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3 群落的结构 种间关系(1)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淮安市2017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3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3 精
雪兔数量
种间关系——捕食: 概念:一种生物(动物)以另一种生物的 身体或器官为食。
种间关系——捕食:
例如:草食动物牛以某些植物为食 小型肉食动物可以草食动物为食 大型肉食动物可以草食或小型肉食动物为食 杂食性生物可以植物或动物为食
动物在捕食较小的生物时,一般是将对方 杀死再吃掉。而在捕食比自己大得多的生物时 (如昆虫吃树叶),虽不杀死对方,却将造成 对方身体的明显残缺。
1、丰富度概念:
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说明: 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 物种越丰富,即丰富度越大。
P72资料分析 混合培养 大草履虫 分别培养 生活很好 小草履虫 大草履虫死亡 小草履虫正常
如何解释资料1的实验结果?
◇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
同一种杆菌为食)
◇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
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 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小草履虫处于优 势。随着小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 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种间关系——竞争:
概念: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空间、 资源等而发生的现象叫做竞争。
B 寄生者
种 群 数 量
A 寄主
时间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
例一: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 部利用豆科植物制造的有 机物生活,同时将空气中 的氮气转化为氮肥回报豆 科植物。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
例二:地衣
例如:地衣是藻 藻类 类与真菌共生体 真菌 光合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机物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完整版)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第 4 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1. 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①“同一时间” :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②“一定区域” :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③“各种生物” :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3. 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全部种群所有种群群落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比较项目种群群落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区别研究范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组成单位个体 (同种 )种群种群密度、物种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间关系、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结构、年龄结构、群落演替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性别比例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三、种间关系类曲线图例特点举例型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互大豆与根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瘤菌、共减少,呈现“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白蚁与鞭生毛虫等捕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狼与兔食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青蛙与昆虫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竞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 A 种群兴旺, B 种群衰牛与羊败,如图 a;争农作物与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都杂草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b寄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蛔虫与人生【规律总结】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同步性变化 ( 同生共死 ) ——互利共生(2)不同步变化 ( 此消彼长 ) ——捕食(3) 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3.混淆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种群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质变革曲线:①“J型增长”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3 群落的结构名师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本节课内容总结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当堂检测
1、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
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D)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 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捕食
1、特点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变化。
2、数量关系图 目 数 A
B
3、能量关系图
时间
A
B
寄 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 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 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3、试分析高斯实验,这两种草履虫在生物学上的属于哪种 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竞争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竞争
1、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资__源__和_空__间__等。
2、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 占 优势 ,另一方处于 劣势甚至灭亡 。
3、数量坐标图
1)力量悬殊型
2、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3、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 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 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 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2.种间关系[连线]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 13 _垂__直__结__构___;B 图: 14 _水__平__结__构___。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A 图: ①植物分层: 15 _阳__光___。 ②动物分层: 16 _栖__息__空__间___和食物条件。 (2)B 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 17 __盐__碱__度__的差异、 18 _光__照__强__度___的不同、生物自身 19 _生__长__特__点___的不同以及人与动 物的影响等。
解析:选 B 据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 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 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豆科植物 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能共同进化;丙 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与 X 竞争的种群消 失,X 种群数量增加,其种内斗争会加剧。
(3)不同群落其种类组成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如常绿阔叶 林主要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 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相对比较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和落 叶松等属的树种占优势。
3.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名称 数量坐标图
特点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
互利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
共生
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
4.图中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 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态。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 生态因素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第4章_种群和群落_第3节_群落的结构
势甚至灭亡。
生
生物A 生
生物B
物
物
数
数
量
生物B 量
生物A
★竞争实力相当时
(牛与羊)
时间
时间 ★竞争实力悬殊时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竞争与捕食作用的结果有何区别?
❖ 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 终灭亡。
❖ 捕食的结果是两个种群相互制约,两个种群数量保
持相对稳定。
生物B
生物A
种
种
时间
B A
体内寄生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 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
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同生共死”
例如:地衣是藻类 藻类 与菌提供有机物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豆
科
植
互利共生
物 和
其它实例:
根 瘤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菌
白蚁与其体内的鞭毛虫
树冠层
下木层 (矮树)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表层
杜鹃、麻雀总是成群地在 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 乔木的种子。
啄木鸟、煤山雀、黄腰柳 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 森林的中层营巢。
画眉、血雉和棕尾雉则是 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 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 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不 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水域中,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有阳 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
人与动物的影响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阅读教材P75~76 1.土壤生物的特点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 样方 法 或 标志重捕 法进行调查。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取样器取样 进 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 记名计算 法,二是 目测估计 法。 3.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 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 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共研探究] 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形成了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种间关系。阅读教材,结合提 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分析。 1.下图为生态学家高斯选用在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上 很接近的两个不同物种的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 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两种草履虫,都以一种细 菌为饲料。现将实验结果整理如下:
【预习导引区】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阅读教材P71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 集合。
2.研究的问题 3.研究群落的基础:研究 种群 。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阅读教材P72 1.意义:是区别 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 丰富度,即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高中同步新课标·生物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总结升华]
1.种群与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的比较
高中同步新课标·生物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群落与种群的比较
项目
种群
群落
概念
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总和
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 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的所有种群的总和
区 研究 别 范围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 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 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群落的概念、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1.群落:(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
3.种间关系:连一连:将种间关系、特点、实例连起来。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3)意义: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空间结构的类型: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方法:(2)实验步骤:(3)得出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及从沿海到内陆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及沿海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请分析影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
提示:温度和降水。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知识点一种群与群落、种间关系的比较1.种群和群落的比较:比较项目种群群落研究对象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区域的所有种群组成单位生物个体(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主要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空间特征等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关系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特别提醒:①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则是不同种群之间通过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3 群落的结构教学课件 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12/10/2021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wěidù)梯度上 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物
No 种
的 丰 富 度。(“+”表示有利,“-”表示有害)。彼此有利,彼此依赖。一方有利,一方受害。--。种 群A得利 种群B有害。C。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群落的空间结 构——垂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1——1.3米。——。(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 结构
丰 富 度
中物种是怎样(zěnyàng)变化的?
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
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气候
(qìhòu)
12/10/2021
第七页,共三十七页。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wùzhǒng)组成的多少?
平原 < 山地
< 草地(cǎodì)
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
< 大陆附近的岛屿 > 非过渡地带
数量
数量
数量
捕食(bǔ
0 shí)
A
时间
竞争
0
(jìngzhēng)
B
时间
共生
时间 C 0
(gòngshēn g)
12/10/2021
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
是寄生呢还是(hái shi)互利共生?
冬虫夏草是一种(yī zhǒnɡ)名贵中药
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 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环,残留 外皮。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 12/10/2021
高一生物第四章 种群和生物群落
照对市爱民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本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二. 学习内容:本章学习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掌握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换特征,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
三. 学习:种群、群落概念及其特征。
四. 学习难点:种群的特征、群落演替。
五. 学习过程:〔一〕概念一个池塘里不可能只有一条鱼,而是有很多,它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概括种群的概念。
1. 种群:在一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强调:四要素〔时间、空间、同种、总和〕,生物之间该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说明: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它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物种进化的单位。
在种群这个集合体内,个体之间可以自由繁殖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同一种群内,基因可以自由交流,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物种的变化,可见,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其他的小动物,各种不同的植物,还有微生物。
它们可以形成不同的种群,这样的不同种群的总和叫生物群落。
2. 群落:在一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3.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同种不同环境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影响、适特征结构类型、结构、功能三者关系: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
生态系统内除了各种生物外,还包括有机和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二〕种群的特征1.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与人口密度相比拟。
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一片草原上夏季与秋季某生物的数量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标志重捕法:N=〔M1∕ M2〕ХT2N:种群个体数量M1:首次捕捉到并标记的个体数M2: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总数中已标记的个体数T2 :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总数2. 出生率和死亡率假设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间关系
1.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的变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5.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6.下列各项中对物种生存有利的种内关系是( )
A.某草本植物侵入一个新地区后,能分泌酸性物质以抑制土壤中蓝绿藻的发育
B.牛胃中生活着各种细菌和原生生物,协助分解纤维素
C.褐马鸡喜群聚生活,遇敌害时,强健的雄鸡把鹰引开,使小鸡、母鸡逃离敌害
D.秘鲁政府采取的“蝴蝶”行动,即投放大量的可卡因的克星——小白蝴蝶,食其花吸其汁,使可卡因植株很快死亡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羊吃草属于捕食关系
B.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而发生竞争关系
C.水稻和稗草是寄生关系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8.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稻是生产者,杂草不是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斗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9.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
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
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10.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2.答案: D
解析:
3.答案: D
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的速度要缓慢得多。
初生演替是从岩石裸地开始的,地表的植被变化首先是地衣,其次是苔藓,再次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接着是小型灌木,之后是小型乔木,最后才是高大乔木,发展到高大乔木为优势种的时候,说明演替已进入了顶极阶段——森林阶段。
4.答案: A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虽然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大致都要经过由裸地到森林阶段。
物种的数量由少到多,群落的结构和种类组成由简单到复杂。
5.答案: 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花蜜)在同一株油菜上
采食,是捕食。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是寄生。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是竞争。
6.答案: C
解析:利用生物关系的各种定义来判断实例是解题的关键。
A项为竞争关系,B项为共生关系,D项为捕食关系。
只有C项为种内的互助关系。
7.答案: C
解析:水稻和稗草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空间、营养等,是竞争关系,故选C。
8.答案: B
解析: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不同生物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竞争,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元素
9.答案: B
10.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