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fa270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0.png)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80a6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c.png)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常用十种修饰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
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例句: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2.拟人
把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例句:风儿轻轻拂过树梢,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
例句:他的食量惊人,一顿能吃下五个大汉堡!
4.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例句: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炎炎,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为了人民的安宁而默默奉献。
5.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例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6.设问
自问自答,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强调自己的看法。
例句:你知道吗?为什么大海如此深邃?那是因为它容纳了无数的秘密和故事。
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例句: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吗?
8.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例句:他的文笔犀利,被誉为当代的鲁迅。
9.反复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段落。
例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细节。
10.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句:他的外表看似粗犷,但内心却细腻如丝,这种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0c47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a.png)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暗示和借代。
比喻: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性比较,使得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教师的爱心像春日暖阳,温暖着学生们的心田。
”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属性,使表达更为亲切。
例如:“柳枝轻摆,像是在向人们招手。
”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相同句式来强化语势,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友谊像春天的新芽,像夏日的清风,像秋日的果实,像冬日的暖阳。
”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性来强调表达的情感。
例如:“他的歌声如此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
设问:通过提问引起人们的注意,强调接下来的答案。
例如:“这道题答案是什么?当然是3了。
”
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
例如:“难道你不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对偶:使用结构对称的句子,以达到平衡和美感的效果。
例如:“山高水长,天南地北。
”
暗示: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暗示意思,引发人们的联想。
例如:“秋叶落下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以简化表达或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萤火虫点亮了夏夜的星空。
”
这九种修辞手法都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和鲜明。
在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时,要注意它们的定义和使用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汇总
![常用修辞手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09b630e960590c69fc3766c.png)
修辞手法汇总一、比喻1.特点: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一般有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如、如同、是”等。
2.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示例: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二、拟人1.特点: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2.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示例:成熟的石榴咧开嘴笑了。
三、反问1.特点: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调。
2.作用: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3.示例: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四、排比1.特点: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
2.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地抒发感情。
3.示例:植物园里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有雪白的梨花,有红的月季,还有洁白的百合。
五、夸张1.特点:为了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2.作用: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
3.示例:桃花潭水有三千丈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谊。
六、设问1.特点: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3.示例: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83712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0.png)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
![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8b5fa7d1f34693daef3e76.png)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比喻)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拟人)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 树根,钻树心。(拟人)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 篮”呢?(反问)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排比)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夸张)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设问)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 千。(排比)
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 赏这属于它自己的王国() 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23、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24、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25、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 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26、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27、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28、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2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3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 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 篮”呢?()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 千。()
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b83f5db76c66137ef061941.png)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8小类。
小编整理了常用的修辞手法,供您参考。
63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
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
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共计63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例句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
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
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a0840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2.png)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6、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7、比喻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8、拟人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9、夸张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10、衬托衬托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基础知识
![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b19e2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4.png)
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基础知识一、修辞种类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X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构成。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生动、具体、形象。
(1)明喻:形式为“甲像乙”。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伴有“像……”、"像……一样”、“好像……”、"宛如……”、"仿佛……”、"犹如……”等比喻词连接。
例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形式为“甲是乙”。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伴有“是……”、“变成……”、”成了……”、"成为……”等比喻词连接。
例句: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3)借喻:形式为“乙代甲”。
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例句: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
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能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牛,很好地抒发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拟人:就是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语言来写物。
例句: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孩子们的脸。
(2)拟物:就是把人当物来写,使其具有物的情态与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句: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飞翔。
3、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能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形象渲染,烘托气氛,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等)处说。
例句: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弱等)处说。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e81ba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6.png)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大全包括比喻、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等。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二、修辞手法详解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例如:明喻:“她的笑容像一朵花。
”暗喻:“她的笑容是花朵般的美丽。
”借喻:“她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花。
”2. 比拟比拟是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情感或行为,或者将人或人的行为赋予给事物,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例如:拟人:“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拟物:“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跳跃着。
”3. 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来代替另一个事物的整体或部分,以达到形象表达的效果。
例如:“红领巾来了。
”(用红领巾的特征来代替少先队员)4.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例如:“他激动得眼泪都快流成河了。
”5.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语句来表达相应的意思,以达到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效果。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6. 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语意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例如:“天空是星星的世界,大地是植物的世界,海洋是鱼类的世界。
”7. 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例如:“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高尔基《海燕》)8. 设问设问是为了强调某个问题或答案,明知故问的一种修辞手法。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55eb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八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例句: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公园里的花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3、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句: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5、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8、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常用的修辞手法16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16种](https://img.taocdn.com/s3/m/9566b4bb3b3567ec112d8a16.png)
常用的修辞手法16种比喻、拟人是小学最常见、最基础的修辞手法,在写作的时候也用得最多,但是只用这两张修辞手法并不能让作文变得非常出彩,现整理了课本中的16种修辞手法,让作文更鲜活!(一)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议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如:(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如:(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三)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四)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如:(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3a9a17227916888486d7f7.png)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是对偶。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e3dd0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e.png)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中国文学有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16种: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拟人: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借代: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相互对应,创造出韵律和美感。
排比:用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便强调这个意思。
比拟: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做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借物抒情:用某个具体的物品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句子,以便表达更简练的意思。
联想:通过联想来表达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意义和特点。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观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比照:用一个事物来比照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表里:通过对比表面和深层含义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含义。
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词汇或短语,以便强调它的重要性。
抒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措辞:通过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增强作品的含义和效果。
这16种修辞详细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面”这个比喻,用“心”比喻成“湖面”,以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心境。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例如,“花儿向阳微笑”这个拟人,将“花儿”描绘成有“微笑”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例如,“祖国万岁”中,“祖国”代替了“我们的祖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我饿得要死”这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作者的饥饿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3860eaff00bed5b8f31dd6.png)
时常使用建辞脚法大齐之阳早格格创做1、比圆依据奇像战设念,抓住真量分歧真物之间的相似面,用一种真物去形貌所要表示的另一真物的建辞办法喊比圆.正在文教做品中,比圆不妨形传神;正在政论文中,可使讲理浅隐易明.比圆是一种使用最为广大的建辞要收.比圆明隐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量)如(喻词汇:像、似、若、犹、佳像、好像)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汇:成、形成、成为、当做、化做)乙.明喻正在形式上是相似闭系,暗喻则是相合闭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量取比圆词汇皆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青云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睹黑浪翻滚,产死一讲二丈多下的红色少乡.《瞅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天上霜.《静夜思》2、比较把物当做人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去道去写的一种建辞要收.比较不妨分为拟人战拟物二种.比较不妨寓情于物,借物抒情.(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咱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战咱们所有睡眠,战咱们所有起床.《金色的草天》(2)牺牲正在洪流的狞笑声中迫近.《桥》(3)那少少的柔硬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好,那么自然.有二三枝特天少的,垂正在火里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火鸟站正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火也唱战着,收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火人家》(4)搞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5)蜡炬成灰泪初搞.(拟人)3、借代不间接道出要道的人或者真物本本的称呼,而借用战该人或者该真物稀切相闭的人或者真物的称呼去代替的一种建辞要收.借代可使道话局里明隐,变更道法,预防道话直黑,还可使道话简练、含蓄.(1)一群泪痕谦里的黑收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足视着,视着……《十里少街支总理》(2)尔正瞅得出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充谦朱绿色的花纹,呼扇着翅膀慢慢降下.《搁风筝》(3)他开初教养“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佳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弛用近近超出客瞅现真的道法去渲染强调真物的某一特性的建辞要收.夸弛既不妨对于真物夸大降级,也可对于真物缩小降级.夸弛不妨渲染气氛,超过真物的特性,巩固语势,加强幽默感.(1)那天然,“棒挨狍子瓢舀鱼,家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2)假若不那泉,济北定会拾得一半的好.《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肥,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4)鹤收三千丈,缘忧似个少.("三千丈"为夸大夸弛)(5)芝麻粒女大的事,不必搁正在心上.("芝麻粒女"是缩小夸弛)(6)太阳刚刚一出去,天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真物"出去"取后一真物"下火"夸弛到险些是共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弛办法为超前夸弛)※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闭联,把适用于彼真物的词汇语逆势拈去巧妙天连用到此真物上的一种建辞要收.拈连不妨使道话新颖、特殊,活泼、自然,往往不妨进止物的表面引到真物的真量.(1)尔合上书籍,吐了一心唾沫,佳像把所有的聪慧皆吞下去了.《盗读记》(2)人们如许期视车子能停下去,期视时间能停下去.《十里少街支总理》(3)尔把那个女孩道的话写给他:“鱼游到您的纸上去啦!”他笑了,笑得那么苦,他接过笔正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尔的内心.”《鱼游到了纸上》※6、移便二项真物相闭联,道述中将本形貌此一真物的建饰语移去形貌另一真物的性状的建辞要收.移便不妨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致之中,使人感触情景接融,巩固道话的抒情气氛.(1)一排排大雁遁上黑云,洒下一阵阵温温的吩咐.《听听,秋的声音》(2)每条岭皆是那么温柔……《林海》(3)功恶的子弹还正在威胁着娇老的“战仄之花”.《一个华夏孩子的呼声》※7、转品正在特定的道话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汇的词汇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汇的建辞要收.转品不妨使道话局里、死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不妨使句式整齐匀称,巩固道话的表黑效验.(1)尔念让母亲试试陈,她一定会下兴的.《荔枝》(2)母亲一睹荔枝,脸坐刻重下去:“您财主了怎么着?那样贵的物品......”《荔枝》(3)秋风又绿江北岸,明月何时照尔还.《泊船瓜州》8、对于奇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共、以相闭的二个句子或者短语对于称排正在所有,表示差异、相闭或者贯串意义的建辞要收.对于奇给人的好是多圆里的:音韵好,节奏好,均衡好,对于称好.(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天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黑.《开国大典》(2)正在朦胧的寂静中,玉坐着那棵黑桦,正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明的雪花.《黑桦》(3)随风潜进夜,润物细无声.《秋夜喜雨》9、排比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真量稀切相闭、结构相共或者相似、语气普遍的短语战句子接连道出去的建辞要收.排比给人以气魄畅达,节奏明隐,情感炽热之感.(1)漓江的火真静啊,静得让您感觉不到它正在震动;漓江的火真浑啊,浑得不妨瞅睹江底的沙石;漓江的火真绿啊,绿得好像那是一齐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火》(2)人们皆爱秋天,爱她的天下气爽,爱她的云浓日丽,爱她的香飘四家.《尔的“少死果”》(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斜坡铲仄,哪里要把直度改小,皆要通过勘察,举止粗细估计.《詹天佑》※10、回环利用词汇序回环往复,表示二种真物或者事理的相互闭系的一种建辞要收.回环虽然正在意义上前后不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效率隐而易睹.(1)那样的山盘绕着那样的火,那样的火倒映着那样的山.《桂林山火》(2)是的,保住了那黄土,咱们才有那绿树,有了那绿树,咱们才保住了那片土.《青山不老》(3)那样越垦越贫,越贫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便越去去越多,果而黄河决心、改讲的次数也便越去越一再.《黄河是何如变更的》※11、层递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者短语去表黑真物性状的大小、少短、下矮、沉重、深浅等圆里的层层递降或者递降的意义的一种建辞要收.条理之效验是层层加强,条理浑晰,逻辑周到.(1)如果您独自驾舟环绕天下旅止,如果您只可戴一般物品供自己娱乐,您会采用哪一般?一幅优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籍,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仍旧一只心琴······《走遍天下书籍为旅》(2)咱们姐弟几个皆很下兴,购种、翻天、支获、浇火、出过几个月,居然支获了.《降花死》(3)小心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陈绿色,近一面的呈翠绿色,再近的呈朱绿色,一层又一层,末尾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可爱的草塘》12、单闭正在特定的道话环境里,利用止语的音义闭系,表面上道的是一种意义,本量上道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道的具备单重意义的建辞要收.单闭不妨使语义含蓄,其传播的止中之意、言中之意,耐人觅味,收人深省.(1)您念四里为乌洞洞的,还阻挡易碰壁吗?《尔的伯女鲁迅先死》(2)什么皆不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十足,包罗那些锋利的斧头.《一个小乡村的故事》(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果为他瞅睹火车前进目标的左里,正在一棵下大的黑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收展起去.《黑杨》※13、婉直不直道,或者闪烁其词汇、或者拐直抹角,用坦率含蓄的话表示自己要道的良心的建辞要收.婉直以朦胧代替直止,给人以含蓄取深重之好感.(1)他回过头去对于巫婆道:“不可,那个女人不漂明,河伯不会谦意的.贫苦您去跟河伯道一声,道尔选个漂明的,过几天便支去.”道完他喊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西门豹》(2)她进去了,便再也出回去.《秋天的吊唁》(3)随后,她给尔读了纸条上的留止:“汤米,尔要到另一个天下去歌唱.”《存心灵去倾听》14、衬托为了超过主要真物,用相似的、相闭的或者差异的真物做背景加以陪衬的一种建辞要收.将人、物、事搁正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接融,那背景也便有了情.(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底下是海边的沙天,皆种着一视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脚捏一柄钢叉,背一匹猹竭力天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遁走了.《少年闰土》(2)天热极了,下着雪,又快乌了.那是一年的末尾一夜──年夜.《卖洋火的小女孩》(3)刚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进眼帘.夏天的炎热好像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皆形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粗灵一般正在上头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5、对于照把二种相互对于应的真物或者共一真物的分歧圆里并列正在所有产死明隐的对于比的一种建辞要收.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创造不共,各自的特性便皆得到了强调.(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效率却很大很大.《战时间赛跑》(2)共样的讲理,齐国人正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佳佳天处事,一到楚国,便搞起匪贼去了,也许是二国的火土分歧吧.《晏子使楚》(3)为群众便宜而死,便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认真,替抽剥群众战压迫群众的人去死,便比鸿毛还沉.《为群众服务》※16、迭现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里、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局里形貌出去的一种建辞要收.迭现不妨使局里明隐,如历历正在目,既巩固视觉局里,又能巩固听觉、嗅觉、触觉等圆里的体验力.(1)他正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摆摆的银项圈.《少年闰土》(2)大的、小的、花的、乌的、有的站正在树枝上喊,有的飞起去、有的朴翅膀.《鸟的天堂》(3)它们翻滚着,环绕胶葛着,拥挤着,厮咬着,俯尾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去.《黄河魂》※17、摹画把人或者真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真天摹写出去的一种建辞要收.简直化、局里化、明隐化,如闻其声、如睹其形、如临其境.巩固道话艺术的熏染力.(1)沙沙沙,沙沙沙.秋雨女人正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直.《笋芽》(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躲了佳暂的大饱重重天敲了起去《笋芽》(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条理多得险些易以辨别,有朱绿、翠绿,有浓青、金黄,也有火普遍的颜色.《山雨》18、反复重复使用共一词汇语、句子或者句群的一种建辞要收.使用反复不妨加强语势,抒收热烈情感,分浑文章脉络、层此,巩固道话节奏感.(1)一百五十里是草本,再走一百五十里,也仍旧草本.《草本》(2)再睹了,亲人!再睹了,敬爱的土天!《再睹了,亲人》(3)永近那么杂净,永近那么活泼,永近那么明隐,冒,冒,冒,佳像永近不感触疲累,惟有自然有那样的力量!《趵突泉》19、设问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天注意战思索,接着自己回问问题,或者问而不问的一种建辞要收.反复不妨超过文章的中心,强调某种瞅面,抒收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死动活泼,波澜起伏.(1)分歧的动物为什么着花的时间分歧呢?本去,动物着花的时间,取温度、干度、光照有着稀切的闭系.《花钟》(2)然而是懒的人怎么会知讲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3)假若自然界果然不灰尘,咱们将里临何如的请形呢?《假若不灰尘》20、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粗确的意义,文而不问,问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建辞要收.反问可巩固道话的力量,把决定的意义表黑得越收明隐,无可置疑.(1)但是即日,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即日,您怎么降泪了呢?《再睹了,亲人》(2)日出江花黑胜火,秋去江火绿如蓝.能不忆江北?《江北佳》(3)尔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那样的夜早了,还道得上什么挨鱼!《贫人》※21、舛互对于真物既局部肯定,又部分可定;或者既局部可定,又部分肯定.瞅似悖于事理真则切合常情.舛互的效率正在于强调近乎冲突对于坐之中的某一圆里,使之更为醉目、超过,以期给读者留住深刻的影像.(1)初进草本,听不睹一面声音,也瞅不睹什么物品,除了一些忽飞忽降的小鸟.《草本》(2)起初是齐场寂静,只听睹炮声,只听睹国旗战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厥后,每一声炮响,齐场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开国大典》22、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止、典故等)去普及道话表黑效验,分二种.效率:使论据确凿充分,巩固道服力,富开收性,而且道话粗炼,含蓄典俗.明引(间接引用)孔子曰:「三人止,必有尔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引(间接引用)波折乃乐成之母,您千万不要气馁.23、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接通的情绪局里,以一种感觉去形貌表示另一种感觉的建辞办法.效率:通感的使用不妨支到令人回味无贫的效验,其表黑效率是无可代替的.它能化抽象为局里,让读者更佳天明黑;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歉富的奇像;它能形形色色,止文活泼;它能准确表黑,含意少近;它能充溢诗文的意境,形成特殊的艺术好.微风过处,支去缕缕浑香,好像近处下楼上苍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浑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做家将二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372a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d.png)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些言辞上的变化和修饰,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表达方法。
下面是18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通过比较说明事物的共同之处,使抽象概念更具体、形象化,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 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使描述更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效果。
4. 反问:以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义,引起读者思考,并达到强调观点的效果。
5.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使语言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6. 对偶:通过呼应、呼唤,使前后呈现的词语或短语形成对比,加强语言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7. 手眼:通过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8.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阐述抽象概念或隐喻,使语言更具艺术性和形象感。
9. 押韵:通过词语的发音和韵律的呼应,使语言具有音乐性和感染力。
10. 典故:引用名人、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以丰富表达内容,增强文化内涵,使语言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11. 比拟: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以便更好地阐述抽象概念或隐喻,使语言更具艺术性和形象感。
12. 推断: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和论证,使语言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
13. 省略:在表达中有意忽略一些信息,使意义更加隐晦、深远,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14. 真假:通过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5. 反复:通过特别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具有重复的效果,强调表达的内容和观点。
16. 对称:通过词语、句子结构等的对应和呼应关系,使语言更具和谐感和美感。
17. 激起:通过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8. 揭示:通过揭示隐含的意义或真相,使语言更具说服力和启示性。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使表达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共鸣和理解。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a9959e7102de2bd960588b2.png)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87b4f6b90d6c85ed3ac65b.png)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窃读记》(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6、移就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
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
《听听,秋的声音》(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转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
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荔枝》(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州》8、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开国大典》(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9、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山水》(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我的“长生果”》(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10、回环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桂林山水》(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青山不老》(3)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层递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走遍天下书为旅》(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落花生》(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可爱的草塘》12、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
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13、婉曲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
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秋天的怀念》(3)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1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
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少年闰土》(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
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
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5、对照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
(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和时间赛跑》(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使楚》(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为人民服务》※16、迭现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力。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
《鸟的天堂》(3)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黄河魂》※17、摹绘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具体化、形象化、鲜明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1)沙沙沙,沙沙沙。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
《笋芽》(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
《山雨》18、反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
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19、设问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花钟》(2)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3)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20、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