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9-5

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9-5

第5课时区域联系一、选择题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淌示意图,完成1~2题。

1.箭头Ⅰ表示的是()①资金②信息③劳动力④自然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假如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A.箭头Ⅱ不行能表示高技术产业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进展解析第1题,图甲中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

第2题,题干中的“近十年来”是关键词,这期间,我国的产业转移包括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和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依据两个区域的区域空间结构可以看出,区域甲的进展要落后于区域乙;台湾向大陆转移的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和部分高技术产业。

答案 1.B 2.B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4.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峻,水质差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5.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解析第3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

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4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成本较高。

第5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 3.D 4.C 5.A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地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进展受到严峻制约。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考真题探究·高中地理必修3(国标湘教版)-特训班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考真题探究·高中地理必修3(国标湘教版)-特训班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案:C高考真题探究ʌ例ɔ (2010㊃浙江文综)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㊁发展㊁环境㊁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㊂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㊁水资源㊁气候资源等)㊁农业投入水平㊁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㊂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㊁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㊂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㊁中㊁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㊂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㊂(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㊂(4)中国东㊁中㊁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㊂ʌ解析ɔ 第(1)小题先读懂图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折线分布趋势,再回答有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图中上升幅度越大的支持系统驱动力越强)㊂第(2)小题前半题先看清图例,找到折线,读懂趋势,再回答生存支持系统变化特点㊂后半题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㊂第(3)小题前半题解法同第(2)小题,后半题主要是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合当今世界发展主题: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㊂第(4)小题,设问比较明确,题干中也有提示: 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性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㊁区域发展成本 有关㊂我国东㊁中㊁西部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各不相同,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对本地区发展支持系统的贡献也不相同㊂ʌ答案ɔ (1)呈上升态势㊂由发展㊁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㊂(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后较快上升,2003年后平稳发展㊂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㊂(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㊂原因: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正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㊂(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为主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㊁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㊂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㊂1.(2008㊃广东)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 十一五 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的区域发展战略㊂山西㊁河南㊁湖南㊁湖北㊁江西㊁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㊂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㊂材料一 见图1㊂材料二 见图2㊂图1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图2 三大地区G D P 比重增幅图材料三 见图3㊂图3 六省面积㊁人口㊁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1)有人提出 中部塌陷 的说法㊂根据图2,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㊂(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有(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 .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㊁西部地区E .中部崛起 战略尚未实施(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有(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C .河南㊁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D.湖南㊁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㊂(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㊂高考真题探究1.(1)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2)B E(3)A B D(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㊁洞庭湖平原等)㊂不利因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㊁干旱灾害;②初春㊁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㊂(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30%以上;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生产地)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㊁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㊂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㊂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两个时段内,东部地区G D P占全国比重增幅最大,西部地区增幅较小,而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呈下降趋势,故提出了中部塌陷这种说法㊂第(2)问注重审题,强调影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㊂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㊁交通虽不如东部地区发达,但比西部地区便利㊂故A㊁D 错误㊂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故C错㊂政策及城市群的带动能力(如沪宁杭地区在东部地区中起到龙头作用)是影响中部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故B㊁E正确㊂第(3)问,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大同有煤都之称,故A正确㊂三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故B正确㊂河南㊁安徽不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这两省工业少,科研能力也不如上海等地,故C错㊂湖南㊁江西位于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丰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故D正确㊂第(4)问,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从气候㊁地形㊁土壤等方面结合该区域的特征分析即可㊂气候:该地区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这是优势条件,但季风气候有其不稳定性,(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大)多洪涝㊁干旱及寒潮灾害,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劣势㊂地形㊁土壤方面:该区域地形平坦㊁土壤肥沃是优势,但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是不利因素㊂第(5)问注重图表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六省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六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的30%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㊂。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背景,考 害 或 资 源 开 发 , 试
8题
查淡水资源。
题难度中等,考查
2020年 卷Ⅰ 选择,第9~ 以 长 白 山 岳 桦 林 为 背 形 式 上 选 择 题 、 综
全国卷
11题
景,考查气候变暖。 合题都有,以选择
卷Ⅲ 选择,第9~ 以堪察加半岛雪线为背 题为主。
题考查频率较
年全
国卷 乙 非选择,第 结合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考查 高 , 内 容 较 多 ,
卷 36题
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主 要 集 中 在 气 候
变暖的影响,
年份
题型、题号
考查角度
备考导航
2021年 全国卷
乙卷
选择,第9题
以气候变暖为背景,考 以某区域为背景考
查苔原带变化。
查灾害的成因、危
以下二图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分布图,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暖季平 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冰川进退的不一致性,反映了当地气温变化具有 ( D )
A.均匀性
B.间歇性
C.稳定性
D.波动性
2.1976~1981年间,该区域冰川进退变化的总趋势是 ( C )
A.增温增水,冰川前进 B.降温增水,冰川前进
通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冰面呈现绿色环保属性,表明 其环保性能高,不会加剧气候变暖,A错误;其能效提高,且余热可回 收,所以制冰成本和维护成本不会增加,B、D错误;二氧化碳跨临界 直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减少了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的使用,有利 于减少臭氧层破坏,C正确,故选C。第2题,目前工业产污量不可能完 全没有,减少碳排放和吸收抵消一部分已排放的碳就是实现碳中和的有 效途径,①错误;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 使用,利于实现碳中和,②正确;减少过度包装可保护植被,公交出行 可减少私家车碳排放,③④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故 选D。

第十五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十五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专题七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专题概要】第十五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要点突破】(2010·江苏·T11~12·4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

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

回答1、2题。

1.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B.6月和1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2.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命题立意】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览会为背景,主要考查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判断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

解答该题需要明确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锋面雨、雨带移动规律及其带来的天气状况、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规范解答】1选C ,2选A。

第1题,因为7月和8月雨带移到我国东北、华北,上海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由此判断C正确; A项与上海 7月受副高控制相矛盾; C项与10月上海主要受冷锋影响相盾;上海地处亚热带9月、10月不至于寒冷干燥,D项错误。

第2题,因为设计合理的线路主要是对多个场馆及路线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判断A正确;B项遥感主要是根据地表不同物体反射电磁波不同,获得地表信息,不具备比较分析功能; C项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导航、定位;D项体现了数字地球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对地球表面信息进行数字化。

(2010·周口模拟)图6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2、3题。

A.自然条件B.市场C.农业技术D.交通3.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B.生物多样性减少C.环境污染加剧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解析】2选B,3选A. 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认识区域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特征素材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认识区域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特征素材

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特征
(1)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基本特征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全年干燥;在这种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沙漠广布,风力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在沙漠边缘有地下水的地区或高山山麓形成了块块绿洲。

(2)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人文景观。

①为了获得生产和生活用水,该区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主要交通线多沿绿洲分布。

②由于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该区瓜果特别甜;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该区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等特别有名;白色产品棉花十分优质。

③该区蒸发十分旺盛,为减少蒸发,便于灌溉,当地居民发明了坎儿井,并被誉为和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并举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④当地民居为适应气温的巨大变化及风沙的侵袭,多是墙壁厚、窗户小的碉房。

(3)结论:我国西北地区最典型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首先应分析干旱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以及与干旱环境相一致或相适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我国西北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和民居,有着独特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矿产资源丰富或 区位交通优越的 地区
环境质量优越的 地区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 提供的资源或区位 优势发展经济
环境质量对社会的 影响上升,环境质 量影响产品质量
科一技、的陆进地步环使境人类对对人地类理活环动境的的影依响赖逐渐减弱
地理环境影响的阶段性
制约因素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分布
。1立方米可燃冰可 转化为164立方米天 然气和0.8立方米的 水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文明源于大陆内部 海运 发展
人口和城市向沿海集中 技术 进步
向海洋要资源 (能源、金属资源)
海洋地位的变 化,使得领海 成为各国政府 关心的焦点。
南海形势
南海是我国南 部的近海,位 于中国大陆南 部与菲律宾群 岛、加里曼丹 岛、苏门答腊 岛、马来半岛 和中南半岛之 间的太平洋边 缘海。整个南 海几乎被大陆 、半岛和岛屿 所包围,南缘 曾母暗沙为中 国领海的最南 端。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优越的自然环境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 的生产要求,也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人类发展阶段 人类活动的主要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布区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 极大地依赖地理环境 的地区
农业社会阶段
亚热带和暖温带 开始改造地理环境, 的河流冲积平原、栽培植物、驯化禽兽 三角洲、盆地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便利的灌 溉条件;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
东营市是山东省地级市 ,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 城市,我国重要的石油 基地。东营位于山东省 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 三角洲地带,东经 118º5´,北纬38º15´。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课程标准 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1)指标⎩⎪⎨⎪⎧ 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判断1.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 × )2.行政区是按自然要素划分的区域。

( × )3.流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

( √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1)概念: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类型: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

2.功能区(1)概念: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2)组成: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3.区域的空间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特征含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开放性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思考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时3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影响深刻。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3.典型案例(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

(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

思考冲积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分布密集区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一定,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深刻)、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网络状呈“之”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特别提醒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

(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如鞍部和河谷。

思考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2.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1.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及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2.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总量占 人口占全国 耕地占全国 人均水量 全国(%) (%) (%) (米3) 黄河流域 2.6% 8.2% 12.7% 912
淮河流域
北方
3.4%
14.4%
15.7%
43.5%
14.9%
58.2%
623
938
长江流域
南方
34.2%
81.0%
34.8%
54.4%
24.6%
36.6%
2பைடு நூலகம்60
4180
负面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讨论)
南水北调
西线
北京 石家庄

天津 ★●
中线
● ●

东线
郑州

丹江口
扬州
三峡
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总结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中线工程(1240千米)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到加坝扩容后 的丹江口水库,出丹江口水库后, 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东 麓自流送水到北京、天津,沿途供 水。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 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 地理环境.人类对地理环境既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 有自觉主动的改造,也有不 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 自觉的破坏。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 个区域环境的改变(地理环 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机械、电子等产业
燃气电厂建设
我国其它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晋煤外运 西电东送
(四) 生物资源利用
过度
生态破坏 改良品种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产量质量提高
生物资 源利用
合理 培育良种
植树种草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编号:33---35编者:杨广鹏 审核:莫涛课题:区域2010高考说明要求与省教学要求一、 区域:1、 区域的定义:2、 区域划分:3、划分目的:5、区域的空间尺度: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___________;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_________、___________.6、区域的特征7、区域差异8、以日本与英国为例分析区域差异据表分析:表1、农业异同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 、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和 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各区域内部有 性,各区域间普遍存在 性。

开放性:区域并不是 的,而与其他区域有着 ,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一):初期阶段1.阶段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空间结构比较,区域的发展往往以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2.人地关系: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小,人类对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读图1-3-2: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

1.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十九世纪五大湖工业区的工业结构有何特征?(二):发展阶段1.阶段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和渐趋复杂,呈现有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人地关系: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

3.主要问题:主要面临资源,发展空间受到,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紧张。

结合课本内容及地图思考1.五大湖沿岸工业中心如何变化?2.五大湖沿岸工业部门和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问题?(三)转型阶段1.阶段特点:成长阶段后期,随着、、,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下降,效益降低。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

区域面临问题是:原先具有的减弱,导致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读图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2.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人口迁移有何特征?原因是什么?(四):再生阶段1.阶段特点:该阶段,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改变区域的。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范围:在图中写出字母所对应省区的简称。

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知识点(一)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南船北马” 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主要是南北降水差异造成南方多水乡、北方多旱地。

(2)我国南北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举例)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南方地区: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较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9图示)东部季风区图[信息获取](1)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023-2024学年贵州毕节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贵州毕节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贵州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观测人员所拍摄“揭河底”现象照片中水面的泥块来源是()1.(2)“揭河底”现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洪峰流经②河床淤积③河堤基岩④支流数量1.(3)“揭河底”现象对黄河小北干流造成的影响是()A. 河堤被洪水冲刷B. 上游泥块搬运C. 河床沙体被侵蚀D. 支流洪水输入【答案】C【解析】(1)“揭河底”现象是黄河高含沙洪水特有的一种泥沙运动方式,在一定的河床边界条件下,当高含沙洪水通过时,会对河床产生剧烈的集中冲刷,河底淤积物成块、成片地被高含沙水流掀起露出水面,河床沙体受到侵蚀。

故选C。

【答案】A【解析】(2)“揭河底”现象发生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河床呈明显的层理淤积结构特征,存在着具有一定强度的成块(成层)的胶泥层沉积,且下面有胶结强度极低的散粒体淤积物;其二是揭底河段发生一定的洪水过程,水流能量达到揭掀条件。

故选A。

【答案】D【解析】(3)“揭河底”现象容易造成河道主槽的摆动,增大了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威胁,甚至坍塌或者垮坝,使防洪抢险的压力增大;河床携带的粗泥沙进入水库和下游河道,增加泥沙淤积。

故选D。

2.(1)中国和越南迁入韩国人口在2002年以后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2.(2)大量人口迁入韩国会()A. 中国和越南与韩国的距离比较近B. 韩国经济发展快,对中国和越南吸引力不断增强C. 中国和越南与韩国文化氛围接近D. 中国和越南剩余劳动力多,向国外转移压力增大【答案】B【解析】(1)中国和越南与韩国的距离比较近不是2002年以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A错误;韩国经济发展快,比中国和越南收入高,对中国和越南吸引力不断增强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正确;经济是主要原因,文化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随着两国经济发展,2002年以后中国和越南就业压力有所缓解,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础 设 施 较 落 后
就业机会少、投资少 图 13
11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典型例题】
1.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
是( D )
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基 础 设 施 较 落 后
就业机会少、投资少 图 13
9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考点诠释3: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 向和纵向。横向即区域间不同
经 济 发 ① 展 水 平 较 ③ 低 欠发达地区
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发达地区
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高 城市化水平高 基础设施完善 就业机会多 资金充裕
经 济 发 ① 展 水 平 较 ③ 低 欠发达地区
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发达地区
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高 城市化水平高 基础设施完善 就业机会多 资金充裕


基 础 设 施 较 落 后
就业机会少、投资少 图 13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考点诠释1:解读区域的含义
分析区域的特征及意义,首先要全面认识区域,利用经纬网、区
1.本题的主要考点是: 。 2.请你分析解读并归纳该考点:

5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探究活动1:解读区域的含义(结合资料,说出你的 理解)
图示为“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
地区的关系图”,思考: 1.你能结合图示,说说区域的三大 特征是如何体现的吗? 2.用思维导图分别表示发达和欠发 达地区的整体性。(任选发达或 欠发达地区中任一地区) 3.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 较发达、欠发达地区的不同点。
基本 协调
开始出现 明显的不 协调 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地价上涨
转型 阶段
再生 阶段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
矛盾加剧
走向协调
高失业率、 人口减少
15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典型例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 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 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 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19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0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6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典型例题】
⑴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3分)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⑵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 ____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任答三点) ⑶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_。(3分)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⑷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_______________(4分)
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
周围区域的联系。
7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考点诠释2: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长江三角洲 水热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积温高、湿润区、 冬季温暖,水热条件好,生长期长, 一年两到三熟 松嫩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年积温较少、 半湿润区、冬季寒冷,夏 季光热充足,生长期短, 一年一熟
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14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考点诠释4:探究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
阶段 主要特点 人地关系 面临的问题
初期 阶段
成长 阶段
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区域内部产业结 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 格局,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从静态 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图中发


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同的
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 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基 础 设 施 较 落 后
就业机会少、投资少 图 13
10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考点诠释3: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 向和纵向。横向即区域间不同
17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读图提升】
[读图要求]: 1.运用长江三角洲位置范围图简要说出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分析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12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考点诠释3: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 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 展的关系,主要从动态 的角度进行分析。
13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探究活动3:探究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探 究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
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 基本方法。 •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 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 的形成原因。
•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区域联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知识建构
4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预习诊断:
(1)甘肃省的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 规律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 是 。 (2)甘肃省四个干湿区的划分指标 是 ;该干湿区的划分是依据 (单一或综合)指标来划分的。 (3)甘肃省湿润区、干旱区的农业生 产的最大差异是
经 济 发 ① 展 水 平 较 ③ 低 欠发达地区
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发达地区
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高 城市化水平高 基础设施完善 就业机会多 资金充裕
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从静态 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图中发


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同的
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 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高考专题复习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的含义 区域地 理 环境与 人 类活动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类生产和生活方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式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调配对区域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地条件 耕地类型 重要农作物 农业生产特点 工业发展优势条件 工业发展特点
河流冲积平原,河网密布,土地破碎, 河流冲积平原,土地开阔,人 人多地少 均土地较多 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等 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产量高、商品率 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小农经营 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基 础好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旱地为主 春小麦、玉米、大豆等 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商品率高、 较多投入农业机械、小农 与大型国有农场经营 矿产资源丰富 资源开采和重化工业为主
8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探究活动2: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欠发达地区
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图示为“我国发达地区和 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图”, 思考: 4.根据图示说明区域地理 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 济 发 ① 展 水 平 较 ③ 低
发达地区
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高 城市化水平高 基础设施完善 就业机会多 资金充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