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1.比喻:一、概念又叫打例如。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利用一事物来例如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二、结构比喻一样由三个部份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依照比喻结构的三个部份的异同和隐现特点,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恍如、犹如、仿佛、像……一样、恍如……似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另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经常使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显现本体和喻体,直接表达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咱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一起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庞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五、组成比喻必需具有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不然,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此日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想(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2.比拟:借助丰硕的想像,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70种修辞手法介绍:1. 比喻-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都出现。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用“是、成为、变成”等词连接。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借喻隔阂。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
比如“大海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3. 夸张- 扩大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缩小夸张:把事物往小、少、慢等方面夸张。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4. 排比- 句子排比:多个句子结构相似。
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 短语排比:如“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
5. 对偶-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关。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串对:上下句意思连贯,有承接、递进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反复- 连续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
如“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如“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实际意思是那条街热闹。
-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意思是字典是良师益友。
(完整版)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63种修辞手法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修辞技巧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总共63种:一、比喻类:1. 直接比喻。
2. 隐喻。
3. 暗喻。
4. 拟人。
5. 拟物。
6. 比拟。
7. 比喻。
8. 借代。
9. 象征。
10. 比兴。
11. 对比。
12. 对仗。
二、排比类:13. 词语排比。
14. 句式排比。
15. 对仗排比。
16. 修辞排比。
17. 修辞对比。
三、夸张类:18. 夸张。
19. 夸大。
20. 夸张法。
21. 夸张手法。
22. 夸张修辞。
23. 夸张表达。
24. 夸张修辞手法。
25. 夸张手法运用。
四、反问类:26. 反问。
27. 反问句。
28. 反问修辞。
29. 反问疑问。
30. 反问疑问句。
31. 反问疑问修辞。
32. 反问疑问手法。
五、夸比类:33. 夸大比喻。
34. 夸大修辞。
35. 夸大手法。
36. 夸大修辞手法。
37. 夸大修辞技巧。
六、设问类:38. 设问。
39. 设问句。
40. 设问疑问。
41. 设问疑问句。
42. 设问疑问修辞。
43. 设问疑问手法。
44. 设问疑问句式。
45. 设问疑问修辞手法。
七、对比类:46. 对比。
47. 对比句。
48. 对比修辞。
49. 对比手法。
50. 对比疑问。
51. 对比疑问句。
52. 对比疑问修辞。
53. 对比疑问手法。
八、夸张类:54. 夸张。
55. 夸张修辞。
56. 夸张手法。
57. 夸张修辞手法。
58. 夸张修辞技巧。
59. 夸张句。
60. 夸张句式。
61. 夸张语气。
62. 夸张修辞语。
63. 夸张修辞表达。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修辞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修辞手法大全

(寄修辞手法:偶、比、人、借代、夸、排比、反复、象征、寄寓托) ,互文,,反,引用1.比:1、定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构比一般由三个部分成,即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景)、体和比(比关系的志性)。
3、种根据比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特征,可分四种。
(1)明。
本体、体都出,中用比“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仿佛⋯⋯似的”等接。
常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 2)暗。
本体体都出,中用比”是、成了、成“等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
此外,暗有一些体需注意的是:①修式暗:本体与体之以修与被修、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比关系。
例如: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本体与体之以同位复指形式表比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③注式暗:本体与体以注明的形式表比关系,常用破折号接。
例如:五点,上工的汽笛响了,“罐”的盖子—那扇一推开⋯⋯( 3)借。
不出本体和体,直接叙述体。
借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吃尽了我的血肉。
( 4)博。
用几个体共同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的浪花。
4、比的作用( 1)化平淡生;(2)化深奥浅;(3)化抽象具体5、构成比必具的条件本体和体必是本不同的事物,否,就不是比。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不能看比。
下面几例不是比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5种修辞手法大全

25种修辞手法大全一、比喻:比喻是一种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的修辞手法,它把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通过与另一个可以很容易理解的对象相比较,来表达出来的。
如:“生活就像一把沉重的军队,每个人都要勇敢地上前去参加战斗".二、对比:对比是把一件事物与另外一件事物相比较而提出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把不同的事物和思想互相比较,使其两者的特点更加清楚表现出来。
如:“安静是比喧嚣更可贵的精神财富,有时候闭上眼睛,能够摆脱世俗的纠缠,也能看到我们褪去了喧嚣后正在凝思的自己。
”三、设问:这是一种把一个疑问放在句首,然后再进行解释说明,来引发读者兴趣的修辞手法,如:“你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吗?学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这是实现优秀的第一步。
”四、夸张:夸张是在表达过程中,用超越常理的概念来艺术性地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有强烈的感受。
如:“像是一股凌厉的风,它一头扎进了我的心,有如青年时代的激情薰衣草般地弥漫了整个空气。
”五、排比:排比是在一句话中把相同的结构重复几次,但是每次表达的意思都不同,来加强对某一话题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自由使我们的思想拥抱挑战,自由使我们的斗志永恒,自由使我们的心灵思索,自由使我们的作品有情怀。
”六、拟人:这是把处于抽象状态的事物、道理和情感,用具体的事物、人物或动物去比拟,再以人的形象来表示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失去希望的人,就像被囚禁了心灵的囚徒,他天真无邪的双眼憔悴地望着前方,心底充满着无限的迷茫和惆怅。
”七、反问:反问就是在句子中以反问的口气把问题提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生何处不相逢?看到你的时候,我的心便抑制不住怦然跳动。
”八、排拟:排拟是在一条句子中,依次列出几个概念,以此来增强说话者说话的力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一种修辞方式,如:“追求真理,发现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竭力改变命运,共同分享大自然的宝藏,这是要去做的事情。
修辞手法好句摘抄大全

修辞手法好句摘抄大全
一、人物比喻
1、“头脑聪慧,像熠熠生辉的珠宝”
2、“他自信满满,像豪放的火焰一样”
3、“他勇敢坚强,像铁一样坚定”
二、动物比喻
1、“他聪明睿智,像猴子一样敏捷”
2、“他活力不减,像老鼠一样活跃”
3、“他坚毅不屈,像狮子一样威武”
三、妙比喻
1、“他之所以成功,就像海浪推动船只一样不懈”
2、“他有能力,犹如清风拂过水面,无限耀眼”
3、“他的智慧,像月亮照耀海面,温润美丽”
四、颜色比喻
1、“他想法独特,如同泼洒的彩色画,给人绚丽视觉”
2、“他思想博大,像绚丽的七彩缤纷,洋溢着智慧光芒”
3、“他头脑锐敏,犹如璀璨的七彩霓虹,惊才绝艳”
五、动作比喻
1、“他勤奋不懈,如攀登高峰,始终不放弃”
2、“他步履轻盈,仿佛漫步云端,灵动自如”
3、“他痛苦苦苦,像行走荆棘路,依然不改坚毅”。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性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让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感人。
以下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大全。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使原本抽象、晦涩的事物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语言更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借代:用与原义不同的词代替实际的说法,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4. 修辞问答:即反问,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5. 重复:重复一个词或词组,让读者注意到所强调的意义。
6. 排比:用相似或对立的词、词组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节奏感。
7. 对比:用两个或多个事物来做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8. 夸张: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将某一事物描述的极为夸张,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9. 暗示:通过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自行推理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10. 措辞巧妙: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让原本平淡的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的眼眸。
这句话用了比喻,把女子的眼睛比作一池深水,来表达女子的美丽。
12. 其貌不扬的老汉居然一下子跳跃到了冠军的位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老汉变得有血有肉,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13. 吃到了生活的苦头,咀嚼着成功的滋味。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苦头和滋味来代替困难和成功,使语言更加生动。
14. 你认为你能做到吗?这样的问题你肯定回答不出来。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问答的手法,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注意到“可以燎原”这句话的强调。
16. 他像一个鬼魅一样,悄悄地溜掉了。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的形象和鬼魅相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17. 我已经等了你半个世纪,你却还是没有来。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等待的时间夸大到半个世纪,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1.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1)扩大夸张。
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夸张的用法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
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7.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8.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议论5、说明(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