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种类:(1)明喻,经常出现的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经常出现比喻词“是、成了、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答题模式: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来XX事物的XX特点。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
答题模式:将XX拟人化,赋予XX人的感情,使得XX更加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着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答题模式:可以引人联想,使的XX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后面的效果是或者的关系)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导读: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以下是14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附上例子:1.比喻(Metaphor):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直接的比较,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子:她的笑容是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2.拟人(Personification):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
•例子: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迎接着朝霞的拥抱。
3.排比(Parallelism):将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子:她奋斗、她坚韧、她不屈,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
4.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提出问题,但并不期望得到明确的回答,用于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思考。
•例子: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吗?5.修辞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通过反问表达一种观点。
•例子:你以为我会放弃吗?6.夸张(Hyperbole):夸大事物或情感,以强调其重要性或产生幽默效果。
•例子:我等了整整一辈子。
7.反讽(Irony):通过语境表达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观点,通常用于讽刺或幽默。
•例子:这真是个美好的天气,她说,当外面正下着大雨。
8.比较(Simile):通过使用"像"或"如同"等词语,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例子:她的微笑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明亮。
9.借代(Metonymy):用一个与其相关的词汇来代替另一个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子:政府宣布新政策,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10.反复(Repetition):在文本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气或强调重要观点。
•例子:我们必须奋斗,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胜利。
11.借题发挥(Digression):在讨论一个主题时,突然离题,引入另一个相关或不相关的话题。
•例子:说到环保,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新建的图书馆。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三)运用比喻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下面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
如:她长得像她爸爸。
②表示猜度。
如:这本书好像是他的。
③表示想象。
如: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六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以达到强调、揭示、美化、感染等艺术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六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和设问。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特性赋予非人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的生活气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增强表达的艺术性。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事实,使其更突出、鲜明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4.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或相对事物依次排列,形成韵律美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表达鲜明,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5. 对仗:对仗是一种将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在词性、词义、语音、字形等方面进行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
对仗可以使句子和谐统一,具有形式美和韵律感。
6. 设问: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强化表达效果。
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突出问题的核心,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6、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7、比喻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8、拟人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9、夸张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10、衬托衬托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63种修辞手法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修辞技巧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总共63种:一、比喻类:1. 直接比喻。
2. 隐喻。
3. 暗喻。
4. 拟人。
5. 拟物。
6. 比拟。
7. 比喻。
8. 借代。
9. 象征。
10. 比兴。
11. 对比。
12. 对仗。
二、排比类:13. 词语排比。
14. 句式排比。
15. 对仗排比。
16. 修辞排比。
17. 修辞对比。
三、夸张类:18. 夸张。
19. 夸大。
20. 夸张法。
21. 夸张手法。
22. 夸张修辞。
23. 夸张表达。
24. 夸张修辞手法。
25. 夸张手法运用。
四、反问类:26. 反问。
27. 反问句。
28. 反问修辞。
29. 反问疑问。
30. 反问疑问句。
31. 反问疑问修辞。
32. 反问疑问手法。
五、夸比类:33. 夸大比喻。
34. 夸大修辞。
35. 夸大手法。
36. 夸大修辞手法。
37. 夸大修辞技巧。
六、设问类:38. 设问。
39. 设问句。
40. 设问疑问。
41. 设问疑问句。
42. 设问疑问修辞。
43. 设问疑问手法。
44. 设问疑问句式。
45. 设问疑问修辞手法。
七、对比类:46. 对比。
47. 对比句。
48. 对比修辞。
49. 对比手法。
50. 对比疑问。
51. 对比疑问句。
52. 对比疑问修辞。
53. 对比疑问手法。
八、夸张类:54. 夸张。
55. 夸张修辞。
56. 夸张手法。
57. 夸张修辞手法。
58. 夸张修辞技巧。
59. 夸张句。
60. 夸张句式。
61. 夸张语气。
62. 夸张修辞语。
63. 夸张修辞表达。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修辞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性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让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感人。
以下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大全。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使原本抽象、晦涩的事物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语言更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借代:用与原义不同的词代替实际的说法,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4. 修辞问答:即反问,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5. 重复:重复一个词或词组,让读者注意到所强调的意义。
6. 排比:用相似或对立的词、词组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节奏感。
7. 对比:用两个或多个事物来做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8. 夸张: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将某一事物描述的极为夸张,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9. 暗示:通过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自行推理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10. 措辞巧妙: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让原本平淡的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的眼眸。
这句话用了比喻,把女子的眼睛比作一池深水,来表达女子的美丽。
12. 其貌不扬的老汉居然一下子跳跃到了冠军的位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老汉变得有血有肉,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13. 吃到了生活的苦头,咀嚼着成功的滋味。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苦头和滋味来代替困难和成功,使语言更加生动。
14. 你认为你能做到吗?这样的问题你肯定回答不出来。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问答的手法,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注意到“可以燎原”这句话的强调。
16. 他像一个鬼魅一样,悄悄地溜掉了。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的形象和鬼魅相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17. 我已经等了你半个世纪,你却还是没有来。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等待的时间夸大到半个世纪,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1)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就可以用一事物为另一事物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2)比喻的结构: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
【例1】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为“枯草”,喻体为“铜丝”,比喻词为“有如”。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如下三种基本情况: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好像、仿佛、如同、犹如、宛如、像是、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其典型形式为:甲像乙。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3】小河如同闷坏了的孩子,喧闹着,要到广阔的野地去游荡。
【例4】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例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外,明喻还可用“比、赛、胜”之类较为特殊的比喻词来联结。
【例6】人比黄花瘦。
【例7】他简直力大赛过牛。
【例8】日出江花红胜火。
②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就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其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9】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例10】更多的时候,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a.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11】这里是花的海洋。
b.本体和喻体是同位关系。
【例12】老王八你不要灌米汤。
【例1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14】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例1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这里还介绍另外两种特殊的情况:④博喻: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16】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手段,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常见的63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属性,增加表现力。
3. 拟声: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声音,使句子更加形象传神。
4. 拟态: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物体的形态,使句子更加生动。
5. 指事: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概念,增加形象感。
6.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强度,引起强烈共鸣。
7. 暗喻:通过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意义,引起读者的思考。
8. 反问:用反问方式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引起反思。
9. 排比:通过连续并列的结构,使语句更加节奏感强烈。
10. 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增加韵律感和平衡感。
11. 近义反义:使用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增强表达力。
12. 叠词:将相同的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增加语气和效果。
13. 倒装:改变语序,使句子更加突出或显著。
14. 省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15. 讽刺:通过嘲讽或调侃的方式表达讽刺意义,引起思考。
16. 幽默:使用幽默的描述或表达方式,增加趣味性。
17. 比较: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或差异性,使句子更加生动。
18. 隐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意义,增加文学性。
19. 明喻:直接表达意义,使句子更加明确。
20. 反讽:通过对相反意义的表达,增加句子的反向效果。
21. 反复:通过重复使用句子或词语,增加表达力和强度。
22. 借代:用代词或其他词语代替某一事物,增加推敲性和哲理性。
23. 对照:通过对照不同事物的特点,突出句子的衬托效果。
24. 真实描写:真实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和情况,增加说服力。
25. 怎样:通过使用疑问副词开头的句子,引出问题或观点。
26. 修辞反问: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反问的意义,加强效果。
27. 渲染氛围:通过描写环境、情感等细节,使氛围更加浓厚。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 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 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 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 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 一、读句子,分别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或用什么比喻什么。
1、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把 2、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3、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4、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用5、祖国的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就像一把珍珠撒在南海的海面上。
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作 _______ 6、 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地跳跃不定。
把 _________ 比作 _________7、 河马的一对下门牙,不是向上长的,而是向前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
用 _______ 比喻 _______二、改写句子。
把 1- 5 句补充成比喻句。
1、 荷叶上的露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他急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出教室________ 比作 ________用 ________ 比喻 ________ 用——――比喻——――——――比喻——――4、打谷场上的粮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句子改成拟人句: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
常用的修辞手法16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16种比喻、拟人是小学最常见、最基础的修辞手法,在写作的时候也用得最多,但是只用这两张修辞手法并不能让作文变得非常出彩,现整理了课本中的16种修辞手法,让作文更鲜活!(一)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议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如:(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如:(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三)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四)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如:(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对仗: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6、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7、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
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8、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包括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暗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借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借代:不直接说出报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部分带整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具体代抽象:他高烧三天,一点食物都没沾牙。
特征代本体: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专称代统称: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把相关或相似的内容逐一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
短语排比: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句子排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之中。
这种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
以否定表肯定: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大大的英雄吗?已肯定表否定: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
连续反复:同一词语紧接着反复出现,中间没有别的词语相隔。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同一词语反复出现,但中间隔着别的语句。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实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伪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对比:把互相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手法。
两个事物的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一事物两方面对比:自信往往成功,自卑常常失败。
夸张: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意作明显扩大或缩小的描写。
故意扩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明显缩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类、相反或相关的内容的一种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中国文学有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16种: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拟人: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借代: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相互对应,创造出韵律和美感。
排比:用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便强调这个意思。
比拟: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做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借物抒情:用某个具体的物品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句子,以便表达更简练的意思。
联想:通过联想来表达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意义和特点。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观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比照:用一个事物来比照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表里:通过对比表面和深层含义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含义。
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词汇或短语,以便强调它的重要性。
抒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措辞:通过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增强作品的含义和效果。
这16种修辞详细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面”这个比喻,用“心”比喻成“湖面”,以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心境。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例如,“花儿向阳微笑”这个拟人,将“花儿”描绘成有“微笑”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例如,“祖国万岁”中,“祖国”代替了“我们的祖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我饿得要死”这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作者的饥饿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句
答题思路: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谁(物体/人)怎么样。
2.拟人
答题思路: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把谁拟人化,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
答题思路: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
能起到谁怎么样,使之具体、生动。
4.夸张
答题思路: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谁怎么样,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
答题思路: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
答题思路: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
既层层递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增加语势,深化主题,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补充知识点: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自问自答)
答题思路: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
自问自答。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7.反问
答题思路: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
农民们说形式,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超前的夸张 嗅未:出饮白心面先包醉的,眼香中味流来血了,心。内成灰.
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 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 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 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 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 的。 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 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 到了苦难的过去。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 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 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 “乌鸦”(飞机)成阵。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
析:此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 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 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三、移就:描写事物或行为时,将 本不能与甲搭配的词语直接嫁接过 来修饰甲,与甲构成定心关系,但 在语义上讲并不真正限制甲,而是 限制于甲相关的人
<1>移情式:用人的感情活动
移
的词语来描写事物或用物的属 性来限制人的感情。
一、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 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 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 语)组成。
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比拟又称拟
人。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 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 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 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是C。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 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中以“丝竹”代“音 乐”。
③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中的“鞍马”代“客 人” (白居易《琵琶行》) 。
④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中以“杜康”代 “酒”(曹操〈短歌行〉) 。
<1>讽刺反语:指为实现强烈的
反 批评、抨击等目的而运用的反语。 例:他真是个“廉洁”的表率! 在任市长的短短两年间竟然就贪
语 污了三千万。 “廉洁”的表率在下文的对照下,
也同样表达相反的意义,从而揭 露他平时虚假的嘴脸。
<2>风趣反语:指为达到风趣、
反 幽默等轻松愉快的效果而运用的 反语。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七、借代:用于所描写的对 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来指称 描写对像,以突出对象的区 别特征,从而使表达简练并 富于变化。
借 <1>特征借代:光门头卫是说和:别前人两有天老王 家来了个光头青年区,别昨特天征傍的晚我又看 见他了。
例:看着他握着无精打采的
就
笔,半天没写一个字。 例:我们在孤寂中品尝着这
甜蜜的忧伤。
移
<2>移觉式:将两种感觉交叉 组合或将此物限制词修饰彼物。
例:老师用他辣辣的眼神看
就
着我们。 例:教室里每天都可以听到
她甜甜的声音。
这种方式也叫做“通感”,包
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等。
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 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 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 见愁思的深重。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一)对偶 (二)排比 (三)顶真 (四)回环 (五)反复
一、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 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 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对
相衬的①对即偶从形巴式峡穿。巫峡,便下襄阳 例:墙向上洛芦阳苇。,(头承重接脚关轻系根)底浅;
试对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颈联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岳 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 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五、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利用相应的语言条件,故意使一个 语言单位具有“表层”和“深层” 两层意义,表层意义是通过词和句 直接表达的,而深层意义即实际要 表达的意义,则是通过特定语境因 素间接实现的。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 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 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 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注意区辨] 有“像”、“仿佛”、“似 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偶
(式2)反( (对③因假:欲果设上穷关关下千系系句里))意目思,上更相上反一或层相楼对。的对偶形
例:横④眉春冷天对播千下夫千指粒,籽俯,首秋甘后为收孺子牛。
(3)串回对万(流斤水粮对。):(上条下件句关意系)思上具有承接、
递进、⑤因虽果为、毫假末设技、艺条,件却等是关顶系上的功对偶形式 。
<2>成分借代:为指了代两中国国尽和美早国恢复外
代 交关系,北京和华盛顿都秘密有了惊 人的举动。
<3>地名借代:平以时前他生产最茶喜欢喝的茶 是杭州的“龙井”。叶的地方
<4>作者借代:指虽他的然文时学代作不品同了,但
借 现在再读鲁迅,仍然不时会让我们心 惊胆战。
代 旗<”5>的品信牌指誉借的资代是产:这评在个估牌国价子产高轿汽车达车三中十,八“亿红 元人民币。 <6>材料借代:现在来生代活称好这了种酒,酒也 高档了起来,但“高粱”还是爸爸最 喜欢的。
还是繁殖出了满屋子的子孙来。
(“繁殖”一词把老张比拟成普 通动物了)
C 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 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 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 珍珠闪烁着光华。
常见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 (二)比拟 (三)移就 (四)夸张 (五)双关 (六)反语 (七)借代
(一)对偶 (二)排比 (三)顶真 (四)回环 (五)反复
一,超常搭配的常用词格
(一)比喻 (二)比拟 (三)移就 (四)夸张 (五)双关 (六)反语 (七)借代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是孙 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 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 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 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 想与思考。
二,特殊标志的常用词格
优孟知道了,直入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王弄 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是怎么回事。优孟说: “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 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庄王越发想知道理 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 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 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
关 为你们的北大荒而倾倒的!”。 “为北大荒而倾倒”表面上反应“我
滑了一跤”的事情,但另一层含义: “我爱上北大荒”不但避免了尴尬还 显得非常机智。
双
关
赏
莲子心中苦,(莲→怜)
析
梨儿腹内酸。(梨→离)
——金圣叹
六、反语:故意违反表义的 一般规律,使实际表达的意 义与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面意义正好相反, 以达到讽刺或风趣幽默的效 果。
①比喻句: 驼子摔跤 ②比喻所谈的是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 的问 题。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 物当成彼物来写。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
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事物或将 此物当成彼物来描写。
例:尽管生活相当艰苦,老张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