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杜庄-爱我家乡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知我家乡、爱我故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方案、总结

《知我家乡、爱我故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方案、总结

《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以此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产生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本次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让学生对家乡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爱。

二、活动主题:知我家乡爱我家乡三、活动时长:一个月四、过程设计:(一)课题背景:我们的故乡,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幽美的山水风光、发达的经济,勤劳善良的人民。

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富河文化”。

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特产吗?你知道它有什么文化遗产吗?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面纱,去了解它,研究它。

(二)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从各个角度了解故乡;2.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网上学习等手段,让学生对家乡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做简单地处理;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3.提高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热爱自己的家乡。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陶冶了爱家、爱校、爱乡、爱国之民族文化情操,使学生产生“我要为家乡作贡献”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以自己的家乡为荣,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1.确定课题:故乡是最让人依恋和怀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

你想了解它吗?了解它的各个方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课题为:知我家乡爱我家乡。

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制定研究计划,分组。

课后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合理分工,通过上网、查阅图书以及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2.上网搜索信息:故乡的各个方面的简介。

3.观察:家乡的变化。

4.调查:了解故乡的历史、特产、文化、风俗、经济各方面的情况。

5.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各组获取的信息。

爱我家乡

爱我家乡

《爱我家乡》校本课程教案一、教材说明:本篇课文主要写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现状、办学思路以及取得的成绩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中要抓住学校所做的都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

3、通过教育,达到学生热爱校园的目的,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使学生明白学校用尽一切办法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学校的各类图片五、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初读课文⑴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大家都知道我们读书的学校叫章党镇中心校。

但是,我们美丽的学校除开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大家想知道吗?⑵老师也很想知道,我们的学校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呢?那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学校的图片⑶看了这些,大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发言)⑷好的,知道图片里介绍了我们学校的基本情况,我们再来读读我们的课文,看看课文里面又是讲的什么呢?(学生读课文,板书课题)2、深入学习,深化情感⑴学习第一自然段: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读课文,能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基本情况)⑵学习第二自然段: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管理理念。

①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以德治校、以制度治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初步了解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有序、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②教师通过举例等方法,向学生说明学校的整体思路以及以后的发展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学校的发展是美好的。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学校近期取得的成绩。

(学生读课文,了解学校近几年取得的优异成绩,教师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校获得的集体荣誉以及学校教师获得的个人荣誉。

)3、整体感知,教师总结⑴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现在你对我们学校的认识又是什么样的呢?(小组讨论,代表发言)⑵教师总结:同学们,章党镇中心校是一个正在稳步向前发展的学校,你们应该为自己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而感到自豪,一个学校唯有发展才不会被淘汰,一个人同样如此。

爱我家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爱我家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爱我家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本课程由房顺祥校长负责设计、组织实施,由高年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具体实施。

课程于2005年9月正式试行,每两周一课时。

一、课程背景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镇教办的领导下,走特色办学之路,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适应学校的需要,在原德育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将德育系列化、校本化,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历史文化古迹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都应当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现在学生无论在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学科上学习到的一些爱国英雄事迹,如,郑成功、董存瑞等;了解到的一些中国历史文化古迹,如,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莫高窟等,对学生来说都较陌生,学习后留下的印象不深,教师也很难组织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其体验、感知、领悟……因而学生受到的教育也较肤浅。

学校有必要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的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革命先烈为解放家乡做出的丰功伟绩以及家乡附近的风景旅游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教育学生,熏陶学生思想的目的,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操。

鉴于以上原因,《爱我家乡》这一校本课程才应运而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指南,坚持“科研兴校”与“特色办学”相结合,传承德育特色,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我们以“引领学生成长,塑造祖国未来”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1、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中国古文明对研究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革命先烈为解放家乡做出的丰功伟绩以及家乡附近的风景旅游区,懂得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交往和实践活动等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方案设计

“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方案设计

社会影响力评估
媒体报道分析
整理各大新闻媒体对活动的报道内容,分析报道的 篇幅、角度和传播效果,评估活动的新闻价值。
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收集活动信 息传播情况,分析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 关注度。
网络舆情监测
利用专业工具对网络上关于活动的讨论进行 监测和分析,了解公众对活动的态度和看法 。
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搭建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时间节点控制
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活动按照预定流程顺利进行。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05
活动资源与支持
政府部门支持及政策保障
政策支持
01
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活动的认可和支持,以便获得政策上的便
利和保障。
官方宣传02Fra bibliotek通过政府渠道进行活动宣传,提高活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宣传渠道选择
根据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宣传 渠道,如学校、社区、企业等 。
现场布置与氛围营造
现场布置
根据活动主题和宣传方案进行现场布置,包括背景板、展板 、道具等。
氛围营造
通过音乐、灯光、影像等手段营造浓厚的家乡文化氛围,让 参与者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活动流程安排及时间节点控制
活动流程设计
包括开场白、嘉宾介绍、节目表演、互动环节、结束语等。
活动成果展示
整理活动期间的照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制作活动成果展示册或 电子相册,全面展示活动成果。
交流平台搭建
利用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搭建在线交流平台,方便参与者之 间分享经验、交流感受。
线下交流活动组织
根据参与者需求,适时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如座谈会、研讨会等,促 进参与者之间的深度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爱我故乡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爱我故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爱我故乡爱我故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唤起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乡土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二、活动内容:1. 爱我故乡短篇小说征集组织学生撰写与故乡相关的短篇小说,围绕乡村文化、故乡风景、乡土人文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

2. 故乡文化展览在学校校园内设置故乡文化展览,展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生可以参与图片、手工制品、文物等展品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通过展览了解乡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特色。

3. 乡村美食品尝活动在学校食堂组织乡村美食品尝活动,邀请烹饪专家前来指导学生制作传统乡村美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乡土味道的魅力。

4. 特色乡村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农田、渔村、山林等地开展特色乡村体验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农耕、捕鱼、采摘等传统乡村生活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和辛勤。

5. 故乡志愿者活动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组建故乡志愿者团队,开展服务社区和乡村的活动。

学生可以参与到农田整理、校园环境整治等实际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故乡做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流程:1. 活动筹备阶段: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商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并成立活动策划小组。

策划小组负责制定宣传计划、物资采购、活动场地布置等工作。

2. 活动宣传阶段:利用校内宣传栏、班级会议、学校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活动内容,并组织小组成员到各个班级进行口头宣传。

同时,在学校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3. 实践活动阶段:按照活动方案,学校根据活动内容安排具体日期和时间,分别进行短篇小说征集、故乡文化展览、乡村美食品尝、特色乡村体验和故乡志愿者活动等活动。

4. 活动总结阶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活动总结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总结并撰写活动报告。

校本课程《爱我家乡》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爱我家乡》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平定县锁簧一中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一)目的: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

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

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

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

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二)依据:1、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

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校资源条件:设施较完善,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

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

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社会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3、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会、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1.通过爱我家乡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爱我的家乡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我爱我的家乡综合实践课程方案

我爱我的家乡综合实践课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家乡的影子在我心中挥之不去,那些熟悉的小巷、老树、还有那些亲切的面孔,都是我灵感的源泉。

于是,一个关于“我爱我的家乡”的综合实践课程方案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形。

一、课程背景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情感的寄托。

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家乡的特色逐渐被遗忘。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家乡,传承家乡文化,我们决定开展“我爱我的家乡”综合实践课程。

二、课程目标1.增强同学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深入挖掘家乡的文化底蕴,传承家乡优秀传统。

三、课程内容1.家乡历史与文化①组织同学们参观家乡的博物馆、纪念馆,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②开展“家乡故事会”,邀请当地老人讲述家乡的传说、故事。

2.家乡特色美食①组织同学们走进厨房,学习制作家乡特色美食。

②开展美食分享会,让同学们品尝、评价家乡美食。

3.家乡手工艺①组织同学们参观手工艺作坊,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

②开展手工艺制作比赛,鼓励同学们动手实践。

4.家乡环境与保护①组织同学们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

②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倡导绿色生活,保护家乡环境。

四、课程实施1.分组实施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评价与反馈课程结束后,组织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促进同学们的反思与成长。

五、课程成果1.各小组完成一份关于家乡的实践报告,内容包括家乡的历史、文化、美食、手工艺、环境等方面。

2.制作一份家乡特色美食手册,介绍家乡的美食制作方法。

3.制作一份手工艺作品,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4.拍摄一部关于家乡的纪录片,记录家乡的美景、故事。

六、课程反思1.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我们更加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感受到了家乡的变迁。

2.制作家乡美食,让我们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的热情。

3.学习传统手工艺,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明白了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方案

“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方案

“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弘扬锦州精神,建设滨海新锦州,树立海洋意识,通过结合学习地方教材《滨海新锦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们认识自己的家乡——锦州,了解自己的家乡——锦州,从中感受到家乡——锦州的美好,在滨海新锦州的涛声中茁壮成长,让学生们在家乡文化的熏陶中得到情感启迪,树立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活动的主题知我家乡,爱我家乡三、活动时长:3个月(三月、四月、五月)四、过程设计:(一)课题背景:锦州,我们的故乡,扼关内外咽喉,地缘优势明显,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这里,依山傍海,人杰地灵;这里,英烈辈出,物华争艳;这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投资环境百家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无不印证着锦州发展的足迹;锦凌水库、滨海新城、城市轻轨、锦州湾国际机场……这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字眼,无不赋予滨海新锦州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面纱,去了解它,研究它。

学校根据家乡的特点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全面开展以“知我家乡,爱我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总目标:通过“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我们的家乡——锦州,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他们更加了解锦州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进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公民自豪感、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活动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1、呼唤“家乡情结”家乡文化是一个地方最鲜活、最朴素、最具生命力与感染力的人文资源,是加强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的最好教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家乡,增强学生对锦州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历史责任感。

南流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我的家乡》开发纲要五篇范文

南流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我的家乡》开发纲要五篇范文

南流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我的家乡》开发纲要五篇范文第一篇:南流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我的家乡》开发纲要南流小学德育校本课程《我的家乡》开发纲要人才培养和青少年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必须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家庭、邻里和学校环境。

因此,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就必须实行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教育。

做到认识全面,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达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方法灵活的教育合力,努力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此环境下,我校积极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实施纲要如下:一、课程目标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

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丰富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

3、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4、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5、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优化组织管理,进一步突显校园特色。

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新的生长点”。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爱心”为核心,以小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

通过各种特色活动以及不同学科的渗透,不断的实施我校的融合教育。

校本课程教案-热爱家乡

校本课程教案-热爱家乡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感受家乡新变化》校本课程纲要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一)门类:政治。

(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威海市的变化更是大,各项发展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威海的中学生应该感受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并能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具体内容如下:1、调查我市城乡居民自1978年以来工资增长情况,制成统计表。

2、收集我市城乡家庭生活各项消费支出,制成统计表。

3、通过访谈长辈或观察法归纳出我市环境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发展方面的变化,制成课件或拍成照片4、上网查阅我市1978年以来历年经济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5、享受养老、医疗保障、城市低保人数的比重的变化。

6、家用电脑、手机、VCD等现代家用电器的普及率。

四、可行性分析此项课程运行起来具有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内容学生在政治课中学过。

作为威海人初三学生也应该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归纳总结出来。

五、课程实施设想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各自分工。

1、根据调查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收集数据、图片、照片,访谈长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2、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DV、FLASH短片、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演讲稿、政治论文、诗词、漫画、其他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成就。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和东小学《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主讲教师:何志华课程名称:我的家乡课程类型:人文类授课对象:中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周四、周五第七节一、课程开发背景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一方面我镇有着较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需要学生去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常年在家和学校,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学校有必要借助于让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此开发本课程。

二、课程目的1、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家乡的人文风貌,了解周围的世界。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及表达能力等。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要求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情况,结合课程目的,确定各年级段的课程要点和每个要点的实施方案,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查找和搜集资料、交流、整理等活动来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

2、教师要不断增长自己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参考乡编校本教材、《范阳风》等有关材料。

3、对课程实施进行认真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上课的记录和有关思考、反思的记录。

同时,要注意督促学生保留活动资料。

四、课程内容举例(一)个人信息编制1、个人信息的基本组成: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属相;电话。

2、个人基本信息的编制与交流;3、地址的概念、行政区区划、国家、省市的级别与概念;4、自己的详细地址;5、家庭成员和职业的概念;6、编制个人的详细信息;7、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介绍自己;8、走失了怎么办?(二)相对位置1、方向——东南西北的认识,能进行相对方向的叙述;2、方向——前后左右的认识(正面与背面)及相对方向的叙述;3、自己家乡相对位置的介绍;4、自己家乡周边情况的调查与交流;(三)交通1、回家路线的描述(方向与所过地方的名称);2、回家路线的设计与选择;3、交通工具的认识,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认识,选择与设计;4、模拟教学如何确定时间最短的回家方式;5、模拟教学如何确定价格最低的回家方式;6、自己从学校回家的方案设计,时间最短的,价格最低的;7、本地交通情况的发展,通过交通看家乡的变化。

校本课程纲要我做家乡小导游

校本课程纲要我做家乡小导游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杜庄乡小部落小学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为目标,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成为每所学校所不可或缺的课程,为进一步实施好校本课程,我校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编订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特制定此纲要,以指导校本课程的施教。

一、课程总体目标1、通过对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家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其认识到我市发展的迅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通过做“导游志愿者”的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4、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掌握适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的交流工具。

5、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开拓课程内容结构。

6、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做传承秦皇文化的传递者。

二、课程内容通过师生共同研究,确定校本课程为《我做家乡小导游》。

课程内容按秦皇岛市的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确定,分为五章:1、美丽的秦皇——我的家(总述)2、长城览胜游。

3、历史寻踪游4、海滨度假游5、山野风光游6、自然生态游在组织过程中,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由浅入深,由教师指导,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章节或景点。

由于图文结合,又和生活紧密相连,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具有成功的喜悦。

既做到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课程实施建议1、教师根据需要。

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自己创编导游小手册,编撰成导游集锦。

2、课程的组织形成,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以班为单位,集中与分散,课上与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

《我爱家乡,爱我色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我爱家乡,爱我色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我爱家乡,爱我色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与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育人德为首,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教育得首位,而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德育要注重启蒙性和生活实践性。

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爱学校,爱家乡起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就是我们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历史不能忘却,我们有责任让那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知道学校的历史家乡的历史。

所以我们将从小学生入学起,有计划,分步骤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弘扬民族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把校本课程定为人文素养类的校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融道德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爱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倡导“综合性学习”,淡化教师单纯讲授,重视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等时间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活动中经历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新课程理念对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联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根据规模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商讨学校发展大计:色头联校到底向何处发展?基础教育的性质、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办学理念?研究讨论走特色办学之路,提高办学水平。

在调查研究办学传统、师资状况等因素后集思广益,决心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进行课程改革,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做为一项重要策略来抓,提出了“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办学思路。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1、了解色头的过去、现在,知道色头的辉煌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体会身为色头人的自豪感,培养对色头的热爱之情。

2、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方特产等,探寻家乡的历史遗迹,寻访家乡的现代文明,感受家乡的美丽富饶和可爱,家乡自然的情感,奠定热爱祖国的基础。

家乡校本课程设计

家乡校本课程设计

家乡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使学生掌握研究家乡的方法,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

3. 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的特色产业和名人故事,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表达、批判性思维等综合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地图等,开展家乡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家国情怀。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本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年级和教学要求,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的全面认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关注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1课时)- 了解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

- 第二阶段: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2课时)- 学习家乡的历史演变、名人故事、民俗风情等。

- 第三阶段:家乡的社会发展现状(2课时)- 探究家乡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状。

2.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 《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理环境、资源与产业的内容。

- 《历史》教材中关于地方史、历史文化名人的内容。

- 《社会》教材中关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的内容。

3. 教学内容列举:- 第一课时: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知识。

- 第二课时:家乡历史演变、名人故事、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知识。

- 第三课时:家乡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现状分析。

- 第四课时:家乡特色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实践探讨。

雨 润 乡 村 蓬 勃 可 待——记《知家乡 爱家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雨 润 乡 村    蓬 勃 可 待——记《知家乡 爱家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雨润乡村蓬勃可待——记《知家乡爱家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摘要:基于地方文化开发的《知家乡爱家乡》校本课程,致力于打造“有根基、有体验、有温度、有情怀”的四有课程。

在中心校统筹规划下,研发团队以问题为驱动,确定了“知家乡,爱家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开发思路。

从顶层设计,专家点拨指导,到新媒体工具的运用,破解了制约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探索了农村中心小学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四有课程习总书记说: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我们的目标就是立足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少年。

通州区西集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农村学校,下辖六所完全小学,依托地方资源优势,落实“五育并举”,一直是学校追求的目标。

2017年,学校成为北京市农村中小学质量提升工程(春雨计划)项目学校,在活动中,学校遵循“微反思-微改进-微提升”开展行动研究,让校本课程研发的种子在“春雨”的滋润下,生根、发芽,并慢慢长大。

一、问题驱动研究探索启发思路2006年,我校整合“风车”这个乡土文化资源,创设了“走进风车世界”校本课程,开启了我校校本课程研发之路。

然而,课程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够,内容单一,不成体系,学生归属感不强。

随着课题开发的深入,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兴趣点为抓手,深挖地方民俗文化,拓展课程内容,进一步将美食、游戏、民间习俗引入课程,校本课程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最终设定了“传承西集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培育具有家乡情怀好少年”的课程目标。

在学校科研课题《基于地方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推动下,最终确立了“知家乡,爱家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研发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六所学校,开始独立校本课程研发。

二、团队顶层设计整合地方文化六所完全小学,六本课程读物,看似课程目标一致,课程内容丰厚,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战,毫无关联”,内容缺少整体规划,育人效果不理想。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校本课程《家乡》纲要一、课程基本情况开发人: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讲教师:裴海燕裴爱英王胜男狄小平课程来源:创编教材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时间:xx年9月xx 年6月每周一节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二、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家乡》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熟悉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将来为生为家乡人建设家乡而自豪,更好的承袭和发扬本地区的优良传统。

三、课程目标及内容安排四年级:了解家乡年级目标:1、了解**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

2、了解**自然风光、物产资源,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与亲近感。

3、收集并交流**境内流传的谚语、传说,增进对**文化的了解,激发自豪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第二单元:物产资源第三单元:谚语、传说1、**地理位置2、关外第一泉**温泉3、道教圣地金阁山4、潮**上游蓄水量最大的水库云洲水库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陀、黑**风光6、朔方屏障舍身崖7、夏日乐园冰山梁8、远古奇迹恐龙脚印9、**最古老的溶洞九连洞10、白**头九**1、丰富的矿产2、现代农业3、茂密的森林4、发展中的牧业5、充**的水利资源6、繁多的野生动植物7、别具一格的地方特产1、气象谚语2、时令谚语3、物候谚语4、独石的传说5、马营城的传说6、娘娘缝的传说7、虎**的传说8、其他传说五年级:认识家乡年级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与现状;学习欣赏**境内的文物古迹;认识一些**县的英雄人物,收集**史上流传的红色故事,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家乡历史第二单元:文物古迹第三单元:红色故事和人物1、**历史简介2、人口发展分布及构成3、**第一小学4、**第一中学5、**博物馆6、治理“**”7、建设靓丽“霞城”汤泉河工程、小区建设、迎宾大道1、****2、重光塔3、护国寺4、**观5、**寺6、独石口明长城7、杨洪墓1、康玉辉献身教育的革命者2、熊尚林英雄连长3、雄鹰展翱苍穹记**县第一位歼击机飞行员史郁4、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据地5、吉鸿昌在**6、智取三岔口7、攻破**县城六年级:走出家乡年级目标:了解**的风俗习惯;欣赏赞美**的诗文,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认识**县与首都北京及周边县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与今天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爱家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爱家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爱家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开发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但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却逐年下滑,因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

学校立足实际,依托周围资源,开展了《爱家乡》的校本课程。

三、开发目标1、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观念。

2、具体目标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建设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而奋发图强。

四、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到周围去走走,了解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六、开发内容:以自己的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风土民情,故事传说等资源为主的所有内容。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我杜庄,爱我家乡》实施纲要
杜庄中学红侠
一、指导思想
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强化为目标,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

二、课程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家乡的变化更是大,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感受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并能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而学校所在地市海港区杜庄镇,位于市北部工业园区附近,属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导致学生厌学、失学的情况屡屡发生,因此,学校必须利用校本课程开发这一良机,寻求学校办学特色的长足发展、学生的长久发展,以帮助学生树立将来为杜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的理想。

我教师队伍整体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专业知识丰富,年富力强,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这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目标的设定和课程评价、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教师少讲甚至不讲,重在研究的方法指导,研究过程的引导,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主动探究,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实践时间与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同时,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的构建知识、展现个性、发展能力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课程的目标,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整体规划,实行目标递进。

教学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的有机衔接。

同时,各册教材,在目标渐进的基础上,风格各不相同,保证了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用实践活动,倡导体验探究
本课程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为要目标。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情感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参与研究兴趣和促进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生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重视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

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课程简介
1、名称:
知我杜庄,爱我家乡
2、适用年级:
七年级八年级
3、课时:
共45课时
4、课程类型:
选修
5、开设时间:
2017年3月
五、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的素质。

(2)、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3)、进一步落实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为社会输送合格后备劳动力”的工作目标。

(4)、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课程容:
校本课程《知我杜庄,爱我家乡》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身边的杜庄由“可爱的家乡”、“和谐的大家庭”、“了解职能部门”三节构成,主要介绍了杜庄镇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行政村、民族与人口、和杜庄镇围的职能部门及其功能。

第二章——腾飞的杜庄由“昨天”、“杜庄发展变化的原因”、“机遇与挑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四节构成,主要介绍了杜庄镇历史、分析杜庄镇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因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多彩的家乡由“传统节日及习俗”、“特色传统食品”、“土特产品”、“英雄的足迹”、“名胜古迹”五节构成,主要介绍了杜庄地区的传统、英雄人物、名胜古迹等容。

第四章——宏伟蓝图是由“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和“描绘蓝图”两节构成的,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家乡发展建设,设想未来家乡宏伟蓝图。

六、课程评价:
(一)教师评价:
①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进度、教案和考勤评价记录。

②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③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④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二)学生评价:
(1)、精品展览。

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2)、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合作等方面)。

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3)、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或照片,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4)、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5)、期末评语:记录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七、课程管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织
组长:

成员:
闫桂彬安志芳王庆军王英哲
(二)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
主编:

副主编:
闫桂彬王英哲侯卫舫宝军
教材编写成员:
志杰郭杰小猛侯春梅侯卫舫郭爱菊力卓王荣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