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是农作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病理实验操作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简单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 实验一: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掌握分离与鉴定植物病原菌的方法,理解病原学的基础概念。
实验原料:感染有病征的植株、消毒剂、无菌玻璃棒、琼脂、静置培养皿、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1. 从感染病株中取样。
用无菌玻璃棒在感染病株的表面轻刮几次,然后在无菌培养基上划一条线。
2. 将无菌玻璃棒沾上感染样品,并将其划到无菌培养基上,将其密封,将其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3-5天。
3. 检查接种坛中的细菌单个斑点,清除任何后来发现的杂细菌,然后进行细菌鉴定,以识别不同的菌株。
使用荧光显微镜和其他实验技术来确定不同的菌株。
实验结果:1. 获得了可研究的植物病原菌。
2. 学生理解了病原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实验二:植物病害综合鉴定实验目的:应用综合鉴定法确认植物病害。
实验原料:受感染的植物样品,显微镜、手镰、组织切片、滴定管、生长瓶、测试器。
实验步骤:1. 阐述农业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的分类。
培养出病原菌后,学生将初步考虑在何种植物病害范围内进行综合鉴定。
2. 制备切片,利用显微镜查看组织细胞的变化,以确定该病是有效的。
3. 测试样品以确保它是含有特征性病原体的。
除了使用显微镜查看组织切片外,还可以使用滴定管和生长瓶来测试样品的pH、氧含量、有机成分等信息。
4. 将所有数据纳入综合考虑,从而确定植物病害的类型、发展和所需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1. 确定了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发展。
2. 学生掌握了植物病害检测的重要步骤。
3. 实验三:生物防治法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基本原则和技术,了解生物防治如何减少植物病虫害的损失。
实验原料:扁豆种子、法国圆白菜的幼苗、甜菜虫、灰蝉、昆虫脂肪。
实验步骤:1. 学生准备研究模型—扁豆或法国圆白菜幼苗,然后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甜菜虫或灰蝉,让它们大肆繁殖和吃掉幼苗。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作物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依据
依据植物病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定各种农作物病害、病原物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应用原理解决实践问题。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掌握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病害的症状和
病原识别。
2、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鉴定病原物、识别病害的方法。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别和鉴定各种农作物生产上的主要病
害。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1、学时分配: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课10学时。
2、教学形式:
1)讲课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课上讲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2)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3)新鲜标本、盒装标本、浸制标本、挂图、病原玻片等多种手段。
3、实验性质: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平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1、《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编农业出版社
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洪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理学 实验1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图文
苹果灰霉腐烂病
玉米干腐病
萎焉
番茄青枯病
黄瓜青枯病
西瓜萎焉病
畸形
泡桐丛枝病
马铃薯癌肿病
西瓜根结线虫
粟白发病
1. 粉状物
病症的主要类型
小麦黑粉病
十大功劳白粉病
玉米黑粉病
2. 霉状物
草莓灰霉软腐病
桃褐腐病
樱桃根霉软腐病
葡萄霜霉病
3. 点状物Leabharlann 山茶花灰斑病甜瓜蔓枯病
4. 颗粒状物
甘蓝菌核病
花椰菜菌核病
实验一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1、实验目的
识别一些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 病症)类型; 正确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主要病状类型
变色1
烟草花叶病(花叶)
长春藤黄化(花变色)
变色 2
长春藤病毒(脉明)
郁金香的碎锦
南瓜绿斑驳病
坏死
高粱炭疽病
水稻胡麻斑病
玉米大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
腐烂
辣椒疫病
梨轮纹病
5. 脓状物——细菌病害的病症
水稻白叶枯病 ( 叶枯、 菌脓)
豆薯叶斑病(水渍状)
实验报告内容:
从供观察的植物病害标本中选择10种,描 述其症状特点。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守则及实验指南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守则及实验指南
一、实验须知
1、实验前须充分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准备好当次实验所需用具。
2、实验操作要细心谨慎,认真进行观察,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3、实验用品和材料用后必须放回原处,以免丢失,也方便他人取用,对于需清洁的用具须及时清洁。
4、实验仪器设备等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等引起损坏或遗失的,应及时登记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5、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放回原处,擦净桌面,收拾整齐。
离开实验时注意关闭门、窗、水、灯等。
二、实验指南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以植物病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追溯引起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认识不同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掌握植物病害实验及研究的基本技能及方法,注重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实验适用于植保学科各专业方向(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农业昆虫学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共分为9次实验,30个学时,前1~7次实验,重点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水稻、麦类、棉花、杂粮、烟草、油料作物、果树和蔬菜病害等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学习显微绘图、制片技术;实验8~9为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田间一般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以及学会田间病害调查方法,做到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复习实验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及重难点;实验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要求的内容和方法,认真、独立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所得并找出实验中不足之处的原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七、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的观察
苗龄达到 1叶1心叶
接种
潜育期 约8天后开始现斑
作业
1.写出烟草花叶病毒病接种的简要步骤,并说明其 原理,记载并分析结果。
2.写出小麦条锈病菌接种的简要步骤,调查小麦条 锈病菌的潜育期、寄主反应型、病害普遍率、严 重度,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将结果记入下 表。
小麦条锈病接种试验结果
用研钵将烟草花叶病毒源研成匀浆; 3.在健康叶片正面撒上依稀可见的800目金刚砂; 4.用洗净的手指蘸少许毒源匀浆,在健康的烟草叶
片上摩擦三次(不要用力过大)。同时用清水摩 擦作对照,注意应先作对照摩擦试验,后做病毒 汁液摩擦接种,以免对照感染TMV; 4.用洗瓶冲掉叶面上残留的汁液; 5.将接种后的烟草苗放于温室中进行培养观察。
实验七
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 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侵染性病害病原接种方法。 2.了解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二、实验材料
1. 温 室 培 养 好 的 3-4 叶 期 烟 草 , TMV毒源(感染TMV的烟叶), 800目金刚砂,研钵,洗瓶等。
2.温室培养好的3-4叶期铭贤169 小麦苗;吐温-20;小麦条锈病 菌毒性小种;喷壶等。
品种名 称
潜育期(天)
反应 型
普遍率(%) 严重度(%) 病情指数(%)
接种日期: 月
日 调查日期:
月
日
小麦条锈病菌接种
➢小 麦 条 锈 病 病 原 物 为 条 形 柄 锈 菌 (Puccimia striiformis),担子菌门柄锈菌 属。
条锈菌菌种繁殖的主要步骤
种苗 1.喷雾法 2.撒粉法
菌种
有活性的新鲜孢子 量比:1:3
步骤
接种 潜育 收菌
植物病理学
1.材料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 0.05%和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3.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2.Schaeffer与Fulton氏染色法
(1)涂片:按常规方法将待检细菌制成一薄的涂片。
(2)晾干固定:待涂片晾干后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
(3)染色:
①加染色液:加5%孔雀绿水溶液于涂片处(染料以铺满涂片为度),染色;染色时间5分钟,其间,不时地将玻片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微微加热,但不可过分加热或使染色液干涸,必要时,将玻片离开火焰、略冷却后补加染液。
实验一 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态的观察(3学时)
实验二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3学时)
实验三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3学时)
附加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四 细菌芽胞的观察(3学时)
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
一、 实验原理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各种不同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吸附法和结合法。一般来说,细胞更适合采用包埋和吸附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小的酶容易从凝胶孔径中漏出。
(4)涂片: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数环菌液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做成涂面,晾干。
(5)固定:将涂片通过酒精灯火焰3次。
(6)脱色:用水洗直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止。
(7)复染:加蕃红水溶液染色5min后,倾去染色液,不用水洗,直接用吸水纸吸干。
(8)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五、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鉴定
Common Powdery Mildew Genera
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叉丝壳属
Microshe
Uncinula
单丝壳属
叉丝单囊壳属
Sphaerotheca
Podosphaera
霜霉目霜霉科分属检索表
1. 孢囊梗粗壮,顶端分枝不规则,粗而密,寄生于禾本科植物 …………………………指梗霉属(Sclerospora)(谷子白发病) 1’. 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 2. 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remia)(莴苣霜霉病) 2’. 分枝末端不膨大 3. 孢囊梗单轴分枝,与主梗近直角,分枝末端平钝 …………………………单轴霉属(Plasmopara)(葡萄霜霉病) 3’. 孢囊梗非单轴分枝 4. 孢囊梗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无乳状突起 …………………………霜霉属(Peronospora)(白菜霜霉病) 4’.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状突 起……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黄瓜霜霉病)
实验五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 鉴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熟悉和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 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病原鉴定的方法。 熟悉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标本夹、剪刀、塑料袋、显微镜、载玻片、盖 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 蒸馏水等。
1
2
3
1. 2. 3. 4. 5.
4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盘梗霉属(Bremia) 单轴霉属(Plasmopara) 霜霉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玉米纹枯病 (Maize Sheath Blight)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片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鞘
玉米纹枯病病 苞叶上的菌核
丝核菌属
水稻纹枯病菌
轮枝孢菌
作业
1.绘制芹菜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2.绘制高梁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和
刚毛; 3.绘柑桔青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 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半知菌中主要病原菌丛根孢菌、球壳孢菌、 盘梗孢菌和丝核孢菌(芽孢纲、丝孢纲、腔孢 纲)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 特点。
熟悉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半知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植物病害标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
Rhizoctonia cerealis
小麦纹枯病基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中上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病茎
小麦根腐病症状
镰刀菌属
水稻恶苗病
玉米镰刀菌穗粒腐病
玉米茎腐病 (Maize Stalk Rot)
禾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瓜果 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混合侵染
麦类白粉病田间症状
麦类白粉病病叶
麦类白粉病病穗
麦类白粉病病原
Erysiphe graminis (D.C.) f.sp. tritici
麦类赤霉病 (Wheat Scab)
小麦赤霉病病粒
小麦赤霉病病穗
Fusarium graminearum
小麦纹枯病 (Wheat Sharp Eyespot)
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症状和诊断方法。
2.掌握制作真菌显微玻片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在遭受病原体侵害后产生的外部表现,包括叶子脱水、变色、轻度褐斑,严重腐烂、变形等。
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并寻找病原菌种进行后续的研究。
真菌显微玻片制作是将病原菌种通过特定的方法制作成透明玻片,方便研究人员观察真菌内部结构的工具。
三、实验步骤1.组织采集:选择患有病害的植物叶片、茎、根等组织,用刀子或剪刀切取一小块样品。
2.病症观察: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裸眼观察样品表面的病症症状,记录下来。
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节。
3.细菌分离:将样品表面的病菌用无菌的刮匙、刮片取下,涂抹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菌落的分离。
4.培养:将划取的菌落转接到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出单一的菌落。
5.培养制片:从培养基上取得单一的菌落,用无菌的铲子将菌落刮下,放在无菌载玻片上。
加入一滴甘油或蒙脱石悬浮液,加盖玻片备用。
6.烘干: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待载玻片上的液体完全蒸发后,取出备用。
7.真菌显微观察: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盖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菌丝、孢子等结构特征。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技术,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选择病害植物和病菌样品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3.培养和显微观察时要使用无菌工具,避免细菌的二次污染。
4.在制作玻片过程中,要避免菌落太密集,影响观察;也要避免菌落过于稀疏,难以观察到结构特征。
5.显微镜使用时要注意对焦,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病害引起的植物症状也不同。
例如黑斑病引起的植物叶片会出现黑色斑点,而根腐病引起的植物根部会发生腐烂。
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并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
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四 植物病原菌物的分离和培养 图文
在10ml 培养基中加3滴25%的乳酸,可使大部分细菌受到 抑制。
培养环境; 分离材料; 病原物的类型
2.4 病原真菌的纯化
保证所用菌种是从单个细胞或单个孢子繁殖而来的纯种。
• 稀释法பைடு நூலகம்
A 水洋菜平板稀释法一 将纯净的水洋菜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凝固,然后在灭
菌的载玻片上放入一滴水,加入孢子,配成浓度适当的悬 浮液,用三角涂抹玻棒,蘸上孢子悬浮液,涂抹于水洋菜 培养基表面,然后用低倍显微镜擦培养皿的反面检查孢子, 用蜡笔做一个记号,再用灭菌后的刀子或接菌针将这一块 培养基切下,移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 操作过程在接 菌台上,保持无菌状态。
水洋菜平板稀释法二
将菌种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用灭菌水洗下,稀释到每滴在低倍显微 镜下每视野大约有25个孢子左右。取灭过菌的试管,一支含有一毫 升无菌水,另一支含有9毫升WA培养基(大约45℃)。给无菌水的 试管加一滴孢子悬浮液(在低倍镜下,每滴孢子悬浮液在视野含有大 约25个孢子),然后把孢子悬浮液到入含有WA培养基的试管中,振荡 后倒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等凝固后,用低倍显微镜擦培养皿的反 面检查孢子,用蜡笔做一个记号,再用灭菌后的刀子或接菌针将这 一块培养基切下,移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
•干针挑取法: 干针挑取法:即用细缝衣针在低倍镜下直接挑取单个孢
子。此方法最适用于分离开的真菌孢子,如黑粉菌的厚坦 孢子、锈菌的夏孢子及一些担子菌的担子孢子。先将孩子 放在灭菌的载玻片上,用食指和大拇指握住缝衣针,在低 倍镜下检视,当针尖接触孢子时,孢子即离开载玻片而附 着于针尖上,然后移殖培养。
适合于分生孢子较大,颜色较深的孢子分离。
2.2 组织表面消毒 (surface sterilization) 和消毒剂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植物病害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在⽣理和形态上均可以发⽣改变,患病植物外部形态的反常现象就是症状。
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之⼀,可分为病状和病症两种类型,通常把植物体本⾝的反常表现称为病状,⽽把病原⽣物在植物受害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症。
由于病害种类、环境条件,发病部位和植物被害时期不同,病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归纳起来包括五种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病症则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如真菌⼦实体在寄主表⾯形成的霉层、⿊点、粉状物等,细菌表现出来的菌脓和菌痂;⽽植物病毒、植原体、等⽆病症表现。
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和具特异性的,这是利⽤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病症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但⼀经表现出来却相当稳定,所以根据病症能够正确判断植物病害。
⼀、⽬的要求本次实验⽬的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多样性,认识病害对农业⽣产的危害性,并掌握病症和病状的⼀般类型,以便在病害诊断中加以利⽤。
⼆、材料、试剂与仪器按照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和病症(粉状物、霉状物、⼩⿊点、⽩瓷状物、菌脓等)准备植物病害的盒装标本、瓶装液浸标本及新鲜标本。
各种症状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眼或放⼤镜观察下列各种病害标本,按上述症状划分⽅法,注意观察病状和病症特点及其症状类型。
烟草花叶病黄⽠花叶病甜菜黄化病毒病苹果绿缘褐斑病马铃薯晚疫病桃细菌性穿孔病蔬菜幼苗猝倒病⽩菜软腐病⽢薯线⾍病棉花枯黄萎病⽔稻恶苗病枣疯病桃缩叶病马铃薯疮痂病⽟⽶丝⿊穗病⼩麦⽩粉病⼩麦秆锈病葡萄霜霉病茄⼦褐纹病油菜菌核病麦类麦⾓病苹果发根病棉花⾓斑病苋菜⽩锈病⼤⾖菟丝⼦黄⽠根结线⾍病三、实验操作病状类型:(⼀)变⾊Discolour:由于叶绿素发育受到破坏,⽽使叶⽚的颜⾊发⽣改变,这种变⾊可以是普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变⾊的细胞本⾝并不死亡。
1褪绿:叶⽚普遍变为淡绿⾊或淡黄⾊。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五 植物病原菌物的接种 图文
(二)喷雾法
➢ 适用于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 ➢ 将培养好的灰霉病菌的斜面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
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 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 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四周的番茄苗上。同时 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的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 揭布后正常管理,4-6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
➢ 这也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 ➢ 如禾本科锈病接种:方法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
向上轻轻涂欲接种的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 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 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的作为对照。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 揭布,正常管理,5-7天观察发病情况
三、接种试验的观察和记载
认真观察和记录是做好接种试验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正 确地分析总结试验结果,必须认真观察并做详尽的记录, 如记录接种时间,接种植物、品种、接种方法、部位、接 种用的病菌名称(包括菌系和生理小种)、来源、繁殖和培 养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体浓ຫໍສະໝຸດ 、接 种的方法和步骤及接种后的管理等。
(四)创伤接种法
➢ 创伤接种法是伤口侵入的弱寄生菌常用的接种方法。 ➢ 如白菜软腐病接种 取切成适当大小的白菜帮两块、经水洗,待水稍干
后,以10%漂白粉溶液作表面消毒,分放在两个灭过菌的上下铺有吸 水纸的培养皿中,用酒精擦过的玻璃棒顺着白菜帮打三排不穿透的孔 穴。将培养好的白菜软腐病菌斜面菌种的菌苔以无菌水洗下作成菌悬 液。然后,先以灭过菌的兽用注射器吸取无菌水滴于菜帮的第一排内 孔作为对照,再用该注射器吸菌液滴于第二、三排孔内。注射无论无 菌水、还是菌液都不要滴的过多。以免流出孔穴,另一培养皿的菜帮 以同法处理作为重复。盖好皿盖,置于26—28℃的温箱中,24小时后 检查发病情况。
植物病理学实验大纲
植物病理学实验大纲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病原学(3学时)实验目的:认识植物传染性病原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致病机制等,明确重要病原生物的主要分类鉴别特征及其致病特点,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病原生物的诊断和鉴定要点,学会识别诊断和防治不同类型病原物所引起病害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描述方法,包括的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病状类型主要有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等,病症主要有霉状物、点状物、粉状物等类型;非侵染型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环境因素、药害等类型。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形态与分类(3学时)实验目的:认识病原物致病性因素及其变异,明确寄主抗病性的类型及其复杂性,初步掌握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学会用运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生产上品种抗性丧失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病原物的营养体形态特征、营养体的变态与组织,真菌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繁殖类型,以及繁殖体孢子类型;真菌分类概述;病原生物其他类型如: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形态特征。
实验三、植物病害循环与病程与防治(3学时)实验目的:认识病害循环和侵染过程,明确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流行类型及影响因素,掌握病害预测预报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制订有效的防治病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内容:了解植物病害侵染植物原物侵染植物病发病的过程,影响病程的因素,以及植物病害循环的特点,越冬越夏场所,了解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并掌握病害防治的常用技术。
实验四、小麦病害和杂谷病害(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小麦和杂谷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
实验内容:小麦三种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黄矮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玉米病毒病等的症状标本和玻片标本。
实验五、薯类和棉花病害(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薯类和棉花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
实验内容:马铃薯晚病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环腐病;棉花苗期病害;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的症状标本和玻片标本。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机理、病原菌的侵染方式以及植物的抗病机制。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病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植物的侵染能力以及植物的抗病能力。
实验一: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见的一种病原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水稻白叶枯病菌)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将病原菌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包括富含营养的琼脂培养基和缺乏营养的琼脂培养基。
结果显示,病原菌在富含营养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得更好,并且形成了菌落。
而在缺乏营养的琼脂培养基上,病原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病原菌在富含营养的环境中对植物的侵染能力更强。
我们将病原菌接种在水稻叶片上,发现在富含营养的环境中,病原菌能够迅速侵染并引起病症。
而在缺乏营养的环境中,病原菌的侵染能力明显减弱。
实验二:植物的抗病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水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抗病能力。
我们将病原菌接种在不同品种的水稻上,并观察病症的发展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病症发展缓慢,甚至没有明显的病症出现;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被病原菌侵染,病症发展迅速。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植物的抗病能力与其免疫系统的活性有关。
我们通过测定不同品种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发现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
这表明植物的抗病能力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富含营养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侵染。
2. 植物的抗病能力与其免疫系统的活性有关,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
这些结论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植物病理学以及培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侵染机制以及植物的抗病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1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
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
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
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
河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09野外实习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附录:酎卜实习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采集一株植物的全部或一部分,经过压制,干燥而制做的标本叫做腊叶标本。
腊叶标本制做简便,保存长久,可帮助我们识别和研究各种植物,对于中草药的鉴定以及野生资源普查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一、采集用具1.植物标本夹:是由木条、木板、竹条或粗铅丝制成的两块长方形的夹板,大约长60Cm,宽40cm。
附一长绳■9.J,1444∙∙J×.—范市。
2、吸水纸:用于夹放标本,吸收其中水分。
最好用薄草纸等吸水性强的纸。
3、采集筒:一般为白铁皮制成,野外采集的植物来不及压制时可暂放入筒内保存。
4、枝剪:用于采集木本植物的枝条。
5、铲或小镐:用以挖掘植物。
6、放大镜、解剖针、银子,解剖观察花或其他微细部分以及压制标本时用。
7、广口瓶:内盛5%福尔马林或FAA固定液(用福尔马林5ml,冰醋酸5ml,70%乙醇90ml配成),用以保存花、果实等小型标本,以做进一步观察或留做切片用。
8、标本号牌:为较厚的白色硬纸片。
一端系一根细线以系在标本上。
9、野外采集记录本及铅笔。
二、采集时注章事项首先要注意标本的完整。
采集草本植物标本应尽量完整。
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各部分。
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但多数植物的花、果实难以同时采到,必须依生长季节分次采集才能完整。
若为乔木或灌木则可采带花、果和叶的枝条,同时做记录并编上号码挂上标本号牌。
雌雄同株或异株的植物,应从枝条上分别采取雌雄性标本,采集药用植物标本必须特别注意将药用部分采下附在标本上。
如药用树皮,则应采一块树皮,编成同号然后钉在标本台纸上。
尤其是根类药材,一定要采掘根部一同保存。
作为标本的第一手资料,野外记录是很重要的,植物标本经压制后,一些生活时的状况会有改变。
如花、果变色,叶片白粉消失,气、味变化等,而这些特征对于鉴定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须在采集时逐项记录。
另外,在采集标本时,还要注意调查植物的土名以便使土名和中文通用名称统一起来。
河医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02植物的组织
实验二植物的组织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的特征及在植物体内的存在部位。
(二)认识几种常见的分泌组织。
(三)学会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仪器用品、实验材料①新鲜藿香茎②南瓜茎纵切片(每人一片)桔皮横切片(一片示教)川芎根茎横切片(一片示教)南瓜茎横切片(一片示教)黄柏粉末(每室一份)何首乌粉末,50%水合氯醛,稀甘油、蒸馏水、酒精灯。
5%氢氧化钾溶液关木通茎,党参根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保护组织:藿香茎横切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取藿香嫩茎切成2~3厘米一段,将横切面削平,沾上一点水,以防止新鲜材料变干,并增加润滑,使组织不易切碎。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材料,下端用中指托住,右手拿刀片,使刀刃向内并与材料的断面平行。
自材料的左前方向右后方反复拉移刀片,即可将材料切成很薄的片。
反复切时,要随时在断面上沾水。
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一片,按正规操作制成的临时装片。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茎呈现四方形,四角具有突出的棱脊。
茎最外为一层表皮,表皮外具有许多毛茸状附属物,尤其在四角处更多。
选取清楚的一角,换高倍观察非腺毛,腺毛及腺鳞的特征。
(二)机械组织1、厚角组织取上述藿香茎徒手切片进行观察,在四个棱脊处表皮下均可见厚角组织。
细胞呈多角形,每一细胞角隅处壁显著增厚。
2、厚壁组织(示教)石细胞及纤维——黄柏皮粉末示教在示教镜下观察石细胞及纤维,比较其结构有何异同?(三)输导组织:导管与筛管取南瓜茎纵切片于低倍镜下,首先自一侧逐渐向内观察切片的整体情况。
其中染成粉红色的带有环状或网状花纹的部分即木质部中的导管。
在木质部两侧即为韧皮部,分清各部后,可观察下列结构:导管:细胞壁加厚部分呈环状、螺旋状或网纹状。
注意你所观察的切片中有几种类型的导管。
筛管:位于导管的两侧,由长筒形细胞上下相连而成,细胞间的横隔壁上有许多小孔即筛孔。
此横隔壁即筛板。
在示教镜下观察南瓜茎横切片中的筛板,与纵切片中的筛板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平躺,30℃ 60rpm 2-3h。 酶解过程中应吸取菌液镜检,检查原生质体是否释放;酶液需现配现用,PH 值很
关键,需用低浓度(0.1M)的 NaOH 调 PH 至 5.8。 * 以下步骤于 4℃下完成,0.7M NaCl 溶液,1ⅹSTC 先放于 4℃预冷。 6、取出酶解液,加少许 0.7M NaCl 溶液,轻轻摇晃,倒于三层擦镜纸过滤,用 0.7M
CaCl2
4、TB3
Autoclave
3g
Yeast Extract
3g
Casamina Acids
20%
Sucrose
Add ddH2O to 1L for solid media add agar to 0.65-0.75% Autoclave 5、PTC
60% (w/v)
PEG4000 in 1ⅹSTC
第一部分 真菌学实验技术
实验一 稻瘟病菌转化(Transformation of Magnaporthe grisea)
一.原生质体的制备(Protoplasting) 1、活化菌株,接种菌丝块(2mm×2mm)于 CM 平板上生长 6d 左右,菌落直径约 3cm,
菌株不宜太老,最好不要超过 12 d。 2、切取直径约 3cm 的菌落,尽量切碎,置于约 100ml CM/5ⅹYEG 的液体培养基
Add ddH2O to 100ml Store in a dark glass bottle at 4℃
2、5ⅹ YEG
5g
Yeast Extract
10g
D-Glucose
3、1ⅹ STC
Add ddH2O to 1L Autoclave
20%
Sucrose
50mM
Tris•Cl PH 8.0
50mM
Edited by Foxit Reader Copyright(C) by Foxit Software Company,2005-2008 For Evaluation Only.
静置时间不宜过长,PTC 对原生质体会有毒性。加好后去解冻 TB3 固体培养基 3、把原生质体加到 10ml 左右熔化后冷却至 45℃-55℃的 TB3 固体培养基中(含 50ug/ml Amp),轻轻混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28℃黑暗培养 24h 培养基温度越低越好,解冻后放于 45℃水浴中防止其凝固;培养基的量也可多加, 分倒于多个皿中。 4、往培养皿中再倒入 10ml 含 300ug/ml HygromycinB 的 TB3 固体培养基(最好含 50ug/ml Amp) 5、28℃下黑暗培养 7-10d 后挑出转化子,一般 5d 后即可看出转化是否成功 6、在含 300ug/ml HygromycinB 的 TB3 固体培养基上再次筛选验证转化子。 ◆注意事项: 原生质体非常脆弱,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 溶液配制要精确,需用ddH2O配制 器皿要绝对干净
在不同的细菌中,感受态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对于枯草芽孢杆菌来说,自然感 受态是对数生长后期在一种二元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下形成的,需要一系列相关基因的 表达。按照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时间的先后,它们被分为早期感受态基因和晚期感受 态基因。其中早期基因主要对感受态的形成起调节作用,并进一步促使晚期感受态基因 的表达。而后者主要负责细胞对外源DNA的吸附、吸收和重组。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如果 感受态形成基因缺失则会导致转化的困难。 二、实验材料: 受体菌株:Bacillus subtilis 168 待转化质粒:pAD43-25(Cm+,Amp+)(此质粒是穿梭质粒,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中都可以复制,并能组成性表达GFP) 培养基:LB液体和固体培养基 其他材料:(以下物品均需灭菌) 1.5mL 离心管,枪头,空试管,涂布棒,培养皿等
试剂: 1,SPI-A Salts Solution:(100 ml Solution) 0.2% (NH4)2SO4 1.4% K2HPO4·3H2O 0.6% KH2PO4 0.1% Trisodium Citrate Dihydrate (柠檬酸三钠) pH=7.2 121 ℃灭菌20 min 2,SPI-B Salts Solution:(100 ml Solution) (1),5% MgSO4·7H2O (5 g MgSO4·7H2O加双蒸水定容到100 ml) 121 ℃灭菌20 min (2),100× CAYE Solution:(100 ml Solution) 2% Casamino acid 2 g 10% Yeast Extract 10 g 121 ℃灭菌20 min (3),50%Glucose(葡萄糖)(单配,50%W,即125g/250ml 溶液,115℃灭菌20 min) 3,50 mM CaCl2 (单配,121℃灭菌20 min)[100 ml: 0.073 g 的CaCl2·2H20(MW:147.02)
漏斗 烧杯 玻璃棒 培养皿等。以上器材全需湿热灭菌处理,全部操作于超净工作台中完成。
第二部分 细菌学实验技术
第二部分 细菌学实验技术
实验一 枯草杆菌化学感受态制备及转化方法
自然条件下,很多细菌均可以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外源DNA,使之获得新的遗传变异, 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条件。当然,枯草芽孢杆菌也不例外。在分子生物学高速发展的今 天,通过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细菌获得从外界摄取外源DNA的能力,从而使受体菌获得 新的遗传性状,这一过程叫做转化(Transformation)。枯草芽孢杆菌的转化有多种方 法,比如化学转化,电转化,原生质体转化等,但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化学转化方法。 一、原理:
Ⅱ*、1000ⅹTrace Elements:
Store at 4℃
80ml
ddH2O
2.2g
ZnSO4•7H2O
1.1g
H3BO3
0.5g
MnCl2•4H2O
0.5g
FeSO4•7H2O
0.17g
CoCl2•6H2O
0.16g
CuSO4•5H2O
0.15g
Na2MnO4•2H2O
5g
Na4EDTA or 5.5gNa4EDTA•2H2O
Add ddH2O to 100ml Store at 4℃
Ⅲ*、Vitamin Solution
0.01g
Biotin
0.01g
Pyridoxin
0.01g
Thiamine
0.01g
Riboflavin
0.01g
PABA(P aminobenzoic acid)
0.01g
Nicotinic Acid
三、实验步骤:(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1)前一天晚上挑取宿主菌接种于 25 ml 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37 ℃,150 r/min 培养 过夜。 (2)第二天早上从过夜培养基中取 250 μl培养液,接种至用 50 ml 三角瓶配好的 24.75 ml SPⅠmedium中,37 ℃,200 r/min摇床培养,2 h后开始检测D600,当培养物生长到 对数生长末期时(D600~1.4),快速取 2.5 ml 菌液接种到 25 ml 的SPⅡ溶液中,于 37 ℃, 100 r/min摇床培养 1.5 h。 (3)加入 250 μl 的 100×EGTA 溶液,37 ℃,100 r/min 摇床培养 10 min,用 1.5 mL 离 心管分装成 500 μl 每管。 (4)向管中加入适当的pAD43-25(1μg,一般10-15 µl),轻轻混匀于37 ℃,100 r/min 摇床培养30 min。每管加500μlLB液体培养基,然后在200 r/min的摇床继续培养1.5 h。 (6)以4000 r/min 离心收集菌体,弃部分上清液,留100 µl 重悬菌体,涂相应的选择 性平板,37 ℃过夜培养(16 h),之后取出平板观察菌落,并挑取单菌落。[注:若涂平
转化过程所用的受体细胞一般都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变异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 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体,它可以容忍外源DNA分子进入体内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受体 细胞经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电击法,化学法等)的处理后,细胞发生了暂时的改变,成 为了能允许外源DNA进入的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s)。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是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将经过转化后的 细胞在筛选培养基中培养,即可筛选出转化子。
板后放置时间超过24h,则所长菌落可能是污染所致]。 注意:在做转化时,需要做两个对照组:1,以同体积的无菌双蒸水代替质粒DNA溶液,其他操作与 上面相同。此组正常情况下在含氯霉素的LB平板上没有菌落出现。2,以同体积的无菌双蒸水代替质
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使用)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系 2009-03
Edited by Foxit Reader Copyright(C) by Foxit Software Company,2005-2008 For Evaluation Only.
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
Prepared freshly and filter sterilized 6、0.7M NaCl 溶液 Autoclave 用于溶解酶
7、酶液的配制:用 0.7M NaCl 溶液溶解酶,酶液浓度为 7.5mg/ml,过滤除菌,现配现用
其他实验器材
50ml 离心管 1.5ml EP 管 1ml, 200ul, 20ul 枪头 滤纸 擦镜纸 过滤器 过滤头 镊子
为 150ul/管。立即转化或保存于-70℃。最好立即转化,一般不保存。 二.转化(Transformation)
1、将 2ug DNA(5-10ul)加于 150ul 原生质体中,轻轻混匀,室温静置 25min DNA 浓度需足够大,且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