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1 释义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新生,我与中医的接触少之又少,对其的了解自然是知之甚微。

若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医学,我只能理解这样一段释义: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独特的理论体系。

2 重要性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问题用心体会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

中医的理论是超出实证科学范畴的。

所谓实证科学,从字面上讲是注重事实证据的科学,也就是在我们现有的这个空间,用现有的方法去验证分析问题。

现代人不相信古代有更高的科学,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人们从现在“实证”的角度去衡量。

实证的观念无形中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反过来,它同时又限制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中医、信任中医的最主要问题吧。

4 中西医不同之处可以说西医是借助外力从而驱赶病痛,那么中医就是加强自身从而自我愈合。

这句话道破了中西医在治疗疾病上的差异。

中西医对待疾病的治疗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后者讲求查出病源,对症下药。

而对于前者来说,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并不了解发病缘由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调节阴阳五行之平衡,辨证施治,从而解决病痛。

5 中西医有机结合同时我认为,中医相对于西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机结合,共同施治。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

一个叔叔得了肾结石,多年来坚持激光碎石,虽说没有什么病痛或是对生命的威胁,但是半年一次的激光碎石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而且耽误很多重要工作.后来因为某些关系认识了一位老中医,拿到了一副排石的中药方,服用两个疗程后见效.正是因为这位老中医的帮助,他彻底摆脱了肾结石.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在很多方面是可以互补的。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

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

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很庆幸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以致中和。

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1.前言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2.1 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万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因此,中医养生着重强调人们应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注重顺应自然和季节变化。

2.2 中医的阴阳理论中医的阴阳理论认为,人体内外有阴阳两种相对矛盾且统一的力量存在,而保持阴阳的平衡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中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营养摄入、运动和休息的方式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2.3 中医的五行学说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

根据五行学说,中医养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来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3.中医养生的常用方法3.1 饮食养生中医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密切关系,认为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饮食养生包括合理搭配食物,遵循节气饮食,保持适量饮食等。

3.2 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体质,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中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

3.3 心理养生中医养生重视调整心理状态,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4.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4.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不同,因此在进行中医养生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案。

4.2 寻求专业指导中医养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在进行中医养生时,应尽量寻求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养生的效果。

4.3 预防为主中医养生注重疾病的预防,强调养生的重要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统医学。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和古代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带有较强的哲学性,加上中医是从整体研究复杂的人,对疾病的诊断也是“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截然不同。

2.中医是科学什么是科学?《辞海》里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大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正确的知识或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方法,指获得真理的正确方法。

近代西方科学哲学非常强调后一种含义,他们为知识的获取途径制定了一套规则,即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不能被逻辑或实验所证明就是伪科学。

然而这是很不完备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否则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也被排除于科学之外,因为在逻辑上很难将它们归化为经验陈述。

所以科学只能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中医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中医理论哲学基础是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是辩证唯物的。

具有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规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抽象与实体相结合的特点,并蕴含了矛盾论、唯物论、辨证法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哲学理论,自古在《易经》、《尚书》、《道德经》、《内经》、《伤寒》、《河图》、《洛书》等著作中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形成了一套以整体观方法论为主,并有“类象推演”和“和中思维”作为实施的哲学方法,注重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本身及其与它物的广泛联系。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也认为事物是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

但是因为两者的具体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了两种哲学不同的理论体系。

与西方哲学方法不同,中国的哲学理论具有思辨性,形象性,联通性,实践性。

中国哲学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但怎样从宏观上把握,则需要有一个思维方式去进行落实,这个思维方式的整个思维过程成为掌握中国哲学方法的根本所在。

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理性的、将形象化方法与整体观方法论相结合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大智慧的源泉。

我对中医的认识作文

我对中医的认识作文

我对中医的认识作文
英文回答:
I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s it has been a part of my family's healthcare routine for many years. TCM focuses on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n the body, as well as the flow of qi, or energy. For example, when I was younger, I suffered from frequent headaches, and my grandmother would always make me a cup of ginger tea to "warm up my body" and "dispel the cold." It always helped to relieve my headache, and I began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using natural remedies to restore balance in the body.
中文回答:
我对中医有很好的了解,因为它一直是我家庭的健康保健常规的一部分。

中医注重身体阴阳平衡,以及气的流动。

举个例子,当我年纪更小的时候,我经常头痛,我的奶奶总是给我泡一杯姜茶来
“暖身”和“驱寒”。

这总是有助于缓解我的头痛,我开始明白使用天然疗法来恢复身体平衡的概念。

中药学习感悟

中药学习感悟

中药学习感悟篇一:中医学习感想中医学习感想11151990148盛雨琴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缘分,在高考结束后,原本一心想要做个程序猿的我,居然会改变主意报考中医专业。

中医,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术,一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神秘。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强调辨证实施,重视病人个体差异。

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

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

?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

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相、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

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X X大学会计学院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个人论文文章题目: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年级专业:xxxxxxxxXX大学二〇一六年五月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在百科上,“中医养生”,指的就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饮食调整、精气保养、寒暑调适与适当运动等形式来实现身体保养、驱除疾病、强化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如今,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

对于健康的概念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都有一些共性: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和谐稳定的状态。

这学期非常有幸的能选到赵老师上的《中医养生与健康》一课,在11周的学习中,虽然只是接触到了一些皮毛,但是能够得到相应的指导和贴近生活的真实体验,还是让自己收获颇丰,虽然只能算是入门的级别,但通过老师的教授,在课上我们认识了人的五脏六腑,明晓了人的各种经脉,还有具体的穴位按摩、感冒、肠胃等方面的疾病和预防等,这些种种都让我在中医养生这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想。

在赵老师的序言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医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医学是一门经过我国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广泛研究了人体发育和疾病的传变规律而创立的,揭示人体与自然的整体联系的一门学科,具有整体统一和辩证施治的特点。

而中医养生则是中医学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讲求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一、引言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人的整体健康为目标,注重积极预防和保健,强调调节身心平衡,从而维持健康和延年益寿。

本文旨在对中医养生的认识进行浅谈,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⒈阴阳平衡:中医养生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通过调节阴阳平衡,人体才能达到健康的状态。

⒉气血调理:中医养生强调保持气血的畅通和充盈,认为气血是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调节情绪可以调理气血。

⒊五脏调养:中医养生认为五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每个脏器都对应着特定的功能和情绪。

通过调养五脏,可以达到平衡身体机能的目的。

⒋祛邪扶正:中医养生注重排除体内的邪气,增强人体的正气。

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调节生活习惯可以实现祛邪扶正的效果。

三、中医养生的方法与技巧⒈饮食调理: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药膳搭配和季节性的食物选择。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选择适当的食材和制作方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⒉运动锻炼:中医养生推崇适度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活络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⒊心理调节:中医养生注重调节情绪,认为情绪的不平衡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通过学会放松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来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身心的平衡。

⒋穴位按摩:中医养生借助穴位按摩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和经络通畅。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舒缓疲劳、缓解疼痛、促进新陈代谢等。

四、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⒈个体差异: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差异,不同的人体质、疾病状况和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非常重要。

⒉动静结合:中医养生强调动静结合,既要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又要保持充足的休息。

在工作和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过度劳累。

⒊循序渐进:中医养生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和过度消耗自己的体力。

浅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浅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浅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浅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篇一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

“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治未病”的措施方面,我们主张首选绿色疗法,比如针灸、推拿、中药疗法。

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瑜伽等就可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药粥、药茶,最好是在明确自身体质状态的前提下选用,另外健康规律的生活和平和恬淡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防病措施。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

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对病人身心状态的分析,确认其身体的寒热虚实阴阳偏颇,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积极改善特殊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

比如一个亚健康的人,整天疲乏失眠,缺乏热情,通过体质辨识,我们认为他是肝气郁滞,应当在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上给以针刺、按摩或拔罐等刺激,以疏肝理气,调理脏腑气机,使肝气得以疏泄,脏腑功能归于平衡,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

这是已病未传态的治疗原则。

比如高血压病人,我们要防止其并发心、脑、肾的改变;中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要及早治疗他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

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要注意调摄,以促进并提早日康复和防止疾病复发。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在中医类院‎校里学习,虽然我不是‎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但是因为我‎对中医十分‎的感兴趣,所以我有意‎识地多接触‎了一些关于‎中医的知识‎和课程,并且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医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医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许每个人‎对于中医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它‎的基本思想‎都大体是一‎致的,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中医‎的认识,以及要如何‎学习好中医‎。

要想学习好‎中医,就要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法,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首先,通过中医与‎西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医主要是‎以人的整体‎观为主导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就如同自然‎界的万物运‎行一样,只有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维持自然‎界的正常有‎序的运行,而对于我们‎人体亦是如‎此,只有我们各‎个脏腑各个‎器官的共同‎配合才能保‎证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谐‎的进行下去‎,我们的身体‎才不会出现‎异常。

所以我觉得‎中医最重要‎的是把一种‎自然的思想‎融入到我们‎平时的诊治‎中来。

其次,中医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

古代的医学‎是人们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而总结出‎来的,从我们针灸‎最初使用的‎砭石,人们在通过‎对一些身体‎部位的刺激‎而产生出来‎的治疗效果‎,然后把它们‎记载下来,最后有后来‎的医家把他‎们不断地总‎结补充,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比较权威‎的针灸学。

与此同时,各种学说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我们的‎不断探索。

例如阴阳学‎说,我们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互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完整word版)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word文档良心出品)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在中医类院校里学习,虽然我不是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但是因为我对中医十分的感兴趣,所以我有意识地多接触了一些关于中医的知识和课程,并且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医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医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许每个人对于中医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它的基本思想都大体是一致的,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中医的认识,以及要如何学习好中医。

要想学习好中医,就要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法,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首先,通过中医与西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医主要是以人的整体观为主导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就如同自然界的万物运行一样,只有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维持自然界的正常有序的运行,而对于我们人体亦是如此,只有我们各个脏腑各个器官的共同配合才能保证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谐的进行下去,我们的身体才不会出现异常。

所以我觉得中医最重要的是把一种自然的思想融入到我们平时的诊治中来。

其次,中医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

古代的医学是人们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而总结出来的,从我们针灸最初使用的砭石,人们在通过对一些身体部位的刺激而产生出来的治疗效果,然后把它们记载下来,最后有后来的医家把他们不断地总结补充,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学习的比较权威的针灸学。

与此同时,各种学说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我们的不断探索。

例如阴阳学说,我们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互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源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

又比如说五行学说,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并不仅仅是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

五行在中医中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互相关系,通过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是身体达到和谐和平衡。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篇1浅谈中医养生伦理【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1.1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

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

”[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

”[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

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

浅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浅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浅谈中医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三大特点之一,同时也是中医药的生命基石。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医药。

使中医药学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发展动力即来自于“辨证论治”,它也是古代唯物主义辨证法哲学思想的根本体现。

一、概述1、辨证论治的概念所谓辨证论治——既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则称为辨证。

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又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因此说,辨证论治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同时,辨证论治又是治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再现,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法则。

2、对证与症的认识证与症音同而概念不同。

症——即指某种病中的症状,如:咽喉肿痛、嗳气、头晕、恶心、心烦等。

证——即指证候,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的概括。

由于它辨证地分析了病变的部位,原因和性质,因而它比症状就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所以说中医认识与治疗疾病基本上是从辨证入手,然而加以论治。

举例说明:脾虚泄泻证——是中医内科泄泻中的一个辨证的结果。

它即说明了病变的部位在脾,病理是虚证,临床表现是泄泻,致病因素是湿邪(因为脾喜燥而恶湿,湿伤脾阳则泄泻)。

从而指出了治疗方向,应该是健脾燥湿。

病理病机:病变部位——脾;病理属性——虚;临床表现——泻;致病因素——湿;治疗方法——健脾燥湿。

二、辨证论治的意义为什么要辨证论治?弄清这个问题,须从两个方面论述。

1、正确认识中医的整体观念祖国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劳动人民在自然界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体系。

她不仅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且还认为人与自然界以及周围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从中国文化看中医

从中国文化看中医

浅谈从中国文化角度看中医平遥县裴毅中国文化包括传统与现代文化,中医诞生在华夏,是古代华夏儿女在自然社会发展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与健康相关的文明,中医扎根于中国文明,伴随传统文明产生到成熟,是世界古代文明流传到今天唯一的文明。

中医学因此而有得天独厚的技能、技术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应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贯彻中国哲学思维方法到思想中才能清楚地解读中医,更好地发展中医。

需通晓易、医、文史。

中医学是医学与哲学结合体,在诸子百家下形成体系并走向成熟。

《黄帝内经》是百科全书,要精通内经,必先精通易理。

可见中医与传统文化、哲学、易经相互之间是四位一体的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中医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炎黄子孙经历数千年历史,积淀光辉灿烂文化,例如中医、气功、武术受到全世界重视。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主要精髓概括为4点: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天人统一观:作为基本哲理阴阳五行观;如何对待自身的修身克己观;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庸观,这4个主流观念有一个共同特点“和”,即其主旋律是和谐。

中医学产生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发展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知识,与古代哲学、儒家、道家、佛家、数术、民俗多种文化,其精神内核与文化母体高度一致,整体观亦是在中华“合和”文化中形成,成为综合性生命生态模式。

重视整体生命与环境联系,研究自身和自然社会等相关方面,以整体观为原则,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养生辨证和治疗之中。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最一般规律概括,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学指导。

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秦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形成影响深刻。

哲学是基石,一个民族独特哲学会拥有民族特色具体科学,是在古代哲学孕育中成长起来,吸收了传统哲学精华——气血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理论基本骨架,中医理论称中医哲学缘在此。

古代哲学为中医学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智慧,中医式思维方实践带有古代哲学思想模样,了解传统哲学能把握中医学精华。

对中医的认识论文

对中医的认识论文

对中医的认识论文竞聘计划书教学方法篇一挑战书课外知识成语标语申请报告的竞聘苏轼课标我讲稿面积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记叙文了说说规章弟子规心得:社会主义论文注意事项了评语节日屈原答案的寓言收据加油稿管理制度词语。

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篇二(一)针灸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记得以前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见医生用小小的银针就可以治疗病痛觉得特别的神奇,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1、针刺: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首先找准与治疗部位对应的穴位,然后讲针刺入皮肉,慢慢的调节捻动。

根据亲身的体验,针刺入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而疼痛是轻微的。

如今针刺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了。

例如利用针刺来治疗青春痘以及减肥。

为什么针灸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呢。

因为人体的经络错综复杂,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经络通畅气血才能行的通畅。

而青春痘或者是肥胖多是因为经络不畅,气血行不顺而导致的。

因此都是以疏通经络为基础的。

经络疏通,气血通畅。

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我在课堂上是第一次体验针刺,从开始的害怕到体会到针刺的真实感觉,并且自己动手实践,针刺入的时候疼痛感十分轻微,然后通过捻动调节的真的时候,因为穴位受到了刺激会感觉酸酸的,麻麻的,还有胀感。

经过第一次在害怕中接受老师扎针之后,好奇心驱使我自己拔针扎针,让我体会到了针刺的奇妙。

2、艾灸:艾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为了追求健康与长寿,中医养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医养生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调节,通过遵循自然规律和个体差异,维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的认识。

一、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1·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养生注重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强调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2·阴阳平衡理论:中医强调阴阳的平衡与调节,认为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阴阳的相对失衡。

3·气血理论: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内养生的重要基础,气血的充足与流通对于维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1·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注重食物的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理论依据包括五行、阴阳、脏腑等概念。

2·身体活动养生:中医注重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太极拳、气功等方式,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睡眠养生:中医养生认为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调节十分重要,强调保持规律健康的睡眠习惯。

4·情绪调节养生:中医养生认为情绪的平衡对于身体的健康十分重要,因此注重积极的情绪调节和压力缓解。

5·中草药养生:中医草药的应用在中医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合理使用中草药来辅助调理身体的各个方面。

三、中医养生的现代研究及应用1·中医药现代化:近年来,中医药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许多传统的中草药和疗法被发现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现代医学所看重的特性。

2·中医养生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的方法也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如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习惯等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的风险。

3·中医养生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近年来,中医养生也被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通过中医认知行为疗法来缓解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相关的中医养生资料和研究论文,以供进一步参考。

浅谈对中医经络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经络的认识

经络学是体现人体内存在一种“网状管道现象”的新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细小的分枝为络脉,“经络”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人体通过物质能量(营养物质)与非物质能量物质(气)。

在遍布全身的经脉通道运行,把全身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任何病变,都可以在人体中的“气”找到解答。

人体气脉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古人称它象天符地,“天有咎度。

人之脉穴同其源。

地有山河,人有脉络合其妙,三百六十,无非脉之贯通。

八万四千,尽是肤之穿透”。

人体内具有大大小小,纵横交错,旋转反复的无形通道,通道中所输送的物质流就是气。

内通五脏六腑,外通皮肤毛孔,把全身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由于人体场通道的复杂性,人类一直无法用准确的理论来描述人体经络在人体中存在的现象,每个人对经络存在的现象与说法就不能完全一致。

人是一部具有超精密结构的系统,由几种仪器无法检测到的神秘现象,同时控制着人体的系统运行。

如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但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足以代表人体的整体状态。

这些系统出现故障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气是一种能量,它在人体间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行,如气要逆行,就会消耗人体中气的能量,如果两气相触,人体的经穴就会封闭,使人的身体不爽,周身不适,所以气要沿着人体的经络顺行。

“气”完全可以按照人的意思和意愿在经络中运行。

阴阳动变的离合,对地球的气候进行改变,产生了冷热,对人的作用也是一样。

我们就必须靠自身的能量去作用它、了解它。

在人体的经脉中,有很多穴位是生命运转的重要关口。

如果我们掌握了它的机关,它就会随你拨动,随着你的意念给予它的方向,实现我们健康、长寿的意愿。

气疾是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另一个面是非物质能,通过毛孔沿着经络达到全身。

一旦物质气进入体内,堵塞非物质气进入体内,就会使人体的元气不足,就会造成人的精神和体力下降。

浅谈我对中医的看法

浅谈我对中医的看法

浅谈我对中医的看法【摘要】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是我国经过世世代代经验的积累,不断发展传承下来的,是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但经验并非等于科学,悠久也并非代表科学。

本文就中医是否科学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医进行论述。

通过对各种资料文献的查阅以及课堂所学浅谈自己对中医的看法,从中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的治疗方式、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比较、中医并非科学、中医对现代医学的借鉴、继承与发展中医这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对中医的认识。

【关键词】中医;科学;继承与发展一、中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药起源于生活实践远古时代的祖先,为了生存,与自然界和猛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食物,又是生存的保证.他们在与饥饿作斗争的过程帐中,自然会寻找新的食物以充饥,也就可能发现新的食物,或误食某些毒物,引起中毒反应;也可能吃了某些植物、动物之后,使原有的病痛减轻甚至消除。

人们正是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逐渐认识了哪些植物、动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动物对人体有益并有意识的加以利用。

食物、食疗、药物的概念就这样产生和认可;随着金属冶炼时代的到来,矿物药也相继被发现。

原始社会.人兽杂处.碰撞搏斗在所难免。

对于外伤,人们用泥土、野草、树叶和树皮等敷裹伤口,这便是外治法的开始,同时也为外治药的发现打下了基础;创伤,也发现了腧穴。

从意外的创伤,将病痛治愈,到有意创伤来治疗疾病,砭石的发现,是祖先使用简单针具的佐证。

针灸术的起始,约在新石器时代,人们首先是掌握了两头打制、挖制和磨制的技术,能够制出种类较多的石器,继而开始有了适合医用的砭石.久而久之发展成为针刺术;原始人在烘火取暖时,发现身体某些病痛得到缓解,进而用兽皮或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砂土,贴附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解除某些病痛,形成了原始的热熨法,后来经过不断改进,采用树枝或干草作燃料,进行局部固定的温热刺激,治愈了许多病痛,从而形成了灸法;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可使多种药物组成复方煎熬成汤剂,增强了药物的治疗功效,逐渐形成了药物配伍理论。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近年来有许多人对中医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有人写文章批判中医的科学性,有人在网上发起告别中医的征集签名。

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人没有真正弄清中医的科学性,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老中医”、“祖传中医”的虚假口号,利用人们对中医了解不深的漏洞,使用中医行骗,这严重损害了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以致于歪曲了人们对中医的看法。

但给中医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是不合理的,因为中西医的哲学基础是异质性的,而且科学的评价标准理应是非绝对唯一性的。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医的探索角度和其在治疗疾病中所起到的医学价值。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如今很多人喜欢利用西医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医,当中医很多理论无法用西医学的观念去解释和理解时,他们便对中医产生质疑,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比如当前流行的观点认为脏腑理论不科学,因为脏腑找不到现实的实体结构作为对应。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则是按照一个个有形的实体单位来追溯它的功能,但是每一个实体结构单位真的能独立完成它所谓的功能吗,如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但仅靠胃能消化食物吗,当然不能,它必须依赖内分泌、神经等等其它机制的协助。

由此推而广之,其实人体任何功能的完成都不可能靠某一个独立的形体结构单位来实现,而是依赖一个统一的机制来完成。

而中医脏腑理论中心、肝、脾、肺、肾实质上是人体五个大的功能系统,它们超越了单一的形体结构单位,是多个形体结构单位相互协作的结果。

勿容置疑,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和科技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事物即使是为同一目的服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事物,同样把一个事物的衡量标准用于去衡量另一事物也是不合理的。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对中医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

与西医注重疾病的局部治疗不同,中医强调全身的平衡和和谐。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内脏、经络、气血等多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保持整体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时往往注重调节人体的整体状态,而不仅仅是关注疾病的症状。

其次,中医注重预防与调理。

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病,注重平时的养生、调养和预防。

中医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具备自愈能力,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等,才能增强体质,阻止疾病的发生。

而当出现疾病时,中医也注重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平衡体内的阴阳五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注重预防与调理的理念,使中医成为一种全面、长效的医学体系。

此外,中医药注重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不同于西方药物的大量应用,而是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药理论包括辨证施治等方法,通过诊断病情,确定病人体质,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药能够更好地符合病人的具体需求,提高治疗的效果。

虽然中医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明显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理论体系复杂,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学识和经验。

其次,由于中药多为天然草药,疗效的验证和标准化比较困难,这也导致了中医药的口碑和信誉问题。

此外,在医学领域中,中医与西医的合作和交流并不充分,这也限制了中医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对中医的认识是将其视为一门宝贵的医学遗产。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预防与调理、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应用和影响。

然而,中医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需求。

通过合理的整合中西医学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1 释义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新生,我与中医的接触少之又少,对其的了解自然是知之甚微。

若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医学,我只能理解这样一段释义: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独特的理论体系。

2 重要性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问题用心体会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

中医的理论是超出实证科学范畴的。

所谓实证科学,从字面上讲是注重事实证据的科学,也就是在我们现有的这个空间,用现有的方法去验证分析问题。

现代人不相信古代有更高的科学,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人们从现在“实证”的角度去衡量。

实证的观念无形中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反过来,它同时又限制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中医、信任中医的最主要问题吧。

4 中西医不同之处可以说西医是借助外力从而驱赶病痛,那么中医就是加强自身从而自我愈合。

这句话道破了中西医在治疗疾病上的差异。

中西医对待疾病的治疗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讲求查出病源,对症下药。

而对于前者来说,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并不了解发病缘由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调节阴阳五行之平衡,辨证施治,从而解决病痛。

5 中西医有机结合同时我认为,中医相对于西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机结合,共同施治。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

一个叔叔得了肾结石,多年来坚持激光碎石,虽说没有什么病痛或是对生命的威胁,但是半年一次的激光碎石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而且耽误很多重要工作。

后来因为某些关系认识了一位老中医,拿到了一副排石的中药方,服用两个疗程后见效。

正是因为这位老中医的帮助,他彻底摆脱了肾结石。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在很多方面是可以互补的。

我们不能一味的对西医全盘接受,也不能对中医的理论知识一概否定。

我们应该本着辩证、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中医,取其精华,应用于未来的行医之路。

最后我想说,中医是神秘且神圣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怀揣着崇敬、敬仰的心去学习它,领会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