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智慧之窗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创造性思维
(开场白)
抛弃“常识”
首先,请你解答下面这个问题。注意,至少要花五分钟的时间好好思考一番。
这里有一瓶葡萄酒,盖着软木塞,不巧的是,现在什么开塞器也没有。请问:要想既不
打碎酒瓶、又不在木塞上钻小洞,而喝到瓶中的酒,该怎么办好?
你能轻而易举地解答这个问题吗?
不用说,毫不费力正确地解答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也确有些人为此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却最终仍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把软木塞抠进瓶里”——这就是该问题的答案。多么简单啊!可我们有时竟怎么也想不出来。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常识“束缚”了思考,使得我们总认为软木塞只能拔出,不然就不可能倒出瓶中的液体。
而且,一旦拔出来的木塞还要发挥它作为“塞子”的作用这一“常识”,更使问题的解答变得困难。如果你成了这种“常识”的俘虏,不能超越习惯地去加以考察,就根本想不到这问题的答案,因为该问题的本质就是利用了人们习惯依赖于“常识”这一心理因素。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储存着从孩提时代就记住的“常识”,毋庸置言,这些常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时非但不起任何作用,还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碍。对既缺少知识又没有常识的幼儿、或是黑猩猩之类来说,某些易于反掌的事情,有时我们成人做起来反而意外地困惑费解,甚至无从下手,就是因为丰富的知识及常识反过来阻碍了我们的思考。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先不要说别人有多可笑吧,以前我自己就曾被这种“常识”开过玩笑,遭到过无情的嘲弄。
战后不久,物资相当缺乏。有一天,在站前的广场上,一个男了站在一块大招牌旁,上面大书“驻日美军货”,他正拼命兜售着堆积如山、
包装纸上字码是横排着的肥皂。那年代的国产肥皂,就象是用粘土粘上砂子般的东西。所以,当时我想:这么富有魅力的商品岂能放过。于是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大箱。回家马上用它擦脸洗手,谁知洗擦之处火辣辣地作痛,不一会还东一块西一块地红肿起来。我觉得奇怪,重新打开肥皂箱,仔细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分钟之前我还坚定不移地认为是货真价实的舶来品,原来竟是一堆胡乱排列着英文宇母的地地道道的冒牌货。
“欺诈!”我这才如梦初醒,飞快向车站跑去。幸亏那骗子还在那里大声叫卖,我上前一把抓住他,责问为什么干诈骗勾当。谁知,他却气势汹汹地反驳道:“谁曾说过这是进口肥皂?”“你怎么赖帐,你瞧……。”我手指着旁边的大招牌,读了一半,不觉又大吃一惊:招牌上虽确确实实写着“驻日美军货”五个庞然大字,可是在其下方还写着“火柴”这两个极不显眼的小字。而且,再仔细一看,紧挨着堆积如山的肥皂旁边还果真放着几盒进口火柴。
我无言对答,象一只瘪掉的气球,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去。
回想起这件事,我发现这里面埋伏着各种各样“常识”的陷井。
首先,人们头脑里含有这样一种常识:大贱卖的广告招牌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堆放在旁边的大宗商品,因而我也自然不加思索地把“驻日美军货”的大招牌和旁边的大堆肥皂联系起来。
其次,包装纸上的文字如全是横写的,那么这商品必然是舶来品,而舶来品
比国产品要好得多。这又是人们的一种“常识”。因此,我也竞迷信得连箱里货色都不好好查看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下来。
事后我自然后悔:至少在那时应该接受这样一种“常识”——“马路商人”的道德水准是极其低下的。
抛弃“老经验”
你见过魔术师那令人眼花缭乱、变幻多端的表演吗?他们从口袋里变出事先藏在里面的豆子时,只要造成一种只是手伸进口袋里的“常识必然性”,即可令观众为之瞠目,惊叹不已。
可以设想这么一种办法:装作擦汗。在从口袋里掏出手帕的同时拿出豆子。但是观众对这种趋取出手帕之机而拿出豆子的动作,观察反映极为敏感。就是说,这种办法对魔术师来讲充满了很大的危险性。
但是,如果将同样的动作改成把手帕放进口袋里的样子,出人意外,观众就不会注意到那是为了取出豆子。其具体做法如下。
取手帕时,不同时拿出豆子,只是先真的拿出手帕,揩揩汗。这样做,观众满以为可以看出魔术师会将手帕和豆子一同取出的破绽,个个睁大眼睛注视着,然而这对魔术师来说,正好给观众造成把手伸进口袋的“常识必然性”,因而在将手帕放进口袋的动作过程中,能从容不迫地取出豆子来,而此时,观众受常识的束缚,已无法识破他的变戏法了。
由此看出,欺诈和魔术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我们的“常识”,击中了我们心理上的盲点而取得成功的。
那么,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被“常识”、“老经验”束缚住呢?
我认为,那也许是人的大脑组织过于精密的缘故吧!
为了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许多人都不得不时时刻刻遇到事要动脑筋,倾注一番思索,这样,大脑就容易产生疲劳,想休息,思想上偷一下懒,尤其是当碰到对某些以前自己曾亲身经历并依评常识去处理而又没有什么不恰当的问题时,就更不愿让大脑去多费思考了。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能老是被“常识”束缚,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养成自由活泼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对此,我向来很注意,因而在一次参加高考监考中,竟获得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
如何捕捉出题者(对方)的心理
本来,高考监考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差事。我平素化学知识贫乏,那天,我在监考中不
知干什么才好,无意中瞟了一眼化学试卷,所看到的,只是试卷上排列着许多莫名其妙的符号,凭直感,我想这是一道较长的理解题(选择题),题下方还列着如下几个化合物的名称:
a)盐化第二铁b)硝酸镍
c)硫酸铜d)盐化第二铜
e)盐化第二水银
意思很明白,这道题目要求考生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我思索着这道题目,突然心里进发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难道就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而不是依靠化学知识去寻找这道题目的答案吗?
我想,出题目的人在出题的过程中,必然会留下情感运动的轨迹,我们只要循着这个轨迹,即便化学知识贫乏,恐怕也能推理出答案来。那么,轨迹在哪里呢?我着迷似地思索起来,最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假如我是出题目的人,会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