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运算律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举例:用简便算法计算29+16+24,3个数连加,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便运算。

16+24正好是40,先算比较简便。

29+16+24
=29+(16+24)
=29+40
=69
在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运算律。

易错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应用乘法运算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律。

要点提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课件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课件

=16 ×30
=(25 ×4)×37乘法结合律
=480
乘法结合律
=100 ×37 =3700
练一练
根据乘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 45×16= 16× 45
5×(14 × 9)=(5× 14 )× 9 (6×13)× 5)=13×( 6 × 5 )
课 堂 检 测 (教材第65页第1题)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
(15×20)×45 =13500 15×(20×45)=13500
(15×20)×45 = 15×(20×45)
(35×15)×2 = 1050 35×(15×2)= 1050
(35×15)×2 = 35×(15×2)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
690+174=864 583+68= 651 795+367=1162
690 + 174
864
583 + 68
651
795 + 367
1162

174 690
864
68 + 583
651
367 + 795
1162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3题)
3. 38+76+24 =114+24
88+45+12 =133+1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7+63
=295+(37+63) =295+100 =395
47+58+42+33
=(47+33)+(58+42) =80+100 =180
86+(14+79)
=(86+14)+79 =100+79 =179 18+(159+82)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件第六单元运算律第6课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共13张PPT)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件第六单元运算律第6课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共13张PPT)
6
一共要付多少元? 32×102= (元)
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得数?
探究新知
32×102=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
102 × 32
204 306 3264
(元) 方法二:口算
32×100=3200 32×2=64 3200+64=3264
探究新知
32×102= 3264 (元)
方法三:用拆分法计算
32×102 =32×(100+2) 应用乘法分配律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答:一共要付3264元。
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6 ×12 + 54 ×12
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学交流。
46 ×12 + 54 ×12
=(46+54)×12
=100×12 =1200
应用乘法分配律
课 堂 检 测 (教材66页第8题) 1.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23×3=(20+3)×3=20×3+3×3=69 4×12= (10+6)×5=10×5+6×5=80 16×5= 4×(10+2)=4×10+4×2=48 2×48= 2×(40+8)=2×40+2×8=96
4.
巩固练习
5.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88×125吗?
88×125 =8×11×125 =11× (8×125) =11× 1000 =11000 乘法结合律
88×125 =(80+8)×125
=80×125+8×125 =10000+1000 =11000 乘法分配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运算律-精品教学课件(5课时)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运算律-精品教学课件(5课时)

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75
47
19
23
53
81
25
77
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75
47
19
23
53
81
25
77
右表是织金五小 四、五、六年级 的同学参加跳绳 比赛的人数。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9人 46人 54人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参加跳绳比赛?
29+46+54=
对口令
300+600=600+300
对口令
35+65=65+ 35
考考你
• 想一想,我们在哪用到过加 法交换律?
加法的验算:
876 + 150
1026
验算: 150 + 876
1026
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加法。
跳长绳 踢毯子 跳短绳
56人 40人 60人
这三个项目 一共有多 少人参加?
18+45+55
我们来总结一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 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 个加数,则可以写成:
a+b=b+a
我们来总结一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 数,则可以写成:
(a+b)+c=a+(b+c)
第 六 单元
运算律
第 1 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参加跳长绳的有40人
参加踢毽子的有56人
从你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提升课件第6单元 运算律(共35张PPT)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提升课件第6单元 运算律(共35张PPT)

×4)
算 = 9 × 100
= 900
50×32 =(5× 10 )×(4× 8 ) =(5× 8 )×(10× 4 )
= 40 × 40 = 1600
48×125 =6×(8×125) =6×1000 =6000
48×25 =12×(4×25) =12×100 =1200
25×44 =(25×4)×11
1.用简便方法计算。
进运 行用
751+256+249
简 加 =256+(751+249)
便法 计运
=256+1000
算算 律
=1256
102+347
=100+347+2
43+155+45+157 =(43+157)+(155+45)
=200+200
=400 417+305
=417+300+5
=447+2
)
(4)46+85+54=(46+54)+85
运用了( 加法交换律 )和( 加法结合律 )
2.算一算,比一比。
45+36+64 =81+64
78+36+22 =114+22
=14
45+(36+64) =45+100
=136
36+(78+22) =36+100
=145
=136
第2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要修多少天
(1000-5×78)÷61=10(天)
答:还要10天才能修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课件(共11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课件(共11课时)
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就是要 善于发现“凑百”、“凑整”。同时,不一定用了运算律就 一定简便,如何简便要靠自己思考、选择。
新知探究
判断并说明,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59+0=0+59 加法交换律
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新知探究
判断并说明,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 45+23 = 68(人)
28+(17+23) = 28+40 = 68(人)
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等式吗? (28+17)+23 = 28+(17+23) 可以
算一算,下面的算式之间能填等号吗?
(45+25)+16 = 45+(25+16)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课堂练习
3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53+ 36 + 6 4 = 53 + ( 36 + 64 ) (加法结合律)
(2) 48 + 27 + 62 = 27 + ( 48 + 62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 89 + 125 + 11 =( 89 + 11 ) + 125
=505+78
=75
=275
=583
课堂练习
简便运算。
1+3+5+7+9+11+13+15+17+19 =(1+19)+(3+17)+(5+15)+(7+13)+(9+11) =20+20+20+20+20 =1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运算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高运算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提高运算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PPT课件,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运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计算。

提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运算律的含义。

如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_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_教材分析
教学
措施
1.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
2.体验简便运算,培养主动应用运算律的意识。
3.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乘法分配律,探索相遇问题的解法。
4.单元《整理与练习》进一步明确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晰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运算规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
9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意义,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同桌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难点:加强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
运算律是继续教学某些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如,几个分数连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各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互相交叉约分。尤其是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既提高了解决计算问题的效率,更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运算律是高度概括的运算知识,是在大量的计算现象中归纳出来的数学内容。运算律是加法、乘法计算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经过演绎推理能够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十分有益。所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运算律需要联系实际,从现实的解题活动中得出运算律。教学运算律不仅要解释数学规律,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_教材分析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运算律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同样存在,教材先在整数范围内教学运算律,以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去,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知识点0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2:加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2. 用字母表示 :(a+b)+c=a+(b+c)。

知识点0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在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知识点04:乘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录数的位置积不变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5:乘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2. 用字母表示:(a×b)×c=a×(b×c)。

知识点06: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用字母表示:(a+b)×c=a×c+b×c。

知识点07:乘法运算律的应用1.在连乘算式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在求两积之和的算式中,如果乘法算式中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计算。

知识点08: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先画图或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考点01:加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1】想一想,填一填.【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并填空即可.【解答】解:【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整数加法,属于基础题目,要熟练掌握并计算.【变式训练01】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02】8746﹣3874+1874+1254.【变式训练03】我会填.(根据运算定律填空)766+589=589+□300+600=□+□a+(b+18)=(□+□)+18295+19+105=(□+□)+19考点02:乘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2】想一想,填一填.【分析】一束百合5元,买20束需要20个5元,即20×5=100元;一束玫瑰20元,买5束需要5个20元,即5×20=100元;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20×5=100(元)表示20束百合的总钱数为100元;5×20=100(元)表示5束玫瑰的总钱数为100元;所以,20×5=5×20.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变式训练01】你能很快说出每盏灯笼上三个数连加的和与三个数连乘的积吗?【变式训练02】用4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木板拼成一个广告牌(如图),已知每块木板长25dm,宽16dm,新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解答)【变式训练03】《百科知识》每套125元,《数学王国》每套35元。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第2课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课件苏教版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第2课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课件苏教版
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2课时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 简便运算
新课导入
2.右表是林山小学四、五、 六、年级同学参加跳绳比 赛的人数。
29+46+54=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1.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
2.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认为哪种算法
简便?你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3.小组交流。ຫໍສະໝຸດ 究新知88119159
147
你应用了什么方法?
加法结合律,化成整十、整百的数
练习九 卖
拓展提升
王大伯家的果园里有苹果树148棵,梨树
319棵,桃树281棵。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148+319+281 =148+(319+281) =148+600=748(棵)
基础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谢 谢 观 看!
方法一:
29+46+54 =75+54 =129
方法二:
29+46+54 =29+(46+54) =29+100 =129 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练一练
1.
练一练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4+66 =295+(34+66)
86+(14+79) =(86+14)+79
=295+100 =395
=100+79 =179
47+58+42+33 =47+33+58+42 =(47+33)+(42+58)
=80+100 =64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六 运算律 第2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六 运算律 第2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数
积不变


积不变
a ×b=b ×a
(a×b)×c=a×(b×c)
学以致用
用乘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145 65
31 109
98 44
273 346
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165+126=126+ (2)(316+73)+127=316 + ( + ) (3)(6×35)×4= ×( × )
165
73
127
6
35
4
6×13×5 =13×( × )
5×(14×9) =(5× )×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45
14
9
6
5
(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数与0相加也都得0。 ( ) (2)1+1=1×1 ( ) (3)134+196=134+200+4 ( ) (4)求剩余部分的运算叫作减法。 ( )
列成综合算式是:
典题精讲
易错提醒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乘)数的位置,和(积)不变; 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做题时要分清是加法还是乘法。
1、填空: 1)交换两个( )的位置,( )。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2)先乘( )两个数,或者先乘( )两个数,( )。这叫作乘法结律。 3)4×25=25 ×4,用字母表示为 4)(25 ×5) ×2=25 ×(5 ×2),用字母 表示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六、运算律1、用简便方法计算:38×25×6解析:三个数连乘,我们可以按照运算顺序来计算,但是通过观察发现,38可以分解成19×2,6可以分解成2×3,这样再利用乘法结合律把两个2连乘得到4,与25相乘可以得到100,从而进行简便运算。

解答:38×25×6=(19×2)×25×(2×3)=19×(2×25×2)×3=1900×3=57002、用简便方法计算:13×90+9×270解析:观察发现90是9的10倍,我们可以把13×90改写成130×9,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答:13×90+9×270=130×9+9×270=(130+270)×9=400×9=36003、用简便方法计算:555×13-111×15解析:观察发现,可以把555分解成111×5,然后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出5×13,最后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答:555×13-111×15=(111×5)×13-111×15=111×(5×13)-111×15=111×65-111×15=111×(65-15)=111×50=55504、一条高速路长336千米,一辆客车用3.2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4小时行完全程。

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解析:一辆客车用3.2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4小时行完全程。

求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可以根据路程÷速度=行驶时间,先分别求出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再求差。

运算律知识点总结

运算律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运算律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如:1+2=2+1 1+2+3=2+3+1(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3)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165+93+35=93+(165+35)(4)简便计算几个加数是否能简便计算,关键是看加数的个位相加是否能凑整方法规律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会简便。

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单。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结合连除)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a-b)×c =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结合连减) a÷b÷c=a÷(b×c)5、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运算律 教案 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运算律 教案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教材第62~67页)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发现、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归纳并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

课件。

师:同学们,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指名学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运算律中最难的一种——乘法分配律。

1.教学例5。

师: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5题) 生:知道了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要领24根跳绳。

师:你能算出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吗?试一试独立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和算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可能会说:·可以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再算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6+4)×24=10×24=240(根)·可以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再算出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144+96=240(根)师:(6+4)×24和6×24+4×24,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吗?生:得数相等,可以写成等式(6+4)×24=6×24+4×24。

师: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生1: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

生2: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师:你也试着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仔细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运算律知识点及易错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运算律知识点及易错题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举例:用简便算法计算29+16+24,3个数连加,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便运算。

16+24正好是40,先算比较简便。

29+16+24
=29+(16+24)
=29+40
=69
在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运算律。

易错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应用乘法运算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律。

要点提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

(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运算律第3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运算律第3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第3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的交换律,理解其意义;2.掌握减法的交换律,注意减数和被减数的位置;3.能够应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复习:加法的交换律;2.新学:减法的交换律;3.讨论:怎样利用交换律快速计算。

三、教学重点1.理解减法的交换律,掌握减数和被减数的位置;2.掌握加法、减法的交换律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利用交换律完成计算;2.能够运用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5.1 准备检查教学工具和材料是否准备充分。

教师需要准备黑板、粉笔、教材、练习册、实物道具等。

5.2 引入教师出示两张卡片,上面写着两个加数,先讨论两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多少,然后讨论如果交换两个加数,结果会不会变。

5.3 复习通过上述引入活动,概括性地介绍加法的交换律,然后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再进行示范和练习。

5.4 新授介绍减法的交换律,通过图示让学生理解减数和被减数的位置可以交换但结果不变,然后进行示范和练习。

5.5 拓展让学生给出实际例子,利用交换律快速计算,例如“12-7=?”,可以通过“12-2=10,再减去5=5”来得出答案,强化学生的运算技巧。

5.6 总结让学生总结加法、减法的交换律及其意义,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通过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交换律的掌握程度;2.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对示范和练习内容的参与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交换律的意义,不能只停留在公式的记忆上。

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运算律主备人:审核人:日期:第 1 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总第26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7+28=45(人)(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39+18)+22○39+(18+22)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师板书:(a+b)+c=a+(b+c)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 2 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总第27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在上节课还说到了加法运算律的用途,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一项用途,那就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既然大家都喜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怎样进行简便运算,我们仍然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

(1)出示例题。

提问:谁能说出算式?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

(2)谈话: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是另列算式。

(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

学生的算式可能有:29+46+54 29+46+54 29+46+54=75+54 =29+(46+54) =46+54+29=129(人) =29+100 =100+29=129(人) =129(人)(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的。

(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①65+79+21 ②78+(47+22)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

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第l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2题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是怎样看出78和22、79和21的和是100的?(十位上数的和是9,个位上数的和是10)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找凑成整百数的专项练习。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

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学生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一小题先进行后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第二小题先进行前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第三、四题要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 3 课时:练习九(总第28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谈话:提问: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追问: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加法运算律的练习1.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九”第4、7、8、9、12题。

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5、6题。

这两题是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

(1)第5题:①课件出示两组题目。

②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③组织思考并交流。

提问: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2)第6题: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②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探究减法的性质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0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

(3)组织观察、比较,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简便计算的经验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探索发现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3题。

提问:观察表格,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追问:观察表格,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和也增加多少;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教学反思:第 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总第29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问题。

(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87+13 46+(59+54)2.揭题。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3)建立等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