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结构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的概念(a)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⑵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的空间结构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
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3、区域产业结构①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a)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②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a) 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①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区域空间结构简单,区内经济差异小,中心城市缺乏,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5、工业化的阶段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价
需挖渠道的工程量很
缺 低,需梯级抽水北送,耗
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大,占用农田多,迁
点 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
西北地区供水;工程
移人口多
二次污染);水质差
量大
②线路效益评价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也要充分考虑线路的效益。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线路较长, 水源地水质最差,但该线路沿线及输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 需矛盾突出,收效周期短,收效大,因此首选东线。 (3)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又涉及输入地、输出 地及沿线地区。
环境影响 中到新的_主__导__产__业_
促进 就业 和地区经济发展
[思考] 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 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案 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 能够使中、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 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气的污染;矿石层中所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
废渣污染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音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音影响生态平衡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发展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提高就业率
√ D.降低碳排放
1.简要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需移动大量的表土、矿石和基岩,导致生态破坏, 诱发灾害;产生大量的废渣,占用大量农田,污染水、土壤和大气环境。 2.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的原因。 答案 ①北部河流多,水量丰富,多外流河;南部河流少,多属内流河, 水资源缺乏。②北部城市少且分布稀疏,用水量少;南部城市多且分布 密集,用水量较多。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1课时四大地区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生活链接] 2018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一马当先,保持领先地位。
进入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及其发展差异。
理解:我国四大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各自发展战略。
应用:学会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四大地区101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1)02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03鄂、湘、04皖、赣6个省区。
(3)05云、贵、川、藏、桂12个省(市、区)。
(4)06黑、吉、辽3省。
[自我探究]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01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02崛起、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03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04第三产业相对发达05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06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轻型或07综合型产业为主具有08过渡性特征以09重型工业为主(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①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10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11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12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②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13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14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鲁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二、内容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1.地理空间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的属性
(1)具有一定的、、和。
(2)有明确的。
(3)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区域的定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基本的区域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教材第2页图1—1—2、图1一1—3,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其次,引导学生对两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下列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是()
A.干湿地区B.中国三大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BA、C、D三项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显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②列举实例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内容,能够描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2.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掌握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
(重点+难点)3.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解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自主研习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特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性。
2.表现:(1)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于地理环境。
(2)农业社会阶段: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①资源、资源和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②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③具有优越的和发达的的地区,往往也形成著名的工业区,如日本的工业地带。
(4)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往往形成产业区,如美国“硅谷”。
问题磁场(1)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2)阅读材料,分析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山西人爱吃醋,他们在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爱吃酸菜,酸笋炖鸡是一道传统菜。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聚居区等地的居民都喜辣。
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内部,海洋不被人们重视。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 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古巴比 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证明。 教材P23 思考 提示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形式的差异。本则 案例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农业生产活动方式发生 的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以 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并着重讲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 存与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分布区的
是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便利的交通运输
答案 解析
D.丰富的水产品
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方法技巧 “纵横捭阖”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 进行: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 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和发展方向。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 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 式如图所示:油、水力等能源资源,
等金属资源,煤道炭路、航道、港口等
状铁况矿。
交通
灌溉、 、三
、铜矿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22021/9/122021/9/129/12/2021 2:55:3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22021/9/122021/9/12Sep-2112-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2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医疗
图标元素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矿产资源丰富或 区位交通优越的 地区
环境质量优越的 地区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 提供的资源或区位 优势发展经济
环境质量对社会的 影响上升,环境质 量影响产品质量
科一技、的陆进地步环使境人类对对人地类理活环动境的的影依响赖逐渐减弱
地理环境影响的阶段性
制约因素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分布
。1立方米可燃冰可 转化为164立方米天 然气和0.8立方米的 水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文明源于大陆内部 海运 发展
人口和城市向沿海集中 技术 进步
向海洋要资源 (能源、金属资源)
海洋地位的变 化,使得领海 成为各国政府 关心的焦点。
南海形势
南海是我国南 部的近海,位 于中国大陆南 部与菲律宾群 岛、加里曼丹 岛、苏门答腊 岛、马来半岛 和中南半岛之 间的太平洋边 缘海。整个南 海几乎被大陆 、半岛和岛屿 所包围,南缘 曾母暗沙为中 国领海的最南 端。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优越的自然环境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 的生产要求,也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人类发展阶段 人类活动的主要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布区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 极大地依赖地理环境 的地区
农业社会阶段
亚热带和暖温带 开始改造地理环境, 的河流冲积平原、栽培植物、驯化禽兽 三角洲、盆地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便利的灌 溉条件;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
东营市是山东省地级市 ,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 城市,我国重要的石油 基地。东营位于山东省 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 三角洲地带,东经 118º5´,北纬38º15´。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包 括 有
陆地地理环境、海洋和岛
1、采集和狩猎阶段 2、农业社会阶段
史前文明阶段 古农业文明
崇拜、依赖于地理环境 利用、改造自然
3、工业社会阶段 4、后工业化阶段
工业文明
摆脱了矿产资源依赖 环境质量要求高
古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1)古代中国(黄河流域); (2)古印度(印度河流域); (3)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古埃及(尼罗河下游)
区位条件:
共同自然基础: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 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光照。
世界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北京中关村、 硅谷、英国苏格兰、 九州岛、德国慕尼黑、印度班加罗尔 ……
区位条件: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靠近高等院校
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
航海技术落后阶段: 海洋不被重视 航海技术进步以后: ①沿海经济超过陆地
②资源开发领域拓宽
2、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
工业化前: 经济落后 工业化后: ①利用港口优势经济发达
②利用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③岛屿归属权引起重视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3.1.2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
【例2】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 述,正确的是( c ) A、粗放型的区域发展方式,对自然 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发展方式,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 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和 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
二、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化处于 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 业为主体。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案例:——活动:P9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 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 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 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 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 铁工业中心。
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 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发展趋势
• 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 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 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趋势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 区 域 发展水平 较低地区 发展水 平较高 地区 对外经济联系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居住和移民有重要的影响。
地形和水资源是人类居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通常选择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来居住。
例如,人们会选择居住在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这样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易于交通和交流。
气候条件也是人们迁移和定居的重要考虑因素。
温暖的气候吸引人们到海滨或高山地区定居,而严寒或极热的气候则会限制人们的居住选择。
其次,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产生影响。
土壤质量、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养殖业也至关重要。
例如,位于纬度较高的地区通常适宜小麦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种植,而位于热带地区则适宜种植水稻和香蕉等作物。
海洋和河流等水体资源对渔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各地的渔业主要依赖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定,例如,人们在海洋沿岸地区从事海洋渔业,而在内陆水域从事淡水渔业。
另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交通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山脉、河流、海洋和平原等地理地势对交通和贸易路线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通常沿着河流和海岸线种植农作物、建造城市,并通过水路进行贸易。
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基于地理条件而形成的贸易路线。
地理环境还能影响人们的旅游活动。
一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从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
例如,高山地区的人们经常饲养畜牧动物,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崎岖的地形。
这些畜牧活动对当地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
沙漠地区的人们发展了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以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而多样的影响。
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决定了人类定居、农业、渔业、贸易、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究: 南水北调将缓解北京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如果只调水不节水,南来之水,北京能 用多久? 结论:长江水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只有采用先进技术,科学 用水,有效节水,才能实现“长流水, 不断水”。
总
结
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 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将成为迄 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 充分考虑了特大水利工程的生态 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将建设 成为一项生态工程。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 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 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 达区域的产业升级, 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 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 形成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徙,形成产业转移。
产 业 移 出 地
产 业 移 入 地
高新技术产业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 中国和美国,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家,他们代表了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通过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 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 规律, 规律,以及产业结构 的区域差异。 的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一般来讲,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 一般来讲, 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南水北调
西线
北京 石家庄
●
天津 ★●
中线
● ●
●
东线 郑州
●
丹江口
扬州
三峡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1. 2.
三条线路的比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总结: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
第二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生活链接] 2017年10月9日,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北方多地迎来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而南方部分城市还处于夏天穿短袖的模式,北方网友直呼:你还在等“秋叶红”,我已在享“冬之白”。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及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意义。
知道: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理解: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应用:通过案例探讨,学会分析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措施。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南方与北方101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比较区域特征限制因素发展方向北方跨越02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0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调整04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南方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05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06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07地形破碎产业升级;推进08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答案]秦岭—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1月均温0 ℃等温线。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④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⑤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⑥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二、西部大开发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01扩大的趋势。
2.目的:02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03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编号:33---35编者:杨广鹏 审核:莫涛课题:区域2010高考说明要求与省教学要求一、 区域:1、 区域的定义:2、 区域划分:3、划分目的:5、区域的空间尺度: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___________;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_________、___________.6、区域的特征7、区域差异8、以日本与英国为例分析区域差异据表分析:表1、农业异同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 、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和 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各区域内部有 性,各区域间普遍存在 性。
开放性:区域并不是 的,而与其他区域有着 ,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一):初期阶段1.阶段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空间结构比较,区域的发展往往以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2.人地关系: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小,人类对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读图1-3-2: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
1.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十九世纪五大湖工业区的工业结构有何特征?(二):发展阶段1.阶段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和渐趋复杂,呈现有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人地关系: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
3.主要问题:主要面临资源,发展空间受到,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紧张。
结合课本内容及地图思考1.五大湖沿岸工业中心如何变化?2.五大湖沿岸工业部门和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问题?(三)转型阶段1.阶段特点:成长阶段后期,随着、、,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下降,效益降低。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
区域面临问题是:原先具有的减弱,导致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读图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2.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人口迁移有何特征?原因是什么?(四):再生阶段1.阶段特点:该阶段,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改变区域的。
地理 中图版 必修三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后工业化阶段 4.后工业化阶段
思考
提炼总结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影响的阶段性 采集和狩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制约因素 动植物分布 自然地理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交通便利 优越的环境质量
回主页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材料: 材料: 1982年通过,1994年11月16 日正式生效 年通过, 年通过 年 月 17世纪,荷兰划定的领海宽度为 3 海里; 世纪, 海里; 世纪 2.有关概念: 有关概念: 有关概念 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国家划定领海宽度为 12 内海:又称"地中海" 内海:又称"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大陆包围 领海: 12海里 领海: 海里 海里;本世纪 本世纪6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 海里 本世纪 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 200 海 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 海里 里的领海权. 里的领海权. 200海里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中自然延伸的部分,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中自然延伸的部分,约到水 海里=1.85千米 千米) (注深200m处. 千米) :1海里 海里 处 3.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 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 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 思考 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
探索2 探索
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类似的现象! ? 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类似的现象 从东到西有无类似的现象? 从东到西有无类似的现象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1.采集和狩猎阶段
科 技
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人类的生存地有什么特点? 人类的生存地有什么特点? 进 思考 的影响随时代有何变化? 的影响随时代有何变化? 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 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 步 使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农业社会阶段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篇1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其次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①地理环境,生存和进展受自然界②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③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④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⑤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浇灌、相宜的气温、充分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2)人类活动分布区:⑥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⑦三角洲、盆地。
3.工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⑧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⑨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的数量、⑩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矿产地四周b.临海型工业基地无大型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靠→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四周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爽,无污染或污染很小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基础达标练考查点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b.人类的生存和进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答案 a解析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差,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生存进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范围:在图中写出字母所对应省区的简称。
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知识点(一)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南船北马” 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主要是南北降水差异造成南方多水乡、北方多旱地。
(2)我国南北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举例)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南方地区: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较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9图示)东部季风区图[信息获取](1)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课标导读]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模块1的教学内容中已经涉及到“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
不过模块1中的内容是顺应讲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点是突出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组成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联系与分异。
而本节内容是典型的案例研究课程,它通过诸多案例将“区域”的概念以及“区域”间的“差异”所具有的客观性,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并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区域差异形成的综合原因,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地对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做出正确的分析,培养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和科学的地理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开发初期阶段、发展成长阶段、发展转型阶段、再生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利用美国“钢都”匹兹堡的开发分析总结区域初期阶段的特点;(2)利用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成长阶段的特点;(3)提供我国大庆、鞍山等地的材料以及教材中“匹兹堡的困惑”等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出转型阶段的特点;(4)从转型阶段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改善措施,分析归纳再生阶段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和人地关系【教学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区域也是处于一个发展变化之中。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以及环境问题也接种而来,为此,区域需要通过转型以寻求新发展。
那么一个区域是怎么发展的,可以分为哪些发展阶段呢?每个阶段的特征怎么样呢?下面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为例,来了解区域发展的几个阶段。
板书课题: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区域的发展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一、初期阶段教师讲述:区域初期阶段的特点和人地关系特点: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
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阅读知识窗:“钢都”匹兹堡1. 读“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图”,分析五大湖工业区钢铁工业兴起的区位优势。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和分析材料并总结:(1)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2)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3) 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以及铁路的修建,水陆交通便利;(4) 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5)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 分析匹兹堡初期的人地关系。
匹兹堡开发初期,资源充足,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过渡):随着区域经济的升级,匹兹堡的产业部门,城市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此时人地关系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了解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二、成长阶段教师讲述:区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人地关系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聚集走向扩散。
人地关系: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地关系出现不协调。
阅读知识窗: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指导学生读图并思考:1. 成长阶段五大湖区的工业发展特点。
从“五大湖区工业分布图”图例中看出,工业结构日趋复杂,工业部门日趋众多,发展了机械、化学、汽车、纺织等工业部门,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另外,图中城市化水平提高,形成“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
2. 成长阶段后期五大湖工业区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回答:随着五大湖工业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问题:(1) 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资源面临枯竭;(2)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地价上涨;(3)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环境污染加重。
3. 成长阶段五大湖工业区的人地关系如何?学生回答:这一阶段五大湖工业区的人地关系比较紧张。
三、转型阶段教师讲述:区域转型阶段的特点和表现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阅读知识窗:“匹兹堡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1. 转型阶段五大湖工业区产生了哪些问题? 人地关系如何?(教师提示)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统工业衰落,经济走向衰退,失业人口增多,工厂倒闭,大量人口外迁。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的不协调。
2. 当时五大湖工业区钢铁工业衰退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提示)当时五大湖工业区与其他传统工业区一样,出现了衰落,其原因可归纳为:(1) 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探究活动1读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变化图”,说说美国20世纪70~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师生共同探讨分析:从图中红色箭头的指向可以看出,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大量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发生迁移的原因可以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去分析。
推力:美国五大湖区周围资源枯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
拉力: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四、再生阶段教师讲述:再生阶段区域的发展措施和人地关系区域发展措施:(1)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阅读知识窗:“知识城”匹兹堡思考:1、为了改变区域衰退局面,匹兹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1)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这一时期匹兹堡的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1)美国东北工业区又出现繁荣景象,很多大都市区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中心;(2)产业结构由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3)医疗和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已排在了美国的前列。
(3)这一时期匹兹堡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探究活动2:大庆市的工业发展阶段指导学生在图中读出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
读阅读材料和图共同分析探讨:1. 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有什么特点?读大庆油田石油产量的增长图分析得出结论: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初期阶段: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发现油田;(2)成长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大庆油田每年5000万吨产量稳产了27个年头,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地原油总产量的一半,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3)转型阶段:21世纪以后,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产业结构也有问题;(4)再生阶段:目前大庆正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对大庆的“二次创业”有什么设想和建议?根据材料分析探讨:面对大庆现阶段的问题,大庆提出“二次创业”,可以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建议。
如:(1)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率,提高石油产量;(2)发展石油加工业,提高石油产品附加值;(3)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生产高产值畜产品;(4)治理环境污染,提高污染物回收利用能力,变废为宝;(5)石油输出,发展环保产业,劳务输出等。
3. 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于我国其他类似的“资源型”的城市来说,大庆的案例给我们一些启示:(1)科技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与深加工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因素;(2)区域发展应调整产业结构,更新观念,以实现多种经营为目标。
(3)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后练习1、下面关于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强烈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很不协调C、区域内部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D、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很多2、“钢都”匹兹堡的优势区位条件有()A、丰富的煤、铁资源B、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C、丰富的水能资源D、优美的环境条件3、关于区域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4、区域由点发展到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这表明区域处于发展的()A、开发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5、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铝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于缓和6、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①冷冻地带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7、有关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C、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复苏D、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工业布局是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形式,与整个国民经济关系密切。
据此回答8—10 题。
8. 上海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 劳动力密集B. 能源供应充分C. 工业部门齐全D. 自然条件优越9. 下列工业部门中,临近浦东机场的张江地区应优先发展的“临空型冶工业是( )A. 飞机制造工业B. 工业设备制造工业C. 家用电器制造工业D. 电子工业10. 芝加哥位于美国北部、密歇根湖南岸,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不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附近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B. 附近人口密集,对产品需求量大C. 气候适宜,利于商业发展D. 水陆交通便利8、20世纪中叶,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的主要原因有()A、环境污染严重B、劳动力素质太低C、地价上涨D、公共设施不齐全9、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工业方向发展B、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展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10、我国大庆的发展与匹兹堡类似,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开发、发展到停滞不前的发展过程,最终在困惑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新的发展,回答(1)目前我国大庆处于()A、开发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2)目前大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资源面临枯竭B、人口减少C、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D、经济全面萎缩(3)大庆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于21世纪初开始实施产业多样化战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A、以钢铁、石油为主,农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B、以工农业以及石化、畜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C、以石油开采、石油加工为主,农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D、以石油和林业为主,新兴电子工业为辅的产业结构11、读教材“美国五大湖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图回答(1)美国五大湖周围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资源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