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34页PPT
合集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代谢过程:
酶诱导作用 酶抑制作用
排泄过程:
竞争拮抗肾小管分泌 尿液pH值与肾小管重吸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意义: 药物中毒的解救 如服用碳酸氢钠,可碱化血液和尿液,促进弱
反应性质
定量
可预见性
可
发生率
高
死亡率
低
肝或肾功能障碍 毒性增加
预防
调整剂量
治疗
调整剂量
B型反应 定性 无 低 高 不影响 避免用药 停止用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基础
(一) 药物因素 1、药物不良反应
有毒性作用、停药反应、依赖性、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 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 1、遗传因素对药动学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环节 都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而有差异。
例如幼年型恶性贫血、遗传性甲状腺素结合球 蛋白缺陷、乙酰化多态性、CYP2C19的遗传多态性与 抗溃疡治疗、过氧化氢酶缺陷、司可林窒息、有机 阴离子转运肽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联合用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广义是指联合用药时疗效或毒性的变化。 狭义是指联合用药时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 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 ① 药剂学药物相互作用 或体外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庆大霉素与羧苄西林 过酸药与过碱药 盐酸氯丙嗪与异戊巴比妥钠
最新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临床药理学课件幻灯片课件
近年来,国际药物监测工作的队伍正在日益壮 大,一些制药企业和药学研究工作者也参予了ADR监 测工作,并通过实验研究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对ADR信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ADR监测的范围 已扩大至传统草药的安全性、药物毒理学以及对药 物安全性作持续观察。此外,UMC正在按照“埃利斯 宣言”关于促进药物安全信息交流的精神,进一步 拓展药物安全信息工作。
5(4.4%)
耳及听力损害
101
0
0
泌尿系统损害 内分泌系统损害 精神系统异常 呼吸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损害 眼及视力损害
骨关节病变
鼻、口腔及嗅味觉损害
其他表现 总计
80
58 54 40 40 40 31 5 82 5900
20(25%) 2(3.4%)
2(%) 0 0 0 0 0
2(2.4%) 229(3.9%)
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原则: 1、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先后关系。 2、可疑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 3、可疑药物不良反应能否为用药作用、病人的临床状况或其他疗法的影
响来解释。 4、停药或减量后,可疑药物不良应反是否消失或减轻
5、再次接触同样药品后,同样反应是否重新出现 。
• 原因: • 一是动物与人存在种属差异,人体上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些在动物身上不能表
现出来; • 二是由于临床试验病例少、试验过程短、对试验对象的选择和用药条件控制
严格、以及试验目的单纯等,对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低(少于1%)及 在特殊人群中才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不易被发现。 •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虽然十分重要,但过多的试验无 助于进一步了解药物临床安全性,而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有利于 及时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频率。 所以,应强化上市药品的安全性临测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精品PPT课件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也称生理依赖性 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13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
Ø是指反复用药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在 精神上驱使人们有要周期连续用药的欲望。 Ø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 Ø“精神依赖性”已完全取代“习惯性”这一术语。
Ø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而出现的症状。 Ø多与原有病情不同。 Ø如停药反应为原有病情并症状迅速加重或加剧的现 象,称为反跳现象(rebound phenomenon)。
16
(9)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癌,致畸胎
Ø 药物损伤DNA、干扰DNA复制所引起的基因变异 或染色体畸变称为致突变;
Ø 抗肿瘤药、某些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抗精神病药物、非那 西丁等。
统功能。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体内蓄积逐渐发生的,多损害肝、肾功能。
”致突变,致癌,致畸胎的作用,称为三体有损害的作用。 广谱抗菌药:二重感染。
9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最低 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给药方法:
误用、滥用:配伍不当,滥用发生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口服药引起消化道反应。 用药持续时间:长期用药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减药或停药:激素停药发生的反跳现象。
特点: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可以预料的。
6
(2)毒性反应:
Ø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Ø毒性是药物过量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 性较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Ø是可以预知的。 Ø因此企图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增加疗效是有限的, 也是危险的。
7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立即发生的,多损害胃肠道、循环、呼吸及神经系
13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
Ø是指反复用药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在 精神上驱使人们有要周期连续用药的欲望。 Ø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 Ø“精神依赖性”已完全取代“习惯性”这一术语。
Ø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而出现的症状。 Ø多与原有病情不同。 Ø如停药反应为原有病情并症状迅速加重或加剧的现 象,称为反跳现象(rebound phenomenon)。
16
(9)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癌,致畸胎
Ø 药物损伤DNA、干扰DNA复制所引起的基因变异 或染色体畸变称为致突变;
Ø 抗肿瘤药、某些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抗精神病药物、非那 西丁等。
统功能。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体内蓄积逐渐发生的,多损害肝、肾功能。
”致突变,致癌,致畸胎的作用,称为三体有损害的作用。 广谱抗菌药:二重感染。
9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最低 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给药方法:
误用、滥用:配伍不当,滥用发生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口服药引起消化道反应。 用药持续时间:长期用药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减药或停药:激素停药发生的反跳现象。
特点: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可以预料的。
6
(2)毒性反应:
Ø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Ø毒性是药物过量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 性较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Ø是可以预知的。 Ø因此企图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增加疗效是有限的, 也是危险的。
7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立即发生的,多损害胃肠道、循环、呼吸及神经系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合理用药学习班ppt课件
2019/11/28
合理用药培训班
9
2.与药物剂量无关(B型反应): 某些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而被称为B型不良反应。 B型不良反应较少见,发生率低于5%,死亡率高。由
病人敏感型增高所致,常表现为对药物反应发生质的改变, 可能是遗传药理学变异引起,或者为获得性药物变态反应, 大多数具有遗传药理学基础的反应只有在病人接触药物后 才能发现,因而难以在首次用钥匙预防这类不良反应发生, 例如,异烟肼主要经乙酰化反应代谢,在慢乙酰化者中, 肝脏N乙酰化酶活性低,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 (polvneuropathy),是由遗传决定的毒性反应。本垒特点: ①罕见②非预期③较严重④时间关系明确
2019/11/28
合理用药培训班
11
3.C型不良反应 一般指A型和B型之外的异常反应,一 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难以预测,常以疾病方式出现,如糖尿病、癌症、肝肾 功能损害等。机制不清。特点:①背景发生率高。②非 特异性。③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④潜伏期较长。⑤不 可重现。⑥机制不清。
2019/11/28
合理用药培训班
10
区别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别是治疗和防止不良反应发 生的基础。A型和B型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和区别概括于 下表。
与剂量有关(A)
反应性质 定量
可预见性 可
发生率
高
死亡率
低
肝肾功能 毒性增加
预防
调整剂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
调整剂量
与剂量无关(B) 定性 不可 低 高 不影响 避免应用 停止用药
(四)按发生机制分类 可分为A、B、C、D、E、F、G、H、U 等共9类。
2019/11/28
合理用药培训班
临床药理课件: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2.血管炎和血清病
3.血管神經性水腫
2 藥物 不良 反應 和藥 源性 疾病 的診 斷和 處理
(一)診斷藥物不良反應的主 要依據
(二)藥源性疾病的治療原則
(三)藥源性疾病的診斷和處理
(一) 診斷 藥物 不良 反應 的主 要依 據
1.是否以往有類似的文獻報導
2.判斷藥物不良反應應考慮其時序性
3.發生時間後通過停藥、撤藥,症狀得到 改善,發生 機制可能是由遺傳藥理學變異引起, 也可能為獲得性藥物變態反應。如氯
黴素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4、根據不良反應的性質進行分類
副 作 用
毒 性 反 應
後 遺 效 應
依 賴 性
特 異 性 反 應
變 態 反 應
三 致 反 應
停 藥 反 應
二、
藥 物 不 良 反 應 的 發 生 機 制
亞 急 性 不 良 反 應
潛 伏 性 不 良 反 應
2、根據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不同進行分類
輕
中
重
度
度
度
不
不
不
良
良
良
反
反
反
應
應
應
3、根據不良反應與藥物製劑有無關系進行分類
A型 不良反應
B型 不良反應
A型不良反應 B型不良反應
A型不良反應與用藥劑量有直接關係, 是指由於藥物的藥理作用增強而引起 的不良反應,其嚴重程度直接與所用 藥物劑量成正比,A型不良反應是藥
藥物不良反應與藥源性疾病
內容
第一節 藥物的不良反應 第二節 藥源性疾病 第三節 關於中藥的不良反應問題
第一節 藥物的不良反應(ADR)
世界衛生組織(WHO)
定
義
3.血管神經性水腫
2 藥物 不良 反應 和藥 源性 疾病 的診 斷和 處理
(一)診斷藥物不良反應的主 要依據
(二)藥源性疾病的治療原則
(三)藥源性疾病的診斷和處理
(一) 診斷 藥物 不良 反應 的主 要依 據
1.是否以往有類似的文獻報導
2.判斷藥物不良反應應考慮其時序性
3.發生時間後通過停藥、撤藥,症狀得到 改善,發生 機制可能是由遺傳藥理學變異引起, 也可能為獲得性藥物變態反應。如氯
黴素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4、根據不良反應的性質進行分類
副 作 用
毒 性 反 應
後 遺 效 應
依 賴 性
特 異 性 反 應
變 態 反 應
三 致 反 應
停 藥 反 應
二、
藥 物 不 良 反 應 的 發 生 機 制
亞 急 性 不 良 反 應
潛 伏 性 不 良 反 應
2、根據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不同進行分類
輕
中
重
度
度
度
不
不
不
良
良
良
反
反
反
應
應
應
3、根據不良反應與藥物製劑有無關系進行分類
A型 不良反應
B型 不良反應
A型不良反應 B型不良反應
A型不良反應與用藥劑量有直接關係, 是指由於藥物的藥理作用增強而引起 的不良反應,其嚴重程度直接與所用 藥物劑量成正比,A型不良反應是藥
藥物不良反應與藥源性疾病
內容
第一節 藥物的不良反應 第二節 藥源性疾病 第三節 關於中藥的不良反應問題
第一節 藥物的不良反應(ADR)
世界衛生組織(WHO)
定
義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PPT课件1
2018/11/3
25
依赖性(dependence)
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停药时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和不适,从而病人要求继续服药,这种现象称
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为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停药后强烈要
求继续服药,以达到精神上欣快感。
身体依赖性为反复使用某种药停后引起生理功
能的改变而产生的戒断症状。
2018/11/3
剂量过大引起的毒性反应称急性中毒 (acute toxicity)。
长期应用引起的毒性反应称慢性中毒 (chronic toxicity)。
2018/11/3
23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治疗浓度以下
时残存的效应。
有些后遗效应是短暂的(如巴比妥类催眠药
国际社会已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1、WHO与1963年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药物不良 反应监测机构,而后又建立了国际药物监测合 作中心。至1997年已有49个国家参加了国际药 物检测合作中心,并成立了相应的不良反应监 测机构。 2、我国于1989年成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999年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试行),2004年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 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2018/11/3
“反应停”致“海豹样婴儿”
1
蝮蛇抗栓酶致出血
2018/11/3 2
环 丙 沙 星 致 光 敏 性 皮 炎
2018/11/3 3
过 敏 性 紫 癜
环 丙 沙 星 和 诺 氟 沙 星 致
4
2018/11/3
环丙沙星致双手剥脱性皮炎
2018/11/3 5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30页PPT精选文档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引发药物:磺胺类、巴比 妥类、解热止痛药等
多形红斑型损害豌豆 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 形水肿性红斑,中心呈 紫红色,或有水疱,境 界清楚
腔口部分糜烂
可有高热
肝肾功能损害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Ⅳ型)
引发药物:磺胺类,保泰松,苯 妥英钠,链霉素,砷等重金属
潜伏期长,常在20天以上 发病呈进行性加剧 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水肿, 脱屑明显 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程长,1-3月或更长 部分病人可死亡
治
疗
治疗原则:
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 促进体内致病药物排泄,应用抗过敏药物 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支持疗法。
治
疗
轻型药疹:
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一般措施,如加强排泄等
病情轻: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 等,外用止痒的粉/水粉剂
病情较重:激素强的松量30-40mg/d,依病 情渐减量
巴比妥类、酚酞、磺 胺类和重金属盐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①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用药者 ② 皮疹的轻重与药理及毒理作用、用药量无关 ③ 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 皮疹形态各异,少有特异性 ⑤ 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 ⑥ 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发病机制(二)
非变态反应 (1)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 有些药物本身就是 用 (4) 光毒性反应
治
疗
重型药疹:
及早、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防止继发感染:合理选择抗生素 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
盐,输血/血浆/中分子右旋糖酐等。 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治
疗
皮肤局部对症处理:
急性
无渗出 渗出
粉剂 /水粉剂 湿敷
亚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