式产生是在国家出现之后。 (2)活动外延不同:管理的外延更为宽泛。 (3)活动性质不同:管理更强调社会属性; 而行政是政治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7
2.广义的行政观:
认为行政是国家政治目标的执 行活动,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 等社会组织领域内特定组织的指挥 活动及机关内部的总务后勤工作。 (政治与行政分离)
4
第三,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如美国学者古立克 认为,行政是由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sing)、 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 (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和预算(budgeting) 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即著名的POSDCRB七功能说。另一种 观点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 公共事务的管理。 它既包括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包括非政府公共机构 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 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按照这种观点,并非所有的公共事 务管理活动都是行政,只有政府行政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活动才是行政。
9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西方的学术传统来看,对“行政”的解释大致有( ) A.与经济相对应的“行政” B.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C. 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D.与管理相对应的“行 政” E.与公关相对应的“行政”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和范围有( ) A.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B.行政环境和行政权力 C.行政职 能和行政管理机构 D.行政管理行为和行政管理过程 E.行政管 理方法和行政管理规范 3.行政管理学在美国正式产生并得到公认标志有( ) A.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研究》一文 B.1900年古德诺发表 《政治与行政》 C.1910年韦伯出版《社会与经济组织理 论》 D.1926年怀特出版《行政学导论》 E.1927年魏洛比出版 《公共行政原理》

行政管理考研公共行政学讲义

行政管理考研公共行政学讲义
E=f(L,F,S)E=Efficiency L=Leader F=Follow S=Surrounding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把企业中的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引入政府 的改革中,构建“企业家政府”。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一 书被称作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改 革蓝图的代表作。
员理解,这样有助于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二章 行政组织
(二)任务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比较
日本管理学家小仓光雄比较了现代目标管理和传统 任务管理的差异。
任任务务 管管理理


不 思 考
不需 创造 性
别人 规定 一切
行 动
不负 责任
没有 主动

目标 管理
体力 加能 力
思 考
需创 行为以及组织的发展等 3、生态的组织环境 4、心态的组织意识:麦金西咨询公司的7s理论 结构(structure)战略(strategy)系统(system) 人员(staff)技巧(skills)作风(stytle)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
第二章 行政组织
二、行政组织的目标 管理效果=目标方向╳工作效率 (一)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 1、目标要明确 2、目标要统一 3、目标要以社会责任为基础 4、目标的范围要适中 5、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6、组织性质不同,目标设计也不一样 7、目标设计要吸收全体人员参加,使目标被全体成
2、“五有”社会与福利 社会之比较
“五有”社 会 教育 收入保障 医疗 养老 住房
`
大福利社会
教育 收入保障 健康保障 社会服务 住房 就业 营养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行政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重点讲义

行政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重点讲义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重点笔记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关键词语: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

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公共管理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和范围。

依时间的先后,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皮瑞(Perry)和克莱姆(Kraemer)的观点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取向以及一般管理之工具取向的结合体。

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二)卡尔森(Garson)和欧尔曼(Overman)的观点他们认为,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的学科间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政、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

卡尔森和欧尔曼还说明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1)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2)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3)以对中层管理者的使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4)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它们的差异;(5)像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过程;(6)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联。

(三)奥托(Otto)、海蒂(Hyde)和沙夫里茨(Shafritz)的观点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通过预算制度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方法和艺术。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讲义(张国庆 第三版)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讲义(张国庆 第三版)

《公共行政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演进第三节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关于公共行政的起源,自有国家形态的人类社会以来, 就有公共行政活动,公共行政的历史与人类有组织活动的历史一样漫长。

中国的公共行政思想始于周朝,中国文官制度。

西方国家对公共行政的理解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及其传统, 到18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政府与普鲁士政府, 再到19世纪的拿破仑法典。

在美国, 人们往往将行政学的起源归功于威尔逊的文章《行政之研究》。

公共行政学的四个渊源1、政治学渊源:政治学对公共行政学的影响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意味着其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政治性的管理活动。

例如:代表性、责任性,政策的支持与反对、效率价值的是与非等价值原则;倡导公民参与,以提高回应性等理性因素;对行政主体的理解:政府管理、政治学院之下的行政管理专业设置、或者独立设置的公共行政学院等。

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约翰洛克、卢梭、托克维尔、傅立叶、普鲁东、马克思、恩格斯等从不同角度对于国家、政府(公共行政)等在社会中的作用做出过经典性描述。

2、管理学渊源:管理学对公共行政学的影响无疑是久远的,还应该包括组织学理论的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例如,认为从管理学原理出发,公共行政意味着程序与技术;追求组织效率是最大价值;信奉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是行政;从公共行政的新进发展看顾客导向、更加企业化倾向明显。

代表性的学者的及观点有:韦伯的组织官僚体系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887年伍德·威尔逊关于政府应该能够适当和成功地做些什么,还要追求效率并以最小的资源来完成等;古德诺关于行政与政治的二分法;西蒙的决策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就是通力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集体行动;以及新公共管理或所谓的管理主义理论的强调绩效为本、解除管制、授权、竞争机制、顾客导向等都带有使公共行政管理带有强烈的管理理论色彩。

斯蒂芬_P_罗宾斯第九版《管理学》讲义.pdf

斯蒂芬_P_罗宾斯第九版《管理学》讲义.pdf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管理学基础知识讲义

管理学基础知识讲义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材目录课题一管理学概论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征一、管理的概念二、管理的作用三、管理的特征四、管理的职能五、管理的原则第二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二、管理学的特点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管理者的分类与要求一、管理者的分类二、对管理者的要求三、管理工作的对象与范围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二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一、产业革命前管理思想的萌芽二、产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思想一、泰勒的科学管理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三、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第三节近代管理思想一、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第四节现代管理思想一、管理理论丛林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三计划第一节计划的性质一、计划的含义二、计划的性质三、计划的作用四、计划的表现形式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一、按时间跨度分类二、按计划的层次分类第三节制定计划的步骤一、环境分析二、确定目标三、拟定各种可行性计划方案四、对各种可行必方案进行评估五、选择最优计划方案六、拟定政策七、制定引申计划第四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定义二、目标管理的性质三、目标设立的原则四、目标管理的程序五、目标管理的分析第五节计划方法一、滚动计划法二、盈亏平衡分析法三、网络计划技术四、线性规划法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四组织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及组织工作二、组织工作的原理三、组织工作的理论第二节组织结构一、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二、部门的划分三、组织结构的类型第三节组织关系一、授权二、职权三、集权与分权第四节组织协调与变革一、组织协调二、组织变革第五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含义二、组织文化的类型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五控制第一节控制概述一、控制的概念二、控制的特点三、控制的作用。

2017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讲义

2017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讲义

第四章政府作用1、关于市场体制下政府作用的争论(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的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2)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思潮,主张限制或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服务市场化。

2、基于物品特性和提供机制政府角色分类:以物品提供中的政府作用为线索,将政府角色分为生产者,提供者和安排者。

(1)物品的分类:②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而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2)物品的不同参与主体及物品提供的不同制度安排。

①物品的不同参与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安排者。

②物品安排的制度安排。

以对市场由低到高的依赖性程度,十种制度安排: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

(3)政府角色的分类。

①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政府亲自生产服务。

②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不亲自生产,通过掌握的资源资助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

③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安排者――为生产者指派消费者,为消费者指派生产者,选择服务的生产者。

3、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或行为模式――五种角色(1原因:①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不能使得生产和供给达到最优②个人间的直接交易,由于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

③由于投入多、效益低而使私人经营部门不愿或无力生产、提供④容易造成垄断。

(2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抑制通货膨胀。

②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其调节具有短期性。

③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①外部性的存在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政府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积极性的产出,通过惩罚征税或直接的管制来限制消极外部性的产出。

公共行政学讲义

公共行政学讲义
3.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4.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POSDCORB功能说。
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首先,我们把公共行政看做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
(二)公共行政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及目的
公共行政学就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 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3)协调职能。具体表现为: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协 调各项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首先,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于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意义。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1)行政组织和公务人员数量的增加
(2)行政决策过程迟缓
(3)政府人员专门化
(4)官僚化倾向滋长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Law
彼德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以剖析人性的弱点为出发点,揭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一一不称职。“彼德原理”的 经典表述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这是因为,由于层级 组织的结构性特性,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 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七章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组织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的含义、分类、特点与职权等基本概念;理解部门设计、层级设计及职权设计的方法;掌握集权、分权、授权的内容,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及其特征(一)组织的概念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有以下含义:(1)作为静态的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与单位的有序结构,使人能在这种结构里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

(2)作为动态的组织,是指把分散的人或事物进行安排,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比例性,形成一个协调系统。

(二)组织的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不是组织,而仅是一个人群。

目标是组织的愿望,只有确立了目标后组织才能确定方向,才能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去组建一支队伍。

2.拥有资源组织的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时间等。

其中人是组织最大的资源,是组织创造力的源泉。

拥有资源是组织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同时,组织通过管理活动的配置整合,能够促进资源增值,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利益。

3.具有一定的权责结构管理组织的内涵是人们在职、责、权等方面的划分与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可简称为权责结构,表现为层次清晰,任务有明确的承担者,并且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

二、组织分类组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1)按照组织规模大小,可以把组织划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不同规模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不同。

这种划分具有普遍性,是对组织现象表面的认识。

(2)按照组织的性质,可以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3)按照组织目标的不同,可以把组织划分为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共组织。

营利性组织是指以获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工厂、商店、酒店、旅行社、银行等。

非营利性组织指除公共组织外,一切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各类社团、宗教组织、慈善机构等。

公共组织是负责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如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政府机构、军事机构等。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之一:《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版讲义--精华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之一:《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版讲义--精华

丁煌版》丁煌版西方行政学说史》《西方行政学说史录目 录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第一讲:威尔逊的行政学说 (5)第二讲: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9)第三讲: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4)第四讲: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6)第五讲: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19)第六讲: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 (23)第七讲:古立克的一体化行政思想 (28)第八讲: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思想 (34)第九讲: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理论 (35)第十讲: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37)第十一讲: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41)第十二讲:沃尔多综合折衷行政观 (46)第十三讲: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49)第十四讲:新公共行政学 (52)第十五讲: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55)第十六讲: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57)第十七讲: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61)第十八讲: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62)导论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统非学科化)2、1845年法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3、1865-68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

(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

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

(产生背景)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多种分段方法:A 、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期(19世末20世初)、社会人时期(20世纪20年代)、当前时期(二战后);B 、台湾学者(行政学):传统理论时期(X*:1900-30)、行为科学时期(Y*:1930-60)、系统理论时期(Z*,1960后);C 、夏书章:形成阶段(19世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年代后)、科学化时期(40年代始);D 、 教材观点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参照众多美国学者之方法),六阶段: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 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应用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 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 1、提出与创立时期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 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管理学辅导讲义

管理学辅导讲义

第一篇管理的基础本章的总体框架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者四、管理学一、 管理的内涵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以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方式实现组织组织的目标。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具体活动借助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功能实现。

(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两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的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表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与生产力相联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自然属性——分工与协作过程(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一种不随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变化而变化的客观存在。

这种与生产力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具体表现在:①它是一种对人、财、物等资源加以整合与协调的必不可少的过程②它是社会劳动的必然要求,资源的整合利用与人的分工协作都离不开管理③管理有许多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守的客观事实。

)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社会属性——监督与指挥过程(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是一种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中才能进行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的中心问题是“为谁管理”的问题,它为统治阶级服务,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的过程)(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客观规律和必须遵守的相应法则,这是指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管理的实践性,是指灵活运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变通)2.管理的一般特征(1)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讲义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1 、行政管理学的概念: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2、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2)政府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和范围包括: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行政环。

3)行政职能。

4)行政管理机构。

5)行政管理事务。

6)行政管理过程。

7)行政管理方。

8)行政管理规范。

9)行政绩效评估。

10)行政发展。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1、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1、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

2、20世纪40年代至701)行为科学学派的行政管理学。

2)决策理论学派的行政管理学。

3)系统理论学派的行政管理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学及发展:1)新公共管理理论。

2)政府治理理论。

3)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是在西方产生的。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这门学问一产生时,就很快在中国得到了传播。

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一、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意义: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第二章行政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一、行政环境的含义与基本属性:1、行政环境的含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2、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二、行政环境的类型:1、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1)自然行政环境2)人造行政环境2、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1)宏观行政环境2)中观行政环境3)微观行政环境3、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三、行政生态模式:1、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第二节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经济环境及其构成:1、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构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形态、经济体制、经济计划的集权与分权、银行制度与财政金融政策、投资政策资源开发、对外贸易以及经济法规制度等”。

2、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三、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政治环境及其构成1、政治环境:2、政治构成:二、政治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三、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化环境及其构成:1、文化环境:是指作为一种与经济、政治环境因素相并列的行政系统的社会环境因素类型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心理与意识层面的环境因素。

2、文化构成:我们可以从行政系统认知构成成分或行政文化认知对象构成成分这个角度来分析行政文化环境的构成,并进而具体分析其影响。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值文化:是批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

2)行政价值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功能文化:是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长期社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行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结构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

2)行政功能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运行文化:是关于公共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可称之为公共行政过程观,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邓向模式。

2)行政运行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是指行政系统的各种对外关系的统称。

就狭义而言,它主要是批行政系统与社会民众之间的关系。

2)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三、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一、行政权力的含义: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行政权力的以下基本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二、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权力的产生:2、行政权力的发展:三、行政权力的来源: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特性及其价值取向:1、公共性。

2、执行性。

3、有限性: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二、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渗透于行政活动的所有过程之中,并对人们的行政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1、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

2、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3、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第三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一、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1、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二、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1、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

3、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四、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一、行政职能的特点: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