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2)

合集下载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写于1876-1878年间,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德国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7月汇编出版。

我现在读到的中文版(包括三版序言和注释)共380页,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德文本翻译出的。

虽然全书篇幅很长,但读之并没有想象中乏味,相反,作为论战著作,恩格斯的语调活跃,思维敏捷,使读者的精神也跟着恩格斯的论述而振奋。

对于恩格斯和当时的德国社会来说,这部巨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揭露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以杜林为首的充满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从而维护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并教育和挽救那些受错误思想蒙蔽的同志。

就像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开篇第一句,“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激动’的成果,恰恰相反”“另一方面,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

近来夜德国,天体演化学、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体系,+雨后春笋股地生长起来。

最蹩脚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不动则已,一动至少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

”因为杜林的假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恩格斯深感有必要进行严谨的论述以驳倒杜林的错误理论,否则贻害无穷。

在整个《反杜林论》三部分的阅读中,我个人对第二编“政治经济学”有着更多的兴趣,接下来的内容也是就政治经济学篇而言的。

杜林学说的经济相关部分充斥着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现在被概括为“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如果一旦这种观点大行其道,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产生巨大冲击。

恩格斯在这一编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驳斥,同时立起了自己的剩余价值学说。

在这编的开始,恩格斯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给政治经济学下了科学的定义:“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首先,恩格斯对于杜林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恩格斯在书中指出了杜林逻辑的局限性和错误之处。

他认为,杜林的逻辑形式主义过于偏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导致了逻辑和现实之间的脱节。

恩格斯认为,逻辑只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不能脱离实践和现实生活。

他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与思维的密切联系,批判了杜林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还对杜林的概念和类别进行了批评,认为他的概念是虚无主义的,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也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化。

恩格斯提出了自己对概念和类别的理解,强调了辩证法的作用,认为概念和类别应该是发展和变化的。

其次,在我看来,恩格斯反杜林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阐述。

恩格斯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他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解。

他认为,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论,只有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和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认识。

恩格斯强调了科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而不是抽象理论,在研究中要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还介绍了辩证法的原则,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他还指出了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批判了杜林过分偏重形式逻辑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阐述非常深入和精辟,对于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有指导意义。

最后,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内容还包括对哲学史的回顾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恩格斯在书中对一些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他批判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和黑格尔的唯意志论,认为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片面把握。

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扩大贫富差距。

恩格斯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对未来社会的运作进行了设想。

我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史和社会现象的分析非常深入和准确,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批判谬论,捍卫真知--《反杜林论》读后感近日,有幸拜读了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的精选章节,深切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总体上说,《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为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错误的“杜林论”以假乱真的背景下完成的。

杜林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大官僚家庭,70年代,他著书立说,反对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作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这便是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必须批驳杜林。

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反杜林论》。

这一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

其中,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包含五个部分: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说明明了其出版的历史。

引论部分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

哲学部分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说明了其历史性和积极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十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

读完《反杜林论》,我认识到自由与必然是解释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我对于杜林社会学理论和福柯的批判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反杜林论》中,福柯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上。

杜林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他强调社会的功能和秩序,认为社会是通过各种社会机构和规范来维持秩序和稳定的。

然而,福柯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忽略了权力和知识的运作,忽略了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机制。

福柯指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整体,而是充满了权力斗争和知识生产的场所。

他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的运作和秩序,但是它忽略了社会中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

福柯的批判观点提醒我们,社会学理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主义的视角。

权力和知识的运作对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从这些角度来重新审视社会的运作和变革。

另外,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福柯的批判观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福柯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它们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至关重要。

他对于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对福柯的批判观点的理解,我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和福柯的批判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的运作和秩序,但是它忽略了社会中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

福柯的批判观点提醒我们,社会学理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主义的视角。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苏联文学家萨特的一本论述现代存在主义和现代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及其对他人、对自我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悟和收获。

首先,本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萨特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往往处于“虚无”的状态中,他们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目标,失去了自我。

这种虚无感使人们迷失,苦闷,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意义。

我对这个观点深感赞同,社会的进步专注于物质和经济的发展,缺乏对个体内心的关怀和塑造。

我们常常忽略了对人的尊重,重视人的自我发展,而过分看重了人的物质财富和身份。

而现实重重的压力和繁琐的琐事也让人们的精力和时刻都被消耗着,无暇照顾自我的成长和追求自己真正的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虚无感有了更深的体悟,也更加明确了个人的自我努力和追求的重要性。

另外,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存在即合理”。

萨特通过描述恶人杜林的行为,揭示了人作为一个自由的存在者,要为自己的自由行为负责,并承担从行动中产生的后果。

每个人都是自己存在的创造者,没有人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或外界的力量。

人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内心深处的真理要比表面的迷茫更加重要。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人们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进行反思,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意义和价值。

这使我意识到,我不能简单地接受他人对我的期待和评价,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找到自己真正的存在理由。

此外,书中还对他人对自我的影响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人的存在离不开他人的存在,他人对自我的看法和评价对自我的建构和形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人们往往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去迁就别人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让我深思,我曾经为了迁就别人而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进而迷失了自我。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应该更加坚定地秉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总而言之,阅读《反杜林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反省和启示。

通过对现代社会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入剖析,萨特揭示了人的虚无感和迷茫感,以及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自由行为和存在状态负责的重要性。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读后感摘要:《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部十分卓越的经典著作,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成就的概括和总结。

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充分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和所取得的成果,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被人们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杜林马克思哲学原则一、不是自然界和人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杜林的哲学对象是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终极原则的体系。

杜林认为:“哲学是对世界和生活的意识的最高形式的阐发,在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包括一切知识和意愿的原则”。

杜林还认为,无论在哪里,只要人对某一事物或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需要认识的问题,那么这些存在形式的原则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在这里,杜林企图摆脱和越过科学直接把握世界的本质。

哲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旧的本体论哲学就是这样规定哲学的对象的,古希腊早期的哲学任务是研究事物发展的原因、原因的原因以及终极原因,以至于哲学成为了一切知识的总汇,乃至于出现哲学原子论,就是这种哲学理念的结果。

(二)杜林认为哲学原则是一切知识和意志的终极成分。

杜林把存在形式的原则看作为构成各种知识和意志的简单成分,就好像物体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一样,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分解为一些简单的、终极的成分,或基本原则。

只要发现了这些原则,就可以获得对一切事物的解释。

这些原则适用于一切事物,包括人们未接触过的和根本不知道的事物在内。

正因为这样,杜林进一步断定,有了这些基本原则,哲学就成为科学说明世界的统一体系所需要的最后补充,也就是在科學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要靠哲学的“原则”来作补充性说明。

这样,哲学就成为包打天下的英雄。

(三)杜林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系是原则在先。

杜林把哲学对象分成三类:适用于一切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一类,此外还有两类,即自然界和人类世界。

香蕉茶——《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香蕉茶——《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作者:香蕉茶伍玖叁肆零捌玖柒玖读《反杜林论》有感《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观点非常具有准确性和预见性。

这部著作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它不仅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而且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在哲学部分中,杜林极力反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其基本观点就是“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也是有限的。

”这个观点暴露了他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实质。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驳斥了杜林的错误观,能够极大的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恩格斯指出:“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定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还是向后,向上还是向下,向左还是向右。

”恩格斯利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揭示了杜林观点的荒谬性。

从而警示后人不要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恩格斯不但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而且驳斥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观点,全面地论证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此外还揭露了杜林假社会主义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指出,在大约十六世纪,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

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恩格斯还高度概括并解释了物质运动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这对于后来人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所以,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我们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通过此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无知的杜林,无论是物理化学抑或自然哲学,他都将形而上学发挥到了极致。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恩格斯反杜林论》是一部批判哲学家杜林观点的重要著作,它对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辩证的分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恩格斯对杜林观点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首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指出,杜林的唯心主义思想是一种对物质世界的否定和对精神世界的肯定,这种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的背离和否定。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而唯心主义则是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歪曲,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和歪曲。

通过对杜林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恩格斯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立场和对唯物主义观点的坚持。

其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形而上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指出,杜林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种对世界的片面和静止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静态和不变的理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一种对世界的动态和发展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变化和发展的理解。

恩格斯认为,形而上学思想是一种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歪曲,它是对世界的片面和静止的理解,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一种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对世界的动态和发展的理解。

通过对杜林的形而上学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观点和对形而上学思想的批判。

最后,通过阅读《反杜林论》这部著作,我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我认识到,唯物主义是一种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而唯心主义则是一种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歪曲,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和歪曲。

我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是一种对世界的片面和静止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静态和不变的理解,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一种对世界的动态和发展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变化和发展的理解。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这本书是俄罗斯哲学家伊万·伊里奇·沃洛申尼采夫于1924年写成的,它是对杜林的《科学的逻辑》这本著名的逻辑学教科书的批判和反驳。

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和批判精神,而且也启发了我重新审视逻辑学的重要性。

作者首先指出了杜林的逻辑学在认识论上的问题,即杜林所提出的“形式化思维”模型的局限性。

形式化思维模型将事物抽象成符号和公式,但是它无法完全捕捉到现实中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只有当符号和公式与现实紧密联系并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变化性时,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指导。

其次,作者还通过对杜林的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逻辑学思想的批判,论证了逻辑学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

作者认为,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中,逻辑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不仅决定着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方向,而且在个人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作者还指出了杜林的信仰普遍主义的缺陷。

杜林将符号逻辑和原则逻辑奉为科学的“头等公民”,否认认识历史和实践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学科的差异,力图将逻辑学作为普遍的、普适的方法论运用于各个领域中。

然而,实际上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逻辑学方法,避免建立在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基础上,从而产生的科学理论与现实相离甚远。

读完《反杜林论》这本书,我对逻辑学的认识更加深入。

逻辑学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现实,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逻辑学不仅涉及到哲学和科学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和决策。

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逻辑学的学习和应用非常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复杂的信息中分析出一条条线索,从而更好地把握事实,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杜林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反驳,展现了自己对科学、理性和人类发展的独特见解。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作者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认为杜林的观点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上。

杜林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和中立性,认为科学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形式,与社会和历史无关。

然而,作者指出,科学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也受到权力和利益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学与社会割裂开来,而应该将科学放在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中进行理解和分析。

其次,作者对科学的本质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学看作一种客观的知识形式,而应该将科学放在历史和社会的背景中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最后,作者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社会不平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科学、理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展现了自己对科学、理性和人类社会的独特见解。

这部作品不仅对我个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对科学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反杜林论读后感

大学生反杜林论读后感

大学生反杜林论读后感首先,我被《反杜林论》中提出的个体主义所吸引。

书中罗曼·罗兰指出了理想主义革命运动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主张个体主义是更好的选择。

他认为,个体才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想、感受和需求。

这种个体主义的观点让我深思。

在过去的求学过程中,我常常追随别人的意见和期望,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往往被他人的期望和社会的标准所左右,而无法真正做到独立思考和坚持自己的想法。

《反杜林论》告诉了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应该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而不是被他人牵引。

其次,《反杜林论》还使我深入思考了现实主义的意义。

现实主义强调实践与经验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和改变。

罗曼·罗兰认为,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虽然有着美好的愿景,但实际上无法实现。

唯论理主义只会让人陷入梦幻和虚假的幻觉之中,而现实主义则更加接地气,注重实际生活和实践经验。

通过坚持现实主义,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这让我深思——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高分和名次,却忽略了对真正知识的追求和内心的需求。

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和社会。

实际上,我也常常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希望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社会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因此,我对现实主义的观点深表认同,认为只有坚持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现实和实现个人的价值。

读完《反杜林论》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书中,罗曼·罗兰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追求真实的幸福和成就感。

他反对那种只为了达成大众期望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行为。

这点对于我来说尤为有意义。

在大学的求学过程中,我常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我开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努力去追求。

我知道自己有着独特的才能和兴趣,我要勇敢地追随内心的声音,努力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辩护。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反杜林论》的读后感。

一、关于真理的追求《反杜林论》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

真理是普遍的、绝对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握。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性和普遍性原则,不断克服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干扰。

这个观点启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轻易受到任何主观情感的影响。

同时,要尽可能地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寻求真理为目标。

二、关于阶级斗争《反杜林论》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个观点启示我们,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应该积极开展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

在阶级斗争中,我们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它要求我们要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反杜林论》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读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之暴力论有感

读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之暴力论有感

读《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之暴力论有感郑瑞琦广告2010221102200003《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是以《反杜林论》这个名称载入史册的,《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

这部著作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在这里我要就该书的第二编政治经济学中的暴力论一节,谈谈我的读后感受。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中,对杜林先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予以了精彩的反驳,首先,他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以自身的理解和分析方法出发,指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之后,他再引出杜林先生的看法。

在杜林先生看来,这里所涉及的不是历史的发展规律,而是自然规律,是永恒真理。

接着,便以严密的逻辑论证将杜林先生这些歪曲的观点逐个击破。

恩格斯对杜林理论的反驳是非常巧妙的。

他并没有将自己那套具有严密逻辑的思维方式强加于杜林先生的身上。

相反,他十分“尊重”自己的反驳对象,“恭敬”地采用杜林先生的举例论证法,同样是鲁滨逊和星期五这两个著名男人的故事,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以下主要是我读了《暴力论》之后的一些想法。

杜林先生的理论说:“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而经济的依存不过是一种结果或特殊情形,因而总是次等的事实。

……但是本源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是从间接中的经济力量中去寻找。

”为了证明暴力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杜林先生编造出鲁滨逊“手持利剑”把星期五变成自己的奴隶的例子,想要说明暴力奴役是鲁滨逊的出发点,在星期五的劳动中获得好处只是附带的“次等的结果”。

但事实明显不是这样的。

鲁滨逊之所以奴役星期五,是因为他要获得星期五创造出来的多余的那部分生活资料。

只有在有利可图的时候,人们才会去“奴役”一个需要他们供养的劳动力,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篇一: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反杜林论》读书笔记0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占英春《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1876年9月-1878年6月写的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义者杜林的著作。

这部著作通过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系统地论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受的体会是:第一点人在做学问或做事情时要独立思考,思维要活跃或是逆向思维,不要人云亦云,毫无创新。

第二点,要认清事情或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违反规律去努力,不然最后反而会南辕北辙,离真理越来越远,不过任何事情或是理论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个理论或是学科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的,都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

书中的内容理解如下:它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先验主义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不同,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价值在于提供科学地认识世界的一般观点和方法,它在书中阐明了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坚持了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

简明地业务水平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批判了杜林“原则在先”、“世界统一于存在”等关于物质和意识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思想。

书中系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矛盾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

书中批判了杜林在道德、真理、平等和自由等方面及思维方式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之间关系等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关于道德原则是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世界包括人类及“人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终极真理的唯心史观,明确地指出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历史性、阶级性以及社会存在的关系。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针对杜林关于离开客观规律的绝对自由的谬论、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反杜林论第二编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第二编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第二编读书笔记《反杜林论第二编》是一本充满思想火花的书,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遍。

你看啊,书里的那些观点,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的风景。

每次翻开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个老朋友聊起来,那个朋友总是能抛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见解。

哎,真是让人感叹,谁说书本枯燥?这本书可真是充满了活力。

书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讲到了哲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你说,哲学这东西听上去高大上,实际上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可没什么两样。

就像吃饭一样,不能光吃米饭,还得有菜。

哲学也是,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不会觉得干巴巴的。

作者总是提醒我们,不要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就好比是闭门造车,没准最后造出辆四不像。

生活需要多一点实践,这才是真理的钥匙嘛。

书里还讨论了社会和经济的关系。

那些经济学的理论,乍一看让人觉得有点复杂,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人跟人之间的事。

就像是朋友间的借钱,谁借谁还,谁欠谁的人情,都是一笔账。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例子把这些理论给讲得明明白白,让人很容易就能理解。

真觉得他就像一个幽默的老师,生动又不乏趣味,把那些难懂的概念都化成了生活中的小故事,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再说到革命的问题,作者可真是直言不讳。

他认为,革命不是空想,而是要动真格的事。

这就像打游戏,光说不练是没用的,得拿起手柄来亲自操作。

你得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怎么才能打到那个Boss。

这个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跌跌撞撞在所难免,但只要心里有个谱,就能迎刃而解。

看得我也是热血沸腾,真想去参与一些什么,哪怕是为了一点点改变。

生活总要有点激情嘛!这书里还有一段关于人性的探讨,真的是让我想了不少。

人性这东西啊,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人们总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有时候就像小猫追逐线球,眼睛只盯着那一小块。

可是,书里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是要打破这种狭隘的利益观。

得学会把自己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看问题。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放眼天下”,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得有长远的眼光。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一)正文:《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著作第一次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论述了其内在的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在再版和三版中,恩格斯分别做了改动,由于没有找到单行本,所以我所读的是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0卷不仅收录了《反杜林论》全文,而且收录了恩格斯在写作过程中准备的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较之与单行本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来说又丰富了许多。

《反杜林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三版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其中在序言中,恩格斯交代了写作背景,杜林的唯心论和先验论伪装成科学,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严重危害着德国党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开始勇敢地反击杜林,完成巨著。

引论共有20小节,分为四大段,第一段是1小节主要交代了现代社会主义的阶级根源和理论根源;第二段是2--6小节讲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段是7--14小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第四段是15-20小节分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第一编:哲学编三、分类。

先验主义全文共22小节,1-9小节批判了杜林的原则在先,自然、社会在后”的认识论,揭示了其唯心主义本质,10-11小节批判了杜林终极真理的真理观,12-22小节从数学的角度批判了杜林的先验论。

杜林认为:只要是人的意识对某一系列的认识或刺激,或者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问题,这些形式的原则就应当是哲学。

”这就是他的从思维而非外部存在中获得的原则。

恩格斯深入地批判了他的观点,认为这是同黑格尔一样的唯心论,进而阐述了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未就是发现,它们都是从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共7篇)(精简版)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共7篇)(精简版)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共7篇)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共7篇)篇一:《反杜林论》读书笔记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著作《反杜林论》《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杜林的论战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部伟大著作。

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彻底批判了机会主义者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和列宁对《反杜林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马克思指出,这部著作“不仅普通工,而且真正有科学知识的人,都能够从恩格斯的正面阐述中汲取许多东西”。

列宁认为这部著作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并且指出它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反杜林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反杜林论》写于1876-1878年间,先以论文的形式陆续发表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7月汇编出版。

这部著作绝不是恩格斯“内心激动”的成果或“纯学术争论”,而是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产物。

恩格斯在初版序言中,对这本书的写作原因做了扼要的说明。

19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这一时期,欧美各国工人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在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各国党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积聚革命力量,准备未来的战斗。

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中心,已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

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资产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剥削的加深,无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工人运动蓬勃高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工人政党实现统一,对统治阶级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德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同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一方面又大肆宣扬各种浅薄庸俗的折衷主义,企图瓦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读书笔记反杜林论

读书笔记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简介《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写于1876-1878年间,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德国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7月汇编出版。

1880年,恩格斯应保·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的三章(《引论》的第1章以及第3编的第1章和第2章)改写成了一篇独立的通俗著作,最初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后来又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题出版。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E•杜林假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系统地论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揭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崇高的战斗风格,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写作背景主要分为国外背景和国内背景。

国外背景是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处于迅速发展的年代,垄断组织在经济中占据重要作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也在逐渐加强。

相比之下,无产阶级的力量却日益壮大,工人运动广泛发展。

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直接领导和影响下,先后成立了群众性的工人政党和组织。

马克思主义成为各国工人政党的指导思想。

国内背景是普法战争之后统一后的德国自上而下的实现了统一,成为了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

此时,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人阶级身受双重压迫。

随着工人运动蓬勃高涨,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

1875年5月,在哥达城爱森纳赫派(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拉萨尔派(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成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刚刚合并的党理论上十分薄弱,在统一过程中对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观点作了难以容忍的让步。

学习恩格斯《反杜林论》(2)——否定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

学习恩格斯《反杜林论》(2)——否定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

学习恩格斯《反杜林论》(2)——否定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但是,就其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十八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学说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8页)这里表明了“现代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和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两方面的考察。

也就是说没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导致的经济危机的认识和反思,就不会产生“现代社会主义”理论。

所以它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根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良药。

否定阶级斗争和否认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压根就是与“现代社会主义”理论背道而驰的。

同时,恩格斯形式上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一步科学化,把它置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现实基础之上,赋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具有了实际的可操作性。

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种界限,超过这个界限它就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事物,忘了它们相互间的联系;看到它的存在,忘了它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第61页)这里对形而上学一分为二了,肯定它在极小的范围内是正当的和必要的,但是超出一定界限就不正确了。

并且他对形而上学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它看到一个一个事物,忘了它们相互间的联系;看到它的存在,忘了它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反杜林论》的第三编是有关社会主义的,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历史、理论、生产、分配以及国家,家庭,教育。

下面分别讲述一下我对这五个部分的见解和看法。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在十八世纪哲学家们追求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改变之前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就在此时出现了,然而作者并不认为这是最完美的社会,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解决富有和贫穷的对立,反而形成了严重的阶级矛盾,社会还是存在许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犯罪、欺诈、贿赂等。

这与启蒙学者之前设想构建的社会相比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那个时候,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处于胚胎阶段,社会还是由资产阶级统治。

无产阶级是一个被压迫的受苦的阶级,是从无财产的群众中分离出来的。

他们还完全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

这种历史情况决定了早期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基础。

所以就产生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种空想社会主义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其中也有一些可取之处。

例如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傅立叶和他的同时代人黑格尔一样巧妙地掌握了辩证法。

他认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时期,但是也有它的下降时期。

这是在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这一部分多处针对杜林先生对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解进行了纠正。

并对杜林本人对欧文、傅立叶等人的社会主义观点的刻意抹黑的做法进行了讽刺和鄙视。

第二部分则重点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该是人们凭空猜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生产的现实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的。

作者十分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用大量事实清楚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即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导致产生新的生产方式,而当时出现的新生产方式即为社会化生产。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社会化生产就是让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不归个人所有。

当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按照社会计划利用这些生产资料的时候,人们就不再被他们自己的生产资料所奴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一)正文:《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著作第一次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论述了其内在的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在再版和三版中,恩格斯分别做了改动,由于没有找到单行本,所以我所读的是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0卷不仅收录了《反杜林论》全文,而且收录了恩格斯在写作过程中准备的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较之与单行本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来说又丰富了许多。

《反杜林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三版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其中在序言中,恩格斯交代了写作背景,杜林的唯心论和先验论伪装成科学,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严重危害着德国党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开始勇敢地反击杜林,完成巨著。

引论共有20小节,分为四大段,第一段是1小节主要交代了现代社会主义的阶级根源和理论根源;第二段是2--6小节讲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段是7--14小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第四段是15-20小节分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第一编:哲学编三、分类。

先验主义全文共22小节,1-9小节批判了杜林的“原则在先,自然、社会在后”的认识论,揭示了其唯心主义本质,10-11小节批判了杜林终极真理的真理观,12-22小节从数学的角度批判了杜林的先验论。

杜林认为:“只要是人的意识对某一系列的认识或刺激,或者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问题,这些形式的原则就应当是哲学。

”这就是他的从思维而非外部存在中获得的原则。

恩格斯深入地批判了他的观点,认为这是同黑格尔一样的唯心论,进而阐述了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未就是发现,它们都是从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杜林认为:“纯数字是具有脱离特殊经验和现实的世界内容而独立的意义”,而恩格斯批判“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四、世界模式论全文共33小节,1--14小节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即存在的统一性;15--33小节批判杜林质与量的概念。

这是一章关于世界本原的文字,世界统一于什么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

由于我们把自己的仿佛像框子一样的统一思想扩展开来,所以任何必须进入这个思想统一体的东西都不能保持某种两重性。

但是任何东西也不能避开这个思想统一体。

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

”而恩格斯反驳说,“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也就是存在是包罗万象的,即任何东西都是存在的。

”杜林所说的“存在”要么是过分抽象的,要么是十分具体的,而世界是不可能统一于这种存在的。

“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在质与量的关系上,杜林认为:“和质相对立的是量的概念,这个量是同种的,其中再没有种的区别”,“人们不管一切量的渐进性,而只是通过质的飞跃从无感觉的领域进入感觉的领域,关于这种飞跃,我们。

可以断言,它和同一特性的单纯的渐进有无限的差别”。

这是黑格尔的度量关系的关节线。

就好像在问,什么样才是米堆,杜林先生回答,十粒米就是米堆了,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但我认为杜林的这种观点与庸俗进化论是不是两个极端的观点呢?五、自然哲学。

时间和空间本章共41小节,1-22小节讲时间、空间的无限性,23-41小节讲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批判了杜林用数上的无限定义时间、空间及力学上的无限。

六、自然哲学。

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全文共27小节1-17批判杜林机械力的运动观,18-27小节从热之唯动说角度批判杜林的运动观。

杜林把事物的运动归结为机械力是运动的基本形式,而且杜林认为事物静止时的做功为零,而热之唯动说认为热仅仅来源于运动,这显然是错误的。

恩格斯借以阐述了观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运动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

七、自然哲学。

有机界本章共47小节,1-8小节指出从无机界向有机界转化只是量变的观点是错误的,9-38小节剖析了杜林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曲解,39-47小节科学地评价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万物皆变,繁殖过剩,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新种生成,这样构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

八、自然哲学。

有机界(续完)本章共36小节,1-22小节分析生命的基本特征,23-27小节阐述新陈代谢是否是生命的特征,28-36小节批判杜林的生命观。

杜林的生命观认为:“无机界也是一个自我完成的活动的体系;但是只有在真正的分化开始时,只有在物质循环从一个内在的点,按照一种可以转化为较小形体的胚胎形态,通过特别的管道来实现时,才能从比较狭窄和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谈真正的生命”;“在自然界中,从最低级的到最高级的一切组织都是以一个简单的类型为基础的”;“感觉就是种差,即动物的绝对的标记”,“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总是真正的生命过程独具的特征”。

这些就是杜林的四个生命特征,实际上他们是矛盾的。

既然是有分化那就不能说从低级到高级的一切组织都是以一个简单的类型为基础;既然否认植物的感觉,那么就不能说是既定的模式。

九、道德和法。

永恒真理本章共29小节,1-7批判杜林在真理、道德上的错误观点,8-22小节批判杜林绝对主义的真理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23-29小节批判扗林的永恒道德观,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

杜林认为,道德的要素必定“以一种协调一致的方式。

重新出现于人以外的一切生物中,在这些生物中,能动的悟性必须自觉地调整以本能形式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

不过对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

但是除此以外,下面的想法始终是一种有益地扩展眼界的思想:我们设想,在其他天体上个人的和公共的生活必须遵循一种模式,这种模式。

不能废弃或避开合理地行动的生物的一般的基本规章。

”这样子,杜林认为自己的道德观适用于一切生物和天体。

同时,他进一步认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

因此,把认识的正确性设想成是受时间和现实变化影响的,那完全是愚蠢”。

这就是杜林荒谬的绝对真理观和永恒道德论。

恩格斯反驳道:“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用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因而对精确的科学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是无用的;但是如果我们企图在这一领域之外把这种对立当做绝对有效的东西来应用,那我们就会完全遭到失败;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对于道德观,恩格斯阐述道:“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善的产物。

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

”十、道德和法。

平等全文共33小节,1-5小节指出杜林研究社会的方法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6-25小节指出抽象的平等是不存在的,杜林的平等观是虚伪的、超阶级的、并且是抄袭卢梭的,26-33小节阐述平等观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杜林认为:“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主,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首先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

”因此,“道德正义的基本形式就被表述出来了”;“同样,法律正义的基本形式也被表述出来了,因为为了阐发根本的法律要领,我们只要有两个人的十分简单的和基本的关系就够了。

”“当然,也存在着可以允许的隶属关系,但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不应当到两个意志本身的活动中,而应当到第三个领域中去寻找”。

“在野兽和人混合在一个人身上的地方,人们可以以第二个完全人性的人的名义提出问题:他的行为方式,是否应当象所谓只是人性的人相互间所表现的那样呢。

所以我们关于两个在道德上不平等的人----其中一人在某种意义上带有特有的兽性----的假定,就是按照这种区别而能够在人的集团之中和各个集团之间。

遇到的一切关系的典型基本形式。

”“暴力能够使得对它们那种由于本身荒谬而处于敌对地位的愿望进行压服,即促使促使这咱愿望返回共同联系之中,成为不可必要。

异己的意志在这里也被认为是有平等权利的;但是由于它的危害活动和敌对活动的荒废性,它就引起了平等化,如果它遭到暴力,那末它只是受到它自身不正义的反作用而已。

”从杜林大段大段的陈述中,不难看出,他认为人的平等是绝对的,而且这种平等是抽象的,而不平等是两个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施行暴力的结果。

恩格斯通过分析自发公社、奴隶制的、封建制(基督教)、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平等与不平等,总结道:“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

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

”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

十一、道德和法。

自由和必然本章共54小节,1-27小节揭露杜林在法学上的错误观点,18-32小节批判杜林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谬论并阐述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33-37小节批判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38-54小节批判杜林的庸人哲学。

恩格斯首先揭露和批判杜林在法学上的错误观点。

杜林认为“在上,法学。

前进得不远;成文的民法是不正义,因为它确认以暴力为基础的所有制;刑法的自然基础是复仇。

”前面分析过杜林对于平等的认知,在这儿理解他就不难了。

恩格斯列举了杜林对拉萨尔案件等的分析,说明了杜先生对于法学的无知。

杜林在探讨了法之后认为在讨论道德和法之前要好好地研究一下自由和必然,于是他分析:“代替一切关于自由的伪学说的,应当是以经验为根据的这样一种关系的特性,在这种关系中,一方面是合理的认识,另方面是本能的冲动,双方好象是联成一个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