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仁”而存于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顺应时代的现状,在那个朝代一个“礼”毫无疑问的登上了时代的巅峰。

但是,孔子的儒学让一个“仁”字横空出世。

据统计,在《论语》中“礼”出现了75次,而“仁”却出现了109次。

他批判地认为,时代的思潮不应以“礼”为核心,而应以“仁”为核心,而且认为没有仁,也就谈不上礼,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继而,“仁”把礼踹了下去,登上了巅峰的宝座。

儒学认为人的最高等级是圣人,但只有尧舜禹可以达到圣人的标准。

而次圣人一等的则是君子,而君子是常人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

《论语》中第一次出现“君子”就是和仁一起出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句话说出了仁的第一层本质。

君子之本为仁,仁之本则为孝悌。

孝悌的解释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和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也就是贯穿古今伦理之本的孝顺。

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和家人一起生活,一出生就生活在亲人的爱当中,最先感受道德就是亲人的爱,最先学会的也是对亲人的爱。

试问,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最亲的父母兄弟都不知如何去爱,那他何谈爱他人,爱大众呢?我想“仁者爱人”的第一个层面说的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学会爱身边最近的亲人。

孔子对于“仁”的定义似乎没有仅仅止步于“孝父母,悌兄长”上,他还说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一个“众”字带领着“仁”又上了一节台阶。

在做到了孝悌的基础上,要“泛爱众”,也就是博爱大众。

孟子也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要把自己的关爱之情,推及到大众身上。

一个人如果能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敬爱弟妹,那么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仁的标准,那么他与人交往的时候,也可以用同样的仁的标准来对待别人,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是一个有“仁”之人。

同时,就会有更多的仁德之人来与你交往,当仁德与仁德碰撞出的火花逾及他人的时候,仁会在整个社会蔓延。

“人”为“仁”而存于世,一个人是凭借着心中的仁德,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才存在于这个世界。

现如今的社会,不说做到“泛爱众”的仁,就说能做到真正的“孝悌”的人也不多。

每周奔波于自己所谓的事业,穿梭于城市的高楼大厦,沉迷于几寸大小的手机屏幕,却抽不出一点时间,回到老父母生活的冷清的几十平小屋中去陪他们说说话,“仁”何在?几千年前的孔子,若知道当下社会竟找不到“仁”的影子,他该有多失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