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时代对应色谱表
地层与年代符号和用色导向
地层与年代符号和用色导向2021年整理〔本资料仅供参考〕
目录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1)
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及色标 (2)
岩浆岩符号及色标 (2)
岩石地层用色比照表 (3)
非正式岩石地层用色 (15)
变质深成岩用色 (16)
杂岩混合岩用色 (16)
岩石谱系单位用色 (16)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及色标
岩浆岩符号及色标
岩石地层用色比照表
非正式岩石地层用色
变质深成岩用色
杂岩混合岩用色
岩石谱系单位用色
其中(*)表示该种颜色组合使用了专色.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那么?(DZ/T 0179—1997)转换为RGB中的解释:
四个根本色:1,2,3,4号色分别对应CMYK色彩模式的Y(Yellow),M(Magenta),C(Cyan),K(Black),而两个专色5号和6号分别按M: 100%,Y: 100%及M: 50%,Y: 100%计。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及色标
表2.0.1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注•时代不明的变质岩为2・震旦系划归元古界还是古生界有不同意见,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将其划归上元古界。
震旦系有的地区(如北方地区)宜分为三统(Z|、N、Z3),有的地区(如南方地区)宜分为二统((乙、Zb)。
表2.0.2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及色标续表2.0.2地质成因及符号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al--冲击层pl--洪积层dl-坡积层el--残积层eol--风积层l-- 湖积层h-- 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 冰积层fgl-- 冰水积层b-- 火山堆积层col-- 崩积层del-- 滑坡堆积set-- 泥石流o-- 生物堆积ch-- 化学堆积物pr-- 成因不明沉积人工填土( ml)冲击(al)洪积(pl)坡积(dl)沼泽沉积(h) 海相沉积(m) 海陆交互相(mc)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1) 山区河谷冲积物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
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 平原河谷冲积物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
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
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
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是用于确定不同地质时期中地层的等级和对应代号的表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层代号及其对照关系示例(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标准):
- 古生代时期:
Cambrian(寒武纪): Ca
Ordovician(奥陶纪): Or
Silurian(志留纪): Si
Devonian(泥盆纪): De
Carboniferous(石炭纪): Cp
Permian(二叠纪): Pe
- 中生代时期:
Triassic(三叠纪): Tr
Jurassic(侏罗纪): J
Cretaceous(白垩纪): K
- 新生代时期:
Paleogene(古近纪): Pg
Neogene(新近纪): Ng
Quaternary(第四纪): Q
这是一个简单的地层代号对照表示例,不同的地层分类系统和不同的国家/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代号和对照关系。
因此,在具
体研究中,需要参考相关的地层代号对照表和地质学界的标准。
国际地层表颜色代码——中文
第四系 纪
中泥盆统(世) 吉维特阶(期) 艾菲尔阶(期)
泥盆 系
新生界 代 显生宇 宙
中侏罗统 (世)
卡洛夫阶(期) 巴通阶(期) 巴柔阶(期)
显生宇
下泥盆统 (早泥盆世)
埃姆斯阶(期) 布拉格阶(期) 洛霍考夫阶(期)
显生宇 宙
侏罗 系
阿林阶(期) 土阿辛阶(期) 下侏罗统 (早侏罗世) 普林斯巴阶(期) 辛涅缪尔阶(期) 赫塘阶(期) 上三叠统 (晚三叠世) 瑞替阶(期) 诺利阶(期) 卡尼阶(期) 中三叠统(世) 拉丁阶(期) 安尼阶(期)
下三叠统 奥伦尼克阶(期)பைடு நூலகம்(早三叠世)
纪
宙
普里道利统(世) 罗德洛统(世) 卢德福德阶(期) 戈斯特阶(期) 温洛克统(世) 志留 系 侯默阶(期)
纪
元古宇
新近系 纪
宙
申伍德阶(期) 兰多维列统(世) 特列奇阶(期) 埃隆阶(期) 鲁丹阶(期) 郝南特阶(期) 上奥陶统 (晚奥陶世) 凯迪阶(期) 桑比阶(期) 中奥陶统(世) 达瑞威尔阶(期) 奥陶 系 大坪阶(期) 下奥陶统 弗洛阶(期) (早奥陶世) 特马豆克阶(期) 第十阶(期) 芙蓉统(世) 第九阶(期) 排碧阶(期) 第三统(世) 古丈阶(期) 鼓山阶(期) 第五阶(期) 第二统(世) 第四阶(期) 第三阶(期) 寒武 系
纪
印度阶(期) 乐平统(世) 长兴阶(期) 吴家坪阶(期) 卡匹敦阶(期) 沃德阶(期) 罗德阶(期) 空谷阶(期) 乌拉尔统(世) 亚丁斯克阶(期) 萨克马尔阶(期) 阿瑟尔阶(期) 上 中
下
上
新太古界(代)
纪 纪
中太古界(代)
纪
古太古界(代)
太古宇
中国地质地层一览表
代号 同位素年龄 构造运动 色谱 特征化石 (Ma) Qh Q4 Q3 0.01 Quaternar 第四系 淡黄 人类 y System Qp Q2 Q1 喜马拉雅运动(晚) 联 2.60 新生界 N2 Neogene 合 鲜黄 马、象 Cz N 5.30 新近系 System N1 喜马拉雅运动(早) 古 23.3 E3 陆 32 Eogene E 解 老黄 三趾马 古近系 E2 System 56.5 体 E1 燕山运动(晚) 65 阶 K2 Cretaceou 霸王龙、翼 K 白垩系 鲜绿 段 s 龙 K1 137 J3 燕山运动(中) 鲜蓝 马门溪龙、 (天 鱼龙、始祖 J2 中生界 侏罗系 Jurassic J 蓝) 鸟 Mz J1 燕山运动(早) 205 T3 印支运动(晚) Triassic T 三叠系 绛紫 蛇菊石 T2 System T1 250 P3 印支运动(早) P 二叠系 Permian 淡棕 新希瓦格蜓 P2 P1 295 C2 上古生界 Carbonife 小纺锤蜓、 伊宁运动 C 石炭系 灰 Pz2 rous 贵州珊瑚 C1 联 354 D3 天山运动 合 鱼类、沟鳞 泥盆系 Devonian D D2 古 咖啡 鱼 D1 陆 410 S4 广西(祁连)运动 形 成 S3 正毛笔石类 志留系 Silurian S 阶 果绿 、王冠虫 S2 段 S1 438 O3 下古生界 古浪运动 网格笔石、 Ordovicia Pz1 O 奥陶系 蓝绿 中华震旦角 O2 n 石 O1 490 ∈3 兴凯运动 寒武系 Cambrian ∈ 暗绿 三叶虫 ∈2 ∈1 543 Z2 震旦系 zhen dan Z 绛棕 Z1 晋宁运动(晚) 680 Nh2 新元古界 南华系 nan hua Nh 绛棕 硬壳动物、 Pt3 Nh1 板 800 叠层石、藻 Qb2 青白口 qing bai 块 棕红 类 Qb 系 kou Qb1 形 (浅 1000 成 ) Jx2 晋宁运动(早) 蓟县系 ji xian Jx 阶 棕红 Jx1 中元古界 1400 段 (深 Pt2 Ch2 chang Ch 长城系 ) cheng Ch1 1800 hu tuo Ht 古元古界 Pt1 吕梁(中条)运动 2500 原核生物、 新太古界 Ar3 五台运动 陆 2800 桃红 绿藻 核 中太古界 Ar2 3200 (浅 形 古太古界 Ar1 阜平运动 ) 3600 成 始太古界 Ar0 注:Ma指代百万年,地质学通常用Ma或a来作为时间单位。其中1a即1周年。1Ma:1 million anniversary,如 新太古代末期(2412~2600Ma),则时间为:(距今)24亿1千2百万年-26亿年。 界 系 统 全新统 上更新统 中更新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中新统 渐新统 始新统 古新统 上白垩统 下白垩统 上侏罗统 中侏罗统 下侏罗统 上三叠统 中三叠统 下三叠统 上二叠统 中二叠统 下二叠统 上石炭统 下石炭统 上泥盆统 中泥盆统 下泥盆统 顶志留统 上志留统 中志留系 下志留统 上奥陶统 中奥陶统 下奥陶统 上寒武统 中寒武统 下寒武统 上震旦统 下震旦统 上南华统 下南华统 上青白口统 下青白口统 上蓟县统 下蓟县统 上长城统 下长城统 滹沱系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图用色标准岩石地层用色对比表
0
70
0
第四纪
622
255
255
26
0
0
90
0
第四纪
623
255
249
89
0
3
65
0(*)
第四纪
624
255
249
38
0
3
85
0(*)
第四纪
625
255
249
13
0
3
95
0(*)
第四纪
626
255
255
102
0
0
60
0
第四纪
627
255
255
102
0
0
60
0
第四纪
628
255
255
76
0
0
70
0
第四纪
岩石地层用色对比表
地层
色标号
R
G
B
C
M
Y
K
地形线
225
185
125
0
40
100
30
第四纪
601
255
255
217
0
0
15
0
第四纪
602
255
255
178
0
0
30
0
第四纪
603
255
255
153
0
0
40
0
第四纪
604
255
255
178
0
0
30
0
第四纪
605
255
255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开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开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开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 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 50 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 Nh 800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 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 Hl 2300 五台纪 Wt 2500-----------------------------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根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图用色标准岩石地层用色对比表
5
677
255 25 51 0 0 80 0
5
678
255 25 26 0 0 90 0
5
679
255 25 0 0 0 10 0
5
0
680
230 25 76 1 0 70 0
5
0
681
230 25 51 1 0 80 0
5
0
682
217 25 26 1 0 90 0
5
5
683
204 25 0 2 0 10 0
5 20
672
217 25 10 1 0 60 0
5 25
673
217 25 76 1 0 70 0
5
5
674
204 25 76 2 0 70 0
5
0
675
204 25 51 2 0 80 0
5
0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
676
255 25 76 0 0 70 0
689
204 25 10 2 0 60 0
5 20
690
178 25 76 3 0 70 0
5
0
691
153 25 51 4 0 80 0
5
0
692
178 25 51 3 0 80 0
5
0
693
153 25 26 4 0 90 0
5
0
694
153 25 0 4 0 10 0
5
0
0
695
255 25 10 0 0 60 0
5
634
255 25 51 0 0 80 0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之勘阻及广创作地质成因及符号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al--冲击层pl--洪积层dl-坡积层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h--沼泽聚积层m--海相聚积层mc--海相交互相聚积层gl--冰积层fgl--冰水积层b--火山聚积层col--崩积层del--滑坡聚积set--泥石流o--生物聚积ch--化学聚积物pr--成因不明聚积人工填土(ml)冲击(al)洪积(pl)坡积(dl)沼泽聚积(h)海相聚积(m)海陆交互相(mc)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河流在平缓地段所聚积下来的碎屑物, 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 可分为:(1)山区河谷冲积物年夜部份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 分选性较差, 年夜小分歧的砾石互相交替, 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 厚度一般不年夜.一般地说, 山区河谷的聚积物颗粒年夜, 承载力高, 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年夜量的细小颗粒, 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 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年夜颗粒交错聚积在一起, 承载力也因而降低.(2)平原河谷冲积物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年夜, 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 具有水平层理, 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 岩性的成份就比力均匀, 有极良好的分选性.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 搬运的距离愈长, 颗粒的浑圆度越好.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 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 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 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年夜.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华形成, 此时, 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 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 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域, 阶地则往往为各个分歧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 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 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 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 细颗粒的稍低, 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3)三角洲冲积物三角洲冲积物是河流搬运的年夜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海或入湖的处所聚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份:水上部份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 如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等, 一般呈层状或透镜体.水下部份则由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或湖相的聚积物混合组成, 呈倾斜的聚积层.三角洲冲积物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 埋藏比力浅.三角洲冲积物的厚度很年夜, 分布面积也很广.由于三角洲冲积物的颗粒均较细, 含水量年夜, 土呈饱和状态, 承载力较低, 有的还有淤泥分布.在三角洲冲积物的最上层, 由于经过长期的压实和干燥, 形成所谓硬壳, 承载力较下面的为高.洪积(pl) pluvial山区或高地上的暂时水流将年夜量的风化碎屑物挟带下来, 聚积在前缘的平缓地带, 这种聚积物称为洪积物.洪积物具有一定的分选作用.距山区或高地近的处所, 聚积物的颗粒粗年夜, 碎块多呈亚角形;离山区或高地较远的处所, 聚积物的颗粒逐渐变细, 颗粒形状由亚角形逐渐酿成亚圆形或圆形.在离山区或高地更远一些的处所, 洪积物中则往往有淤泥等细颗粒土的分布.可是, 由于每次暂时水流的搬运能力不等, 在粗年夜颗粒的孔隙中往往填充了细小颗粒, 而在细小颗粒层中有时会呈现粗年夜的颗粒, 粗细颗粒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洪积物具有比力明显的层理, 但在靠山区或高地近的处所, 层理紊乱, 往往成为交错层理;在离山区或高地远的处所, 层理逐渐清楚, 一般成为水平层理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洪积物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 由山区或高地前缘向平原补给.由于山区或高地前缘地形高, 潜水埋藏深, 离山区或高地较_远的处所, 地形低, 潜水浅;在局部低洼地段, 潜水可能溢出地表.另外, 如粗年夜颗粒的洪积物尖灭在细小颗粒的上面时, 潜水也可能在粗细颗粒的交接处溢出地表.洪积物的厚度一般是离山区或高地近的处所厚度年夜, 远的处所厚度小.在局部范围内的变动不年夜.坡积(dl) diluvium高处的风化碎屑物由于雨水或雪水的搬运, 或者由于自己的重力作用, 聚积在斜坡或坡脚, 这种聚积物称为坡积物.坡积物的岩性成份是多种多样的, 但与高处的岩性组成有直接关系.坡积物一般具有棱角, 但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搬运, 往往成为亚角形.坡积物没有经过良好的分选作用, 细小或粗年夜的碎块往往夹杂在一起.但由于重力作用, 比力粗年夜的颗粒一般聚积在紧靠斜坡的部位, 而细小的颗粒则分布在离开斜坡稍远的处所.坡积物中一般见不到层理, 但有时也具有局部的不清晰的层理.新近聚积的坡积物经常具有垂直的孔隙, 结构显得比力疏松.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 在水中很易崩解.坡积形成的黄土, 其湿陷性一般比洪积或冲积形成的黄土要高很多.坡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 在坡积物非常复杂的地域, 有时形成上层滞水.坡积物的厚度变动较年夜, 由几厘米到一二十米.在斜坡较陡的地段厚度较薄, 在坡脚地段聚积较厚.一般当斜坡的坡度愈陡时, 坡脚坡积物的范围愈年夜.沼泽聚积(h)在地表水聚集或地下水出露的洼地内, 由植物死亡后腐烂分解的残杂物所形成的聚积物, 称为沼泽聚积物.沼泽聚积物主要为泥炭所聚积, 而泥炭为有机生成物, 呈黑褐或深褐色, 其中还包括有部份粘土和细砂.泥炭的性质和含水量关系很年夜, 干燥压密的泥炭较坚硬, 湿的泥炭压缩性较高.泥炭是尚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 在作为建筑物持力层时尚需考虑今后继续分解的可能性.海相聚积(m)、海陆交互相(mc)实际上又可分为1、滨海聚积(海浪及岸流的聚积作用)2、浅海聚积(浅海相动乱及静水的混合聚积作用)3、深海聚积(深海相静水的聚积作用)4、三角洲聚积(河~海)(河水、海水混合聚积作用) .人工填土(ml)就不详细解释了, 实际上人工填土又可分为素填土和杂填土地质年代表一, 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暗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 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 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暗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 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二, 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呈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 Qh 0.01 人类呈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呈现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始新世 E2 50古新世 E1 65 鱼类呈现-------------------------------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呈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呈现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呈现-------------------------------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呈现石炭纪 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呈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呈现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呈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呈现寒武纪 -- 570 硬壳植物呈现-----------------------------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植物呈现南华纪 Nh 800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植物高级藻类呈现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植物呈现 (绿藻)长城纪 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 Hl 2300五台纪 Wt 2500-----------------------------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呈现 (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呈现始太古代 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舆教学年夜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 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欠好记, 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欠好记.研究地壳历史时, 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 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 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元相应的地层单元称界、系、统等.地层单元分国际性地层单元、全国性或年夜区域性地层单元和处所性地层单元.国际性地层单元适用于全世界, 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 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元肯定适用于世界, 称国际性地层单元, 包括界、系、统.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年夜的地层单元, 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界的一部份, 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元, 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范地域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 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统——系的一部份, 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元, 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全国性或年夜区域性地层单元有阶、时带, 处所性地层单元有群、组、段、层.地质时代单元有代、纪、世、期、时.代——地质时代的最年夜单元, 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 如,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纪——代的一部份, 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 如寒武纪、奥陶纪等.震旦纪——很早以前, 在我国(特别在南方)就发现在古老蜕变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 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 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蜕变的或蜕变水平很低的聚积岩系, 其中除含有年夜量藻类化石外, 很少发现其他生物遗迹, 现在就把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 其时代称震旦纪.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 地层完整, 剖面清楚, 分布广泛.因此, 我国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国地质年代表中.寒武纪——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奥陶纪和志留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民族居住的处所名称和古代民族名称命名.泥盆纪——是因英国西南部泥盆州(现译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石炭纪——因英格兰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层而得名.二叠纪——最初得名于乌拉尔山西坡的彼尔姆州, “二叠”则因该时代德国南部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套而得名.三叠纪——现在按德国南部地层的三分性特点而命名.侏罗纪——按法瑞交界处所侏罗山(现译为汝拉山)地层研究而命名.白垩纪——按英吉利海峡两岸主要由白垩土地层构成而命名.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 构造动力属喜山期, 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2、中生代从 2.5 亿年开始, 属燕山、印支两期, 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份, 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3、古生代分为早晚, 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 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 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 震旦属加里东期, 其余属晋宁期.。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则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排序地质年龄的方法存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构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分割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为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则表示地质事件出现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脱胎换骨产物的含量,测量出来地层构成和地质事件出现的年代,即为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基本建设出来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初始时间(百万年)生物已经开始发生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晚更新世qp11.64新近纪上新世n25.00中新世n123.3近代哺乳类发生古近纪渐新世e3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65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135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发生侏罗纪j208鸟类哺乳类发生三叠纪t250蜥龙鱼龙发生-------------------------------晚古生代二叠纪p290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410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发生晚古生代志留纪s439裸蕨植物发生奥陶纪o510无颌类发生寒武纪--570硬壳动物发生-----------------------------新元古代震旦纪z680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800青白口纪qb1000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发生中元古代蓟县纪jx1400真核动物发生(绿藻)长城纪ch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2300五台纪wt2500-----------------------------崭新太古代ar32800原核生物发生(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3200古太古代ar136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建议”表示:“学会写作地质年代表,忘记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图用色标准岩石地层用色对比表(DOC)
5 50
0
2
696 25 25 1 0 0 6 0
5 50
0
2
697 25 25 2 0 0 2 0
5 50
0
4
698 25 25 2 0 0 2 0
5 50
0
4
699 24 25 2 5 0 5 0
2 54
2
700 23 25 2 1 0 1 0
0 5 30 0
0
701 21 25 2 1 0 1 0
729 17 25 2 3 0 0 0 8 5 50 5
730 15 25 2 4 0 0 0 3 5 50 5
731 17 24 2 3 5 5 0 (*) 8 2 40 2
732 15 24 2 4 5 5 0 (*) 3 2 40 2
733 12 24 2 5 5 5 0 (*) 8 2 40 2
0 5 40
2
707 21 25 2 1 0 5 0
7 5 45
2
708 20 25 2 2 0 5 0
4 5 40
2
709 17 25 2 3 0 5 0
8 5 40
2
710 17 25 2 3 0 1 0
8 5 30 0
0
711 15 25 2 4 0 1 0
3 5 30 0
0
712 25 25 2 0 0 5 0
2 5 30 0
0
719 76 25 2 7 0 1 0
5 30 0
0
720 25 25 2 0 0 0 0
5 55
5
8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标准地层颜色
38 0 0 51 0
志 留 下 系 统
罗惹坪 组
S2lr2
949
30
15
0
0
S2lr1
951
40
20
0
0
S1lm1
942
30
10
0
0
龙马溪 组 下 古 生 界
S1lm2 O3w O3l O2b O2m O2s O1g O1d O1h O1f O1t
943 970 971 972 958 974 956 957 973 979 980
T1j4
776
5
20
10
0
T1j3
772
30
40
5
0
T1j2
770
15
40
5
0
T1j1
769
20
30
5
0
T1d4
781
20
30
10
0
T1d3
782
15
40
10
0
T1d2
783
20
40
10
0
T1d1 P2d P2w P1g P1q P1l C2h C2d C1y
784 820 808 803 799 794 853 855 844
70 15 20 30 40 30 20
10 0 0 0 0 0 0
70 20 30 40 50 30 20
0 10 10 10 10 15 10
76 19 1 17 8 15 2 12 7 14 0 17 8 17 8 12 7 10 2 25 5 25 5 25 5 25 5 25 5 25 5 25 5 25 5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2000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
1-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宇(宙)界(代)系(纪)统(世) 阶(期) Ma全新统(世)Qh第四系(纪)Q 更新统(世)Qp上新统(世)N2新近系(纪)N 中新统(世) N1渐新统(世) E3始新统(世) E2新生界(代)C Z 古近系(纪)E古新统(世) E1上(晚)白垩统(世)K2白垩系(纪)K 下(早)白垩统(世)K1上(晚)侏罗统(世)J3中侏罗统(世)J2侏罗系(纪)J下(早)侏罗统(世)J1土隆阶(期) T32上(晚)三叠统(世)T3亚智梁阶(期) T31待建中三叠统(世)T2青岩阶(期) T21巢湖阶(期) T12中生界(代)M Z 三叠系(纪)T下(早)三叠统(世)T1殷坑阶(期) T11煤山亚阶(亚期)长兴阶(期) P32葆青亚阶(亚期)老山亚阶(亚期)上(晚)二叠统(世)P3 吴家坪阶(期) P31来宾亚阶(亚期)冷坞阶(期) P24茅口阶(期) P23祥播阶(期) P22中二叠统(世)P2栖霞阶(期) P21隆林阶(期) P12二叠系(纪)P下(早)二叠统(世)P1紫松阶(期) P11逍遥阶(期) C24达拉阶(期) C23滑石板阶(期) C22上(晚)石炭统(世)C2罗苏阶(期) C21德坞阶(期) C13大塘阶(期) C12石炭系(纪)C下(早)石炭统(世)C1岩关阶(期) C11邵东阶(期) D34待建锡矿山阶(期) D32上(晚)泥盆统(世)D3佘田桥阶(期) D31东岗岭阶(期) D22中泥盆统(世)D2应堂阶(期) D21四排阶(期) D14郁江阶(期) D13那高岭阶(期) D12泥盆系(纪)D 下(早)泥盆统(世)D1待建顶(末)志留统(世)S4上(晚)志留统(世)S3中志留统(世)S2安康阶(期) S21南塔梁亚阶(亚期)紫阳阶(期) S13马蹄湾亚阶(亚期)大中坝阶(期) S22显生宇(宙) PH古生界(代)P z志留系(纪)S下(早)志留统(世)S1龙马溪阶(期) S210.012.605.323.33256.56596137205227241250257277295320354372386410438·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宇(宙)界(代)系(纪)统 (世) 阶(期) Ma钱塘江阶(期)O32上(晚)奥陶统(世)O3艾家山阶(期)O31达瑞威尔阶(期)O22中奥陶统(世)O2大湾阶(期)O21道保湾阶(期)O12奥陶系(纪)O 下(早)奥陶统(世)O1新厂阶(期)O11凤山阶(期)∈33长山阶(期)∈32上(晚)寒武统(世)∈3崮山阶(期)∈31张夏阶(期)∈23徐庄阶(期)∈22中寒武统(世)∈2毛庄阶(期)∈21龙王庙阶(期)∈14沧浪铺阶(期)∈13筇竹寺阶(期)∈12显生宇(宙)PH古生界(代)PZ寒武系(纪)∈下(早)寒武统(世)∈1梅树村阶(期)∈11上(晚)震旦统(世)Z2灯影峡阶(期)Z21震旦系(纪)Z 下(早)震旦统(世)Z1陡山沱阶(期)Z11上(晚)南华统(世)Nh2南华系(纪)Nh 下(早)南华统(世)Nh1上(晚)青白口统(世)Qb2新元古界(代)Pt3青白口系(纪)Qb 下(早)青白口统(世)Qb1上(晚)蓟县统(世)Jx2蓟县系(纪)Jx 下(早)蓟县统(世)Jx1上(晚)长城统(世)Ch2中元古界(代)Pt2长城系(纪)Ch 下(早)长城统(世)Ch1滹沱系(纪)Ht元古宇(宙)PT古元古界(代)Pt1新太古界(代)Ar3中太古界(代)Ar2古太古界(代)Ar1太古宇(宙)AR始太古界(代)Ar049050051354363068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3002500280032003600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2)
地质成因及符号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al--冲击层pl--洪积层dl-坡积层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fgl--冰水积层b--火山堆积层col--崩积层del--滑坡堆积set--泥石流o--生物堆积ch--化学堆积物pr--成因不明沉积人工填土(ml)冲击(al)洪积(pl)坡积(dl)沼泽沉积(h)海相沉积(m)海陆交互相(mc)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1)山区河谷冲积物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
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
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
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
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
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
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
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表
2.6 5.3 23.3 32.0
E γ61
白垩系
E2
早期二期
古新统(世) 喜 马 拉 雅
E1
早期一期
上(晚)白垩统(世) 燕山晚期
56.5 65
(纪)
K2
二期
下(早)白垩统(世) 燕山晚期
96
K γ53
K1
一期
上(晚)侏罗统(世) 燕山早期 137
中 生 界
侏罗系 (纪)
J3 中侏罗统(世)
三期 燕山早期
(
J
J2
二期
代 )
γ52
下(早)侏罗统(世) 燕山早期
J1
一期
Mz
205
三叠系
上(晚)三叠统(世) T3
印支三期
(纪) T
中三叠统(世) T2
印支二期
227
γ51
下(早)三叠统(世) T3
印支一期
241 250
上(晚)二叠统(世) 海 西 晚 期
二叠系
P3
三期
(纪)
中二叠统(世) 海西(华力 257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侵入岩侵入期)表
界(
代 )
系(纪)
统(世)
侵入岩 Ma
侵入期
第四系
(纪)
Q
新 生
新近系界 ((纪)代)N γ62Cz
古近系 (纪)
全新统(世) Qh
更新统(世) Qp
上新统(世) N2
中新统(世) N1
渐新统(世) E3
始新统(世)
喜 马 拉 雅 0.01 晚期
喜马拉雅 中期二期 喜马拉雅 中期一期 喜马拉雅 早期三期 喜马拉雅
上(晚)蓟县统(世) Jx2
地质图用色标准岩石地层用色对比表
55
767
255 25 25 0 0 0 0
55
768
255 25 25 0 0 0 0
55
769
230 21 21 1 1 15 0 (*)
7 7 05
770
230 20 20 1 2 20 0 (*)
4 4 00
771
230 17 17 1 3 30 0 (*)
8 8 00
771
230 17 17 1 3 30 0 (*)
75
5
762
255 20 25 0 2 0 0
45
0
763
255 17 25 0 3 0 0
85
0
15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三叠纪
764
255 25 25 0 0 0 0
55
765
255 25 25 0 0 0 0
55
766
255 25 25 0 0 0 0
217 25 24 1 0 5 0
5 25
708
204 25 24 2 0 5 0
5 20
10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709
178 25 24 3 0 5 0
5 20
710
178 25 23 3 0 10 0
5 00
711
153 25 23 4 0 10 0
52
696
255 25 10 0 0 60 0
52
697
255 25 20 0 0 20 0
54
9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侏罗纪
地层时代对应色谱表
暗绿色
中统
∈2
下统
∈1
元古界
(Pt)
震旦系
Z
(桔黄色)
绛棕色
深黄色
棕红色
太古界
红黄色
玫瑰红色
岩石性质分层色标
泥质沉积岩
蓝紫色
中性火山岩
蓝色
钙质沉积岩
蓝色
基性火山岩
绿色
砂质沉积岩
棕色
变质岩
同未变质前
酸性火山岩
黄-桔红色
岩浆岩色标
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
大红
喷
出
岩
粗面岩
橙色
闪长岩
橙红
流纹岩
橙红
正长岩
橙色
安山岩
蓝
碱性岩
桔黄
玄武岩
绿
基性岩
深绿
超基性岩
紫色
岩脉岩矿色标
石英脉
紫色
煌斑岩脉
棕色
酸性岩脉
暗红
玢岩脉
灰绿色
细晶岩脉
淡红色
辉长岩脉
绿色
伟晶岩脉
玫瑰红色
超基性岩脉
紫色
中性岩脉
蓝色
碱性岩脉
橙色
基性岩脉
绿色
蛇纹岩脉
紫色
第四系沉积成因分类色标
冲积
浅绿
冰川堆积
棕
洪积
草绿
冰水堆积
深绿
坡积
橙黄
湖积
绿
崩积
酱红
沼泽堆积
灰绿
残积
紫
海积
蓝
地滑堆积
灰
火山堆积
暗绿
风积
黄
泥石流
紫红
地层时代对应色谱表
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绿色
中统
∈2
下统
∈1
元古界
(Pt)
震旦系
Z
(桔黄色)
绛棕色
深黄色
棕红色
太古界
红黄色
玫瑰红色
岩石性质分层色标
泥质沉积岩
蓝紫色
中性火山岩
蓝色
钙质沉积岩
蓝色
基性火山岩
绿色
砂质沉积岩
棕色
变质岩
同未变质前
酸性火山岩
黄-桔红色
岩浆岩色标
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
大红
喷
出
岩
粗面岩
橙色
闪长岩
橙红
流纹岩
橙红
正长岩
橙色
安山岩
J1
三叠系
T
上统
T3
绛紫色
(紫红色)
中统
T2
下统
T1
古
生
界
(Pz)
二叠系
P
上统
P2
淡棕色
(土黄色)
下统
P1
石炭系
C
上统
C3
灰色
(灰棕色)
中统
C2
下统
C1)
中统
D2
下统
D1
志留色
S
上统
S3
果绿色
(草绿色)
中统
S2
下统
S1
奥陶系
O
上统
O3
蓝(深)绿色
中统
O2
下统
O1
寒武系
∈
上统
蓝
碱性岩
桔黄
玄武岩
绿
基性岩
深绿
超基性岩
紫色
岩脉岩矿色标
石英脉
紫色
煌斑岩脉
棕色
酸性岩脉
暗红
玢岩脉
灰绿色
细晶岩脉
淡红色
辉长岩脉
绿色
伟晶岩脉
玫瑰红色
超基性岩脉
紫色
中性岩脉
蓝色
碱性岩脉
橙色
基性岩脉
绿色
蛇纹岩脉
紫色
第四系沉积成因分类色标
冲积
浅绿
冰川堆积
棕
洪积
草绿
冰水堆积
深绿
坡积
橙黄
湖积
绿
崩积
酱红
沼泽堆积
灰绿
残积
紫
海积
蓝
地滑堆积
灰
火山堆积
暗绿
风积
黄
泥石流
紫红
地层时代对应色谱表
界
系
统
代号
色谱
新
生
界
(KZ)
第四系
Q
全新统
Q4
淡
黄
色
浅
黄
色
上更新统
Q3
中更新统
Q2
下更新统
Q1
第
三
系
R
上第三系
N
上新统
N2
鲜黄色
中黄色
中新统
N1
下第三系
E
渐新统
E3
老黄色
始新统
E2
古新统
E1
中
生
界
(Mz)
白垩系
K
上统
K2
鲜(草)绿色
下统
K1
侏罗系
J
上统
J3
鲜蓝色
(天蓝色)
中统
J2
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