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观察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观察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合并感染[5,6],患者通常还伴有出血[7],其中 DIC是该疾病引发 的一种合并症,致死率极高[8,9]。DIC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严重出血综合征,患者以凝血功能亢进为临床症状,加上微血管 内血小板聚 集,纤 维 蛋 白 沉 积 [10]。 患 者 的 血 小 板 计 数 显 著 下 降,凝血功能障碍,可引发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所以,及时的 救治和全方位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死亡的重要途径。
[7] 顾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并 发颅内静脉窦 血 栓 的 护 理 [J].中 国 妇 幼 健 康 研 究,2016, 23(s2):213-214.
[8] 刘继秀,刘亚婷,陈莉,等.护患微信群在儿童急性白血病 延续护 理 中 的 应 用 [J].蚌 埠 医 学 院 学 报,2016,41(10): 1377-1379.
当代护士 2019年 3月第 26卷第 7期(上旬)
பைடு நூலகம்
·5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5年 5月~2016年 5月期间接收 的 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 第四届全国 脑 血 管 会 议 制 定 的 脑 梗 死 诊 断 标 准,均 经 CT或 MRI确诊,均为首次发病;②均为急性期后期康复患者;③患者 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患 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 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者根据是否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4例。观察组中,女 15例,男 19例;年 龄 57~76(61.8±2.5)岁;伴高血脂症 11例,伴 2型糖尿病 5例, 伴高血压病 18例;梗死灶为单发者 15例,多发者 19例;病灶部 位有:基底节区 18例,外囊梗死 5例,额叶梗死 5例,顶叶梗死 3 例,丘脑梗死 1例,颞叶梗死 2例。对照组中,女 14例,男 20 例;年龄 56~75(61.9±2.1)岁;伴高血脂症 11例,伴 2型糖尿病 4例,伴高血压病 19例;梗死灶为单发者 16例,多发者 18例;病 灶部位有:基底节区 19例,外囊梗死 6例,额叶梗死 4例,顶叶 梗死 3例,丘脑梗死 1例,颞叶梗死 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 别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功能 训练等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 1.2.2.1 认知疗法 一些患者之所以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多是 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疾病预后充满担忧。护理人员 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患者多认为一旦偏瘫就无法康复从此需 要长期卧床,由此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士应向其讲解偏瘫是可 以逐渐恢复的,但康复过程较长,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克服急于 求成或消极的情绪,主动配合康复锻炼,最终能够重返社会、回 归家庭;由于老年患者对知识接收能力较低,在沟通过程中需反 复讲解,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 结合图片、视频等,帮助其充分理解脑梗死发病原因及在治疗康 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其对脑梗死有一个正确认识,能以良好 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2 支持性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死致残、致死率较高,因此 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 心理变化,及时与其进行沟通,鼓�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结果:68例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均不同程度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有效地配合了临床护理与治疗,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人脑梗塞后遗症脑梗塞疾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均在衰退,很多患者经治疗后成为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慢性病人[1],患者的心里压力比较大,易产生绝望、悲观、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康复与治疗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本文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在57—84岁,平均年龄为69.4±11.6岁;病程在1—17年,平均病程为6.8±3.9年;后遗症表现为:单侧肢体障碍患者23例;吞咽困难7例;失语患者5例;偏瘫患者19例;眩晕患者14例。

2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1)焦虑、恐惧的心理:焦虑、恐惧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反应,脑梗塞疾病病程较长,预后效果较差,致使老年患者心理负面的影响很大,由于担心病情预后效果、医护人员的态度不好、害怕拖累家人以及担心及医疗费用等原因,造成了老年患者出现焦虑与恐惧的不良心理。

表现为患者精神难以集中,情绪反应过度及行为上的过度动作。

(2)角色紊乱与依赖心理:老年患者多久病之后,家庭及社会角色改变,出现角色的冲突,角色应对不能,自尊、被爱无法满足,对自己的行为、生活管理自信心不足,会产生社交孤立,角色紊乱,变得被动及依赖性增加,影响其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浅谈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关键词】老年脑梗塞心理护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由于人民在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年提高,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必然暴发多种并发症。

目前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已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笔者浅谈脑梗塞临床表现、语言、智力及肢体功能障碍,使老人身心造成巨大创伤,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改变,以致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为此,我们在临床中观察了老年人患者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征和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帮助病人清除心理障碍,首先让患者住院治疗,对治疗和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2005年观察3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心理护理,获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5年6月~2006年6月,住院观察患者体检头部CT、确诊为脑梗塞老年人36例,男26例,女10例。

年龄71-81岁,住院时间1.5-2.6月、平均1.8个月。

多发性脑梗塞14例。

其中26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表现肢体瘫痪22例,失语24例、昏迷16例,吞咽困难23例精神异常6例,先天性血管畸形2例。

2 心理护理2.1 病情较重,思想压力大医疗检查中特殊检查及周围环境的刺激,使患者产生绝望心理,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患者表现精神异常、恐惧、惊慌、烦躁不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自理,并暴露出绝望、轻生的念头。

2.2 思想情绪变化在生活上不能自理,靠住院治疗,给家庭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等,这是患者中都存在怕字,怕给子女造成负担的心理状态。

2.3 感情的脆弱,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所有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思想负担,并争取渴望接纳自已,重视和关怀。

由于疾病的痛苦、疾病的折磨,并希望得到家属同情和关心,渴望医护人员多次巡视病房,与她们交谈心理话,并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案,治愈后及康复的问题,这样情况下,并说出心理的烦恼,希望得到子女和亲朋好友的经常探视。

87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87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1 4・ 4
T ODAY NURS Ma , 01 , . E, y 2 1 No5
8 例 脑 梗 塞 后 遗症 老年 患 者 的心 理 护 理 7
李芳芹
摘要 总结 了8 例脑梗塞后 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 7 包括有针对性地对老年 患者按其 心理 需求认 真落实护理措施 , 改善脑梗塞后
临床研 究[ . J 护理研 究 ,0 0 2 (0 )1— O ] 2 1,43 9 :6 2.
2 6p 0 5 。 . ,< . )在生 理 领域 、 3 0 社会 关 系领 域 及 环境 领 域 评 分 方 面 , 2
组治 疗后 均 无 统计 学 差异 。
3 讨 论
3 刘琴 , 陈金 , 云 清 , . 理 护 理 干预 对 抑 郁 症康 复 的临 床 观 黄 等心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6 6 1( 010 - 14 0 10- 4 12 1 ) o4 _ 3 5
活质 量 ,笔 者 总 结 了8 例 脑 梗 塞 后 遗 症 老 年 患者 的心 理 特 点 及 7
随 着 社会 的 发展 , 人类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和寿 命 的 延 长 , 年 老
注 : < ・5 O0 。 1
杨 建 忠 , 建 中. 康教 育理 论 与 方 法[ ] 州 : 郑 健 M. 杭 浙江 大 学 出版
社 .0 4: 6 20 3 .
2 2 患者 生 活质 量 量 表 比较 . 2 组
Q L B E 评 分 显 示 ,组在 治 O —R F 2
从 20 年 8 2 1年 8 ,本 科 收 治脑 梗 塞 后 遗症 有 认 知 能 0 7 月一 0 0 月
工作单位 :10 1 梅州市 54 3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信念,调整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

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综合考虑。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 心理护理, 康复, 作用分析, 影响因素, 实践方法, 作用机制, 研究方向, 效果提高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血管堵塞或破裂,造成大脑部分区域缺血或缺氧,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梗死病情危重,治疗过程复杂,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康复。

除了生理方面的治疗,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但许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心理困境。

他们可能因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其重要性和具体作用,探讨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实践方法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进一步完善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揭示其在提高康复效果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旨在进一步强调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促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视和加强。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护理效果。

方法:以58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08,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均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1],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病死率较高,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压力和脑部微循环,从而控制患者脑梗死的病情;在治疗后,对患者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着重要的意义[2]。

老年脑梗死患者在患病后,治疗周期长,活动不便,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恐惧、焦躁甚至绝望的情绪,不良的情绪以及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康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癥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文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8例,比较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58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以其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两组。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66~93岁,平均(79.8±4.1)岁,发病时间为(12.4±1.5)d;对照组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68~92岁,平均(80.3±4.6)岁,发病时间为(13.1±1.2)d。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6-07T08:33:23.95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4月4期作者:陆蓓蓓[导读] 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94例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陆蓓蓓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 226200【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94例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

结论: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抵触情绪,改善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心理护理;常规护理脑梗塞后遗症指的是脑梗塞发生1年后出现的口歪眼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其发病率占脑梗塞患者的45%~60%,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对脑梗塞后遗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笔者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94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94例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65.13±2.76)岁;病程为1~6.5年,平均(3±0.6)年。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探析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探析

治护后,对照组患者腘静脉的平均血液流速为(6.29±2.51)cm/s,观察组患者腘静脉的平均血液流速为(14.18±2.16)cm/s。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腘静脉的血液流速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69,P=0.0000)。

2.2 治护后两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比较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的发生率、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

详见表1。

表1 治护后两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比较[n(%)]组别例数下肢疼痛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413(54.17)14(58.33)8(33.33)观察组245(20.83)7(29.17)2(8.33)χ2值 5.6889 4.1481 4.5474P值0.01710.04170.03303 讨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增加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痛苦,还可影响其康复的速度[4]。

有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水肿、下肢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腘静脉的血液流速更快,其下肢疼痛的发生率、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

这说明,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腘静脉的血液流速,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 林秀孟,陈妹,黄姱姱.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90-92. [2] 张林,杨成凤,严锐.改良式踝泵运动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8,31(1):24-26.[3] 钟爱娟,钟衬珠,韩嘉雯,等.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内科,2018,13(5):117-118. [4] 文秋芬,张艳霞.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20):57,59.[5] 赵希月.压力抗栓泵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6):179-180.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探析曾芳(澄迈县人民医院,海南 澄迈 571900)[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老年脑梗死后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老年脑梗死后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况 ,耐心 听取患者 的倾 诉及心理感 受 ,解答 患者 的疑 问,征求患者 的
需求 ,简要 告知 患者 脑 梗死 发病 经过及 疾病 治疗 的基 本方 法 ,以增
加患 者的 信任感 和 治疗 疾病 的信 心 ,一 般 首次不 需要 太 长时 间 ,以 1 0 ~1 5 mi n 为 宜。 ②第2 次沟通 多在入 院后 3 d 进行 ,有针对性 的对抑
2 5 0 ・临床护理 ・
J a n u a w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2
老年脑梗 死后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郜 继 恩 李 进领
( 郑州 大学 附属 郑州 中心医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 关 键词 】 老年 脑梗 死 ;心理 护理 ;效果 分析
新发脑梗死患者 给予心理护理 ,收到 良好 效果 ,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1 3 8 例为 2 0 1 2 年3 月至2 0 1 3 年2 月 ,在我 院神 经 内科住 院治疗 ,均 为初 发脑梗 死患 者 ,符合 第 四届全 国脑 血管 会议 制定 的
脑梗 死 的诊 断标准 ,经 MR I 确 诊 ,未 发现 阳性精 神 障碍 的个人 及 家 族 史 ,病 前无 精神 异常 表现 ,无 明显 失语 。经 检测 均有 不 同程度 的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7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0 2 — 0 2 5 0 — 0 2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 l 。 近来发病 率 、致残率 ,病死率均 有明显上升趋 势 ,而且对 患者 的心理 有 很深刻 的影响 】 。研 究发 现 ,脑卒 中患者 的抑郁 发生率4 1 . 5 6 %【 3 , 易导致 患者的症状 加重 ,而不 良的心理状态对 脑梗死 的康 复有较大 影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措施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措施
[ J ] . 国际 医药卫 生导 , 2 0 0 9 , 1 5 ( 2 3 ) : 1 0 4 - 4 0 7 .
综上所述 ,我院实施护理 干预 ,患者 的生活质量及治疗 效果显著 提高 。护理干预有助 于强化患者吞 咽功能恢复效果 ,帮助患者恢复 身
心健康 。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 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措 施
证 。因此 医护人 员在 患者 入 院后要 主动 、热情 的 接待 患者 ,并及 时 向患者及其 家属详细地介 绍入 院须知 、病房环境 、陪护制度 、用药原
则 、治 疗方 法等 ,同时还要 向其 家 属 了解患者 的 生活 习惯 、心理 特 征 、性格 、爱 好等 ,为 患者实 施不 同 的心理 护理 打好基 础 。在 护理 过程 中,护理 人员 的仪表 、举 止和 态度 都会 影响 患者 的心情 ,因此
国实 用 医刊 , 2 0 1 1 , 3 8 ( 1 7 ) : 6 8 — 7 0 .
生 活态度 。患者 以 良好的态度积 极主动配合吞 咽功能恢复治疗 ,同时
要 根据患者 自身病情制定个性化 的进食护理方 案 ,逐步恢复 患者吞咽
[ 2 ] 张 蕊芳 , 宋晓丽. 脑卒 中病 人吞 咽 障碍 的 功 能训 练及 护 理 [ J J . 全 科护 理, 2 0 1 0 , 8 ( 6 ) : 1 4 6 1 - 1 4 6 2 . [ 3 】 王翠 萍 , 陈 辉, 刘舂 霞 . 脑卒 中患者 吞 咽 困难 的康 复护 理 观察 [ J ] .
贾淑 梅 战 丽 丽 柏 淑 霞
( 1 长春市朝 阳区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2吉林 省肿 瘤医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探究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探究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探究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在此给予想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对患者心理状态有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标签:老年脑梗塞;后遗症;心理护理老年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为脑供血不足所致的脑部产生病变,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骤停或者减少,导致脑组织缺氧及缺血,甚至是软化、坏死[1]。

脑梗死在治疗后很可能会出现这种后遗症,比如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导致各种不良心理产生,影响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因此,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9例为1组,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和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55~86岁,平均年龄为(68.5±2.6)岁,病程10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6.8±1.5)年;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和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8~85岁,平均年龄为(69.3±2.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为(7.5±1.1)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中对比数据可比性较强,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方法对照组基础常规护理方法,即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康复指导等,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将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资料。

结果:通过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达到100.0%,其中显效为71.5%。

结论:通过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依据其心理的需求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减少后遗症的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标签:脑梗塞后遗症;心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9-0079-01脑梗塞是属于一种较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此病的特点就是起病急、恢复较慢且致残率较高,其中大部分患者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主要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等,使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因此,在临床医学上对于如何使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能尽快恢复生活能力,甚至重新回归社会,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干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12月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58~86岁;患者中的病程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10年;所选病例患者均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后遗症(如:单、双下肢乏力,偏瘫、失语以及截瘫)。

2心理特点2.1挫折与依赖心理脑梗塞后遗症极易引起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其生活必须依赖于他人,或者是经过对方治疗其病情恢复较慢,这样容易让患者感到失望、情绪低落等消极心理。

2.2冲动易怒部分患者平时自尊心比较强,突然生病且需要别人照顾,因而比较容易产生失落感以及精神孤独等,这样极易使得患者冲动易怒。

2.3抑郁心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之病情较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且希望有更多的亲人陪在身边,致使在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及抑郁情绪。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脑梗死患者在经历了急性期治疗后,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促进患者情绪的稳定脑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康复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有利于其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

2.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脑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打击,很多患者在疾病初期会出现对康复前景的悲观态度。

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的康复信心,增强其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3. 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脑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如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社会技能训练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家人和社会的依赖,有助于患者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康复的进程。

4.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接受大量的康复治疗和训练,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尽快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活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面对康复生活。

二、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策略1.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心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需求,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心。

2. 开展系统的心理评估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康复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发表时间:2018-02-07T11:38:04.6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6期作者:辛丽霞[导读] 脑梗塞患者预后通常都会出现后遗症,主要包括: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肢体肌力下降等,高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

(苍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温州 325800)【摘要】目的:就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所收治的80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较佳,可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和信任,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30-02 脑梗塞患者预后通常都会出现后遗症,主要包括: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肢体肌力下降等,高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治疗,甚至还需要终身治疗,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治疗,患者较易出现烦躁、焦虑的症状。

由于心理障碍而出现的负面情绪通常会让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机体调节能力降低,既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会对患者配合治疗护理造成影响。

本文就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所收治的80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8.34±4.13)岁,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78岁,男50例,女30例,均通过MRI、CT、临床症状等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基本采用相同的用药治疗方法。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的改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的改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的改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嘱行为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遵医嘱行为改善情况。

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明显有效改善,遵医嘱行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嘱行为,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心理护理;遵医行为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脑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临床表现明显,患者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例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传统护理效果一般,患者心理情绪低下,加上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表现不明显,导致患者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怀疑心理,不遵循医嘱情况较多。

因此,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质量。

在本研究中,我院采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并取得确切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过MRI及CT检查后确诊为脑梗死。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61-84岁,平均年龄为(74.3±4.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6h-11d,平均入院时间为(32.13±6.76)h,GCS(昏迷量表)评分7.5-11.4分,平均(9.4±0.7)分;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63-85岁,平均年龄(73.64±3.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2h-9d,平均入院时间为(27.51±4.52)h,GCS评分8.2-11.7分,平均评分为(9.5±0.6)分。

43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43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43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43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并制定出改善心理状态的相关护理措施。

结果: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焦虑、抑郁值明显的得到改善,与护理前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心理抑郁焦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99-01脑梗死是指脑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缺血或者缺氧,而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组织软化病变,此类疾病易发于老年人群,患者愈后多遗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因此会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患者焦虑、抑郁。

在临床应用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实施心理状态分析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

现笔者将43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43例进行分析讨论。

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8.30±2.72)岁。

病程时间为6个月至17年。

此组患者全部为意识清楚偏瘫,其中单纯偏瘫患者20例(12例基本生活可部分自理,8例不能自理),伴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患者10例,伴感觉障碍患者8例,伴智力下降患者5例。

1.2心理状态的分析:1.2.1焦虑的心理:此种心理状态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反应[1]。

由于脑梗死发病后对身体损伤严重且病程较长,预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致影响正常回归社会和家庭,甚至成为他人的负担,从而患者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心理。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择68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分2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

对比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等指标。

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高(P<0.05),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评分低(P<0.05)。

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病情,缓解不良心态,达到护理目的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个性化心理护理;焦虑抑郁;神经功能脑梗塞是由于脑部供血异常,出现缺氧缺血症状,导致患者脑组织软化、坏死,引发大小便失禁、头晕、失语、偏瘫等现象,在临床中存在较多风险[1]。

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但在治疗期间,一旦护理不当,就很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极易造成医疗纠纷事件,对治疗、护理工作产生较大影响[2]。

对此本文选择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资料时间:2019年9月-2021年3月;以68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2组,各34例。

对照组男、女为20例、14例,年龄65~87岁,平均(73.75±4.29)岁;观察组男、女为19例、15例,年龄63~85岁,平均(73.54±4.26)岁;基本资料一致,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提供良好治疗环境,定期消毒清洁,予以饮食管理、心理疏导等基础服务,结合病情展开康复训练,促使疾病恢复。

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内容:(1)角色转变: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转换角色,了解患者内心真实需求和想法,全面评估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展开针对性安抚和疏导,促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面对治疗和疾病,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2)针对性护理:对于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要掌握其具体情况,实施相对应的帮助,经过安抚和鼓励,让患者树立自信心,勇敢表达内心想法。

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10-16T13:16:41.1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作者:李丽娜徐珊珊[导读]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

方法:80例本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干预40例)和心理组(心理护理干预40例)。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进行观察。

结果:经护理,心理组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均比护理前及护理后常规组优异(P<0.05)。

结论:对于促进来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的患者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脑梗塞;康复;效果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moting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i Lina Xu ShanshanPingdu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266700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gular group(40 cases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psychological group(40 case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nursing,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in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pre-and post-treatment groups(P<0.05). Conclusion:For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coming year,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of patient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rehabilitation;effect脑梗塞作为神经科中时常可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血血液供血受到限制,致使大脑出现缺氧、缺血等情况,进而造成患者大脑组织坏死后果[1]。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分析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分析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7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各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

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护理前低,并且组间行比较上,试验组比对照组低,两组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析和掌握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较好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保障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护理干预;心理状态老年人群作为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由于本病往往是突然性起病,且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会引起肢体偏瘫、语言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而这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身心创伤,再加上患者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难以适应角色转变,极易出现烦躁易怒、悲观消极等负性情绪。

心理状况不佳不仅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会加重病情和治疗困难程度。

基于此,对于脑梗死后遗症的老年患者,为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需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1]。

本文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现将执行过程作以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病人均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

根据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75例。

对照组:39例为男病人,36例为女病人,年龄范围64-97(75.8±6.8)岁;病程范围5-13个月,平均病程为(7.6±1.5)个月;试验组:38例为男病人,37例为女病人,年龄范围65-98(76.2±6.7)岁;病程范围5-14个月,平均病程为(7.5±1.4)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的影响。

方法针对2011年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加强心理护理,以其中的38例为分析对象(分析组),与2010年行常规护理的38例病例(回顾组)进行效果对比。

结果分析组心理状态优于回顾组(p <0.05),差异有统计性;分析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回顾组(p<0.05),差异有统计性。

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塞后遗症;老年
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等原因使我国老年群体病例数逐渐增多,而有发病年龄特点的脑梗塞是此部分人群的高危病症[1],临床诊治中常见。

由于此病的预后通常不太理想,常伴有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所以造成了病患极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改变上述现象,我院提出了加强心理护理的策略,并在2011年全面实施,本文将以其中的38例为分析对象,与2010年行常规护理的38例病例进行效果对比,以分析此护理措施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38例(分析组),无认知障碍,年龄范围57-88岁(均值69.7岁),11例女,27例男,病程范围11个月-12年(均值7.6年);2010年行常规护理的38例病例(回顾组),无认知障碍,年龄范围59-89岁(均值69.9
岁),13例女,24例男,病程范围10个月-13年(均值7.8年)。

1.2 方法回顾组行常规护理(如体征监测、康复指导等),分析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①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由于病患的年龄均较大,普遍存在身体素质不佳的现象,所以首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重视基础护理,再者因为病患伴有后遗症生活能力较低,所以应注重生活护理。

加强交流,了解每位病患的心理状态,在实践中结合心理学理论,平等对待患者,适当地进行户外锻炼,不但有利于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能愉悦心情[1]。

②调节病例情绪,加强对病例的尊重,尤其是其休息习惯等,多关心其日常生活,对其合理需求尽量满足,使病例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体贴;加强对言行举止的约束,尤其是交流中不应表现出不耐烦等影响护患关系的情绪,多给予安慰,无论病患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耐心的解释或解答。

同时由于老年病例的听力和记忆力都有所下降,因此,应使用敬语,放缓语速,提高音量,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

注重个性化护理,使其从容的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现状,对康复充满信心。

同时应为病例营造宣泄情绪的机会,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放松心态,帮助其树立勇气和信心,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护理[2]。

③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观察病例情绪,及时给予开导,若病例思念亲人或希望与家人交流时应尽量合理安排时间,以避免影响其情绪。

针对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例,应适时地进行单独沟通,以了解其影响因素,积极疏导,避免不良情绪成为主导
心态的因素。

多与家属交流护理情况,并有家属帮助护理人员掌握病患心态,了解其喜好,以利于控制其情绪。

有针对性的消除病例的不良情绪,针对孤独感较重的病例(如丧偶病例、子女不在身边的病例[3])应多给予生活关心,加强沟通,减轻其孤独感;针对悲观病例应多举例,使其了解身边存在很多康复效果理想的病患,减轻悲观心理。

④开展娱乐活动,由于老年病例的生理机能下降,器官功能性较差,且心理较为脆弱,所以在面对后遗症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时多感到无助,对生活失去愉悦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导致其精神空虚,严重者极易出现抑郁[3],而加重身体不适。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多开展娱乐活动,以丰富其在护理康复期间的生活,同时应注重培养病例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阅读书报等。

通过上述活动,可增加老年病例的愉悦感,使其觉得充实,有助于调节情绪,同时可提高机体功能[4],利于康复。

1.3 数据统计以统计分值为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t检验),采用spss18.0软件,p<0.05差异有统计性。

2 结果
分析组心理状态(以hamd分值为标准)优于回顾组(p<0.05),差异有统计性;分析组日常生活能力(以qol-bref分值为标准)优于回顾组(p<0.05),差异有统计性,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数据统计(χ±s,分)
组别心理状态生活能力
分析组 4.72±1.23 13.63±2.59
回顾组 5.87±2.04 12.05±2.97
t值 17.411 7.528
3 讨论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通常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不但影响其情绪,还会干扰康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通过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调节病例情绪、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开展娱乐活动等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不但可以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帮助其维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还可以丰富其在护理康复期间的生活,有利于自理能力的提高。

本文分析组hamd分值为(4.72±1.23)分,回顾组分值为(5.87±2.04)分,表明分析组心理状态更佳(p<0.05);分析组qol-bref分值为(13.63±2.59)分,回顾组分值为(12.05±2.97)分,表明分析组日常生活能力更佳(p<0.05)。

综上,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素花,刘明宇,赵雪龙,等.住院脑梗塞病人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17(5):48-49.
[2]王成明,刘红梅.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11(6):56-57.
[3]汪梅朵,李红.2341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9(44):779-782. [4]赵敏辉,乔凯琳,张晓梅.运用护理程序对脑梗塞伴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9,14(7):7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