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修辞格

合集下载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分别是:
1. 比喻:用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来表示或说明另一事物或现象,以加深理解和发展想象。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行为或情感,使其具有生命活力,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 夸张: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描述,以突显其特点,强调某种感情或观点。

4.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表达的语气和感染力。

5.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突出重点,加强表达效果。

6.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现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以强调主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7. 对仗:在词语、短语或句子中,采用对称、平行的结构,以突出主题,美化语言。

8. 谐音:利用语言的发音相似性,创造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

这八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或演讲更具吸引力。

在实际应用中,修辞手法往往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 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 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专题

修辞手法专题

双语风暴夏令营专题一:修辞手法专题我们常用的修辞格主要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双关、引用、顶真、回环、反问、设问等。

一、比喻: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比喻句的标志性词语常见的有:(暗喻:是、成了、变成)(明喻:好象、似乎、像、犹如、仿佛、似的、一样)等等。

比喻主要分为明喻和暗喻。

例: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点钟的太阳。

二、借代:运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例:“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是一个马褂,西边一个是西装。

”句中不直说“穿马褂的老爷”、“穿西装的老爷”,而是用“马褂”、“西装”来代替。

三、比拟:运用丰富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可分为两类:(1)拟人。

根据想象把人的思想感情、行动依附于所描述的一般事物上,像描述人似地加以描述,即人化。

例:“蟋蟀在墙角弹琴,小鸟在树上低唱。

”把蟋蟀和小鸟当作问来写,赋予它们唱歌、弹琴的人的行为动作。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也就是“把人物化”和“把甲物乙物化”。

例:①“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句中把人当作动物来写,赋予敌人“夹着尾巴”的某种动物的特性。

②“发电机的狼嚎,打破了乡村的沉静。

”句中把发电机运作时发出的声音当作狼嚎声来描写。

四、夸张:是用扩大或缩小的表述来强调事物,从而突出事物特性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分为三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大”、“多”“高”“强”“深”等等。

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句中强调听了别人的话以后收获很大。

(2)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少”、“小”“低”“浅”“弱”等等。

例:“三十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说出。

例:看见这嫩绿的苗,就闻到了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五、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
种: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对偶,一种修辞方式: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暗示和借代。

比喻: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性比较,使得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教师的爱心像春日暖阳,温暖着学生们的心田。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属性,使表达更为亲切。

例如:“柳枝轻摆,像是在向人们招手。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相同句式来强化语势,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友谊像春天的新芽,像夏日的清风,像秋日的果实,像冬日的暖阳。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性来强调表达的情感。

例如:“他的歌声如此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设问:通过提问引起人们的注意,强调接下来的答案。

例如:“这道题答案是什么?当然是3了。


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

例如:“难道你不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对偶:使用结构对称的句子,以达到平衡和美感的效果。

例如:“山高水长,天南地北。


暗示: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暗示意思,引发人们的联想。

例如:“秋叶落下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以简化表达或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萤火虫点亮了夏夜的星空。


这九种修辞手法都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和鲜明。

在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时,要注意它们的定义和使用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修辞格简表

修辞格简表

光彩夺目的春天。
(拟人)
3.
。 (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
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
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
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6.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
4.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同一个词语、句子或某种 结构一再出现的修辞手法。 包括两类: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 间隔在中间。 如:别人打球时,他在看书;别人逛街时,他在看书;别人睡觉了,他 在看书。 5.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手法。 如: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 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区分比喻和拟人,要记住两点:比喻是以甲
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拟人是
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比
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出现也
可以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拟人的本体
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却不
一定会出现。
例1: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比喻)
例3
例2: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
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三)运用比喻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下面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

如:她长得像她爸爸。

②表示猜度。

如:这本书好像是他的。

③表示想象。

如: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常见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

几种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概念: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分类: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比喻词用“是、成为、出现”等代替;形式:甲是乙;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启发读者想像,让文章更生动。

分类:〈1〉拟人〈2〉拟物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如: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如: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3.借代:概念: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引发联想。

种类: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其本体的名称。

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③具体代抽象。

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④工具代本体。

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4.夸张:概念: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常用8种

修辞手法常用8种

修辞手法常用8种8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例句: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公园里的花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3、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句: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5、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8、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对仗: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6、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7、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
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8、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中国文学有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16种: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拟人: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借代: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相互对应,创造出韵律和美感。

排比:用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便强调这个意思。

比拟: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做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借物抒情:用某个具体的物品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句子,以便表达更简练的意思。

联想:通过联想来表达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意义和特点。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观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比照:用一个事物来比照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表里:通过对比表面和深层含义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含义。

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词汇或短语,以便强调它的重要性。

抒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措辞:通过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增强作品的含义和效果。

这16种修辞详细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面”这个比喻,用“心”比喻成“湖面”,以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心境。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例如,“花儿向阳微笑”这个拟人,将“花儿”描绘成有“微笑”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例如,“祖国万岁”中,“祖国”代替了“我们的祖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我饿得要死”这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作者的饥饿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九种常见修辞格

九种常见修辞格

九种常见修辞格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类别本体喻词喻体例句区别与联系明喻甲如、像、似、若、乙那小姑娘好像在形式上是犹、好像等一朵花一样。

相似关系暗喻甲是、成、变成、乙那又浓又翠的在形式上是成为、等景色,简直就相合关系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无无乙燕雀安知鸿鹄只出现喻体,之志!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例如:a、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b、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三、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a、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全体。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b、不要大锅饭。

(具体代抽象。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c、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d、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是以具体形象代抽象的具有雷锋精神的人)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b、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为缩小夸张)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五、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如: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辅助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②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③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④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⑤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2、请你从读过的文章中找出二——三个排比句、设问句、拟人句和夸张句。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字补充完整:①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拟人句)②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比喻句)③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名称
特点
三个或Hale Waihona Puke 个以上结构相同、排
意思相关,语 气一致的短语
或句子连接在
比 一起。
类别
短语排比
句子排比
示例
苏州刺绣以色彩鲜艳、图案清晰、 针法细致、形态逼真而驰名中外。
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 声音绘制感情。
注意:在运用这种修辞时,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构成排比的内容不能重复, 不能互相包含。
5、对 偶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 忍闻。
6、排比
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 ①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②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③ 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 美; ④ 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4构思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照应标题、卒章显志、
伏笔铺垫等。
常见修辞手法(9种):
1、比喻 2、 比拟 5、对偶 6、排比
3、借代 4、夸张 7、反问 8、设问 9、反复
1、 比喻
含义: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说明另一 事物。 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 或化冗长为简洁。

两次以上重复相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同开头的段落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
麦……
反复与排比 相似处:是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二者的区别是: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其修辞作用在于强调突出。 排比着眼于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其修辞作用在于加强气势。 运用反复的句子不一定形成排比,排比句也不一定使用反复的词语。

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各种修辞格式的特点和长处,明白在何种场合该选用何种修辞格式,了解修辞格的连用和兼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语、仿词、婉曲等常用修辞格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借喻和借代的区分;排比喻层递的区分;对比与陪衬的区分。

【教学时数】8课时。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最为引人注目,但是以为修辞格就是修辞学,那只是一种误解。

其实修辞格不过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而发挥作用。

从它与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来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而且新的修辞格还在不断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整理。

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

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要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像寻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

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意义,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程式,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中国修辞学著作所列修辞格往往多寡不一,修辞格的名目,也有名同实异或名异实同的;修辞格如何划分大类,至今多有分歧。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所列举的修辞格及其分类,较有代表性,一般修辞学的论著大多在这个基础上增减变异。

《修辞学发凡》列举了38种辞格, 即(甲类)材料上的辞格:比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共9 种;(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铺张、倒反、婉曲、讳饰、设问、感叹,共10种;(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品、回文,共11种;(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共8种。

每一种修辞格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借代不同于比喻,排比不同于对偶,但修辞格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归成大类。

另外,张弓先生有描绘类、布置类、表达类的三分法,王希杰先生有均衡、变化、侧重、联系的四分法,也有将辞格分为形象类、强调类、气势类、含蓄类的。

划分大类的方法虽有好多种,但主要的依据不外乎语言结构和修辞作用(表达功能)两种。

修辞格既是根据表达效果建立的,表达功能自然更值得重视。

本节试将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它们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第二类,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辞格八种,它们是对偶、对比、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第三类,修辞效果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它们是双关、反语、拈连、仿词、移就、通感、顶针、回环、婉曲、引用。

这样分类是就其最突出的修辞效果而言的,毋庸讳言,三大类之间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错综联系:有些形象生动的辞格也不乏幽默(如借代、夸张),而含蓄幽默的辞格中也不乏形象生动者(如双关、通感),同时,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自然也就会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但就总体而言,三大类的修辞效果确实是各有侧重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二十二种常用的辞格中,有一部分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的修辞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辞格是汉语所独具的,如:对偶、拈连、仿词、顶针、回环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汉语修辞格的某些特点同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几种辞格(一)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

它是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用跟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比喻中,被描绘或说明的对象叫本体,用来描绘或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它们必须是有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试比较下列各例: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③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④成绩都不错,特别是那几门基础课还得了高分,像现代汉语和文学理论等。

例①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它们在形态上有着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跟舞女盘旋起舞时那婆娑的裙子相似。

这是比喻。

例②虽有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一是指“他”的眼睛,一是指的“他的父亲”的眼睛,没有质的差别,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一个条件,不能构成比喻,仅仅是比较。

例③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例④中的“基础课”包括现代汉语和文学理论等,既不是不同事物,也不存在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关系,其目的不在于打比方,而在于举例。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般的事物形象化,从而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 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格式。

这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

例如:⑤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⑥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⑦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像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例⑤把“陈伊玲”比作“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例⑥把天山“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比作“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例⑦把“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比作“等待检阅的队伍”,这三例都使用了表示明喻的比喻词。

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

本体要出现,喻体也要出现,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

本体和喻体之间可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于”“算作”等动词作为比喻词,也可不用。

例如:⑧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⑨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

⑩祖国,我的母亲!(11)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12)战士们守卫着南海的明珠西沙群岛。

例⑧把“黄河”比作“我们民族的摇篮”,例⑨把“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海洋” ,例⑩把“祖国”比作“母亲”,(11)把“思想感情”比作“潮水”,(12)把“西沙群岛” 比作“明珠”,这些比喻关系不像明喻那样一目了然,是暗藏在句中的。

其中,前两例用了比喻词“是”、“成了”,后三例不用比喻词。

不用比喻词时,喻体可以在后(如例⑩(11)),也可以在前(如例12);本体和喻体之间可以有停顿(如例⑩),也可以无停顿(如例 11、12)。

3.借喻 借喻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 (13)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有的人恨他。

(14)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15)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例(13)用“马蜂窝”比喻不好招惹的人和事,例(14)用“大疙瘩”比喻怨气,例(15)用“三座大山”比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明喻、暗喻、借喻,是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由于使用形式的变换,人们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一步分类,就有了各具特色的下属类型(“缩喻”“回喻”请参见《现代汉语习题解答和教学说明》第673页)。

如:(16)雨是最常见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7)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8)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这一类比喻,一个本体连用几个喻体去作比,叫博喻。

例(16)用了比喻词“像”,格式为“甲像乙,像丙,像丁……”应当属于明喻。

例(17)和例(18)用了比喻词“是”,格式为“甲是乙,是丙,是丁……”的格式,则应当属于暗喻。

(19)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喻体”或“喻体本体”,本体与喻体的结构关系是复指关系,叫等喻。

(20)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汽锤起落的铿锵就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21)正如用12音律可以做出无数回肠荡气的交响乐,26个拉丁字母可以构成无数单词,组成丰富的语言,蛋白质是由20个“氨基酸”通过不同种类的排列组成的。

这一类比喻的格式是“喻体像(是)本体”或“正如喻体一样,本体也是这样”,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叫倒喻。

(22)对,宋寨主轻轻咳嗽一声,比我马二栓打个炸雷还响。

(23)我们四川人还有的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胜过(或不如)喻体”,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加似比较,强化本体的特征,叫强喻。

(24)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就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蕊。

这类比喻的喻体后一个由前一个引出,一层套一层,叫套喻。

(25)“得啦,我决不要把你们变成红焖牛肉。

你们不必变成红焖牛肉。

”上面那个长官带笑说。

这类比喻的格式是“本体不是(不变成、不成为)喻体”,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异点,叫反喻。

比喻的构成条件之一是相似点,这里强调相异点,为什么还是比喻呢?因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它们相异点的前提,也是反喻赖以存在的依据。

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上述各例都比直接描述、说明更便于为人们接受。

又如:说“骄阳似火”、“好风如水”,虽已有“骄”修饰“阳”,有“好”修饰“风”,却待有了“似火”“如水”,才把“骄阳”、“好风” 给人的感觉具体而形象地描摹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