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的修辞手法是指在表达语言时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段,用以丰富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
1. 比喻:
-描述事物时用一个与之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地表达。
2. 拟人:
-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性和行为,使描写更具有生动性。
3. 夸张:
-对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夸大,以突出特点或感情。
4. 设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引导读者思考。
5. 排比:
-将一系列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6. 对仗:
-修辞上的平衡,通过语法、词语、句子结构等形式的对称安排。
7. 反问:
-用问句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不要求对方回答。
8. 借代:
-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引起读者聚焦的效果。
9. 象征:
-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以加深意义。
10. 比兴:
-类似比喻,但比喻中的两者一般是同类事物,而比兴则可以是不同类的事物。
11. 寓言:
-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一定的寓意或教训。
12. 谐音和谐义:
-利用语音的相似或字义的相近,形成幽默或引人联想的效果。
13. 讽刺:
-通过嘲笑、挖苦等手法表达对事物的批评或不满。
14. 反复:
-在表达中多次重复同一语句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
15. 比照:
-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表达观点。
这些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修辞文体以及修辞的应用场景中,以提升表达的艺术性、感染力和深度。
语文手法大全及其作用

3
表达方式
-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1)记叙
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
叙述事件或人物的经历、发展,使文章有清晰的时间或空间线索
(2)描写
对人物、事物、景物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3)抒情
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使抽象概念或情感具体化,增强表达的深度
(18)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意思,如“你真是个天才”
讽刺或嘲笑某人或某事,增强表达的讽刺效果
(19)倒装
改变词语的正常顺序来强调或调整语气,如“多么美丽的大海啊”
强调某个词语或调整语气,使表达更加生动
增强语言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
(4)夸张
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他饿得像三天没吃饭一样”
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表达效果
(5)设问
提出问题并立即回答,如“难道你不认为人生如戏吗?”
引导读者思考,增强表达的互动性
(6)反问
用疑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如“难道你不觉得人生如梦吗?”
强调某种观点,增强表达的力度
(7)对偶
将两个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表达更加和谐
(8)借代
用与某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该事物,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简化表达,增强表达的含蓄性
(9)反复
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如“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你的名字”
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加真挚
(10)映衬
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语文有多重修辞手法,平常造句需要用到、写作文要用到,平常与同学老师说话也要用到,是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希望大家看完能够有所收获。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2. 比拟:通过比较来揭示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
3. 比肩: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4. 比重: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以突出一个事物的重要性。
5.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6. 对仗:句子结构或词语的对称排列,使句子更具韵律美。
7.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8.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相同的句式或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9.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10. 修饰:通过修饰词或修饰语来增强事物的表达力或形象。
11.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行为,以增加语言的情感和形象力。
13. 品头论足:对事物进行点评或评论,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评价。
14. 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以增加语言的含蓄性和深意。
15.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6.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强调某种观点。
17. 起承转合:通过排列句子的顺序和选择词语的顺序来表达起承转合的关系,以增强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18. 借景:用一个景物或场景来表达某种意境或情感,以增加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19. 借用:引用他人的话语或故事情节,以增加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20. 反复: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以增强语言的冲击力。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用1.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3.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4.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5.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6.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
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7.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8.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
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
2.语意双关。
3.音、形双关。
4.音、形、义双关。
9.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0.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11.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12.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13.通感14.互文15.衬托16.对比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反复:能够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语:能增加说话或写文章的幽默感与讽刺性,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对偶: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语文修辞手法汇总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排比杂烩,绝妙滋味。
a:排比+比喻
(1)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让诚信变成清晨你窗前一缕温暖阳光,让诚信成为小鸟的清啼在你耳畔吟唱,让诚信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炉火,让诚信变成烈日下你头顶的一片绿荫。
(《用心灵呼唤诚信》)
b:排比+引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的人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的人渴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有的人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感动。
《其实阳光很灿烂》)
c:排比+对偶
(1)选择博爱,我们品味人生的精彩;
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切;
选择坚强,我们感受成功的甘甜;
(2)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
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
智者,相信自己,也信别人。
“我的梦想”话题排比运用示例:
我梦想,我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里,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B、活用比喻,化虚为实。
①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
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②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
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
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
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信口开河、油腔滑调不是潇洒;自吹自擂、相互攀比不是潇洒。
“青春”话题排比比喻运用示例:
青春是初春的一缕阳光,照耀着希望;
青春是夏季的一瓣红荷,绽放着活力;
青春是末秋的一丝桂香,飘逸着智慧;
青春是残冬的一片雪花,飞舞着纯洁。
C、引用名句,韵味十足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然“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我喜欢有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轼,虽渴望“雄姿英发”的伟业,但更渗透了“淡妆浓抹”的自然和谐;我喜欢嫉恶如仇而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
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
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自信使鉴湖女侠秋瑾具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迈;
自信使“忍”的斗士鲁迅具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执著;
自信使一代伟人毛泽东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D、巧于化用,别样风味
①有学生讽刺当今某些不正常的现象,把《陋室铭》第一句改为“分不在高,有权就行;才不在多,有钱
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凄惨的分数,敢于正视严厉的批评。
③血可流,头可断。
发型千万不能乱。
④打开月饼盒一看,……有一种“七星伴月”的月饼盒,孤零零一只月饼,四周是七瓶迷你洋酒,真是“厂
家之意不在饼,而在酒也”,用心可谓良苦。
⑤韩寒的“边路突破”,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否可以看作是对“创新”的一种个人化诠释呢?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E、比拟写物,生气灵动。
1)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
(2)风吹皱昆明湖的一池碧蓝秋水,风吹荡开卢沟桥畔的菲菲芦花,风吹响鼓楼檐角细小的铜铃;于是,连风也带着温和的微笑。
(3)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
的门推开。
F、运用对比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则是流转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则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乡村则是淡雅的美。
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刘备三顾茅庐,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
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
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
“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
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方法三:选择句式
a.使用整句,注重节奏
①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以设问开头总领全文,接着以排比、顶真修辞回答“喜欢出发”的原因,语势通畅,层层推进,从而为结句“我有不老的心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②: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
几百
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
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
(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③:南国之秋,当然是有它特异的地方,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郁达夫《故都的秋》)
B、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失败者。
其实,称赞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他就值得歌颂,他就是英雄。
改句: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很少想到失败者。
其实,称赞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吗?不正是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吗?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他不值得歌颂吗?难道他不是英雄吗?
方法四:改变词性。
①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
灾难。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③“七色花”,很诗意的一个幼儿园名,也很女性。
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
文学,是智慧之门,信念之窗。
文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的
在一个清凉的初秋,我与文学邂逅了。
从此,我便选择了它。
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
因为我可以:
一、走进历史
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暮访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踟蹰杏花江南……人类那永恒的美、悲壮的爱,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在我的心灵中升华……我还可以去欣赏战国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
历史在我的心中已刻下了一段永恒。
二、寻访故园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三、融入自然
四、充实人生
选择文学,我也充实了自己。
我可以感受司马迁《史记》的辉煌,岳飞《满江红》的磅礴,我可以无须程门立雪便可以聆听名师谆谆教诲,耳提面命;无须走马塞上便可以观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
于是我也可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
文学,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身影里,在我的追逐里,在我的生命里。
所以,我要说:“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
(原文: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
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和黄莺的对答;
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旁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
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你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