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十) 唐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学业分层测评(十)唐诗三首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学业分层测评(十)唐诗三首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 唐诗三首[基础巩固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栈.道/饯.别 露.面/露.马脚 参.差/扪参.历井 B .湍.急/揣.摩 翘.首/翘.尾巴 悲号./号.令三军 C .抚膺./赝.品 混.迹/混.合泳 呼吁./长吁.短叹 D .峥.嵘/诤.言 执拗./拗.口令 梗塞./敷衍塞.责 【解析】 A 项,zhàn/jiàn ,l òu ,c ēn/sh ēn ;B 项,tuān/chuǎi ,qi áo/qi ào ,h áo/h ào ;C 项,yīnɡ/yàn ,h ùn ,y ù/x ū;D 项,zhēnɡ/zhèn ɡ,ni ù/ào ,s è。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开国何茫然..B .可以..横绝峨眉巅 C .地崩山摧壮士..死 D .不如..早还家 【解析】 茫然:时间悠远。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剑阁峥嵘而.崔嵬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手抚膺坐长叹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解析】 C 项,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修饰。

A 项,虽,虽然。

B 项,于,介词,比。

D 项,以,介词,用。

【答案】 C4.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在。

“迷”,是痴迷的意思。

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

这一典故表现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8 诗词三首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8 诗词三首 Word版含解析.doc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诗词三首[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兄弟,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词B.夜雪初霁.霁:雨、雪后初晴算.而今重到须惊算:料想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有名荠麦弥望..弥望:满眼D.难赋.深情赋:述说纵豆蔻词工.工:工巧精美【解析】C项,名:垂名、传名。

【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雄姿英发.早生华发.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豆蔻词工C.便胜却.人间无数却.上心头D.自胡马窥江.去后独钓寒江.雪【解析】A项,动词,勃发/名词,头发。

B项,均为连词,即使。

C项,助词,无实义/转折连词,反而。

D项,名词,长江/名词,河流的统称。

【答案】 B3.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解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用的是借代的修辞。

“雕栏玉砌”借代南唐故都的宫殿。

A、D两项用的是比喻,C项用的是对偶,只有B项是借代。

“朱门”借代贵族豪门。

【答案】 B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20130087】(1)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5)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夔《扬州慢》)(6)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7)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复习(附答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复习(附答案)

唐诗五首二.填空1.本课的五首唐诗全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是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是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_。

诗歌首联“___”字点题,并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人物内心的苦闷彷徨与迷茫。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中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颔联和颈联共同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全诗首尾呼应,抒发感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内心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

在诗的首联中,作者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一个“______”字表现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颔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到此,两个“______”字,诗人惆怅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同时,这一联运用_________,使得诗句读起来富于音乐美。

尾联描写_________时分江上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从抒情手法来看,尾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5.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字里行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格调从沉郁中振起,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

86.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思想感情: 。

(2)哲理: 。

【答案】85.C86.(1)此联表现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或: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解析】【分析】8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颈联中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选项错误。

故选C。

86.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和蕴含哲理的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表达出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思想感情)“沉舟”二字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采薇(wēi)征蓬(péng)崔颢(hào)没马蹄(mò)2.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仍怜故乡水(可怜)芳草萋萋鹦鹉洲(茂盛的样子)B.徙倚欲何依(徘徊)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C.江入大荒流(辽阔的荒漠)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D.单车欲问边(慰问)晴川历历汉阳树(河流)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下面诗句中运用典故的是()A.萧关逢候骑B.长歌怀采薇C.月下飞天镜D.属国过居延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B.“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D.“孤山寺北贾亭西”中的“孤山”在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豪”之称。

苏轼评价他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宫阙.(què)绮.户(qǐ)参与.(yù) 浅薄.(bó)B.琼.楼(qiónɡ) 吟.啸(yín)失落.(luò) 道观.(ɡuàn)C.一蓑.(suō) 料峭.(qiào)空.闲(kònɡ) 恣.意(zì)D.萧瑟.(sè) 不胜.寒(shènɡ)虔.诚(qián) 面颊.(jiá)【解析】D项,“胜”读shēnɡ。

【答案】 D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B.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料诮春风吹酒醒,微冷。

【解析】A项,“倚”应为“绮”。

B项,“时”应为“事”。

D项,“诮”应为“峭”。

【答案】 C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解析】D项,应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答案】 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B.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元”“白”“郊”“岛”分别是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

C.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

D.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解析】C项,“四大家”一般认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唐诗三首试题及答案高中

唐诗三首试题及答案高中

唐诗三首试题及答案高中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

3.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的下一句是______。

4. 李白的《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的下一句是______。

5.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的下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首诗是王昌龄的作品?A.《出塞》B.《春夜喜雨》C.《登鹳雀楼》D.《春晓》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A.《登鹳雀楼》B.《望岳》C.《登金陵凤凰台》D.《黄鹤楼》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首诗?A.《静夜思》B.《月夜忆舍弟》C.《春望》D.《登高》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张九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杜甫的《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

2.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并回答问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请分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诗歌鉴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阅读杜甫的《登高》并回答问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请分析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的意象和情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体验?2. 阅读王维的《相思》并回答问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Word版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Word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的积累1.按要求默写诗句:(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7.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

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二、教材探究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0 过秦论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0 过秦论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权量力比:权衡 B .委命.下吏 命:命令 C .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事 【解析】B 项,命:生命。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 B.⎩⎪⎨⎪⎧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解析】A 项,爱惜、吝惜/爱护;B 项,沿袭/趁着;C 项,逃跑的士兵/丢失;D 项,均为通假字,通“纵”,合纵。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9282072】A.⎩⎪⎨⎪⎧振长策而御宇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以为桂林、象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答案】 C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9282073】A.连衡: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

连衡即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逐个击破的策略。

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D.阡陌:田间小路。

南北方向叫“陌”,东西方向叫“阡”。

泛指田野。

【解析】D项,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

【答案】 D[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第一节: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第三节:写大雨中诗人长夜沾湿的苦痛,彻夜难眠。

第四节: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解析: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参考答案:《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艰难谋生的故事。

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统治者对人民的强行掠夺,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5)学业分层测评:第3单元(十) 谈中国诗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5)学业分层测评:第3单元(十) 谈中国诗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谈中国诗错误!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的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回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解析】A项,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这个词语形容的对象是人的技能或人工物品,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此句对象错误。

B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此处用来形容灾情,用错对象,且不合语境。

C项,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此句中两人并非“初次见面",用错对象,故不正确.D项,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这句的意思是: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脱离实际的计划。

故正确.【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D.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解析】A项,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在“细腻”后面加“的状况”;C项,两面对一面,可将前半句中的“是否”“能否”删掉;D项,“这方面"到底是“搜集史料”呢,还是“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10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10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权量力 比:权衡 B .委命.下吏 命:命令 C .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事【解析】 B 项,命:生命。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 B.⎩⎨⎧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解析】 A 项,爱惜、吝惜/爱护;B 项,沿袭/趁着;C 项,逃跑的士兵/丢失;D 项,均为通假字,通“纵”,合纵。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20880084】A.⎩⎨⎧振长策而.御宇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以.为桂林、象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解析】 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 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C 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 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答案】 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20880085】A .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混成糅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 .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 .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D .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义的主张。

古诗文知识全解与分层训练:《唐诗三首》(解析版)

古诗文知识全解与分层训练:《唐诗三首》(解析版)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说:“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新课标】六上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新课标】六上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新课标】六上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新课标】六上语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一、了解诗歌的韵律与表现手法在学习《古诗三首》这一单元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采用特定的语言、韵律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体验。

在这三首古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识读《古诗三首》中的名句《古诗三首》中包含了三首不同的古代诗歌,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些古诗都有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们在诵读这些诗歌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名句,它们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春晓》这首诗。

它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为开头,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是《静夜思》。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光景,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句话简洁而凝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开头,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所用的字词简短而明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意象与意境除了名句之外,古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理解这些意象和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在《春晓》中,诗人运用了“春眠”、“晓”和“啼鸟”等意象。

这些意象以生动的方式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明媚。

在《静夜思》中,明月、床前和地上霜等意象则引发了人们对于夜晚寂静与思乡之情的遐想。

这些意象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思绪之中。

最后,在《登鹳雀楼》中,白日、山、黄河和海流等意象勾勒出壮丽的山河景观,抒发了诗人对山河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

《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

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而蕴含在叙述之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呼告。

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参考答案:本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

诗人对于卖炭翁是满怀同情的,而对宦官及其爪牙则充满了憎恶。

但这一切情感并未采取直抒性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和描写以及强烈的对比之中。

一方面极写卖炭翁生活之困苦、心理之矛盾、烧炭运炭之艰辛,一方面又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结尾处“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之轻的强烈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 唐诗三首
[基础巩固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栈.道/饯.别 露.面/露.马脚 参.差/扪参.
历井 B .湍.急/揣.摩 翘.首/翘.尾巴 悲号./号.
令三军 C .抚膺./赝.品 混.迹/混.合泳 呼吁./长吁.
短叹 D .峥.嵘/诤.言 执拗./拗.口令 梗塞./敷衍塞.
责 【解析】 A 项,zhàn/jiàn ,l òu ,c ēn/sh ēn ;B 项,tuān/chuǎi ,qi áo/qi ào ,h áo/h ào ;C 项,yīnɡ/yàn ,h ùn ,y ù/x ū;D 项,zhēnɡ/zhèn ɡ,ni ù/ào ,s è。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开国何茫然..
B .可以..
横绝峨眉巅 C .地崩山摧壮士..
死 D .不如..
早还家 【解析】 茫然:时间悠远。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豫州军虽.
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C.⎩⎨⎧剑阁峥嵘而.崔嵬吾尝终日而.
思矣 D.⎩⎨⎧以.手抚膺坐长叹以.
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解析】 C 项,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修饰。

A 项,虽,
虽然。

B项,于,介词,比。

D项,以,介词,用。

【答案】 C
4.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在。

“迷”,是痴迷的意思。

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

这一典故表现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

”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

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产玉之山。

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

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渺茫难求的惋惜之情。

【解析】“迷”,迷惑。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后迷惑,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形容浮生若梦,变幻莫测。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5~6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鸾:传说中与
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E.最后两句用典“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

但此处作者却准备仗剑而行,勇敢地去面对困难,故与此典故情形相反。

【解析】A项,“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有误。

前四句,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的是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奠定了全诗悲凉低沉的感情基调。

E项,“相反”不对,诗人也是准备拂袖而去。

【答案】AE
6.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前四句写景,萧条低沉,为下文抒情张本。

中间四句“东流水”“无定端”表达时光易逝、世事多变的感叹。

九、十句雀占鸾位,表达小人得势、壮志难抒的慨叹。

【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7~8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7.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象,比较容易找出来,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特征找
出来,结合全诗,概括出整幅图景。

【答案】诗人选取“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笋根雉子”“沙上凫雏”等意象,一句诗一幅画面;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8.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情感,结合第一题的概括,再抓住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关键词“铺”“叠”“无人见”“傍母眠”等,即可准确分析概括。

【答案】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闲静之中,又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语言运用层]
9.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边城雨巷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

如本题中的“词语作开头”和三项具体要求,组织答案时都不能忽略。

试题所给的这几个意象,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对考生来说很熟悉。

“康桥”可联系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边城”可联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雨巷”可联系戴望舒的诗歌《雨巷》,“蜀道”可联系李白的诗歌《蜀道难》。

然后根据对教材中这些意象特征的理解,来组织词句,拟定答案。

【答案】(示例)(一)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二)蜀道,你的高峻险要,你的蜿蜒曲折,你的关险人恶,不正好激起了我迎难而上的雄心壮志吗?
10.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

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目,一般要考虑常见的病句类型——特别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基本的类型。

【答案】①“艰辛”改为“艰险”②“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⑤删去“具备”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找出任意三处即可)
11.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

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要求:
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不超过80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题干所给的示意图,全面准确读图。

其次,要看清题干要求,本题中有4项要求,在解题时一定不能疏忽任何一项。

选取恰当的动词后,用这些动词把整个句子衔接起来,即把输水路线经过的主要地方连接起来,注意前后连贯,表达准确即可。

【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

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