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教学目标•认识家乡的概念,使幼儿能描述自己的家乡。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了解家乡的特点和文化,增强幼儿的地域文化意识。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或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简单易懂的家乡介绍视频或动画。

•家乡风土人情的相关资料或故事书籍。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家乡?家乡是指我们的出生地或者长大的地方。

它是我们的根,我们之所以是谁,有什么样的文化,都和家乡有关。

2. 家乡在哪里?•通过地图介绍家乡所在的位置,帮助幼儿对家乡有更直观的认识。

•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

3. 家乡的风土人情•播放简短的视频或动画,介绍家乡的特色风景和民俗文化。

•讲述家乡的一些传统故事或神话,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4. 我们的家乡•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风景或故事。

•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活动1. 家乡寻宝游戏•老师把一些代表家乡文化的物品藏在教室或者户外,让幼儿根据线索去找。

•幼儿找到物品后,展示给全班同学,说出这些物品与家乡的联系。

2. 家乡图画•让幼儿用颜色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可以是家乡的风景、建筑或人物。

•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画中的故事或感受。

3. 家乡传统游戏•教师组织家乡传统游戏,让幼儿体验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进行橡皮筋、跳房子等传统游戏,让幼儿感受家乡的独特韵味。

课后延伸•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家乡的故事,带幼儿走近家乡的风土人情。

•组织一次家庭参与的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感受家乡的美好。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引导幼儿发掘自己的家乡之美,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实践与理论都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表”到撰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我校为谋求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基于九年一贯的课程规划,组织与培训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课程纲要》及其意义,一,何为《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

从广义来说,大到国家课程方案,小到教师写的教案或活动计划,都是课程纲要。

狭义来讲,课程纲要是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学程的大纲或计划书。

这里,主要取其狭义,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某学期某门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的纲要。

《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上交一份任教学科在本学期的《课程纲要》,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同行评议。

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的课程教学计划。

,二,《课程纲要》的意义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必须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相应的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以及各方面的总体协调等情况。

正因为《课程纲要》的撰写要涉及到这些方面,因此《课程纲要》的撰写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而言就有多重意义。

1.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实际上也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

实践中,教师常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那就是非常清楚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但也往往忽略了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的目标,从而失去了对任教学科的总体把握。

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易使教师忽略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和目的所在。

在撰写本学期的课程纲要时,教师必须厘清本学期的课程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整体的逻辑关系,明确知识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的整体。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家乡》 (2)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家乡》 (2)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家乡》课题:家乡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习和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

2. 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己家乡的地图,并提问学生家乡位置以及特点。

2. 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

二、呈现新知(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照片,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们仔细观察图片,听教师介绍。

三、学习新知(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3. 学生们根据教师引导,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特点。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作为组长。

2.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彼此的家乡特点,并记录在纸上。

3. 组长向全班汇报小组成员的交流内容。

五、复习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复习,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家乡。

2. 下节课时教师提取几篇好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板书设计: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 山川湖海 - 建筑物- 植被 - 名胜古迹- 气候 - 文化传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

小组活动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在作业布置环节,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家乡》下册德育渗透计划

一年级《家乡》下册德育渗透计划

英文回答: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next edition of " Hometown " , we can incorpo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in order to address home and family issues。

Through the teaching materials, pupils are taught to feel the beauty and affection of their homeland, thereby fostering their love for it。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the cultural and developmental changes at home, can also lead students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homeland,value their resources and build the right values。

In this way,moral education can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life, in line with the educational guidelines and guidelines of our schools, and provide effective educational support for the training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根据一年级《家乡》下册教材内容,针对家乡和亲情的主题,我们可以将德育渗透纳入教学计划中。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校本课程三年级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学校、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材。

2、培养学生言行文明、礼貌待人、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价值观和责任感。

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良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发展观。

4、了解校内外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热爱生活,爱生命,懂得只有生命的是神圣的,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

5、学会与邻居、他人和睦相处,真诚待人,诚实守信。

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
2、任选课程
课程实施建议
1、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散或集中安排。

2、采取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广劈资源为教学所用,并注意生存对学生资源的搜集与积累。

4、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课程评价建议
1、以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做出评价,并能及时地做出反馈,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家长、同伴、自我评价相结合。

3、在进行结果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评价。

吉林地方课程二年级《家乡》下册1-7课教学设计

吉林地方课程二年级《家乡》下册1-7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计划一、全学期本学科教学目的要求1、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2、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反思和激励。

3、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从而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5、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6、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她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7、使学生能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二、本册教材知识结构分析二年级下册家乡教材一共安排了16节课,每个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城乡、地域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替换和补充。

这些主题都是围绕认识家乡、探索家乡、热爱家乡的活动学习展开,使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事物逐步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家乡。

三、本册教材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教学难点: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四、重点教学活动及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及具体措施1、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创设活动体验的真实情景和条件,而非在课堂里单纯讲授。

3、针对本校所处的环境组织教学,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要与校本课程结合实施。

5、将吉林省的省情、地情、乡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时数:16课时课题老规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总第一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规矩。

2、体会这些规矩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有哪些规矩。

教学难点体会这些规矩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教具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遵守的规矩,它反映着地方文化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教案《家乡》幼儿园

教案《家乡》幼儿园

教案《家乡》幼儿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教案,能够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特色;
2.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绘画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
1.家乡的概念;
2.家乡的地理位置和人口;
3.家乡的名胜古迹;
4.家乡的美食特产。

教学方法
1.采用观察、猜测、发问的方式启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2.采用图画讲解和多媒体展示,提高幼儿的视觉感受能力;
3.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请幼儿描述图片内容;
2.询问幼儿对“家乡”这个词的了解,让幼儿进行联想和猜测;
3.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地图等多媒体形式,给幼儿讲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和人口。

第二课时
1.教师采用游戏形式,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认知比赛。

比赛题目包括家乡的自然资源、著名景点等;
2.教师分别向每个幼儿发放绘画纸,要求幼儿绘制自己家乡的美景,并在班级内展示和交流。

第三课时
1.教师出示家乡的美食图片,让幼儿猜测是哪些食物;
2.通过具体的实物展示、食谱介绍等多种方式,教授幼儿自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通过绘画、发言和文具创作等形式,评价幼儿对家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互动游戏道具;
3.家乡美食实物、图片和食谱。

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纲要》撰写的一般模式《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层面上的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设计《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方面,是校本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般情况下,由教师设计的《校本课程纲要》通过学校课程委员会初审后,主可以列入校本课程选修目录单中,供学生选择。

因此,设计《校本课程纲要》的技术很重要。

《校本课程纲要》一般应包括一般项目和具体内容两大部分。

一、一般项目1、课程标题2、主讲教师3、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4、课程类型5、授课时间6、授课对象例如:《国际音标巧入门》校本课程纲要一、基本项目课程标题: 《国际音标巧入门》主讲教师:汪静艳教学材料:自编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节)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性质。

课程目标一旦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依据。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校本课程开发者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并明确回答下列问题:这一特定的学生群体究竟需要哪种课程?对这个问题作出圆满回答后,才能开始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是有层次的,通常依次分解为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它们还可以继续分解成若干层次,如单元目标和课程目标。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者对有关社会、学生和知识的信息掌握的越全面,教育目标就越全面、越恰当、越细化。

要求:全面、适当、清晰例如:《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二、课程目标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定向越野为契机,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普及与提高定向越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申报定向越野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定向越野的概况、基本技术、技能;2.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体能;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5.通过教学,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定向越野项目在市、区初中校中的优势地位。

校本课程《乡情》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乡情》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乡情》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结合平坊满族乡党委、政府“十三五”关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县城后花园”的规划部署,平坊中心校结合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乡情》。

通过研发此校本教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一)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审议)名誉顾问:安国生(平坊满族乡党委书记)韩树行(平坊满族乡政府乡长)总策划:徐晓波(平坊中心校校长)主编:郭怀利(平坊中心校副校长)(二)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策划:徐晓波(平坊中心校校长)主编:郭怀利(平坊中心校副校长)编写组牵头成员:徐晓波(负责第一单元《平坊概况》编写工作)郭怀利(负责第二单元《秀丽风光》编写工作)王艳宇(负责第三单元《风土人情》编写工作)徐珊珊(负责第四单元《民生建设》编写工作)徐建海(负责第五单元《产业建设》编写工作)王兴民(负责第六单元《家乡名人》编写工作)编写组成员:张丽萍沈丽华曹志红张秀云王凤夏美娜陈震兰海燕张亚兵李贺然刘京艳陈力娟刘兴华崔亚君刘福霞李志慧刘春阳张淑平陈静四、校本课程《乡情》实施原则(一)人文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教材《乡情》的内容选择既要体现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又要突出思想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真正达到文与道的统一。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一、课程基本情况开发人: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讲教师:裴海燕裴爱英王胜男狄小平课程来源:创编教材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时间:xx年9月xx 年6月每周一节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二、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家乡》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熟悉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将来为生为家乡人建设家乡而自豪,更好的承袭和发扬本地区的优良传统。

三、课程目标及内容安排四年级:了解家乡年级目标:1、了解**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

2、了解**自然风光、物产资源,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与亲近感。

3、收集并交流**境内流传的谚语、传说,增进对**文化的了解,激发自豪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第二单元:物产资源第三单元:谚语、传说1、**地理位置2、关外第一泉**温泉3、道教圣地金阁山4、潮**上游蓄水量最大的水库云洲水库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陀、黑**风光6、朔方屏障舍身崖7、夏日乐园冰山梁8、远古奇迹恐龙脚印9、**最古老的溶洞九连洞10、白**头九**1、丰富的矿产2、现代农业3、茂密的森林4、发展中的牧业5、充**的水利资源6、繁多的野生动植物7、别具一格的地方特产1、气象谚语2、时令谚语3、物候谚语4、独石的传说5、马营城的传说6、娘娘缝的传说7、虎**的传说8、其他传说五年级:认识家乡年级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与现状;学习欣赏**境内的文物古迹;认识一些**县的英雄人物,收集**史上流传的红色故事,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家乡历史第二单元:文物古迹第三单元:红色故事和人物1、**历史简介2、人口发展分布及构成3、**第一小学4、**第一中学5、**博物馆6、治理“**”7、建设靓丽“霞城”汤泉河工程、小区建设、迎宾大道1、****2、重光塔3、护国寺4、**观5、**寺6、独石口明长城7、杨洪墓1、康玉辉献身教育的革命者2、熊尚林英雄连长3、雄鹰展翱苍穹记**县第一位歼击机飞行员史郁4、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据地5、吉鸿昌在**6、智取三岔口7、攻破**县城六年级:走出家乡年级目标:了解**的风俗习惯;欣赏赞美**的诗文,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认识**县与首都北京及周边县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与今天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家乡文化校本课程方案设计

家乡文化校本课程方案设计

家乡文化校本课程方案设计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逐渐淡漠。

为了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设计了这个家乡文化校本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1. 尊重传统,挖掘特色:以家乡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和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家乡文化。

3.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家乡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人物事迹等。

2. 家乡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学、艺术、建筑、民俗等文化特色。

3. 家乡民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参加民俗活动、制作文化手工艺品等。

课程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家乡历史概述;第2周至第4周:家乡文化特色(文学、艺术、建筑等);第3周至第5周:家乡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第4周至第6周:实践活动(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制作文化手工艺品等)。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方式: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成果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等。

五、课程资源与预算1. 师资力量:本课程需要有一名专业教师负责授课,要求教师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

2. 教学材料:准备教材、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以及相关实践活动所需的物资和场地。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需要提前联系相关单位和安排行程。

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纲要连镇乡大端小学校本教研组李国强曹建垚一、基本项目课程名称:大端小学校本教材课程类型:综合性课程授课教师:各年级教师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二、课程目标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特色角度考虑课程目标。

以此形成的标志性的课程是学校特色之所在。

因此,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结果。

总体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家乡的人文风貌,了解周围的世界。

2、帮助学生学习日常行为文明礼仪,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4、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景县人文历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家乡的人文风貌,了解周围的世界。

第二部分:文明礼仪帮助学生学习日常行为文明礼仪,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第三部分:安全常识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第四部分:环境保护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及责任感。

三、课程实施建议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中的必修课,面向4-6年级的全体学生展开。

课时安排:每两周安排3课时,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或集中或分散。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体活动相结合。

授课内容:参考以上阶段目标中涉及的内容,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适课程内容,及时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授课教师:课程教学设专职认课教师,并根据课程内容聘请校内或校外指导教师授课。

四、课程评价1、评价学生体现多元化:本课程评价对学生体现多元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各方面相结合。

学生评价依据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活动成果及情感意志等方面,综合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2、评价教师强调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采用教师自评、学校调研、学生评教、社会评教等方式综合进行。

校本课程教案-热爱家乡

校本课程教案-热爱家乡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感受家乡新变化》校本课程纲要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一)门类:政治。

(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威海市的变化更是大,各项发展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威海的中学生应该感受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并能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具体内容如下:1、调查我市城乡居民自1978年以来工资增长情况,制成统计表。

2、收集我市城乡家庭生活各项消费支出,制成统计表。

3、通过访谈长辈或观察法归纳出我市环境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发展方面的变化,制成课件或拍成照片4、上网查阅我市1978年以来历年经济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5、享受养老、医疗保障、城市低保人数的比重的变化。

6、家用电脑、手机、VCD等现代家用电器的普及率。

四、可行性分析此项课程运行起来具有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内容学生在政治课中学过。

作为威海人初三学生也应该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归纳总结出来。

五、课程实施设想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各自分工。

1、根据调查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收集数据、图片、照片,访谈长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2、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DV、FLASH短片、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演讲稿、政治论文、诗词、漫画、其他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成就。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乡土地理课程纲要一、课程设置背景乡土地理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深入落实东宁一中“以人为本,提升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

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

乡土地理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以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地理学科拓展,在学习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二、课程目标1、增强学生对家乡长清的认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

2、学习信息的搜集归纳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正确的地理发展观。

3、通过学习加强学生乡土地理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学习和家乡的建设中去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这课堂几章几节、每节内容如何目录!!!课程实施: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课堂体验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科学的乡土地理素养。

2.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形式进行,使得学生学习更有灵活性;教师应该多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用直观形象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

3.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区宣传时,希望学校能协助联系社区,并能配合教师保障学生的安全。

4.建议学校提供一定的教学条件,便于学生上网和教师教学。

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如课外活动四、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评价值如下:评价环节1、老师评价2、学生互评最高分值(分)课堂考勤 20课堂主动发言 30课堂活动 30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 20总评 100评价标准:1、学生按时上课情况。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和东小学《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主讲教师:何志华课程名称:我的家乡课程类型:人文类授课对象:中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周四、周五第七节一、课程开发背景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一方面我镇有着较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需要学生去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常年在家和学校,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学校有必要借助于让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此开发本课程。

二、课程目的1、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家乡的人文风貌,了解周围的世界。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及表达能力等。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要求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情况,结合课程目的,确定各年级段的课程要点和每个要点的实施方案,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查找和搜集资料、交流、整理等活动来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

2、教师要不断增长自己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参考乡编校本教材、《范阳风》等有关材料。

3、对课程实施进行认真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上课的记录和有关思考、反思的记录。

同时,要注意督促学生保留活动资料。

四、课程内容举例(一)个人信息编制1、个人信息的基本组成: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属相;电话。

2、个人基本信息的编制与交流;3、地址的概念、行政区区划、国家、省市的级别与概念;4、自己的详细地址;5、家庭成员和职业的概念;6、编制个人的详细信息;7、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介绍自己;8、走失了怎么办?(二)相对位置1、方向——东南西北的认识,能进行相对方向的叙述;2、方向——前后左右的认识(正面与背面)及相对方向的叙述;3、自己家乡相对位置的介绍;4、自己家乡周边情况的调查与交流;(三)交通1、回家路线的描述(方向与所过地方的名称);2、回家路线的设计与选择;3、交通工具的认识,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认识,选择与设计;4、模拟教学如何确定时间最短的回家方式;5、模拟教学如何确定价格最低的回家方式;6、自己从学校回家的方案设计,时间最短的,价格最低的;7、本地交通情况的发展,通过交通看家乡的变化。

校本课程家乡篇

校本课程家乡篇

家乡篇第一单元走进南漳第一课南漳概貌在共和国版图的腹地,荆山山脉的东麓,有一方山青水秀、妩媚可人的土地,千百年来,她静静地依偎在祖国的怀抱中。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她年轻的英姿,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不断赋予她新的生机和活力,她频频撩起神秘面纱,向世人展示她的千姿百态,她就是被人们誉为“襄樊都市后花园”的金南漳。

 南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东与襄樊古隆中相接,南与大三峡贯通,西与神龙架毗邻,北与武当山相望,全县版土面积3859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总入口60万。

南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各类人文、自然景观100余处,素有“金南漳”之称,是荆楚精典旅游线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是湖北省旅游资源大县。

思考:1、说说南漳四邻分别是什么地方?2、南漳的版土面积是多少?第二课悠久的南漳历史文化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史载公元前11世纪初,先祖鬻熊之子熊丽率族众南渡汉水来到偏僻的睢山,即今南漳县城西北36公里处主山寨。

《墨子·非攻下》载:“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

之后,楚人熊绎建都于荆山之下,史称“熊绎丹阳”,在今南漳县城一带。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楚人在丹阳生息发展,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南漳是和氏壁的故乡,这里曾孕育出和氏璧的千秋史话。

先秦文献记载,公元前七百多午时,荆山脚下今南漳巡检金镶坪村住着一位石匠叫卞和,他常见一凤凰呜叫着飞入一岩洞,他反复观察凤凰入洞的方向,终于发现凤凰用衔回的朱砂填筑的璞玉,全家协商献给朝廷。

然而一、二次献宝,都被说成顽石,以欺君之罪刖去了他的双足。

50多年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深受感动,琢璞得玉,命名为“和氏壁”,后秦始皇制为传国玉玺,卞和得玉处命名为“玉印岩”。

数千年来,这一稀世珍宝演义出“蔺相如完璧归赵”等一系列扑朔迷离的华彩乐章。

(完整版)《博雅读本》家乡篇课程纲要

(完整版)《博雅读本》家乡篇课程纲要

《博雅读本》家乡篇课程纲要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课程开发背景我们的家乡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曾长达五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更是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举世闻名的中华古都.中原文化、礼仪文化、圣贤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等博大精深;是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的发源地,这么丰富的地理、历史和人文旅游资源需要学生去了解和认识,学校有必要借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河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鉴于此,我们特开发《博雅读本》家乡篇这一校本课程,从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圣贤文化、名胜古迹四方面对家乡河南做一番介绍,让学生通过学习、参观、访问、调查、收集历史资料、绘画家乡美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起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一、课程目标《博雅读本》家乡篇课程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坚持“博雅教育”特色,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程改革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我们以“引领学生成长、塑造祖国未来”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营造浓郁的校园乡土文化氛围.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河南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圣贤文化、名胜古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体验与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课程内容一年级:郑东新区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圣贤文化名胜古迹二年级:郑州市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圣贤文化名胜古迹三年级:开封市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圣贤文化名胜古迹四年级:洛阳市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圣贤文化名胜古迹五年级:六年级:三、课程实施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博雅读本》家乡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家乡篇的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校本课程《家乡》纲要**市**县第一小学一、课程基本情况开发人: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讲教师:裴海燕裴爱英王胜男狄小平课程来源:创编教材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时间:20XX年9月——20XX年6月每周一节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二、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家乡》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熟悉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将来为生为家乡人建设家乡而自豪,更好的承袭和发扬本地区的优良传统。

三、课程目标及内容安排四年级:了解家乡年级目标:1、了解**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

2、了解**自然风光、物产资源,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与亲近感。

3、收集并交流**境内流传的谚语、传说,增进对**文化的了解,激发自豪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第二单元:物产资源第三单元:谚语、传说1、**地理位置2、关外第一泉——**温泉3、道教圣地——金阁山4、潮**上游蓄水量最大的水库——云洲水库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陀、黑**风光6、朔方屏障——舍身崖7、夏日乐园——冰山梁8、远古奇迹——恐龙脚印9、**最古老的溶洞——九连洞10、白**头——九**1、丰富的矿产2、现代农业3、茂密的森林4、发展中的牧业5、充**的水利资源6、繁多的野生动植物7、别具一格的地方特产1、气象谚语2、时令谚语3、物候谚语4、独石的传说5、马营城的传说6、娘娘缝的传说7、虎**的传说8、其他传说五年级:认识家乡年级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与现状;学习欣赏**境内的文物古迹;认识一些**县的英雄人物,收集**史上流传的红色故事,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家乡历史第二单元:文物古迹第三单元:红色故事和人物1、**历史简介2、人口发展分布及构成3、**第一小学4、**第一中学5、**博物馆6、治理“**”7、建设靓丽“霞城”——汤泉河工程、小区建设、迎宾大道1、****2、重光塔3、护国寺4、**观5、**寺6、独石口明长城7、杨洪墓1、康玉辉——献身教育的革命者2、熊尚林——英雄连长3、雄鹰展翱苍穹——记**县第一位歼击机飞行员史郁4、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据地5、吉鸿昌在**6、智取三岔口7、攻破**县城六年级:走出家乡年级目标:了解**的风俗习惯;欣赏赞美**的诗文,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认识**县与首都北京及周边县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与今天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合学校实际 实施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 实施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实施校本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校地品位,可以使教师形成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实现教育功能的全面转化。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还能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学校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一个专业自我反思平台,不断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功能协调发展。

土地丰饶、民风淳厚的胡集镇处于乐胡路和220国道交叉处,有着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胡集书会”,在200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闻名全国的曲艺盛会。

这成为学校校本化、特色化发展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为此,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按照《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深挖“书会文化”这一资源,使之校本化,一系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一、精心选择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课程研发小组成员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校本实施方案,确定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具体内容,编写了教材和教学建议,形成了相对健全的校本课程体系。

1、低年级:知书达礼,培育谦谦君子学校开发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以“诵读经典诗歌美文,传承中华千古文明”为宗旨,摘录了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儒家的经典片段,优秀唐诗、宋词,让孩子们在享受祖国语言之美的同时,接受中国蒙学和诗词文化的熏陶,为孩子们人生发展奠定人文根基。

本着知行统一的原则,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模仿易教化的特点,学校引导学生不仅知书,还要达理。

组织开发了校本课程《小学生文明礼仪》,让小学生学习中国拱手礼、鞠躬礼、食礼等礼仪,美化、礼化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中年级:知家爱乡,把根留住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胡集》侧重于通过查阅资料、民间采访、社会参观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胡集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特有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更是抓住“胡集书会”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让学生感受胡集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热爱、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得以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市**县第一小学一、课程基本情况开发人: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讲教师:裴海燕裴爱英王胜男狄小平课程来源:创编教材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时间:2008年9月——2009年6月每周一节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二、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家乡》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熟悉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将来为生为家乡人建设家乡而自豪,更好的承袭和发扬本地区的优良传统。

三、课程目标及内容安排四年级:了解家乡年级目标:1、了解**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

2、了解**自然风光、物产资源,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与亲近感。

3、收集并交流**境内流传的谚语、传说,增进对**文化的了解,激发自豪感。

年级内容:五年级:认识家乡年级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与现状;学习欣赏**境内的文物古迹;认识一些**县的英雄人物,收集**史上流传的红色故事,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

年级内容:六年级:走出家乡年级目标:了解**的风俗习惯;欣赏赞美**的诗文,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认识**县与首都北京及周边县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与今天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年级内容:四、课程实施建议1、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

教师应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探索、认识自然界。

2、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改变传统的“教教材”意识为“用教材”意识,在使用文本时随时生成,及时补充课程内容。

3、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提供动力。

4、组织教学应体现校本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多组织室外教学活动,切忌满堂灌;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并侧重强调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课程评价建议1、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坚持以校为本和以人为本,不设置评价统一模式,不增加评价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遵守正面评价、重视过程、重视应用、重视体验的原则。

3、在评价时既要有反映学生与同学之间横向比较的成绩,也要有照顾个性差异反映自我发展的纵向成绩,多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市**县第一小学为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突出校本课程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订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本课题探索的重点定位为:以专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本校继续开展研究的教育素材,构建有本土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1、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校本课程的开设正是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生有个性、有创建、愉快地成长为宗旨。

2、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得以成长。

校本课程的研究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及创新能力,以及行动研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及学校特色形成的新局面,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所在。

3、新的课程改革发展要求开设校本课程。

构建合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4、学校特色要求开设校本课程。

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内外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传统。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基地和主体,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优势与特长,使学校拥有了自我开发与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1、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3、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4、逐步开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

三、校本课程资源分析1、**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积淀浓厚的**,具有“红、绿、古”三种文化特征,红——众多的革命历史纪念地,绿——美丽的自然风光,古——名胜古迹多而奇特,民间传说脍炙人口。

2、我校是多次被县、市评为“文明学校”、现在是**县“甲级学校”,**市“十佳手拉手互助学校”、“普及试验教学示范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优秀学校”,以上这些荣誉都是我校几代人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的结果。

3、学校拥有规范化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二万余册,拥有实验室、信息技术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此外每班都配有电视机、DVD、投影仪,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目前,8000多平米的现代化大型教学楼正在建设中,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学校拥有一个过硬的教师团队。

目前我校在岗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其中普通话水平达二甲的占65%,水平达一乙的有三人,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有4人,有数学、科技特长的有9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的有6人。

他们热心课改,醉心研究,倾心实践,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1、课程门类(1)必修课:学好普通话、家乡。

(2)选修课:泥塑、科技小制作、故事选读、趣味数学。

(3)课时计划:一至五年级每周2课时,六年级每周1课时。

2、课程设想:五、校本课程申报程序学校和教师都有申报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并履行以下申报程序:1、填写校本课程项目开发申报表,于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报到学校教导处。

2、向学校校本课程评审部门递交本人开发校本课程的课程实施纲要。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下发审议意见。

课程纲要的设计要求:申请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教师首先必须制定《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定。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1)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的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计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3、每门课程学生参与人数不少于25人。

4、如果选择某一校本课程的学生人数过多,学校将考虑同时安排两个班上课,从而保证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规划、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材编写与管理、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健康发展。

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名单组长:肖正中副组长:陈宝组员:裴海燕王胜男李兴红狄小平裴爱英郜玉萍韩俐马建新范** 乔继宝薛信龙2、课程必须在充分调查受教育者需要的基础上,认证审查修改后设置,并纳入学校课程总表统一管理。

3、学生每学期必须在每类课程中任意选修1至2门,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5分制)4、学校建立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该项评估将纳入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之列。

5、制定有利于课程开发的支持政策,该项评估将纳入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之列。

6、学校无条件提供校本课程教学所需设施,每年抽出学校经费的8%左右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及教师的奖励。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市**县第一小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攺革纲要》提出的“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性”的改革目标和任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的精神,在对学生、学校、当地需求和资源调研分析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的基础上,特制定**县第一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

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门类1、必修课:发挥特色优势,确定必修课,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在一至三年级开设《学好普通话》课程,四至六年级开设《家乡》课程。

2、选修课:选修课注重国家课程的延伸和学生特长的培养。

在一至五年级开设《泥塑》、《科技小制作》、《古诗选读》、《趣味数学》、《舞蹈》课程。

3、课时安排:一至五年级每周二课时,六年级每周一课时。

(二)课程安排三、校本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措施1、由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责任人,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制定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2、学校负责开设校本课程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参观。

学校鼓励教师开设既符合校本课程目标又表现教师特长的校本课程,学校鼓励教师开设不同门类的校本课程。

3、制订、审查《校本课程纲要》。

4、组织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5、跟踪评价、动态调整、总结推广。

(二)课程实施要求1、本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

学校机动时间为3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每课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应该符合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注重过程的预设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本学科的特点和风格。

3、任课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学生作业,作业具有层次性和时效性,有利于学生尽快巩固和掌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4、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任课教师要认真对待测试与评价,改进教学工作。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校本课程的研发能力和实施质量。

四、校本课程实施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配合,他们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