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几个常用辞格的辨异
辞格简释
辞格简释B.避复:避免重复。
有词语避复、文字避复、错位避复、补足避复四种。
○比拟:有意视物为人(拟人),或视人为物(拟物),比列而仿拟之。
○比喻:其物难识,以类似者比列而晓喻之,故曰比喻。
○别解:于具体语境中,临时赋某词语以新义,或谐音别解,或语意别解。
补正:肆口而出,或疏或误,再予补充纠正;与夫一言难尽,追以润饰之谓。
○C.藏词:为借代之特殊者,将熟悉之掌故、名句、成语等隐去所熟,露出所不熟。
○层递:相近事物按层次递升或递降排列谓之层递,须三层至三层以上方可。
○衬托:烘云托月,绿叶衬花,以相似、相关或相反之物作背景以对照。
○衬跌:先反面或相对予以衬托,再急速转折形成跌荡反差,强化主旨。
衬字:又称衬词、垫音。
不表实义,只补充、调整音节,增强节奏,抒发感情。
舛互:先全是之,或全非之;再部分非之,或部分是之,看似悖理,实合常情。
错综:将整齐形式、共同词面之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之谓。
○辞格简释B.比喻:其物难识,以类似者比列而晓喻之,故曰比喻。
比拟:有意视物为人(拟人),或视人为物(拟物),比列而仿拟之。
别解:于具体语境中,临时赋某词语以新义,或谐音别解,或语意别解。
补正:肆口而出,或疏或误,再予补充纠正;与夫一言难尽,追以润饰之谓。
C.层递:相近事物按层次递升或递降排列谓之层递,须三层至三层以上方可。
错综:将整齐形式、共同词面之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之谓。
藏词:为借代之特殊者,将熟悉之掌故、名句、成语等隐去所熟,露出所不熟。
衬托:烘云托月,绿叶衬花,以相似、相关或相反之物作背景以对照。
衬字:又称衬词、垫音。
不表实义,只补充、调整音节,增强节奏,抒发感情。
舛互:先全是之,或全非之;再部分非之,或部分是之,看似悖理,实合常情。
衬跌:先反面或相对予以衬托,再急速转折形成跌荡反差,强化主旨。
D.倒反:倒词为正话反说,反语则反话正说,后者或讽刺或调侃。
断取:断章取义,不计其馀,或截语意,或截语音,或连类所及,复词偏义。
常见古今同形异构异义词语例释
常见古今同形异构异义词语例释1.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桃花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5.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
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6.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中国: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另:古“中土”亦指“中原”。
7.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今义:很、大(副词)8.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9.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殷勤:古义:关切、问候。
也指深情厚谊。
今义:热情、周到;10.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②时常,常常。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11.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1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鱼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也指“欺凌”之意。
今义:鱼的肉;13.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14.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
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一年。
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③书名。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第三节易混辞格的比较
第三节易混辞格的比较导语凡是辞格都有共性,同时又各具个性。
共性使众多的辞格成为一个类聚系统,个性使得辞格与辞格之间得以互相区别。
然而这毕竟是理论上的抽象,具体实践时却远非如此简单,即使是常见辞格,有时也会出现似此若彼,甚至可此可彼的现象。
有比较才有鉴别。
为了指导修辞实践,我们选取十八对易混辞格进行比较。
1. 比喻和比拟(一)比喻与比拟的异同比喻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的乙事物来打比方;比拟是用乙事物所能具有的特性如动作、行为、性状等来描写甲事物。
两者的相同点都是两事物相比,都有“比”的意味;不同点是比喻重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喻(二)如何区分比喻与比拟可见,比喻和比拟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结构上的不相同:1)比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凡是出现了喻体的,就是比喻。
2)比拟有本体、拟体和比拟词(即适用于拟体的词语),凡是只出现了本体和比拟词的,就是比拟。
3)比拟中的拟体,它只能是潜在的,绝对不容许露面,一露面就不再是比拟,而是比喻了。
下面再举一个比喻和比拟连用的例子,以说明喻体的出现与否是辨认比喻和比拟的最有2. 比喻和借代(一)比喻与借代的异同比喻和借代的区别,难点在于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事物的特征来替代本体的借代法,这是因为,两者都是用借体代本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1)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3)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二)如何辨识借喻与借代是借喻还是借代,有一个最简便的认识方法:凡是借喻,都可以通过转换还原成明喻,例如“圆规”、“芦柴棒”可以分别还原成“像细脚伶仃的圆规”“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借代决不能转换成明喻的格式。
3. 对偶和排比(一)对偶和排比的区别对偶和排比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对偶重在一个“偶”字,成双成对,是两项的对称并列;排比重在一个“排”字上,即成排成串,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
辞格简谈
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 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甲事物飞机 省略‚载着‛拈词】
夸张
1.扩大夸张:把事物往大(多、高、长)处说。 例子: 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往强处说】 哇,好大一棵树,都顶到天了。【往高处说】 2.缩小夸张;把事物往小(少、矮、短)处说。 例子: 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往短处说】 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往小处说】 3.超前夸张:两件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的,或者同时出现。 例子: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鲜绿的麦芽和白面馍馍 的香味同时出现】
每年有些科局年终干部考核时的‚民意测验‛都是‚名义 测验‛。【‚名义测验‛和‚民意测验‛语音接近,‚名 义测验‛这一仿词的运用,‚名义测验‛是指科局干部走 过场。】
2.义仿: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另一词语。 例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民族英雄林则 徐题在府衙内用以自勉的一付堂联……说是无欲,其实还是有欲的— —无蝇营狗苟之私欲,有富国强民之‚公欲‛。【依据‚私欲‛仿造 出‚公欲‛】
例子: 小伙子简直丑到到不行。【小伙子很帅】
婉曲
1.婉言: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 例子:
长得比较困难。【长得不好看】
2.曲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 物来烘托本意。
例子:
枯树发新芽了,万物又将恢复生机了。【春天来了】
设疑
1.问答式:一般提问,做出出其不意的回答。 例子:
‚‘小明’结婚了‛。
修辞学 10种辞格举例
修辞学—10种辞格举例1.歧解:例1:丈夫偷窃回来说:“看,收获不小吧!”妻子愤恨的责问:“你做这种事的时候为什么不为我和孩子想一想?”丈夫:“我当时想到了,只是这家店没有女人和孩子的衣服。
”——《宿州学院学报—言语中的歧解现象》例2:顾客:“你把大拇指伸进我汤里去了!”服务员:“不要紧,不烫。
”——《宿州学院学报—言语中的歧解现象》例3:父亲见儿子从学校拿回成绩单,关切的问:“考的怎么样,快念给我听听。
”儿子胆怯地打开成绩单念道:“语文52,数学48,共计100分。
”父亲:“嗯,你‘共计’这门考得不错。
”儿子一听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父亲:“看,一表扬你就骄傲了,以后要继续努力!”——《歧解—生活中的一种幽默术》2.伸缩:例1: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吧,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爱一个人不一定就能拥有》例2:爸爸问孩子:“你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呢?”孩子回答:“不像小丽考得那么好,但是要比壮壮好一些。
”——自编例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3.委婉:例1:小明爷爷问老师:“老师,小明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老师:“有时会开红灯,平常要多督促他学习咯。
”——自编例2:“最近总是看她吃不下东西,是身体不舒服吗?”“你还没听说吧,她有喜了!”——自编例3:一次某著名相声演员在深圳某宾馆下榻时觉得受到冷遇,便问服务小姐:“你没看过电视吗?我就是那个说相声的xx啊。
”服务小姐回答的非常平静:“我们这里香港小姐和外国元首都接待过,我们的职责是服务受到,一视同仁。
”——搜狐“汉语委婉语”4.讳饰: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例2: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
——《百合花》例3:有人劝这位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的人送你还山?——周立波《山乡巨变》5.衬跌:例1:春天来了,树绿了,草绿了,老百姓的眼睛也饿绿了。
仿拟格和相关辞格之比较
仿拟格和相关辞格之比较仿拟格是一个传统辞格,它历史悠久,运用广泛,而且方式多种多样。
仿拟辞格和许多辞格有相似之处, 需要比较,但由于目前对辞格的确认及分类缺乏统一标准, 所以许多辞格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的,因而存在交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更多辞格加以比较分析。
1.仿拟和飞白。
陈望道认为“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什么是飞白?倪宝元在《大学修辞》中定义为:“飞白是指故意用白字(别字)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
看下面两例:⑴“啊?非写不可啊?”小燕子脸拉得比马还长。
“非写不可!”“这个‘鱼家瓢虫'怎么那么多笔画?”“什么‘鱼家瓢虫'?”紫薇听得一头雾水,伸头一看,不禁叫了起来:“那是‘鳏寡孤独'!我的天啊!” (《还珠格格》一)⑵我上完初三(一)班的课,刚走到初三(二)班的门口,就看见课桌上“奶流满面”,显然又是哪位同学在捣乱。
(《演讲与口才》,2003.5 )例⑴中的“鱼家瓢虫”是“鳏寡孤独”的别字,作家在这里故意利用别字来增强一定的修辞效果,属于飞白格的运用。
例⑵ 是仿拟格的运用,“奶流满面”仿自于“泪流满面”。
仿拟和飞白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都能够制造幽默的修辞效果;第二,它们都是对常规语言现象的偏离;第三,都可以谐音的手法来创造。
仿拟和飞白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仿拟和飞白都是对常规语言现象的偏离,但仿拟是偏离的表达产生正确的接受而产生修辞效果,而飞白,谭学纯认为是错误表达产生正确接受而产生修辞效果。
第二,仿拟格的本体和仿体之间有语义上的联系,而飞白的本体(原来正确的语言形式)和飞白体(错误的语言形式)之间没有语义上的联系。
2.仿拟和双关。
什么是双关?倪宝元的定义是:“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的音、义条件,同时构成双重意义的一种辞格。
”看下面两例:⑴大家找来找去,最后在羊圈旁找到了他,只见他已在羊圈旁搭好了一张铺。
同志们觉得过意不去,陈毅却爽朗地笑着说:“革命还没胜利,我陈毅倒先住上‘洋房’了!”同志们一听都笑了。
如何辨析高中语文中的常见辞格
如何辨析高中语文中的常见辞格辞格,是指语言表达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辨析常见的辞格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辞格,并探讨如何辨析它们。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意象与另一个意象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辞格。
比喻可以使描述更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高中语文中,常见的比喻有形象比喻、动物比喻、植物比喻等。
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形象地描绘了繁华富饶的景象。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生命、人性特质的辞格。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大地醒来了,上天也醒来了”,将大地和上天拟人化,使得描写更富有感情色彩。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将事物或情感进行夸大和放大的辞格。
夸张在语文中常用来表现强烈的情感或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我骂了他一句,他愣是转了三圈才反应过来”,夸张了对方的迟钝。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一个疑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的辞格。
反问可以加强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
比如,“难道你不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吗?”这样的反问句在语文作文中常常出现。
五、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一系列内容并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强调事物的特点的辞格。
排比可以使句子更有力度、更有节奏感,并加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是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的父亲”,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他对自己的重要性。
六、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读者思考或表达观点的辞格。
设问可以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并促使读者积极思考。
比如,“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样的设问会引发读者对生活的反思。
七、对偶对偶是一种通过运用相对、对比的句式和词语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增强表达的效果的辞格。
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偶可以使句子更加平衡、精炼,增强语言的美感。
比如,“潜滋暗长”、“奋笔疾书”,通过对偶的方式强调了行为的连续性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辨析高中语文中的常见辞格需要从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设问和对偶等方面进行分析。
浅谈六个常用辞格的辨异
浅谈六个常用辞格的辨异修辞,顾名思义是修饰文辞的一种格式,也是研究书面语修饰的一种手段。
我在创作对联的过程中,对几个不大明显的修辞格,在使用时混淆不清,心里感到非常困扰和迷惑。
通过在实践中认真的辨异,辞格的归属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抛砖引玉,权当借以谈点体会。
1、比喻与比拟:“比喻与比拟”都是两个东西相比的用法,一般区别不大,可谓大同小异。
从体形上看:比喻是以彼喻此,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以长流水喻福,以不老松喻寿;比拟是以此拟彼,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以松竹梅拟三友,以桃李杏拟一家。
从类型上看: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比拟分拟人、拟物二种。
分辨比喻与比拟,主要在于彼此间的关系,我们只要在彼此之间找到规律,就能够把那是比喻那是比拟分辨出来。
2、借喻与借代:“借喻与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出现“客体”的辞格,虽然很难辨识,但它俩却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客体与本体之间有一定的相似点,如:“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狐狸、桃偶有一定的相似点,都代表封建官僚;借代只是一种换名法,借体完全可以代称本体,如:“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泗水代替孔子,杏坛代替儒家学说。
第二,借喻以彼喻此、重在喻,借代以彼代此、重在代。
因此,辨别借喻与借代,我们要在词性用法上加以分析。
3、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反复”都是以相同的词语接二连三地在句式中排迭出现,这种重叠和反复,都是具有强调表达某种意思、强烈表达某种感情的作用。
因此,排比与反复相当接近,可它们还是有些区别的,区别在于:排比着眼于结构的相同或相似,在长联创作中常常碰到,如“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五百年间今何世,廘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反复着眼于词语与句子的重复,可句式不长。
如“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行测词语辨析
公务员行测词语辨析B1、[报怨抱怨]“报怨”指报复怨恨,对所怨恨的人作出反应,如“发德报怨”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
“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如“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2、[包藏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
“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眸子里饱藏杀机”。
3、[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意思,但含有的浓度和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
“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空多多包涵”。
4、[报复抱负包袱]“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
“包袱”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5、[暴力暴戾]“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
“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暴力”。
6、[暴发爆发]“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如“火山爆发”等;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质变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起义运动重大事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7、[暴病抱病]“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
“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8、[崩裂迸裂]“崩裂”指物体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如“山石崩裂”。
“迸裂”指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如“脑浆迸裂”。
9、[变易变异]二者都与变化有关,但所指的对象不同。
英汉喻类辞格的异同
英汉喻类辞格的异同
英汉喻类辞格的异同
一、概述
喻类辞格是一种文体,即文字的表达手法,能通过隐喻、夸张或比喻等方式表达或传达思想。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英汉喻类辞格也存在着许多异同,从文体和形式上可以进行对比。
二、异同
1.形式不同
(1)形式上,英文喻类辞格以比喻和夸张为主,但中文喻类辞格在比喻的基础上,融合了拟人化的成分;
(2)英文喻类辞格重点在于比像,多用以说明抽象概念的关系,但中文喻类辞格更多地强调意象,可以传递思想情感,强调文字中的内涵和诗情画意;
(3)英文喻类辞格表达较生硬,而中文喻类辞格多以巧妙俏丽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
2.文体不同
(1)英文喻类辞格多用于正式文体,但中文喻类辞格有些是正式文体,但大部分是口语和实用文体;
(2)英文喻类辞格的内容主要涉及动物和自然现象,但中文喻类辞格
更丰富,可以涉及人物、物物相互比拟、事情经历等;
(3)英文喻类辞格多存在于诗歌和散文中,而中文喻类辞格则可以在
句与句之间交替使用,生动而灵活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结语
以上是英汉喻类辞格的异同一文的基本内容,从形式上和文体上可以
看出,英汉喻类辞格虽然有一些异同之处,但都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情感,凸显文字的艺术之美。
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辞格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讨论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辞格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讨论报告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辞格是语言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学语文课程中,辞格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辞格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二、常见的辞格类型1. 对偶对偶是指相邻的两个句子在结构上相同或较为相似,这种结构形成了对比或对称的美感,使句子更加生动、优美。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两句诗句在结构上相同,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2. 排比排比是指在同一句子或相邻的几句话中,使用了相同的结构或用语,使语言更加生动,表达更加充实。
例如:“天上星星闪烁,地上灯火辉煌,人们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指在文章中使用问答的形式,通过问题和答案的对比,强调某一点,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钱吗钱,是一种代表价值的货币。
”4. 比喻比喻是指用比喻的句子来说明某一事物或概念,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里的温暖阳光。
”三、辞格的表达效果1.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辞格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使用对偶的方式,使得这句话更加优美、生动。
2. 增强语言的说服力辞格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中使用了对偶,使得论点更加明确,说服力更强。
3. 增强语言的记忆性辞格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记忆性。
例如:“红颜薄命,倾国倾城;英雄无敌,笑傲江湖。
”这句话中使用了排比,使得词语更加生动、记忆更加深刻。
四、结论辞格的使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常见的辞格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辞格,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常见辞格的类型和表达效果发言稿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常见辞格的类型和表达效果发言稿尊敬的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辞格类型和表达效果。
辞格是指在写作中使用特定的修辞形式和手法,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
掌握和运用适当的辞格,不仅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感,还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先来说一说比喻。
比喻是用一个事物或概念来暗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增强描述对象的形象感染力。
通过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比如,我们常说:“勤奋如蜜蜂般努力工作”,这里通过将勤奋与蜜蜂相比,强调了勤奋工作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夸张。
夸张是通过对某一方面进行夸大处理,以产生夸张效果,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夸张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幽默感。
例如:“他一口气吃了一百个饺子”,这里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吃饺子的数量之多,给人以惊讶和好笑的感觉。
再来说一说对仗。
对仗是指在语句中通过对称的方式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结构,以达到平衡的修辞效果。
对仗可以使文章更加平衡和韵律感。
比如,“悲欢离合,人生得失”中的“悲欢”、“离合”、“得失”就是对仗的例子。
接下来是排比。
排比是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种感觉或事物,以起到加强语气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例如,“亲情如水,友情如风,爱情如火”中的“如水”、“如风”、“如火”就是排比的手法,突出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特点。
最后,我们来说说倒装。
倒装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进行颠倒,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倒装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突出句子中的某一部分。
比如,“到处飘荡的是花香”中的主谓倒装,使得花香成为句子中的主要内容。
通过掌握以上几种常见的辞格类型和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在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使文章更具艺术感和表达力。
希望同学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多加练习和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谢谢大家!。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辨析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辨析1.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总之,“语”字的“告诉”这一意义,是“言”字所不具备的。
“谚语”一义,更是“言”所没有的。
2.谓,曰。
“谓”是“说”的意思,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曰”字后面紧跟着就是引语。
小说里常有某人“说道”,“谓”等於“说”,“道”等於“曰”。
“谓”“曰”与“言”“语”分别更大,因为“谓”“曰”后面必须有引语(这里指的是“谓”的第一义),“言”“语”后面不一定有引语。
3.侵,袭,伐。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且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声讨”的理由,如“包茅不入”、“无礼”、“贰於楚”等(参看第六单元“伐”字条)。
“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战”。
“侵”与“伐”是不同的,所以左传僖公四年说:“侵蔡,遂伐楚。
”“袭”比“侵”更富於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所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说:“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4.(1)报,告。
“报”字一般用於复命,“告”字用於告诉,所以它们的差别颇大。
(2)告,语。
在“告诉”的意义上,“告”与“语”是同义词,但对上就只能用“告”,不能用“语”。
(3)告,诰。
“告”与“诰”同音同义,后来分化了:告上为“告”,告下为“诰”。
辞格的种类——精选推荐
辞格的种类
⼀.⽐喻
明喻,暗喻,借喻
⼆.⽐拟
拟⼈,拟物
三.借代(不直接说某⼈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取代替)
四.拈连
利⽤上下⽂的联系,把⽤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于⼄事物。
五.夸张
六.双关(利⽤语⾳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和内⾥两种意思,⾔在此⽽意在彼。
)
七.仿词
⼋.反语(故意使⽤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来表达本意)
九.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是借⽤⼀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
⼗.对偶
⼗⼀.排⽐
⼗⼆.层递
⼗三.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也叫联珠)
⼗四.回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意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五.对⽐
⼗六.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也叫衬托)
⼗七.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
如:都是----
⼈民.....
⼈民.....
⼈民.....
⼗⼋.设问
⼗九.反问
⼆⼗.通感(叙事状物运⽤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也叫移觉)⼆⼗⼀.警策(使某些语句语简意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
常用辞格
常用辞格之比喻和比拟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就叫做“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
2、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道理浅显化)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抽象具体化)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内容形象化)3、基本类型有三类:明喻、暗喻、借喻1)明喻是最基本的比喻方式,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喻词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
2)暗喻与明喻的区别在喻词,暗喻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暗喻比明喻更肯定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和紧密性。
比较:你就像猪一般;(明喻)你是猪;(暗喻)3)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1: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
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
(喻体“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例子中有喻体,但是没有本体和喻词。
暗喻的作用是突出了本体的某种特性。
练习:(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二、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2、比拟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较为常见,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如:矮小而年高..着快熟的庄稼;密..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集的芦苇,细心..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垂柳会抚摸庄稼,..地护卫芦苇也会护卫野花,而野花又是偷偷开放。
既洋溢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表达上又形象和新颖。
辞格的种类
辞格的种类辞格是指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修辞形式,它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生动性和艺术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辞格种类:1.比喻格:描述一种事物时,用另一种事物来作比拟,以突显事物的特性,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
”2.排比格:将同类事物、相似结构的词语或句子并列使用,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修辞效果。
例如:“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努力不懈。
”3.对仗格:将句子或词语按照一定的对称结构进行配对,使得整体呈现一种平衡感。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夸张格: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例如:“他的身高有一米九,高得几乎能够摘到天上的星星。
”5.反问格:提出问题,但并不期待对方回答,常用于强调观点或加强语气。
例如:“这样的成绩,难道不值得我们欢欣鼓舞吗?”6.设问格:在文章中提出问题,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互动性。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7.比较格:通过比较来突显事物的特点,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她的微笑如阳光般温暖,声音如流水般清澈。
”8.描写格: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事物的形态、特征和情感,使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例如:“大雨倾盆,如注银河,淋湿了整个城市。
”9.双关格:利用一个词语具有多种意义或发音相近的词语,以产生幽默、巧妙的效果。
例如:“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10.比兴格:类似比喻,通过比拟使用寓意相近的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含义。
例如:“她的眼神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辞格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运用,以达到更丰富、更生动的修辞效果。
在写作中,熟练地运用各种辞格有助于提升文章的表达水平和艺术性。
浅析《正名》的辞格
浅析《正名》的辞格摘要:荀子《正名》一文修辞手法丰富多采,多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层递、顶真、设问等辞格,本文试作分析。
关键词:《正名》辞格分析荀子《正名》一文修辞手法丰富多采,多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层递、顶真、设问等辞格,有深入浅出的功效。
一、比喻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
明喻是分明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
1.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
这里的“以正道而辨奸”是本体,“犹”是比喻词,“引绳以持曲直”是喻体,是明喻。
这是说分辨奸佞须以“道”为准绳,如同用绳墨打出的直线一样分清曲直,形象而具体。
2.故其民之化道也如神,辨说恶用矣哉!这里把“民之化道”比成“接受神灵”一样快,也是明喻。
3.从道而出,犹以一易两也,奚丧!背道而内自择,犹以两易一也,奚得!这里是两个比喻的连用,“从道而出”和“背道而内自择”是本体,“以一易两”和“以两易一”是喻体,“犹”是比喻词。
二、对偶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成对排列成功的,都叫做对偶辞。
1.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上以明贵贱”和“下以辨同异”构成对偶。
2.辞让之节得矣,长少之理顺矣,忌讳不称,袄辞不出。
这是对偶的连用。
3.故王者之制名,命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率民而一焉。
“命定而实辨”和“道行而志通”构成对偶。
4.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
这也是对偶的连用。
三、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
1.权不正,则祸托与欲,而人以为福;福托于恶,而人以为祸,此亦人所以惑于祸福也。
这是运用对比,使“福”与“祸”的界线更加鲜明,突出人们对于祸福的迷惑。
2.如此者,虽封侯称君,其与夫盗无异,乘轩戴絻,其与无足无以异。
常用辞格辨析三则
常用辞格辨析三则
任芝锳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1995(000)007
【摘要】(一)比喻和比拟比喻和比拟的相同点是:都是用甲来形容乙。
比喻可以用人比喻物,或用物比喻物。
或用物比喻人;比拟也可以用人比拟物,或用物比拟物,或用物比拟人。
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以人比喻物)②那喷薄而下的钢水呀,好像朝霞映照着高山的瀑布。
(以物比喻物)③你们是初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以物比喻人)④井冈山的翠竹呀!去吧!去吧,快快去吧!(以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任芝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
【相关文献】
1.英语修辞格中暗喻与转喻的多维辨析
2.论用于突出形象的修辞格-公文写作中常用修辞格例析之一
3.论用于厚蓄语势的修辞格-公文定作中常用修辞格例析之三
4.论用于协调节奏的修辞格-公文写作中常用修辞格例析之四
5.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汉语辞格
现代汉语辞格
现代汉语辞格是指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类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辞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词语排列和语法结构,通过使用不同的辞格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情感或句子结构。
一种常见的现代汉语辞格是“不仅...而且...”。
这个辞格用来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递进关系,强调后者是前者的补充或增强。
例如:“他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还在音乐方面有很大的天赋。
”这句话中的“不仅...而且...”辞格强调了他学习成绩出色的同时,还有音乐方面的才能。
另一种常见的现代汉语辞格是“虽然...但是...”。
这个辞格用来表示对立关系,即前后两个句子中的内容相互矛盾。
例如:“虽然下雨了,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去游泳。
”这句话中的“虽然...但是...”辞格表达了尽管下雨了,但是我们仍然决定去游泳。
还有一种常见的现代汉语辞格是“如果...就...”。
这个辞格用来表示条件关系,即前面的句子发生了某种条件,那么后面的句子就会发生相应的结果。
例如:“如果你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这句话中的“如果...就...”辞格表达了如果你努力学习的条件,那么就会取得好成绩的结果。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现代汉语辞格,如“无论...还是...”、“不管...都...”、“因为...所以...”等等。
这些辞格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灵活多样。
熟练运用这些辞格可以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因此,学习和理解现代汉语辞格的使用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长流水喻福 , 以不老松喻寿 , 比拟是 寿 比南 山 不老 松 。
福 如东海 长流 水 ;
反复纯 泗水代替孔子, 杏坛代替儒家学说 。 第 字不同, 杏 坛礼乐 冠华夷 。 从以上两
泗水文章 昭日月 ;
事 无成 , 事
以代称本体 , 如:
形 上看 , 比喻是 以彼 喻此 , 如:
一 生 二, 二生 三, 三生 万 物 ;
佳之例 吗 ?
落纸 锦粲 ;
三是句句项真 , 如: 开口 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 , 容 天下难容之事 ; 长沙沙水水无沙 二是句问项真 , 如: 。
常 德德 山山有 德 ;
认, 这 副 对联
.
华赡 、 文采风 合。~ 全联 书. 谢 灵运传
反问是无疑 强烈表达某种感情的作用。 因 答 , 间找到规律 ,就能够把那是比喻那是比拟 达某种意思、 设问是故意 这种重叠和反复 , 都是具有强调表 是: 要在 于彼此间的关系 ,我们 只要在彼此之 迭出现, 拟分拟人 、 拟物 二种 。分辨比喻与比拟 , 主 以 相同 的 词 语 接 二连 三 地在句 式 中 排 果而采取的 一 3、 排比与反复: 一 排比与反复 都是 的疑问句,而 类型上看 : 比喻分明喻 、 暗喻 、 借喻三种 , 比
就是设问词与反问词的区别 。 物 = 有谁 一 是设问 , 一 怎成 是反问了, 这 通过实例对 比 ,我们 不难 看出 , 一 何 怎成 一 段锋芒 。 不经 几番磨练 ;
反问 的例 联如 :
有 谁益 我 , 三更 灯火 五更鸡 。
地 法 天, 天法 道 , 道 法自 然 。
顶真与回文看上去都这样连连续续 ,
居然 天上客 。
反话正说, 或 正话反说 。如: 反语是通过讲 反话的形式来表达本意 , 或
客 上 天然 居 ;
号 恩济 大厦 利用相反的词语 , 使之产生种种趣味性 。 但 互相转换 , 如 5、 反语与对反:一 反语与对反 ~ 都是 一 8 1 回文是在字序 、 词序 上^ j 刚 后上下可以
建官僚. 借 代只是 一 种换名法, 借体完全可
狐狸、 桃偶有 一 定的相似点 , 都代表封
桃 偶已登 场 。
年难过 年 反复着眼
两个东西相比的用法, 一 般 区别不大 。 从体 、 比喻与比拟: 比喻与比拟 都是 借 以抛砖 引 玉。
者, 未免
狐狸方去穴; 的归属问题有了 一 定的认识, 现谈点体会, 有 一 定的 相似点 , 如: 扰和迷惑 。 通过在实践中认真的辨异, 辞格 借喻是比喻的 一 种形式,客体与本体之间 但它俩却有本质的区别 。第 一 , 辞格 , 在使用时混淆不清, 心里感到非常困 很难辨识 ,
以问句形式出 以松竹梅拟 三友 , 以桃李杏拟 一 家。 从 词性用法上加以分析 。 4、 设问与 重在代 。因此, 辨别借喻与借代 , 我们要在 桃李 杏春 风 一 家。 二, 借喻以彼喻此 、 重在喻 , 借代 以彼代此、 续的, 反复虽然 松竹梅岁寒 三友;
以此拟彼 , 如:
来, 如:
讲究修辞最大的功效是能起到炼字炼 之处 。
对反则是 以 一 字自 对为 基础发 展起 顺序的 , 回文是反复的 , 这就是它们的不同 无春衣夏衣秋久 、 衣, 姑娘就 不依。 只要我们仔细想 一 想, 不难看出 , 顶真是有
有 立柜 平柜高 低 柜 , 爱情 才 可贵 ;
明的 上 刚 是反话正说 , 后是既矛盾 又合理 。 材料上得到最佳组合 ,以收到达意传情的 这两联实例 , 就辞格来讲 , 还是比较分 语所必须掌握的方法 。 修辞, 就是要在语言 句的作用, 它不仅是书面语的专利, 也是 口 高 矮 子拿 长 短棍赶 黑黄 牛 。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 ;
争魏, 瓜 五百年间
耶, 都是
白序, 昌
卅 六 洞别
8 只出现 客体 的辞格 , 虽然 或相 似 , 在长联 创作对联的过程中 ,对几个不大明显的修 隐去 本体 c 区别的, 区别在 式, 也是研究书面语修饰的 一 种手段 。 我在 借喻与借代 : 借喻与借代 ~ 都是 修辞 ,顾名思义是修饰文辞的 一 种格 分辨出来。
零, 落纸锦粲
何物动人, 二月杏花 八月桂 ;
传= 》 : 口吐
不答, 答案就包含在问句之中 。设问例联 : 首相连 , 有 三种情况 : 一 是句中顶真 , 如:
此, 排比与反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是: 顶真是 一 种链式结构 , 字或句都是尾
一
0 0 0浙 江省 临海市 邓巷 号 一
回环往返 , 以反映事物的相 互联系。 可不同 装起来, 使之更加趣味性 , 更有可读性。 个辞格,共同点都在当句和上下旬中用词 文章 ~ 的大众化文学, 用修辞这个 理 ~ 包 6, 顶真与 回 文 : 一 顶真 与回 文 c 8 这两 修辞规律来 , 把对联这个 一 嬉笑怒骂 , 皆成 析、 抽象 、 概括 、 推绎出带有普遍性的对联 趣味 , 后联有点幽默趣味 。 就趣味性来讲 , 也有所不同 刚 联有点讽刺 效果。 我们要在大量的修辞实例上, 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