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气学、气道 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

合集下载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内功修练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用意念和动作结合的方法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保健、强身健体的目的。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

一、功理气功的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的概念:气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气的流动和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2. 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气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血液畅通;而血的滋养则可以提供气的养分,保持气的稳定。

3. 意念的力量:意念是指意识的活动,它可以通过调动气的运动来改变身体的状态。

意念集中时,可以促进气的流动和调理身体。

二、功法气功的功法是指通过各种动作和呼吸调节的方法来调理和锻炼身体。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气功功法:1. 拳法:包括太极拳、武术拳法等各种拳法。

拳法中的动作流畅轻柔,配合呼吸和意念的调节,可以提升气血流动,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达到健身强身的效果。

2. 呼吸法:通过调整呼吸的深浅、缓急、平稳等来调节气的运动。

可以通过腹式呼吸、缓慢呼吸等方式来提升气的流动和稳定,增强肺部功能,改善呼吸系统疾病。

3. 静坐法:通过静坐冥想,集中意念,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达到身心放松、平静和集中的状态。

静坐法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平衡身体的能量,提升专注力和内心安宁。

4. 按摩法:通过手法按摩和推拿等方法来调理身体的经络和穴位。

按摩法可以促进气的流动,调整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三、诀窍气功的诀窍指的是修炼气功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诀窍:1. 合理饮食:饮食方面要注意,保持膳食的均衡和多样性,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注意控制盐分摄入量,避免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烟酒等。

2. 恰当锻炼:锻炼时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不要贪心,过度运动易导致气虚血瘀,损伤身体。

3. 坚持练习:气功是一种长期坚持的修炼方法,不能急于求成。

气功的原理与方法

气功的原理与方法

气功的原理与方法以气功的原理与方法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气功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身体和提升身体的能量。

气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整体内的气流,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提升身体能量的目的。

气功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气的存在:气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气功理论的基础。

气包括人体内外的各种能量和物质,如氧气、营养物质、精神力量等。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体内的气,使之流动顺畅,从而增加身体的能量和健康。

2. 气的循环:气功认为,身体内的气是在经络系统中流动的,类似于水流在河道中流动一样。

经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气能够在身体内流动,传递养分和能量。

气功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呼吸方法来调整经络系统,使气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动,从而调理身体和提升身体的能量。

3. 气的调和:气功认为,人体内的气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组成的。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人体内部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基础。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使阴阳平衡,调和体内的气,达到身体健康和增加能量的目的。

气功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调节:气功强调正确的呼吸方法对调理身体和提升能量的重要性。

气功推崇腹式呼吸,即深吸气时腹部鼓起,吐气时腹部收缩。

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吸来调整呼吸节奏,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增加氧气供应和能量。

2. 姿势调整:气功运动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伸展和放松。

常见的气功姿势包括站立、坐姿、躺姿等,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姿态,可以调整体内的气流,增加能量和健康。

3. 动作练习:气功运动包括一系列的动作和动作组合,如起势、运动、收势等。

这些动作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整体内的气流,达到调理身体和提升能量的目的。

常见的气功动作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和运动要求。

4. 内观冥想:气功强调内观冥想对提升能量和调理身体的作用。

【原创】带你认识传统养生最神秘的概念-“气”(一)

【原创】带你认识传统养生最神秘的概念-“气”(一)

【原创】带你认识传统养生最神秘的概念-“气”(一)元气、真气、精气……,说到中医、和中华传统养生,“气”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喜欢中医和传统养生的人必须了解和回避不了的一个概念。

说到“气”,中国人都感觉自己知道、了解,因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几个跟“气”有关的词。

但若要真问你到底什么是“气”,恐怕每个人又都会瞪眼和无言以对。

但如果你是真心喜欢中华传统养生理念和方法,并希望利用这些瑰宝让自己健康长寿,那花点时间和精力了解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中医所说的元气、武术家所说的真气、气功师锻炼的内气、外气到底是什么?真的存在吗?对大部分人来说,内气、真气看不见,摸不着,虽然口耳相传、经常听到,却似乎只存在于中医古籍和武侠小说的精彩描述中,甚至连中医师有时候也回避提及。

虽然用西方现代科技来解释中医之“气”可能有点南辕北辙,因为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但毕竟现代科学占据主导地位,而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日渐式微,所以,在前几年的“气功”热中,还是有很多人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气”的物质基础问题,作了大量的试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证明中医之“气”确有其物质基础,对传统养生理论的研究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类实验最早见诸报道的是上海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的顾涵森同志与上海中医学院的林厚省同志合作,用近距红外测量装置、电荷增量测量器测量出运气疗法中的“外气”之一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幅射,并测得功后劳宫穴位静电荷富集。

顾涵森与赵伟等同志合作又测试到外气的微粒流效应,并证明其中某些微粒带有正负电荷。

此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与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研究所合作还从“外气”中测得磁信号、次声信息。

后来,上海复旦大学用自动光子测试仪在底数是四千的情况下,测得气功师黄仁忠手掌发射的光子数平均为十八万,最高达二十四万。

中国科技大学从黄仁忠外气中测得了从七百毫微米(红光)至三百六十毫微米(近紫外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

什 么 是 气 功 之 气

什 么 是 气 功 之 气

下出发,从爱国这个利益出发。从气功角度讲他就不局限只是对中华民族的爱护,
老是抽鸦片,不只是对中国人的危害,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危害。林则徐是对整个人
类的爱护。这里面是气的体现,它不自私,不固步自封,不狭隘,不停止在一个角
度上,它是在整个宇宙中漫游。(如果)从这个角度深入讨论气功历史的话,不妨
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无论是实际技能还是升华的理论,无论是在古人的生活领
域,还是(现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领域中间,都将气功涉及到整个宇宙之间,涉及
到古人的正确的思想、意识、思维、情趣等各方面,就可将有关内容化做社会的动
力,成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我刚才说历代杰出人士,他们都是有意无意或多或少,无论是被认可还是不被
认可,在成功的道路上、史实上是非常重视气功之气的思想的实践运用。人们平常
说思想,都很可能针对某方面的意思,唯有气功之气的思想,它是博大精深,无边
无际,论宏观大到无穷,深到无穷,如果微观,至细至微,所谓无外无内。
如我们客观看待历史,客观总结历代杰出人士关于气功的有意无意、有心无心
括正常的多种观念思想,多种学科所包含的多方面的内容。
气是具有思想性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气功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人虽没明确说气功二字,但重点论述气,重点论述
气的若干性质,若干系统性的内核,也就是思想,在现象的统一上,始终贯穿气的
一系列思想。
如研究探讨气功渊远历史的话,就需从大量文化资料、文史资料上、医学史料
上,甚至天文、地质、军事史料上去挖掘中华民族的广义概念上涉及到人,以及社
先从气功之气的思想来探讨、总结、挖掘一些东西,进而来看待整个气功热潮、气
功发展。也许那些对气功持有偏见,报有成见,有太多误会,甚至是目的不正的一

气功、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

气功、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

气功、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黄高正2009.3.6从气功谈起气功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当时的气功练法可在现存的金文拓片中看到,《三代吉金文存》第二十卷中拓片《行气玉佩铭》便是一例。

之后历朝历代都发展出新的气功法,但其原理不离其宗,其宗就是要内外净气合一。

例如魏晋之前的《服气经》讲:「内气有一,吐气有六。

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

」后来道家及天台宗皆对六气深入阐释,直到清朝的《天仙金丹心法》,讲吐纳时还是练这六气,道理一样,说法不同而已。

另外,太极拳、形意拳与八卦掌这三大内家拳法也是有名的气功,清末的武术名家孙禄堂曾说:「拳术之道,始于一理…形意拳诚一,八卦拳万法归一,太极拳抱元守一。

」三者都是要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让气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达到气透拳掌,凌空发劲。

除了中国本有的气功外,还有印度的达摩易筋经、达摩禅经、西藏的九节佛风、宝瓶气等传入中土,使中华气学如大海纳百川,人才辈出,这是其它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练气之功效不胜枚举,下者可却病延年,中者能起死回生,上者成仙成佛。

此乃气功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但一般人知道的气功只限于以肢体动作配合呼吸调息,或把拉筋和推人等动作当作是气功的全部,而忽略了气功的心法。

本文特由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做整体性的探讨。

气学:中国与希腊「气」这个字的意思,在古代是以「气」或「炁」来表示,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甲骨文已经用「」来表示「气」这个字,《说文解字》解释「气:云气也。

象形。

」可见,早期「气」这个字是指有形的云气。

关于「炁」这个字,康熙字典引用《关尹子·六匕篇》的「以一炁生万物。

」这句话做解释,关尹子就是获得老子传授《道德经》五千言的那位函谷关尹。

他所说的「炁」即生命生生不息的无形能量。

「炁」为「无火」之意,五行之中,心属火,肾属水,心火降而肾水升,二者相交,则水火既济,其乐融融。

气功修炼掌握身体内气的运行规律

气功修炼掌握身体内气的运行规律

气功修炼掌握身体内气的运行规律气功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健身修炼方式,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和意念来调整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达到促进健康、提高内功的目的。

气功修炼的核心就是掌握身体内气的运行规律。

本文将从气的概念、气的运行路径和气的变化规律三个方面探讨气功修炼中的关键要点。

一、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

它是无形的,但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气可分为真气和元气。

真气是指人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如呼吸、消化、运动等。

而元气则是指人体所固有的生命能量,它存在于人体的经络、脏腑、皮肤等部位。

气功修炼旨在调整并增强真气和元气的流动,达到身体健康和提高内功的目的。

二、气的运行路径气的运行路径主要包括经络和脏腑两个方面。

经络是人体内气的通道,按照中医学的理论,人体内有十四个经络的主要部位,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

通过特定的气功动作和按摩等手法,可以调整经络的流动,达到平衡和协调的效果。

而脏腑则是人体内气的贮存和转化地。

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和气的贮存。

通过气功修炼,可以调整和激活脏腑的功能,提高气的运行效率。

三、气的变化规律气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气的升降、出入和动静。

气的升降是指气在人体内上升和下降的运动。

一般来说,气从足底经络升入腹部,再通过胸腹间隔升入头部。

这种上升下降的过程既有助于气的分布,又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平衡。

气的出入是指气的进出方式。

通过鼻腔和口腔的呼吸,可以将外界的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废气排出。

这种循环的过程有助于气的补充和净化。

气的动静是指气在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转化。

气功修炼过程中,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可以使气在运动和静止之间不断地转化,从而达到调和身心、强化气的效果。

综上所述,气功修炼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掌握身体内气的运行规律的方法。

通过修炼气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提高内功的水平。

然而,气功修炼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实践。

全面讲解中医的“气”!(没有比这更全面的了)

全面讲解中医的“气”!(没有比这更全面的了)

全面讲解中医的“气”!(没有比这更全面的了)一中医之气与气化论可以说气和气化论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的理论支柱。

学习中医不把中医里的气和气化理论搞明白,就算你把《伤寒论》、《温病条辨》背熟,你还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医生。

或者说你也只能是一个问而知之的下工,你还没有学到中医的精髓。

在临床上,你就不可能做到“临症察机,使药要和”,你只能拿书上的条文与患者的证症相查对,在用药上也只能“对病欲愈,执方愈加”,很难会有创新,若遇到新的病症那更是无所适从了。

气的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共用共知的一个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范畴,不独医学专用。

《淮南子·原道训》中有:“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太平经》也有论述:“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

《庄子·至乐》中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芝笏之间。

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等等。

所以说中医文化是根植于中华大地上的本土文化。

气的文化在诸子百家的学术言论中随处可见。

《内经》发展了这一学说,并使它更进一步的系统化。

气在中医的理论里很重要。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

所以有人说《内经》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气的理论之上的,一点也不为过。

《内经》是中医之根,中医之祖。

在中医众多典籍里,《内经》里面讲气的内容最多也是最详细的。

它最早地综合了中医的养生,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阴阳、五行、经络、气血、五运六气、针灸等等内容。

《内经》之所以称为中医之祖,恐怕原因即在此。

《内经》之后,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治》至今,历朝历代的中医界名流圣手的大作大论,无不是在《内经》的内容之上来发挥创造的。

可以说《内经》之后的作品都是《内经》内容的细化、泛化。

可以这样说《内经》是树干,后代诸书是树枝。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气功的分类与练法说到气功,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吧,作为一种效果非常好,并且有科学依据的保健方法,它的养生功效,一直是让人啧啧称赞的,气功里面包含了很多学问,那么气功的分类与练法分别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气的种类依气的来源作标准划分(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

乃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二)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三)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

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其运行路径有二:1.十二经脉(精专营气);2.任督,阳跷,阴跷。

(四)卫气:水谷之悍气也。

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五)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

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

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气功(炁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气功的分类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

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

炼气乃以运行为主。

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

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

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

“炁”与“气”

“炁”与“气”

卫气
“卫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水谷精气中慓悍滑疾的部分。
“卫气”活动力强,流动迅速,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脉外。
“卫气”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能温养肌肉、皮肤,调节体温。
“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膜,使五脏六腑得到温养。
“卫气”不但能温养人体内外的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调节全身的免疫功能的作用。
“炁”指的是先天之气,“氣”指的是后天之气。
“炁”来源于先天,是一切生命与事物的本源。
“氣”来源于后天,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和资助先天之“炁”的来源。
“氣”功修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吐纳、导引、药饵”来资生先天的“炁”。
氣功、吐纳、导引、禅坐,就是将后天之氣,通过修炼转化为“炁”的能量,在动作与意识的相互配合下,对人体进行治疗修复,从而达到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效果。
“卫气”运行于脉外,但不离于脉,依傍着脉道而运行。其运行与昼夜变化及寤寐有关。白昼人寤,则行于阳;黑夜人寐,则行于阴。
“卫气”行于阳,运行于体表手足三阳经脉。
“卫气”行于阴,运行于内在五脏。卫气行于阴,是从足少阴经注于肾,而后至心、肺、肝、脾,复还于肾。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
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在供应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中,“元炁”会逐渐损失耗散;伴随着生命的运动,“元炁”也会逐渐损失耗散;两性房事,性交房劳,“元炁”也会逐渐损失耗散。
最后,到了人体生命终结之时,“元炁”耗尽,油尽灯枯,身死精灭。
“元炁”的盈亏,关系着生命的长短,生命质量的优劣。死生取决于“元炁”。

气功气态分析

气功气态分析

气功气态分析1气功之“气”的物质性气功之气是什么?中文的解释是:“气是世界之本源。

”这个定义,虽然还未进行定量描述,但已定性说明,气是组成世界(或宇宙)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

古人将这种气称为元气或真气。

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仪器能够直接测到真气的物质性。

但观测不到,并不等于不存在。

人类的辟谷现象就是真气客观存在的一个证明。

辟谷自古有之。

相传为夏禹、伯益所著之《山海经》中就有无骨子“食气”的记载。

司马迁所著《史记·留侯列传》记载张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却谷食气篇》。

以后各朝代文献均有辟谷记载。

但是古人记载是否虚幻呢?经亲自考察鉴定了两个人的辟谷食气,结论是:辟谷是真实的,而且比古书记载的某些内容还进了一步。

长期辟谷不食,断绝了营养和能量的正常来源,人还能活着,而且活得更好,一般思维会认为是不可能的。

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解释这种观象,只能是宇宙之真气给辟谷者提供了营养和能量,辟谷者自己的体验,也是在“吃气”。

唐朝碧岩先生说:“绝粒之门,服气为本”;又说:“本欲服气,服元气为本”。

可见古人对辟谷实质非常清楚,自然辟谷,是通过身体自动摄取宇宙之真气,经调制而成自身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以供生命活动需要。

如果不承认真气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对辟谷这一现象就不可思议。

外气是宇宙真气经气功师调制之后向空间发放的带有气功师信息的特殊物质流,训练有素的气功师都能体察到。

吸取宇宙之真气的过程叫采气,将所采之气经调制后发放出去叫发气。

真气是原始材料,外气是气功师将真气加工后的产品。

气功师初步具有外气发放本领时,所发放的外气属初等层次,具有电磁属性,用现代科学仪器可以监测到。

例如气功师所发外气的的热效应是很容易观测的。

当气功师具有特异功能时,所发外气属中等和高等层次。

这两个层次的外气和真气一样,目前还不可能有仪器观测到。

观测不到又怎能证明其真实存在呢?证据就是人体特异功能。

气功到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气功到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气功到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气功是一种锻炼呼吸的方法,是呼吸技巧训练的总称。

中国传统武术的锻练方法,有许多锻练拳术站桩类,静坐养身修练类的方法都以功夫冠名,所以就有了用锻练呼吸的方法,被冠名为气功。

太极站桩功,大成拳站桩功,它们都是通过锻练呼吸的方法和技巧,也就顺理成章被冠名为站桩气功。

传统养生文化中的,保健养身气功,太极内功,静坐气功,小周天气功…,它们都被通称为健身气功。

传统武术中的硬气功,它们也是通过锻练呼吸的方法来锻练,也被称为气功。

传武气功有硬气功,它锻练的是人的筋骨皮,有太极内功,它修练的是人的精气神。

气功在传武界是内外兼修的一种功夫。

众多传武名家都是修练气功的高手。

传统中医也有一些气功大家,干瘦身的里哨播老中医,五十年代初独創的气功,曾气运行法,它是古老养身气功,发杨光大到现代社会最成功的創新。

气功曾气运行法,还是干瘦身的城市名片。

这也就是所有的锻练呼吸的方法和呼吸技巧,都被通称为气功的由来。

气功这一传统古老的防病养生精华。

从缺医少药的农耕时代,传承到现代社会,网络时代。

还有众多的国民大众在锻练保健养身气功。

气功对锻练场地无特殊要求,锻练方法又极简单,通过正确得法的锻练保健养身气功,可以给身体健康提供正能量,带来阳光健康的人生。

气功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平时胸腹腔配合的自然淺呼吸。

利用全身放松,形松意紧的逆腹式呼吸方法,让呼气时达到气沉丹田。

利用松,柔,缓,匀的逆腹式呼吸,意念形体上的配合,充分利用传武,中医,道教,认定的形松意紧,一松十紧的锻练方法。

来达到传武的气沉丹田的能量集中,中医的气沉丹田,防病养身,道家的导引气沉丹田,延年益寿。

现代医学科学诠释气功原理,它就是充分利用逆腹式呼吸方法,让膈肌下降的空间增大,大化了胸腹腔的空间,让吸入的氧气在量化配比平衡中最大化,它能让胸腔,腹腔的各器官得到被动的臑动和轻柔的按摩,让呼吸系统得到彻底的吐故纳新,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足的氧气滋润,给身体健康提供更多的氧气能量。

气功内涵的理解

气功内涵的理解

气功内涵的理解
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和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家和佛家思想,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识来调和身心,平衡生命能量。

气功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 气功是修炼气的功法:气是生命的能量,通过气功的修炼可以增强和调和人体内部的生命能量,以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2. 气功是调和阴阳的修行:气功强调阴阳的平衡,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平衡的阴阳相联系。

通过气功的修炼,可以调和阴阳,使身体内部的能量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3. 气功是修炼心和意识的修行:气功修炼注重意识的调控和心理的平和。

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修炼身体姿势等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增强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

4. 气功是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修炼:气功修炼注重与自然界的互动和与宇宙能量的联系。

通过与自然界的接触,吸纳天地的气息,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的境界。

总的来说,气功的内涵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识来调和身心、平衡生命能量,以实现身体健康、心理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修炼方法。

气功与息道,定功与丹功

气功与息道,定功与丹功

气功与息道,定功与丹功为了说明四禅的修法,还要正确理解气息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修证初禅的前行法。

气功、息道与定功、丹功,是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

气功是在一呼一吸上做功夫,而息道是在呼吸的转折上做工夫,即呼转变为吸或吸转变为呼之间的一停上做工夫。

气功主要是在十二经络上发生作用,息道主要是在奇经八脉上发生作用。

气功在生活力(即维持生活的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遍行气)上做工夫,息道则在生命力(即命根气)上做工夫。

真正讲气功的是儒家,佛家或道家都是通过修息道然后做定功或丹功。

气功是前行法,定功丹功是主体功。

息道是由前行法过渡到主体功中间的基本功法。

儒家是气功系统,道家是丹功系统,佛家是定功系统。

气功,主体做在水谷之精气和天空之空气上。

如果说,真气是先天气,那么,水谷精气,呼吸空气,便是后天气。

因为先天气有耗散,必待后天气做补充,这就是新陈代谢的作用,气功全是在这种作用上做工夫。

息道则不然,息道完全做在真气上。

譬如婴儿在母胎中,在胎中九、十个月内也是有生活的,也是有呼吸有饮食的。

到了出生的时候,的一声,口鼻呼吸外天气,逐渐饮食,又吸收了后天水谷精气,这些后天气,影响他的思想(识)、身温(暖)、身体的发育)息),息暖识三,是谓命根。

按藏密甚深内义来解释,就是他的命根气。

息道就是从这生命的本源上做工夫。

由息道而成定,由定中改造身心,由欲界而色界,由色界而无色界、乃至不离三界,不着三界。

这样,就是所谓在生活中了生死,完全由息道功夫做起。

欲界的欲,从息道下手时,就要呵五欲(色声香味触),呵去了后天气上色声香味触,呵去五欲,身体改变了,于是先天气上的生活欲,便是志愿。

心之所之谓之志,本来誓愿谓之愿。

儒家讲立志,佛家讲发愿。

欲之与愿,本体是一,质量有别。

欲是染污的,愿是清净的;欲是无明的,愿是觉悟的,欲是有我的,愿是利他的。

所以做息道,要身心清净,眼不视外色,耳不听外音,乃至鼻息声,一切清净,只有真气一团,心也是清清静静的,只此一团真气,如《内经》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 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
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气血: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气为动力,血
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
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活血化瘀: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
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经络: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气功?
答: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什么?
答: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

气为动力,血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什么是气功的气场?
答: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什么是“活血化瘀”?
答:活血化瘀是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什么是中医经络?
答: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气与气功

气与气功

气与气功(—)气,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界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气”的物质,这种“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气”充塞于宇宙之中,“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气聚为物,物散为气”则是“气”的运动规律。

这种观点被引用到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则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的生命活动。

正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景岳全书》云:“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医门法律》也认为“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内经》则把气描述为“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所以在中医诊治疾病的整个过程中,都与气密切相关,中药只有在体内“气化”后,才能显示其药性,发挥其效能和对于气机的调整作用;针灸疗法中针刺时必须“得气”,并沿着经络传导,才能起到疏通经络、通瘀导滞的功效。

可见气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由于气在人体内的分布部位及其所反映出来的作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例如水谷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三焦之气等等,就其生成和作用来说主要有元气(真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

元气(真气)是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受之于父母,随生命而来,存于下焦。

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赖三焦通达周身,使脏腑得到温煦、激发和推动,以发挥脏腑的功能,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力。

脏腑之气的产生,也是根源于元气的资助。

因而,元气充足则脏腑机能旺盛,身体健康无病。

元气又有赖后天精气的滋养,才能生化有源,不断地发挥其作用。

所以《内经》::“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宗气是由人食入的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从自然界吸入之清气(新鲜氧气)相结合的产物,故称之为宗气。

它形成于肺,聚于胸中,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穿心脉运行营血的作用。

人体呼吸及声音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功能活动等,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所以《内经》: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气功、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

气功、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

气功、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黄高正2009.3.6从气功谈起气功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当时的气功练法可在现存的金文拓片中看到,《三代吉金文存》第二十卷中拓片《行气玉佩铭》便是一例。

之后历朝历代都发展出新的气功法,但其原理不离其宗,其宗就是要内外净气合一。

例如魏晋之前的《服气经》讲:「内气有一,吐气有六。

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

」后来道家及天台宗皆对六气深入阐释,直到清朝的《天仙金丹心法》,讲吐纳时还是练这六气,道理一样,说法不同而已。

另外,太极拳、形意拳与八卦掌这三大内家拳法也是有名的气功,清末的武术名家孙禄堂曾说:「拳术之道,始于一理…形意拳诚一,八卦拳万法归一,太极拳抱元守一。

」三者都是要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让气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达到气透拳掌,凌空发劲。

除了中国本有的气功外,还有印度的达摩易筋经、达摩禅经、西藏的九节佛风、宝瓶气等传入中土,使中华气学如大海纳百川,人才辈出,这是其它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练气之功效不胜枚举,下者可却病延年,中者能起死回生,上者成仙成佛。

此乃气功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但一般人知道的气功只限于以肢体动作配合呼吸调息,或把拉筋和推人等动作当作是气功的全部,而忽略了气功的心法。

本文特由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做整体性的探讨。

气学:中国与希腊「气」这个字的意思,在古代是以「气」或「炁」来表示,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甲骨文已经用「」来表示「气」这个字,《说文解字》解释「气:云气也。

象形。

」可见,早期「气」这个字是指有形的云气。

关于「炁」这个字,康熙字典引用《关尹子·六匕篇》的「以一炁生万物。

」这句话做解释,关尹子就是获得老子传授《道德经》五千言的那位函谷关尹。

他所说的「炁」即生命生生不息的无形能量。

「炁」为「无火」之意,五行之中,心属火,肾属水,心火降而肾水升,二者相交,则水火既济,其乐融融。

道医学堂丨炁的基本概念

道医学堂丨炁的基本概念

道医学堂丨炁的基本概念展开全文中国道医这里没有鸡汤、偏方、谣言、广告,只有可信赖的道家健康养生知识!炁的基本概念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点下面链接六爻占卜预测术玄门正宗,六爻占卜预测术网络公益班招生启告!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部巨系统论的阴阳学说,中国的文字具有准确象意和启迪智慧的功效,但是在近(现)代人为地简化后,逐渐失去这种重要的特性。

例如:气、炁这两个字都读炁qì音,但是有“后天气,先天炁”之分,气包含着后天形质的空气。

如果将它们都简化成为“气”,就使人难以准确地、直观地分清炁(气)这种质元(源)物质的阴阳属性。

在传统根文化中,人们常用“气”来表述太极图阳侧“白”中质源物质,后天物质;用“炁”来表述太极图中阴侧“黑”内的质元物质,先天物质。

“炁”,在人体内是指先天肾水中所含的道光德能性有质无形物质,因而下边是“火”(肾中含水火),上边是“无”。

真水无真火作用,则无法化为炁。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中的道医学知识,我们在这里将气这种物质,还是按照传统进行区分,加以说明。

炁,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活力的源泉。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炁)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炁),命之曰人。

”这就是说,人是道化生德滋养,是天德地气化生滋养的产物,炁是生命活力和健康的根本。

老子《德道经》观眇中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道运用德,以一“炁”而诞生天地万物。

人,也就是“天地之炁”的产物。

人的形体构成,实际上也是以“炁”为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生成,所以《医门法律》又说:“气(炁)聚则形成。

气(炁)散则形亡。

”天地之炁,乃得一之元,一为德是大道根元。

一者道之所立,炁者一之所化生。

未分,为混沌未分也。

一炁虽从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炁未分清浊,此则是无名生有名,有名生万物。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无名言道也,有名言德论炁也。

言道者是一炁之父,言一炁者万物之德母。

学习气功首先的了解

学习气功首先的了解

学习气功首先要了解“炁”,“气”和“炁”是不同的概念,我们所知道的气功其实就是“炁功”,只是简化而已。

气,是气体、空气。

炁,是自身的能量,天地的能量。

而我们最初收集炁时,首先要让丹田有规律的运动,使它拥有呼吸般的功能,可以用吐纳调整。

首先,采气时我们并不能察觉天地中的精气,因此要先采集天地精华,则必须感受自身所拥有的精气,并将他们纳入丹田。

静坐时,意识集中在上半身,渐渐的可以感受到身体内,周围,有一股热气在流动,在一呼一吸之中用意念将它们引入丹田,周而复始。

将热气纳入丹田后,你会无意识地感到丹田好像是宇宙一般,无数星星就是能量,缓缓流动着。

这是本人自己的感觉和见解,字字求精。

不知对各位有没有帮助。

我虽然比较瘦,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和大人们扳手腕,运用内气,他们丝毫不是我的对手,嘿嘿。

气功的由来

气功的由来

气功的由来气功是国人熟悉的传统国学之一,但古代并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概念范畴,近代才初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轮廓,现在人们虽然下了不少气功定义,却始终没有一个主流的气功概念统领全局。

鉴于此,我们将气功概念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分别予以诠释,以明其要义。

在古代,气功往往与练气、调气、服气、行气、养气、呼吸、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混为一谈,概念范畴相当模糊。

“气功”一词,是“气”和“功”合词,最早见于汉代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四时之副章》:“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

”又:“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

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

”在董仲舒那里,“气”和“功”二字,是用来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并没有出现后来人们所说的气功寓意。

隋唐著名道教文集《云笈七签》一书,有三处使用了“气功”一词:其一,《太清调气经》:“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覆被,正身仰卧,脚及手并须展,勿握固,净席头边垂下著地,其发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调气。

”其二,《延陵君修养大略》:“八十已上者,罪位已定,无可救药之法,脑竭髓尽,万关乾枯,神谢气亡,尸行鬼步。

”唐朝养生家桑榆子注曰:“此言无可救者,只谓气功已晚,自我之事不及矣。

”第三,《中山玉枢服气经》:“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

”北宋或南宋初年,署名晋朝许逊著《灵剑子?松沙记》中有“先行气功”一句。

此句在明《正统道教》本《灵剑子?松沙记》再次重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内丹长生久视之法。

”以上几个朝代,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气功”一词,概念范畴却十分模糊。

因此,在古代,充其量有一个调气(呼吸)——运气(行气)——养气——发气(布气)的练功脉络,尚未形成完整的气功概念。

直到近代,“气功”的概念范畴,才被逐渐勾画清晰。

191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名曰《少林拳术秘诀》(以下简称《秘诀》,作者假托尊我斋主人)的武术气功专辑,标志着以武术气功为代表的气功概念初步形成。

qi结尾的东西

qi结尾的东西

qi结尾的东西神秘的气场总是令人着迷,而在中国文化中,「气」(qi)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存在于万物之中,在人体内部亦是如此。

作为修身养性的一大方法,许多人都探寻着如何激发、平衡和利用内部的「气」。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与「气」相关的事物,包括气功、气候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概念。

我们来谈谈气功。

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健身运动,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整和增强人体内部的气的流动。

它的目的是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放松心灵。

气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包括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气功的核心思想都是通过控制和引导内部的「气」来实现身心平衡和健康。

气候也是一个与「气」密切相关的领域。

气候指的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因素。

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会穿上厚重的衣服,以保持身体的热量;而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则会选择清凉的地方避暑。

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迁徙。

因此,了解气候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除了气功和气候,「气」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人们常说「气场」,指的是一个人给人的感觉或能量。

有些人的气场强大,能够吸引和感染身边的人,而有些人的气场较弱。

另外,「气质」也是与「气」相关的词语。

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个性魅力。

有些人的气质温和而内敛,有些人的气质则张扬而外向。

气质的不同使得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经常讨论「气」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的「气」与身体的健康紧密相关。

当「气」受阻或不流畅时,会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其他方法,人们可以帮助平衡体内的「气」,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在中国文化中,「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人们相信,通过修炼和调整自己的「气」,可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这种修身养性的理念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承至今。

例如,一些武术中的高手可以通过控制和释放内部的「气」实现超乎常人的力量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功、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浅谈无火(炁)之气黄高正2009.3.6从气功谈起气功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当时的气功练法可在现存的金文拓片中看到,《三代吉金文存》第二十卷中拓片《行气玉佩铭》便是一例。

之后历朝历代都发展出新的气功法,但其原理不离其宗,其宗就是要内外净气合一。

例如魏晋之前的《服气经》讲:「内气有一,吐气有六。

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

」后来道家及天台宗皆对六气深入阐释,直到清朝的《天仙金丹心法》,讲吐纳时还是练这六气,道理一样,说法不同而已。

另外,太极拳、形意拳与八卦掌这三大内家拳法也是有名的气功,清末的武术名家孙禄堂曾说:「拳术之道,始于一理…形意拳诚一,八卦拳万法归一,太极拳抱元守一。

」三者都是要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让气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达到气透拳掌,凌空发劲。

除了中国本有的气功外,还有印度的达摩易筋经、达摩禅经、西藏的九节佛风、宝瓶气等传入中土,使中华气学如大海纳百川,人才辈出,这是其它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练气之功效不胜枚举,下者可却病延年,中者能起死回生,上者成仙成佛。

此乃气功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但一般人知道的气功只限于以肢体动作配合呼吸调息,或把拉筋和推人等动作当作是气功的全部,而忽略了气功的心法。

本文特由气学、气道与禅的关系做整体性的探讨。

气学:中国与希腊「气」这个字的意思,在古代是以「气」或「炁」来表示,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甲骨文已经用「」来表示「气」这个字,《说文解字》解释「气:云气也。

象形。

」可见,早期「气」这个字是指有形的云气。

关于「炁」这个字,康熙字典引用《关尹子·六匕篇》的「以一炁生万物。

」这句话做解释,关尹子就是获得老子传授《道德经》五千言的那位函谷关尹。

他所说的「炁」即生命生生不息的无形能量。

「炁」为「无火」之意,五行之中,心属火,肾属水,心火降而肾水升,二者相交,则水火既济,其乐融融。

如今「炁」与「气」二字有时大都用「气」字来表示。

在中华文化中,「气」主要有下列含义:1.人体后天之呼吸与形而上的本体;如《服气经》曰:「道者,气也。

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

」2.构成外在物理世界的无形动力。

《青囊经》曰:「日月星宿,刚气上腾。

山川草木,柔气下凝。

」3.气与魂魄相关。

《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

」4.以「气」来说明与人事变迁的关系。

《梦溪笔谈·象数》:「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

」约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亚拿其孟斯(Anaximenes, 公元前585–525年),提出「空气」(希腊文αέρας, 英文air) 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说的「气」是指有形的气体而非无形的动力,不可混为一谈。

亚拿其孟斯认为气的稀散和凝聚产生了世界万物,万物之归结也是转化为气。

由于世界的根源来自于空气,所以他认为灵魂(希腊文ψυχή, 英文soul)也是由空气所产生。

他可说是西方第一位探索灵魂的哲学家。

亚拿其孟斯死后,希腊哲学的研究转向神学与物质极微,他的学说如昙花一现,立告终绝。

相较之下,中国在周朝时对「气」的研究已趋完备,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包罗万象,经道家、儒家及佛家陆续阐扬,并应用在武术、医药、风水、饮食、仙学、相命等方面。

若论中华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唯气」论,这是与西洋的「唯心」、「唯物」和印度的「唯识」思想最大的不同处。

中国最早的「气」学来自于易经,《周易·说卦传》讲「山泽通气。

」是指山上草木欣欣向荣之生气与湖泊的水气是互通的。

这句话成为后世风水堪舆的起源。

东晋的风水鼻祖郭璞在《葬经·内篇》开宗明义的说:「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基于这原则,郭璞把山水之气,坟墓之气与生者之气运连结在一起。

此外,周朝时已认为「气」会影响世运变迁。

如《国语》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

」西汉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又将「气」发挥为「五行」,他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周朝对「气」的修炼做最透彻的论述者,以老子、孟子、庄子最具代表性,老子对于「气」之培养与运用着重在「柔」的一面。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后世丹道修炼皆本于此。

而孟子对于「气」之培养与运用着重在「刚」的一面。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养气的方法是「夫志,气之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所以后人讲「寓理帅气」,实由此而来。

其实,柔与刚是一体两面,内柔则外刚,外柔则内刚,真正的气功(炁),是刚柔合一而又超越刚柔,入其无形、无色、无臭的。

这是气的巧妙之处。

气道:天下一气庄子说「天下一气」,这个世界上的万物,不管是天体的生灭或人体的的生死,都是「气」的作用。

原文见于《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徙,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故曰:通天下一气。

」从天文学的观点来看,星球的生灭是「气」的作用。

以太阳系为例,距今约46亿年前,漂浮于太空的尘埃、气体和等离子,由于重力的作用汇集到一起,形成了「螺旋星云」。

云气摩擦产生高温及光,发热而膨胀,再被太空原有的低温冷却下来,而膨胀的星云与重力的吸引达成平衡后,逐渐凝聚成星际分子云块。

此云块受到了太空中的激波冲击后,逐渐收缩为高密度、高温度的核心,引发核融合反应,开始光芒四射,这就是太阳的诞生。

此反应稳定后,分子云块的最外围逐步冷却,在旋转的赤道面上慢慢形成一个环状云气星盘。

盘中的尘埃气体逐步地凝聚成块,最后形成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太阳若到了衰老期,表层会反复的暴涨和收缩,其核心逐步塌陷,同时在两极处释出巨大高速气流,形成对称的巨大两极喷流,犹如宇宙大烟火,此为「行星状星云」(planetary nebulate)。

这些行星状星云将外层发光的气体向外推挤、把释放出的星际气体与激波喷散到十方,再引发其它「新恒星」的诞生,这就是星星的生灭轮回,起源于「气」,气流成风,再经火水交互变化,而凝聚成形,老化时也随着地、水、火、风的崩溃,最后又归到「气」。

天体如此,人体亦如此。

临终之人,面对地、水、火、风四大分离,先是身体感受到压迫,接着身上体液释出,然后体温下降,待把体内最后一口气吐出后,魂魄便离开肉体。

而魂魄的本质还是一股气的作用,《达摩禅经》称之为「根本依」。

投胎时,也是由这股气进入受精卵,再经火水交互变化,而长大成形。

住胎时靠脐带做胎息,属先天气,《达摩禅经》称之为「报身依」。

出胎后开始用鼻子呼吸,属后天气,《达摩禅经》称之为「长养依」。

因此,人的存在其实就是一口气。

由于了解了这点,所以庄子游心于天地一气之化,当他的妻子过世时,难过的庄子还能豁达地鼓盆而歌。

气与禅一般人只知有「情」,不知有「气」,遂令气随情转,病随之生。

如《内经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人因情乱而病痛不断,而练气功最基本的功效就是要达到却病延年。

人的「气」总说为一,细分可为三,略述如下:第一类依身体而存在的气,唯识学上讲的「净色根」与此有关,如道家的练气及采气,以意导引气于奇经八脉行走。

但肉身一旦毁坏,则此气消失。

此气的练法在于「凝神聚气,气定神闲」。

而心念专一后,出入息与身中地水火风四大互相作用,达到初禅「离生喜乐」。

由于此时体内之物质四大受到「气」的转化升华为色界气化四大,产生八种触受,气之上升如火,出现「热」与「粗」的觉受;气之下降如水,出现「冷」与「滑」的觉受;气之不上不下如地,出现「重」与「涩」的觉受;气之旋动如风,出现「轻」与「柔」的觉受,合称为「八触」,心中无欲而产生喜乐。

待定力加深后,逐步进入二禅、三禅、四禅,所转化的都是这一类的气。

凡是肉体炼到气化者,就可以散而为气,聚则成形。

此气又可分粗细,粗气以发声,细气以发光。

所以藏密中有金刚念诵,藉念咒以练气,唇齿不动,全靠气的流转来发声,可震动全身细胞。

若能上下与天地之气相贯通,则细胞共振之气发光,由下而升打开天门,阳长阴消,如同雪里花开,浑然忘我。

达到邵康节所说的「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另外,《参同契·关键三宝章》:「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

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

」说明守中抱一之后,一亦不守之理。

此时呼吸停止,心光显现,属无觉无观,在二禅「定生喜乐」以上。

等到身识趋淡,脉搏暂停,舍离踊动之喜,内外空与光明俱显,则为三禅「离喜妙乐」;待将乐受与第六意识暂灭,空明寂静,万里无云万里天,为四禅「舍念清净」,面对世间苦乐,心不动摇。

若将光明与念想二者都舍离,便入四空定。

第二类是与心有关的气,即唯识学上讲「暖、寿、识」的「暖」。

因此,气即是心识,心识即是气,此气便是前述之「根本依」,也被称为「持命气」。

由于此气存在,就算处于无想定中,第七识我执现行不灭;灭尽定中,第七识法执现行也不灭。

由现行熏习种子形成气分,故又称为「习气」。

《大乘密严经》说:「阿赖耶识是意等诸法习气所依。

」即使色身与念头皆舍离,此气犹存,万物的起始与归结,人的投胎与死亡,都是此气所主导。

下至欲界,上到灭尽定,都离不开此气。

但此气犹为妄心所变现而成,所以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对死守灭尽定及四禅八定者提出斥责:「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因此,此气仍属虚妄,九次第定犹为颠倒,不是究竟。

故需转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向上提升。

第三类是无我之气。

此气无所从来也无所去,与禅相通。

不但超越九次第定之境界,亦超越身与心二者。

而人之不能无我的原因,或难舍生离死别之情;或难消天地悠悠之念;又有观念习气不易转变;还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志;更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荒谬。

若彻底了知自身为四大假合,实在不需要求个什么,也求不到什么,达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六根大定,断除烦恼障,证人无我。

如《悟真篇》说「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再进一步,超越人无我的「寂灭」,观宇宙万有互依互化,自性虽具备产生气的本能,但其本体为空,无生无灭,周徧宇宙,了不可得,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气」可显隐自在,现意生身,发起楞严大定之妙用:「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方知佛与众生自性本来圆满,无修无证,十方世界,唯大光明。

此光与前面所提第一类气之光有何差别呢?前述之光为四大之细气转化之光,故仍有局限,而此光为第二类心量习气转化之智光,无量无边,与十方诸佛同体之常寂光,起用时身心一如,在「普光三昧、妙光三昧」之中,证法无我,得大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